电视摄像曝光调节

合集下载

电视摄像实验1_摄像机的操作与使用

电视摄像实验1_摄像机的操作与使用

实验一摄像机的操作与使用【实验目的】:1.熟悉摄像机上的各个接口,开关旋钮和指示器的符号、作用。

2.掌握、熟悉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

3.熟悉并掌握三脚架的使用。

4.了解使用摄像机时的注意事项。

【实验设备】:1.DSR-250P摄像机每组一台2.DVCAM或DV录像带每组一盘3.电池、麦克风每组一套4.三脚架【实验内容和步骤】:一、拍摄前的准备(一)安装电池、开启电源步骤:将电池的边线与摄录一体机的边线对齐,将电池安装在摄录一体机的后部;向下滑动电池,直到“LOCK(锁定)”箭头与摄录一体机的标线对齐;将POWER(电源)开关设置为ON(打开)。

备注:要取下电池,按住电池松开键,向上拔出电池。

摄录一体机也可以使用AC(交流)电源适配器。

(二)安装磁带步骤:按箭头方向滑动OPEN(打开)键的同时打开带舱盖;按带窗朝外且REC/SAVE(记录/写保护)开关朝上的方向插入磁带。

关闭带舱盖,直到咔哒一声锁住。

备注:DSR-250P摄录一体机可以使用标准和小型的DVCAM/DV磁带。

如果安装的是小型的DV磁带,需要推动导杆至小型磁带对齐标记。

弹出磁带,按下EJECT(出带)键取出磁带。

将磁带上的REC/SAVE(记录/写保护)开关滑动到SAVE(写保护)的位,可以防止意外擦除磁带内容。

(三)使用寻像器或液晶屏取景1、使用寻像器根据操作人员的视力和摄像机在肩膀上的位置,将寻像器调节到最舒适的位置。

调节亮度与对比度钮,以获得最佳的观察与监视状态。

要调整寻像器的前后、左右位置,需松开前后位置锁定键和左右位置调整环;可以调整寻像器屏幕的可见度,使画面清晰,但不会影响摄录一体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的质量。

2、使用液晶屏按液晶屏的方向滑动OPEN(打开)键,然后打开液晶屏。

拍摄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要关闭液晶屏,可将液晶屏开关设置为OFF(关闭),或使液晶屏朝向摄录一体机机身关上液晶屏。

备注:DSR-250P摄录一体机的液晶屏可以打开90°,并可朝电池的方向旋转90°,而朝镜头一侧旋转180°。

电视摄像中光圈的控制技巧

电视摄像中光圈的控制技巧

电视摄像中光圈的控制技巧无论使用家用摄录机,还是专业摄录机进行拍摄时,都必须认真对待一个问题,即如何进行正确的曝光控制,具体来讲,如何通过摄录机光圈的控制,达到正确曝光,拍摄出色彩饱和,明暗适中的视频图像。

这里着重以专业摄录机为例,谈谈光圈的控制技巧。

光圈实质上是一种光阑,它通常优梅花形叶片组成,通过调节叶片的构成不同直径的进光孔。

进光孔直径越大,光线通过量越大;进光孔直径越小,光线通过量越少。

以索尼公司生产的DSR-300AP型为例,其对应的光圈环上有这样一组数据:1.5、2.8、4、5.6、8、11、16,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光圈值,其中以1.5为最大光圈值,16为最小光圈值。

每挡曝光量相差一级,相应的摄录机的通光量相差一倍。

光圈大小的调节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对应的摄录机有一个手控/自动开关选择挡。

当选择自动挡时,摄录机通过平均估测画面中的亮度而自动调整光圈的大小;手控光圈是摄像师根据拍摄景物的亮度,选择光圈挡,通过手控光圈环来确定光圈值。

运用自动光圈来拍摄,是新闻等摄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自动光圈给摄像师带来了非常方便的操作。

特别是在抢拍瞬间发生的事情,来不及去做较细致的光圈调整,厂采用自动光圈进行拍摄,确保迅速、及时地把那些重要的、珍贵的镜头记录下来。

当被摄对象的反差不大、照度均匀时,也可以运用自动光圈来拍摄,得到曝光准确的画面效果。

除此以外,可以进行如下的光圈控制技巧的尝试。

1.运用自动挡测定光圈值,再人为地调光圈进行拍摄一般来讲,人是电视画面表现的主体。

以拍摄窗前人物为例,先将人脸推满画面,打自动光圈,摄录机自动测的一光圈值,然后将光圈打挥手动挡,再拉回镜头减小半挡至一挡光圈,才能达到准确曝光。

比如拍摄雪景时,因雪的反射光非常强,如果选择自动光圈进行拍摄的话,难免拍摄出灰蒙蒙的画面效果,仍然是先将光圈置于自动挡位,测的一光圈值,换到手动,再加半挡或一挡光圈值,才能拍摄出雪的白色晶莹。

再比如拍摄亮着的灯具,如果用自动光圈进行拍摄,可以想象,灯光直射入摄录机的镜头,造成光圈的自动收缩,这样拍摄出的效果是昏暗的灯光,同样还是用自动光圈测得一光圈值后,换手动光圈挡,增加半挡光圈值,才能拍摄出灯光亮起来的真实效果。

电视摄像技巧

电视摄像技巧

电视摄像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电视摄像技巧.txt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

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

本文由yousheyouwei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电视摄像技巧要想使电视画面有高的技术指标和美的视觉效果,前期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很重要。

本文探讨如何正确使用摄像机,开发利用其隐藏功能,利用各种拍摄技巧,实现创作意图,体现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一正确曝光拍摄中首先要确保正确曝光。

对于前期曝光不准的电视素材,后期往往很难校正准确。

曝光不足,电视画面发暗;过曝光又会使电视画面产生“限幅”,高亮部分缺乏灰度层次。

摄像师要根据光源条件、拍摄对像,对摄像机进行光学和电子调整,使拍摄的信号幅度尽可能接近标准幅度,但又不超标。

技术上,用波形示波器观察摄像机输出信号幅度,可以方便地了解曝光和波形幅度之间的关系(见图 1) (1)曝光正确:信号波形幅度平均为 (即 100%),且不大于 (更准确地说,亮度信号的瞬间峰值电平≤,复合信号的最高峰值电平≤,黑电平为0~。

最佳曝光范围在70~80%附近(准确地说为~,对人物脸部的拍摄应在最佳曝光范围内。

(2)曝光不足:信号弱,图像暗。

平均信号低于。

(3)过曝光(又叫白限幅):图像高亮部分(信号≥被切割,即白切割,图像高亮区成为一片白色斑块,缺乏灰度层次。

实际拍摄过程中如果没有波形示波器可供使用,如何判断曝光是否正确呢?下面介绍两种较实用的方法。

a. 用寻像器具体做法是:(1)先校准,用机内彩条信号调节寻像器的对比度、亮度、屈光镜和峰值等参数,使寻像器中彩条信号的黑白图像各灰度层次分明、清晰;(2)实际拍摄中,观察寻像器图像,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操纵光圈、中灰滤镜和增益等,使画面曝光正确。

电视摄像曝光控制浅析

电视摄像曝光控制浅析

电视摄像曝光控制浅析摘要在电视摄像实践中,摄像师通过曝光控制来还原与景物近似的明暗对比关系,或根据创作意图将不同的景物亮度在画面中形成最佳效果。

本文针对电视摄像特点,简要分析摄像机曝光控制技巧。

关键词曝光;光圈;影调1 如何理解正确曝光电视摄像中的曝光是指景物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光孔,会聚投影在感光元件上,经过光电转换等过程最终记录在录像磁带上,从而获得可视的影像。

一定的景物亮度表现为相应的明暗影调,而摄像机感光元件的有效动态范围直接限制了最终成像中的景物亮度范围。

当景物的亮度范围超出感光元件的有效动态范围时,景物就不可能在画面中全部得到再现,有一部分景物在画面中不是曝光过度,就是曝光不足,失去正常的影调层次和质感。

只有当景物的亮度范围被容纳在感光元件的有效动态范围之内时,景物的亮度才能按正比例的关系被表现出来。

正确曝光从技术上而言,是指根据景物的亮度及分布情况,通过曝光控制装置对进入摄像机的光线进行有效控制,使摄像机输出一个正确的视频信号,从而获得与景物相似的明暗层次、质感、色彩的视频图像。

正确曝光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要与创作者的艺术创作意图相吻合。

影视作品创作中经常利用曝光控制改变画面影调,让曝光稍微过度或欠曝,用高调画面营造特殊的氛围,进行特定的艺术造型,或用低调画面隐去镜头中多余的事物,突出拍摄主体,获取简洁干净的画面。

这些用以取得特殊艺术效果,体现创作者主观意图的曝光控制同样是正确的曝光方法。

2 电视摄像曝光控制手段影视创作中,对场景内的人物、景物的曝光控制通常可以利用人工光源或摄像机的调节得以实现。

在这里我们简要分析利用摄像机调节可以实现的曝光控制手段。

2.1 光圈摄像机光圈通常设有手动光圈和自动光圈选择,自动光圈被称为最昂贵的测光表。

摄像机光圈实质上是一种光阑,它通常由一组弯月形的薄金属叶片组成,通过调节叶片的构成不同直径的进光孔。

进光孔直径越大,光线通过量越大;进光孔直径越小,光线通过量越少。

浅谈电视摄像中的正确曝光

浅谈电视摄像中的正确曝光

浅谈电视摄像中的正确曝光台山市广播电视台 陈舒文【摘要】随着摄像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曝光不准成为新晋摄像师的通病。

本文就如何调节ND滤镜、光圈、电子快门和增益来获取正确曝光进行探究。

【关键词】电视摄像 曝光 光圈 ND滤镜 快门 增益【正文】随着摄像机的小型化、轻便化,不少地方台逐渐用专业级DV取代广播级摄像机。

相比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级DV的操作更简便,自动化程度更高,如光圈自动、聚焦自动、白平衡自动等。

在新闻拍摄过程中,光照条件往往比较复杂。

由于依赖自动模式拍摄,部分摄像师拍摄的图像问题很多,如曝光不准、虚焦等。

其中,曝光不准最为严重。

一、什么是正确曝光曝光,是指光学镜头吸收景物发出的光线,使它们通过镜头光孔,汇聚投影在感光材料或投射在光导材料上,并记录在胶片或录像磁带上,从而获得可视的影像。

从摄像技艺角度来说,正确曝光,是通过控制曝光量使被摄体的明暗光亮比在画面中得到最佳效果。

和照相机和电影摄影机不同,电视摄像机是根据景物的亮度变化和摄像机灵敏度的高低,利用摄像机的光圈和拍摄频率来控制曝光。

灵敏度,作为性能指标被标定,会相对固定;拍摄帧率,依各个国家的播出制式决定。

PAL制为25帧/秒,NTSC 制为30帧/秒,我国使用PAL制。

因此,电视摄像的实际曝光控制过程是两个量值的变化,即随着景物亮度的变化利用摄像机上的光圈加以调整,以实现准确的曝光。

二、如何检测曝光电视摄像时,要根据光照条件、拍摄对象,对摄像机进行光学和电子调节,使拍摄的信号幅度尽可能接近标准幅度,但又不超标。

曝光的检测有很几种方法。

(一)技术上,用波形示波器观察摄像机输出信号幅度,准确了解曝光情况;(二)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方法。

1、利用斑马纹进行判断。

斑马纹,表示当曝光度超过预设值,则在寻像器和LCD液晶屏出现斜纹。

依品牌和机型不同,预设值不同,一般有70或100IRE选项。

2、巧用彩条进行判断。

因为专业级DV的寻像器没有对比度、峰值等参数调整,我们可以参照彩条信号,来判断图像是否层次分明。

浅析电视摄像中光线运用技巧

浅析电视摄像中光线运用技巧

浅析电视摄像中光线运用技巧【摘要】电视摄像中的光线运用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着画面的质量和效果。

影响光线的因素包括光源的位置、强度和颜色等。

光线对画面有直接的影响,可以塑造氛围、突出主题等。

利用光线的技巧包括明暗对比、侧光等,能够提升画面的表现力。

而光线的调整方法主要包括调整光源位置和角度,以及使用滤镜等方法进行处理。

补光和控光则是常用的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光线不足或过强的情况。

合理运用光线是电视摄像中的重要技巧,能够提升画面的效果,传达更加生动的视觉信息。

【关键词】影响光线的因素, 光线对画面的影响, 利用光线的技巧, 光线的调整方法, 补光和控光, 引言, 总结1. 引言1.1 引言在电视摄像中,光线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光线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画面质量,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

在电视摄像中,光线的运用技巧是摄像师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

通过合理地利用光线,可以在画面中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影响光线的因素、光线对画面的影响、利用光线的技巧、光线的调整方法以及补光和控光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视摄像中光线运用的重要性和技巧。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提升自己的摄像技能,拍摄出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作品。

结束。

2. 正文2.1 影响光线的因素影响光线的因素是电视摄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影像的质量和效果。

光线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首先就是光线的强度。

光线强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明暗度和对比度。

强光会使得画面变得过曝,而弱光则会导致画面变暗,因此摄像师需要根据场景的具体要求来调整光线的强度。

除了光线的强度,光线的方向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光线的方向决定了阴影的位置和形状,不同的光线方向会营造出不同的画面氛围。

比如侧光会突出物体的轮廓,而背光则会产生剪影效果。

摄像师需要根据场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光线方向来营造出理想的画面效果。

光线的色温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浅谈电视摄像技术优化办法

浅谈电视摄像技术优化办法

浅谈电视摄像技术优化办法【摘要】电视摄像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优化的空间。

本文从提高摄像机参数设置、优化曝光和白平衡、合理选择拍摄角度、改进摄像机后期处理、以及利用先进的摄像技术设备等方面探讨了电视摄像技术的优化办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摄像画面的质量和逼真感,使观众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

总结讨论了技术优化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电视摄像技术的发展方向。

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可以推动电视摄像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关键词】电视摄像技术,优化办法,摄像机参数设置,曝光,白平衡,拍摄角度,后期处理,先进技术设备,发展展望,技术优化。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视摄像技术一直是电视制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视摄像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目前的电视行业中,许多摄像师和技术人员都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优化电视摄像技术,以提高节目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背景介绍着重说明了电视摄像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例如传统摄像机参数设置不合理、曝光和白平衡效果欠佳、拍摄角度单一、后期处理不够精细以及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节目的观赏性和品质,也影响了电视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对电视摄像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成为了当务之急,以适应现代电视观众的需求和追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电视摄像技术的优化办法,找到更符合现代时代要求的拍摄手法和技术手段,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吸引力,促进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部分的内容就在于说明电视摄像技术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出了本文后续将要讨论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1.2 研究意义电视摄像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媒体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之一。

对电视摄像技术的优化办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化电视摄像技术可以提升节目质量,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

电视摄像基础——摄像机的调试

电视摄像基础——摄像机的调试

电视摄像基础——二、摄像机的调试在正常情况下,摄像机开机时,各开关应置于以下位置。

1.摄像机各开关位置①光圈选择开关(Lriselectos)——通常应置于A 档,即自动光圈。

手动光圈为 M 档。

②增益开关(Gain)——置于0db 档。

③电子快门开关(Snattes)——置于 0FF 档。

④彩条/白平衡开关(Bars/Ws)——置于“AUTO”的位置。

⑤录像机选择开关(VIDEO)——置于“AUTO”的位置。

以上多为专业和广播级摄像机开关,家用摄像机由于很多功能为自动的,用不着调节, 。

所以有些时候,满足不了拍摄的要求。

有点类似“傻瓜机”2.寻像器的调节寻像器是摄像机的窗口。

摄像师可以通过它选择画面角度、范围、取景、确定构图、聚 集等到;同时还可监视摄像机的工作状态。

如电视信号的强弱、光圈的大小、声音的高低、 电池和磁带的多少等。

专业寻像器可调节其亮度和对比度。

调好后不要再随意调节,以免影响对画面质量的正 确判断。

同样可根据各自的视力,进行伸缩调节直至能清晰地看清寻像器中的画面为至。

3.利用摄像机指示针、指示图标、测试参数认定摄像机的工作状态。

①电池容量装入电池,打开摄像机电源开关,将装有指示针 0表头的开关拨至 BATT档,指针在绿色区域内则表明 -20 +3电力适当;指针越偏右电力越足,反之偏左至红色区 BATT则表明电力不足,需更换电池。

5.6 13.6另一种,可通过寻像器屏幕下方的数值,确定电 VU /f BATT力的足与不足。

再者在机身旁液晶屏的下方,有电力 CH2小黑格的多少来确定电力的大小。

黑格越多,则电力 CH1 磁带 带仓越足;反之黑格越少至最后一格且不停地闪动,则证明电力已耗尽,需更换电池。

BATT②视频信号电平打开摄像机后,寻像器可见图像。

录表头开关拨到视频(VIDEO)时,指针在蓝色线段且 指着 0 不动,表明电平正常。

目前新的一体机已没有视频电平表,由寻彩色电视器屏幕报警 系统所替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摄像曝光调节
电视摄像的曝光调节措施有外部调节和本机调节两个方面,外部调节主要是照明光线和外置滤光镜,而本机调节主要是光圈、内置滤光镜、电子快门、增益和动态反差控制电路。

1、光圈。

光圈调节是摄像机上进行曝光调节的最重要的手段。

光圈过小时图像暗,输出电平低;光圈过大时图像亮,输出电平过高,摄像机会自动限幅,出现白切割,使图像高光部分失去层次及色彩。

对于电视摄像来说,光圈只改变影像的整体明暗而不改变影像自身的明暗对比(光比)。

(1)自动光圈模式。

电视摄像机曾经被称作是最昂贵的测光表。

当自动光圈调节被选择时,自动光圈控制电路就会开始发挥作用。

当进入镜头的光量增加时,自动光圈电路会立刻检测到所增加的光量值并通过反馈电路驱动光圈控制机构将光圈收缩到合适的程度,反之亦然。

通常情况下,自动光圈调节是通过平均检测画面中的亮度而调整光圈大小的。

但在有些摄像机中,如索尼的DVW系列。

还设置了区域测光以及反应速度的变化功能,一般可以通过调节菜单设置来实现。

自动光圈调节在摄像机中是非常有用的,它相当于一个测光表,为摄像师提供了重要的曝光控制基准。

但是在摄像机开机拍摄过程中,一般要将光圈调到手动光圈模式。

因为使用自动光圈模式进行拍摄会产生由场景中亮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光圈变动,尤其是对于有运动物体存在的场景而言,使用自动光圈会导致忽明忽暗的现象产生。

因此,在平时拍摄中,要慎重地使用摄像机上的自动光圈模式和全自动拍摄。

自动光圈和全自动拍摄给测光、曝光和拍摄简化了烦琐的“程序”,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要看到它们的不足。

有时它们会给哂面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主要是这种曝光大部分采取综合测光、曝光方式,一些特殊效果、明暗不均的画面就不能正确再现其质感。

如拍摄光滑及镜面表面结构的物体,由于局部亮度太高,对机器中光敏元件刺激太厉害,而使光圈超常收缩,速度超常变快,画面大部分曝光不足,暗部层次也就损失掉了;逆光拍
摄时,被摄人物的面部过暗等。

在自动光圈下。

有些摄像机提供了标准模式、聚光灯模式和逆光模式进行曝光补偿等调节。

(2)手动光圈模式。

在实际拍摄时,测光通常是对被摄主体进行的。

将被摄主体推满画面,打开自动光圈并进行测光。

当使用自动光圈完成测光后。

应立即将光圈调到手动光圈模式,手动调节光圈大小后再进行拍摄。

实拍时根据自动光圈提供的光圈数值进行光圈调整,以拍摄人脸为例,将人脸推满画面后打开自动光圈,通过自动光细电路确定了F/4的光圈,然后将光圈调到手动模式,再根据人脸的实际亮度合理调整光圈大小。

如拍摄的人脸较暗,可适当将光圈放大,反之,如人脸较亮则可将光圈适当缩小。

当然,具体拍摄时应以画面的气氛要求为依据来确定光圈的大小。

在使用手动光圈进行拍摄时,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人的感觉。

因为摄像机的曝光宽容度远远不如感光胶片,更不及人眼,在大光比情况下必须有所取舍。

这种取舍只能依靠摄像师的眼睛,而感觉的正常发挥则要靠以下四点作为保证:
寻像器、标准彩条、斑马线、瞬时自动光圈。

在拍摄实践中,为了使主要的拍摄对象曝光正确,可以先启动摄像机的瞬间自动光圈取得一个初步的曝光值,再根据寻像器的指示和经验作手动光圈的修正。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曝光的原则是宁低勿高。

在后期制作中可以弥补前期少量的曝光不足,却无法修复因为“白切割”而损伤的画面。

光圈的改变会影响景深的变化。

在进行电影摄影时,为了保持场景影像风格的一致性,通常不改变光圈而只改变光线照明。

但在电视摄像上可以灵活掌握。

2、内置滤光镜(ND)。

在光源照度比较高的场合,摄像时一般应把光圈减小,但有时为了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如使背景变得模糊而突出主题,又必须使用大光圈。

采用中性滤色片插入光路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获得合适的曝光。

ND的特点是:
在可见光范围内,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非选择性的均匀吸收率。

其作用主要有:
在亮度较高的场景下准确地控制曝光;控制画面景深;与其他有色滤镜配合使用,拍摄出一些特殊的画面效果。

由于高色温与高亮度往往同时出现,很多摄像机的中性滤色片和高色温滤色片都合成一片。

3、电子快门和光圈的配合使用。

摄像机中的快门速度是指每帧(场)画面的曝光时间,通过摄像机上的电子快门装置可以调整快门速度值。

快门速度越快,曝光时间越短,所得画面的亮度越低;快门速度越慢,曝光时间越长,所得画面的亮度越高。

所以,在光圈不能改变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合适的景深),如果没有合适的ND可以选择,就可以通过改变快门速度来改变曝光。

但是,用改变快门速度来改变曝光的方式也会有副作用,尤其是当画面中有物体运动或镜头本身有运动时。

过快的快门速度会引起画面运动的跳跃感。

电视摄像不同于电影摄影。

电影摄影的拍摄频率是可变的,而电视摄像在特定的制式下其拍摄频率是不可变的(如制是每秒5O场画面)。

在这种不变的拍摄频率下,快门速度的改变仅仅是改变了每场面面的曝光时间。

当快门速度较快时。

由于每场画面曝光时间缩短,导致每次曝光与下次曝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变长,如果这种间隔加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在视觉上产生明显的运动跳跃感。

另外。

设定快门速度需要注意:
关闭快门时的快门。

当摄像机的电子快门关闭时,对于PAL制摄像机而言,相当于还是启动了l,50s的电子快门。

这是由PAL电视的扫描机制和电视信号的读出方式决定的。

低速快门。

现在很多数字摄像机配置了低速电子快门功能,如1/25s.1/12s,1/6s、1/3s等。

启动低速电子快门,应充分注意到低速快门对物体运动速度和画面造型的影响。

对运动物体清晰度的影响。

在后期准备对拍摄运动物体的画面做慢放或静帧时,前期最好使用电子快门拍摄,这能有效提高画面运动部分的清晰度。

清晰扫描功能。

摄像机的电子快门除了控制曝光量和运动物体的清晰度之外,还有清晰扫描功能。

屏幕清晰扫描功能,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快门方式,其原理是调节摄像机电子快门的速度,使之与计算机显示器的扫描频率一致,由此消除摄像机拍
摄CRT时所产生的频闪。

清晰扫描频率可在寻像器内看到。

当黑色条纹出现时,清晰扫描频率过高;相反,出现白色条纹时说明清晰扫描频率过低。

这时需对摄像机进行调节。

4、增益。

一般摄像机增益分高、中、低三档。

18d
B、12dB,9d
B、6d
B、3d
B、0dB,这些数值可按使用者要求任意设置在开关位置高、中、低三档内,以满足拍摄的要求。

照明不够时,光圈已开到最大,图像亮度还是不够,这时需要使用增益来进行信号放大,以此来提高图像的输出亮度。

要注意的是,运用增益拍摄的图像上杂波会增多,图像信噪比下降,画面上出埤雪花干扰,所以应尽量提高被摄体的照度,没有其他办法时,再用增益。

现代摄像机还有负增益档位,表明在照明足够的情况下用负增益可以提高信噪比。

低照度状态下,使用增益,图像信噪比严重下降,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

5、动态对比度控制电路(DCC)。

在我们每天接触到的自然场景中,亮度变化的范围由20:1到1000:1不等,这样的亮度变化对于人眼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电视摄像机只能记录大约32:1的景物亮度范围,即由黑电平值到自电平值总共相当于不到5级的景物亮度级数。

为了满足记录更大的景物亮度范围的要求,在电视摄像机上装备了高光处理电路对高光部分进行压缩。

从而扩大摄像机所能记录的亮度范围,而对高光部分的压缩程度可通过对对比度控制电路的调整来完成。

对于亮度范围很大的景物,其高光部分细节的再现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为白电F切割电路,其二为信号放大器中的拐点设置。

DCC电路:
其方法是拐点固定.通过改变拐点以上线性部分的斜率来控制高光区域的压缩程度。

另外还可以保持斜率不变,而通过拐点位置的上下移动来控制高光区域的压缩程度。

有的摄像机上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通过调节菜单来实现。

另外,对于DCC电路的使用有两点需要说明:
其一,由于DCC电路利用平均反馈来调整电路,所以对场景中的瞬时高光不会做出反应;其二,如果对于亮度范围低于40:1的场景使用电路,不仅高光部分的再现会失真,而且会降低整个画面的再现反差。

作为一种现代科技文化,摄影、电影和电视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对技术的强烈依赖性,贯穿于影像制作全过程的始终,学习摄影、电影和电视都离不开对技术的掌握。

对于电视来说,电视摄像不仅是电视制作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其专职性和专业性的知识体系也决定了学习电视摄像的三个层次,即技术技巧层次、造型表现层次和创作实践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