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思想(学士期末论文)

柏拉图的思想(学士期末论文)
柏拉图的思想(学士期末论文)

剖析古希腊

柏拉图式永恒的“理想”

专业:10国际经济与贸易二班

姓名:王丽君

学号:1002013078

时间:2012年5月8日

【摘要】

古希腊经济学思想的三位代表人物中,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是最具代表性的。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不仅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而且还有经济思想。经济是城邦的基础,德性却是引导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个就是古希腊的思想重点。虽然当今证实许多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柏拉图的思想始终还是对我们许多益处的。

【关键词】:柏拉图;思想理论;观点理论

【Abstract】

Ancient Greece thre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conomic thought, Plato's "Utopia"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he ideal state of Plato and the laws not only implies a profound piece of philosophy, political thought, and also has economic thought. Economy is the foundation of Polis, virtue is necessary to guide the economic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is ancient Greece thought focus. Although today confirmed that many view is wrong, however, Plato's ideas still benefits for many of us.

【Key words】:Plato;Thought and theory;view theory

一、人物简介: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出身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不但在政治上与苏格拉底一致,而且哲学观上也继承了老师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苏格拉底被处死刑后,他逃离雅典,游历各地,为贵族政治辩解。后来在雅典从事讲学,他提出所谓跟人类理性相一致的正义原则来组织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国家。柏拉图是古希腊唯心主义思想家,他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和《法律篇》中。这些著作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他的许多观点和思想已经在当时甚至对现在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深刻影响,许多观点在当今经济中也有相当的价值。柏拉图所生活的年代,既是希腊史上空前的混乱时期也是希腊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战争使经济受到重创,雅典的农村经济和工商业都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奴隶主利用战争加强自己的实力,兼并土地,发国难财。社会处于非常动荡状态下。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经邦济世的伦理思想。

二、思想理论:

(一)教育思想:在教育上,柏拉图的社会学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在教育的组织管理上,他主张国家控制教育,采取公养公育的方法培养人才。采用公用式培养优点就是大家的水平基点是相同,虽然在培养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不同,因为素质差异,性格差异,思想差异等原因,最后不会拥有相同文化程度。所以在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他的理想式思想。

(二)美学思想:柏拉图式一个诗人气质的哲学家,人们说他是“一个敏捷机制的作家,常显出作诗的天才和悲剧家的报负,在数学和文学都有着深刻的造诣和训练有素。”他把美定义为“美是理式”,美的本质虽落到“实”处而黯然失色,但是仍然给人有益的启示,即虽则美是难得,但是也可以努力探索而去寻找并把握它,而不是放弃对美的追寻。就是种精神启发我们,知难而进的精神不就是难能可贵的吗?追寻于美,受益于美,享受于美,柏拉图的美是不放弃就可以到达的一种境界,揭示美的事物对于美的本质有着不同的体现度,是美的相对性问题的柏式化理论。

(三)法律思想:《法律篇》是柏拉图的“第二思想”,这本著作是他呕心沥血写出的大作,但是对于他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阐述法律,同时也是他思想的一种升华。首先是自然法的问题。自然法就是一种自然正义,它存在于一切民族、一切地方,人通过理性理解它,它是人定法的来源和基础。柏拉图把自由民分为三等级,而奴隶根本不算是人,作为大奴隶主思想家,柏拉图常常在著作中表现出阶级偏见。这也是因为存在着奴隶社会的封建思想的毒害性。他生活在希腊奴

谈《先秦诸子选读》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谈《先秦诸子选读》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写作训练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文体,引导学生写好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心。新人教版的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引导学生写好议论文的最好教材。那么,教师如何把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学生的议论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呢? 一、注重先秦诸子散文中精神品质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先秦诸子的高尚道德节操能给我们以指引。孔子为了改善春秋时期混沌的社会局面而周游列国。在周游途中不断受到同样可以称为“智者”的很多人的质疑和非议。假如孔子不是因为有着对社会巨大的道德责任感,也许早就中途放弃,打道回府了,即使他和弟子们困在陈蔡郊外,饿得几乎要死的时候,孔子仍然可以气定神闲地为弟子们弹琴、讲故事。他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他身上最高尚的品质莫过于为了拯救社会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与坚毅。孟子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观点,一生都过着忧国忧民的生活,为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到处游说诸侯,屡屡碰壁也丝毫不言弃。孔孟奉行“仁义礼智信”的做人基本准则,他们的精神几千年来一直闪耀着巨大的光辉,泽被后世。社会文明进步了,也应该把先秦诸子思想中的宝贵一面发扬光大,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才能写出真诚的、能打动人的文章,而不是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话空话满天飞。 二、用先秦散文的艺术技巧提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技能

运用先秦散文中的各种辩论技巧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 1.比喻论证 诸子散文非常善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能把深奥难以表达的道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诸子在向诸侯君王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时,为了让国君更好地接受自己的政见,常常喜欢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如《孟子?梁惠王》中,孟子向梁惠王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时就用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施政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国家,要真正治理好国家必须施行仁政。在诸子散文中,诸如此类的比喻论证方法很多,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人在自己的散文中都曾大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2.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把正反两个方面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更鲜明地阐述观点。先秦诸子散文中曾大量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如孟子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中,孟子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述的中心。在这篇散文中,孟子正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的。 3.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是诸子散文中运用很多的一种论证方法。诸子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先假设一种情况,然后提出自己的主张,这样使得对方能更好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如庄子的《逍遥游》:“且夫水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柏拉图教育思想评述

柏拉图教育思想评述 文/杨玉龙 两千年以前的希腊有一位象中国的孔子一样著名的思想家,他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出生在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曾游历过麦加拉、埃及、昔勒尼、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等地。四十岁左右他回到雅典建立一所学校,名叫"学园",他在学园中从事教育和写作达四十余年。 柏拉图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教育家。他十分关心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为了挽救日趋走向危机的城邦奴隶制度,他企图改革当时的政体,提出了建立"理想国"的方案,而把教育视为实现和维护"理想国"的根本手段。为此他著书立说,提供教育理论和方案;开办学园,培养和造就未来的统治者;他还派出学生为一些国家提供政治。 (一) 柏拉图在他所设计的理想国中,把公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农夫和手艺人三个等级。他说统治者是神用金子做成的,因而最珍贵;军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次于统治者;农夫和手艺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因而最卑贱。他还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欲三部分组成,与灵魂相应的有智慧、勇敢、节制三种品德。按照他的理论,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因此国家中的三个等级分别体现灵魂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品德。统治者体现灵魂中的理性部分,具有智慧的品德。军人体现灵魂中的意志部分,具有勇敢的品德;农夫和手艺人体现灵魂中的情欲部分,具有节制的品德。 柏拉图认为,这三个等级的区分是由于人的天生禀赋的不同所决定的,因为"我们大家并不是生下来都一样的。各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①统治者具有统治的能力而适于统治人,因而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国家。军人是统治者的辅助者,他们的职责是执行统治者的命令,保卫国家。农夫和手艺人适于体力劳动或做买卖,因而他们的职责是辛勤劳动,为整个社会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柏拉图指出,正由于这三种人的天生禀赋不同,才能有所区别,适于不同的工作,所以他们的职责不同。这三种人又分别体现了灵魂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品德。因此"当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了"。②反之"这三种人互相干涉互相代替对于国家是最大的害处"。③而"一旦铜铁做成的人掌握了政权,国家便要倾覆"。④ 柏拉图认为,实现理想国的主要条件在于国家的统治者是"哲学王"。因为只有既拥有政治权力,又善于哲学思考的哲学王,才能把政治与哲学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因而能把国家治理好,使国家安宁,个人幸福。那么,如何使国家中的这三种人都能各守其位,各尽其职,而不互相代替呢?如何把善于治理国家的哲学王培养出来呢?如何能把国家按照正义的原则建立起来和维持下去呢?柏拉图认为,这些事情靠法律不行,主要靠教育的手段。通过教育才能使这三个等级的人安于自己的名分,只注意自己的事而不去干涉别人的事。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把具有高深知识,把握绝对的至善,不为名利,对国家尽职尽责的哲学王培养出来,从而理想国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他提出立法者应把教育当成"国家中的头等大事",要担负起对公民教育的重任。统治者要把教育当成终生的事情,要把负责教育事务的官吏当成国家职务中的重要职务。 (二) 柏拉图在他所著的《政治家篇》、《法律篇》,尤其是《理想国》(又译《国家篇》)中,就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作了详细的论述,从而为奴隶主阶级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方案。 在柏拉图看来,统治者要抓好教育,首先要严格控制国家中的人口数目,实行优生优育。他主张理想国中的统治阶级(包括统治者和军人两个等级),不仅要实行公产公妻公子,取消私有制、家庭和婚姻关系,而且成年男女之间的婚配条件、年龄、时间,以及生育的数量都要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之下。每个国家都要

先秦诸子论文

浅论庄子中残疾人的形象 摘要:庄子中塑造了大量的残疾人形象,这些形象都包含有很深刻的寓意.或说明"无用"的好处;或表达庄子内心的痛楚;或控诉社会的黑暗;或强烈赞美"内充之德"的崇高.庄子通过这些形象来表达他的人生哲学。 关键字:庄子残疾人无用思想 庄子一书中共塑造了11个残疾人,其中德充符中包含了5个。庄子中的残疾人形象富有瑰奇的色彩,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生来残疾之人,如支离无唇,虽然天生曲足偻背,无唇,形残貌丑,另一类是受刑致残之人,他们虽肢体残疾却执著地追求道德的进步,如鲁之兀者叔山无趾虽被刖足,但却坚持踵见仲尼,希望能继续对道德的探求;最为奇特的是因病致畸的一类残疾人,如滑介叔,他不但没有为自己的病残感到哀痛,而是将之视为人生中的一种变化,淡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一、残疾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庄子所处的时代,社会急剧动荡。一方面,各国都在变法革新,招揽人才。另一方面,社会动荡带来的严酷的人类自相残杀现象,又给一些高尚的人带来强烈冲击,使他们深感忧惧不安。庄子中这些残疾人所处的环境可谓硝烟不断。“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身首异处的尸体到处都是,民不聊生。在《庄子·人间世》中也有对社会状态的反应:“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当时诸侯称霸,“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胜箧篇》)。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自危,唯恐避祸不及。这样的年代,连四肢健全的人生活起来都很难,而这些畸形人生活得却很从容。他们没有被残酷的现实生活屈服。《庄子·养生主》中的右师,先天断足而做官;《庄子·人间世》中的支离疏,挫针治獬,足养其身,即给人缝补,洗衣服也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庄子·德充符》里的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与之跟从学习的人,和孔子门徒的数量差不多。更不用说君王身边的闰跛支离无唇,瓮瓷大瘿等,他们为孔子所推崇,受到学生的尊重,连君王都对他们刮目相看。 二、困难中积极的生活态度

先秦诸子精华论文

姓名:学号:院系:专业:先秦诸子精华

听课笔记 仁者情怀,万世师表--孔子与《论语》 在宋人的笔记里面,记载这样一件事,有人在一个小旅馆里面,看见了两句话,写在墙上面,这两句是:“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后来被朱熹引用,流传很广。反映了人们对孔子,我们中华名族圣人的崇敬之情,说明孔子的地位之重要,他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其实,孔子不仅仅是中国的圣人,可以说他是人类圣人之一,美国最高法院东山墙上的浮雕,正义,他是自由的守护者。这个雕塑的中央站了三个人,左边的是孔子,中间的是摩西,右边的是梭伦,他们是人类的立法者,代表了人理道德,信仰和法律。 孔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从论语和史书记载知道,孔子这个人很壮,力气很大,能文能武,射箭射的也很好。不像一般人认为的很严肃,他很幽默,具有亲和力。孔子提倡“仁”,以人为本。仁的境界很高,要达到仁很难。“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违背仁,始终把仁放在心上。有一次,马厩失火,孔子第一句话问人怎么样了,而不是关系马损失了没有,这就是仁,这就是恻隐之心,仁者情怀。孔子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学是一种非常轻松的对话方式,不举行考试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在具体的情景当中来进行对话,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统一的模式。 兼爱非攻舍身救世——墨翟与《墨子》 在先秦时期,墨家是一个很显赫的学派,影响很大。在墨子书里面有墨学十论,就是《墨子》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就是《墨子》的十篇文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兼爱》:“天下之乱,皆起于不相爱”;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在当时是一个坚定的反战主义者,在《非攻》里面就讲了反对战争的例子。《尚贤》就是要举拔贤人,不论贫富贵贱。尚贤了以后建立的这个国家应该怎么治理呢?墨子强调国家里的各个层级要与上层保持一致,《尚同》:“层层上同,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天志》:“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告诫君主,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大,在你们上面还有天,人在做,天在看,而且天会惩罚你们的。《明鬼》:鬼神之罚,不可为富贵众强。勇力强武,坚甲利兵,鬼神之罚必胜之。意思是不管世上的人有多大的本事,鬼都比你们厉害,鬼要惩罚你们的,所以告诉世上的人,不管你有多邪,你也要有一个惧怕,通过明鬼,也是来给世上的权贵,设置一个惧怕的东西。墨子在讲天志和明鬼的同时,却反对命,反对有命运这回事,《非命》: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虽强劲何益哉?’墨子还反对礼乐,认为儒家的礼太繁琐,儒家重视这个音乐太浪费。在丧葬问题上,墨家主张不要厚葬,要薄葬。 尽心知性保民而王——孟轲与《孟子》 孟子的个性气质:“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不管别人对我怎么看,我很自得,充满自信,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可以看出孟子对于有权有势的人,非常藐视,不要把他们看得非常了不起,不要以为他们高高在上,我就在他面前低人一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果真想平治天下的话,我是当仁不让的,他就是一种大丈夫的精神。他的这种个性气质表现在文章上,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 摘要: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阐述了对教育问题的诸多构想,表达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包括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对教育内容的严格选定以及对人的天赋的注重,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柏拉图是古希腊一位影响深远的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撰写了大量有关办学、教书、育人、伦理、法律、宗教等方面的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该属《理想国》了,就教育而言,柏拉图提出了他自认为理想的完整教育体制构想)他的学前教育观、终身教育观、音乐与体育教育观、国家教育观等思想对古希腊及后世的教育均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观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 “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因此,柏拉图特别重视对儿童和年轻人的教育!在柏拉图看来,讲给孩子的故事要经过严格的审查,鼓励母亲和保姆给孩子讲已审定的故事,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不应当将神描写得丑恶不堪,并且把这样的故事讲给儿童和年轻人听!诸神之间的明争暗斗,钩心斗角,宙斯把混合的命运赐予凡人,特洛亚 的战争故事,这些都不当讲给孩子听!&神是善的原因,而不是一切事物之因’,神只会为恶而惩罚!儿童最初接受的故事应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他认为人的初始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尤其对那些性格尚未定型的孩子而言,对好的总是会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柏拉图认为,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以后发展的方向,甚至也能决定他将来的目标方向)他们的头脑在早期所接受的一切东西都将是很难遗忘或更改的)所以柏拉图认为对孩子们早期的教育应该是从美好的道德熏陶开始). 三$终身教育观 柏拉图最早提出人工作后还需要有继续受教育的思想)柏拉图 认为,教育是终身的,应贯穿于人的一生) 柏拉图在 #理想国$中提出分阶段的终身教育模式!7 岁之前的儿童用适合的故事和游戏引导他们的兴趣陶冶性情!7岁之后进入学校接受文化课程的培养和体育项目 的锻炼!!" 20岁接受第一次选拔,理性高超者得以继续深造, 理性平凡,但是有军事天赋的人将接受培养成为军人30 岁接受第二次选拔,用辩证法考试他们,之后15年的时 间,让他们进行实践,积累治国经验! !那些年满50岁,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的一切方面都 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的人必须接受最后的考验,即要 用善的理念武装自己,改造自己的灵魂,从而在晚年更 好地管理好国家$公民个人和他们自己)所以,他要求人 们在剩下的人生岁月里,还要用大部分的时间来研究哲 学,这样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直到培养出像他们那样的 继承人,才可以辞去职务,进入乐土为止) 终身教育的理念适合于任何的时代,尤其是当代知 识爆炸和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今天, 知识的老化现象日益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社会学的观点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出身名门贵族,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出生之年正值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雅典逐步走向衰落,社会动荡,道德衰败,使柏拉图对民主政治产生了怀疑。20岁时他师从于苏格拉底,潜心于哲学研究,苏格拉底被处死后,柏拉图为避免受牵连便开始了12年的流亡生涯,先后到达麦加拉、埃及、小亚细亚、意大利等。在此期间结识了许多学者、政治家,促进了其思想上的成熟,同时也惨遭不幸,被人卖为奴隶,幸被朋友赎出,回到了雅典。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阿加德米学园(Academy),或称希腊学园,并在此讲学长达40年,一直到去世。该学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时长达900余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柏拉图终身未婚,享年80岁。柏拉图的著作较多,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社会制度——原始的共产主义,因此,写了专著《理想国》阐述了自己的主张。《理想国》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

的集中反映。在柏拉图理想的国家中,将神的最优创造物——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其中,哲学家是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神用金子做成的,拥有智慧和理性。军人是奴隶主国家的保卫者、社会秩序的维持者,是神用银子做成的,拥有勇敢和意志的品质。劳动者包括手工业者和农民,是神用铜铁做成的,具有节制的品质。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奴隶不属于以上三个等级,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而已。三个等级的人应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分工合作,这就是正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是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这样,国家才能维护正常的运转,否则社会就会处于混乱不堪的境地。显然,这是为奴隶主贵族专制制造的理论依据。 (二)主要教育思想 1.论国家管理教育 柏拉图的哲学和社会学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他从斯巴达和雅典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形成了他的教育理论体系。在教育的组织管理上,他主张国家控制教育,采取公养公育的方法培养人才。 2.论学前教育 儿童在3岁以前,由女仆专职负责饮食起居;教

诸子百家论文

伟大的先哲——孔子 内容摘要: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他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千 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 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 思想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 关键字:孔子儒家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他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孔子及少谈论神,拒绝讨论来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世哲学家。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规范着高尚者的行为。「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他有一些很经典的儒家观点至今对人们的言行产生深刻的影响。

1.克已内省 在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中,有一个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已"。 孔子所说的"道",指的是道使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具有某种客观的性质和内容;孔子所说的"德",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属于主观方面的东西。孔子在处理客观的"道"与主观的"德"的关系时,重视积极开展主观的思想分析活动,强调自觉地进行思想监督,便遵循客观的"道"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而不受外来强加的限制,他把这种主观的思想活动,称之为内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复礼的基本条件,不能克制自己,也就不能使自己的言论行为符合客观的"道";只有克制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言行回复到"礼"的道德规范上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谓"求诸已",也就是遇事反躬自问,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礼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对自身厚责,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对别人薄责,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增加矛盾,且会缓和和消除矛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制自己包括同情之心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不想得到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要痛苦和麻烦,也不要把这种痛苦和麻烦加到别人身上。"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即对自身的缺点错误要勇于批评,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宽容谅解;能自我批评,承担责任,与别人的关系也就容易相处。 孔子主张把克己、求诸已的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他说:"不怨天,不尤人",不怨恨天,也不责备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抱怨,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么?"不思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要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患人之已知,患其不能也",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没有才能,"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不愁没有职位,愁没有能够站稳脚跟的本领;不愁

中外教育史论文——先秦诸子教育思想探究

先秦诸子教育思想探究 (政教101 10040130 缪利丰) 摘要:先秦时代,即春秋战国时期,是个诸侯争霸战乱不休的的分裂时期,可是同时也是一个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的黄金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政治军事目的,为了在诸侯争霸中取得优势,纷纷礼贤下士招徕人才,这导致了各家各派普遍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思想。在此期间,各个学派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的教育思想,其中比较具有影响性的有孔子的“有教无类”,老子的“自然无为”,墨子的培养“兼士”的功利主义教育观以及韩非子的“以法为教”的法治教育思想。 关键词:有教无类;自然无为;兼士;以法为教 先秦时期,是个思想文化高度繁荣的年代,诸子百家都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在他们的思想中,教育思想往往都是其中相当重要的部分,这当然与宣传教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分不开的。与其他思想一样,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也奠定了后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深深地影响了后人的教育观点,对后世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先秦教育思想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莫过于儒墨道法四家。这四家的教育思想即使在思想科技高度发达的今日亦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一、儒家教育思想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不仅是后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源头,也为后期的儒家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期儒家的教育思想只是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上延伸和拓展,从未背离过孔子的教义。孔子的教育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五个五个部分。 教育的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庶、富、教)之一。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展开教育,才能取得成效。国家要富强首先要庶富继而对民众进行教育。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德政”,孔子强调以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加强仁与礼的教育,为政治服务。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对民众进行政治伦理说教,转变人们的思想,有助于国家社会对社会发展进行自上而下的整顿,朝着恢复周礼的政治目标前进。在如今看来孔子的主张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人民进行教育,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教育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建立在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认识基础上的。孔子肯定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先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1,认为每个人的天赋资质都是相近的,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才造成人的发展有重大的差别,这也成为人人有可能接受教育、人人都应当受教育的理论依据。因此,孔子十分 1《论语·阳货》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出身奴隶贵族家庭,青少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喜爱文学创作和诗歌。公元前407年,年满20岁的柏拉图确认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信徒。这件事对他一生的事业有重大的影响,他的兴趣从诗歌、文学和戏剧转向了哲学。他对苏格拉底非常敬仰,他的某些基本论点源于苏格拉底。然而,使他终生难忘的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于是,公元前399年,柏拉图被迫逃离典雅,到麦加拉、埃及、南意大利、叙拉古等地游学,达12年之久。侨居外乡的日子,“大希腊”之行使他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经验。尤其是毕达哥拉斯派的主要代表阿尔基达集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形象铭刻在柏拉图的心里,成为他追求融合哲学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英才人物的雏形。也正是这次有力客观上帮助柏拉图考察了各种政治体制、法律、社会结构,研究了各种哲学流派、天文学、数学和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家。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返回雅典后,在雅典城郊创办了学园,一般译作“柏拉图学园”。柏拉图学园的创立,不仅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也是欧洲学术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因为在学园里,既开展教育活动,培养人才,又进行学术研究,促进古代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学园讲授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科目。学园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过“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去世以后,该学院延续了900余年,直到公元529年被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为止。学园的环境为柏拉图的教育与学术活动生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在学园里撰写了两部巨着:《理想国》和《法律篇》。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这两部着作之中。其中《理想国》集中体现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被视为西方三大教育名着之一(其他两部为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一位友人的婚礼宴会上溘然辞世。 二、柏拉图在中西方的地位 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比起来,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着作的学派。在后世哲学家和基督教神学中,柏拉图的思想保持着巨大的辐射力。有的哲学史家认为,直到近代,西方哲学才逐渐摆脱了柏拉图思想的控制。而且,柏拉图的理念论,被1949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对西方哲学的启蒙作用被普遍认可,也因为他卓越的人格而备受尊重。 三、柏拉图的教育观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 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提出儿童的教育与国家的兴旺有很大关系,应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他要求3~6岁的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会集在村庄的神庙里,进行游戏、听故事和童话。柏拉图还重视各个阶段的教育,他认为7岁到16岁的教育属于情感教育阶段。儿童从7岁就要开始学习军人所需的各种知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董伟武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3期 JOURNAL OF THE GRADUATES VOL.29№3 2008 S UN Y AT -SE N UN I V ERSI TY (S OC I A L SC I E NCES ) 2008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3 董伟武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275)【内容提要】作为人类教育思想史上重要的遗产,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可谓一 座取之不竭的资源富矿。今日中国,虽然社会制度和时代特征与柏拉图所处的 境况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丰富的教育思想所蕴含的宝贵资源对于 我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积极推进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仍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 哲学基础 教育思想 现代价值 柏拉图(Plat 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论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其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所有阶段内容的教育思想体系可谓一座取之不竭的思想资源富矿,为后世提供着丰富的思想源泉。正如R ?波普尔所说:“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 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不是非柏拉图的。” ①从现代视野客观考察与合理借鉴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我国积极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教育制度与体制改革及实现教育公平与优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其系统化的哲学思想。作为希腊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 1.理念论 理念论(即“相”论)是柏拉图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即“现象世界”,它由众多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前者是原本,后者是副本;前者是形,后者是影。在柏拉图看来,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其名,凡是同名 3①收稿日期:2008-09-03 作者简介:董伟武(1969-),男,河南驻马店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思想政治教育专 业博士研究生。电子信箱:d ww8888@1261com 《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柏拉图”条目,第12卷第163页,纽约1968年版。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也不断变化着,不同阶层的人对于社会变革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乎,“百家争鸣”应运而生。“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孙膑、吕不韦等等。他们为后世撒播下智慧的种子,当我们细心梳理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文化,能切实的感受到他们的感悟依旧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异彩纷呈、影响颇深。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忐忑,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这对于今日的官场和职场就有着颇深的意义,有权人的贪图享乐,占有了社会的大部分财产,但却禁不住外物的诱惑,不能真正的为民服务,想必是这个社会的一大遗憾吧!官官相护,而平民孤掌难鸣。想到了最近诸多的矿难,很多是由于安全保障实在不过关,受害的家庭承受了不知道多少痛苦,但这种悲惨的事情却接连不断的发生。那些所谓天下无恙的领导者们呢?怕是需要太多的“求其放心”吧!社会稳定,应该是我们锲而不舍的追求。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总会有走下坡路的一天,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要吃亏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出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困难和磨练面前依旧无畏。 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相利 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

论文设计柏拉图《理想国》地教育思想评述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 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xxx 摘要: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名著《理想国》更是蕴涵着丰富的、迄今仍熠放着启示光芒的教育思想,它对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颇有启迪意义。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 绪论: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结合历史经验和自己的天才设想, 设计了一套理想的社会制度,提出了一个理想王国的构架,其中 包括构成这个社会主体的人应该是怎样的:统治者、护卫者与第三等级(工人、农民、商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的政制是由哲学王依据宪法进行统治城邦,理想国哲学王和护卫者必须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产生。此外,还规定了教育目的、教育体制等。因此,柏拉图不失为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正文: 一、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理想国”的宗旨就是要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他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

国家,如同人的灵魂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个部分一样,最理想的国家也应由相应的三个等级组成。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的柏拉图在认识论上是一个唯理性主义者。他热衷于探求超出可感个体事物之上的永恒理念。希望从具体的个别事例中归纳出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东西,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使人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现象上升到本质,最后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柏拉图从中期开始广泛研究哲学问题,在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理论的双重影响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认识论、本体论、辩证法体系以及国家学说。这个时期是他哲学的成熟时期。晚期的柏拉图主要是对自己前期的哲学思想作批判、修正和补充。 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它同时也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其名,凡是同名的事物都有其共性,这一共性是具体事物依据的原理和存在的根据, 如具体的好人好事,都以“善”这一“相”为原形,美人美事,都复有一“美”相,即“美”之身。其实,这里的“相”论与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的阐述是一致的。在认识论上,柏拉图由他的哲学观出发,认为对每一具体事物的认识所得到的仅仅是意见,而不是知识。因为个别事物生灭无常,永远处于变动之中,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人所运用的认识能力因认识对象不同而不同,依靠想像能力得到的仅仅是幻觉,依 靠信念得到的仅仅是常识,幻觉和常识都属于意见,不具有普遍

先秦诸子思想期末论文

先秦诸子思想期末论文 论文3--论中庸之道【摘要】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作为一个关键词或中心词的位置始终被保持着:守中、时中、用中、执中、中道、中行、中正、中节、刚中、得中、中吉、柔中、中孚等都强调了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的含义。庸,乃常用之道也。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有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是恶行,过犹不及,而中庸是不偏不颇,处于两个极端之间,故而是美德的特征。诸如,勇敢位于怯懦和鲁莽之间,而节制位于纵欲放荡和冷漠无情之间等等。鲁迅有一句话说:遇到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我们决不能如此平庸、妥协、保守和不求上进。我们非圣人,但起码,我们要做一名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关键

词】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和而不同中道行事过犹不及【正文】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群刺猬彼此靠近,依靠各自的体温取暖,但是距离太近了彼此的利刺会让大家都不爽,太远了又起不到互相温暖的效果,因此需要保持合适的距离。人际交往亦渗透着同样的道理,太远了就不能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太近了又怕看的过于真切而发现其所有缺点和瑕疵.这种中庸哲理引导我们在衣食住行,出处进退,视听言动,举手投足,辞气容貌等这些最最日常的基本事物中,打开文化的生命。中庸的生命力不仅仅是根源于它在经典中的历史地形成的位置,更在普通生命的生活之中。曾经的孔圣人大加赞赏并终身奉行这一为人处世之道,其孙子思又将相关言论、心得编纂成《中庸》一书,到后来程颐,朱熹等人又将它推广研深,中庸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正统思想而具有了核心价值地位。但中庸并不仅仅是发端于先秦时代子思这样一个“作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出身奴隶贵族家庭,青少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喜爱文学创作和诗歌。公元前407年,年满20岁的柏拉图确认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信徒。这件事对他一生的事业有重大的影响,他的兴趣从诗歌、文学和戏剧转向了哲学。他对苏格拉底非常敬仰,他的某些基本论点源于苏格拉底。然而,使他终生难忘的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于是,公元前399年,柏拉图被迫逃离典雅,到麦加拉、埃及、南意大利、叙拉古等地游学,达12年之久。侨居外乡的日子,“大希腊”之行使他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经验。尤其是毕达哥拉斯派的主要代表阿尔基达集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形象铭刻在柏拉图的心里,成为他追求融合哲学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英才人物的雏形。也正是这次有力客观上帮助柏拉图考察了各种政治体制、法律、社会结构,研究了各种哲学流派、天文学、数学和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家。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返回雅典后,在雅典城郊创办了学园,一般译作“柏拉图学园”。柏拉图学园的创立,不仅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也是欧洲学术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因为在学园里,既开展教育活动,培养人才,又进行学术研究,促进古代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学园讲授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科目。学园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过“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去世以后,该学院延续了900余年,直到公元529年被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为止。学园的环境为柏拉图的教育与学术活动生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在学园里撰写了两部巨着:《理想国》和《法律篇》。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这两部着作之中。其中《理想国》集中体现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被视为西方三大教育名着之一(其他两部为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一位友人的婚礼宴会上溘然辞世。 二、柏拉图在中西方的地位 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比起来,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着作的学派。在后世哲学家和基督教神学中,柏拉图的思想保持着巨大的辐射力。有的哲学史家认为,直到近代,西方哲学才逐渐摆脱了柏拉图思想的控制。而且,柏拉图的理念论,被1949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对西方哲学的启蒙作用被普遍认可,也因为他卓越的人格而备受尊重。 三、柏拉图的教育观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 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提出儿童的教育与国家的兴旺有很大关系,应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他要求3~6岁的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会集在村庄的神庙里,进行游戏、听故事和童话。柏拉图还重视各个阶段的教育,他认为

柏拉图教育思想评价

论柏拉图教育思想 摘要: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论述教育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教育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世界教育史上是空前的,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柏拉图教育思想;评价;应用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雅典人,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曾受教于苏格拉底门下,为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他出生于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哲学,痛恨当时的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认为国家应当努力培植下一代年轻人。同时,他努力钻研数学、天文学和哲学,与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往返论证。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探究,从而在各种科学学术上都有极深的造诣,对当时的多个学科领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特别是他博采诸家之言,选择汲取并改造各学派的某些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一、柏拉图教育思想介绍 (一)早期教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他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他甚至主张胎教,“我们同时应该甚至在孩子出生以前就着手这一工作:待产的妇女必须接受为了有利于未出生的孩子所需要的那种训练。”他认为,孩子出生后,必须确保护士甚至在他能走路之前给他有益的运动和空气,尤其不许他由于过早走路而伤害自己。.婴孩应尽可能接近于仿佛他一直在大海上那样生活;应该把池上下摆动,给他唱歌,以便使他免受惊吓。这是为发展勇敢和坚定性格的首要的准备工作。当孩子3岁或更大一点,我们可以开始审慎地纠正他,让他开始玩游戏,最好让孩子发明自己的游戏;在6岁时,就要认真开始授课,随之把女孩和男孩隔离开来,应当教他们骑、射、投、掷,应该汪意把孩子们训练成左右手并用。 (二)音乐及体育教育 他认为儿童阶段的文艺教育至关重要。“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又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他认为,一切种类的音乐、诗歌和艺术的教育目的都在于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培养人的道德品格,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因为音乐诗歌由于其潜移默化的

外国教育史之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 (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客观唯物主义的奠基人。他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青少年时期曾学习文学、音乐和绘画,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20岁后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前后8年。苏格拉底去世后,他离开雅典,四处游历。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学园,收徒讲学,培养了包括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学生。 一、理念论与“回忆说”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的哲学基石,也是他的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一切个别的可感觉的事物,都不具有真理性,只有理念才具有真理性。所谓理念就是共相、概念和普遍的真理。每一个理念统摄着与他同名的众多的个体事物,每一类众多的个别事物都有一个相应的理念。这个相应的理念就是众多个体普遍的东西,是他们的本质,是他们的源泉。 所谓真理、就是理念。那么,理性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理念的呢?柏拉图的回答是:通过回忆。柏拉图在《斐多篇》里,提出了他的“回忆说”。柏拉图把回忆心中固有知识的过程看成是一种教育和启发的过程。 二、灵魂说与“哲学王” 柏拉图认为,灵魂包括理性部分、激情部分和欲望部分。理性是先天所成,得之于理念世界;欲望和激情是后天所成,是灵魂和肉体结合后的产物。 灵魂的这三种功能表现在教育方面,强调理性知识的重要性,贬低乃至否定感性知识的作用;教育在于发展人的理性、节制人的欲望。 依据他的灵魂说,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的培养目标。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一个理想的国家。在这种国度里,统治者既不是单纯的政治家,也不是不问实际政治的哲学家,而是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思考于一身的哲学王。 三、《理想国》与教育制度《理想国》(Republic)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书中以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等人的对话形式表述其哲学、政治和教育思想,讨论了政治体制、婚姻、优生、宗教、道德、教育、文艺等各种问题。在本书中,他精心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制。 根据柏拉图的观点,公民的子女为国家所有,由国家负责其养育和教育。柏拉图很重视学前教育。为使幼儿受到美好教育,他认为教育应从幼年开始,一切事情都应该慎之于始,幼儿教育更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