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旅游业发展概况(姚平)

合集下载

构筑新优势 实现新跨越

构筑新优势    实现新跨越

构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姚平秭归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未来五年全县经济实现翻番的奋斗目标,这一战略决策是建设“特色农业大县、精品工业强县、三峡旅游名县、库区经济富县”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全面建设秭归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它意味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必须带领全县人民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本文从经济翻番目标构成及其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入手,就未来五年全县经济如何实现翻番作一些浅显探讨,仅供各级领导参考。

一、翻番目标构成分析衡量经济翻番的指标集中体现在GDP上。

毋庸置疑,2008年秭归GDP翻番的目标值为43.06亿元。

如何确定这一翻番目标值的构成?经济发展总是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伴随的,经济发展目标也总是构架在一定的产业结构基础之上的。

秭归是一个农业大县,一方面是指农业人口最多,另一方面是指农业增加值份额最大。

1992年及以前的秭归纯粹是一个农业大县,如1992年全县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构成为91.32:8.6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构成为51.33:17.52:31.15(%)。

这种农业人口和农业增加值居首的人口与产业结构表明当时的秭归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山区农业县。

秭归从1996年开始进入移民大投入时期,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1993年增长3.33倍,建筑业增加值比1993年增长9.06倍,第二产业增加值总量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当年三次产业构成为27.48∶39.94∶32.58。

1996年至199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以50.95%的高增长率累计完成25.98亿元,大投入、大迁建必然会带来大服务和大消费。

在投资的拉动下,市场消费不断扩大,交通运输业、贸易业、餐饮业和服务业迅速扩张。

1998年,秭归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当年三次产业构成为24.13∶37.30∶38.57。

1998年以来,工业逐步摆脱搬迁、调整与改革的“阵痛”,以移民对口支援为契机,先后引进森达皮鞋、维维豆奶、AB内衣、洛兹服饰、华扬热水器、帝元罐头、匡通电子等一批精品名牌,全县外向型工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共绘秭归发展图同筑幸福秭归梦

共绘秭归发展图同筑幸福秭归梦

共绘秭归发展图同筑幸福秭归梦
刘晓华
【期刊名称】《党政干部论坛》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

全县辖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1个场,38.19万人,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

近年来,全县上下积极抢抓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同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等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幸福秭归,大力实施“融入三峡、创新支撑、沿江突破、绿色发展、城乡统筹”五大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点、库区特色的跨越赶超之路。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刘晓华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委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转型升级促发展共筑蚝四幸福梦
2.行业齐绘同心圆,发展共筑中国梦
3.“促改革谋发展惠民生”中国梦湖北篇新看点之潜江为民服务先行先试共筑美丽幸福新潜江——潜江民政事业掠影
4.同绘智慧城轨图共筑交通强国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解读
5.同心共筑幸福家庭梦携手建功伟大中国梦以家庭文
明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会上的讲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打造旅游名县 彰显旅游魅力(姚平)

打造旅游名县  彰显旅游魅力(姚平)

打造旅游名县彰显旅游魅力――秭归2006年上半年旅游经济形势分析今年上半年,秭归县以“弘扬屈原文化,提升秭归形象,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抢占坝上库首发展旅游业的先机,突出念好“建”、“游”、“招”三字经,从而使得秭归旅游业全线飘红,在秭归旅游业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一、现状及特点随着“高峡平湖”的凸现,秭归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十五”期末一跃成为全省旅游文化先进县,初步形成了高峡平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九畹溪漂流健身特色旅游线、香溪楚汉风情文化旅游线“一区两线”的大旅游格局。

屈原祠和泗溪分别跨入国家3A级景区行列;九畹溪、泗溪与长江三峡旅游公司成功实现合作,九畹溪被誉为“中华第一漂”;“屈原三项”(屈原祠、民俗歌舞、划龙舟)挤入三峡旅游长线;楚韵旅行社跻身宜昌市十佳旅行社。

元至五月,秭归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6.37万人次,同比增长2.6%;实现旅游总收入13672万元,同比增长24.7%。

截至五月底,秭归旅游已开辟了以长江沿线为主轴的三大客源市场,即以重庆、江苏、上海、郑州为重点的长线市场,以武汉、襄樊为重点的中程市场,以宜昌、荆州为重点的近程市场,形成了“长中短线并存、一年四季有游”的市场格局。

——在“建”字上着重墨,打造旅游名县。

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秭归明确提出建设“全国旅游名县”的宏伟目标。

“一区两线”中三大综合项目涵盖了秭归旅游资源的全部。

在国家6部委联合编制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规划》中,“一区两线”被确定为重点支持项目。

上半年全县在建和拟建项目达7个,屈原庙搬迁、古民居复建、演艺中心等项目投资额达到2514万元,进一步加大了对凤凰山、九畹溪、归州等龙头项目建设开发力度,逐步将其培育成参与三峡旅游竞争与合作的优势项目。

目前,屈原祠项目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公开招标,凤凰山民居区完成了1047米消防供水管道,九畹溪观光景区的趸船改造及船码头建设全部到位,与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就凤凰山进入三峡坝区旅游线进行了磋商,达成了共识。

秭归与远安、兴山综合实力相比出现积极变化(姚平)

秭归与远安、兴山综合实力相比出现积极变化(姚平)

秭归与远安、兴山综合实力相比出现积极变化秭归县统计局姚平秭归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加速跨越赶超、推进富民强县、努力走在全省山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前列”的奋斗目标。

据《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报告》显示,2011年秭归在湖北36个山区县中综合实力排在第14位,与上年持平,但与秭归“十二五”期间确定的赶超县——远安县与兴山县相比,却出现了差距缩小的趋势。

2011年远安在全省36个山区县综合实力的排位由2010年的第2位滑到第3位,兴山在全省36个山区县综合实力的排位由2010年的第10位滑到第13位。

也就是说,2011年秭归综合实力在全省36个山区县的排位与远安相比缩小了1位,总体排名比远安尚落后11位;与兴山相比缩小了3位,总体排名比兴山仅落后1位。

2011年秭归与远安、兴山两县综合实力相比出现积极变化,主要是秭归综合实力虽然未进但却稳住了,而远安与兴山综合实力却出现了退位现象。

从经济总量上看,生产总值秭归居第18位,远安县居第11位,兴山县居第21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秭归居第18位,远安县居第11位,兴山县居第20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秭归居第25位,远安县居第24位,兴山县居第29位;外贸出口秭归居第15位,远安县居第12位,兴山县居第2位。

从人均指标看,人均生产总值秭归居第13位,远安县居第2位,兴山县居第3位;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秭归居第8位,远安县居第3位,兴山县居第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秭归居第23位,远安县居第2位,兴山县居第10位。

从结构指标看,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秭归居第9位,远安县居第17位,兴山县居第10位;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秭归居第13位,远安县居第5位,兴山县居第16位;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秭归居第20位,远安县居第1位,兴山县居第4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秭归居第8位,远安县居第36位,兴山县居第28位;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秭归居第6位,远安县居第12位,兴山县居第8位。

秭归交通发展情况汇报稿

秭归交通发展情况汇报稿

秭归交通发展情况汇报稿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湖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交
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秭归县的交通情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首先,秭归县的公路交通得到了大幅提升。

县境内的省道和县道逐渐改造升级,交通畅通度明显提高。

特别是G50沪渝高速和G209国道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
了秭归县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往来。

此外,秭归县还加大了对乡村公路的改造力度,使得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其次,水路交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秭归县地处长江支流清江河畔,因此水路
交通一直是其特有的交通方式。

近年来,秭归县加大了对清江河航道的维护和疏浚力度,使得清江河航运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这不仅对当地的货运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再者,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秭归县的城市公共交通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县城和乡镇之间的客运班车日益增加,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同时,县城的出租车数量也有所增加,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

总的来看,秭归县的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未来,秭归县将继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旅游强县目标不断努力奋斗。

秭归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策

秭归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策

秭归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策
王万修
【期刊名称】《中国三峡(人文版)》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 秭归县位于雄奇瑰丽的长江西陵峡畔,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集名人、名峡、名坝于一体,熔山水、历史、文化于一炉,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王万修
【作者单位】中共秭归县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相关文献】
1.泸州长江石的旅游价值研究——泸州长江石结合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罗兰;
2.秭归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策 [J], 王万修
3.我国峡谷旅游SWOT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秭归泗溪风景区为例 [J], 张保伟;吴学成
4.发展秭归农业旅游的对策与思考 [J], 白琳
5.我国峡谷旅游SWOT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秭归泗溪风景区为例 [J], 张保伟;吴学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秭归农村移民搬迁以来的变化与思考(作者:姚平)

秭归农村移民搬迁以来的变化与思考(作者:姚平)

秭归农村移民搬迁以来的变化与思考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现辖12个乡镇、38.25万人。

秭归是三峡工程移民大县,全县动态移民达10万之众,淹没综合指标占全库区的10%、湖北省库区的53%、宜昌市库区的70%以上,移民工作十分艰巨。

1998年9月28日秭归县城在三峡库区13个搬迁县市中率先完成整体搬迁任务,县城搬迁十余年来,秭归充分发挥坝上库首第一县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三峡库区、贫困地区、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战略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加快小康秭归建设进程,秭归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农村移民收入逐年增加1998年至2010年,秭归农村移民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总体上看,2010年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21.01元,较1998年的2344.6元增加1476.41元,增长62.97%。

- 1 -从构成上看,呈“两增两降”的特点,即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增长,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下降。

如下图:工资性收入迅猛增长。

2010年农村移民人平工资性收入为1824.73元,比1998年的238.1元增加1586.63元,增长6.66倍。

伴随着农村移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移民外出打工收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这是秭归农村移民劳动就业的一大新亮点。

在工资性收入中,人平外出打工收入577.24元,比1998年的0.26元增加576.98元,增长2219倍。

见下图:- 2 -移民家庭经营收入大幅降低。

由于农村移民搬迁后生产资料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赖以生存的土地明显减少,大批良田和果园均被淹损,导致家庭经营收入大幅下滑。

2010年全县农村移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1695.97元,比1998年的1730.54减少34.57元,降低2%。

1998年三峡库区尚未蓄水,那时农村移民的户平耕地面积为2.76亩,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发电,移民户平耕地面积减少到2010年的0.87亩。

关于进一步加强湖北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作者:姚平)

关于进一步加强湖北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作者:姚平)

关于进一步加强湖北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湖北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区域。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从规划、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受先天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长远发展。

现重点结合秭归实际,就湖北三峡库区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一、秭归县等四县区移民搬迁及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湖北省三峡库区涉及秭归县、夷陵区、兴山县、巴东县等四个县区。

2010年四个县(区)总人口157.75万人,占全省2.75 %;国土面积11532平方公里,占全省6.20 %,生产总值328.54 亿元,占全省2.0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4亿元,占全省1.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38亿元,占全省1.57%;外贸出口25133万美元,占全省1.74 %。

19年来,湖北四库区县(区)全力服务三峡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了移民搬迁安臵任务,累计完成移民搬迁19.52万人、移民生产安臵9.05万人,为三峡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确保了三峡工程顺利蓄水发电通航,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同时也铸造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伟大的三峡移民精神。

秭归县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三峡工程移民大县,三峡- 1 -工程坝、库区涉及9个乡镇、71个村、7个居委会、67506人。

库区淹没房屋276.72万平方米、耕园地3.04万亩,淹没企业148家、公路207. 6公里、港口码头56处、通讯线路353.4公里、输电线路311.4公里、水电站18座、广播线路278.5公里。

淹没1座县城、8个集镇、6个场镇。

全县动态移民达10万之众,淹没综合指标占全库区的10%、湖北省库区的53%、宜昌市库区的70%以上。

具有淹占损失大、搬迁时间紧、复建任务重、移民安臵难等特点,是湖北省4个库区县中任务最重、困难最多的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秭归旅游业发展概况
2011年,秭归三峡竹海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凤凰山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旅游新秀。

旅游市场不断拓展,“秭-奉-秭”旅游线路形成,加强与江苏市场的合作联销,在南京设立了旅行社办事处。

开展了旅游名镇名村以及农家乐创建工作,新发展星级农家乐80家。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

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4家(其中国国内旅行社4家),星级饭店4家(其中三星级3家)、床位507 张,其他宾馆、旅社、招待所18家、床位879张,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旅游定点车辆10辆、350座。

2011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41.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65%;实现旅游总收入10.31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74%,占GDP的比重为15.4%。

凤凰山屈原文化旅游区:凤凰山屈原文化旅游区位于秭归县新县城,毗临三峡大坝且直线距离为600米,占地面积约500亩。

凤凰山国家文物保护区是观三峡大坝、览高峡平湖的最佳区位,同时以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山屈原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是以激扬屈原文化、追溯峡江楚韵、拥览天筑情怀为主题思路,突出屈原故里文化底蕴,增加文化内涵,把秭归县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屈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培育和发展具有巴
风楚韵的文艺、戏曲、表演和饮食,拓展和发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祭祀、娱乐活动和旅游服务项目;同时注重开发具有三峡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宗教文化、民居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

凤凰山屈原文化旅游区主要内容包括以屈原祠为主的屈原纪念景区,以新滩古民居、峡江石刻、峡江古桥等为重点的三峡古民居区,以及屈原文化艺术中心、南北两个出入口区、滨水景观带等配套景点。

凤凰山屈原文化旅游区重在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把屈原和秭归县丰富的文物资源、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打造三峡文化旅游精品,最终将凤凰山打造成三峡地区文物保护的示范区、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区。

凤凰山屈原文化旅游区于2010年6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2011接待游客10.09万人,门票收入254.2万元。

三峡竹海风景区:该景区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内,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距三峡大坝12公里,距宜昌市40公里,于2012年1月被评定为4A级景区。

景区由贯穿与其间的大溪、小溪、芭蕉溪、顺阳溪四条溪流而成名,原始古朴,自然景观浓郁,称之为“三峡的天然氧吧”。

竹海浴场、猕猴谷、三叠水瀑布等多个景点紧密相连,泛舟浴场、远盼竹海,体验一份回归自然的心情,感受一份悠然农家的惬意,令您心旷神怡;入猕猴谷,更是看尽奇山怪石,寻的一份超然野趣,令您回味无穷;三叠水瀑布作为点睛之笔,落差达389米,分三级飞流而下,雾气冲天,别有特色;素有华中最大竹苑之
称的名竹堪称景区又一绝,内有名竹300余种,让您一饱眼福。

该2010年至2011年4 月按照4A景区标准进行了全面改造提档升级,于2011年5月1日对外营业,2011年共接待游客6.99万人, 实现门票收入97.96万元。

链子崖景区:链子崖景区是3A级景区,位于秭归县屈原镇(前身为新滩镇)境内长江西陵峡中,屹立于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之间。

从宜昌市区经三峡专用公路可达。

距宜昌市区73公里、距三峡大坝26公里。

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拥有举世无双的链子崖岩崩治理地质奇观、新滩滑坡遗址及龙马溪古冰川遗迹,被地质学泰斗李四光先生称为“世界地质研究的活化石”。

链子崖曾经是长江三峡中最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危岩体直接威胁长江中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彻底治理链子崖地质灾害,首次动用了国务院总理基金,工程量之巨大,世所罕见,所用技术开世界之先河,无出其右。

链子崖是我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地质奇观,不仅颇受游人青睐,也吸引了众多国家的岩崩研究和治理专家到这里来参观考察。

链子崖风景区经中外专家和三峡地区有关专家精心规划设计和联手打造,现已初具规模。

再现了三峡地区五亿年前的海洋地质文化、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巫傩文化、巴楚交融的原生态峡江民俗文化。

开辟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实习基地、三峡大学实习基地、三峡大学野外监测站,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主题园区,并形成了具备游、购、娱、食、住一条龙服务的度假休闲风景区。

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灾害遗迹和自然
景观为主要内容,并融合三峡移民文化、屈原文化、民风民俗等的主题公园。

景区游船码头即将建成,上下水游船将停靠在景区码头,游客可下船后步行进入景区游览。

链子崖风景区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神奇,见证了人类力量的伟大,还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楚韵风情。

登崖顶顺江眺望,上可见兵书宝剑峡,下可望牛肝马肺峡,一览长江两岸的水域风光,还可尽情享受山崖云雾带来的心旷神怡以及崖上人家的民俗风情。

桔园、归乡寺、新滩大滑坡遗址、山神岩、九子撵母等大小景点的有机组合,让景区的品位和内涵更加吸引游客的游览。

该景区2011年接待游客2.24万人,实现门票收入46.3万元。

五龙温泉风景区:五龙温泉风景区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庙垭村。

地处西陵峡南岸,长江三峡支流----童庄河的上游、仓坪河畔。

是庙垭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利用自然温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建成的五龙温泉度假村之一。

该景区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用地120768平方米,占地面积181.15 亩。

五龙温泉度假的旅游空间结构是“一带四区”即:仓坪河景观带、门景接待区、温泉洗浴嬉水区、温泉会议疗养区、农家乐服务区。

为丰富游客旅游生活和文化娱乐的体验,游客可欣赏娃娃鱼、鳄鱼,观佛祈祷荣华富贵、一生平安,钻神秘山洞过天桥,到龙潭港湾荡彩船,亲口品味农家饭。

享受陆上“游三峡”,五龙泡温泉之乐。

该景区2011年接待游客3900人,实现门票收入38.14万元。

九畹溪景区:九畹溪漂流景区该景区距三峡大坝仅20公
里,是集探险、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游乐区,于2007年被评定为4A级景区。

该景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漂流全长13.2公里,上段6.8公里的惊险刺激漂流,急滩上飞舟,碧水迂回,水流湍急、落差大,滩潭相接,以惊险刺激而著称;下段为峡谷观光景区,于2005年开始建设,经过三年的建设,目前已基本达到设计规模,该景区位于漂流景区下游,全长7公里,峡谷内风光旖旎,民风淳朴,山乡气息浓郁,是屈原文化、峡江文化的完美载体。

利用三峡大坝蓄水形成的新格局,将“高峡平湖”、“峡谷观光”(含生态猕猴喂养)、“亲水龙舟竞渡”、“悬棺展示”、“高空钢丝表演”、“问天地缝”、“水上舞台剧《礼魂》”等七部分景点巧妙组合。

特别是《礼魂》剧,以大气的舞台设计、新颖的表现形式,专业的舞美与道具,带您身临其境,走进古老的楚国历史,解读屈原坎坷的一生,被游客称为“三峡一绝”。

2011年接待游客42.7万人,门票收入2140.36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