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长清区乐天小学孙延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研究仿生的一般过程,认识什么是仿生。
2、能力目标:注重事实与生活,通过合作与交流锻炼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鸟窝和蜂窝的图片。
画面展示的是什么?看到这两幅照片你能想到我们国家哪两座非常著名的建筑?(鸟巢和水立方)师出示对比图。
讲述:中央电视台在采访鸟巢和水立方的中方设计师时,他们表示,设计的灵感均来自大自然中的生物—鸟和蜜蜂的窝。
看来,生物的本领真不小,它们在很多方面给人类一些启示,人们根据这些启示可以做许多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的启示。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二、新授1、辨认麦冬叶及韭菜叶出示麦冬叶及韭菜叶,学生辨认。
介绍麦冬(课件展示),讲述:这种植物是禾本科植物,因为冬天时也像绿油油的麦子一样,所以人们给它取了这个名字。
就是这两种植物中的一种,使老师付出了血的代价,在采集时把我的手弄破了,谁会是凶手呢?请同学们仔细地摸一摸、看一看,抓出凶手?2、学生观察抓“凶手”(说生物特点)你认为谁是“凶手”?你的证据是什么?请你把证据写到黑板上。
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麦冬所具有的什么呢?(特点、特性等)(板书:生物特性)3、讨论如何验证想法(1)讲述:也就是说,你们认为带有锯齿结构的植物比没有锯齿结构的植物的破坏力要大,所以老师的手就被划破了是吗?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需要怎样才能确定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呢?(做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做模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板书:做模型)。
(2)认识做模型的工具及材料,并进行讨论如何做模型。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做实验,验证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汇报(小比赛)(实验汇报的形式一改常用的学生汇报,教师补充的形式,而是采用的“小比赛”的形式,旨在完成汇报的同时,激励学生乐于参与)(板书:测试模型)讲述:通过“小比赛”我们得知,带有锯齿结构的材料确实比没有锯齿结构的材料破坏性要大。
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教学简案

生物的启示还地桥镇小学李清军教学目的要求:①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创造发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②培养学生依据生物的特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小发明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养成小发明的习惯和能力。
教具准备:⒈多媒体课件⒉实物:鸡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⒈谈话:比较人与猴子的相似之处。
⒉课件出示礼物:“?”二.探究积累⒈猜一猜:①课件出示锯,提问:你能从锯的身上想到什么?②讲述鲁班发明锯的过程。
③教师小结:板书:丝茅草锯⒉看一看:①课件出示:飞机夜航,提出问题:飞机为什么能在夜晚飞行?②电脑演示科学家做实验过程。
在系有铃铛的屋子:a、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不响。
B、蒙住蝙蝠的耳朵,铃铛响不停。
C、蒙住蝙蝠的嘴巴,铃铛响不停。
D、出示雷达的工作原理。
③板书:蝙蝠雷达⒊做一做。
①课件:出示鸡蛋,说说你对鸡蛋的了解?②指导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弄清蛋壳的结构。
③提问:你见过类似蛋壳结构的物体吗?播放薄壳结构建筑的画面如教堂顶等。
⒋想一想。
①提问引入:目前最快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课件出示飞机的模型。
②出示鹰飞行的画面。
③对比观察: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呢?④小结板书:鸟飞机⒌总结概述,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
三.拓展思维⒈议一议。
①出示变色龙的画面。
说说变色龙的特点,你能得到什么启示?②出示壁虎的画面。
说说壁虎的特点,你能得到什么启示?⒉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或技术是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呢?播放一些具体的实物。
四.反馈总结。
⒈今天你懂得了什么?⒉教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生物的启示丝茅草锯蝙蝠雷达鸟飞机蛋壳薄壳结构。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doc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25课【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是力量,当今科技正在快速刷新世界,未来科技无止境的发展,将为未来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为巨大的贡献”,达到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索科学,勇于揭开科学之谜,具有综合科学素养”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仿生的科学过程,理解仿生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仿生学的广泛应用并进行相关的仿生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单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新科技、新产品;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通过对仿生学的认识, 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作用。
科学知识:了解仿生过程:知道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每组新鲜的葱叶各两个,A4 纸两张,重物若干个。
)。
学具准备:查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叫“看到了就想到了---联想接龙”看谁的脑子反应快。
比如:看到了荷叶,就想到了…(课件出示荷叶图片)看到蒲公英,想到------课件看到小鱼——・,看到飞翔的鸟儿一课件出示鸟的巢穴图片,看鸟的巢穴到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你对鸟巢的了解?师概括: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称为“这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使全世界对中国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25生物的启示

25.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具准备】6个小组纸杯新鲜的大葱一棵,记录纸二张,圆筒纸一张(双面胶),平板纸一张,一角硬币若干个)查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一、导入新课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植物的种子,认识它吗?师:对,是苍耳。
大家仔细来观察观察,它有什么特点?师:上面有刺,刺上还有小钩,很容易粘在衣服上。
(随手往身上放几粒苍耳)我们可以用这个小刺来干什么呢?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一粒小小的苍耳就引起了大家这么多的思考。
其实,还真的有人受苍耳特性的启发完成了一项发明,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瑞士的乔治·迈斯楚先生,利用它发明了尼龙搭扣。
师:想不到吧,一个不起眼的生物,竟引起了一项发明!这就是生物带给人们的启示!【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葱叶的启示。
(一)引导学生发现葱叶性能。
师:(出示一棵葱)同学们,这个,大家都认识吧。
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仔细观察,发现了吗?师:它的叶子是筒形的,有什么好处呢?师:风都吹不倒它,那,你能把它吹弯吗?想不想试一试?好,大家都来试着吹一吹,看谁能把它吹弯。
师:好,停下吧。
我看有些同学的脸都涨红了,腮帮子都鼓得圆圆的了!师:吹葱叶时感觉怎样?生:吹不动,很费力气。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圆筒形的葱叶不容易吹弯,承受力非常强。
师:那,如果把这个圆筒捋平,(师把葱叶捋平),我把它的筒形结构给破坏掉。
看,还用再把它吹弯吧。
它自己就弯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回顾:刚才,我们发现了葱叶是什么形状的?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又发现了筒形的葱叶比平板式的承受力要强,不容易弯曲。
【版贴:筒形葱叶不易弯曲】那,圆筒形的比平板式的承受力大,究竟大多少呢?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来进行科学的检测。
(二)建立筒形结构模型。
师:这个模型该怎么做呢?(生答:我们可以把一张纸卷成筒状)师:【出示一个圆筒,一个平板】,这个就是圆筒模型,【版贴:圆筒纸】这个就是平板式的。
现在,怎样检验这两个模型谁的承受力大呢?谁有好办法?学生设想检测方法(三)对模型进行对比检测。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五单元生物的启示第1课时∣青岛版(六年制,三起)

六年级上册科学讲课设计第五单元生物的启示第 1 课时∣青岛版(六年制,三起)讲课目标1.采集整理信息资料;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
2.培育学生亲密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与合作。
3.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讨论尊敬别人的想法的互相合作的科学态度;讲课要点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
讲课难点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
讲课方法猜想、假设、实验、小组合作研究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资料(每组鸡蛋、新鲜的葱叶各一,厚纸和薄纸各一张,螺母若干个。
)。
学具准备:查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课时安排第1课时讲课过程导入新课请大家漂亮的图片,老师带你去一个地方教师播放国家体育场的图片。
你知道国家体育场是模拟什么来设计建筑的吗?你知道国家水立方又是模拟什么来设计建筑的?想不到吧,这样宏伟的建筑,居然本源于小小的鸟的巢穴和蜂窝,生物在好多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启示,今日我们就来研究生物给我们带了的启示。
(板书课题)[ 设计企图:经过赏识漂亮的图片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为后续学习做下铺垫。
]二、新课学习活动一:送礼物找发现师:为了把它带来我在盒子里塞上了棉花,谁知道这是为何吗?师:是呀,鸡蛋很简单碎,可是假如我就这样用力去握,鸡蛋会不会碎?谁想来试一试。
师:你就这样握,准备好了吗,给你 10 秒钟的时间,我们一起来给他们倒计时,预备开始!Secord个礼物:吹不弯的葱叶师:我送给同学们的Secord 件礼物也很特别,看看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山东大葱。
师:你们可别小瞧这些葱叶,这可是吹不弯的葱叶?你们信不信,谁想来吹一吹试一试?师:怎么样,我的这个葱叶厉害吧!师:固然我给大家的这两件礼物很常有,可是它们却包含着好多的奥秘。
因此我把它们送给大家,就是要让大家从中获取更多的科学道理。
[ 设计企图:创办送礼物的状况,送给学生两个礼物,一个是握不碎的鸡蛋,另一个是吹不弯的葱叶,让学生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产生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案

《生物的启示》一、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仿生过程:知道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2.过程与方法。
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单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新科技、新产品;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重难点分析:了解仿生的整个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苍耳、粘扣、葱叶。
实验报告单、纸张、放大镜等。
六、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1.师,昨天我和家人去郊外游玩,风景非常好。
在我回来的时候发现身上粘了些东西,我觉得特别的有意思。
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生齐:想……师:那我就让大家看看。
大家认识我身上是什么吗?生:是苍耳。
师:你是怎么认识的?生:上语文课学过一篇《植物妈妈有办法》里面说过。
2.了解仿生师:这么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研究一下吗?(播放课件)咱们今天就从研究苍耳开始吧,看看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观察)二新课探究1、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回答。
师:其实这种尼龙搭扣就是发明者看到苍耳后发明的。
你们桌子里也有一段尼龙搭扣,请你们观察一下,想一想这种尼龙搭扣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分组观察尼龙搭扣,猜测发明过程)师:我们来看看这个过程。
最开始时,这人发现的是什么?生:苍耳能挂在衣服上。
师:(出示苍耳课件)师:是不是有的布粘得结实,有的布粘得不结实,这个过程我们叫做建立模型,并且进行了模型检测。
我到底试试哪种布料粘得更结实,最后呢,把这个模型发展变成了产品,也就是发明出了尼龙搭扣。
2、外表的特点也就是形状特点,生物只有形状特点吗?我们还能通过哪些特点来进行仿生呢?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
你们看功能,结构、颜色等的特点能不能用来进行仿生发明?而且我们是不是还有很多其他的特点也可以用来仿生发明?3.尝试仿生设计小制作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材料:葱叶、贝壳、鸡蛋等,我们下面就来研究研究它们。
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

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确实是力量,当今科技正在快速刷新世界,以后科技无止境的进展,将为以后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为庞大的奉献”,达到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科学,勇于掀开科学之谜,具有综合科学素养”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确实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
”在设计教学时,我要紧采纳自主探究和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仿生的科学过程,明白得仿生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发觉在实际生活中仿生学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看试验;(3)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4)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靠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2)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和不断反省的探究态度;(3)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判尊重他人的方法的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4)通过对仿生学的认识,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展推动作用。
3.科学知识:(1)通过对本课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发下进行的发明制造;(2)了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
教具预备:鸟巢水立方图片、观看材料﹙新奇葱叶,剪刀,苍耳,粘扣,蛋壳,铁架台,铅笔﹚、分组实验材料(每组棋子若干,卡纸一张,钩码若干,两摞书作桥墩)学具预备:查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赏。
(鸟巢、水立方)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那个地点是哪里?画面展现的是什么?它什么缘故而设计的?它是依照什么来建筑的?生答。
师:你明白的真多,真了不得!2、出示苍耳师:这是什么?(苍耳)有什么特点?(有刺、刺前有勾)利用它你能干什么?(防身用,造如此的衣服扎手,小偷不敢偷)师:还确实就有人利用它制成了粘扣呢。
青岛版《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青岛版《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青岛版《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本课以同学玩葱叶的典型生活阅历为切入点,通过做葱叶模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信息资料,使同学了解什么是仿生,怎么进行仿生,知道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创造缔造。
培育同学亲近自然的情感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探究和学习,使同学熟悉什么是仿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创造缔造。
2、了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3、培育同学亲近自然,喜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保持剧烈的探究欲望和主动尝试和不断反省的探究态度。
2、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敬重他人的想法的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仿生学的熟悉,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展推动作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预备:1、课前布置:你知道飞机和雷达是如何被创造的吗?让同学进行课前调查和查阅资料为课堂探究做预备。
2、让每个同学预备10条新奇葱叶和部分已变得松软或枯黄的葱叶,观看一下新奇葱叶和已变得松软或枯黄的葱叶有什么不同。
3、老师为每个试验桌预备适量的木板、胶水、白纸(16开)2张、砝码1盒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玩葱叶、找发觉。
1、导入课题:葱是我们熟识的一种植物,你知道葱叶有什么性能吗?拿出你预备好的葱叶,利用桌上给出的材料,参考课本插图,玩一玩,看你有什么发觉。
2、同学分组玩葱叶,老师巡察指导,必要时可做一下点拔:我们试试一条葱叶可承受多大的压力?剪成条形再试试,看能承受多大压力,看哪种状况承受压力大。
3、同学争论、相互沟通玩中的发觉。
(同学的发觉不肯定相同,相互沟通的内容也不一样。
)老师要引导同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讨论结果仔细分析、细致比较。
4、小结:筒形葱叶比剪开的条形葱叶承压力量强。
过渡:其它物体是不是也具有这种特性呢?活动二、我们来做葱叶模型2 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做葱叶模型?为什么?老师也可以向同学推举桌上预先预备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学生玩葱叶的典型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模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信息资料,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仿生,怎样进行仿生;知道人们能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
本课的教学活动就是按照“让学生经历仿生过程——了解人们的仿生成果——观察生物的性能,进行仿生设计、发明创造”的思路设计的。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具备自主研究的能力,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虽然同学们生活中见过,但不一定去研究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测,精心设计实验、合作研究,科学分析结果,给学生提供科学的探究时空,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实验探究的全过程。
学习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仿生实验;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葱叶仿生实验。
难点:了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评价任务
1.做葱叶仿生模拟实验,知道仿生设计的过程。
2.了解仿生过程,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仿生物品。
教学准备
葱叶(新鲜、较硬的)、钩码、白纸,双面胶,三角支架(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剪刀,细绳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教师讲述或多媒体展示《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2.鲁班是在一个叶片的启示下发明了锯。
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生物都有着超群的本领,带给人类很多启示,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生物的启示”一课。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葱叶的启示。
1.这节课,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生物——大葱。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葱叶,你有什么发现或想提出什么问题?
2.师生交流,提示学生,可以剪开看一看。
3.提出探究问题:葱叶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有什么优势?(葱叶是筒形的。
)
学生进一步观察探究。
4.搭建葱桥小实验:课件出示要求。
①比一比筒形葱叶和条形葱叶谁的承重能力强。
②葱叶两端的“小桥墩”距离保持不变,建议在10厘米左右。
③由于筒形葱叶易滚动,可以在下面挂钩码。
④建议使用葱叶的根部。
简单讲述实验器材的使用及实验过程。
(用三角支架当作小桥墩,葱叶为桥面。
)
5.学生实验。
6.得出结论:筒形的葱叶比剪开的条形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
这就是葱叶筒形结构的性能。
7.葱叶的筒形结构具有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的性能,那其他材料这种结构的物品,是否也具有这种性能呢?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来检测一下。
8.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做葱叶模型呢?
学生交流。
(用纸)
9.想知道所做的葱叶模型是否也具有葱叶结构的性能,应该怎么办?(检测)
10.小提示:
①纸筒只卷一圈,用双面胶粘贴。
②另一张纸不折叠。
③两端“小桥墩”距离保持不变。
④检测纸筒的性能。
11.学生制作葱叶模型,并且检测。
12.筒形的物品确实比条形的物品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
其实,根据葱叶的性能研制的产品已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了广泛的应用。
如电线杆、路灯杆和建筑用的脚手架等。
刚才我们所进行的探究活动,实际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同时课件出示):发现生物结构(葱叶筒形)性能——根据生物结构特点建立生物模型——检测模型性能——根据检测结果研制、开发新产品。
人们根据生物的性能,研制开发新产品,这就是仿生。
活动二:生物的启示与发明。
1.正是由于仿生学的发展,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仿生发明创造,已经惠及人类,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你知道有哪些产品是受的生物的启示而发明的?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结合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图片:雷达,飞机,薄壳建筑,筒形叶桥,电子蛙眼雷达,蝇眼照相机等。
3.我们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已经发明了很多物品,在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发明不断出现。
因为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是无止境的,我们已经从生物身上学到很多知识,然而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三、自由活动
1.接下来,我们从各种各样的树叶上面,看能受到哪些启示呢?请同学们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看看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有什么样的性能?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组观察,并且做好记录。
3.学生交流汇报。
(共同特点:都有叶脉,作用:运输和支撑)
4.请你根据树叶的这些特点,开动你的脑筋大胆设想,进行仿生设计。
5.学生活动,交流汇报。
四、拓展延伸
1.继续调查身边的仿生实例,了解人们是怎样模仿生物来设计物品的。
2.将水滴在新鲜的荷叶正面,观察有什么现象。
认真研究其中的奥秘,设计仿生产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启示
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
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仿生。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由鲁班发明锯的故事进行引入,然后学生研究准备好的鲜葱叶,研究其结构特点,比较它与纸筒的承重特点。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关键,学生通过验证很容易就会得出筒形的结构有更强的支撑力。
这样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基本突破了。
然后介绍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有生物的启示得来的。
然后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树叶观察其特点,然后总结自己的有什么启示。
为了教学活动的梳理进行,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材料准备上要做充分,布置学生准备葱叶,否则就只能看着其他同学动手去做,而自己又无所事事,这样就不会有效果。
在上课的过程主要是学生们进行活动探究,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主动去参与活动,端正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