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全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装在套子里的人》PPT精品课件全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装在套子里的人》PPT精品课件全篇

5.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既然如此,为什么“ 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呢?
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 他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使人们看到了摆脱沉闷气氛后即将到来的 曙光,因此人们觉得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然而死了一个别里科夫 ,还有许多别里科夫存在着,因为这是一个僵死、腐朽的社会。恐惧的情绪已经 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了。因此,“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物的保守与腐朽; • “套子”象征着沙皇政府的一切法令和专制反动统治。
【人物位置】
别里科夫 可怜 可悲
地位:卑微的普通中学教员(小人物) 人格:为人直硬并不虚伪。 人性:爱情意识已有觉醒。 精神:被时代压挤的侏儒。
与鲁四老爷比较
同:维护捍卫旧制度并以此左右他人 异:1. 对旧制度的维护,鲁四老爷出于阶级本性,别里科夫来源于沙皇专 制思想专制对他的长期以来的精神侵入和浸染。2. 鲁四老爷享有绝对的 话语权和决定人物命运走向的权威,而别里科夫的权威并不来自他自身。 3. 鲁四老爷让鲁镇的人从内心害怕让读者从内心憎恶,别里科夫让全城 人从内心鄙视憎恶让读者从内心觉得又可憎又可怜。
“契诃夫这一章(《套中人》)还没有结束,人们还没有象应有的那 样读完它,还没有深刻领会它的底蕴,而过早地把书合上。希望人们 重新打开它,钻研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俄)
03 课文学习
关于套子的思考
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虚荣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考 试是一种套子,升学是一种套子……可以说“套子”无处不在。人是社会中的人,都与别人发生各 种各样的关系,社会为维护一种秩序,统治阶级就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套子(规矩),宣传各种各 样的人生观,以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各种 套子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的被套子套住,人 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形成开放的 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 落入怪圈。尤其值得我们警醒的是,我们在做学问的时候,也既要学习和遵守前人的结论(“套 子”),也应大胆怀疑,打破思维习惯上的“套子”,敢于创新,只有这样,科学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2(13份) 人教课标版12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2(13份) 人教课标版12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 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 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 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 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 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如 泣舞怨 孤幽如 舟壑慕 之之, 嫠潜如 妇蛟泣
合作探究:完成第四五段的学习。
•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 (1)消长: ——。 盖: ——。
• (2)肴核: ——。狼籍: ——。
• (3)相与枕藉: ——。既白: ——。
• 2.词类活用
• 不知东方之既白( ——。 )
• 3.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
•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乌台诗案
•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 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 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 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 “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
学习第二段 1。自学完成下面习题: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乐甚:——。 扣舷: —— 。
(2)空明: —— 。 流光: —— 。
(3)溯: —— 。 渺渺: —— 。
(4)美人: —— 。
倚歌: —— 。
(5)和:——。 袅袅: —— 。
(6)缕: —— 。 幽壑: —— 。(7)嫠妇: —— 。
2. 词类活用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译文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译文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译文推荐文章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热度: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热度: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蜀道难原文及翻译热度: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原文及译文热度: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原文赏析热度:《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诗双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kōng hóu),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mǔ),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fù)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chóng)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pīng)萦(yíng)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wēi)蕤(ruí)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全套教案一、教案概述这套教案适用于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涵盖全册课文,共计15篇。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案目录1.窗2.烛光里的妈妈3.阅微草堂笔记一则4.善良5.红与黑6.边城7.荷塘月色8.故都的秋9.父亲的背影10.草房子11.风景这边独好12.孔乙己13.阿Q正传14.红楼梦15.鲁迅的呐喊1.《窗》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结尾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窗子的象征意义,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2)课堂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抓住关键句子,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4)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窗子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2.《烛光里的妈妈》教学目标: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关爱家人。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体会母爱的温暖。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结尾寓意。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感受母爱的伟大。

(2)课堂讲解: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体会母爱的温暖。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母爱故事。

(4)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阅微草堂笔记一则》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文化,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分析笔记的文学价值,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笔记中的古代文化。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阅微草堂笔记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课堂讲解:分析笔记的结构和内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古代文化的看法。

(4)课后作业:选择一则古代笔记,进行阅读和分析。

4.《善良》教学目标:理解善良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 • • • • • • 览:观察。 揆:估量。 初度:初生时的气度。 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嘉名:美好的名字。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字:名词作动词,取表字。
第一段:作者自叙出生高贵、生日 奇异、名字的由来以及名字的美好 意义。
•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
– 夫:那些。 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 且偷安、贪图享乐,国 – 偷乐:苟且偷安,贪图享乐 家的前途黑暗又危险。 • 路幽昧以险隘 – 路:国家的前途 – 以: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并且”“既……又”
• 岂余身之惮殃兮
– 岂:表反问的语气词“难道”、“哪里” – 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比喻
美人: 楚怀王 乘骐骥以驰骋: 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来吾道夫先路: 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 一往无前
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 修身养性 木兰、宿莽: 内在的美好品德
“移情”技法的运 用
所谓“移情”就是“我”与“物”的同化, 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如“江离”“辟芷”)不 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 移注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作者的生命和情 趣就在那里面,作者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 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 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这种“移情”即“比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 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焦、刘合葬墓
怀宁县小市镇的小吏港是千古爱情绝唱 《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生地。旧志载 “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汉 代就有其址。小吏港镇东有一山岗,曰花 山。“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焦仲 卿、刘兰芝合葬在花山上。焦、刘合葬墓, 当地群众称为“孔雀坟”。八十年代,怀 宁县人民政府对此墓进行了修缮,用大理 石制作了墓碑,碑文曰“汉焦仲卿刘兰芝 之墓”。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全集精编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全集精编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一、《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3.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二)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三)“通感”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四)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语文教材曾选了他的散文名篇《春》和《背影》,这两篇散文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朱自清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关于他的生平经历,同学们知道些哪些呢?(教师引导学生口述,最后教师概述。

)教师: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作有《朱自清全集》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

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散文。

二、听《荷塘月色》的配乐录音带:思考:作者细致描写荷塘的文字是第几段(第4段)?请一位同学再朗读一遍这个段落,然后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荷塘的美景。

三、作品结构分析:(再请全班同学齐读下这篇优美的散文,然后想想每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全篇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缘起:第一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第二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三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共17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全套) 精品教学课件PPT汇总+单元整合PPT

(共17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全套) 精品教学课件PPT汇总+单元整合PPT

-4-
1
荷塘月色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 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中描写的荷塘就在 清华园。这一年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 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 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词语 点 zhuì chuò 学 chuò 泣 niǎo 娜 xiāo 雄 fú 水 易错字 缀 辍 啜 袅 枭 凫 词语 qiàn 影 jì ng 妆 jīng 纶 diān 量 diàn 记 diǎn 脚 易错字 倩 靓 腈 掂 惦 踮
-10-
1
荷塘月色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5-
1
荷塘月色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他曾表白:“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 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这年7月 的一个静谧月夜,作者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到清华园古井堂附近 的荷塘小径散步,忽然觉得“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瞬间领悟到了“独处的妙处”。这种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 色的自由境地,就是他要摆脱现实的扰乱、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的 反映。《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这种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资料包(备课、上课、测试)(整理精校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资料包(备课、上课、测试)(整理精校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资料包(备课、上课、测试)
必修教案
0212 17:27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资料包
(备课、上课、测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练习全集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集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考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全集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作文课件全集
……
下载地址:
“四川高中语文教师团队超级群”,群号:144453547
(欢迎四川高中语文教师加入,加入时时注明你的单位、姓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听一听 读一读
何谓“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司马迁
离,别也;骚,忧也。---------王逸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
也。
------班固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 者,牢骚之词也。
“我”,不论尊卑,皆可自称为朕。 ➢贞:正好,正巧。 ➢唯:句首语气词。 ➢降:降生,出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览:观察。 • 揆:估量。 • 初度:初生时的气度。 • 肇:开始。 • 锡:通“赐”,赐给。 • 嘉名:美好的名字。 •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 字:名词作动词,取表字。
•比喻
美人: 楚怀王 乘骐骥以驰骋:
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来吾道夫先路:
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 一往无前
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 修身养性
木兰、宿莽: 内在的美好品德
“移情”技法的运

所谓“移情”就是“我”与“物”的同化, 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如“江离”“辟芷”)不 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 移注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作者的生命和情 趣就在那里面,作者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 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
• 纷:繁盛的我样已子经。具有这些繁多的内在的美 • 内美:内在好的品美质好,品又质加。上美,优形秀容的词才作能名。词。
• 重:加上。 • 修能:优秀的才能。 • 扈:披。 • 辟:通“僻”,幽僻。 • 纫:名词作动词,连结。 • 佩:动词作名词,佩戴的饰品。
叙述自己已具有的 内在美德,又加上 有优秀的才能,再 加上讲求整饰,成 为内外完美的人。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忽:迅速,过得很快的样子。 • 淹:(古)久留。(今)淹没。 • 代序:(古)依次替代时序。
(今)代替序言的文章。 • 唯:想到。 • 零落:飘零坠落。 • 美人:代指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 • 迟暮:晚年,指衰老。
赏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 暮 ”?在行文结构中有何作用?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 国诗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 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
后人还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 “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 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 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 汉赋的形成。
“楚辞”与《楚辞》
《楚辞》:继《诗经》之后 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 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 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 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 作品。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 • 若:好像,似乎。 • 恐:恐怕。 • 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为“不与吾”,不等待我。 • 搴:摘取。 • 揽:采摘。
•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都具有很 强的生命力。诗人以此表示自己志向的坚贞, 也表明了主人公守正不移的情操。
苗裔(yì):后代子孙 揆(kuí)揣度
孟陬(zōu):正月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岭上 申椒(jiāo) 申地产的椒
骐骥(qíjì)骏马 蕙茝(chǎi)香草名
惮(dàn):害怕
踵(zhǒng):脚后跟
荃(quán):香草 名,喻楚怀王
过渡作用,诗歌至此方入题。它引 出了建议楚王举贤任能变革法度, 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 情怀。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抚壮:把握壮年。 • 弃秽:弃,乘抛坐弃着。骏马秽而,奔污驰秽,的来东吧西,我或行为。 • 度:法度,愿指引行导为做前准驱则带。路! • 来:召唤之词,来吧。 • 道:同“导”,引导。 • 夫:语气助词。 • 先路:做前驱带路。
“楚辞”体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 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这些诗歌运 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 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 “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 语言上,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 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一唱 三叹的韵致。
• 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端午节
屈原作品
• 屈原一生创作了很多不朽 的作品:《离骚》《九章》 《九歌》《天问》等。这 些作品多充满了浪漫主义 气息。其中,以《离骚》 的成就最高。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 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 抒情诗。
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 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屈原
• 名平,字原,楚国诗 人,杰出的政治家和 爱国诗人,是我国古 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有 巨大成就的诗人。
•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 与楚怀王同祖,他学识渊博, 而且善于辞令,早年得到怀 王的信任,位居左徒、三闾 大夫。他提倡“美政”,即 圣君贤相的政治。但由于上 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 来遭到奸臣的诬陷和楚怀王 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 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 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 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 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 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 忠贞爱国之志。
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齌(jì)怒:盛怒,暴怒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数(shùo)化
• 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 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通“证”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苗裔:后代子孙。 ➢朕:秦始皇以前,为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段:作者自叙出生高贵、生日 奇异、名字的由来以及名字的美好 意义。
• 诗歌开篇就自叙出身明自己对楚国 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 第五至八句,详细叙述了名字的由来,突出 强调了自身禀赋的纯美。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