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实验一 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
植物杂交育育种计划实施方案

植物杂交育育种计划实施方案一、育种目标。
咱们这次搞植物杂交育种啊,目标那可是相当明确。
就好比我们要打造植物界的超级明星一样。
比如说,我们想要培育出一种西红柿,它不仅个头得大,像小拳头那么大,而且口感还得特别好,咬一口汁水四溢,甜度就像刚摘下来的水蜜桃一样。
同时呢,还得特别抗病,那些什么常见的病菌啊,在它面前就像小喽啰一样,完全没法造成伤害。
二、选择亲本。
1. 母本的选择。
我们得像选美大赛的评委一样,在众多植物里精挑细选。
对于母本,我们先考虑它的优良特性。
就拿刚才说的西红柿举例,如果有一个品种的西红柿,它本身的果实就比较大,而且生长周期相对较短,那这个就可以作为母本的一个不错的候选。
比如说那种巨型西红柿品种,虽然它可能抗病性一般,但是个头大这个优点就很突出了。
2. 父本的选择。
父本呢,就得找那些能弥补母本不足的品种。
还是西红柿,如果有一个品种它抗病能力超强,就像一个小战士一样,对各种病菌都有抵抗力,但是果实可能稍微小一点。
那这个品种就很适合作为父本。
把它和巨型西红柿杂交,说不定就能取长补短,得到我们想要的超级西红柿呢。
三、杂交技术操作。
1. 花期调整。
这就像安排植物的约会时间一样。
如果母本和父本的花期不一样,那就麻烦了。
我们得想办法让它们在同一时间开花。
比如说,对于花期早的那个亲本,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或者温度来延缓它的生长速度。
要是母本开花早,我们就把它放在稍微冷一点的地方,减少光照时间,就像让它睡个懒觉一样,这样就能让它的花期和父本同步了。
2. 去雄与套袋。
去雄就像是给植物做个小手术。
在母本花朵还没完全开放的时候,我们要小心翼翼地把雄蕊去掉,就像拔掉小刺一样。
然后呢,马上给它套上一个小袋子,这个小袋子就像是母本花朵的保护罩,防止其他花粉偷偷跑进去捣乱。
3. 授粉。
当父本的花朵开放后,我们要采集它的花粉。
这就像收集小宝藏一样。
可以用小刷子轻轻地把花粉刷下来,然后再把这些花粉小心地涂到已经去雄套袋的母本花朵的柱头上,就像给花朵送礼物一样。
小麦育种项目计划书

小麦育种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耐逆性和产量,加强小麦的育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小麦育种工作,培育出抗病虫、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新品种,从而提高我国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三、项目内容1. 收集小麦基因资源:通过调查研究和采集工作,收集不同地区的小麦资源,为育种工作提供丰富的遗传材料。
2. 优异基因筛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遗传学方法,筛选出对病虫害具有抗性、对环境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基因。
3.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等方法,培育出符合项目要求的小麦新品种。
4. 试验示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下进行试验示范,验证新品种的抗病虫能力、适应性和产量表现。
5. 推广应用:将培育出的优良小麦品种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四、项目方案1. 收集小麦基因资源:组织专门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和资源采集工作,建立小麦基因资源库。
2. 优异基因筛选:成立专业团队,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遗传学方法进行基因筛选工作。
3. 杂交育种:聘请专业育种团队,开展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等工作。
4. 试验示范:选取不同地区进行试验示范,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持。
5. 推广应用:与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合作,开展推广应用工作,提高小麦新品种的种植面积。
五、项目预期效果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望取得以下预期效果:1. 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降低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 培育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3. 推广应用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4. 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六、项目实施方案1. 资金支持:申请政府资金支持或引入社会资本,保障项目的资金需求。
路。实验一 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

实验一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进行作物育种试验时,首先必须制定出详细的育种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各项工作得以有计划地进行,也便于按阶段或年度检查试验地执行情况。
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播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则是每年度育种试验工作的开始,也是承上启下确保育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由于作物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试验的项目和材料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
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1.1 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一、实验目的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通过参加或了解水稻、小麦、玉米等某一个作物育种试验的播种前后准备工作,熟悉和掌握作物育种工作计划的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年度的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及播种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和田间实施。
二、内容说明(一)播种材料的整理将去年经过分析研究,评选留用的各种试验材料,按照原来试验的种类和小区号码的先后顺序,分别排列于种子箱内,并与上年田间试验计划书或田间记载表核对,检查无误后待用。
(二)种子检验1、种子净度指种子清洁、干净的程度,用目测鉴定法检验。
即种子样品中去除去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本作物的好种子的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
2、种子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
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种子发芽势是发芽试验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发芽势高,种子生活力强,出苗整齐一致。
种子发芽率是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率高,有生活力的种子多,播种后出苗率高。
发芽势和发芽率以3次重复的平均数表示,计算至整数。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幼根达种子长,幼芽至少达种子的1/2长。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缺根、缺芽或根芽畸形、腐烂。
3、种子水分指种子所含水分的重量占样品重量的百分率。
它是种子安全贮藏的主要因素,也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和实施

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和实施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
2.通过参加大豆、玉米或小麦等某一个作物育种试验的播种前后工作,田间观察和管理,熟悉和掌握作物育种工作。
二、内容说明进行作物育种试验时,每一项试验在进行前,都必须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广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根据已定的试验目的和要求,制订出周密、详尽育种计划和实施方案,并以文字形式将全部试验设想表达出来,就是田间育种试验计划书。
通过严格执行计划书,才能使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合理地进行,也便于按阶段或年度检查试验的执行情况。
年度的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及试验地的区划、播前试验材料的准备、田间实施,则是每年度育种工作的开始,也是承上启下确保育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作物育种试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内容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材料仪器用品1.材料水稻、小麦、玉米或大豆等作物育种过程中的播种材料。
2.用具钢卷尺、皮尺、计算器、白纸、标杆、测绳、木牌、铁锤、种子盘、数粒板、种子袋、打号机、铅笔、毛笔、天平、划行器、点播尺等.四、方法步骤(一)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育种试验计划书一般包括种植计划、田间种植图和田间观察记载、测定和室内考种等。
1.种植计划其主要包括:⑴试验的名称、地点和计划进行时间写明课题的全称,力求反映出该试验的主要内容。
如品种比较试验、鉴定试验等。
⑵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预期目标包括试验依据及同类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⑶试验支持单位、协作单位主持人、执行人等。
⑷试验材料及供试处理名称包括作物名称和品种、试验处理或材料的数目、名称和对照等。
⑸试验地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质地、肥力、前作及排灌条件等。
⑹田间设计原始材料圃、杂交圃和选种圃常采用顺序设计,逢零设对照,不设重复;鉴定圃可采用顺序设计或随机区组设计;品种比较试验一般采用对比法或随机区组法设计,重复3~4次,每隔一定小区设一对照;区域试验必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5次;品种示范或生产试验一般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
大豆小麦育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大豆和小麦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大豆和小麦育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杂交、自交、选择、改良等。
3. 通过实验,掌握大豆和小麦育种的基本技能,提高育种实践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大豆:黄大豆、黑大豆、紫花大豆等。
2. 小麦:冬小麦、春小麦等。
3. 实验器具:显微镜、培养皿、培养箱、育种箱、播种箱、施肥机、收割机等。
三、实验方法1. 杂交:选择优良的大豆和小麦品种,进行人工杂交,得到杂交种。
2. 自交:将杂交种进行自交,得到自交后代。
3. 选择:对自交后代进行观察、筛选,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4. 改良:通过人工选择和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改良大豆和小麦品种。
5. 培育:将改良后的品种进行繁殖、推广。
四、实验步骤1. 杂交实验(1)选择优良的大豆和小麦品种,进行人工杂交。
(2)将杂交种播种,培育出幼苗。
(3)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幼苗。
2. 自交实验(1)将筛选出的优良幼苗进行自交。
(2)观察自交后代,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3. 选择实验(1)对自交后代进行观察、筛选,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2)将筛选出的个体进行繁殖、推广。
4. 改良实验(1)对筛选出的优良个体进行人工选择和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改良大豆和小麦品种。
(2)观察改良后的品种,评估其产量、品质等性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杂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人工杂交,成功得到了大豆和小麦的杂交种。
杂交种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
2. 自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自交后代中,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比例较高,说明自交是提高大豆和小麦品质的有效方法。
3. 选择实验通过观察、筛选,成功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大豆和小麦品种。
这些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水平。
4. 改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人工选择和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改良后的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杂种一代育种计划制定

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杂种一代育种计划制定试验五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杂种一代育种计划制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利用所学杂种优势育种及相关章节的育种知识,制定具体育种计划,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育种计划制定的依据(一)亲本的选择和选配(二)自交系的选育(三)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四)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五)配合力测定(六)配组方式的确定三、育种计划制定的内容** *育种工作者在开始工作之前,应该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育种计划方案,以免事倍功半。
育种计划的制定因育种目标、选育方法、环境条件人力和物力条件而异,无固定模式可循。
下面以蔬菜作物甘蓝为例,说明甘蓝杂种一代新品种选育计划设计方案的制定以供参考。
(一)确定育种目标及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目前,从甘蓝生产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今后甘蓝的总需求量不会大量增加,但期望周年均有甘蓝供应,并且要求高品质、小型化。
因此,优质抗病丰产是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甘蓝育种的主要目标。
国家“七五”及“八五”攻关项目“甘蓝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专题,具体的育种目标为:1(品质叶球外观符合当地消费者的要求,叶球帮叶比不高于30,;叶球紧实度0.5以上,球内中心柱长不超过球高的1/2: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无异味; 维生素C每100g含量在45mg以上,粗纤维少。
2(抗病性抗病毒病(TuMV)兼抗黑腐病。
3(产量高于同类主栽品种10,。
(二)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1(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甘蓝种质资源,为项目的实施打下基础对收集到的资源材料进行整理与观察。
在当地甘蓝种植季节,在田间设观察圃地进行栽培,按当地的种植习惯,在同样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对其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性作观察鉴定。
观察记录项目有:(1)植物学性状:株高、开展度、外叶叶形、叶片大小、外叶数、叶色,叶面特征、叶球形状等。
(2)生物学特性:整齐度、抗病性(主要是病毒病、黑腐病等);产量(包括全株重、叶球重)、净菜率、紧实度、生育期等。
通过观察鉴定从中初步选出基本符合育种目标,并有利用价值的原始材料,进一步自交纯化,选出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
作物育种课题组工作计划

作物育种课题组工作计划引言育种是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重要途径。
作为作物育种课题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研究和探索,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新品种。
本工作计划旨在概述我们将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目标。
研究目标本课题组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资源调查和收集:深入了解作物遗传基础,收集和保存优良遗传资源。
2.功能基因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研究与作物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相关的功能基因。
3.新品种选育:基于遗传资源和功能基因的研究成果,选育出能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农业生产需求的新品种。
4.育种策略改进:通过分析研究数据,优化育种策略,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工作计划阶段一:遗传资源调查和收集(持续时间:6个月)1.建立遗传资源数据库,包括已有的遗传资源信息和采集计划。
2.制定遗传资源调查和收集的具体方案。
3.进行野外调查和采集工作,记录采集信息、收集和保存样本。
阶段二:功能基因研究(持续时间:12个月)1.筛选优质遗传资源,构建不同品种的基因组图谱。
2.运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识别和分析功能基因。
3.构建功能基因数据库,整合和存储研究数据。
阶段三:新品种选育(持续时间:24个月)1.基于功能基因的研究成果,利用杂交育种和转基因技术,选育新品种。
2.进行田间试验,评估并筛选有潜力的品种。
3.优化选育方案,提高选育效率和成功率。
阶段四:育种策略改进(持续时间:6个月)1.分析和比较研究数据,评估和优化育种策略。
2.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支持。
时间表根据以上工作计划,我们为每个阶段制定了如下的时间表:阶段时间遗传资源调查和收集第1-6个月功能基因研究第7-18个月新品种选育第19-42个月育种策略改进第43-48个月结论通过以上的工作计划,我们将全力以赴地开展作物育种研究工作,致力于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并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我们将密切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并适时调整工作计划和策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成功。
大豆育种试验计划书

大豆育种试验计划书1. 研究背景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农业价值。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影响,以及市场对高品质大豆的需求增加,需要开展大豆育种试验以提高大豆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
2. 目标本试验的目标是筛选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高产、高品质大豆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农民的收益。
具体目标如下: - 鉴定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大豆品种的生长特性和抗逆性能; - 优选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的大豆品种; - 筛选出耐寒、耐旱、耐盐碱等适应恶劣环境的大豆品种; - 提高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量。
3. 试验内容本试验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3.1 材料准备选取已经繁育的具有潜力的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包括不同生育期、抗逆性能和产量特性的品种。
3.2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地分为若干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设置不同的处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每个处理设置重复,并采取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3.3 实验操作按照正常的农业管理模式进行大豆种植,包括田间管理、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同时,根据试验设计中的处理方案,分别施加不同的处理,如不同的肥料配方、气候条件、水分管理等。
3.4 观测记录记录每个试验区的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茎粗、叶面积、叶片颜色、根系状况等。
定期测量大豆产量、油分含量、蛋白含量等品质指标,并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
同时,记录气象数据、土壤属性等环境因素。
3.5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产量和品质指标的比较、相关性分析等。
使用适当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4. 预期成果通过本试验,预期达到以下成果:•筛选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高产、高品质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抗逆性能,提高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民的收益,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5. 计划安排本试验计划将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季度:材料准备和试验设计;•第二季度:种植和实验操作;•第三季度:观测记录和数据收集;•第四季度: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
进行作物育种试验时,首先必须制定出详细的育种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各项工作得以有计划地进行,也便于按阶段或年度检查试验地执行情况。
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播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则是每年度育种试验工作的开始,也是承上启下确保育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由于作物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试验的项目和材料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
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1.1 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通过参加或了解水稻、小麦、玉米等某一个作物育种试验的播种前后准备工作,熟悉和掌握作物育种工作计划的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年度的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及播种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和田间实施。
二、内容说明
(一)播种材料的整理
将去年经过分析研究,评选留用的各种试验材料,按照原来试验的种类和小区号码的先后顺序,分别排列于种子箱内,并与上年田间试验计划书或田间记载表核对,检查无误后待用。
(二)种子检验
1、种子净度
指种子清洁、干净的程度,用目测鉴定法检验。
即种子样品中去除去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本作物的好种子的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
2、种子发芽力
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
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种子发芽势是发芽试验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发芽势高,种子生活力强,出苗整齐一致。
种子发芽率是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率高,有生活力的种子多,播种后出苗率高。
发芽势和发芽率以3次重复的平均数表示,计算至整数。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幼根达种子长,幼芽至少达种子的1/2长。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缺根、缺芽或根芽畸形、腐烂。
3、种子水分
指种子所含水分的重量占样品重量的百分率。
它是种子安全贮藏的主要因素,也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种子水分的方法很多,用105℃ 8小时一次烘干法(标准法)和130℃ 60分钟快速烘干法(常用法)。
4、种子千粒重
1000粒种子的绝对重量,直接称重测定,单位用g表示。
它是种子充实饱满、粒大的综合指标,因此是种子质量的指标之一。
(三)播种量计算
小麦育种试验的原始材料和选种材料,因为试验面积小,采用点播法,所以只按照株行距和小区面积的大小,统计出每小区的播种粒数,即为该小区的播种量。
小麦育种品种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因试验小区面积较大,又是接近生产的试验,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条播法。
所以要根据每亩规定的播种粒数,种子的千粒重及发芽率,来计算试验小区每行的播种量,计算公式如下:
供试品种,各小区每行播种量计算称重后,随机按行装袋。
将每小区按行装有种子的袋捆在一起,以备排队编号。
(四)种子袋排队及试验区编号
将各项试验种子全部称重装袋后,按照各试验圃田间试验设计的要求排好队,然后加进对照品种。
在原始材料和选种试验圃中,对照品种排列在0、10、20、30……的位置上。
在品系鉴定试验圃中,一般采用间比法排列,每隔4个小区放一个对照品种,即每逢0、5、10…….放一对照品种。
品种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一重复加一个对照品种,位置不定。
当对照品种的位置确定后,立即着手进行各试验圃种子袋排队编号,即在每种试验的各小区纸袋左上角用打号机或铅笔依次编号,按照各试验圃规定的区号范围,
每个小区编一个号码(若小区种子分行称重装袋,则在每个种子袋上编相同的号)。
例如,小麦原始材料圃区号范围为0—499,则第一小区号为000,第二小区号为001,第三小区号为003……等;选种试验圃区号范围为500—1999,则第一区号为0500。
第二区号为0501……等;品系鉴定圃区号范围如2000—2099;品种比较试验圃区号范围如2100—2130。
总的编号原则是全试验中各试验圃区号不能重复,否则会发生混乱。
这些小区号码就是本年试验的区号。
各试验圃种子袋编号后,按序排列,放到种子箱内,以待播种之用。
(五)填写田间记载表
各试验圃种子排队编号后,再进行一次核查,确实无误时,按照不同试验种子排列顺序,依次填写在田间试验记载表上,填写的内容有当年试验小区号、品种(系)或组合系谱号、去年小区号码、种子来源、播种行数等。
填写完后,记载表与种子袋要相互核对一遍,防止号码和材料名称发生错误。
(六)编制试验计划书
试验计划书一般有如下内容:
1、试验名称:写明课题的名称,力求反映出该试验的主要内容。
2、试验研究的意义:试验的依据及同类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3、试验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年度试验要求、写明年度试验要求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5、供试材料:材料名称和数目
6、试验地的基本情况:试验地的位置、面积、土质、肥力、前作及水利条件等。
7、试验设计:试验区面积,小区总数和小区面积(长度和宽度),田间种植方
式等,并绘出田间布置图(附在试验计划书的后面,注明地点和方位)。
8、材料的种植:播种方法,播种量,播种期,移栽期和播种密度等。
9、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整地、施肥、中耕除草、灌水、病虫害防治及一些主要
的栽培措施等。
10、田间观察记载和室内考种项目。
试验计划书和田间记载本应一式两份,一本存档,一本用于田间试验田间的观
察记载,并应妥善保存,以防遗失。
(试验记载必须用铅笔书写,字迹要清楚)
三、作业与思考
1.试设计6个品种(系)的品种比较试验计划书(附田间记载表)。
1.2 作物育种试验的田间区划及播种
一、试验目的:
掌握试验地的田间区划方法、步骤和各种试验播种的基本技能及要求。
二、内容说明:
育种试验的田间区划及播种,是根据各种试验的目的及试验计划书的要求,在田间进行试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试验地选择、规划及播种,明确选择试验地的条件,保质保量的搞好播种工作。
(一)田间区划:
试验地的田间区划是根据试验计划书的要求。
在选定的试验地段上划出各个小区、重复、排列、走道及保护行的位置等。
其具体步骤如下:
选好试验地并划出一条标准基线,标准基线的位置要根据试验地的实际情况而定。
试验地肥力比较均匀,标准基线的位置要根据试验地的长边。
标准基线离开地边至少1米。
标准基线以外土地可种保护带。
以标准基线为准,利用勾、股、弦定理划出直角,拉出垂直标准线。
利用勾、股、弦定理地具体做法是:先用皮卷尺3米长度固定在标准基线地一端,再用4米长的长度于标准基线的同一端拉一直边,然后用5米的长度加以校正,做一直角三角形,即4米长度拉出的直角边,就是垂直标准线。
划行和分段:用规定好行距的划行器以标准基线与垂直标准线的交点为起点,延着垂直标准线,从标准基线的一端到另一端,然后根据各试验小区的长度和走道宽度分段,划出各试验小区、重复区、走道及保护带。
(二)分发种子
各试验圃规划完毕后,根据填好的田间试验记载本,把排队编号的试验种子,依次按顺序放到各试验小区内,小区与小区之间空一行,即为区距,每个小区的试验种子,应放在该小区第一行,同时在发放种子的过程中,在田间试验记载表上要表明试验重复及各排、段的播种方
向和转弯的小区标记。
在分发种子的同时,在各个试验的对照内插上已准备好的木牌。
品种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可以每隔4个或9个小区插一木牌,然后把田间试验记载表的号码、行数与各个试验小区的种子袋号码、行数核对一遍,经核对完全一致时,方可播种。
(三)播种
播种前首先要搞清楚试验排、段及小区的播种方向,然后查对种子袋的号码、播种行数或袋数,是否与试验小区的号码、播种行数完全一致。
严防误播、漏播、重播。
如发现错误立即纠正,并在田间记载表上注册。
播种时,用开沟锄或开沟器,按照试验区所划行的标准长度开沟。
小麦的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为宜,干旱时可以更深一些,最好播在湿土上,沟要开直,沟底要平,沟长与行长完全一致,下籽要均匀,开沟深浅一致,及时覆土,防治跑墒。
播种原始材料和选种试验圃时采用点播方法,可事先按株距在竹竿上用油漆或墨汁划好距离,播种时将竹竿放在开好的播种沟内,按规定株距点播。
播种时如果种子不足,应将种子尽量播种在每行的中间,如果种子有余,需将多余的种子装入原纸袋内,播后应立即覆土耙平。
播种品种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材料时,采用条播法,人工开沟溜种除按上述要求播种外,一个试验小区最好固定一人溜种,保证播种质量一致。
如用机播时,事先要调好播种量,播种要均匀,同一个试验最好在一天内完成,如遇特殊情况播不完时,一定要完成一个重复的各个试验小区。
播完每个试验小区时,将空种子袋用土块压在该小区的一角上,当全部试验小区播完之后,再与田间记载表检查核对无误时,即可收回纸袋。
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再记载表上注明,与此同时,应根据播种的实际情况,立即绘制出各试验田间种植草图。
三、作业与思考
1、将自己试设计的6个品种(系)的品种比较试验,田间实际播种,绘出该试验圃田间种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