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 概念整合理论

合集下载

《2024年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外交语用模糊的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外交语用模糊的研究》范文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外交语用模糊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外交交流中,语言的精确性是人们追求的共识。

然而,现实的外交语用却常表现出模糊性。

这种模糊性在外交语言中不仅存在,而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种语用模糊现象,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其在外交语境中的运用与影响。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研究人们如何通过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过程来理解、解释和生成语言。

这一理论强调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如何通过跨心理空间的映射和整合来构建意义。

在外交语境中,概念整合理论有助于理解语言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别是在处理外交语用模糊这一现象时。

三、外交语用模糊的概念及特点外交语用模糊是指在外交交流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政治、文化、语言等)导致语言表述的模糊性。

这种模糊性并非语言本身的缺陷,而是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其特点包括:语境依赖性、意图隐含性、意义构建性等。

四、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外交语用模糊研究(一)概念整合与外交语用模糊的关系在外交交流中,概念整合过程是语言理解和意义构建的关键。

由于外交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语言往往需要经过多个心理空间的映射和整合才能理解其真实含义。

而外交语用模糊正是通过这种复杂的心理空间映射和整合过程来构建和传达特定信息。

(二)外交语用模糊的认知过程在处理外交语用模糊时,交际者需要借助认知能力和语言知识,通过概念整合过程来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意义。

这包括识别和解读含糊的语言表述、分析语言与语境的关系、推测交际者的意图等。

这些认知过程都需要借助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和解释。

(三)外交语用模糊的交际策略在外交交流中,交际者常常使用语用模糊作为交际策略来传达复杂的信息或维护国家利益。

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策略的运作机制和效果。

例如,通过分析外交声明中的模糊表述如何通过心理空间的映射和整合来传达特定的政治立场或意图。

五、结论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外交语用模糊进行了深入研究。

解读概念整合理论

解读概念整合理论

虽然 概 念 整 合 理 论 中有 很 多 整合 网络 . 但 根 据 不 出 四种 整 合 网 络 : 简域 网 、 镜像 网 、 单域网和双域 网 ,
下 面 将 结 合 实 例对 这 些 网络 一 一 进 行 解 读
f 一) 简域 网
同 网 络 包 含 的 心 理 空 间 及 投 射 过 程 的 不 同 主 要 呈 现 输 人 空 间 存 在 几 方 面 的 相 同 之 处 即 可 . 如 同 一 个 人
含义 : 两 艘 轮 船 进 行 比赛 , 轮 船 A领 先 于 轮 船 B , 通 过 比较 两 者 的具 体 过 程 可 以找 出轮 船 B落 后 的具 体 阶 段 从 而分 析 其 原 因 找 到 提 高 速 度 的 有 效 方 法 再 如
和整 合 空 间 类 属 空 间 . 亦称为共有空间 . 是 把 两个 输 人 空 间 共 同 的信 息 和 框 架 进 行 跨 空 间 映 射 而 形 成 的
路 线从 中 国驶 向美 国却 突 破 了 记 录 只用 了 1 O天 显 然 我 们要 得 到 的信 息 并 非 句 子 的表 面含 义 . 而要 是 获
取 深 层 含 义就 要 借 助 镜 象 网 进 行解 读 在 这 句 话 中 可
来说 . 它 是 心 理 空 间 理 论 的延 伸 . 是 概念隐喻理 论 的
在 简 域 网 中 的 两 个 输 入 空 间 中 一 个 空 间 只 有 元
补充 与完 善 . 是 为 了解 决 这 两 者 不 能 解 释 的 现 象 而 发
展 起 来 的
以构 建 的 整合 网络 是 :两 个 输 入 空 间分 别 为 1 9 9 5年
轮 船 A 的行 程 和 2 0 0 0年 轮 船 B的 行程 : 类 属 空 间 为

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L概念整合理论是心智空间理论的进展,心智理论是两个或多个空间合并而产生的层创(novel)推理。

映射(mapping)被用来建立和开发概念整合的处理过程,对背景学问的激活。

概念整合过程可以把真实的东西、虚构的东西、意像中的东西概念化;概念整合模型中生成的推理经常可以引导概念化者的学问基础和推理力量产生变化。

概念整合理论是建构混合认知模型的理论。

(前言)2 .概念的体验性:人类生存在客观世界中,当人们把客观世界的对象范畴化、概念化时才形成了概念,概念公开于人的思维中,通过认知过程概念可以被符号而形成语言系统。

概念是人熟悉世界的产物,是对事物本质的反应,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

(赵艳芳2001:81)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情以物迁,辞以情发J (物色)“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句,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情采)“故形立则章成矣,发声则文生矣。

”(原道)“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诠赋)“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体性)这段文字说明客观世界作用于心,心生言、言生文。

概念是体验的,是经过心智加工的,体验越深,概念的印象也就越深。

(例如:911)概念来源于学问。

不同的学问范畴可归结为不同的概念。

人的心智会将详细的、体验的学问提升为概括的、抽象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验的、凝练的表达,心智的体验加工是心智的体验加工是概念的终端产品,概念被视为熟悉科学的中心。

(Robert.A. Wilson z Frank.C. Keil, 2000:177)概念是通过阅历,特殊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力量而得到的。

(Lakoff& Johnson 1999:497)海德格尔坚持认为:“人类离不开概念,概念是阅历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部的阅历都是概念性的,是已阅历的概念。

"([法]马克・弗罗芒・默里斯,2004:68)“社会实践的连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人们在头脑里生成了一个熟悉过程中的突变(飞跃),产生了概念。

概念整合理论研究综述及反思

概念整合理论研究综述及反思
但他真心地爱 , 比罗 密 欧 还 罗密 欧 。 他 最 突 出 的毛 病 就是 见 异 思 迁 , 比陈 世 美 还 陈世 美 。 这 家 伙 干 过 比侦察 兵 还 侦 察 兵 的 突击 队 , 身体 棒 极 了。 感 觉 自己也 算 给 痴 情 的 , 比杨 过 还 杨 过 呢 , 以 为可 以像 原 韦小 宝 一 样 潇 洒 , 不 济 也 是段 正 淳 , 料 还 是 做 了杨 过 。 顶 不 正 如 例 句 中 的 罗 密 欧 ,有 很 多 意 象 : 为 了 爱 情 不 顾 一 “ 切 ” “ 和 ” “ 情 ” “ 率 ” “ 良” “ 够 沉 稳 ” “ 乏 心 、温 、热 、直 、善 、不 、缺 计 ” , 中 凸显 的 只 是 他 为 社 会 所 共 知 的特 征 — — “ 了爱 等 句 为 情 不 顾 一 切 ” 再 比如 例 句 中 的 杨 过— — “ 。 武功 高 强 ” “ 傲 ” 、狂 、 “ 荡 不 羁 ” “ 情 ” “ 明机 灵 ” , 中也 只 凸 显 了 大 家 所 放 、痴 、聪 等 句 公 认 的— — “ 情 ” 痴 。 . 据 我 统计 , 集 到 的语 料 都 反 映 出 一 个 问 题 , 是 说 话 双 搜 就 方 得 有一 个 共 同 的或 者 说 交叉 的认 知语 境 。 即他 们 对话 题 要 有 定 的认 识 才 可 以领 会 对 方想 要 凸显 或 表达 的意 义 。否 则 , 这
鼋 试 周 0年 2 刊21 第 4 0 期
概 念 整 合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及 反 思
梁 良
( 徽 财 经 大 学 外 国 语学 院 , 安 安徽 蚌 埠 摘 要 : acn i 等人 探 索 意义 构 建 和信 息融 合 的 概 念 F uo n r e 整 合 理论 是 认 知语 言 学 的 一 个 重要 研 究方 向 。本 文 通 过 综 述 概 念 整合 理 论 的发 展 轨 迹 和 近 几 年 的 最 新 研 究 成 果 ,就 该 理

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1.概念整合理论是心智空间理论的发展,心智理论是两个或多个空间合并而产生的层创(novel)推理。

映射(mapping)被用来建立和开发概念整合的处理过程,对背景知识的激活。

概念整合过程可以把真实的东西、虚构的东西、意像中的东西概念化;概念整合模型中生成的推理常常可以引导概念化者的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产生变化。

概念整合理论是建构混合认知模型的理论。

(前言)2.概念的体验性:人类生存在客观世界中,当人们把客观世界的对象范畴化、概念化时才形成了概念,概念藏匿于人的思维中,通过认知过程概念可以被符号而形成语言系统。

概念是人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对事物本质的反应,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

(赵艳芳2001:81)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物色)“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句,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

”(情采)“故形立则章成矣,发声则文生矣。

”(原道)“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诠赋)“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体性)这段文字说明客观世界作用于心,心生言、言生文。

概念是体验的,是经过心智加工的,体验越深,概念的印象也就越深。

(例如:911)概念来源于知识。

不同的知识范畴可归结为不同的概念。

人的心智会将具体的、体验的知识上升为概括的、抽象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验的、凝练的表达,心智的体验加工是心智的体验加工是概念的终端产品,概念被视为认识科学的中心。

(Robert.A. Wilson, Frank.C. Keil, 2000:177)概念是通过经验,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

(Lakoff& Johnson 1999:497)海德格尔坚持认为:“人类离不开概念,概念是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的经验都是概念性的,是已经验的概念。

”([法]马克.弗罗芒.默里斯,2004:68)“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人们在头脑里生成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飞跃),产生了概念。

国内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十年述评

国内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十年述评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字幕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形式, 在国内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和研究。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字幕翻译的研究不断深 入,为翻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次演示将对近十年国内字幕翻译研究进 行述评,探讨其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国内字幕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字幕翻译理论、字 幕翻译技巧、字幕翻译质量评估、字幕翻译技术等。其中,字幕翻译理论是研究 的重点之一,包括翻译定义、翻译策略、翻译规范等。此外,字幕翻译技巧也是 研究的热点之一,包括语言转换、文化对等、表达流畅等。
在心理学方面,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解人类的思维和决策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有研究表明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过程符合概念整合的理论框架,为理解 人类的思维和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人工智能领域,概念整合理论为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些研究者尝试将概念整合的理论框架应用于机器翻译、文本生成和理解等领域,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为人 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的来说,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为我们理解人类的认知 和沟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这两种理论的应用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咨询、 教育和医疗等领域,它们在其他领域如商业、政治和管理等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 景。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期望看到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在更多领域中的应 用,以及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拓展概念整合理论的应用领域。目前,概念整合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语 言学、心理学等领域,但在其他领域如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应用还不够广泛。 未来的研究可以拓展概念整合理论的应用领域,尝试将该理论框架应用于其他学 科领域的研究中,以便更全面地揭示人类的认知行为和规律。

概念整合理论文学翻译认知

概念整合理论文学翻译认知

概念整合理论文学翻译认知概念整合理论也叫概念融合理论,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新发展。

此理论所揭示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概念意义生成的科学机理对科学发现及其技术革新的推动力引起国际认知语言学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操作,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研究工具和很好的理论指导。

不过在国内对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主要还是体现于语言学领域,或置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框架之下。

翻译理论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的规律、原则进行了探讨,但是更多的是思索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不注重对翻译过程的思考。

文学翻译中,翻译原则通常把形象与概念,即文本与语义对等列为首位[1]。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对等是不太现实的。

概念整合理论对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它可以将对具体翻译技巧的讨论转移到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注重对语言的认知本质研究;它以身体体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重点,探求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2]。

用概念整合的思维来处理翻译过程的文字符号意义、原文和译文文本的关系,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理据。

一、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又称概念融合或者交织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家福柯尼耶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意义构建理论。

心理空间是人们思考、交流时为了达到理解与行动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包[3]。

概念整合是基于心理空间的一种人类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是综合不同认知域框架的一系列的认知活动,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

其整个过程包括了类推、递归、心智建模、概念范畴以及建构框架等[4]。

概念整合理论关注4个基本的心理空间之间的映射。

四位空间模式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整合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投射到第三个空间类属空间里;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地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整合空间。

整合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层创结构。

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
交响乐 毕加索 立体主义
把认知的两个或多个事件整合在一个线性序列里
二 概念整合的基本理念
1、幕后运作,不够敏感; 2、基本思维方式; 3、整合空间是多维的,过程是有序的; 4、是心智的加工,不是物质形式的操作; 5、研究对象是心智空间网络动态认知模型的 合成原则,对类推、隐喻、双关语、幽默 等许多语言现象都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三 整合的认知机制
1、表征 2、映射 3、投射 4、类推 5、象似性
四 概念整合的基本类型
糅合型整合:隐喻 那个外科医生是个屠夫。 截搭型整合:转喻 他被后面的司机按了一下喇叭。
五 词语整合的层级分布
(一)整合度的差异 1、概念整合层级性高的述宾结构具有不可类 推性。 吃大碗 写毛笔 抽烟斗 2、概念整合层级性高的动宾结构其宾语受事 性比较弱。受事性强弱检验标准: (1)动词前可否加描摹性状语; (2)名词前可否加数量定语 (3)可否换成把字句
吃饭
慢吞吞地吃饭 吃了一顿饭 把饭吃了
吃大碗
*慢吞吞地吃大碗 *吃了一只大碗 *把大碗吃了
(二)整合度的层级 A级:低整合度 说话——说的话 写信——写的信 B级:次低整合度 洗菜——洗牌 价格——杀价 C级:次高整合度 整体隐喻:吃醋、插足 整体转喻:挂拍、红娘 抽象融合:写生、吃惊 D级:高整合度 提包 画像 插图 理论也叫概念融合理论,“整合”强调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对长期以来科学研
究中的“分析”理念的一种反思。
上了一次中岳嵩山。这里运载石料的交通工具 主要是用人力拉的排子车,特别处是在车上装 了一面帆,布帆受风,拉起来轻快得多。帆布 是船上用的,这里却施之陆行的板车上,给我 十分新鲜的印象。(汪曾祺《随遇而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 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概念整合理论摘要。

概念整合理论结合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日渐成为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

概念整合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认知基础、心理基础及生物神经基础之上的,本文主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概念整合认知基础心理空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种意义构建的理论框架(,1998、2002)概念整合理论,也称合成空间理论(,,.)。

概念整合是一种心理空间()网络映射的动态认知过程(-),"概念整合理论结合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日渐成为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

(王正元,20xx)本文拟从认知、心理及生物神经等方面对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进行探讨。

1.认知基础传统的观点认为人类进行有意义思维和理性活动的能力是抽象的,一切有意义概念和理性都是超验的();而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则是意义()是指针对能够进行思维和理性活动的人类而具有意义的东西。

人的肉体经验和运用想象机制的方式对于人们如何建构范畴、理解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1987;转引自王寅,2002)(1980)率先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问
题,随后提出了"经验主义现实论"()。

(1987)认为我们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并非对客观世界的镜像反映,而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所形成,尤其是感觉运动系统的经验。

(1999497)明确提出,"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并只有通过他们才能被理解。

"(,1999497)认为认知的无意识性、心智的体验性以及思维的隐喻性是体验哲学的三项基本原则。

(王寅,2002)概念整合理论将意义视为人的思维模式,即相对于一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认知体验,意义由大脑操作的心理网络模式整合而成,对其理解源于环境与人的不断相互作用。

意义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进行跨空间投射()和实时(-)整合,从而在主客观结合的基础上理解信息概念的意义。

因此,概念整合理论是建构在体验主义认知论的基础之上的。

2.心理基础概念整合理论有着一定的心理基础,心理空间理论即是概念整合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

(1985)在心理空间()中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他认为心理空间是人们进行感知、想象、记忆或思维的表征,是人们在思维、会话时,在大脑中临时、动态建构的一些相关信息的概念包()。

(,1994)(1985)提出了辨认原则或称可及原则(),用来规范实体与表示指称的语词之间的关系,可及原则在意义的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人们思维与会话时,在语法、语境和文化等压力的综合作
用下建构起有关信息的心理空间,这些心理空间相互映射,从而创造出一个动态的概念网络,对各种信息进行在线整合加工,从而形成意义。

心理空间的每个空间都来自于一个母空间(),每个空间又有许多子空间,母空间和子空间相互映射。

和(1996)进一步发展了心理空间理论,涉及到语法、语义和话语分析等领域,他们认为心理空间之间进行着关系框架的投射,被投射的内容依赖于来源域恒定的关系框架结构,基于(1980)的框架结构和恒定原则()(,1993),从来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成分保留了来源域的认知拓扑结构(),即意象图式结构及其间的关系或理想认知模式(),来源域的意象图示结构决定了可能的推论的关系结构模式,其推论也会在新的映射中保留下来。

其次,人的心理模仿能力也是概念整合理论的心理基础之一。

心理模仿能力已经为认知科学家们(-,1983;,1995;1996)所证明。

心理语言学的实验也将会为认知语言学的分析结果提供越来越多的实证。

3.生物神经基础概念整合理论的生物神经基础为连通论。

连通论的观点是。

根据对大脑的微观研究,神经网络就是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之间的连通关系,意义的整合与传递与意义在神经网络内的传递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经网络中各个神经元的连通是通过突触来实现的,突触即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和另一个神经元的输入部件之间的细微间隙,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化学分子
的传递就在这些间隙中进行,而神经元的激活有一定的限值,即阀值,信号强度超过阀值时,神经元被激活,并沿着轴突向轴突末梢输送脑脉冲信号。

电化学脉冲沿着输入通道在不同的神经元间流动,意义便被在神经网络内传递。

(刘润清,胡壮麟,1999)概念整合能力不是随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考古学、人类学以及一些基因方面的证据证明,在旧石器时代前期,即距今约五万年前,人类经过神经进化后才形成了概念整合能力,(,2002389)。

曾经接受的神经网络学说,(蒋勇,2001)他们认为,大脑中部存在专门储存知识的某个具体区域,信息应是广泛地分布于网络之中的,而且(2002)也认为,概念整合理论所说的整合运作机制与神经科学理论所说的连接()有紧密联系。

神经认知科学的研究者们认为,连接有着特定的生物机制与之对应。

经过大量实验研究,他们认为连接有几个层次,大脑能在大约三万分之一秒内对不同的感知信号整合,从而完成对单一物体的整体感知过程,形成意象,在大约三秒内,结合当时的情感和意图的状况,大脑对于一系列的基本过程进行整合后产生意识。

科学家们认为正是这种连接作用与意象的整合,在长于三万分之一秒少于三秒内,大脑即把若干不同的独立意象整合为一个连贯整体。

(转引自蒋勇,2002)在七十年代发展了结构的连接主义(),该理论认为大脑包括大量的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的神经元,并具有某些计算特征,因此可建构概念和语言结构的详细计算神经模式。

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在80年
代中期再度兴起。

该理论认为,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不断发生动态变幻,它对信息进行着平行分布式处理。

这种连接和处理是联系变化的模拟计算,不同于人工智能物理符号的计算。

(引自,1999)的神经模型研究也证明,大脑结构可计算出物体的概念、概念隐喻、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等。

(转引自王德春,张辉,2001)这些研究都为概念整合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生物神经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概念整合理论以其多空间的映射网络与动态的意义整合的理论框架,成为一种重要的语义建构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认知基础、心理基础及生物神经基础之上的,并结合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日渐成为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1,..,1985.2,..,1994.3,..(.).,,.,1996.4,....,1998.22/2133-187.5,..,.,2002.6,..,2000.11-3/4335-345.7-,...,1983.8,.,,.....,,
1995.9,.,..,1980.10,.,.,1987.11,...(.),2.,1993.12,.,.1999497__..13,...,1996.14蒋勇.幅和空间理论语关联理论相似的语言哲学观.山东外语教学,2002,第1期.15刘润清等.认知语言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6王德春,张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第3期.17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外语与外语教
学,2002,第2期.18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与理论前沿.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xx,第22卷,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