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诚敬化工原理答案(第二版)

柴诚敬化工原理答案(第二版)
柴诚敬化工原理答案(第二版)

柴诚敬化工原理答案(第二版)

化工原理(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主编

绪 论

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0.00856 g/(cm·s) (2)密度ρ=138.6 kgf ?s 2/m 4

(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0.24 BTU/(lb·℉) (4)传质系数K G =34.2 kmol/(m 2?h ?atm) (5)表面张力σ=74 dyn/cm (6)导热系数λ=1 kcal/(m ?h ?℃)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1000 g ,1 m=100 cm

)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

4??=??=?????

???????????

???=--μ

(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f=9.81 N ,1 N=1 kg ?m/s 2

3

24

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

??????????????????=ρ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BTU=1.055 kJ ,l b=0.4536 kg

o

o

51F C

9= 则

()C kg kJ 005.1C 95F 10.4536kg 1lb 1BTU kJ 055.1F lb BTU 24.0??=??

?????????????????????????=p c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h=3600 s ,1 atm=101.33 kPa

()kPa s m kmol 10378.9101.33kPa 1atm 3600s h 1atm h m kmol 2.34252G ???=?

?

??????????????????=-K

(5)表面张力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dyn=1×10–5 N 1 m=100 cm

m N 104.71m 100cm 1dyn N 101cm dyn 7425

--?=?

?

?

????????????????=σ

(6)导热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cal=4.1868×103 J ,1 h=3600 s

))C m W 163.1C s m J 163.13600s 1h 1kcal J 104.1868C h m kcall 13

2

??=???=????????

??????????????=λ

2. 乱堆25cm 拉西环的填料塔用于精馏操作时,等板高度可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即

()()()

L L

3

10C

B

4E 3048.001.121078.29.3ραμZ D G A H -?=

式中H E—等板高度,ft;

G—气相质量速度,lb/(ft2?h);

D—塔径,ft;

Z0—每段(即两层液体分布板之间)填料层高度,ft;

α—相对挥发度,量纲为一;

μL—液相黏度,cP;

ρL—液相密度,lb/ft3

A、B、C为常数,对25 mm的拉西环,其数值分别为0.57、-0.1及1.24。

试将上面经验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换算为SI单位。

解:上面经验公式是混合单位制度,液体黏度为物理单位制,而其余诸物理量均为英制。经验公式单位换算的基本要点是:找出式中每个物理量新旧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导出物理量“数字”的表达式,然后代入经验公式并整理,以便使式中各符号都变为所希望的单位。具体换算过程如下:

(1)从附录查出或计算出经验公式有关物理量新旧单位之间的关系为

ft1

.0

m

3049

())

s m kg 10356.1h ft lb 1232??=?- (见1)

α量纲为一,不必换算 s Pa 101cp 13

??=-

13

lb ft =1

3

3lb 1kg 3.2803ft ft 2.2046lb 1m ?????? ???????????

=16.01 kg/m 2

(2) 将原符号加上“′”以代表新单位的符号,导出原符号的“数字”表达式。下面以H E 为例:

m ft E

E H H '=

则 E

E E

E 2803.3m

ft

2803.3ft m ft m H H H H '=?'='= 同理

()G G G '

=?'=-5.73710356.13

D D '=2803.3 0

2803.3Z Z '=

()3L

L 101-?'=μμ

L L

L 06246.001.16ρρρ'='=

(3) 将以上关系式代原经验公式,得

()()()???

?

?

?

'''???

'?'???='-L

L

310 1.24-0.1

4E

0624.010002803.33048.02803.301.125.7371078.257.09.32803.3ρμα

Z D G H

整理上式并略去符号的上标,便得到换算后的经验公式,即

()

()L

L

3101.240.1

-4E 4.39205.010084.1ραμZ D G A H -?=

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柴诚敬主编

大学课后习题解答之 化工原理(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主编 绪 论 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0.00856 g/(cm·s) (2)密度ρ=138.6 kgf ?s 2/m 4 (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0.24 BTU/(lb·℉) (4)传质系数K G =34.2 kmol/(m 2 ?h ?atm) (5)表面张力σ=74 dyn/cm (6)导热系数λ=1 kcal/(m ?h ?℃)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1000 g ,1 m=100 cm 则 )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4??=??=? ? ? ????????????? ???=--μ (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f=9.81 N ,1 N=1 kg ?m/s 2 则 3 24 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 ??????????????????=ρ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BTU=1.055 kJ ,l b=0.4536 kg o o 51F C 9= 则 ()C kg kJ 005.1C 95F 10.4536kg 1lb 1BTU kJ 055.1F lb BTU 24.0??=?? ????????????? ????????????=p c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h=3600 s ,1 atm=101.33 kPa 则 ()kPa s m kmol 10378.9101.33kPa 1atm 3600s h 1atm h m kmol 2.34252G ???=? ? ? ?????????????????=-K (5)表面张力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dyn=1×10–5 N 1 m=100 cm 则 m N 104.71m 100cm 1dyn N 101cm dyn 7425 --?=? ? ? ????????????????=σ (6)导热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cal=4.1868×103 J ,1 h=3600 s 则 ))C m W 163.1C s m J 163.13600s 1h 1kcal J 104.1868C h m kcall 13 2??=???=?? ????????????????????=λ 2. 乱堆25cm 拉西环的填料塔用于精馏操作时,等板高度可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即

天津大学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课后习题解答 绪 论 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 g/(cm ·s) (2)密度ρ= kgf ?s 2/m 4 (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 BTU/(lb ·℉) (4)传质系数K G = kmol/(m 2 ?h ?atm) (5)表面张力σ=74 dyn/cm (6)导热系数λ=1 kcal/(m ?h ?℃)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1000 g ,1 m=100 cm 则 )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4??=??=? ? ? ????????????? ???=--μ (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f= N ,1 N=1 kg ?m/s 2 则 3 24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 ??????????????????=ρ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BTU= kJ ,l b= kg o o 51F C 9 = 则 ()C kg kJ 005.1C 5F 10.4536kg 1lb 1BTU kJ 055.1F lb BTU 24.0??=?? ? ????????????????????????=p c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h=3600 s ,1 atm= kPa 则 ()kPa s m kmol 10378.9101.33kPa 1atm 3600s h 1atm h m kmol 2.342 52G ???=? ? ??????????????????=-K (5)表面张力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dyn=1×10–5 N 1 m=100 cm 则 m N 104.71m 100cm 1dyn N 101cm dyn 742 5 --?=????? ??????????????=σ (6)导热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cal=×103 J ,1 h=3600 s 则

化工原理第二版两册答案(柴诚敬主编)2

绪 论 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0.00856 g/(cm ·s) (2)密度ρ=138.6 kgf ?s 2 /m 4 (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0.24 BTU/(lb ·℉) (4)传质系数K G =34.2 kmol/(m 2?h ?atm) (5)表面力σ=74 dyn/cm (6)导热系数λ=1 kcal/(m ?h ?℃)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1000 g ,1 m=100 cm 则 )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4??=??=?? ? ????????????? ???=--μ (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f=9.81 N ,1 N=1 kg ?m/s 2 则 324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 ?????????????????=ρ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BTU=1.055 kJ ,l b=0.4536 kg o o 51F C 9 = 则 ()C kg kJ 005.1C 5F 10.4536kg 1lb 1BTU kJ 055.1F lb BTU 24.0??=?? ? ????????? ???????????????=p c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h=3600 s ,1 atm=101.33 kPa 则 ()kPa s m kmol 10378.9101.33kPa 1atm 3600s h 1atm h m kmol 2.34252G ???=? ? ? ?????????????????=-K (5)表面力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dyn=1×10 –5 N 1 m=100 cm 则 m N 104.71m 100cm 1dyn N 101cm dyn 7425 --?=?? ?????????????????=σ (6)导热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化工原理下(天津大学版)_习题答案

第五章蒸馏 1.已知含苯0.5(摩尔分率)的苯-甲苯混合液,若外压为99kPa,试求该溶液的饱和温度。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数据见例1-1附表。 t(℃)80.1 85 90 95 100 105 x 0.962 0.748 0.552 0.386 0.236 0.11 解: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气液平衡数据 查例1-1附表可的得到不同温度下纯组分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P B*,P A*,由于总压 P = 99kPa,则由x = (P-P B*)/(P A*-P B*)可得出液相组成,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绘平衡t-x图数据。 以t = 80.1℃为例x =(99-40)/(101.33-40)= 0.962 同理得到其他温度下液相组成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绘出饱和液体线即泡点线 由图可得出当x = 0.5时,相应的温度为92℃

2.正戊烷(C5H12)和正己烷(C6H14)的饱和蒸汽压数据列于本题附表,试求P = 1 3.3kPa下该溶液的平衡数据。 温度C5H12223.1 233.0 244.0 251.0 260.6 275.1 291.7 309.3 K C6H14 248.2 259.1 276.9 279.0 289.0 304.8 322.8 341.9 饱和蒸汽压(kPa) 1.3 2.6 5.3 8.0 13.3 26.6 53.2 101.3 解:根据附表数据得出相同温度下C5H12(A)和C6H14(B)的饱和蒸汽压 以t = 248.2℃时为例,当t = 248.2℃时P B* = 1.3kPa 查得P A*= 6.843kPa 得到其他温度下A?B的饱和蒸汽压如下表 t(℃) 248 251 259.1 260.6 275.1 276.9 279 289 291.7 304.8 309.3 P A*(kPa) 6.843 8.00012.472 13.30026.600 29.484 33.42548.873 53.200 89.000101.300 P B*(kPa) 1.300 1.634 2.600 2.826 5.027 5.300 8.000 13.300 15.694 26.600 33.250 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平衡数据 平衡液相组成以260.6℃时为例 当t= 260.6℃时x = (P-P B*)/(P A*-P B*)

化工原理第二版答案(柴诚敬主编)

绪 论 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0.00856 g/(cm ·s) (2)密度ρ=138.6 kgf ?s 2/m 4 (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0.24 BTU/(lb ·℉) (4)传质系数K G =34.2 kmol/(m 2 ?h?atm) (5)表面张力σ=74 dyn/cm (6)导热系数λ=1 kcal/(m?h?℃)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1000 g ,1 m=100 cm 则 ()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4??=??=?? ? ????????????? ???=--μ (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f=9.81 N ,1 N=1 kg?m/s 2 则 324 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 ? ?????????????????=ρ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BTU=1.055 kJ ,l b=0.4536 kg 则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h=3600 s ,1 atm=101.33 kPa

则 (5)表面张力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dyn=1×10–5 N 1 m=100 cm 则 (6)导热系数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cal=4.1868×103 J,1 h=3600 s 则 2.乱堆25cm拉西环的填料塔用于精馏操作时,等板高度可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即 式中H E—等板高度,ft; G—气相质量速度,lb/(ft2?h); D—塔径,ft; Z0—每段(即两层液体分布板之间)填料层高度,ft; α—相对挥发度,量纲为一; μL—液相黏度,cP; ρL—液相密度,lb/ft3 A、B、C为常数,对25 mm的拉西环,其数值分别为0.57、-0.1及1.24。 试将上面经验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换算为SI单位。 解:上面经验公式是混合单位制度,液体黏度为物理单位制,而其余诸物理量均为英制。 经验公式单位换算的基本要点是:找出式中每个物理量新旧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导出物理量“数字”的表达式,然后代入经验公式并整理,以便使式中各符号都

化工原理(上册)习题解答(第三版-谭天恩主编)部分答案

2-1 在图2-12所示的离心泵特性曲线图上,任选一个流量,读出其相应的压头与功率,核算其效率是否与图中所示的一致。 解:取任一点,如Q=30L*s^-1或108m^3*^-1查图2-12知 H=19.4m,n=7-4kw,η=77% 检验效率: η=QHpg/N=108*19.4*1000*9.81=0.772 结果与读图相符 2-2 用内径为200mm、长50m的管路输送液体(密度与水相同),升高10m。管路上全部管件的当量长度为27m,摩擦系数可取为0.03.作用于上下游液面的压力相同。试列出管路特性方程,其中,流量Q以m^3*h^-1计,压头H以m计。 附图中的实线与虚线分别为IS250-200-315型和IS250-200-315A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试求,若在本题中的管路上分布安装这两个泵时的流量、所需的轴功率及效率。 解:(1)管路特性方程 H== 式中,Q以m^3*h^-1计,H以m计。 (2)将管路特性曲线描绘在图上,与两泵的H-Q曲线相交,由交点可读出以下数值:型号Q/m^3*h^-1 H/m N/kw η IS250-200-315 678 31.1 67.3 85% IS250-200-315A 6273 27.8 57.0 83% 2-3 如图所示的循环管路系统,管内径均为30mm,管路摩擦系数λ=0.02,吸入管路和压出管路总长为10m(包括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在内)。阀门全开时候,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书为40kpa,泵出口处压力表旳示数为107.5kpa。泵的特性曲线方程可用H=22-BQ^2表示,其中,H以m计,Q以m^3*h^-1计,B为待定常数。试求:(1)阀门全开时候泵的输水量和扬程:(2)现需将流量减小到阀门全开时候的90%,采用切削叶轮直径的方法,则绷得有效功率为多少kw?也轮直径应切削为原来的百分之几? 解:对泵进、出口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有 H=(+)/=(107.5*10^3+40*10^3)/1000*9.81=15.04m (a) 对整个循环系统做机械能衡算(从面1-1经泵再回到面1-1); h=BQ^2=8λl/π^2d^2g*(Q/3600)^2=1.245*10^-2Q^2 式中,Q以m^3*h^-1计。 将H=h=15.04m带入到上公式得,Q=34.76m^3*h^-1 将Q、H带入到泵的特性方程,得B=(22-H)/Q^2=5.76*10^-3 (2)Q’=90%Q=31.28m^3*h-1 代入公式(a)得,’=12.18m 有效功率 N=h’Q’=1038KW

化工原理答案第三版思考题陈敏恒

4.什么是传质简要说明传质有哪些方式 传质是体系中由于物质浓度不均匀而发生的质量转移过程。 3.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双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表面更新理论。 5. 根据双膜理论两相间的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相界面两侧的液膜和气膜中,增加气液两相主体的湍流程度,传质速率将增大。 8、操作中精馏塔,保持F,q,xF,D不变,(1)若采用回流比R小于最小回流比Rmin,则x D减小,xW增大(2)若R增大,则xD增大, xW减小 ,L/V增大。 9、连续精馏塔操作时,增大塔釜蒸汽用量,而回流量及进料状态F,xF,q不变,则L/V变小,xD变小,xW变小。 10、精馏塔设计时采用的参数F,q,xF,D,xD,R均为定值,若降低塔顶回流液的温度,则塔内实际下降液体量增大,塔内实际上升蒸汽量增大,精馏段液汽比增大,所需理论板数减小。 11、某精馏塔的设计任务:原料为F,xF,要求塔顶为xD,塔底为xW,设计时若已定的塔釜上升蒸汽量V’不变,加料热状况由原来的饱和蒸汽改为饱和液体加料,则所需理论板数N T 增加,精馏段上升蒸汽量V 减少,精馏段下降液体量L 减少,提馏段下降液体量L’不变。(增加、不变、减少) 12、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F,q,xD,xW,V’,不变,增大xF,,则:D变大,R变小,L/V变小(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 1.何种情况下一般选择萃取分离而不选用蒸馏分离 萃取原理: 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溶解度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溶解度大的)把溶质从另一种溶剂(溶解度小的)中提取出来,从另一种溶剂(溶解度小的)中提取出来,再用分液将它们分离开来。分液将它们分离开来再用分液将它们分离开来。萃取适用于微溶的物质跟溶剂分离, 蒸馏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给液体混合物加热,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也可用于除去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的难挥发或物。2.蒸馏和蒸发有什么区别 蒸馏:指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而将组分分离的传质过程。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即:前者分离液体混合物,后者则没这方面要求。 蒸馏与蒸发的原理相同,都是使液体加热挥发二者的目的不同,操作也有不同之处蒸馏是用于分离沸点差异显著的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或提取溶液中的溶剂,蒸发是用于提取溶液中的溶质 第八章气体吸收 问题1. 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是什么吸收的主要操作费用花费在哪 答1.吸收的目的是分离气体混合物。 基本依据是气体混合物中各组份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操作费用主要花费在溶剂再生,溶剂损失。

柴诚敬化工原理答案(第二版)

柴诚敬化工原理答案(第二版)

化工原理(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主编 绪 论 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0.00856 g/(cm·s) (2)密度ρ=138.6 kgf ?s 2/m 4 (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0.24 BTU/(lb·℉) (4)传质系数K G =34.2 kmol/(m 2?h ?atm) (5)表面张力σ=74 dyn/cm (6)导热系数λ=1 kcal/(m ?h ?℃)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1000 g ,1 m=100 cm 则 )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 4??=??=????? ??????????? ???=--μ (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f=9.81 N ,1 N=1 kg ?m/s 2 则 3 24 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 ??????????????????=ρ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BTU=1.055 kJ ,l b=0.4536 kg

o o 51F C 9= 则 ()C kg kJ 005.1C 95F 10.4536kg 1lb 1BTU kJ 055.1F lb BTU 24.0??=?? ?????????????????????????=p c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h=3600 s ,1 atm=101.33 kPa 则 ()kPa s m kmol 10378.9101.33kPa 1atm 3600s h 1atm h m kmol 2.34252G ???=? ? ??????????????????=-K (5)表面张力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dyn=1×10–5 N 1 m=100 cm 则 m N 104.71m 100cm 1dyn N 101cm dyn 7425 --?=? ? ? ????????????????=σ (6)导热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cal=4.1868×103 J ,1 h=3600 s 则 ))C m W 163.1C s m J 163.13600s 1h 1kcal J 104.1868C h m kcall 13 2 ??=???=???????? ??????????????=λ 2. 乱堆25cm 拉西环的填料塔用于精馏操作时,等板高度可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即 ()()() L L 3 10C B 4E 3048.001.121078.29.3ραμZ D G A H -?=

化工原理答案 (3)

6. 在并流换热器中,用水冷却油。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40℃,油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0℃和100℃。现生产任务要求油的出口温度降至80℃℃,假设油和水的流量,进出口温度及物性不变,若换热器的管长为1m,试求此换热器的管长增至若干米才能满足要求。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 解: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 热流体(油):T1=150℃→ T2=100℃ 冷流体(水):t1=15℃→ t2=40℃ 现在要求:热流体(油):T1=150℃→T2=80℃ 冷流体(水):t1=15℃→ t2=? 开始: Q= W h C ph(T1 - T2)=50 W h C ph =W c C pc(t2-t1)=25W c C pc =K0S0Δtm Δt m=(Δt1-Δt2)/ln(Δt1/Δt2)=(135-60)/ln(135/60)=92.49 改变后: Q,=W h C ph(T1 - T2)=700 W h C ph =W c C pc(t2,-t1)=(t2,-15)W c C pc =K0S0,Δtm, ∴25/(t2,-15)=50/70 ∴t2, =50℃ Δt m, =(Δt1-Δt2,)/ln(Δt1/Δt2,)=69.81 ∴Q/Q*= K0SΔtm / K0S,Δtm,= LΔtm / L,Δtm,=50/70 ∴ L,=1.85L=1.85m 7.重油和原由在单程套换热器中呈并流流动,粮站油的初温分别为243℃和128℃;终温分别为167℃和157 ℃。若维持两种油的流量和初温不变,而将两流体改为逆流,试求此时流体的平均温度差及他们的终温。假设在两种流动情况下,流体的无性和总传热系数均不变,换热器的热损失可以忽略。解:由题意得: 并流时:热流体(重油):T1=243℃→ T2=167℃冷流体(原油):t1=128℃→ t2=157℃∴ Q =W h C ph(T1 - T2)=76 W h C ph =W c C pc(t2-t1)=29W c C pc=K0S0Δtm Δt m =(Δt1-Δt2)/ln (Δt1/Δt2)=43

天津大学版化工原理上下册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流体流动 1.某设备上真空表的读数为×103 Pa,试计算设备内的绝对压强与表压强。已知该地区大 气压强为×103 Pa。 解:由绝对压强 = 大气压强–真空度得到: 设备内的绝对压强P绝= ×103 Pa ×103 Pa=×103 Pa 设备内的表压强 P表 = -真空度 = - ×103 Pa 2.在本题附图所示的储油罐中盛有密度为 960 ㎏/?的油品,油面高于罐底 m,油面上 方为常压。在罐侧壁的下部有一直径为 760 mm 的圆孔,其中心距罐底 800 mm,孔盖用14mm 的钢制螺钉紧固。若螺钉材料的工作应力取为×106 Pa , 问至少需要几个螺钉 分析:罐底产生的压力不能超过螺钉的工作应力即 P油≤ σ螺 解:P螺 = ρgh×A = 960×× ×× ×103 N σ螺= ×103×××n P油≤ σ螺得n ≥ 取 n min= 7 至少需要7个螺钉 3.某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 型管压差计,如本题附图所示。测得R1 = 400 mm , R2 = 50 mm,指示液为水银。为防止水银蒸汽向空气中扩散,于右侧的U 型管与大气连通的 玻璃管内灌入一段水,其高度R3 = 50 mm。试求A﹑B两处的表压强。 分析:根据静力学基本原则,对于右边的U管压差计,a–a′为等压面,对于左边的压差计,b–b′为另一等压面,分别列出两个等压面处的静力学基本方程求解。 解:设空气的密度为ρg,其他数据如图所示 a–a′处 P A+ ρg gh1= ρ水gR3+ ρ水银ɡR2 由于空气的密度相对于水和水银来说很小可以忽略不记 即:P A= ×103×× + ×103×× = ×103 Pa

化工原理第二版答案 柴诚敬主编

绪 论 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 g/(cm ·s) (2)密度ρ= kgf s 2/m 4 (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 BTU/(lb ·℉) (4)传质系数K G = kmol/(m 2 hatm) (5)表面张力σ=74 dyn/cm (6)导热系数λ=1 kcal/(mh ℃)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1000 g ,1 m=100 cm 则 ()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4??=??=?? ? ????????????? ???=--μ (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f= N ,1 N=1 kgm/s 2 则 324 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 ? ?????????????????=ρ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BTU= kJ ,l b= kg 则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h=3600 s ,1 atm= kPa

则 (5)表面张力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dyn=1×10–5 N 1 m=100 cm 则 (6)导热系数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cal=×103 J,1 h=3600 s 则 2.乱堆25cm拉西环的填料塔用于精馏操作时,等板高度可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即 式中H E—等板高度,ft; G—气相质量速度,lb/(ft2h); D—塔径,ft; Z0—每段(即两层液体分布板之间)填料层高度,ft; α—相对挥发度,量纲为一; μL—液相黏度,cP; ρL—液相密度,lb/ft3 A、B、C为常数,对25 mm的拉西环,其数值分别为、及。 试将上面经验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换算为SI单位。 解:上面经验公式是混合单位制度,液体黏度为物理单位制,而其余诸物理量均为英制。 经验公式单位换算的基本要点是:找出式中每个物理量新旧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导出物理量“数字”的表达式,然后代入经验公式并整理,以便使式中各符号都

化工原理-修订版-天津大学-上下册课后标准答案

化工原理-修订版-天津大学-上下册课后答案

————————————————————————————————作者:————————————————————————————————日期:

上册 第一章 流体流动习题解答 1. 某设备上真空表的读数为13.3×103 Pa ,试计算设备内的绝对压强与表压强。已知该地区大气压强为98.7×103 Pa 。 解:真空度=大气压-绝压 3(98.713.3)10atm p p p Pa =-=-?绝压真空度 表压=-真空度=-13.3310Pa ? 2. 在本题附图所示的贮油罐中盛有密度为960 kg/m 3的油品,油面高于罐底 9.6 m ,油面上方为常压。在罐侧壁的下部有一直径为760 mm 的圆孔,其中心距罐底800 mm ,孔盖用14 mm 的钢制螺钉紧固。若螺钉材料的工作应力取为32.23×106 Pa ,问至少需要几个螺钉? 解:设通过圆孔中心的水平液面生的静压强为p ,则p 罐内液体作用于孔盖上的平均压强 9609.81(9.60.8)82874p g z Pa ρ=?=??-=(表压) 作用在孔盖外侧的是大气压a p ,故孔盖内外所受的压强差为82874p Pa ?= 作用在孔盖上的净压力为 2282575(0.76) 3.7644p p d N ππ =?=??=?410 每个螺钉能承受的最大力为: p

62332.23100.014 4.96104F N π=???=?钉 螺钉的个数为433.7610/4.96107.58??=个 所需的螺钉数量最少为8个 3. 某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 管压差计,如本题附图所示。测得R 1=400 mm ,R 2=50 mm ,指示液为水银。为防止水银蒸气向空间扩散,于右侧的U 管与大气连通的玻璃管内灌入一段水,其高度R 3=50mm 。试求 A 、 B 两处的表压强。 解:U 管压差计连接管中是气体。若以2,,g H O Hg ρρρ分 别表示气体、水与水银的密度,因为g Hg ρρ=,故由气柱 高度所产生的压强差可以忽略。由此可以认为A C p p ≈, B D p p ≈。 由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知 232A C H O Hg p p gR gR ρρ≈=+ 10009.810.05136009.810.05=??+?? 7161Pa =(表压) 417161136009.810.4 6.0510B D A Hg p p p gR Pa ρ≈=+=+??=? 4. 本题附图为远距离制量控制装置,用以测定分相槽内煤油和水的两相界面位置。已知两吹气管出口的距离H =1 m ,U 管压差计的指示液为水银,煤油的密度为820 kg/m 3。试求当压差计读数R=68 m 时,相界面与油层的吹气管出口距离h 。 解:如图,设水层吹气管出口处为a , 煤油层吹气管出口处为b ,且煤油层吹气 管到液气界面的高度为H 1。则 1a p p = 2b p p = 1()()a p g H h g H h ρρ=++-油水(表压) C D H 压缩空气 p

(完整版)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柴诚敬主编

大学课后习题解答之 化工原理(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主编 绪 论 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0.00856 g/(cm·s) (2)密度ρ=138.6 kgf ?s 2/m 4 (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0.24 BTU/(lb·℉) (4)传质系数K G =34.2 kmol/(m 2?h ?atm) (5)表面张力σ=74 dyn/cm (6)导热系数λ=1 kcal/(m ?h ?℃)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1000 g ,1 m=100 cm 则 )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 4??=??=??? ?? ??????????????=--μ (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gf=9.81 N ,1 N=1 kg ?m/s 2 则 3 24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 ?? ????????????????=ρ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BTU=1.055 kJ ,l b=0.4536 kg o o 51F C 9 = 则 ()C kg kJ 005.1C 5F 10.4536kg 1lb 1BTU kJ 055.1F lb BTU 24.0??=?? ? ???????????? ????????????=p c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h=3600 s ,1 atm=101.33 kPa 则 ()kPa s m kmol 10378.9101.33kPa 1atm 3600s h 1atm h m kmol 2.34252G ???=? ? ? ?????????????????=-K (5)表面张力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dyn=1×10–5 N 1 m=100 cm 则 m N 104.71m 100cm 1dyn N 101cm dyn 7425 --?=? ? ?????????????????=σ

化工原理第三版(陈敏恒)(下册)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八章气体吸收 问题1. 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是什么? 吸收的主要操作费用花费在哪? 答1.吸收的目的是分离气体混合物。 基本依据是气体混合物中各组份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操作费用主要花费在溶剂再生,溶剂损失。 问题2. 选择吸收溶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什么是溶剂的选择性? 答2.溶解度大,选择性高,再生方便,蒸汽压低损失小。 溶剂对溶质溶解度大,对其他组份溶解度小。 问题3. E, m, H 三者各自与温度、总压有何关系? 答3.m=E/P=HC M/P,m、E、H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E、H基本上与总压无关,m反比于总压。 问题4. 工业吸收过程气液接触的方式有哪两种? 答4.级式接触和微分接触。 问题5. 扩散流J A , 净物流N, 主体流动N M , 传递速率N A 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5.N=N M+J A+J B, N A=J A+N M C A/C M。 J A、J B浓度梯度引起;N M微压力差引起;N A溶质传递,考察所需。 问题6. 漂流因子有什么含义? 等分子反向扩散时有无漂流因子? 为什么? 答6.P/P Bm 表示了主体流动对传质的贡献。 无漂流因子。因为没有主体流动。 问题7. 气体分子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有何关系? 液体分子扩散系数与温度、粘度有何关系? 答7.D气∝T1.81/P,D液∝T/μ。 问题8. 修伍德数、施密特数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答8.Sh=kd/D表征对流传质速率与扩散传质速率之比。 Sc=μ/ρD表征动量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之比。 问题9. 传质理论中,有效膜理论与表面更新理论有何主要区别? 答9.表面更新理论考虑到微元传质的非定态性,从k∝D推进到k∝D0.5。 问题10. 传质过程中,什么时侯气相阻力控制? 什么时侯液相阻力控制? 答10.mky<>kx时,液相阻力控制。 问题11. 低浓度气体吸收有哪些特点? 数学描述中为什么没有总物料的衡算式? 答11.①G、L为常量,②等温过程,③传质系数沿塔高不变。 问题12. 吸收塔高度计算中,将N OG与H OG分开, 有什么优点? 答12.分离任务难易与设备效能高低相对分开,便于分析。 问题13. 建立操作线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答13.塔段的物料衡算。 问题14. 什么是返混? 答14.返混是少量流体自身由下游返回至上游的现象。 问题15. 何谓最小液气比? 操作型计算中有无此类问题? 答15.完成指定分离任务所需塔高为无穷大时的液气比。无。 问题16. x2max与(L/G)min是如何受到技术上的限制的? 技术上的限制主要是指哪两个制约条件? 答16.通常,x2max=y2/m,(L/G)min=(y1-y2)/(x1e-x2)。相平衡和物料衡算。 问题17. 有哪几种N OG的计算方法? 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和吸收因数法求N OG的条件各是

天大化工原理真题--2001-2003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03年招收硕士生入学试题 题号: 考试科目:化工原理(含实验)页数: 一、选择与填空(共30分) 1、如图所示的流动系统,当阀门C的开度增大时,流动系统的总摩擦阻力损失Σhf将,AB 管段的摩擦阻力损失Σhf,AB将。(2分) 2、三只长度相等的并联管路,管径的比为1:2:3,若三只管路的流动摩擦系数均相等,则三只管路的体积流量之比为。(2分): 3 C、1: 24:39 D、1:4:9 A、1:2:3 B、1: 1题附图3题附图 3、如图所示的清水输送系统,两液面均为敞口容器。现用该系统输送密度为1200kg/m3的某溶液(溶液的其他性质与水相同),与输送清水相比,离心泵所提供的压头,轴功率。(2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4、如图所示为某流动系统的竖直圆管段部分,当清水的平均流速为50mm/s时(此时管内为层流),管轴心处的某刚性球形固体颗粒由A截面到达B截面的时间为20s;当平均流速为30mm/s时,该固体颗粒在管轴心处由A截面到达B截面的时间为。(2分) 5、板框过滤机采用横穿洗涤法洗涤滤饼,其洗涤操作的特征是:洗液流经滤饼的厚度大约是过滤终点滤饼厚度的倍;洗液流通面积是过滤面积的倍。(2分) A、1 B、0.5 C、2 D、4 6、一维稳态温度场傅立叶定律的表达式为。(2分) 7、在传热计算中,平均温度差法往往用于计算,传热单元数法往往用于计算。(2分) A、设计型 B、核算型 C、设计型和核算型 8、操作中的精馏塔,若保持F、xF、q、R不变,减小W,则L/V ,L’。(2分)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不确定 9、在吸收操作中,以液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为。(2分) A、X*-X B、X-X* C、Xi-X D、X-Xi 第一页共三页 10、板式塔是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操作时为连续相;填料塔是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操作时为连续相。(4分) 11、若萃取相和萃余相在脱除溶剂后的组成均与原料液的组成相同,则所用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2分) A、小于1 B、大于1 C、不确定 D、等于1 12、多级错流萃取的特点是:、和。(3分) 13、常压湿空气由t1加热到t2,则空气的性质参数H2 H1、I2 I1、tW2 tW1。(3分) A、大于 B、不确定 C、小于 D、等于 二、采用如图所示的输送系统,将水池中的清水(密度为1000kg/m3)输送到密闭高位槽中。离心泵的特性方程为H=40-7.0×104Q2(式中H的单位为m,Q的单位为m3/s),当压力表的读数为100kPa时,输水量为10L/s,此时管内流动已进入阻力平方区。若管路及阀门开度不变,当压力表读数为80kPa时,试求: (1)管路的特性方程;(10分) (2)输水体积流量;(5分)

化工原理第三版(陈敏恒)上、下册课后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版)

第一章流体流动 1、什么是连续性假定?质点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条件? 连续性假设: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质点指的是一个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2、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有什么不同点? 拉格朗日法描述的是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状态;欧拉法描述的是空间各点的状态及其与时间的关系。 3、粘性的物理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温度上升,气体粘度上升,而液体粘度下降? 粘性的物理本质是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运动与碰撞。 通常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温度上升,热运动加剧,粘度上升。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温度上升,分子间的引力下降,粘度下降。 4、静压强有什么特性? ①静止流体中,任意界面上只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垂直于作用面的压力; ②作用于某一点不同方向上的静压强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③压强各向传递。 7、为什么高烟囱比低烟囱拔烟效果好? 由静力学方程可以导出,所以H增加,压差增加,拔风量大。 8、什么叫均匀分布?什么叫均匀流段? 均匀分布指速度分布大小均匀;均匀流段指速度方向平行、无迁移加速度。 9、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条件有哪些? 重力场下、不可压缩、理想流体作定态流动,流体微元与其它微元或环境没有能量交换时,同一流线上的流体间能量的关系。 12、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压强p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13、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物理意义是它表征了流动流体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14、何谓泊谡叶方程?其应用条件有哪些? 应用条件:不可压缩流体在直圆管中作定态层流流动时的阻力损失 计算。 15、何谓水力光滑管?何谓完全湍流粗糙管? 当壁面凸出物低于层流内层厚度,体现不出粗糙度过对阻力损失的影响时,称为水力光滑管。在Re很大,λ与Re无关的区域,称为完全湍流粗糙管。 16、非圆形管的水力当量直径是如何定义的?能否按计算流量? 当量直径定义为。不能按该式计算流量。 17、在满流的条件下,水在垂直直管中向下流动,对同一瞬时沿管长不同位子的

最新化工原理下天津大学版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下天津大学版习题答案

第五章蒸馏 1.已知含苯0.5(摩尔分率)的苯-甲苯混合液,若外压为99kPa,试求该溶液的饱和温度。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数据见例1-1附表。 t(℃) 80.1 85 90 95 100 105 x 0.962 0.748 0.552 0.386 0.236 0.11 解: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气液平衡数据 查例1-1附表可的得到不同温度下纯组分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P B*, P A*,由于总压 P = 99kPa,则由x = (P-P B*)/(P A*-P B*)可得出液相组成,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绘平衡t-x图数据。 以t = 80.1℃为例 x =(99-40)/(101.33-40)= 0.962 同理得到其他温度下液相组成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绘出饱和液体线即泡点线 由图可得出当x = 0.5时,相应的温度为92℃ 2.正戊烷(C5H12)和正己烷(C6H14)的饱和蒸汽压数据列于本题附表,试求P = 1 3.3kPa下该溶液的平衡数据。 温度 C5H12 223.1 233.0 244.0 251.0 260.6 275.1 291.7 309.3 K C6H14 248.2 259.1 276.9 279.0 289.0 304.8 322.8 341.9 饱和蒸汽压(kPa) 1.3 2.6 5.3 8.0 13.3 26.6 53.2 101.3

解:根据附表数据得出相同温度下C5H12(A)和C6H14(B)的饱和蒸汽压以t = 248.2℃时为例,当t = 248.2℃时 P B* = 1.3kPa 查得P A*= 6.843kPa 得到其他温度下A?B的饱和蒸汽压如下表 t(℃) 248 251 259.1 260.6 275.1 276.9 279 289 291.7 304.8 309.3 P A*(kPa) 6.843 8.000 12.472 13.300 26.600 29.484 33.425 48.873 53.200 89.000 101.300 P B*(kPa) 1.300 1.634 2.600 2.826 5.027 5.300 8.000 13.300 15.694 26.600 33.250 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平衡数据 平衡液相组成以260.6℃时为例 当t= 260.6℃时 x = (P-P B*)/(P A*-P B*) =(13.3-2.826)/(13.3-2.826)= 1 平衡气相组成以260.6℃为例 当t= 260.6℃时 y = P A*x/P = 13.3×1/13.3 = 1 同理得出其他温度下平衡气液相组成列表如下 t(℃) 260.6 275.1 276.9 279 289 x 1 0.3835 0.3308 0.0285 0 y 1 0.767 0.733 0.524 0 根据平衡数据绘出t-x-y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