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新)

合集下载

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环境改善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资源优化配置、生态产业发展、可持续经济增长等方面探讨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资源优化配置环境改善可以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环境改善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意识到资源的宝贵性和有限性,采取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

比如,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实施循环经济模式,最大程度地回收和利用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等。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其次,环境改善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环境优质的地区往往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从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同时,环境污染较少的地区也有利于优质人才的吸引和企业形象的塑造,进一步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配置。

通过良好的环境改善措施,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可以进一步缩小,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二、生态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对于生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生态产业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基础的经济活动。

环境改善可以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土壤和广阔的市场。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生态产业提供充足的生产要素。

例如,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其次,环境改善可以提高消费者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升,他们愿意购买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产品,这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生态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生态产业以其高附加值、低排放的特点,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优化资源配置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提升生产力和经济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优化资源配置是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在企业运营中,资源涉及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方面,合理配置资源能够带来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好处: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

高效的资源配置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增加产量和减少成本。

2. 提升产品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可以确保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人员和设备都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合理配置资源不仅能够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还可以降低因设备故障和人力不足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3. 加强创新能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合理配置人员和信息资源,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激发创新思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降低环境影响: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减少能源和物质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采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设备,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法1. 数据分析与预测: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分析和趋势的预测,可以更准确地估算资源需求,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以便及时调整资源配置策略。

2.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可以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效率。

例如,在仓储和物流领域,智能化仓库管理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可以实现资源的快速调拨和合理分配。

3. 强调团队合作:资源配置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和合作机制,鼓励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可以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优化资源配置。

4. 鼓励创新和持续改进:在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创新和持续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P6 第一章第二节2.1972年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

4.代表作: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0年,科斯,“社会成本问题”;1966年,鲍尔丁提出“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

5.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问题。

6.第一章专栏:1950年,挪威考古学家海耶达尔出版了《阿库—阿库》一书。

(复活节岛之谜)克鲁蒂拉和克尼斯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奠基人。

克鲁蒂拉侧重于公共投资的环境影响和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代表作《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克尼斯侧重于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研究,代表作《区域水质管理的经济学》。

7.P17 第一章第六节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8.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9.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10.右图图2-111.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12.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13.P29-32 第二章第四、五节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14.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

15.微观经济学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4个:⑴存在能影响商品价格的市场势力;⑵外部性;⑶公共物品;⑷不完全信息。

16.导致市场失灵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

17.要使政府干预有效,需要两个条件:⑴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⑵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实施干预花费的成本。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的资源优化配置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的资源优化配置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的资源优化配置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它包括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电力、水利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然而,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优化配置。

2. 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效益和效果。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质量。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可以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投入,从而提高项目的质量。

例如,在道路建设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控制,而合理配置物资资源可以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其次,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效益。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在电力建设中,合理配置电力资源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经济效益。

再次,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的可再生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水利建设中,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改善社会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的发展水平。

例如,在交通建设中,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可以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3. 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主要包括需求预测、资源评估、优化决策和实施监督等环节。

首先,需求预测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

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需求进行预测和分析,可以确定资源的需求量和种类,为资源的配置提供依据。

青海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青海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动开发,终期调水规模为多年平均 7.5 亿 m3,该工程是在当时
城镇化为核心,加速人口、产业、资源要素向城市群集聚,建设
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城乡统筹“新海东”,打造西宁海
形势和技术条件下解决青海省湟水干流本区发展水资源短板
东城市群经济生态文脉共同体,增强城市群地区经济和人口承
的根本手段。
载能力,提升辐射带动黄河青海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River, so it has an important and special ecological status. In the process of benign evolution of protecting the“Chinese water tower”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i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 a synchronized manner, the
木地区的区域生态相对独立,自然条件恶劣,集中了青海省大
24.70%;河湟地区和柴达木地区为贫水区,水资源占全省的
部分沙漠、戈壁、风蚀残丘、盐沼和碱滩,以盐湖和矿产资源开
12.30%。青海省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汛期连续 4 个月河流径
发为主,耕地面积仅占区域总面积的 1.65%,有一定的宜耕地
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总量的 50%以上,部分河流达到 70%~
2.5 亿 m3 的经济用水。湟水干流和大通河流域周边的甘肃省秦
源丰富,水资源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及经济社
会发展。为此,青海和甘肃两省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先后提
态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巨大而关键,西宁海东城市群作为兰州

资源配置效率优化

资源配置效率优化

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在当今社会,资源是非常宝贵和稀缺的,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是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的一些方法。

一、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性资源配置效率指的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利用和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通过科学规划和调配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互补性和优势,可以使企业在同等资源下取得更高的产出。

2. 保护环境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保护环境资源的持续性和可再生性。

例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开发,可以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风险。

3. 促进社会公平: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平分配,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升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方法1. 制定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资源规划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根据资源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合理的使用目标和指标,进行规模化、绿色化和节约型的资源调配。

2. 引导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

通过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资源的供需关系,鼓励资源向效益高、环境友好的方向转移。

3. 推动技术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实现资源的有效再利用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4. 加强政府管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好引导和监管的作用。

加强资源监测、评估和统计,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和保护资源,推动资源配置的公正和有效。

三、案例分析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例,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可以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资源的有效配置成为了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优化资源配置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优化资源配置的意义、目标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优化资源配置的意义资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提供一定效用或者满足特定需求的各种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

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优化资源配置的意义在于:1. 提高生产效率:合理配置资源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2. 促进经济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绩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社会福利:优化配置资源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社会福利。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效果。

具体目标包括:1. 最佳组合:通过合理组合各种要素资源,使得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最高,达到最佳配置状态。

2. 有效配置:通过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法,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不同产业和地区之间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3. 均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不仅要关注效率,还要注重公平和均衡。

均衡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全面发展。

三、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法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市场调节:通过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自由流动,调节资源的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 政府引导: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法规制定来调控资源配置。

例如,制定产业政策、土地利用规划等,引导资源的有序配置。

3. 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探索新的技术模式和管理方法,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化。

4. 跨界合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各个领域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形成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背景在现代社会中,能源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

但是,能源的消耗和排放也带来了很多环境和经济问题。

因此,为了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环境的最小损害,需要制定一个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目的本文旨在提出一个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以实现最优的能源利用、最小的环境损害、最大的经济效益。

方案能源利用能源的利用是能源资源优化的关键。

为了实现能源资源的最大利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降低在能源采集、转化和利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能源转化效率。

2.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不仅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3.推广能源互联网:建立能源互联网平台,实现各种能源的互通共享,达到最优化的能源使用。

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的利用不仅会带来经济收益,还会带来环境问题。

为了减少环境损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减少能源的使用量: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在减少能源消耗的情况下保证生产和生活水平,达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2.推广清洁能源:如核能、太阳能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

3.加强环保技术研发:研发新的环保技术,如二氧化碳捕获、减排等,减少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损害。

经济效益在制定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时,经济效益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措施:1.实现能源资源的最大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

2.推广科技进步和创新: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优化能源结构:降低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促进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推进经济发展,实现能源资源的最大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产过程中,资源投入可以有多种组合。 如果通过重新配置资源投 入能够获得更多的 一种或两种商品的产出,则过去资源投入的 配置就是无效率的。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着一种资 源配置状态下高效率的生产方式。
MRTS(m,l)c=MRTS(m,l)w。
需要注意:
在生产契约曲线上仍然有无穷多个切点,因 而有无穷多种高效率资源配置状态。因此仅 从生产过程无从确定经济效率。
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充分条件是:在资源空间 的所有等产量线和在商品空间的所有无差异 曲线必须是非凹的(或特例是直线)。这样 才能保证商品空间的高效率生产可能性线和 效用空间的效用可能性线凹向原点,以及最 终效用边界线是凹向原点的。
社会福利函数,记为SWF: SWF=f(U1,U2,…,Un)式中:U1, U2,…,Un——个人1,2,…,n的效用水平。 因此社会福利函数是全体个人效用水平的函 数。
埃奇沃斯框图中,生产满足帕累托最优标准 的配置不只一个,两种产品所有等产量曲线 的切点都符合这一条件,因而都是帕累托最 优点。把所有这些切点连成的一条曲线称为 生产契约曲线。
效用U(Utility):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
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免子说,“世界 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 流口水。”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 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 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埃奇沃斯盒状图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用来表 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 各种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 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 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
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 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 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 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例如,消费者消费了巧克力与唱片,他从中得到 的效用是无法衡量,也无法加总求和的,更不能 用基数来表示,但他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物品 中所得到的效用。如果他认为消费l块巧克力所带 来的效用大于消费唱片所带来的效用,那么就叫 一块巧克力的效用是第一,唱片的效用是第二。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如果一项政策在执行中使得一方的收益在补 偿另一方在该项政策中所受损失之后还有剩 余的话,潜在的福利是增加的,这就是卡尔 多-希克斯补偿原则。
次优理论:当一个经济系统中的某一部分未 能最有效地发挥作用时,则对于经济系统中 的任何其余部分的最优工作方式(或条件) 也将不是当所有部分都处于最优状态时那样 的方式(条件)。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经济 系统中的一部分(如资本)按整个系统最优 的条件运行,而另一部分(如劳动力市场) 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按整个系统处于最优时的 条件运行,则该经济系统是低效率的。
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普
遍使用的概念。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 可以加总求和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 为效用单位(Utility unit)。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 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 用米来表示一样。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 分析法。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 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马 歇尔指出,货币也必须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既然如此,由于富人持有的货币量大于穷人,所 以前者的边际效用小于后者。如果把一元钱从富 人那里转移到穷人那里,整个社会的效用就会增 加。所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成为收入平均 化的理论依据。
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形成的福利经济学。其 要点有:以帕累托提出的序数效用论为基础;认为社会福利 改进是指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增进,但不能有其他社会成员 的福利减少,这一标准无法评价收入再分配问题;创建了社 会福利函数(指出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达到最大福利,还必须满足其充分条件, 即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提出了社会补偿原则。
如果某种资源投入没有市场价格或者市场价 格过低(例如,环境物品),也会扭曲资源 配置的效率。
在消费过程中,商品可以有多种分配方式。 如果通过重新分配商品,能够获得更多的满 足,这些商品分配就是无效率的。
消费契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着一种商 品分配状态下效率最高的消费方式。
MRS(w,c)1=MRS(w,c)2
福利经济学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 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 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
古典福利经济理论
1、代表人物:霍布森和庇古
霍布森的观点:经济学的中心任务应 当是研究如何增进人类的福利,主张 通过国家干预来消除在竞争性的市场 制度下形成的分配不合理现象。如税 收政策、最低工资法、社会保险以及 国有化等。
需要注意 :
曲线上有无穷多种高效率商品分配状态。 高效率生产可能性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具有与之相对
应的商品最大可能供给量的组合,而每一种组合又 对应着一条新的消费契约曲线。
如果某种商品没有市场价格或者市场价格过低(例 如,环境物品),也会扭曲商品分配的效率。
在效用边界线上,可以排除以下几点: 生产契约曲线之外的投入组合 消费契约曲线之外的所有商品分配方式; 没有落在效用边界线上的所有效用可能性线。
经济效率的,不满足就是缺乏经济效率。
第三节 经济效率的实现
假设:在一个简单的经济系统中,有经济主体 (厂商或消费者)1和2,并存在两种资源: 土地(L)和机器(M),生产且消费两种商 品:小麦(W)和衣服(C)。则: 生产函数为: W=fw(Lw,Mw),C=fc(Lc,Mc) 效用函数为: U1=f1(W1,C1),U2=f2(W2,C2)
效用边界线代表着一种帕累托效率,其经济 状态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任何人的境况 都不可能更好,同时也不使其他人境况变坏。
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必要条件:
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MRTS(m,l)c=MRTS(m,l)w=Pm/Pl
高效率的消费:MRS(w,c)l=MRS(w,c)2=Pw/Pc
对于所有消费者: MRS(w,c)1=MRS(w,c)2=MRPS(w,c)1=MRTS(w,c)2=Pw/ Pc
3、现代福利经济理论
现代福利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效用序数论。
有关福利评价的观点或命题:
(1)个人是其福利的最好判断者,个人福利取 决于个人偏好。
(2)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福利, 而非其他。
(3)如果社会上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起来, 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坏,那么整个社会的境 况就变好了。
第四章 经济效率理论
第四章 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 第二节 经济效率的实现 第三节 补偿原则与次优理论 第四节 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解决经济是什么 的问题,即研 究以济是怎么运行的,先提出假设,再分析 经济行为及后果,并对结论作检验。
规范经济学:解决经济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即提出一些标准对经济运行作评价,说明经 济应当怎么运行,并提出政策。
2、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1)福利:被解释为人们对享受或满足的主观 评价。福利分为广义福利和狭义福利两类。
(2)理论基础:功利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都 追求自己的最大福利,个人福利是个人感到 的满足的总和)和基数效用论。
(3)基本观点:
第一,国民收入的数量大小代表了一个社会的 经济福利大小。
第二,在国民收入的数量既定的情况下,国民 收入分配越平等则社会福利越大。
欲望、满足、效用 欲望——消费的动机; 满足——消费的结果; 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
旧福利经济学: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代表的福利经济 学思想,其要点有:以基数效用为基础;指出一般福利和经 济福利两个不同概念(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有国民收入的总 量和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确立了外部性理论,认为外部性 是指边际社会净效益与边际私人净效益的不一致。
从SWF可以得出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其中 必有一条与效用边界线相切,其切点就是最 大社会福利。
最大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是: ①帕累托最适度状态; ②效用边界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
最大社会福利的充分条件是效用边界线与一 条且仅与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
第三节 补偿原则与次优理论
在许多情况下,一个给定的项目或政策会使 一些人受损,而使另一些人受益。根据帕累 托准则,没有任何一个项目或政策可以被划 定为能使全社会受益,这种限制过分严格了。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 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
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 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 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 最好吃? 说明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下,研究 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 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 关的各种政策问题。即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 最优分配和产品在不同家户之间的最优分配问题。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规范经济学,又称经济伦理学, 同时又是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带有经济政策 学的性质。
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思想渊源也许可以 追溯到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的英国功利主 义哲学,但其直接奠基却是产生于19世纪 50-70年代的“边际革命”。在此期间,德 国的戈森、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 尔以及法国的瓦尔拉斯等人差不多同时但 又都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边际效用学说建立在效用可以直接 计量的假设之上,因此也被称为“基数效 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