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与《美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当我们谈论美学时,不得不提及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他的《美学》是一部经典之作,为我们提供了对美的独特视角和深入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黑格尔《美学》的主要内容、分析、解读和应用。

黑格尔在《美学》中主要探讨了美学的基本概念、美的本质、美的范畴等问题。

他试图通过哲学思辨的方式,阐述他对美学的一系列见解。

在黑格尔看来,美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人类的思维和感性认识。

黑格尔也阐述了美的范畴,他提出了“绝对美”的概念,认为美是绝对的,是超越了历史、文化、社会的存在。

对于黑格尔《美学》中的关键词,我想首先谈一下“绝对美”。

在黑格尔的思想中,“绝对美”是一种超越了历史、文化、社会的终极之美。

他认为,这种美是不依赖于任何外在因素而存在的,是纯粹的、绝对的。

接下来,我想谈谈黑格尔的“辩证法”。

黑格尔在《美学》中运用了辩证法来分析美的本质和范畴。

他提出了一系列对立的概念,如“自由与必然”、“个别与普遍”等,以揭示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我曾经试图将黑格尔《美学》中的思想运用到人生哲学和社交观念中。

我发现,黑格尔的思想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可以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分析问题的两个方面,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黑格尔的“绝对美”思想也启发了我对美的追求。

它让我意识到,美是超越了一切外在因素的存在,它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欣赏。

黑格尔的《美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作品。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美学视角,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美的本质和范畴。

这部著作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辩证的思考方式,让我们能够在分析问题时更加全面和客观。

通过理解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

引言曼昆,一位享誉全球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自出版以来,一直被广大读者视为经济学入门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通俗易懂,全面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领无数初学者迈入经济学的殿堂。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篇1在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中,艺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无数的艺术家们以他们的创作,赋予了世界以色彩、情感和生命。

然而,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

在此背景下,黑格尔的《美学》一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照亮了理解艺术的道路。

这本书的主旨是通过对艺术的深入探讨,展示其与社会历史、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

作者在书中指出,艺术并不仅仅是美学上的欣赏,更是社会精神上的追求,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和追求自由的重要手段。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书中的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书中,黑格尔详细阐述了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对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的预见。

这些观点使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我也注意到了书中提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性,比如音乐和绘画,以及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差异。

书中的一些具体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黑格尔强调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艺术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和自我。

此外,他还提出了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即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

这些观点不仅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未来艺术的探索欲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被其中的复杂理论所困扰,但同时也正是这些理论激发了我的思考。

例如,书中提到的“艺术即自由”的观点,使我开始思考艺术如何实现自由,以及自由对于艺术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美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艺术的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艺术的工具。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篇2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的《美学》是一部宏大的著作,它涵盖了西方艺术的历史和理论,深入探讨了艺术与哲学、宗教、政治等其他人类活动的交叉领域。

这部作品对于理解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所吸引。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在接触黑格尔美学之前,我一直觉得美学是那种高高在上、难以捉摸的东西,就像是天上飘着的云,看着很美,但你就是抓不住。

但当我真正翻开黑格尔美学的相关书籍,就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着智慧和思考的世界。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那可真是博大精深。

他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其实仔细想想还挺有道理。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它不仅仅是色彩和线条的组合,背后其实蕴含着画家想要表达的某种理念或者情感。

就拿我前段时间去美术馆看的一幅画来说吧。

那是一幅风景画,画面上是一片金色的麦田,麦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山顶上还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彩。

天空是那种湛蓝湛蓝的,让人看了心情格外舒畅。

起初,我只是被这幅画的美丽所吸引,觉得颜色搭配得真好,景色描绘得真生动。

但当我站在那幅画前,静静地看了一会儿之后,我感觉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我仿佛能感受到画家在创作这幅画时的心情,他或许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许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不仅仅是麦田,更是丰收的喜悦,是生命的律动。

而那远处的青山和白云,则像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向往,是一种遥不可及却又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好。

黑格尔还强调了艺术的历史性和发展性。

他认为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中国古代的艺术。

从先秦时期的古朴青铜器,到唐宋时期的诗词书画,再到明清时期的小说戏曲,每一个时期的艺术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就拿诗词来说吧,唐朝的诗大多气势磅礴、豪放洒脱,像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充满了自信和豪情。

而宋朝的词则更多了一些细腻婉约的情感,像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把离别的悲伤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紧密相连。

在阅读黑格尔美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他对于悲剧的理解也非常深刻。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篇一:黑格尔与《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与《美学》读书笔记德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少年时代酷爱古希腊文化与莎士比亚,受到柏拉图、荷马、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深刻影响,一生沉浸于思考与写作。

黑格尔以一种进步的历史观点,对人类艺术哲学以三大类型分野,从史前早期艺术到19世纪早期他生活时代的人类艺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包括诗、音乐\绘画、雕刻、建筑各类专门艺术,象征型艺术是主体对要表达的理念没有清晰界定,古典型艺术从象征型发展而来,是主体的理念完全清晰是最完美的艺术。

主要指古希腊的人体艺术。

浪漫型艺术在古典型台阶上,更关心崇高的灵魂本身。

黑格尔并没有自己动笔写作这部《美学》,他只是在大学讲坛上讲授这门课程。

他的历届学生把听课笔记聚集一起,编辑成了《美学讲演录》。

一、美学是什么人的精神包含了神性,艺术家寻找的便是这种神性。

艺术作品之美,乃是神性之美。

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历维.施特劳斯说:“艺术家的作品,可能是人类唯一正确的知识”。

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起初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希腊文的“克里斯托惕克”,在希腊语中即“美”,艺术是什么?艺术要实现什么?艺术与人类关系?艺术作品怎样分析?所以我们也把美学这门学科称为“艺术哲学”。

艺术作品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价值,它抓住时间、个别人物、行动以及其转变的旨趣来实现这一目的。

它将原本的现实世界改造成为更人化的世界突显出来。

世界在艺术中变得更加纯粹,更加鲜明。

一切心灵的东西都要高于自然。

艺术可以表现神圣的理想,这却是任何自然事物不能做到的。

从心灵所创造的东西与从自然所产生和形成的东西,如果两者都包含神的光荣,那么神在前者比在后者的光荣更高。

神就是心灵,只有在人身上,神性自由才是灵动的。

人类的艺术,就是人模仿神制造的自然。

二、艺术的目的人们在创造艺术时,抱有什么目的。

普遍的见解有三种:“模仿自然说”、“激发情绪说”、“理想与普遍力量说”。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美学,这门研究美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思想家的探索。

黑格尔,这位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美学思想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阅读黑格尔美学的过程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深邃而又丰富的艺术殿堂。

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或者说是美的艺术。

他将艺术视为绝对精神自我实现的一个阶段。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绝对精神经历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最终在精神阶段达到了自我认识的顶点,而艺术就是精神阶段的一种表现形式。

艺术的发展,在黑格尔看来,是有其内在规律和历史进程的。

他提出了艺术发展的三种历史类型: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

象征型艺术是艺术的初始阶段,其中理念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形式来表达,形式和内容之间处于一种不协调的状态。

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其巨大而神秘的形象,试图表达某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内涵,但形式的表达还较为模糊和抽象。

古典型艺术则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古希腊的雕塑就是典型的代表,人体的优美形态完美地展现了精神的高贵和力量。

在古典型艺术中,理念找到了最恰当的形式,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浪漫型艺术则是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此时精神超越了物质形式,更加注重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

绘画、音乐和诗歌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比如浪漫主义时期的诗歌,常常抒发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象,不再拘泥于外在的形式和规则。

黑格尔对于艺术作品的分析也十分深刻。

他认为艺术作品包含三个层次:外在形式、内在意蕴和艺术家的心灵。

外在形式是作品呈现给观众的直观形象,内在意蕴则是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精神内涵,而艺术家的心灵则是将外在形式和内在意蕴连接起来的桥梁。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形式的表面,而要深入挖掘其内在意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艺术家的心灵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能够凭借其敏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其具有永恒的魅力。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提起黑格尔的美学,那可真是一场奇妙的思想之旅。

在阅读他的著作时,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深邃思考的神秘世界。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刚开始接触这个观点的时候,我还有些迷糊,啥叫理念的感性显现?随着深入阅读,我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就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朵花来说吧。

这朵花,它不仅仅是我们肉眼看到的那个色彩鲜艳、形状优美的物体。

在黑格尔的美学观念里,这朵花背后蕴含着一种理念。

比如说,花代表着生命的绽放、成长和衰落,这就是一种理念。

而当我们看到这朵花,被它的美丽所吸引,感受到它的芬芳,这就是理念通过花这个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了。

有一次,我去公园散步。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阵阵清爽。

我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片花海。

那是各种各样的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我走近其中一丛玫瑰,仔细地观察起来。

那些玫瑰花瓣层层叠叠,像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

花瓣边缘略带褶皱,仿佛是大自然这个巧手特意留下的痕迹。

每一片花瓣都有着细腻的纹理,就像是岁月在上面写下的故事。

花心处,金黄色的花蕊簇拥在一起,散发着甜蜜的香气。

我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了一下花瓣,那触感柔软而光滑,带着一丝凉意。

当我的手指碰到花瓣的瞬间,我仿佛能感受到花的生命在微微颤动。

就在这时,一只蝴蝶飞了过来。

它轻盈地落在一朵玫瑰上,翅膀微微扇动着。

它的翅膀上有着精美的花纹,和花朵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我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蝴蝶和花,突然就明白了黑格尔所说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朵玫瑰,它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所代表的生命的美好、爱情的象征等理念。

而蝴蝶的到来,更是增添了这份美的生动性和活力。

再想想我们平时看到的建筑。

那些古老的宫殿、庄严的教堂,它们不仅仅是一堆石头和木材的组合,而是蕴含着当时人们对于宗教、权力、艺术等理念的追求。

当我们站在这些建筑面前,感受到的那种震撼和敬畏,正是理念通过建筑这个感性的形式传达给我们的。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说起读黑格尔的美学著作,那可真是一段让我又爱又恨的奇妙经历。

刚开始接触黑格尔的美学,我就像个无头苍蝇,在那密密麻麻的文字里乱撞。

那些晦涩的概念、复杂的论述,差点让我直接放弃。

但想着既然已经开始,怎么着也得硬着头皮读下去。

黑格尔讲美学,可不是那种轻松易懂的闲聊。

他一上来就是各种哲学思考,什么“理念”“感性显现”,听得我云里雾里。

我就拿着笔,一边读一边画,试图从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中找出点头绪来。

可往往是画得满书都是,脑子却还是一团浆糊。

有一次,我正读到他关于艺术美的论述。

他说艺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我就琢磨,这到底啥意思啊?于是我放下书,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街道。

来来往往的人群,有的穿着时尚,有的普普通通;街边的店铺,有的装修精致,有的简陋随意。

我就在想,这是不是也算一种感性显现呢?那些时尚的穿着、精致的装修,是不是就是人们心中对于美的某种理念的外在表达?但那些普普通通、简陋随意的,难道就不美了吗?我越想越迷糊,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宫,找不到出口。

还有一回,读到黑格尔对于建筑艺术的分析。

他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当时就懵了。

音乐是流动的、有节奏的,建筑怎么就成音乐了?为了搞明白,我专门去了我们当地的一个古老寺庙。

那寺庙的建筑结构严谨,飞檐斗拱,气势恢宏。

我站在那里,仔细观察每一根柱子、每一片瓦当。

我试着去感受那种对称的美、那种向上的张力。

慢慢地,我好像有点明白了黑格尔的意思。

这建筑的线条、比例,就像是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有着一种内在的和谐与韵律。

读黑格尔的美学,我也闹了不少笑话。

有次和朋友聊天,我想显摆一下自己的“学问”,就跟他们大谈黑格尔的美学观点。

结果说着说着,自己把自己绕进去了,朋友听得一脸茫然,最后来了一句:“你这说的啥呀,能不能讲点人话?”我当时那个尴尬呀,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过,随着读的越来越多,我也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

黑格尔的美学虽然难懂,但一旦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最近读了黑格尔的美学著作,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殿堂。

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或者说美的艺术。

他说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一开始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理念的感性显现?读着读着,我才慢慢有点感觉。

比如说一幅画,它不是简单地把现实中的东西照搬上去,而是画家心中的某种理念、某种情感,通过色彩、线条、形状这些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就像梵高的《向日葵》,那浓烈的黄色、扭曲的线条,不正是他内心热烈情感的展现吗?这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再说说建筑。

黑格尔觉得建筑是象征型艺术,它是物质性最强的艺术形式。

比如说埃及的金字塔,那巨大的石块、规整的形状,象征着法老的权威和永恒。

我就在想啊,当年那些建造金字塔的人们,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和汗水啊!一块石头得有多重,他们是怎么搬上去的?而且要建得那么整齐、那么牢固,这得多高的技术和多强的组织能力!站在金字塔前,我仿佛能看到无数的工人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场景,能听到他们沉重的喘息声。

还有雕塑。

雕塑比建筑更接近精神性,它能把人体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那完美的身材比例、坚毅的眼神,让人不禁感叹人体的神奇和美丽。

我就琢磨着,米开朗基罗得对人体结构有多了解,才能雕刻出这么栩栩如生的作品。

他是不是天天盯着真人看,研究肌肉的线条、骨骼的形状?还是全凭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音乐就更神奇了。

黑格尔说音乐是浪漫型艺术,它直接诉诸人的心灵。

一首好听的曲子,能让你的心情瞬间变好或者变差。

比如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激昂的旋律,就像是在跟命运抗争,听得我热血沸腾。

我就在想,贝多芬在创作的时候,是不是心里憋着一股劲儿,非要把命运踩在脚下不可?他耳朵都听不见了,还能创作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和才华!文学也是美学的重要部分。

像莎士比亚的戏剧,那丰富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情节,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我读《哈姆雷特》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哈姆雷特到底该不该复仇,他的犹豫和纠结让我感同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与《美学》读书笔记
德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少年时代酷爱古希腊文化与莎士比亚,受到柏拉图、荷马、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深刻影响,一生沉浸于思考与写作。

黑格尔以一种进步的历史观点,对人类艺术哲学以三大类型分野,从史前早期艺术到19世纪早期他生活时代的人类艺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包括诗、音乐\绘画、雕刻、建筑各类专门艺术,象征型艺术是主体对要表达的理念没有清晰界定,古典型艺术从象征型发展而来,是主体的理念完全清晰是最完美的艺术。

主要指古希腊的人体艺术。

浪漫型艺术在古典型台阶上,更关心崇高的灵魂本身。

黑格尔并没有自己动笔写作这部《美学》,他只是在大学讲坛上讲授这门课程。

他的历届学生把听课笔记聚集一起,编辑成了《美学讲演录》。

一、美学是什么
人的精神包含了神性,艺术家寻找的便是这种神性。

艺术作品之美,乃是神性之美。

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历维.施特劳斯说:“艺术家的作品,可能是人类唯一正确的知识”。

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起初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希腊文的“克里斯托惕克”,在希腊语中即“美”,艺术是什么?艺术要实现什么?艺术与人类关系?艺术作品怎样分析?所以我们也把美学这门学科称为“艺术哲学”。

艺术作品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价值,它抓住时间、个别人物、行动以及其转变的旨趣来实现这一目的。

它将原本的现实世界改造成为更
人化的世界突显出来。

世界在艺术中变得更加纯粹,更加鲜明。

一切心灵的东西都要高于自然。

艺术可以表现神圣的理想,这却是任何自然事物不能做到的。

从心灵所创造的东西与从自然所产生和形成的东西,如果两者都包含神的光荣,那么神在前者比在后者的光荣更高。

神就是心灵,只有在人身上,神性自由才是灵动的。

人类的艺术,就是人模仿神制造的自然。

二、艺术的目的
人们在创造艺术时,抱有什么目的。

普遍的见解有三种:“模仿自然说”、“激发情绪说”、“理想与普遍力量说”。

模仿是完全按照本来的自然形状复写一遍,这是一种复制。

艺术在利用材料方面总是有限的,只能把现实的外形提供给某一种感官。

靠单纯的模仿,艺术总不能和自然竞争。

模仿所产生的乐趣总是有限的。

对于人来说,从自己所创造的东西得到的乐趣,就更适合于人的身份。

就这个意义说,每一件微细的技术品的发明在价值上要比模仿高。

“激发情绪说”强调艺术作用在于唤醒,凡是可以让人内心感到或震撼的东西,凡是可以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思想和观念,总是能够激发出人心中最深处的潜在力量,这就是艺术激发功能要达到的目标。

一切情感的激发,心灵对每种生活内容的体念,通过一种只是幻象的外在对象来引起这一切内在的激动,就是艺术所特有的巨大威力。

“理想与普遍力量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位艺术家,他内心感到痛苦时,他就开始艺术行为,用图像或意象去表达,把自己的痛
苦化为艺术的形象。

这是一种眼泪中的安慰。

艺术也能使人获得道德上的教益。

贺拉斯说:“诗人既给人以教益也给人娱乐。

”艺术要求越高,需采用的道德内容越多。

道德也是一个艺术标准。

艺术是各民族最早的教师。

三、内容决定形式
没有无内容的艺术,形式是内容的容器。

艺术作品的缺陷并不总是技巧欠圆熟,形式的缺陷总是源于内容的缺陷。

愈是优美的艺术作品就愈是具有内容和思想的内在深刻和真实。

在艺术作品里,对自然的改形,并不是艺术家技巧上的生疏和不熟练,而是艺术家有意为之,是艺术家意识里的内容和要求所决定的。

艺术的真正职责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美的艺术不能在想象的无拘无碍境界飘摇不定,因为心灵的旨趣决定了艺术内容的基础,尽管形式和形状可以千变万化。

一件艺术品,在技巧方面已十分完美,并不能说它就是完美的艺术。

完美的艺术,是理念和表现的结合,不仅有理念,表现理念的形象也是真实的、完美的,包含这两者才是最高的艺术品。

艺术家为一个理念,必须寻找到具体的形象,形象是显现理念的桥梁。

具体的理念,本身就是使自己显现为自由形象的过程,只有真正具体的理念才能产生真正的形象,这两方面的吻合就是理想的艺术。

四、艺术的类型
艺术是表达理念的。

人类为实现各种理念,已发展了各种艺术类型,分为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与浪漫型艺术三种。

理念是具体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念的各个特殊方面的伸展与和解,才能进入艺术的意识,由于这种发展,艺术美才有了特殊的阶段和类型。

象征型艺术在艺术的原始阶段,主要代表是东方艺术;古典型艺术代表艺术发展成熟的阶段,主要代表是希腊艺术;浪漫型艺术代表艺术开始解体的阶段,主要代表是中世纪西方基督教艺术。

艺术的这三种类型,是内容与形象之间的不同关系,理念与实现理念的不同方式。

理念在开始阶段,自身还不确定、不明确,抽象理念所取的形象是外在于理念本身的自然形态的感性材料,也就是说感性材料占绝对上风。

自然材料还保留着它的原始风貌,改变不大。

这种类型称为象征型艺术类型。

古典型艺术,在理念和它的材料上达到高度统一。

理念找到了最适合它的材料,并自由、妥当地融入了材料中,是自由完满的协调。

浪漫型艺术把理念与现实的完美再次打破,取消了古典型中理念与材料那种不可分裂的统一性。

为了更自由的心灵表达,理念从它的外在因素的协调统一中退出。

五、象征型艺术
理念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晰明了的,而是相反。

由于理念本身就还没有理想所要求的个别性,它的抽象性和片面性使得形象在外表上离奇而不完美,说是理念的表现,只是一种还处于远距离的尝试,一种形式上的挣扎与希求。

理念还没有找到真正适合他的形式。

这种艺术,称为象征艺术。

理念并没能真正吻合人感性材料,自然对象更多的是保留它原来的样子而没有改变,对象似乎很不情愿地要担负起表现理念的责任,尽一
种义务。

理念和对象在这种情形下形成一种抽象的属性关系,例如用狮子象征强壮。

理念发现它们都不太适合,就把自然形状和实在现象夸张成为不确定不匀称的东西,企图用形象的散漫、庞大和堂皇富丽来提高到理念的地位。

上述情形在东方原始艺术里的泛神主义,就是明显的实证。

象征型艺术以不完善为终结。

六、古典型艺术
古典型艺术,处理理念是妥贴的,它找到了理念应该寄于的居所。

古典型艺术,是人类第一次完美的艺术,理想找到了现实的表达通道。

古典型艺术就理念而言,它本身是具体的、丰富的。

心灵的东西只有到了清晰的程度,才到了这一阶段。

理念要在自然中择优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把心灵性的东西表现出来,以为自观,只有经过心灵的事物才能圆满地显现于感官。

在古典型艺术里,人体形状的出现,不能仅看成材料,更是心灵的外在存在形式,同时兼备自然形态的存在。

七、浪漫型艺术
浪漫型艺术把理念与现实完满的统一再度打破,它在较高的阶段上,再回到理念与现实的差异与对立,古典型艺术达到了最高度的优美,尽了艺术感性表现所尽之能事。

古典型艺术的局限性在于,将一个具有无限性质的主体,交付给一个有限的世界。

浪漫型艺术取消了古典型艺术的那种不可分裂的统一,在内容和表现方式的范围上超出了古典型艺术。

浪漫型艺术保留艺术的形式,
但艺术超越了艺术本身,是一种人性的解放。

艺术对象和心灵完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和解,是把内心世界完美地置入外在世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