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处理教材的六种方法
灵活处理初中数学教材

灵活处理初中数学教材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初中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作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内容过于零散,难以灵活处理等。
我们有必要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我们需要认识到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和现状。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繁杂,知识点多,难以统一起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大部分教材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很难在课堂上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我们需要灵活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灵活处理初中数学教材。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调整教材内容和难度,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可以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化教学、实验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计一些具体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
可以尝试一些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比如数学与物理、数学与化学等学科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灵活处理初中数学教材,我们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学习动力。
灵活处理初中数学教材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灵活处理数学教材,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我们有必要重视初中数学教材的改革和完善,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怎么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

如何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威远县东联镇中心学校陈仪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飞速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作为一名当代教师,如果仅限于‚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必定会严重影响教学成果。
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材观,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尊重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之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能反映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奥秘的工具。
本人自从教小学数学以来,一直在琢磨怎样灵活地处理教材,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正确驾驭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努力寻找到使学生不仅增长知识,而且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的捷径。
最后我终于发现,要想在教学上收到以上效益,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实施者,开发者,建设者。
首先得深刻理解‚处理教材的含义‛所谓处理教材,就是指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利用教材资源的过程。
教材处理要做到吃得透钻得深,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既不流于形式,又不无限延伸。
可见,教师应该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使教材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
然而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教材和处理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不少教师仍完全依赖于教材,认为教材是专家们编写的,其科学性不容置疑,因此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认为课本是课堂的根本,教材是教学的主宰。
因此对教材中的例题不敢作大的改动,最多只是补充一些习题、调整习题的次序,很少更改例题;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强调数学的生活化,生活知识的数学化,片面地认为改变或调换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去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就将教材的例题完全否定,追求全新的生活例题。
把一些教材中很好的内容处理的支离破碎,甚至违背了知识的基本结构。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灵活处理教材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灵活处理教材我们在使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发现,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整理和贯通知识较困难。
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老师在教学中也碰到了诸多困惑:如何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如何让学生有规律地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何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学生体验英语语言的美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整理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教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
但因各个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同,学生生活条件的不同,学生所处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认知的差异,接受事物能力的差异。
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全部照搬教材。
如:4A Unit 1 May I have...? G部分work in groups中,有一个调查表是这样的“What's in yourpencil case? I've got...”但实际上在教室里,特别是我们农村孩子的书包里,很少出现pencil case,基本上还是pencil box的比较多。
有鉴于此,我在上课是就将它改成了What's in your pencil box?/What's in your pencil case? 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区分pencil box 和pencil case不一样的地方,然后再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任意选用其中的一个句子进行调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他们运用英语思考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了解学情,反复加工教材教材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文本,虽然其中融入了儿童的生活经验,但它提出的话题及与此相关的问答形式等等,不能涵盖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
优化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材一、新课的“起调”,扣人心弦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在教读《变色龙》一文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龙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的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吗?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引导学生带着悬念,主动、积极地学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
2、活变题目,以点带面。
于漪教师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先把题目改为《一个皇帝》,请同学们在横线上用课文中找出的表现皇帝性格的词语填补题目,如昏庸、虚伪、愚蠢等等,加深印象。
这样点面结合,注重了阅读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创设情景,酝酿情感。
为使学生尽快地感知教材,教学过程中力求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
有位教师上《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课时,挂出一幅周总理的画像,在像前摆上一束淡雅鲜花,轻放低沉的哀乐,插播《十里长街送总理》配乐朗读,通过催人泪下的哀乐,声情并茂的朗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快地把学生引入深情的缅怀之中。
二、课堂的“主旋律”,引人入胜1、一线串珠,倒析因果。
对《荔枝蜜》一文教读时,提出开头“我一向不大喜欢蜜蜂”和结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前后岂不是矛盾吗?我为什么会变成一只小蜜蜂呢?这篇课文的最后结果当做问题在开头提出,分析因果,让学生深入探微,更好地感知课文中的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学生理清线索,就会感受到一线串珠的妙处。
2、对比联系,同中求异。
在教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时,结合课后短文与郑振铎的《海燕》进行对比联系,看看描写方法与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从中体味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通过对比,深入理解不同的文章寄寓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发现新意,从而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创作意图和思想意义。
3、巧用插图,奇思妙想。
教学《天上的街市》,先让学生认真朗诵,品味诗的意境和韵味,再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希望超脱现实,去憧憬美好的生活,使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沿着诗句徐徐展开,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联想和想像。
如何练好处理教材的基本功

如何练好处理教材的基本功钱梦龙先生的文章大家都有了,讲得很实在,案例也很具体,大家可以回去后看看,这里我就不对着读了。
不过有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注意,那就是如果没有了教参,我们是否能备课,假如我找一篇课外的文章,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放在某一册某一单元里,放在课堂内上,你是否会呢。
为此,今天我们就具体谈谈如何处理好教材。
一、教材处理中的具体问题1、“唯书是教” :——僵化教材。
有些语文教师没有看到教材是个例子。
组织教学时,教师成为教材的传声筒,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记,接受的都是教师加工、消化后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学生接受的只是教材本身的信息。
(较严重)2、“只学不教” :——弱化教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相互讨论。
这样的一味自读、自悟式教学,听似书声朗朗,看似热热闹闹,而学生对课本的阅读、体验显得简单而肤浅。
课堂上的民主、和谐与尊重只是一种假象。
3、“无边放大” :——淡化教材。
有些教师教学中不重视学生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的需要,对语文教材的知识价值、审美价值、发展价值认识模糊。
忽视了语文学科自身的育人、启智功能,语文教学变得虚脱无力了。
上述几种教材处理方式,教师胸中看似有书,其实无书;目中看似有人,其实无人。
原本应充满智慧、生气与乐趣的语文课堂丧失了灵性,变得枯燥而沉闷。
4、“离开教参” :——无所适从。
(较严重)二、教材处理中的具体原则1、教师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回学生那个年龄层次,尽可能地设想和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可能”,并以此作为备课的起点。
A.这一原则尤其适用于比较深奥的文章。
比如说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陶潜的话“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一句的理解。
B.“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一句的理解。
C.《雷雨》中鲁侍萍的台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强调感悟。
小学数学教材灵活处理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教材灵活处理策略探讨小学数学教材灵活处理策略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将从多角度探讨小学数学教材灵活处理策略。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教材的难易程度。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的内容和难度。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给予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减少难度,进行分步骤教学,让他们能够逐步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组织。
教材内容的组织结构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分成几个模块,逐一教授,并确保每个模块之间的衔接合理。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先从简单的例子开始教授,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要注重教材与生活和实际问题的结合。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往往更关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教材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面积时,可以引入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面积、计算书包的容量等。
要灵活运用教材的多媒体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电子教材、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使用计算工具演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

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广州市越秀区瑶台小学陆志群【摘要】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但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这就要求作为教学工作者的我们科学灵活地处理教材和改造教材,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教学中如何灵活处理教材呢?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教学中如何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
【关键词】结合实际、灵活、处理【正文】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但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实施新课程标准必然要求教师抛弃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依赖思想,积极投身课程建设,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努力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大胆挖掘素材,科学灵活地处理和改造教材,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真正转变教材观。
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教材,再走进生活,去感受体会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那么,如何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呢?本人结合这几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以下几点处理教材的方法。
一、内容再现,使教材知识更生活化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
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
数学的教与学应该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自己要学的数学。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可通过让学生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可让学生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
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又如在学习了“分类”一课后,可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谈灵活使用教材案例

谈灵活使用教材案例
灵活使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列举一些
案例来说明如何灵活使用教材:
1. 根据学生水平调整教材:教材往往是按照一定的学习难度和
进度编写的,但是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教师可以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减
或增量。
2. 融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往往是抽象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与
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以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3. 多媒体教材的使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为教师
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和记忆。
4. 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教材中的内容很多,但是教师可
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学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避免过
多的重复或者难以掌握的内容。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教学资源,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活处理教材的六种方法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授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得靠教师的善于应用。
”初中数学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一种重要课程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食粮”。
但,食粮只有被消化,并转化为人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才有了价值。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将教材的情景、内容、呈现方式、要求等进行改造,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从而发挥教材的应有价值。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六种处理教材的方法。
一、更换
教材虽以学生为主体,但往往很难兼顾地区差异、城乡差别和学生个性的不同。
它所采用的问题情景有时不一定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有时却重复出现多次,不能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偶尔有的情景还会使学生产生误示。
为了使教材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要对教材的有关问题情景进行更换。
【例1】在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教材的引例是:
现有一块长7.5 dm,宽5dm的木板,能否用如图(见图1)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 2和18dm 2的正方形木板?
教材给出引例的的目的是呈现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并让学生将整式加减法运算的经验和方法迁移到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中来。
但教材给出的图形容易使学生产生误示,认为可以截出这两个正方形。
我们在教材提出的问题懂得启发下,对原题进行了更换:
如图(见图2)现有一个面积为32cm 2的大正方形S i,能否在这个大正方
形上截出面积分别为8cm 2和18cm 2的小正方形?(不拼接)
图1
这样的更换,一是减少了计算量,学生只需直接化简二次根式;二是更加直观了,有利于启发学生求出两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之和再求其与大正方形边长之差。
这样就使学生在迁移、归纳总结中完成对新知的学习。
二、增补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但不是全部。
同时,教材也只是一个例子,它本身带有一定的层式性或滞后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课程的要求,补充适当的问题、方法和活动等,以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例2】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教材原有的例题是:
如图(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F分别为OA、0C的中点,四边形BEDF 行四边形
吗?请说明理由.
图3
这道例题既用到性质,又用到判定,有一定的综合性。
但学生略加思考,是可以独立解答的。
如何进一步挖掘例题的功能呢?我们分成三步: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学生分组展示、交流各自的方法。
2•变式应用,激活思维:从条件和结论的角度对例题进行变式。
变式1由例题中的特殊点E,F推广到一般情况,若AE=CF,结论成立
吗?为什么?
变式2 若E,F为直线AC上的两点,且若AE=CF,结论成立吗?为什
么?
变式3 若E, F,G,H分别为AO , CO, BO,DO的中点,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变式4 若变式3的条件成立,那么EG,FH有什么位置关系?
3.自编自练,形成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对例题继续进行变式,自己编题
给大家做。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增补?我们是这样考虑的: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对方法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方法的掌握。
变式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载体。
变
式3和变式4之间有个“问题解决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可以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深刻理解,灵活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三、整合
教材体现的是课程标准的底限要求,教材的内容是统一的,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可接受能力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整合。
四、拓展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一定的平台支持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升的。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介绍学生接受的方法,通过对教材要求的拓展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搭建平台。
五、变式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要“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 。
教师不仅要继承,更要有创造,通过教师的主体创造性,激活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对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地变式,可以为催生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创造条件。
六、补白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现行数学教材增设了大量的“留白”,目的在于一方面拓展教学空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机会;另一面渗透着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让学生亲历数学化过程,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用心去“补白” ,使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课程体验,追寻生命成长的平台。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要不断地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大胆地改造,使之能更好地贴近学生,适合学生,服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