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宏观现象微观解释-复杂解释-结合其他知识综合
初三化学宏观与微观概念

初三化学宏观与微观概念初三化学宏观与微观概念探究1. 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业和科学领域。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化学往往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挑战,尤其是在理解宏观和微观概念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初三化学中宏观与微观概念的关系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2. 宏观与微观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宏观概念是指我们通过肉眼或简单的实验方法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或性质,如颜色、形状、溶解度等。
而微观概念则是指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需要通过特殊的实验或模型来揭示的现象或性质,如分子结构、原子排列等。
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密切相关,互为因果。
只有通过了解微观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宏观现象。
而从宏观角度观察与实验,又可以验证和证实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和模型的正确性。
3. 宏观与微观概念的实际应用宏观与微观概念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宏观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物质特性和现象,比如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而微观概念则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解释和预测物质性质和变化的依据,如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溶解度的大小和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
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来设计新材料,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4. 对初三化学宏观与微观概念的个人观点与理解在初三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宏观与微观概念的重要性。
通过理解宏观概念,我能够对物质性质和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使我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当我开始学习微观概念时,我才真正意识到了化学的深度和广度。
微观世界中隐藏着无数微小的领域和精彩的现象,而宏观与微观概念的结合,让我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化学知识。
总结与回顾: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三化学宏观与微观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强调了它们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
我们探讨了宏观与微观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解释和预测物质性质和变化方面的作用。
初中化学用微观解释宏观现象体现的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用微观解释宏观现象体现的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课程旨在通过微观解释宏观现象,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以下是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点:
知识与技能要求
•理解物质由分子或离子构成,不同物质之间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理解元素的分类和特性。
•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酸碱性、氧化还原等基本性质。
•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及相关影响因素。
思维方法培养
•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发现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解释。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化学思维,建立化学概念间的联系和框架。
实践与应用能力
•进行简单化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技术应用。
•培养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遵守实验室规则。
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1 物质的构成 1宏观现象微观解释 2复杂解释 结合其他

物质的构成(18包头)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分子B.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C.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D.硝酸钾、氯化钠和硫酸铵三种物质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18淮安)14. (4分)化学的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请从微观角度回答:(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花香入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由题14-1图推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3)由题14 -2图可知,水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填微粒符号)。
(4)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N(NO2)3中N、O原子个数比是______。
(18广州)21.(2分)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 C70表示一个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2) 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条件改变时,。
(18泰安)22、(4分)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1)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__________(写出微粒的符号)。
(2)化学上有一种能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质量联系起来的量,叫物质的量,其单位是摩尔。
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6.02×1023个,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化学式量。
例如1摩尔水的各种量关系如下:①1摩尔水中复原子数目是______个;②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______g。
(18乌鲁木齐)12.(8 分)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1)如图是钾原子和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i.x 的数值是。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明晰“宏观”与“微观”

明晰“宏观”与“微观”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一直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与热点,它涉及微粒知识、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元素符号、化学用语、相对分子质量等许多化学知识,是我们走进化学世界、了解化学知识的基本工具与必备常识。
一、要点提示要点1 元素及其分类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跟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要点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要点3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描述组成与构成是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述物质的。
通常说“某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这里讨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故用宏观概念中的“元素”与“组成”搭配使用。
注意:千万不能用“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概念与“组成”搭配使用。
另外,从宏观角度来看,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例如,“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不能说“氢气是由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通常说“某某物质是由什么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这里讨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故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概念来描述,而不能用“元素”等宏观概念来描述。
注意:在描述物质的构成时是用“分子”“原子”还是用“离子”,取决于该物质的类型,不能乱用。
二、考题评析题型1 元素知识的考查例 1. 你知道吗?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碘易患坏血病;缺钙易得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这里的铁、碘、钙、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解析: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人体缺少的铁、碘、钙、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是指元素。
2024年中考化学微观知识点

微观专题ー、分子和原子1.分子和原子的区別和联系分子原子概念分子是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相同点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②质量和体积都很______;③都在不停地_________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___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原子_________________联系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2.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____________变成其他分子。
如水变成水蒸气只是水分子的_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2)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破裂为___________,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__________或物质。
二、原子的结构_____________(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_________(带______电)3.原子______________(不带电)_________(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4.由于原于核内质子所带电荷和核外电子的电荷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注意:(①)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如__________核内无中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核外电子排布5.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1)通常用____________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2)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_______个。
(只有1层的不超过________个)6. 原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表示_________表示_________ 表示_________表示_________(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四、离子 7.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带正电的离子叫________,带负电的离子叫____________。
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宏观现象或变化实质(微观解释)1、物质的状态或体积发生变化分子(或原子)间隔发生变化气体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固体液体间隔较小湿衣服能晾干,阳光照射下更易干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运动更快2、化学变化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4、金属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5、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6、稀有气体很稳定,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2),达到了最多,不易得失电子7、氦气、氖气的化学式He、Ne,氧气O2氢气H2 氮气N2稀有气体由单原子直接构成,常见气体由双原子分子构成8、O2 和O3,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分子种类不同)原因~分子的概念9、C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C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0、C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性质相同都是由C原子构成11、(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分子种类的多少(含一种分子是纯净物,多种分子构成混合物)12、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种类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3、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重新组合)14、酒精、水、白酒不导电这些物质中只含有分子(没有带电的微粒)15、酸碱盐的溶液可以导电溶液中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16、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含有H+和OH--17、溶液酸(碱)性的强弱H+(OH--)浓度的大小18、溶液的颜色某种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19、溶液的性质(如稀盐酸可使石蕊变红)某种离子的性质(稀盐酸中H+使石蕊变红)20、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溶解后形成的离子能否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21、H2与O2混合点燃会爆炸,纯净的H2点燃不爆炸。
推论:所有可燃气体与O2 混合点燃都可能爆炸,所以所有可燃气体点燃前都要先验纯。
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_Microsoft_Word_文档_(2)
宏观现象或变化实质(微观解释)1、物质的状态或体积发生变化分子(或原子)间隔发生变化气体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固体液体间隔较小湿衣服能晾干,阳光照射下更易干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运动更快2、化学变化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4、金属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5、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6、稀有气体很稳定,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2),达到了最多,不易得失电子7、氦气、氖气的化学式He、Ne,氧气O2氢气H2 氮气N2稀有气体由单原子直接构成,常见气体由双原子分子构成8、O2 和O3,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分子种类不同)原因~分子的概念9、C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C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0、C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性质相同都是由C原子构成11、(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分子种类的多少(含一种分子是纯净物,多种分子构成混合物)12、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种类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3、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重新组合)14、酒精、水、白酒不导电这些物质中只含有分子(没有带电的微粒)15、酸碱盐的溶液可以导电溶液中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16、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含有H+和OH--17、溶液酸(碱)性的强弱H+(OH--)浓度的大小18、溶液的颜色某种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19、溶液的性质(如稀盐酸可使石蕊变红)某种离子的性质(稀盐酸中H+使石蕊变红)20、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溶解后形成的离子能否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21、H2与O2混合点燃会爆炸,纯净的H2点燃不爆炸。
推论:所有可燃气体与O2 混合点燃都可能爆炸,所以所有可燃气体点燃前都要先验纯。
2024中考化学必备知识点速览(解析版)
2024中考化学必备知识点速览(解析版)速览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途1、物质的变化(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物理变化中变现出的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和密度等。
(2)、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可燃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变化。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速览02 空气和氧气一、空气的成分及用途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1)分离液态空气:首先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利用各气体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温度下气化,再冷凝,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2)用途:氮气工业生产硝酸和氮肥,食品防腐,液态氮气用作制冷剂;O2供给呼吸,支持燃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制作多用途电光源;4、空气质量:(1)空气中的有害物:SO2、CO、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2)空气污染指数越高,污染越严重;(3)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但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基本思路: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定混合物在反应前后的体积或质量的变化。
2、药品选择要求:生成物是固体,只与氧气反应。
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总结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总结就目前,同学们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总结1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1)宏观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2)微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3)量的意义: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2)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2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①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③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④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无水,量多的为溶剂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过饱和溶液。
在溶质溶解量没有达到最大限度之前所形成的溶液,都叫不饱和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3化学沉淀1.Fe(OH)3 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中考化学复习 物质的构成-01宏观现象微观解释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构成-01宏观现象微观解释(2018•常州)1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2019•龙海市校级模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体现了分子的性质是()①分子可分②分子很小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④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⑤分子总在运动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2017济宁)3.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2019•泉州二检)如图,上瓶充满空气,下瓶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氧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发生反应),抽出玻璃片,瓶口对紧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瓶内气体颜色趋于一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说明不断运动B.当两瓶中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时,微粒停止运动C.实验前后,二氧化氮分子的性质和个数都不变D.实验后,二氧化氮分子间的间隙变大(18泉州质检)3.氧气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A.氧分子的大小 B.氧分子之间的间隔C.氧气的化学性质 D.构成氧分子的原子种类(2019·娄底中考)27.水变成水蒸气,从分子角度分析,正确的是A.分子数目增多B.分子变大C.分子间间隙变大D.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6.(2分)(2019•百色)下列事实能用分子或原子间有一定间隔解释的是()A.汽油要密封保存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D.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6.(2分)(2019•百色)下列事实能用分子或原子间有一定间隔解释的是()A.汽油要密封保存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D.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18娄底)5.陕西西安咸新区,记者在一个植树现场看到发放罐装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包头)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分子
B.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C.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D.硝酸钾、氯化钠和硫酸铵三种物质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18淮安)14. (4分)化学的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请从微观角度回答: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花香入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由题14-1图推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3)由题14 -2图可知,水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填微粒符号)。
(4)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N(NO2)3中N、O原子个数比是______。
(18广州)21.(2分)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 C70表示一个(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 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条件改变时,。
(18泰安)22、(4分)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1)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__________(写出微粒的符号)。
(2)化学上有一种能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质量联系起来的量,叫物质的量,其单
位是摩尔。
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6.02×1023个,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化学式量。
例如1摩尔水的各种量关系如下:
①1摩尔水中复原子数目是______个;②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______g。
(18乌鲁木齐)12.(8 分)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1)如图是钾原子和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i.x 的数值是。
ii. 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iii. 钾元素和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硫化钾的化学式是。
(2)右图是硫酸铜溶液与锌粒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示意图。
i. 锌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ii. 反应中过量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iii.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反应现象为②。
(18贵阳)9.“见著知微”是化学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资料一
资料二:氟及其化合物常运用于原子弹制造、航天工业等领域。
氟气(F2)化学性质极其活泼,水都能在氟气中燃烧,且燃烧产物是氧气。
结合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图1﹣B中x= 7 ,在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氟元素通常显 ﹣1 价
(2)图2是水与氟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2方框内应填图3中的 D 选项,选择此选项的理由是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
(3)作为航天大国,我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型号众多。
某型火箭曾采用N2H4和H2O2作为火箭推进剂,N2H4和H2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2H2O24H2O+N2 ,该反应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