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李白将进酒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将进酒》优质课件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
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
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背背景景介简绍介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饮中八仙歌 杜甫
鉴赏评价 作品基调
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 1.本诗的基调: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情感线索 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欢(“人生”以下十句)--乐朋友相聚
又次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
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
悲凉意
鉴赏评价
▪ 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找出文中情感的语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人发生,易老、青春不再的悲 朝如青丝暮成雪。 伤。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尽情月享。乐的欢快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怀才来不遇的忧伤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鄙视权贵的愤激 无法排解的忧愁
比兴
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是先引用一种物品或场景,然后引
《将进酒》(教学课件)—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曹植,字子建,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 又称陈思王。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 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dàn),曹子建独 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③在语言的运用上,这首诗以七言为主,而以三言、五言、十 言句点染其间,参差错落,好象行云流水,飘逸奔涌,给人以很强 的感染力。
任务四:
李白的浪漫
李白浪漫主义在《将进酒》在中是如何体现的?
①气势豪放,感情激越,黄河之水势不可挡的气势,纵情欢乐 的狂放,自我肯定的豪情,视权势如粪土的愤慨,以"五花马"、"千 金裘"换取美酒的豪爽大度,生动形象地抒写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
②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表丝 暮成雪","三百杯"、"万古愁"等句,既表现了豪迈的诗情,又不给 人以空洞浮夸之感;既想象奇特,又不失险怪,生动地表现了诗人 跌宕起伏的感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 古愁
怀才 不遇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 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 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思考:作者乐什么?是如何表现“乐”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李白将进酒》教育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 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 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 “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 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 请你们侧耳仔细 听: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 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 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 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 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 地享乐一番。 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 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 这一匹名贵的五花 马, 这一件价值千 的皮裘, 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 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课文赏析
原文: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课文赏析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 《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 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诫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 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
李白《将进酒》优秀课件

李白《将进酒》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诗歌《将进酒》。
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诗歌,表达了诗人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李白的豪放风格。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能够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2. 重点: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入:“你们知道李白吗?你们对他的印象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发对李白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a. 解析诗歌的结构,分析每句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词语。
b.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抽刀断水水更流”等。
c. 讲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的《将进酒》2. 分段板书诗歌的结构3. 用关键词标注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对本诗的理解,写一段话描述诗人的情感。
答案: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也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无奈和惋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更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研究李白的其他诗歌,比较其不同诗歌的风格的异同,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一《将进酒》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一《将进酒》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一《将进酒》课件《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被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本课件将从文本赏析、诗歌结构、意境与主题等多个角度,全面介绍《将进酒》这首诗的魅力。
一、文本赏析1. 题目解读《将进酒》这个题目引人瞩目,诗人将“将进酒”这个生活场景作为开端,实则是通过吟咏饮酒,表达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2. 引子分析首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自然景观来引发对时间流转的思考,暗示了诗人对短暂人生的感慨。
3. 表达情感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通过对蜀道的艰险描绘,表达出诗人豪情壮志、不畏艰难的精神。
二、诗歌结构《将进酒》是一首六言古诗,共有九个平行结构的段落,每个段落都以“将进酒,杯莫停”的形式作为开头,形式简洁鲜明。
1. 交互形式每个段落之间存在明显的呼应和转折关系,交替表达了诗人的豪情、豪饮和对人生的思考。
2. 结构互文诗中多次出现“女儿笑,男儿歌,黄金尊前舞翩跹”,形成了重复的韵律,强化了整首诗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意境与主题1. 情感投射《将进酒》通过对豪饮、豪情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短暂人生的追求和抒发。
2. 人生哲理诗中“青春作伴好还乡,红酥手,黄踏鞋。
坐听春风吹”表达了人生短暂,应珍惜青春,奋发向前的主题。
3. 对抗命运诗中“盛唐天子,宴平乐,骑骢马,轻裘肥马”,通过描绘盛唐时期的人物景象,表达了对逆境自强不息的追求。
四、课堂互动1. 音韵欣赏教师播放《将进酒》的朗诵录音,让学生体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升对诗意的感知。
2. 诗词才艺展示鼓励学生根据《将进酒》的内容和意境,设计表演、配乐或绘画等形式的才艺展示,展现对诗歌的理解和创造力。
五、课后拓展1. 作文写作要求学生以《将进酒》为题材,写一篇议论文或写景文,展开对人生、豪情、逆境等主题的思考和发挥。
2. 比较赏析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著名豪放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赤壁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开展诗歌比较赏析,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李白《将进酒》课件

李白《将进酒》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李白的《将进酒》,该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诗歌,收录于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畅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不屈的斗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学习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字词理解、朗读和背诵。
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李白畅饮的场景。
2. 诗歌讲解:讲解诗歌的背景,逐句翻译诗句,解释生僻字词。
3. 朗读与背诵:学生跟读,分组朗读,个人背诵,全班齐读。
4. 情感体会: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受,讨论诗人的情感。
5. 韵律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发现诗句的规律。
6. 实践练习:学生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短文,描述诗人的形象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诗名《将进酒》,在旁边标注作者李白,中间留白,课堂结束后填上诗句。
七、作业设计答案:诗人李白在畅饮之际,表达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不屈的斗志。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意思是,用刀切水,水会流动得更猛烈;喝酒解愁,愁会变得更加强烈。
这句话说明了有些事情是无法逃避的,只有勇敢面对,才能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程度较高,朗读和背诵效果较好。
但在情感体会方面,部分学生未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下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比较其风格特点,下一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诗歌。
高中人教版语文李白《将进酒》 课件

一、诗歌为劝酒诗,那么李白是怎么劝酒的呢?
会须一饮三百杯 人生得意须尽欢 将进酒,杯莫停
21
二、诗人劝酒的原因有哪些 ?
(一)要饮,要狂饮
将 进 酒
(二)劝饮,劝豪饮
人生得意要饮
现在不得意要饮 富贵不足取 饮酒可留名
(历史) 钱财何言少 饮酒可销愁
(现实)
22
人生短暂 及时行》
白
解题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 qiāng ),请、 愿之意,。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 ”的“将”音义不同 。
正音
• 将( qiāng )进酒 •莫使金樽( zūn )空对月 • 径须沽( gū )取对君酌(zhuó) •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 ,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1
《月下独酌》
李 白 与 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评价: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15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主旨句,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问题:圣贤有可能指的是哪些人呢?他们寂寞的含义是什么?
孔子、孟子、屈原、贾谊之流。 孔子、孟子,奔走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施行仁政,却一直得不到 任何一个国君的任用; 屈原、贾谊,理想、抱负一直不为人所理解。
《 将进酒》课件

《将进酒》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将进酒》这首诗歌。
该诗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三章《豪放与婉约》。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长篇诗歌,以豪放、奔放的气势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将进酒》全诗,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2. 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人的豪放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诗歌的背诵、赏析和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将进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感受诗人的豪放情怀。
4.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分析意境、韵律、修辞手法,讲解重点词语。
5.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将进酒》2. 诗人:李白3. 诗歌背景:唐代4. 重点词语:奔放、豪放、修辞手法5. 教学过程:导入→背景介绍→朗读→解析→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将进酒》全诗。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3)谈谈你对“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背诵内容略。
(2)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自信、豪放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要珍惜时光,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
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一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像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
学习这首诗,要先把握它的整体内容。
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诗的基调,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②且为乐,会须③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④,丹丘生⑤,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⑥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⑦,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⑧,斗酒十千恣欢谑⑨。
主人何为⑩言少钱,径须沽取⑾对君酌。
五花马⑿,千金裘,呼儿将⒀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①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将进酒》,汉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
②〔烹羊宰牛〕意思是丰盛的酒宴。
语本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
③〔会须〕应当。
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④〔岑夫子〕即岑勋。
⑤〔丹丘生〕即元丹丘,当时的隐士。
⑥〔钟鼓馔(zhuàn)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鸣钟击鼓作乐。
馔玉,美好的饮食。
馔,吃喝。
玉,玉一般美好。
⑦〔寂寞〕这里是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⑧〔陈王昔时宴平乐〕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举行宴会。
陈王,即曹植,因封于陈(今河南淮阳一带),死后谥“思”,世称陈王或陈思王。
宴,举行宴会。
平乐,观名,汉明帝所建,在洛阳西门外。
这句和下句都出自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
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斗酒十千,一斗酒价值十千钱,意即名贵。
恣,放纵、无拘束。
谑,玩笑。
⑩〔何为〕为什么。
⑾〔径须沽取〕那就应当买了来。
径,即、就。
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取,语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
⑿〔五花马〕毛色斑驳的马。
一说,剪马鬣为五瓣。
极言马的名贵。
⒀〔将〕拿。
练习
一参考下面的提示,朗读、背诵这首诗。
提示:这首诗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中间感情复杂而多变;结尾忽然振起,有如登泰山绝顶,一览天地之大。
朗诵时要注意表达诗人这种开阔旷达的胸襟。
二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这首诗的风格。
1.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试结合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做一点具体分析。
2.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3.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4.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
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三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课外查找资料,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
对仗的种类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
古代诗人们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和今天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大同小异,不过当时诗人们并没有给它们起一些语法术语罢了。
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大约可以分为下列九类: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数目字)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同类的词相为对仗。
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四点:(a)数目自成一类,“孤”“半”等字也算是数目。
(b)颜色自成一类。
(c)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西”“南”“北”等字。
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
(d)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
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
连绵字当中又再分为名词连绵字(鸳鸯、鹦鹉等)、形容词连绵字(逶迤、磅礴等)、动词连绵字(踌躇、踊跃等)。
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还是不能相对。
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
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器用
7.植物
8.动物
9.人伦10.人事11.形体
──摘自王力《诗词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