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类成矿专属性

花岗岩类成矿专属性
花岗岩类成矿专属性

不同成因花岗岩类成矿专属性

刘家远(1978)认为江西存在两类不同成因的花岗质岩石,二者有不同的成矿专属性。一类是源自地壳上部硅铝层重熔和再生作用形成的中酸性一超酸性交代侵入杂岩,称为地壳型花岗岩类,其活动时间很长,从前震旦直到喜马拉雅期。主要分布在江西南半部及南岭东西向隆起带内,九岭东西向构造带亦有零星分布。与其有关的矿化主要的W、Sn、稀有、放射性铀等,成矿元素以亲氧元素为特征。第二类花岗岩源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的中酸性一弱酸性潜火山杂岩。其主要产于燕山期,浅成一超浅成的侵入岩中,在成因上与这一期的大规模钙碱性安山质火山岩活动有关,属于地幔到地壳过渡型岩浆岩。这类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江西省北半部隆拗交接带或某些巨大的区域性断裂附近,与这类过渡型杂岩有关的矿化是Cu、Mo、Pb、Zn、Au、Ag等,并以亲硫元素为特征。两类花岗质岩石,其生成深度不同,其专属矿床也有差别。地壳型花岗岩类深成相有稀土的轻微矿化;中深相侵入花岗岩与W、Cu 和稀土矿化有关;浅成相细晶花岗岩和各种斑岩与Pb、Zn、U、萤石以及少量W、Cu 矿化有关;喷出的熔岩、火山碎屑岩与U、TR 矿化有关。过渡型潜火山杂岩,浅成相斑岩与Cu、Mo、Pb、Zn、Au、Ag、S、Fe、W等矿化有关,次火山岩和隐爆相与Pb、Zn、Ag、Cu、Mo 等矿化有关。

岩体被剥蚀深度的研究

为数众多的各类岩浆期后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体的顶部及其附近围岩中,所以侵入体被剥蚀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与其有关的矿床出露程度。这在矿区的局部预测中尤为重要:当剥蚀面较浅,未及岩体顶部时,蚀变现象及岩脉分布区,可作为找Pb、Zn、Hg、Sb 等低温矿床的有希望地区;当剥蚀面深度中等,刚刚达到岩体顶部,侵入体呈岛状分布,各种蚀变较强时,是找寻各种热液矿床和矽卡岩矿床很有希望的地区。中酸性岩体大面积出露、剥蚀很深时,对找矿一般不利。因为在成因上与该岩体有关的矿床数量将大为减少。当侵入体系为多次侵入的复式岩体时,则情况更为复杂。岩体被剥蚀深度的确定,主要根据岩体本身的产出地质特征、岩体形态、岩相变化、捕虏体分布、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一些特征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其有关元素比值的变化如Nb/V、K/Na、Pb/Zn 等)、副矿物的分布、蚀变强弱及组合等特征综合分析而定。

主要的工业矿化出现在斑岩体的特定部位,呈现规律的蚀变分带,已经建立的斑岩蚀变模型,用以判定岩体被剥蚀深度,对矿床的深部远景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岩体与内生矿化的成因联系

以上述几方面研究为基础,可以进而分析矿化与岩体的成因联系,一般说来,矿化与侵入岩体的成因联系,可以根据下列主要准则进行综合判断:

(1)一定的矿床和矿床类型与一定的岩浆建造存在着空间上的联系,表现为矿床和岩体产于同一局部构造中。

(2)矿化和岩体形成的地质时代接近,矿床与岩体同时或者稍晚形成。

(3)岩体和矿床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点,这表现在矿物、岩石、成矿元素和微量元素诸特征方面:一定的矿石建造产于一定成分的岩石建造中,矿石中所含矿物在岩体中呈造岩矿物或副矿物存在,岩体和矿石矿物中某些微量元素相同以及某些元素同位素组成相似,等等。

(4)矿化围绕岩体呈带状分布(水平、垂直)。由岩体自近至远,矿物中气液包裹体类型发生规律变化,成矿温度变低,呈现明显的温度分带。依系统的矿物包裹体测温资料或某些相关元素的比值,可以查明矿液的流向,这对矿床的局部预测有重要意义。

(5)矿床规模和分布与岩体顶面形态和大小有某种依从关系;矿化类型、矿物共生组合与岩体形成深度等存在一定的联系。

总之,矿化与中酸性岩体的成因联系极其复杂,上述准则远非问题的全部,有待多方面进行研究。

区域成矿的基本控制因素

二、区域成矿的基本控制因素 早期地壳形成→主要物质由地幔提供。 元古宙和古生代以后→地壳增厚,体积加大→其内部物质运动复杂,地球物质的再循环。花岗岩分两类: 一类是I型花岗岩由地幔物质直接演化形成,为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类,它们在同位索组成上与玄武岩有直接演化关系;另一类为S型花岗岩或钛铁矿型花岗岩,常构成大岩基,它们是地壳物质再熔融(重熔)的产物。 大型构造通常不是单一的构造形迹,而是多种低序次构造的有机组合,常表现为不同级别、不同形式的构造要素组成的一个构造系统 如隐伏于沉积盖层之下的基底断裂,在地表常不表现为一条贯通性断层,而是一套次级断层和褶皱的组合或断层与沉积盆地的组合。 大型构造能促成、加强各圈层、各地体和各构造层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包括能沟通(连通)不同圈层内不同流体,能起着串联各圈层的作用,是壳幔物质循环和再循环的动力和基本条件。 地壳或岩石圈热状态的显著变化(如地幔热柱上升),也会引起新的构造活动或引起先存深部构造的活化(再活动),通常称谓的“构造—热”事件就反映了这两种情况的有机联系。 ?大型构造、深部构造沟通地球不同圈层相互作用,特别是壳、幔相互作用的基本纽带(枢纽) ?决定区域的地质构造格局,并导致各种成矿物质迁移、富集到定位成矿的主要制约条件。 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是矿源场、中介场和储矿场三者的有机结合。 ?①幔源成矿型(矿源场、中介场和储矿场) ?含矿元素在上地幔局部富集→通过深切地壳而达地幔的大型断裂或影响到地幔热柱状态的其它大型构造→使含矿元素与幔源岩浆或流体物质一起到达地壳表层直接成矿或作为其后改造成矿的物质来源。 ?壳源内生成矿型(中介场和储矿场) ?具有较高背景值的壳内成矿元素,经构造,岩浆、变质及流体等内生作用而迁移富集成矿 ?大型构造在使成矿元素从母岩中淬取、迁移、沉淀和富集中起着中介场和储矿场的

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资源量地质报告

江西省XXXXXXX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XXXXXXXXX 2016年7月

江西省XXXXXXXX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报告编写单位:***** 队长:**** 技术负责:**** 报告编写:*** 报告审查:*** 计算机成图:*** 报告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6年7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前言 0 第一节概述 0 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2) 第三节本次工作情况 (3) 第二章矿区地质 (5)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5) 第二节矿区地质 (5) 第三章矿床特征 (6) 第一节矿体特征 (6) 第二节矿石质量 (6)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8) 第二节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8) 第三节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9) 第五章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10) 第一节勘查工作布置 (10) 第二节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11) 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 (12)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和范围 (12)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块段划分 (15) 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公式与结果 (16)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18) 第五节探采对比 (19) 第七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21) 第八章结语 (22) 第一节资源储量结论 (22)

第二节矿山开采的经济、社会效益 (22) 第三节今后工作建议 (23) 附图目录 附表目录 1、剖面面积测定表 2、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3、采损、保有、新增资源储量总表 附件目录 4、****字[2016]001号文 5、检验报告 6、岩矿鉴定报告 7、江西省********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8、编写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9、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写委托书 10、委托单位承诺书 11、编写单位承诺书 12、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13、营业执照复印件 14、********2012年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储量评审意见书

区域成矿学答案

长安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区域成矿学》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答对一题得3分,共15分) 1、区域——指不同规模的成矿带:地壳中矿床集中分布和有利于矿床集中分布 的地区,是各自在地质构造、地质发育历史、成矿作用方面具有共性的地区。 2、区域成矿学:研究具有不同构造演化历史的成矿带中,矿产的区域分布规律 性,成矿作用发生的规律性和这些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 3、MSD:块状硫化物矿床的英文缩写 4、BIF:条带状含铁建造的英文缩写 5、MVT: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英文缩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四小题20个空,每空2分,共40分) 6、主要构造环境包括裂谷和洋中脊、————————、———————— 和————————。答案在6页 7、威尔逊旋回经历的五个阶段分别是胚胎期(东非裂谷)、————————、 ————————、————————和————————。 8、裂谷和洋中脊环境典型矿床类型包括: 穹状隆起阶段与非造山花岗岩有关的——————————矿床、与斜长岩类有关的————————矿床; 断裂下陷阶段主要矿床类型包括:————————、————————; ——————————;——————————。 陆间裂谷形成阶段:——————————。 洋中脊发育阶段:————————————;————————————和——————————————。答案在7页

9、太古宇花岗岩-绿岩带主要矿床类型包括:与科马提岩有关的硫化镍矿床、与—————————————————————、与——————————————— 和———————————————。答案在10页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题8 分,共24 分。) 10、俯冲作用下主要矿床类型如何? 答案:8页 11、南秦岭层状层控多金属成矿带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案:13-14页 12、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如何? 答案:20页 四、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10分,14题11分,共21分) 13、简述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 答:斑岩铜矿床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是目前世界铜矿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产量占世界铜产量50%以上。其地质特征如下: 1、分布特征: 板块碰撞带、俯冲带靠大陆一侧的造山带或岛弧区; 时代较新的斑岩铜矿床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的大陆边缘构造带和岛弧区以及阿尔卑斯——喜玛拉雅火山-地震带; 2、成矿作用: 主要是陆相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3、侵入岩类型: 主要属钙-碱性系列的浅成和超浅成相岩石,如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和正常斑岩等;4、围岩石变分带特征: 由外向内青盘岩化带、泥化带、绢英岩化带、中心钾长石化带。 5、铜矿化赋存特征: 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和钾长石化带中。矿体主要产于侵入体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常受侵入体的形态和产状以及环状裂隙所控制; 6、矿石类型: 以细脉和浸染状为特征; 7、矿物组合特征: 原生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和辉铜矿等。 8、矿石品位: 一般为0。4——0。8,高者可大于1%,次生富集带中可达1-2%; 9、半生元素: 主要有金、钼,其次还有钨、铅、锌、镍、钴、银以及硒和碲等;

花岗岩种类

锈石G684 山西黑蒙古黑珍珠白 白洞石西丽红石岛红虎皮锈菊花黄墨绿麻枫叶红玉石豹皮花珍珠花幻彩红 桂林红 虎皮黄 水晶白 承德绿 漳浦黑 森林绿 浪花白 永定红 金彩麻 啡钻 天山红 惠东红 蝴蝶绿 英国棕 墨绿麻 皇室啡 黄金钻 芝麻白 五莲红 济南青 流星雨 江西绿 桃花红 粉红麻 中国红 万年青 青石 大白花 G654 山东白麻 黑金沙 印度红 寿宁红 克什米尔白 冰花兰 鲁灰 南非红 海浪花 树挂冰花 光泽红

四川红黑珍珠虾红 金钻麻虎皮红孔雀绿将军红新疆红黑冰花夜玫瑰冰花蓝河北黑染板 紫点金麻满天星吉林白蓝钻 翡翠绿灰麻 红钻 三宝红安溪红细啡珠樱花红珍珠红珍珠红G654 树挂冰花G635 G655 G640 中国绿金丝黄南非黑G611 紫丁香永福红白金钻金钻红雪花青G623 高源红马头花

石井锈石浦城牡丹红浦城百丈青百丈青 啡珍珠 九龙壁 长乐红 金沙黄 G611 丁香紫 G3518 连城红 罗源红 罗源紫罗兰紫罗兰 罗源樱花红连城花 南平闽江红闽江红 长乐 长乐芝麻黑屏南芝麻黑芝麻黑 南平黑 漳浦红 G617 东石白 南平青 大洋青 安海白 G633 晋江陈山白武夷兰冰花武夷红 海沧白 福鼎黑 G606 G619 G618 G618 肖厝白 晋江清透白洪塘白

G3536 G3535 G3533 G3532 兰冰花G3529 G3528 G3523 G3515 G3514 G3512 康美黑G3511 泉州白G3506 巴厝白G3503 菊花绿金鑫红代代红金砂黄G634 G3565 G688 兰宝春牡丹红内厝白雪里梅G663 G656 G602 漳浦锈兰花蓝福建白麻永春绿沙利士红长宁红中花白海南黑蝴蝶蓝绿宝 绿宝 绿钻

第十二章区域成矿研究

第十二章区域成矿研究 第一节区域成矿研究的发展 随着矿产发现和勘查资料的积累,地质学家注意到在各大陆都分布着一些以集中产出 某一种或几种矿床为特征的含矿地区。20世纪初以来,提出了成矿区域和成矿时代的概念,并对世界各地重要成矿区进行了综合研究。起初认识到很多重要金属成矿区内矿床的形成 与一定地质时代内强烈的地壳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到50年代中期,前苏联地质学家在开展区域矿产预测和找矿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地壳活动带成矿规律的研究成果, 总结了这类地区从地槽到褶皱带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与一定的构造环境、沉积建造和岩浆 活动有关形成一定类型矿床的矿床组合,而且这些类型的矿床组合常按一定的顺序产出的 规律性;之后,他们又对地壳稳定地区即地台和地盾内的成矿规律也按照相似的原则进行 了总结。 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为区域成矿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矿床学家首先注意到在年代较 新的成矿地带中一些矿床的形成与大陆分裂扩张机制相伴发生。稍后,又把如斑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等一些矿床的形成与板块边缘俯冲带构造和岩浆作用联系起来。研究成果的继续积累表明板块构造理论能够成功地解释板块边缘俯冲带及碰撞带构造演化中发育 的矿床,大陆内热点、裂堑和裂谷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矿床以及大洋中脊地带及大洋盆地中 形成的各类矿床。到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关于矿床与板块构造关系的综合研究成果问 世,在Mitchell和Garson等人的著作中把几乎所有矿床类型产出的构造位置都放到一定的 板块构造背景中。板块构造这种关于全球构造的模式在近30年来为区域成矿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较为广泛使用的理论框架。 区域成矿近期研究中在多方面继续取得了进展。关于成矿时代最初是按照地质历史中 几次重要造山运动划分为前寒武纪、加里东、海西、中生代中晚期(燕山、金墨里)和新 生代(喜马拉雅或阿尔卑斯)几个成矿时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地球早期历史研究认 识到太古宙和早元古代地壳的发育程度和特点决定了其成矿作用的特殊性。从显生宙以来发育典型板块构造并表现出与之有关的造山运动与成矿作用的旋回性。就整体而言,成矿 作用是随着地球和地壳各层圈的演化而表现出长期演化的。以前成矿区域研究一般只着重 分析岩浆作用或沉积作用等与成矿有关的某个单一地质条件,而且这种情况下只是把成矿区看作是一种成矿构造单元。现在研究成矿区带则是从区域地质发展历史探讨成矿作用的 时空域及其变化,板块构造为基础的成矿区带研究目的是揭示出板块构造各发展阶段中出 现的每种成矿有利构造背景和地质环境。成矿有利构造背景和地质环境也已成为建立矿床 成因模式首先考虑的条件之一。

区域成矿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4

区域成矿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总分:100分得分:0分 一、单选题 1. 矿床学中讨论的成矿作用主要是指使有用元素达到工业要求的最后那一次。(4分) (A) 地质-地球化学过程 (B) 地质过程 (C) 地球化学过程 (D) 地质-化学过程 参考答案:A 2. 绝大多数有用元素在地球形成和地球的早期演化阶段都是处 于状态。(4分) (A) 分散 (B) 富集 (C) 相对分散 (D) 分散和相对分散 参考答案:D 3. 世界上大型、超大型矿床分布在板块构造边界带附近。(4分) (A) 100% (B) 50% (C) 95% (D) 75% 参考答案:C 4.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俯冲带可以分成。(4分) (A) 沟-弧-盆系和陆缘弧 (B) 陆缘弧和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C) 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D) 沟-弧-盆系和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参考答案:D 5. 板块构造理论是研究地球的动力学问题,是目前地球科学的主导思想。(4分) (A) 地壳 (B) 岩石圈 (C) 地幔 (D) 软流层 参考答案:B 6. 矿床分布的极不均匀性与分布的不均匀性相关。(4分) (A) 矿物 (B) 岩石 (C) 元素 (D) 成矿带 参考答案:C

二、判断题 1. 成矿过程是成矿物质逐步浓集的过程。(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2. 板块构造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显示了特定的构造环境,具有特征的岩浆、沉积和变质作用类型。(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3. 俯冲带都具有沟-弧-盆这样的系统构成。(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4. 绝大多数有用元素在地球形成和地球的早期演化阶段都是处于相对富集状态。(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5.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俯冲带可以分成沟-弧-盆系和安第斯型大陆边缘。(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6. 红海海渊中的喷流型矿床形成于洋中脊环境。(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7. 地幔热柱晚期主要是地幔物质直接或间接成矿。(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8. 成矿带成矿过程的分析主要研究成矿带在不同的区域构造环境下发生的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对形成不同矿床所作贡献和控制的规律性。(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9. 矿床学中讨论的成矿作用主要是指使有用元素达到工业要求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0. 板块构造理论是研究地球外壳——岩石圈的动力学问题,是目前地球科学的主导思想。(4分)

民主柬埔寨地质构造与区域成矿

2009年6月J une,2009 矿 床 地 质  MIN ERAL DEPOSITS 第28卷 第3期 28(3):381~383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民主柬埔寨地质构造与区域成矿 民主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南部,东邻越南,东北连老挝,北及西北与泰国为界,西南临泰国湾,面积为181035km2。柬埔寨地势呈北高南低,其西部和北部为山地,海拔1000m左右;东北部为高原,海拔100~500m;中部和南部为平原,海拔小于100m。高原占29%,平原占46%,山地仅占25%。全国海岸线长460 km,曲折多岬角,并有大、小岛屿43个,其中以戈公岛最大。最大河流湄公河由老挝流入,并自北向南横穿全国,其主要支流有洞里萨河、桑河、公河、斯雷博河等。西部北西走向的洞里萨湖是柬埔寨的最大湖泊,其支流与湄公河相通。柬埔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分旱季(11月至次年2月)、热季(3月至4月)和雨季(5月至10月)3个季节。全年平均气温29℃。年降水量约2000mm。柬埔寨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森林和丛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5%。工业以轻工、纺织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交通运输基本上以金边为中心向全国幅射,有金边至泰国曼谷(境内长385km)和金边至磅逊(长270km)2条铁路;金边至各重要城镇均有公路相连;水运以湄公河、洞里萨河以及洞里萨湖为主,通往沿河各地;磅逊港为重要海港,可停巨轮,与世界各大港口相通。 早在1882年,就有法国地质学家在柬埔寨进行过地质工作,1898年东印度支那地质调查局建立后,以法国为主的地质学家在柬埔寨开展了地层古生物、大地构造、火山岩和矿产等方面的工作,并编制了1∶200万印度支那地质图以及有关论著。1950年,独立后的柬埔寨成立了国家地质调查局,领导全国地质工作。中国地质队曾在1960~1962年对北部罗文真、马德望等地进行了矿产勘查,1966~1970年与法国地质学家合作在全国开展了普查找矿工作,并在1972~1973年出版了14幅1∶20万地质图与矿产图(附有说明书),同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全国1∶100万矿产资源图及其说明书的编制。20世纪80年代初,越南地质学家以项目合作名义与其他国家地质学家一起对印支半岛三国开展了区域性地质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并于1991年发表了1∶100万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地质图及《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地质学》,这是该区最新、最全面的地质资料。目前,柬埔寨地质矿产部门正致力于对国家重建中所需的矿产资源进行潜在价值评估,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合作开展油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查。 柬埔寨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欧亚大陆范畴,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中、新生代构造对其影响较大。柬埔寨地层出露较全,以中、新生界最发育,而上、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系不但出露较少,且十分零散。前寒武系主要分布于东北部边境附近,以黑云母堇青石片麻岩、混合岩和片岩为主,在西北部拜林地区亦有小面积出露,主要为石英斜长片麻岩和混合岩。这套高级变质岩系目前没有确切的年代数据,暂归属于元古宇。下古生界散布于西北部腊塔纳基里省和上丁省、西部的拜林和南部的贡布、菩萨等地,以石英岩、云母片岩、泥质板岩和斑点板岩为主,只在上丁省找到寒武纪三叶虫化石,其他地区均无年代依据,但与印支地区对比,这套地层应属于寒武系—奥陶系,缺失志留系。上古生界出露面积比下古生界略广,泥盆系主要为板岩、燧石板岩、砂岩、泥灰岩和硅质板岩等,仅在顶部有少量灰岩,主要分布在拜林至贡布、上丁至桔井等地,呈不连续分布,确切厚度不详,并与上覆的下石炭统灰岩呈角度不整合。中、上石炭统一般与下石炭统呈连续沉积,以灰色2黑色含纺锤虫化石的碳酸盐岩为主,岩性比较稳定,局部具重结晶现象,最大厚度达数百米。二叠系主要于诗梳凤、菩萨至贡布一带,以白色、米灰色较纯灰岩为主,夹页岩、泥灰岩和泥质粗砂岩等,其中各种鲕粒和生物碎屑特别丰富,厚度较大,达500~600m,据生物化石判断应归属于中2晚二叠世。三叠系虽分布较广,但岩相变化大,西部由海陆交互相的灰色和绿色角砾岩、砂岩、泥岩与流纹质凝灰岩互层组成,最大厚度可达1000m。东部为海相绿色砂质页岩、钙质砂岩、泥灰岩,富含植物化石,厚数百米。北部以黑色、灰色砂岩、页岩为主,夹煤层,厚百余米。而中东部局部地区中、下三叠统则由流纹岩、或英安岩及其凝灰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主要介绍: 1,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2,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3,中国金矿床的分布 4,中国金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5,与金矿床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 中国金矿床类型的划分 1, 金矿床分类综述 侧重于岩浆成矿作用为基础,以温度深度为控制条件的分类---Emmons(1913),朱夏,刘祖一,谢家荣,博罗达耶夫斯卡亚(1974) 基于矿体形态、矿化类型——Launay(1913); 中国岩金矿床地质规范;斯米尔夫;西蒙斯;王友文。 以含金矿石建造为主体——谢尔巴科夫;斯米尔诺夫;Tatsch;库伦的舍夫。 以成矿物质来源为依据——郑明华;潘辉狄。 以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为依据——Bache 金矿床地球化学分类——栾世伟,陈尚迪,陈光远,王义文 以容矿围岩或含金建造为依据——Routhier;Boyle;加拿大地质调查所;涂光炽;罗镇宽;韦永福;陈纪明。 以成矿地质作用为依据——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贵金属专业组;陈毓川,毋瑞身进行了补充,同时对金矿的工业类型进行了厘定。 二、中国金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 1,环太平洋金成矿带, 环太平洋成矿带—由环绕太平洋中新生代褶皱系和地槽构成,其外围大陆的同心环为一构造岩浆活化和裂谷带。 大洋到大陆:大洋内部的面性喷发和火山岛链 洋缘安山岩线的新生代和现代火山链 东亚火山带的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火山链——流纹岩线 陆内火山——深成作用带 著名的金矿(大于500吨)有:加拿大——Hemlo金矿;美国——Homestake金矿;巴布亚新几内亚——Lihir Isoland 金矿,Panguna金矿;澳大利亚——Olimpic Dam 金矿,Gold Mile 金矿;印尼——Grasberg金矿。 2,中国金矿床的分布规律 五大成矿域;12个成矿带;36个金矿集中区。 中国金矿床主要成矿区带及集中区 工.天山—兴安金构造成矿域(编号工) 工-1 吉黑兴安金成矿区(编号工—1) 工-1-1 额尔古纳砂金矿床集中区 工-1-2 呼玛一黑河金矿床集中区 工-1-3 嘉荫河一老爷岭(佳木斯)金矿床集中区 工-1-4 东宁一延吉金矿床集中区 工-2 北疆天山一阿尔泰金成矿带(编号工-2) 工-2-1 阿尔泰金矿床集中区 工-2—2 准噶尔金矿床集中区 工-2-3 西天山金矿床集中区

花岗岩石材种类有哪些 你知道多少呢

花岗岩虽然已经成为建筑中人们最常用的石材,但是大家对于它的认识好像也是存在着好多的不足。比如花岗岩石材种类有哪些,好多人只知道哪些建筑或者装饰品是花岗岩做的,却很难说出,是什么花岗岩做的。像是汉白玉等,明明是大理石的一种,却总有人将他与花岗岩搞混淆。还有猫眼石,虽然大家都听说过,但是不是专业人士,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花岗岩的一种。更别说对于花岗岩的种类有所了解了。针对现实中大家心中对于花岗岩的模糊点,针对大家的疑惑,小编为你一一来进行解答。 全世界分布的花岗岩中,花岗岩石材种类有哪些 越南灰麻,印度桃木心,青云红,浅红麻,南非灰,猫眼石,幻彩白金,巴哈马蓝等,这些都是花岗岩石材种类的一些,是根据颜色和地区进行命名的,都是些比较出名的花岗岩。根据矿物质成分也可以将花岗岩划分为几种,分别为角闪石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滑石花岗岩,电气花岗岩等。其中,角闪石花岗岩不受天气的影响,黑云母是质地最硬的岩石,最广泛的应用于建筑中。 花岗岩石材价格与其他石材价格想比怎么样 花岗岩石材大多放射性比较强,对于人体的伤害比较大,一般不用于室内的装修。它的价格相对于大理石人造石等安全性较高的石材来讲,是比较低的,但是总体差距也不是很大,花岗岩岩石的硬度是非常好的,适用于各种建筑。由于花岗岩石材价格也不是很高,应用性就比较广泛。

你了解世界各地花岗岩石材种类都分布在哪里吗 花岗岩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分布,是岩石中的大家族。花岗岩在全世界来讲,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像巴西,南非,亚洲等地都是花岗岩的主要生产地。在我国,花岗岩的储量也是十分的丰富,像是河南,山东,四川,江西广东,山西等地对于花岗岩的分布比较广泛。还有一些山区,像是山东的泰山、崂山,陕西的华山,北京的西山以及福建南部等地,也是分布比较广泛。花岗岩石材种类的分布,您大致有些了解了吗? 听了小编的介绍。你关于花岗岩石材种类,是否在心中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呢?花岗岩石材的受欢迎程度与其种类的广泛性也是分不开的,了解花岗岩的种类,绝对是一件有益无害的事情。 原文引用:https://www.360docs.net/doc/601257313.html,/zhuangxiu/zhishi-2464.html

构造与成矿(资料汇编)

(一)摘自《论层间滑动断层及其控矿作用》 沈远超 1、层间滑动断裂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通过对位于胶莱盆地北缘的蓬家夼、发云夼、郭城、大庄子等金矿的研究,对受层间滑动断裂控制的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规律总结如下: (1) 地(岩) 层-断层-矿层三位一体,断层-脉岩-矿体时空有序 层间滑动断裂控制了含矿层位,层间滑动断层发生于能干岩性与非能干岩性之间,层间滑动断裂带即为金矿化带,即具有地层-断层-矿层三位一体的特征。同时,闪长岩脉沿断层分布,与矿层呈平行伴生关系。 (2) 成矿系统与构造系统密切相关 区域性层间滑动系统控制了矿带的分布,某一层次的滑动单独构成一个矿床,单一滑动断层控制矿体,不同小构造形式控制不同的矿化类型,如角砾状矿石的分布受构造角砾岩带控制,脉状-网脉状矿化受碎裂岩带控制,从而构成了多级控矿构造系统。 (3) 多层次滑动与多层次成矿 如蓬家夼、大庄子金矿产于盆地基底地层中,发云夼金矿产于盆地盖层中。 (4) 矿体产状缓、规模大,矿化-蚀变具一定的分带性。 (5) 成矿多期次多阶段。 如大庄子金矿体形成期经历了先张后压再剪切的过程。拉张阶段形成碎裂-角砾状矿石和张性断裂,挤压期形成石墨化矿石和透镜状构造,剪切期形成于矿化之后,主要表现为形成斜切矿体的断层和基性脉岩的侵入。 2、层间滑动断裂的控矿作用 层间滑动断裂对金矿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层间滑动断裂为岩浆-流体提供通道,为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了容矿空间。 (2) 控制成矿物质的来源 层间滑动断裂为低角度正断层,其上下盘切层断裂及羽裂发育,与大范围的围岩有良好的沟通性,便于热液运移并萃取成矿物质。 (3) 层间滑动过程中的构造地球化学作用 在层间滑动过程中因构造-化学作用,断裂带中的物质成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蓬家夼金矿区蚀变岩的常量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从围岩到断裂中心,Si 、Ti 、Ca 有规律地依次递增或递减,K在矿体中含量最低,这与钾化主要发生于矿体外围有关。在断裂带的中心部位,因Ca 、Na 大量逸散,而使Si 、Fe等元素富集。总的来看,从断裂中心向外大致次序为:Si 、Fe 、Mg、Mn、Al 、Ca 、Na 、K,这与孙岩等以韧脆性断裂的成型阶段为例,以元素的离子半径、离子比重为据,将造岩元素稳定顺序归为: Si 、Mg、Mn、Al 、Ca 、Na 和K(1998 ,孙岩) 的情况相一致,这是一种动力分异作用的结果。在断裂蚀变带中,微量元素也有一定

区域构造与成矿浅析

区域构造与成矿浅析 区域构造是控制成矿的基本要素,成矿是一种复杂的地质作用。构造不仅控制矿床形成,同时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矿床的破坏与保存。构造不仅仅是局部的控矿因素,它还能控制或影响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流体作用、变质作用……各类地质作用,文中简略叙述了构造成矿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大型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提出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是引发成矿作用的一种重要机制,总结提出构造研究的一些思路。 标签:区域构造控制成矿作用 地质构造有不同的级别和层次,从显微构造直到全球构造,它们影响成矿的范围,并且研究意义各不相同构造尺度成矿构造级别矿化单元研究应用目的微型构造显微成矿构造矿石、矿物选矿、冶炼中小型构造矿田矿床构造矿田、矿床、矿体找矿、勘探、采矿大型构造区域成矿构造成矿区(带)区域成矿与预测大地构造大区域成矿构造成矿域资源潜力评价全球构造全球成矿构造全球成矿域全球成矿分析。 1大型构造与成矿 大型构造通常是指规模达数百千米级的地质构造。一般而言,大型构造不是一个单一的构造形迹,而是由与其拌生的或派生的一系列构造要素组合成的。常见的大型构造可按其所反映的地壳变形场分为五大类端元:即反映地壳水平运动的伸展、收缩和走滑,反映垂向调整的隆升和沉降,其间可以有各种过渡或转化型式。与同类型的小型构造相比,大型构造不仅是地壳或岩石圈受力变形的产物,而且它的形成和演化控制着与其有关的沉积、岩浆、变质等作用。大型构造如裂谷、推覆构造、剪切带构造等都是岩石圈动力作用的产物。大型构造的控矿作用主要表现在:(1)大型构造可为矿源场、中介场和储矿场的有机联通提供有利条件。例如,深源的含矿流体可以大断裂为通道而到达地壳浅表,并在该大断裂的次级断裂裂隙中堆积成矿;(2)大型构造的长期性、脉动性和继承性,有利于成矿物质的反复叠加富集,使它们汇聚在同一有限空间,这种多重富集作用有利于形成超大型矿床;(3)一些矿床尤其是大型矿床,其形成需要巨大、稳定的热液对流系统,支持这种系统正常运转的巨大岩石裂隙网络带,只有在大型构造的热动力作用下才能形成,如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4)大型构造因其贯通性而能连通位于不同深度和不同地质体内的不同类型的流体,并导致它们的混合,这有利于汇集成矿所需的矿质、挥发分和形成必要的地球化学障,因而有利于矿床的形成。 大型构造在源(控制岩石建造的形成的分布)、运(连通、驱动含矿流体)、储(提供多样的成矿环境)等方面控制了矿床的产生。另外,其控矿作用还可表现为一些超大型矿床主要分布于一定的成矿构造环境中,而同一构造环境对不同类型成矿系统的作用不同。近年来,由于深部探测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地球物理探测、地幔岩包体研究和区域地球化学以及一些碰撞造山带的研究,提供了有关

湖北经常性成矿区划与矿产前期

湖北省经常性成矿区划与矿产前期 勘查(鄂西片,2018年度)编制说明 鄂西片区经常性成矿区划与矿产前期勘查(鄂西片)工作主要职责任务:开展宜昌~神农架~荆门一带经常性成矿区划工作,围绕本区优势矿产以及找矿突破的需要,进行资料二次开发、找矿前期项目调研、靶区筛选;与扶贫工作结合,与中央事权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以及省级地勘基金项目衔接,开展日常选区选点、立项论证以及重要的专题研究工作。 (一)总体目标任务: 在分析研究片区内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聚集精准扶贫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片区主攻矿种及其勘查布局和工作部署,加大紧缺矿产、新兴产业矿产、扶贫开发矿产勘查力度;以先进成矿理论为指导,以新的思路、用新的观念开展成矿区划,依据最新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进一步深化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Ⅴ级成矿远景区,圈定Ⅵ级找矿靶区;利用矿产资源区划指标体系,开展专项区划、选区、选点研究,圈定一批新的找矿远景区,提交一批具工作价值的找矿靶区,为指导和部署片区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地质科研、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提供依据;加强省、市、县三轮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研究,并搞

好规划与项目衔接。 (二)项目起止时间:2018年1月-12月。 (三)项目工作经费:80万元。 一、工作部署及方法 (一)总体工作部署 1、工作部署思路 (1)以成矿专属性和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以成矿作用为主线,深入研究片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成矿规律,综合地、物、化、遥、矿等找矿信息,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经常性矿产资源区划,不断完善和充实Ⅴ级成矿远景区和Ⅵ级找矿靶区。 (2)工作原则:全面区划,确保重点矿种,兼顾优势矿种,区域展开,重点突破。重点区划矿种基本符合片区成矿地质条件与矿产地质工作程度实际情况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客观需要。 (3)以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对潜在优势资源进行找矿潜力分析,对有望取得找矿新发现的成矿区开展调研,对有望获得找矿重大进展的找矿靶区(优选点)进行矿产前期勘查。 (4)继续加强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矿产地质找矿工作,进一步加大新区、新类型、新矿种成矿区划力度;力争重要矿产找矿有新进展,新区、新类型、新矿种找矿有新发现。 (5)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好超前谋划。战略性新材料大多是通过对传统不太重视的非大宗资源新型功能开发而获得的新材料。区划

花岗岩简介及图片

花岗岩(granite)图片 一种显晶质酸 性深成岩。以长石、 石英浅色矿物为主, 总量一般超过80%。 肉红色至浅灰色。相 应的喷出岩是流纹 岩。granite一词于 1596年首次提出,用 以形容一种粒状的 岩石。 石英为花岗岩的主 要矿物,其量为20~50%。长石以钾长石为主,斜长石为次,长石总量一般为60~7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有时伴有白云母、普通角闪石或(和)辉石。色率一般低于10。副矿物含量通常小于1%,偶尔高达3%,常见的有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等。 常呈半自形等粒结构,其中暗色矿物具有较完整的晶形,长石常具部分的晶形,但斜长石形态一般较钾长石完整,石英一般为他形。按平均粒径可有细粒、中粒和粗粒之分。花岗岩有时也具有特征的文象结构,表现为钾长石和石英的规律连生,石英在钾长石中呈定向排列,犹如象形文字。花岗岩有时呈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长石和石英,称斑状花岗岩。在花岗岩中,可以存在各种岩石包体。按成因大致可分3种类型:①捕虏体,为不规则的围岩碎块,富集于岩体边部。它们与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是岩浆侵入作用的重要标志。②析离体,由岩浆早期结晶的矿物凝聚而成,一般色率较高,但粒径与周围岩石无明显差别。③残留体和残影体,是早期岩石受到交代作用逐渐被改造为花岗质岩石时由于改造不彻底而在岩体内留下了早期岩石的残迹,隐约可见原有岩石的层理和片理。此外,有些花岗岩,特别是碱性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常可见晶洞构造。洞壁内有石英、电气石、绿柱石等晶簇生长,洞体大小不均,一般为几毫米,有时达数十厘米。由于花岗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的收缩作用,在岩体内部可发育原生节理,即纵节理、横

花岗岩种类大全 5种方法划分种类

花岗岩种类大全5种方法划分种类 花岗岩(Granite)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下面小编带大家去了解一下花岗岩种类: 花岗岩种类: 花岗岩的种类非常多,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种类也不同: 1、根据矿物质成分划分 根据矿物质成分划分花岗岩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角闪石花岗岩: 角闪石花岗岩是最暗的花岗岩品种,适用于各种天气,所以它适用于任何用途。 黑云母花岗岩: 黑云母花岗岩存在多种颜色,是最广泛使用于建筑的花岗岩之一。它是所有花岗岩中最坚硬的,不论室内还是室外都很适用。 滑石花岗岩: 滑石花岗岩是最鲜为人知的花岗岩形式之一,因为它不能很好地抵抗自然力量(风,雨)。这使得它不太适合作为地板、台面和室外使用,只用于装饰用途。 电气花岗岩: 电气花岗岩颜色多样,除了无色和白色,这是极其罕见的。这种花岗岩型是理想的地方没有很多的交通,因为它是所有类型的柔软。 2、按所含矿物种类划分 按所含矿物种类,花岗岩可分为:黑色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角闪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等。

3、按结构构造划分 按花岗岩结构构造划分,可分为:细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晶洞花岗岩及片麻状花岗岩和黑金沙花岗岩等。 4、按所含副矿物划分 花岗岩按所含副矿物可分为:含锡石花岗岩、含铌铁矿花岗岩、含铍花岗岩、锂云母花岗岩、电气石花岗岩等。 5、按花色分划分 花岗岩按花色可分为红、黑、绿、花、白、黄等六大系列。 红系列有:四川的四川红、中国红;广西的岑溪红,三堡红;山西灵邱的贵妃红、桔红;山东的乳山红、将军红,福建的鹤塘红、罗源红、虾红等。 黑系列有:内蒙古的黑金刚、赤峰黑、鱼鳞黑;山东的济南青,福建的芝麻黑,福建的福鼎黑,等等。 绿系列有:山东泰安绿;江西上高的豆绿、浅绿;安徽宿县的青底绿花;河南的浙川绿等等,江西的菊花绿。 花系列有:河南偃师的菊花青、雪花青、云里梅;山东海阳的白底黑花等等。 白系列有:福建的芝麻白,湖北的白麻,山东白麻等。 黄系列有:福建锈石、新疆的卡拉麦里金,江西的菊花黄,湖北珍珠黄麻等。 家居装修中选择花岗岩石材最好按照花岗岩矿物质成分划分,可以根据花岗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装修材料

浅议区域成矿学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浅议区域成矿学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本文注要阐述了区域成矿学的基本内容,发展趋势,及其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可供参考。 标签:区域成矿地质找矿 1区域成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近几十年来,地质专家、学者们提出来了一系列区域成矿理论和观点。随着区域成矿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它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及地质发展;含矿岩石建造的种类、形成与分布;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质流体;已知矿种、矿床类型和成矿条件,成矿模式及成矿特征;区域地质异常;区内的成矿系统;矿产信息库的建立,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图的编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与特征,明确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通过以上研究工作获取对地质作用过程的基本认识,最后进行地质构造综合研究工作,分析有利于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编制综合地质构造图件,进一步说明地质构造特征,分析有利于成矿的地质构造。 2区域成矿研究的注意事项 区域地质成矿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其研究受到中外地质学家、矿床学家高度重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找矿工作也逐渐向定量方面展开。但目前此项工作依旧还很薄弱。当前地质找矿工作中,针对不同矿种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并受物理化学条件制约形成于不同深度,分门别类在同一地区不同深度上寻找不同矿种就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以往的地质找矿深度研究只注意从微量元素含量、元素共生组合进行研究,或使用矿物温度计、矿物压力计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等研究成矿深度,却忽视了同一矿种或紧密伴生矿种在成矿深度上的上限深度和下限深度的研究,以及同一地区乃至全球垂直方向的上限深度和下限深度的研究和对比。这样就使得地质找矿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乃至对环境的严重破坏,盲目施工、盲目开采。 3区域成矿学研究发展趋势 随着对矿产资源需求规模和种类的扩大,成矿预测和找矿工作将继续受到重视。同时,由于地球科学整体进步、前沿领域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成矿学研究也必将取得较快进展,我国区域成矿研究发展中,以下两方面最受关注。 3.1成矿动力学研究 在地质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中动力学研究是一个大方向,而成矿学与动力学的结合使区域成矿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它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浅谈矿床的成矿系列与区域成矿规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257313.html, 浅谈矿床的成矿系列与区域成矿规律 作者:谢天坤李小春 来源:《地球》2013年第02期 [摘要]目前的矿床学界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区域中矿床或者是矿化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在矿床学界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足够重视,矿床学者们对此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以矿床来为研究的对象,并利用成矿系列思想来对成矿规律进行研究。 [关键字]矿床成矿系列区域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79-1 1 矿床成矿系列的内含与划分 矿床成矿系列指的是在时空域中的基本矿床组合的自然体。它是组成全球矿床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矿床成矿系列的存在才形成了全球矿床世界。它的定义可简略为:在特定的四维时间、空间域中,由特定的地质成矿作用形成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 特定的时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内,一般是指一个大地构造活动旋回或相对独立的构造活动阶段;特定的空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是指上述地质构造活动所涉及的地质构造单元,亦就是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一般相当于形成的三级构造单元,或跨越或包含在老的构造单元内。 特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是指在此特定的时空域中发生的地质成矿作用;形成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是指在上述特定的时空域内由特定的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组合,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成因联系。 这四个因素组成一个矿床成矿系列,构成特定时空域中一个矿床组合自然实体。因此,每一个矿床成矿系列在全球均是唯一的矿床组合实体。也可以说每一个矿床成矿系列就是一个完整的亦是最基本的成矿系统,如下图一所示为矿床成矿系列。 2 以大兴安岭北段为例分析其区域成矿的时空特征 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北段大多是以金为主,多金属矿床并存的矿床,其成矿的时间是在燕山晚期,也有少许的矿床是在印支- 燕山早期形成的。该地区的矿床大多都分布在哈乌尔断裂向西及莫尔道嘎北向的前燕山期花岗岩与前中生代地层出露的隆起地,大部分的铅- 锌通常都位于得尔布干断裂西北侧的凹陷地区,其中铜等的多金属矿床一般都是位于这两者中间的过渡呆。总体来说,大兴安岭北段是由东南到北西依次表现为铅、锌、银矿带。另外,金等的多 金属矿床的分布空间是呈现由北东成带的,北西成行的时空成矿特征。

花岗岩矿山开采流程

一、花岗岩矿山开采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花岗岩矿山开采,首先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来选择首采区,确定开采境界,矿山生产规模、矿山工作制度等。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经济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开展矿山开采。采矿过程可分为开拓运输、剥离和采矿。 1.开拓运输和装载 开拓运输的任务是开辟矿山工业场区到采场内各工作台阶之间的运输通路及到废石场的运输通路。花岗岩露天矿常用开拓运输方式有: 1)公路开拓汽车运输,这种方式灵活机动,能充分发挥装载设备的效率,是广泛采用 的方式。 2)无沟开拓桅杆起重机吊运,这种方法无需开掘从地表至开采台阶的运输沟道,而直 接由桅杆起重机装入运输设备。这种方法工程量小,投资少,但受桅杆起重机能力和工作范围的限制,灵活性差。 此外,还有斜坡卷扬机道开拓台车运输、公路汽车与桅杆起重机联合开拓运输等方式。 将荒料装上运输设备的装载设备有固定式和移运式两类。桅杆式起重机属固定式,这类设备起重高度大、起重量大,兼有装载和运输功能;履带式起重机和轮胎式起重机为移动式装载设备,这类设备机动灵活,但起重高度、起重量较小,不适于大规格荒料的装载。矿山废石的运输常用人工推车、前装机、推土机、起重机、汽车等设备。 2.荒料开采大致分以下几工序: ⑴盖层剥离:是将盖在矿石之上的浮土和非矿岩层剥去,以利于矿石开采的一道工序。 目前矿山多采用人工剥离的方法,仅有部分采矿点采用推土机和轮式装载机等机械 进行剥离。 ⑵分离:是使条形块石与矿层原岩分离的第二道工序。限于现有开采规模和生产方式, 矿山采荒基本上是采用人工凿眼劈裂和控制爆破两种方法。人工劈裂法是以传统的 人工凿眼、打楔手工劈裂,这种方法劳动强度相对较大,效率低,但出荒率高,易 于整形;控制爆破法是用手持风钻打眼,用黑火药或小药卷进行控制爆破。 ⑶顶翻:是将条状块石翻倒,以利将其切割分离。顶翻的工具有多种如手动千斤顶、 液压顶石机、推移气包和牵引法等。目前矿山上主要使用的是千斤顶和牵引法。 ⑷解体分割:是将条状块石按所需的规模分割毛荒料或荒料。解体分割的方法与分离 方法大致相似,主要使用的是人工打楔、凿眼劈裂和控制爆破等方法。 ⑸整形:整形是将分割后的荒料毛坯,通过一定的加工形成符合规模的成品荒料。整 形的方法有手工锤打、小型手持式钻机、手持式凿岩机,以及串珠式金刚石绳锯和 整形机等。目前矿同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手工锤打和錾凿等简易方法,无机械作业。 ⑹起吊装载:是将加工成形的荒料运装至运输工具的工序。吊装使用的工具可以是多 种多样。矿山目前多使用桅杆吊,也有少数采矿点使用汽车吊、装载机和履带吊等。 ⑺清碴:是将不成荒料的碎石运离荒料加工场的工序。 二、花岗岩矿山开采的技术要求 一般条件下,生产剥采比在0.3左右时,花岗岩矿的最低经济荒料率为15%~25%。 (1) 采矿场台阶高度采用移动式起重机时,台阶高度4~6m;采用小型桅杆式起重机, 台阶高度小于或等于14m;大型桅杆式起重机,台阶高度小于或等于62m。分台阶坡面角一般为90°,最终坡面角视岩石稳定情况确定。 (2)条石宽度视开采设备性能、荒料规格及裂隙情况确定,一般为1~3m。 (3)工作面长度人工开采一般为5~15m;火焰切割机开采一般为15~20m。 最小工作平台宽度:一般为20~25m。

花岗岩类型

根据对澳大利亚东南部拉克兰褶皱带的研究,查佩斯和怀特划分了两个不同的花岗岩类的岩石类型,称为I型和S型。I型花岗岩岩浆是由火成岩(Igneous)源岩部分熔融形成。S型花岗岩岩浆是由沉积岩(Sedimentary)源岩经部分熔融形成。Sn矿化与S型花岗岩关系密切,Mo矿物与I型花岗岩关系密切。 石原舜三根据花岗岩中有无磁铁矿,分为磁铁矿系列和钛铁矿系列,与I型和S 型基本相当。磁铁矿系列的特点是有磁铁矿(0.1-2%体积分数)、钛铁矿、赤铁矿、黄铁矿、榍石、绿帘石等。黑云母中Fe3+/Fe2+和Mg/Fe2+比值均高;含有斑岩Cu-Mo矿。钛铁矿系列的特点是有钛铁矿(<0.1体积分数)、磁黄铁矿、石墨、白云母、黑云母的Fe3+/Fe2+和Mg/Fe2+比值均低;伴生云英岩型Sn-W 矿床。 按生产原因及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I、S、M、A四种类型 在大洋岛弧发现的大多数钙碱性斜长花岗岩被叫作M 型, 是由地慢中产生的岩浆或这些岛弧下面的俯冲大洋壳衍生而成的。M 型过渡为I (科迪勒拉型), 后者代表了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量辉长岩一石英闪长岩一英云闪长岩套。克拉通和大陆碰撞褶被带的过铝性花岗岩则叫做S 型。最后, 稳定的褶皱带、克拉通隆起带和裂谷带的碱性花岗岩叫作A 型花岗岩。这些花岗岩类型在矿物、地球化学和矿化方面的差别, 反映了它们的生成过程(包括源岩)的不同, 每一种过程和来源都反映了不同的地质环境。 I型花岗岩(I type granite)是一系列准铝质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的总称,主要是各种 英云闪长岩到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这种花岗岩的源岩物质是未经风化作用的火成岩熔 融而来,是活动大陆边缘的产物,简称I型花岗岩。“I”是英文火成岩(Igneous)一词的 第一个字母。其特征是基本上由石英、数量不等的斜长石和碱性长石、普通角闪石和黑 云母所组成,不含白云母。 S型花岗岩(S type granite)是一种以壳源沉积物为源岩,经过部分熔融、结晶而产 生的花岗岩。“S”指英文沉积(sediment)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属造山期花岗岩,产于 克拉通内韧性剪切带和大陆碰撞褶皱带内,以堇青石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组合等过铝 质花岗岩为代表。 M型花岗岩类(M type granite)即幔源型花岗岩。是基性岩浆房分异形成的构成蛇 绿岩套的浅色岩组。 它由蛇绿岩套中的奥长花岗岩所组成,是大洋环境火山岛内地幔和大洋地壳两 种岩浆混合的产物,取其首字“M”命名之。其空间分布一般与辉长岩的条带状构造走向 相一致,岩体规模不大,多呈长条状或不规则状的小侵入体或悬浮体。[1] M型花岗岩类包括产于不成熟岛弧的侵入花岗岩和洋壳型蛇绿岩套中的斜长花岗岩,以及洋岛玄武岩中的花岗岩(如冰岛)。M型花岗岩多呈偏铝质的斜长花岗岩小型 侵入体与玄武岩伴生,属拉斑岩浆系列。 A型花岗岩(A type granite)是产于裂谷带和稳定大陆板块内部的花岗质岩石。这 类岩石通常是弱碱性花岗岩,CaO和Al2O3含量较低,Fe/Fe+Mg值较高,K2O/Na2O 值和K2O含量较高;由石英、钾长石、少量斜长石和富铁黑云母,有时有碱性角闪石 等组成。碱性暗色矿物含量高,有时因富铁还会出现富铁橄榄石。这类花岗岩因为通常 是非造山期的、碱性的和无水的特点,恰好这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A”。故 把这种花岗岩叫做A型花岗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