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现状分析与处置利用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方式研究

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方式研究

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方式研究在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变化,闲置宅基地的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闲置的宅基地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推进。

因此,研究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现状及成因当前,农村闲置宅基地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他们在城市定居后,农村的宅基地便闲置下来。

其次,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如子女分户、老人离世等,导致部分宅基地无人居住。

再者,一些地区规划不合理,新建住房集中在新的区域,使得原有的宅基地闲置。

此外,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也使得农民对宅基地的利用积极性不高。

二、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重要意义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可以增加农村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土地保障。

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闲置宅基地,可以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此外,还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对闲置宅基地进行整治和改造,可以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方式(一)发展乡村旅游将闲置宅基地改造成农家乐、民宿等旅游设施。

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建设租赁住房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将闲置宅基地建设成租赁住房,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或周边产业的从业人员。

这既可以解决农村住房闲置问题,又能满足外来人口的住房需求。

(三)开展农产品加工利用闲置宅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对当地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复垦现状分析与建议

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复垦现状分析与建议

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复垦现状分析与建议【摘要】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是一项重要的资源,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以复垦和利用。

本文从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现状和复垦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

结合当前政策情况,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对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推动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的复垦和现代化利用。

【关键词】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复垦、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建议措施、政策建议、综合分析、未来展望、结论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复垦问题是我国农村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趋势增强,农村荒废的宅基地资源逐渐凸显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许多宅基地因年久失修、村民外出务工等原因而荒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对于如何有效复垦和利用这些荒旧宅基地资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供有力支持,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复垦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复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所在,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政策措施。

这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也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复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措施,为实现农村宅基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宅基地资源的复垦和更新改造,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升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实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现状与发展思路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现状与发展思路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现状与发展思路作者:王军金旺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5期1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现状1.1成立了专职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重庆市始终把农村土地整治放在“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的重要位置,市、区县组建了专司农村土地整治职能的业务部门,配强配齐了人员,安排落实了专项资金。

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全市已建立起近400人的农村土地整治管理队伍和近2000人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网络,并形成了市、区县、乡镇、村的管理体系。

1.2不断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2004年以来,重庆市草拟出台了涉及农村土地整治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工程标准等方面的50余个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招投标评标和规划设计技术审查专家系统,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建设、资金预算和实施管理的技术规范体系,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全面实现了“六制”(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和审计制)管理。

1.3尊重民情民意,确保群众利益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中,坚持实行项目公示和设计的公开论证,充分发挥项目区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管、验收等所有环节严格进行阳光运作、透明管理。

2008年以来,重庆市按照“联户申请、统规自建、群众投劳、先建后补、基金管理、产业支撑、联合经营、统一使用”的原则,在垫江县开展了农民联户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试点,将政府意志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探索农村土地整治模式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1.4成就显著、综合效益突出重庆市在三峡库区和渝西地区规划实施了移民安置土地整治和西部生态地区农田整治等重大工程。

特别是移土培肥工程的实施,使得326个村、533个社、422万农户(其中移民11453户)、农业人口15.43万人(其中移民4.02万人)受益。

项目工程建成后,农田抗旱抗涝、保水保肥能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尤为明显。

重庆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重庆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1背景分析1.1研究区概况1.1.1自然地理条件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

辖区东西长470km,南北宽450km,总面积8.24万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全市共辖38个区县(自治县)。

重庆市地貌类型以丘陵、低山为主,山地、丘陵、台地共占幅员面积的97. 58%左右,平坝占2.42%。

全市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山脉(如图2)。

重庆市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等。

全市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暖,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8°C,年总降雨量1000~1350mm,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h,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是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水稻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新积土、黄棕壤、棕壤、山地草甸土、黄褐土、粗骨土10个大类。

1.1.2社会经济条件2010年,重庆市常住人口2884.62万,其中城镇人口1529.55万,农村人口1355.07万,城镇化率53.00%。

全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25.58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85.38亿元、4359.12亿元、2881.08亿元,产业结构比值为8.65:55.00:36.35。

重庆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934.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8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2.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6.66元。

农村宅基地复垦的现现状与建议

农村宅基地复垦的现现状与建议

农村宅基地复垦的现现状与建议一、农村宅基地复垦的现状1.利用率不高:目前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率不高,许多村庄中的宅基地仅仅作为居住用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2.土地质量下降:在一些地区,因为长期以来农田的不合理使用和无序开发,导致农田质量下降,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难度。

3.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宅基地复垦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支持,但目前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复垦的需求。

4.缺乏专业技术:农村宅基地复垦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包括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治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在农村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相对不足。

二、农村宅基地复垦的建议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宅基地复垦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鼓励农民进行宅基地的合理复垦。

2.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明确宅基地的产权归属和使用权,加强对农田质量的监管,提高农田的管理和保护水平。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地区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农村宅基地复垦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4.加强科技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引领农村宅基地复垦工作的科技进步,推广适用的复垦技术和方法。

5.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多元化利用:农民应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的多元化利用途径,例如发展乡村旅游、设立农家乐、开展农产品加工等,增加农村宅基地的经济效益。

6.鼓励农民参与组织合作:政府可通过鼓励农民组织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推动农村宅基地复垦的集体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农村宅基地复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农民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支持、多元化利用等多种措施,可以促进农村宅基地复垦工作的开展,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重庆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

重庆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

重庆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依法占有并使用的用于住宅、生产、生活等用途的土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

本文将从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复垦对策建议。

首先,我们来看农村宅基地闲置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将农村宅基地空置。

由于城市工作机会的丰富,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这导致农村宅基地得不到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农民在进城务工的过程中,对宅基地的监管存在不足。

农民在城市打拼,无暇顾及宅基地的利用与管理,导致宅基地被闲置。

针对农村宅基地闲置的情况,应采取复垦对策,以实现农村宅基地的合理利用。

具体建议如下:其次,加强宅基地的开发利用。

通过引进相关企业,将宅基地打造成农家乐、观光农园等旅游休闲项目,吸引游客,增加乡村旅游收入。

同时,鼓励农村居民创办种植业、养殖业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开展产业项目。

再次,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维护。

建立健全宅基地的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宅基地的利用价值。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力、水源、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农村宅基地的交通等条件。

最后,加强宅基地的环境保护。

在复垦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合理的复垦技术,确保宅基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是当前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

通过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开发利用、管理维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农村宅基地实现合理利用,促进农村发展。

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重庆市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思路探讨

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重庆市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思路探讨

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重庆市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思路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意义: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是指将土地使用权、宅基地建设权和宅基地所有权分开实行管理,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多权益保障机制。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推动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如何有效盘活利用重庆市的闲置农房,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意义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重要举措。

通过将宅基地的农村集体所有权、宅基地的宅基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宅基地的自然资源使用权进行分置,能够更好地激发农村土地资源的潜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在过去,农村宅基地的三权合一,导致了农房闲置、农地滞后利用等问题。

而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实施,可以实现宅基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利用权的分离,为农村土地的流转创造更好的条件。

这不仅能够带动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和集约利用,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农村建设。

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还可以为闲置农房的盘活利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农村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2000字】2. 正文2.1 重庆市闲置农房现状分析重庆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也是重庆市闲置农房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闲置农房数量逐渐增多。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市的闲置农房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套,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这些闲置农房大多位于乡村地区,废弃已久,占地面积广,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造成重庆市闲置农房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人口外流导致的农村人口减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房屋空置等。

重庆市目前的农村土地利用政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导致部分农房难以有效利用。

重庆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

重庆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
村”的现状,改变农民人居环境和生活方式。同
时,能从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指标交易中,获得建
设资金进行新农村建设,实现
“农村支持城市、城
市反哺农村”。
三、宅基地复垦与补偿的对策
第一,明确农村宅基地及其房屋的财产利益,
在宅基地复垦过程中,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在农村宅基地复垦中,充分保证农民的利益,特别是
粮食供需紧张的情势下,农村宅基地复垦意义重困难。
大,运作得当可以
“一举多得”。四是规划设计问题。宅基地复垦缺乏整体性、
一、我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系统性和全局性,没有将宅基地复垦作为一项长期
从土地利用结构看,我市农用地
10381万亩,的系统工程来进行规划与管理,注重短期效益。
占84%;建设用地
区县城镇化进程加快,存在大量建设用地指标需化和工业化的用地需求。
求,将复垦新增耕地指标以备未来之需,已成为基第二,有利于减少土地浪费,增加农民收入。
层政府的普遍考虑,因而乡镇政府对宅基地复垦的如果
81万亩复垦宅基地交给农民耕种,按照每亩收
20
调研报告
《新重庆》
2009第
法调研,从法规上确保复垦各方的利益,保证复垦
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4.加强宅基地复垦调查统计工作。开展农村宅
基地闲置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摸清地块权属、面
积、位置、分布、用途、户主等现状,确保数据信
息的详细、准确、可靠,为科学分析决策和制订政
策措施提供依据。
5.建立责任约束和奖惩激励机制。加大补助奖
宅,以堵住荒旧宅基地增长的源头,避免出现一边
复垦、一边荒废的情况。实行将审批、划拨新的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现状分析与处置利用研究
农村宅基地复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宅基地房屋拆除与拆除废弃
物处置。

重庆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城市,受特殊的自然环境,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以及传统的居住习惯以及山区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特点等多
方面的影响,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利用存在“小、散、乱”和集约利用水平低等问题。

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处置也将面对这些制约因素。

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处置利用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复垦区生态
环境质量与复垦耕地质量,同时还关系着复垦成本的经济性与否。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法对重庆市忠县永丰镇观桥村126处复垦房屋的材
料结构、建设年代、附近地形以及复垦后拆除的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类型、数量、处置方式等基本信息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重庆市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类型多样;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总量大,农村宅基地复垦中单位建筑面积拆除产生的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达1105.20kg/m2,对应的单位宅基地复垦面积产生的拆除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为447.60kg/m2。

预计至2020年重庆累计将产生的复垦拆除物多达2.4-3.0亿吨;处置方式粗放,除废墙土外,其他废料总量的72.68%被堆放或填埋在复垦区域附近。

同时,地形地貌特征、房屋结构变迁、施工拆除方式、管理组织机构、政策法规保障、专项资金配置、技术设备支撑、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等都会影响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处置利用结果。

其中,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农村新建砖混结构住房所占比例达60%以上,且比例逐年增加,未来复垦产生的废砖料、废混凝土料、废预制板、废砂浆等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
所占废料总量的比例会显著增加。

当前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处置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专项管理组织缺失、专项管理政策法规缺失、专项处置资金缺乏以及粗放处置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为更好地开展农村宅基地复垦工作,实现复垦拆除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
置利用,本研究在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复垦拆除物本身利用价值、农村建设工程对复垦拆除物的需求以及技术、经济支撑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处置利用的可行性。

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处置利用主要有工程建设利用、复垦区废弃坑洞填充、摊铺风化处置、挖深填埋处置、分选回收处置以及出售集资处置。

本研究依据《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201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通过正交试验指标测定法利用废石、废砖、废
混凝土、废瓦用作单类型和混合类型再生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试件,
借助北碚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TVA-2000S型电液式压力试验机
和SXB高精度智能测力仪对测试试件的抗压强度进行精确测定与记录。

研究结果表明:废石再生骨料可用于制备C30以下强度的再生混凝土,而其他三种单类型再生骨料只能用于制备C20以下的再生混凝土,且为确保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安全性,废瓦再生骨料混凝土最好制
备C15以前强度的再生混凝土;而对于混合类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当
水灰比为0.45时,废砖、废混凝土混合再生骨料配比(B/C)在
40%/60%-60%/40%,废砖、废瓦混合再生骨料配比(B/P)和废混凝土、
废石混合再生骨料配比(C/S)在20%/80%-40%/60%,废砖、废石混合再
生骨料配比(B/S)在0%/100%-60%/40%,废瓦、废混凝土混合再生骨料配比(P/C)在20%/80%-80%/20%,废瓦、废石混合再生骨料配比(P/S)
在0%/100%-40%/60%时,再生混凝土能达到C25强度要求:当水灰比
为0.55时,废砖、废混凝土再生骨料(B/C)和废石、废混凝土再生骨
料(S/C)在各配比下均能达到C20强度要求,而废砖、废瓦混合再生骨料配比(B/P)在20%/80%-40%/60%,废瓦、废混凝土混合再生骨料配比(P/C)在0%/100%-40%/60%,废瓦、废石混合再生骨料配比(P/S)在
0%/100%-60%/40%时,再生混凝土强度能满足C20强度等级要求;当水灰比为0.65时,除了废砖、废瓦混合再生骨料配比(B/P)在
60%/40%-80%/20%外,所有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均能满足C15强
度等级要求:当水灰比为0.75时,所有再生骨料混凝土均能满足C10强度等级要求。

本研究对农村复垦各类型拆除物建立六级量化体系和对新建工程各类耗材建立五级量化体系,然后在对拆除物分为利旧材
料综合利用与拆除废渣综合处置的基础上从复垦点开始由低到高逐
级建立起各类型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量与各类新增工程用材量之
间的拟合关系,先自身内部,后同级调度,然后再在高一层级进行调度,且每次调度须先用同类型废料,再利用替代废料的综合调度管理方式。

最后可得出对于单个复垦点、复垦片区及整个项目区废料剩余量、各类型工程材料采购量、废料利用量的具体量。

通过实证研究,研究区
宅基地复垦工程施工费亩均投资强度可减少3514元/亩,极大地降低
了丘陵区复垦工程成本;利旧材料剩余堆放率由70.43%降到了
32.73%,亩均废渣填埋量由14.42m3/亩减少到了3.85m3/亩,大幅减
少了剩余拆除物堆放压占植被面积和安全风险;起到合理配置建材资源,节约建材资源,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效应和推广前景。

为确保丘陵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拆除物的综合处置利用顺利开展,本文提出了部分政策建议和实践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