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曼效应实验解读

塞曼效应实验解读
塞曼效应实验解读

塞曼效应实验

实验目的

1、观察汞光在磁场中的塞曼分裂现象

2、测量塞曼分裂相邻能级的波数差

3、学习法布里珀罗标准具的调节。

实验仪器

塞曼效应仪

实验原理

(1)能级分裂:原子中的电子作自旋与轨道运动,使得原子具有一定的磁矩J J P m e g 2=μ,其中()η1+=J J P J 为总角动量,在

L —S 耦合的情况下朗德因子为()()()()

121111++++-++=J J S S L L J J g 。原子磁矩在外磁场中受到力矩B L J ?=μ的作用使J μ绕磁场方向作旋进,产生附加能量B m

e Mg B P m e g B E J J 2cos 2cos η==-=?ααμ,由于J J P μ在外磁场中的取向量子化,即磁量子数M=J ,J-1…..-J 有12+J 个可能值,因而有外磁场时原来的一个能级分裂为2J+1个能级。

(2)光谱分裂:一光谱线在B=0时,12E E h -=ν;0≠B 时,新的谱线()()()

m B e g M g M h E E E E h 211221122η-+=?+-?+='νν(选择定则1,0±=?M )以汞光546.1nm的谱线跃迁的两能级(3S1 3P2)为例,在有磁场时看能级的塞曼分裂与跃迁:

(3)本实验观测波长为546.1nm的谱线的塞曼分裂跃迁为3S1

3P2,在磁场中将发生反常塞曼

效应,塞曼裂距为(

)mc

e g M g M πν41122-=?对于如图所示的分裂有

()()())7.2(4d 21~~~212221222)(21mm d mc Be g M g M D D D D v v v k

k k k a b =-=--?=-=?-πλλ (1) ()()11--k a k b D D 分别为相邻的b 谱线a 谱线的k-1级干涉环直径,()k b D 为b 谱线的第k 级干涉环直径,d 为标准具内两夹板玻璃内表面的距离。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按图调节光路。汞灯与磁极的距离保持1mm左右,各光学元件共轴,使光源在会聚透镜焦平面上,光均匀照射到标准具上;调节标准具两平行面严格平行,调整测微目镜使之观察到清晰明锐的干涉园环。(此时不加磁场,调节标准具时,望远镜远离标准具才能成清晰的像的部分,调节时要压紧原来不清晰部分方向的螺丝,望远镜靠近标准具才能成清晰的像的部分,调节时要放松原来不清晰部分方向的螺丝,直至眼睛上下左右移动,均无干涉环吐出或吞进。)

2、观察有磁场及无磁场时的谱线情况

(1)在无磁场时观察谱线的情况。(2)加上磁场,观察谱线分裂的情况,即谱线的条数,亮度、区分谱线的π成份和δ成份。在标准具与观察望远镜间加入偏振片,转动偏振片观察谱线的偏振情况。 3、测出()()11--k a k b D D 及()k b D ,代入(1)式中计算v ~?(要求每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实验注意与思考

1. 电磁铁长时间通较长时间电流(1A 以上)线圈会发热,故在观察和测量完以后,要及时减少电流为零。

2. 从塞曼分裂谱中如何确定能级的J 量子数,如何确定能级的g 因子?

塞曼效应原理及实验方法

塞曼分裂谱线与原谱线关系 磁矩在外磁场中受到的作用(1) 原子总磁矩在外磁场中受到力矩的作用其效果是磁矩绕磁场方向旋进,也就是总角动量(P J)绕磁场方向旋进。(2) 磁矩在外磁场中的磁能

由于或在磁场中的取向量子化,所以其在磁场方向分量也量子化:

∴原子受磁场作用而旋进引起的附加能量

M为磁量子数,g为朗道因子,表征原子总磁矩和总角动量的关系,g随耦合类型

不同(LS耦合和jj耦合)有两种解法。在LS耦合下:

其中:L为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S为总自旋角动量量子数J为总角动量量子

数M只能取J,J-1,J-2 …… -J(共2J+1)个值即ΔE有(2J+1)个可能值。无

外磁场时的一个能级,在外磁场作用下将分裂成(2J+1)个能级,其分裂的能级

是等间隔的,且能级间隔

塞曼分裂谱线与原谱线关系

(1) 基本出发点:

∴分裂后谱线与原谱线频率差

由于

为方便起见,常表示为波数差

定义称为洛仑兹单位

塞曼分裂谱线的偏振特征

塞曼跃迁的选择定则为:ΔM=0 时为π成份(π型偏振)是振动方向平行于磁场的线偏振光,只有在垂直于磁场方向才能观察到,平行于磁场方向观察不到;但当ΔJ=0时,M2=0到M1=0的跃迁被禁止。当ΔM=±1时,为σ成份,σ型偏振垂直于磁场,观察时为振动垂直于磁场的线偏振光。平行于磁场观察时,其偏振性与磁场方向及观察方向都有关:沿磁场正向观察时(即磁场方向离开观察者: )

ΔM= +1为右旋圆偏振光(σ+偏振)ΔM= -1为左旋圆偏振光(σ-偏振)也即,磁场指

向观察者时:⊙ΔM= +1为左旋圆偏振光ΔM= -1为右旋圆偏振光

分析的总思路和总原则:在辐射的过程中,原子和发出的光子作为整体的角动量是守恒的。原子在磁场方向角动量为

∴在磁场指向观察者时:⊙当ΔM= +1时,光子角动量为,与同向电磁波电矢量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光学上称为左旋圆偏振光。ΔM= -1时,光子角动量为,与反向电磁波电矢量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光学上称为右旋圆偏振光。

例:Hg 5461?谱线,{6S7S}3S1→ {6S6P}3P2能级跃迁产生

分裂后,相邻两谱线的波数差

实验方法 观察塞曼分裂的方法塞曼分裂的波长差很小由于

以Hg 5461 ?谱线为例当处于B=1T的磁场中

要观察如此小的波长差,用一般的棱镜摄谱仪是不可能的,需要

用高分辨率的仪器,如法布里—珀罗标准器(F—P标准具)。

F—P标准具由平行放置的两块平面板组成的,在两板相对的平面上镀薄银膜和其他有较高反射系数的薄膜。两平行的镀银平面的间隔是由某些热膨胀系数很小的材料做成的环固定起来。若两平行的镀银平面的间隔不可以改变,则称该仪器为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标准具在空气中使用时,干涉方程(干涉极大值)为标准具有两个特征参量自由光谱范围和分辨本领。

自由光谱范围的物理意义:表明在给定间隔圈原度为d的标准具中,若入射光的波长在λ~λ+Δλ间(或波数在间)所产生的干涉圆环不重叠,若被研究的谱线波长差大于自由光谱范围,两套花纹之间就要发生重叠或错级,给分析带来困难,因此在使用标准具时,应根据被研究对象的光谱波长范围来确定间隔圈的厚度。

分辨本领:()对于F—P标准具N为精细度,两相邻干涉级

(当光近间能够分辨的最大条纹数R为反射率,R一般在90%

似于正入射时)例如:d=5mm,R=90%,λ=546.1nm时Δλ=0.001nm

实验的研究内容

?分析在垂直于磁场与平行于磁场方向观察Hg 546.1nm谱线在磁场中的分裂,区分π,σ+,

σ-谱线,并确定磁场方向。?设计方案,选用合适的F—P标准具和改变磁感应强度,验证塞曼分裂的裂距?设计方案用塞曼分裂计算电子的荷质比。

?讨论塞曼效应研究原子内部能级结构的方法和应用。

实验讨论

?讨论(F—P)标准具

问题理论上(F—P)标准具两相对反射面距离处处相等,实验中往往不相等。如何判断两反射问题是否处处相等?如果不相等如何判断哪边d大,哪边d小?

分析依据当d相等时,同一入射角θ对应同一个K,因此干涉环为同心圆环。当d↑时,K↑,因而出现干涉环吐出,要将对应的d减小。

?实验中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时要求1. 区分塞曼分裂中π偏振成分和σ偏振成

分。2. 选用合适的标准具,改变励磁电流观察σ偏振成分,相邻两级谱线的重叠。

用特斯拉计测出磁场,与相应的理论值比较。

问题为什么改变磁感应强度B,会看到相邻两级谱线的重叠,且是不同的重叠情况。

分析因为改变B可以观察到干涉纹不同的重叠或错级情况:

F—P标准具

物理意义:若两谱线波长差>自由光谱范围(或),自由光谱范围:

则两套干涉环就要产生重叠或错级。当d确定后,是个确定的值。

塞曼裂距:所以

?实验中平行于磁场方向观察

要求区分σ+振与σ-偏振,并说明各自对应的或的跃迁。用的方法是光学中检验左、右旋偏振光的方法。实验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忽略了磁场方向与观察方向的关系。

问题为什么要强调磁场方向与观察方向的关系?所对应的圆偏振光类型与磁场方向关系。

分析按角动量守恒原则,在辐射过程中原子和发射的光子作为整体,总的角动量是守恒的。原子在磁场方向角动量

当时,原子在磁场方向角动量减少,因此发射的光子必定在磁场正方向上有角动量。当指向观察者时,电矢量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光学上叫做左旋圆偏振光。同样,沿着磁场方向平行于磁场观察时,观察到对应的σ偏振为右旋圆偏振光。同理,时原子在磁场方向角动量增加,

因此发射光子必定具有在磁场相反方向上的角动量。即:磁场指向观察者时,这个电磁波电矢量是顺时针方向的,即为右旋圆偏振光。

同学们如果对如何鉴别左、右旋圆偏光的原理,方法不清楚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学习

塞曼效

实验目的

1.掌握塞曼效应理论,测定电子的荷质比,确定能级的量子数和朗德因子,绘出跃迁的能级图。2.掌握法布里-珀罗标准具的原理及使用,CCD摄像器件在图像传感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处于电磁场中的发光体,光谱线发生分裂的现象,称为塞曼效应,其原理简述如下:

1.原子中的电子一方面绕核作轨道运动(用角动量PL表征),一方面本身做自旋运动(用角动量PS表征),将分别产生轨道磁矩μL和自旋磁矩μS,它们与角动量的关系是:

μL=-PLμS=-PS(3.1-1)

PL与PS合成总角动量PJ并分别绕PJ旋进,μL与μS合成总磁矩μ,μ在PJ延线上的分量μJ才是一个定向恒量。

对多电子原子,由于角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有LS耦合和jj耦合,但大多数情况是LS 耦合。对于两个电子,则有L1、L2合成L;S1、S2合成S;L、S又合成J。因此μ在PJ延线上的分量μJ与PJ的关系是:μJ=-g PJ(3.1-2)

g称朗德因子。在LS耦合情形,它与L、S和J的关系是g=1+ (3.1-3)

由于L、S和J只能取整数和半整数,得出的g是一个简分数。

2.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原子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耦合,赋予的耦合能量为

ΔE=-μJHcosα=MgμBH(3.1-4)

式中μB= 称玻尔磁子;M为磁量子数,是J在磁场方向上的量子化投影。由于J一定时,M取值为-J,-J+1,...,J-1,J,即取2J+1个数值,所以在外磁场中每一个原子能级(由J表征,称精细结构能级)都分裂为2J+1个等间距的子能级(亦称磁能级),其间距由朗德因子g表征。

两精细能级中磁能级之间的跃迁得到塞曼效应观察到的分裂光谱线,用波数表示为:

△===(M2g2-M1g1)=(M2g2-M1g1)L(3.1-5)

式中L= 称为洛伦兹单位。M的选择定则是ΔM=M2-M1=0,±1 (3.1-6)

脚标2、1分别代表始、终能级,其中ΔM=0跃迁谱线称为π分支线,ΔM=±1跃迁谱线称为σ分支线。

3.光的偏振与角动量守恒

在微观领域中,光的偏振情况是与角动量相关联的,在跃迁过程中原子与光子组成的系统除能量守恒外还必须满足角动量守恒。ΔM=0,说明原子跃迁时在磁场方向角动量不变,因此π光是沿磁场方向振动的线偏振光。ΔM=+1,说明原子跃迁时在磁场方向角动量减少一个,则光子获得在磁场方向的一个角动量,因此沿磁场指向方向观察,为反时针的左旋圆偏振光σ+;同理ΔM=-1,可得顺时针的右旋圆偏振光σ-。

当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时(称横效应),如偏振片平行于磁场,将观察到ΔM=0的π分支线;如偏振片垂直于磁场,将观察到ΔM=±1的σ分支线。而沿磁场方向观察时(称纵效应),将只观察到ΔM=±1的左、右旋圆偏振的σ分支线(图3.1-1)。

4.若原子磁矩完全由轨道磁矩所贡献,即S1=S2=0,g1=g2=1,得到正常塞曼效应,波数差为

△= H=4.67×10-5H(cm-1)(3.1-7)

通常情况两种磁矩同时存在,即S1=S2≠0,则g1和g2均不为1,称为反常塞曼效应,波数差为

△=(M2g2-M1g1) H (3.1-8)

塞曼效应是中等磁场(H≈1~2特斯拉)对原子作用产生的效应,这样的磁场强度不足以破坏原子的LS耦合。当磁场较强(几个特斯拉)时将产生帕邢-拜克效应。弱磁场(H<0.01特斯拉)时则应考虑核自旋参与耦合(见实验3.2光磁共振)。

塞曼效应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和空间量子化,实验观测与理论分析的一致性是对磁量子数选择定则有效性的最好的实验证明,也是光子的角动量纵向分量有三个可能值(、0、-)的最好证明。由塞曼效应的实验结果可确定有关原子能级的量子数M、J和g因子值,并可计算出量子数L和S的数值,这些确定均与实验所用的原子无关,因而是考查原子结构的最有效的方法。

主要仪器简介1.法布里-珀罗标准具

假定磁场强度H=1特斯拉,则正常塞曼分裂△=4.67×10-1cm-1,对于如此小的波数差,必须使用高分辨本领的光谱仪器,例如法布里-珀罗标准具。

该仪器由固定间隔d的两块平行平晶构成,内表面均镀有高反射膜(反射系数R>0.9),因多光束干涉获得极高的分辨本领。满足干涉极大的两相邻光束的光程差为

Δ=2ndcosφ=kλ(3.1-9)

表征法-珀标准具的两个参量是自由光谱范围和分辨本领。

(1)自由光谱范围

所谓自由光谱范围即所能研究的最大光谱范围,它等于移动一个条纹时波长的改变。如以某单色光为基准,其自由光谱范围Δλ可表示为Δλ= (3.1-10)

更有意义的是用波数来表示,则有△= = (3.1-11)

即用波数表征的自由光谱范围是一仅与间隔厚度及间隔中介质折射率有关的恒量。例如对于d=0.200cm的空气层,若λ=5461?,则Δλ=0.75?,△=2.5cm-1。

(2)分辨本领

按照瑞利判据,分辨本领由透射光强ID最大值的半宽度决定。透射光强ID与反射系数R及两相邻光束的位相差δ的关系称为爱里公式:

ID=I0 (3.1-12)因而用位相表示的半宽度ε,在考虑到R≈1时有ε

(3.1-13)

相应可分辨的频率间隔d 与自由光谱范围Δ (=c)之间的关系为

=(3.1-14)

所以分辨本领的表示式是

= = = (3.1-15)

即分辨本领主要由反射系数R决定:R越高,分辨本领越大。例如D=0.200cm的空气层,对

λ=5461?,当R=0.9时,λ/dλ≈2.2×105,即对5461?能分辨的波长差为

2.5×10-2?,相应的波数差为8.4×10-2cm-1,因此它完全满足实验的要求。

2.CCD摄像器件

CCD是电荷耦合器件的简称。它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的新型器件,具有光电转换、信息存储和信号传输(自扫描)的功能,在图像传感、信息处理和存贮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CCD摄像器件是CCD在图像传感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在本实验中,经由法-珀标准具出射的多光束,经透镜会聚相干,呈多光束干涉条纹成像于CCD光敏面。利用CCD的光电转换功能,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图像",由荧光屏显示。因为CCD是对弱光极为敏感的光放大器件,故荧屏上呈现明亮、清晰的法-珀干涉图像。

实验仪器:

1. 装置图:1.电磁铁

2.汞灯

3.会聚透镜

4.偏振片

5.透射干涉滤光片

6.法布里-珀罗标准具

7.望远镜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0958963.html,D图象传感器及镜头

9.汞灯电源10.磁铁电源l1.多媒体计算机12.图像卡

实验仪器直流磁场及稳流电源、毫特斯拉计、笔形汞灯、法布里-珀罗标准具(d=0.200cm)、干涉滤色片(5461?)、偏振片、CCD摄像头(安装在螺旋测微器上)、显示器。

实验内容本实验仅研究Hg5461?横向塞曼效应,其光路如图3.1-2所示。

1.按图3.1-2调节光路,即以磁场中心到CCD窗口中心的等高线为轴,暂不放置干涉滤色片,不开启CCD及显示器,光源通过L1以平行光入射法-珀标准具,出射光通过L2成像于CCD光敏面。

2.调节法-珀标准具的平行度使两平晶平行,即调节法-珀的三个螺丝,使左右上下移动人眼对着法-珀看到的干涉条纹形状不变。

3.开启CCD和显示器,调节CCD上的平移微调机构至荧屏显示最佳成像状态,因汞灯是复色光源,荧屏呈亮而粗条纹。

4.放置5461干涉滤色片,则荧屏呈现明细的法-珀干涉条纹。

5.开启磁场电源,观察荧屏上的分裂的π光和σ光条纹随磁场的变化情况。

6.调节螺旋测微器使CCD沿垂直方向移动,则荧屏上条纹也相应移动。分别测量π光和σ光条纹的直径。注意:由于π光和σ光所加磁场不同,必须每测量一种成分后用毫斯特拉计测量光源处的磁场强度。

注意事项

1.爱护光学元件表面,不得用手触摸法-珀平晶和干涉滤色片。

2.法-珀标准具是精密光学仪器,调节平行度时应冷静分析,细心调节,切勿盲动。

3.爱护CCD摄像头,由于CCD对弱光极为灵敏,切勿用强光直射光敏面,以防过饱和及损伤器件;光敏面应防止灰尘和水汽沾污,切勿用手和纸擦除;实验完后应将盖子盖好窗口。

-D2K数值的不变性

数据处理D2K

-1

由于θK很小,故θK=DK/f,此处θK为干涉极大φ角的两倍,DK为条纹直径,f为成像焦距(图3.1-3)。

因为cos可写成cos =1- =1-

因而由干涉极大条件有K=(1- )

即K与D2K呈一对应关系,所以有1= (D2K-1-D2K)

-D2K的不变性。如入射光中含有λ和λ′=λ+dλ(λ′代表分裂谱线波长),这即是D2K

-1

利用λ≈2nd/K可得到 d =

K′代表K级的分裂条纹,由测得的DK、DK-1和DK′值计算出D2K、D2K-1及D2K'值,用已知的nd值可算出分裂波数值d 。对Hg5461的分裂,根据公式

= =4.67×10-1cm-1T-1

确定(M2g2-M1g1)的数值,对于ΔM=0的π光,理论值(M2g2-M1g1)=1/2,将实验结果与之比较,计算出误差。对于ΔM=±1的σ光,可计算出上、下能级的M、J和g因子值。由实验结果画出Hg5461塞曼效应跃迁能级图。

由于θK很小,故θK=DK/f,此处θK为干涉极大φ角的两倍,DK为条纹直径,f为成像焦距(图3.1-3)。

西安交大《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应物31 吕博成学号:10

塞曼效应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在实验中发现,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原来的一条光谱线会分裂成几条光谱线,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且分裂的谱线是偏振光。这种效应被称为塞曼效应。 需要首先指出的是,由于实验先后以及实验条件的缘故,我们把分裂成三条谱线,裂距按波数计算正好等于一个洛伦兹单位的现象叫做正常塞曼效应(洛伦兹单位 mc eB L π4=)。而实际上大多数谱线的塞曼分裂谱线多于三条,谱线的裂距可以大于也可 以小于一个洛伦兹单位,人们称这类现象为反常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是电子自旋假设的有力证据之一。通过进一步研究塞曼效应,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能级分裂的数据,如通过能级分裂的条数可以知道能级的J 值;通过能级的裂距可以知道g 因子。 塞曼效应至今仍然是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它可以精确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的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的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利用塞曼分裂的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e m e 数值。 二.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的某个能级的能量为0E ,相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S L J 、、。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12+J 层。各层能量为 B Mg E E B μ+=0 (1) 其中M 为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J ,1-J ,...,J -共12+J 个;g 为朗德因子;B μ为玻尔磁矩(m hc B πμ4= );B 为磁感应强度。 对于S L -耦合 ) () ()()(121111++++-++ =J J S S L L J J g (2) 假设在无外磁场时,光源某条光谱线的波数为 )(010201~E E hc -=γ (3) 式中 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完整版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完整版 学生姓名: 学号: 5502210039 专业班级:应物101班 实验时间: 教师编号:T017 成绩: 塞曼效应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塞曼效应现象,把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 2(学习观测塞曼效应的实验方法。 3(计算电子核质比。 二、实验仪器 WPZ—?型塞曼效应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塞曼效应:在外磁场作用下,由于原子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使原子能级 ,,产生分裂。垂直于磁场观察时,产生线偏振光(线和线);平行于磁场观察时,产生圆偏振光(左旋、右旋)。 按照半经典模型,质量为m,电量为的电子e绕原子核转动,因此,原子具B,E有一定的磁矩,它在外磁场中会获得一定的磁相互作用能,由于原子的磁,P矩与总角动量的关系为 JJ e,,gP (1) JJ2m 其中为朗德因子,与原子中所有电子德轨道和自旋角动量如何耦合成整g 个原子态的角动量密切相关。因此, e,,,,,,,,coscosEBgPB (2) JJ2m

,其中是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又由于电子角动量空间取向的量子化,这种磁相互作用能只能取有限个分立的值,且电子的磁矩与总角动量的方向相反,因此在外磁场方向上, h (3) ,,,,,cos,,1,,,?PMMJJJJ2, 学生姓名: 刘惠文学号: 5502210039 专业班级:应物101班实验时间: 教师编号:T017 成绩: heJhM,,式中是普朗克常量,是电子的总角动量,是磁量子数。设:,B4m,称为玻尔磁子,为未加磁场时原子的能量,则原子在外在磁场中的总能量为 E0 (4) EEEEMgB,,,,,,00B 由于朗德因子与原子中所有电子角动量的耦合有关,因此,不同的角动g LS,量耦合方式其表达式和数值完全不同。在耦合的情况下,设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和自旋运动的总磁矩、总角动量及其量子数分别为、、和、、,P,PLLLSSS,它们的关系为 eeh,,,,(1),PLL (5) LL222mm, eeh,,,,(1),PSS (6) SS2mm, PPP,,设与和的夹角分别为和,根据矢量合成原理,只要将二者JLSLJSJ ,在方向的投影相加即可得到形如(1)式的总电子磁矩和总轨道角动量的关J 系: ,,,,,,,coscosJLLJSSJ ePP,,(cos2cos),,LLJSSJ2m 222222PPPPPP,,,,eJLSJLS (7) ,,(2)222mPPJJ 222PPP,,eJLSP,,(1)J2Pm22J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黄晨学号:5502211059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学111班班级编号:S008实验时间:13时00 分第3周星期三座位号:07 教师编号:T003成绩: 光电效应 一、实验目的 1、研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及光电特性;验证光电效应第一定律; 2、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3、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测定普朗克常量。 二、实验仪器 普朗克常量测定仪 三、实验原理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上时,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实验示意图如下 图中A,K组成抽成真空的光电管,A为阳极,K为阴极。当一定频率v的光射到金属材料做成的阴极K上,就有光电子逸出金属。若在A、K两端加上电压后光电子将由K定向的运动到A,在回路中形成电流I。 当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频率为v的光子时,便会获得这个光子的全部能量,如果这些能量大于电子摆脱金属表面的溢出功W,电子就会从金属中溢出。按照能量守恒原理有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黄晨学号:5502211059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111 班级编号:S008实验时间:13 时00分第03周星期三座位号:07 教师编号:T003成绩:此式称为爱因斯坦方程,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入射光频。v存在截止频率,是的 吸收的光子的能量恰好用于抵消电子逸出功而没有多余的动能,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时,才能产生光电流。不同金属有不同逸出功,就有不同的截止频率。 1、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 (1)伏安特性曲线 当光强一定时,光电流随着极间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并趋于一个饱和值。 (2)遏制电压及普朗克常数的测量 当极间电压为零时,光电流并不等于零,这是因为电子从阴极溢出时还具有初动能,只有加上适当的反电压时,光电流才等于零。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1. 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通过塞曼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学习一种测量电子荷质比的方法。 2.实验仪器 笔形汞灯+电磁铁装置,聚光透镜,偏振片,546nm滤光片,F-P标准具,标准具间距(d=2mm),成像物镜与测微目镜组合而成的测量望远镜。 二、实验原理 (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1.塞曼效应 (1)原子磁矩和角动量关系 用角动量来描述电子的轨道运动和自旋运动,原子中各电子轨道运动角动量的矢量和即原子的轨道角动量L,考虑L-S耦合(轨道-自旋耦合),原子的角动量J =L +S。量子力学理论给出各磁矩与角动量的关系: L = - L,L = S = - S,S = 由上式可知,原子总磁矩和总角动量不共线。则原子总磁矩在总角动量方向上的分量 为: J = g J,J = J L为表示原子的轨道角量子数,取值:0,1,2… S为原子的自旋角量子数,取值:0,1/2,1,3/2,2,5/2… J为原子的总角量子数,取值:0,1/2,1,3/2… 式中,g=1+为朗德因子。 (2)原子在外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外磁场存在时,与角动量平行的磁矩分量J与磁场有相互作用,与角动量垂直的磁矩分量与磁场无相互作用。由于角动量的取向是量子化的,J在任意方向的投影(如z方向)为: = M,M=-J,-(J-1),-(J-2),…,J-2,J-1,J 因此,原子磁矩也是量子化的,在任意方向的投影(如z方向)为: =-Mg 式中,玻尔磁子μB =,M为磁量子数。

具有磁矩为J的原子,在外磁场中具有的势能(原子在外磁场中获得的附加能量): ΔE = -J·=Mg B 则根据M的取值规律,磁矩在空间有几个量子化取值,则在外场中每一个能级都分裂为等间隔的(2J+1)个塞曼子能级。原子发光过程中,原来两能级之间电子跃迁产生的一条光谱线也分裂成几条光谱线。这个现象叫塞曼效应。 2.塞曼子能级跃迁选择定则 (1)选择定则 未加磁场前,能级E2和E1之间跃迁光谱满足: hν = E2 - E1 加上磁场后,新谱线频率与能级之间关系满足: hν’= (E2+ΔE2) – (E1+ΔE1) 则频率差:hΔν= ΔE2-ΔE1= M2g2 B -M1g1B= (M2g2- M1g1)B 跃迁选择定则必须满足: ΔM = 0,±1 (2)偏振定则 当△M=0时,产生π线,为振动方向平行于磁场的线偏振光,可在垂直磁场方向看到。 当△M=±1时,产生σ谱线,为圆偏振光。迎着磁场方向观察时,△M=1的σ线为左旋圆偏振光,△M=-1的σ线为右旋圆偏振光。在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σ线时,为振动方向垂直于磁场的线偏振光。 3. 能级3S13P2 L01 S11 J12 g23/2 M10-1210-1-2 Mg20-233/20-3/2-3汞原子的绿光谱线波长为,是由高能级{6s7s}S1到低能级{6s6p}P2能级之间的跃迁,其上下能级有关的量子数值列在表1。3S1、3P2表示汞的原子态,S、P分别表示原子轨道量子数L=0和1,左上角数字由自旋量子数S决定,为(2S+1),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 在外磁场中能级分裂如图所示。外磁场为0时,只有的一条谱线。在外场的作用下,上能级分裂为3条,下能级分裂为5条。在外磁场中,跃迁的选择定则对磁量子数M的要求为:△M=0,±1,因此,原先的一条谱线,在外磁场中分裂为9条谱线。 9条谱线的偏振态,量子力学理论可以给出:在垂直于磁场方向观察,9条分裂谱线的强度(以中心谱线的强度为100)随频率增加分别为,,75,75,100,75,75,,. 标准具 本实验通过干涉装置进行塞曼效应的观察。我们选择法布里-珀罗标准具(F-P标准具)作为干涉元件。F-P标准具基本组成:两块平行玻璃板,在两板相对的表面镀有较高反射率的薄膜。 多光束干涉条纹的形成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创建人:系统管理员总分:100 实验目的 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学会用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测定并画出光电管的光电特性曲线。 实验仪器 水银灯、滤光片、遮光片、光电管、光电效应参数测试仪。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在物体上时,光子的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则转换为物体中一些电子的能量,是部分电子逃逸出物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曾凭借其对光电效应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光展示其粒子性。 光电效应装置: S为真空光电管。内有电极板,A、K极板分别为阳极和阴极。G为检流计(或灵敏电流表)。无光照时,光电管内部断路,G中没有电流通过。U为电压表,测量光电管端电压。 由于光电管相当于阻值很大的“电阻”,与其相比之下检流计的内阻基本忽略。故检流计采用“内接法”。 用一波长较短(光子能量较大)的单色光束照射阴极板,会逸出光电子。在电源产生的加速电场作用下向A级定向移动,形成光电流。显然,如按照图中连接方式,U越大时,光电流

I 势必越大。于是,我们可以作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U=I 曲线关系大致如下图: 随着U 的增大,I 逐渐增加到饱和电流值IH 。 另一方面,随着U 的反向增大,当增大到一个遏制电位差Ua 时,I 恰好为零。此时电子的动能在到达A 板时恰好耗尽。 光电子在从阴极逸出时具有初动能2 2 1mv ,当U=Ua 时,此初动能恰好等于其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即: ||2 12 a U e mv = 根据爱因斯坦的假设,每粒光子有能量hv =ε。式中h 为普朗克常量,v 为入射光波频率。 物体表面的电子吸收了这个能量后,一部分消耗在克服物体固有的逸出功A 上,另一部分则转化为电子的动能,让其能够离开物体表面,成为光电子。 于是我们得到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A m hv += 2 v 2 1 由此可知,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线性关系,而与光强度无关。(光强度只对单位时间内逸出物体表面的光电子的个数产生影响) 光电效应的光电阈值: 红限:当入射光频率v 低于某一值0v 时,无论用多强的光照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由光电效应方程易得这个频率h A v /0=,称为红限。 测量普朗克常量的方法: 用光波频率为的单色光照射阴极板,测量其遏制电位差Ua 。 于是有: A U e hv a +=|| 所以: e A v -= e h |U |a 这表明了截止电压|U |a 和光波频率v 成正比。 实验中获得单色光的方法: 使用水银灯发出稳定白光作为光源,再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罩在光电管的入光口以得到相应颜色的单色光,还可以使用不同透光度的遮光片罩在水银灯的出光口以得到不同强度的

塞曼效应实验资料报告材料完整版

学生: 学号: 5502210039 专业班级:应物101班 实验时间: 教师编号:T017 成绩: 塞曼效应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塞曼效应现象,把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 2.学习观测塞曼效应的实验方法。 3.计算电子核质比。 二、实验仪器 WPZ —Ⅲ型塞曼效应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塞曼效应:在外磁场作用下,由于原子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使原子能级产 生分裂。垂直于磁场观察时,产生线偏振光(π线和σ线);平行于磁场观察时, 产生圆偏振光(左旋、右旋)。 按照半经典模型,质量为m ,电量为e 的电子绕原子核转动,因此,原子具 有一定的磁矩,它在外磁场B 中会获得一定的磁相互作用能E ?,由于原子的磁 矩J μ与总角动量J P 的关系为 2J J e g P m μ=(1) 其中g 为朗德因子,与原子中所有电子德轨道和自旋角动量如何耦合成整个 原子态的角动量密切相关。因此, cos cos 2J J e E B g P B m μαα?=-=-(2) 其中α是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又由于电子角动量空间取向的量子化,这 种磁相互作用能只能取有限个分立的值,且电子的磁矩与总角动量的方向相反, 因此在外磁场方向上, cos ,,1,,2J h P M M J J J απ-==--(3)

学生: 惠文 学号: 5502210039 专业班级:应物101班 实验时间: 教师编号:T017 成绩: 式中h 是普朗克常量,J 是电子的总角动量,M 是磁量子数。设:4B he m μπ=,称为玻尔磁子,0E 为未加磁场时原子的能量,则原子在外在磁场中的总能量为 00B E E E E Mg B μ=+?=+(4) 由于朗德因子g 与原子中所有电子角动量的耦合有关,因此,不同的角动量 耦合方式其表达式和数值完全不同。在L S -耦合的情况下,设原子中电子轨道 运动和自旋运动的总磁矩、总角动量及其量子数分别为L μ、L P 、L 和S μ、S P 、 S ,它们的关系为 2L L e P m μ==(5) S S e P m μ==(6) 设J P 与L P 和S P 的夹角分别为LJ α和SJ α,根据矢量合成原理,只要将二者在 J μ方向的投影相加即可得到形如(1)式的总电子磁矩和总轨道角动量的关系: 2222222222cos cos (cos 2cos )2(2)222(1)222J L LJ S SJ L LJ S SJ J L S J L S J J J L S J J J e P P m P P P P P P e m P P P P P e P P m e g P m μμαμααα=+= ++--+=+-+=+=(7) 其中朗德因子为 (1)(1)(1)1.2(1) J J L L S S g J J +-+++=++(8) 由(*)式中可以看出,由于M 共有(2J +1)个值,所以原子的这个能级在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书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 姓名:梁智健 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66班 学号:5901216163 台号:22 时间:2017-10-16 实验教室:309 【实验目的】 1、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测定普朗克常量h。 2、了解光电效应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3、学会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4、研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及光电特性。 【实验仪器】 1.光电效应测定仪 2.光电管暗箱 3.汞灯灯箱以及汞灯电源箱。 【实验原理】 1、当光照射在物体上时,光的能量只有部分以热的形式被 物体所吸收,而另一部分则转换 为物体中某些电子的能量,使这 些电子逸出物体表面,这种现象 称为光电效应。在光电效应这一 现象中,光显示出它的粒子性, 所以深入观察光电效应现象,对 认识光的本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普朗克常数h是1900年普朗克 为了解决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时提 出的“能量子”假设中的一个普

适常数,是基本作用量子,也是粗略地判断一个物理体系是否需要用量子力学来描述的依据。 1905年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量子”假设,即频率为v 的光子其能量为h v ?。当电子吸收了光子能量h v ?之后,一部分消耗与电子的逸出功W ,另一部分转换为电子的动能212 m v ?,即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212m hv mv W =+(1) 2、光电效应的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GD 是光电管, K 是光电管阴极,A 为光电管阳 极,G 为微电流计,V 为电压表, E 为电源,R 为滑线变阻器,调 节R 可以得到实验所需要的加 速电位差AK U 。不同的电压AK U ,回路中有不同的电流I 与之对 应,则可以描绘出如图2所示的 AK U -I 伏安特性曲线。 (1)饱和电流的强度与光强成 正比 加速电压AK U 越大,电流I 越大,当AK U 增加到一定值后,电流达到最大值H I ,H I 称为饱和电流,而且H I 的大小只与光强成正比。 (2)遏制电压的大小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如图3所示,电源E 反向连接,即当加速电压AK U 变为负值时,电流I 会迅速较少,当加速电压AK U 负到一定值Ua 时,电流0I =,这个电压Ua 叫做遏制电压,4所示。 212 a mv e U =?(2)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塞曼效应实验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2014年3月16日

塞曼效应实验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通过塞曼效应仪与一些观察装置观察汞(Hg)546.1nm谱线(3S1→3P2跃迁)的塞曼分裂,从理论上解释、分析实验现象,而后给出横效应塞满分裂线的波数增量,最后得出荷 质比。 【关键词】:塞曼效应、汞546.1nm、横效应、塞满分裂线、荷质比 【引言】: 塞曼效应是原子的光谱线在外磁场中出现分裂的现象,是1896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发现的。首先他发现,原子光谱线在外磁场发生了分裂;随后洛仑兹在理论上解释了谱线分裂成 3条的原因,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在后来进一步研究发现,很多原子的光谱在磁场中 的分裂情况有别于前面的分裂情况,更为复杂,称为反常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的发现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塞曼效应证实了原子磁矩的 空间量子化,为研究原子结构提供了重要途径,被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利用塞曼效应可以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在天体物理中,塞曼效应可以用来测量天体 的磁场。本实验采取Fabry-Perot(以下简称F-P)标准具观察Hg的546.1nm谱线的塞曼效应,同时利用塞满效应测量电子的荷质比。 【正文】: 一、塞曼分裂谱线与原谱线关系 1、磁矩在外磁场中受到的作用 (1)原子总磁矩在外磁场中受到力矩的作用: 其效果是磁矩绕磁场方向旋进,也就是总角动量(P J)绕磁场方向旋进。 (2)磁矩在外磁场中的磁能:

由于或在磁场中的取向量子化,所以其在磁场方向分量也量子化: ∴原子受磁场作用而旋进引起的附加能量 M为磁量子数 g为朗道因子,表征原子总磁矩和总角动量的关系,g随耦合类型不同(LS耦合和jj耦合)有两种解法。在LS耦合下: 其中: L为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 S为总自旋角动量量子数 J为总角动量量子数 M只能取J,J-1,J-2 …… -J(共2J+1)个值,即ΔE有(2J+1)个可能值。 无外磁场时的一个能级,在外磁场作用下将分裂成(2J+1)个能级,其分裂的能级是等间隔的,且能级间隔 2、塞曼分裂谱线与原谱线关系: (1) 基本出发点: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1、前言和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WPZ-Ⅲ型塞曼效应仪和利用其研究谱线的精细结构。 2.了解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的结构和原理及利用它测量微小波长差值。 3.观察汞546.1nm (绿色)光谱线的塞曼效应,测量它分裂的波长差,并计算电子的荷质比的实验值和标准值比较。 2、实验原理 处于磁场中的原子,由于电子的j m 不同而引起能级的分裂,导致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频率产生分裂的现象就成为塞曼效应。下面具体给出公式推导处于弱磁场作用下的电子跃迁所带来的能级分裂大小。 总磁矩为 J μ 的原子体系,在外磁场为B 中具有的附加能为: E ?= -J μ *B 由于我们考虑的是反常塞曼效应,即磁场为弱磁场,认为不足以破坏电子的轨道-自旋耦合。则我们有: E ?= -z μB =B g m B J J μ 其中z μ为J μ 在z 方向投影,J m 为角动量J 在z 方向投影的磁量子数,有12+J 个值,B μ= e m eh π4称为玻尔磁子,J g 为朗德因子,其值为 J g =) 1(2) 1()1()1(1++++-++ J J S S L L J J 由于J m 有12+J 个值,所以处于磁场中将分裂为12+J 个能级,能级间隔为B g B J μ。当没有磁场时,能级处于简并态,电子的态由n,l,j (n,l,s )确定,跃迁的选择定则为Δs=0, Δl=1±.而处于磁场中时,电子的态由n,l,j,J m ,选择定则为Δs=0,Δl=1±,1±=?j m 。 磁场作用下能级之间的跃迁发出的谱线频率变为: )()(1122' E E E E hv ?+-?+==h ν+(1122g m g m -)B μB 分裂的谱线与原谱线的频率差ν?为: ν?=' ν-ν=h B g m g m B /)(1122μ-、 λ?= c ν λ?2 =2λ (1122g m g m -)B μB /hc =2 λ (1122g m g m -)L ~

大物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

试验名称: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h 实验目的:是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和测定光电管的 光电特性曲线。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如图8.2.1-1所示。其中S 为真空光电管,K 为阴极,A 为阳极。当无光照射阴极时,由于阳极与阴极是断路,所以检流计G 中无电流流过,当用一波长比较短的单色光照射到阴极K 上时,形成光电流,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U 变化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8.2.1-2所示。 1. 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 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U 的增加而增加,加速电位差增加到一定量值后,光电流达到饱和值和值I H ,饱和电流与光强成正比,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当U= U A -U K 变成负值时,光电流迅速减小。实验指出,有一个遏止电位差U a 存在,当电位差达到这个值时,光电流为零。 2. 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频率之间的关系 当U=U a 时,光电子不再能达到A 极,光电流为零。所以电子的初动能等于它克服电场力作用的功。即 a eU mv =2 2 1 (1) 根据爱因斯坦关于光的本性的假设,每一光子的能量为hv =ε,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ν为光波的频率。所以不同频率的光波对应光子的能量不同。光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h ν之后,一部分消耗于克服电子的逸出功A ,另一部分转换为电子动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A mv hv += 22 1 (2) 式(2)称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3. 光电效应有光电存在 实验指出,当光的频率0v v <时,不论用多强的光照射到物质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根据式(2), h A v = 0,ν0称为红限。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同时提供了测普朗克常量的一种方法:由式(1)和(2)可得: A U e hv +=0,当用不同频率(ν1,ν2,ν3,…,νn )的单色光分别做光源时,就有 A U e hv +=11 A U e hv +=22 ………… A U e hv n n += 任意联立其中两个方程就可得到 j i j i v v U U e h --= )( (3) 由此若测定了两个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所对应的遏止电位差即可算出普朗克常量h ,也可由ν-U 直线的斜率求出h 。 因此,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的关键在于获得单色光、测得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确定遏止电位差值。 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法测量普朗克常量。 1. 在577.0nm 、546.1nm 、435.8nm 、404.7nm 四种单色光下分别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根据此曲线确定遏止电位差值,计算普朗克常量h 。 本实验所用仪器有:光电管、单色仪(或滤波片)、水银灯、检流计(或微电流计)、直流电源、直流电压计等. j i j i v v U U e h --= )(,求斜率,得到普朗克常量h. 入射光波长λ/nm 365nm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塞曼效应实验 实验原理 1、磁矩在外磁场中受到的作用 (1)原子总磁矩在外磁场中受到力矩的作用: 其效果是磁矩绕磁场方向旋进,也就是总角动量(PJ)绕磁场方向旋进。 (2)磁矩在外磁场中的磁能: 由于或在磁场中的取向量子化,所以其在磁场方向分量也量子化: ∴原子受磁场作用而旋进引起的附加能量 M为磁量子数 g为朗道因子,表征原子总磁矩和总角动量的关系,g随耦合类型不同(LS耦合和jj耦合)有两种解法。在LS耦合下:

2、塞曼分裂谱线与原谱线关系: (1) 基本出发点: ∴分裂后谱线与原谱线频率差 由于 定义为洛仑兹单位: 3、谱线的偏振特征: 塞曼跃迁的选择定则为:ΔM=0 时为π成份(π型偏振)是振动方向平行于磁场的线偏振光,只有在垂直于磁场方向才能观察到,平行于磁场方向观察不到;但当ΔJ=0时,M2=0到M1=0的跃迁被禁止。

当ΔM=±1时,为σ成份,σ型偏振垂直于磁场,观察时为振动垂直于磁场的线偏振光。 平行于磁场观察时,其偏振性与磁场方向及观察方向都有关:沿磁场正向观察时(即磁场方向离开观察者:) ΔM= +1为右旋圆偏振光(σ+偏振) ΔM= -1为左旋圆偏振光(σ-偏振) 也即,磁场指向观察者时:⊙ ΔM= +1为左旋圆偏振光 ΔM= -1为右旋圆偏振光 分析的总思路和总原则: 在辐射的过程中,原子和发出的光子作为整体的角动量是守恒的。 原子在磁场方向角动量为 ∴在磁场指向观察者时:⊙B 当ΔM= +1时,光子角动量为,与同向 电磁波电矢量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光学上称为左旋圆偏振光。 ΔM= -1时,光子角动量为,与反向 电磁波电矢量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光学上称为右旋圆偏振光。

西安交大《塞曼效应实验报告》(资料参考)

塞 曼 效 应 实 验 报 告 应物31 吕博成学号:2120903010

塞曼效应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P.Zeeman )在实验中发现,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原来的一条光谱线会分裂成几条光谱线,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且分裂的谱线是偏振光。这种效应被称为塞曼效应。 需要首先指出的是,由于实验先后以及实验条件的缘故,我们把分裂成三条谱线,裂距按波数计算正好等于一个洛伦兹单位的现象叫做正常塞曼效应(洛伦兹单位 mc eB L π4=)。而实际上大多数谱线的塞曼分裂谱线多于三条,谱线的裂距可以大于也可 以小于一个洛伦兹单位,人们称这类现象为反常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是电子自旋假设的有力证据之一。通过进一步研究塞曼效应,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能级分裂的数据,如通过能级分裂的条数可以知道能级的J 值;通过能级的裂距可以知道g 因子。 塞曼效应至今仍然是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它可以精确测定电子的荷质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的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的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利用塞曼分裂的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e m e 数值。 二.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的某个能级的能量为0E ,相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S L J 、、。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12+J 层。各层能量为 B Mg E E B μ+=0 (1) 其中M 为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J ,1-J ,...,J -共12+J 个;g 为朗德因子;B μ为玻尔磁矩(m hc B πμ4= );B 为磁感应强度。 对于S L -耦合 ) () ()()(121111++++-++ =J J S S L L J J g (2) 假设在无外磁场时,光源某条光谱线的波数为

光电效应 物理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 实验目得: (1)了解光电效应得规律,加深对光得量子性得理解 (2)测量普朗克常量h。 实验仪器: ZKY-GD-4 光电效应实验仪 1 微电流放大器 2 光电管工作电源 3 光电管 4 滤色片 5 汞灯 实验原理: 原理图如右图所示: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上,产生 得光电子在电场得作用下向阳极A迁移形成光电流。改变外加 电压V AK,测量出光电流I得大小,即可得出光电管得伏安特 性曲线。 1)对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I-V AK关系如图所示。从图 中可见,对于一定频率,有一电压V0,当V AK≤V0时,电流为 0,这个电压V0叫做截止电压。 2)当V AK≥V0后,电流I迅速增大,然后趋于饱与,饱与 光电流IM得大小与入射光得强度成正比。 3)对于不同频率得光来说,其截止频率得数值不同,如右图: 4) 对于截止频率V0与频率得关系图如下所示。V0与成正比关系。当入射光得频率 低于某极限值时,不论发光强度如何大、照射 时间如何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5)光电流效应就是瞬时效应。即使 光电流 得发光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在开始照射后立即就要光电子产生,所经过得时间之多为10-9s得数量级。 实验内容及测量: 1 将4mm得光阑及365nm得滤光片祖昂在光电管暗箱光输入口上,打开汞灯遮光盖。从低到高调节电压(绝对值减小),观察电流值得变化,寻找电流为零时对应得V AK值,以其绝对值作为该波长对应得值,测量数据如下: 波长/nm 365 404、7 435、8 546、1 577 频率8、214 7、408 6、897 5、49 5、196

/ 截止电压/V 1、679 1、335 1、107 0、557 0、434 频率与截止电压得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直线得方程就是:y=0、4098x-1、6988 所以: h/e=0、4098×, 当y=0,即时,,即该金属得截 止频率为。也就就是说,如果入射光如果频率低于上值时,不管光强多大 也不能产生光电流;频率高于上值,就可以产生光电流。 根据线性回归理论: 可得:k=0、40975,与EXCEL给出得直线斜率相同。 我们知道普朗克常量, 所以,相对误差: 2 测量光电管得伏安特性曲线 1)用435、8nm得滤色片与4mm得光阑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435、8nm 4mm光阑 I-V AK得关系 V AK I V AK I V AK I V AK I V AK I V AK I 0、040 1、9 0、858 4、2 2、300 9、3 6、600 19、5 12、000 27、3 22、000 35、8 0、089 2、1 0、935 4、4 2、500 10 6、800 19、9 12、500 27、7 22、700 36、2 0、151 2、3 1、096 4、9 2、700 10、6 7、200 20、5 13、000 28、3 24、100 37 0、211 2、4 1、208 5、3 2、900 11、1 7、800 21、5 14、200 29、4 25、700 37、9 0、340 2、7 1、325 5、6 3、200 12 8、700 23 15、000 30、1 26、800 38、3 0、395 2、9 1、468 6、1 3、800 13、9 9、100 23、6 16、100 31、1 27、500 38、7 0、470 3、1 1、637 6、7 4、200 14、8 9、800 24、6 16、600 31、6 29、500 39、5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完整版

学生姓名: 学号: 39 专业班级:应物101班 实验时间: 教师编号:T017 成绩: 塞曼效应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塞曼效应现象,把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 2.学习观测塞曼效应的实验方法。 3.计算电子核质比。 二、实验仪器 WPZ —Ⅲ型塞曼效应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塞曼效应:在外磁场作用下,由于原子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使原子能级产生分裂。垂直于磁场观察时,产生线偏振光(π线和σ线);平行于磁场观察时,产生圆偏振光(左旋、右旋)。 按照半经典模型,质量为m ,电量为e 的电子绕原子核转动,因此,原子具有一定的磁矩,它在外磁场B 中会获得一定的磁相互作用能E ?,由于原子的磁矩J μ与总角动量J P 的关系为 2J J e g P m μ=(1) 其中g 为朗德因子,与原子中所有电子德轨道和自旋角动量如何耦合成整个原子态的角动量密切相关。因此, cos cos 2J J e E B g P B m μαα?=-=-(2) 其中α是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又由于电子角动量空间取向的量子化,这种磁相互作用能只能取有限个分立的值,且电子的磁矩与总角动量的方向相反,因此在外磁场方向上, cos ,,1,,2J h P M M J J J απ -==--L (3)

学生姓名: 刘惠文 学号: 39 专业班级:应物101班 实验时间: 教师编号:T017 成绩: 式中h 是普朗克常量,J 是电子的总角动量,M 是磁量子数。设:4B he m μπ=,称为玻尔磁子,0E 为未加磁场时原子的能量,则原子在外在磁场中的总能量为 00B E E E E Mg B μ=+?=+(4) 由于朗德因子g 与原子中所有电子角动量的耦合有关,因此,不同的角动量 耦合方式其表达式和数值完全不同。在L S -耦合的情况下,设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和自旋运动的总磁矩、总角动量及其量子数分别为L μ、L P 、L 和S μ、S P 、S ,它们的关系为 2L L e P m μ==(5) S S e P m μ==(6) 设J P 与L P 和S P 的夹角分别为LJ α和SJ α,根据矢量合成原理,只要将二者在 J μ方向的投影相加即可得到形如(1)式的总电子磁矩和总轨道角动量的关系: 2222222222cos cos (cos 2cos )2(2)222(1)222J L LJ S SJ L LJ S SJ J L S J L S J J J L S J J J e P P m P P P P P P e m P P P P P e P P m e g P m μμαμααα=+= ++--+=+-+=+=(7) 其中朗德因子为 (1)(1)(1)1.2(1) J J L L S S g J J +-+++=++(8) 由(*)式中可以看出,由于M 共有(2J +1)个值,所以原子的这个能级在

实验报告_光电效应实验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材料124班 实验时间:10时00分 第十一周 星期四 座位号:28 一、 实验名称: 光电效应 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实验仪器: 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光阑、光电管、测试仪 四、实验原理: 1、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γ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h ν=,其中 h =6.626 s J ??-3410为普朗克常数。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21 2h m W νυ=+ (1) 式中, 为入射光的频率,m 为电子的质量, 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速度,W 为被 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1/2mv 2 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0U 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eu 0-1/2m v2 =0 (2) 代入上式即有 0h eU W ν=+ (3) 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h + W,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 0 =W /h,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因而 也不同.由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专业班级 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日 期 年 月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2.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3.学习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实验方法,测量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仪器 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详见本实验附录A ),数据记录仪。 三、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及其基本实验规律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即刻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由光子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使电子逸出某种金属表面所需的功称为该金属的逸出功。 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GD 为光电管,它是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管,管内有两个金属电极,K 为光电管阴极,A 为光电管阳极;G 为微电流计;V 为电压表;R 为滑线 变阻器。单色光通过石英窗口照射到阴极上时,有光电子从阴 极K 逸出,阴极释放出的光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向阳极A 迁移形成光电流,由微电流计G 可以检测光电流的大小。调节R 可使A 、K 之间获得连续变化的电压AK U ,改变AK U ,测量出光电流I 的大小,即可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a)、(b)所示。 图2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如下: (1)对应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的AK -I U 关系如图2(a)所示。从图中可见,对一定的频率,有一电压0U ,当AK 0U U ≤时,光电流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的负值的阳极电压0U ,称为截止电压。 图1 光电效应实验示意图

(2)当AK 0U U ≥后,I 迅速增加,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M I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 成正比,如图2(b)所示。 (3)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同,如图2(a)所示。 (4)截止电压0U 与频率v 的关系如图2(c)所示。0U 与ν成正比。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某极限值0v (随 不同金属而异)时,无论光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5)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0v ,在开始照射后立即有光电子产生,所经过的时间至多为910-秒的数量级。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上述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无法用电磁波的经典理论解释。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根据普朗 克的量子假设,提出了光子假说。他认为对于频率为ν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h ν=,h 为普朗克常数。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一次性为金属中的电子全部吸收,而无须积累能量的时间。电子把该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另一部分就变为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按照能量守恒原理,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 201 2 h m W νυ=+ (1) 式中,W 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2 012 m υ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式(1)可知,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越大,所以即使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即加反向电压)时,也会有电子落入阳极形成光电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截止电压,光电流才为零,此时有关系 2 0012 eU m υ= (2) 阳极电位高于截止电压后,随着阳极电位的升高,阳极对阴极发射的电子的收集作用越强,光电流随之上升;当阳极电压高到一定程度,已把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几乎全收集到阳极,再增加AK U 时I 再变化,光电流出现饱和,饱和光电流M I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 成正比。 光子的能量hv W <时,电子一次性吸收的能量不足以使之脱离金属,此时光强再大也没有光电流产生。因此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0/v W h =,该频率称为截止频率。 3.普朗克常数的测量 将式(2)代入式(1)可得 0eU hv W =- (3) 此式表明,对于同一种金属而言,电子的逸出功是一定的,截止电压0U 是频率v 的线性函数,直线斜率k h e =,如图2(c)所示。因此,只要用实验方法得出不同的频率光照时对应的截止电压,求出直线斜率,就可算出普朗克常数h 。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测试前的准备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精选doc

实验题目:塞曼效应 实验目的:研究塞曼分裂谱的特征,学习应用塞曼效应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和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方法。 实验仪器:塞曼效应实验平台仪器,磁感应强度测量仪,底片,秒表等。 实验原理:(点击跳过实验原理) 1. 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对于多电子原子,角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有LS 耦合模型和JJ 耦合某型。对于LS 耦合,电子之间的轨道与轨道角动量的耦合作用及电子间自旋与自旋角动量的耦合作用强,而每个电子的轨道与自旋角动量耦合作用弱。 原子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合成为原子的总磁矩。总磁矩在磁场中受到力矩的作用而绕磁场方向旋进,可以证明旋进所引起的附加能量为 B Mg E B μ=? (1) 其中M 为磁量子数,μB 为玻尔磁子,B 为磁感应强度,g 是朗德因子。朗德因子g 表征原子的总磁矩和总角动量的关系,定义为 ) 1(2)1()1()1(1++++-++=J J S S L L J J g (2) 其中L 为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S 为总自旋角动量量子数,J 为总角动量量子数。磁量子数M 只能取J ,J-1,J-2,…,-J ,共(2J+1)个值,也即E ?有(2J+1)个可能值。这就是说,无磁场时的一个能级,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将分裂成(2J+1)个能级。由式(1)还可以看到,分裂的能级是等间隔的,且能级间隔正比于外磁场B 以及朗德因子g 。 能级E 1和E 2之间的跃迁产生频率为v 的光, 12E E hv -= 在磁场中,若上、下能级都发生分裂,新谱线的频率v ’与能级的关系为 B g M g M hv E E E E E E E E hv B μ)()()()()('112212121122-+=?-?+-=?+-?+= 分裂后谱线与原谱线的频率差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