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

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
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

填空选择:

1光电效应:因光照引起的材料电学特性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和内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又包括光电导效应(光敏电阻)和光生伏特效应(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电池)

2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a.均质导体定律:两种均质导体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势大小与电极的直径、长度以及长度方向的温度部分无关,只与热电极材料和温差有关。如果材质不均匀,当热点,极上各处温度不同时,将产生附加热电势,造成无法估计得测量误差,因此热电极材料的均匀性是衡量热电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b.标准电极定律:若导体ABC分别与三种导体C组成热电偶,那么由导体AB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势可以由标准电极定律来确定。标准电极定律指出:如果将导体C(热点极,一般为纯铂丝)作为标准电极(也叫做参考电极),并且已知标准

c.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对热电偶回路的总电势没有影响。

D.中间温度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当结点温度为T,T0时,总热电势等于该热电偶在节点温度为T,Tn 和Tn,T0时相应的热电势的代数和。

3误差来源:方法误差、环境误差、数据处理误差、使用误差、仪器误差、人身误差。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仪表制造,安装或使用不当。是一种有规律的误差,系统误差越小、则表明准确度越高。

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绝对值和符号无规律变化的误差。主要来源有机械干扰、热和湿干扰、电磁场变化、放电噪音,光空气原件噪声。总体来说服从统计规律,误差大小放映数据的分散程度,误差越小,精密度越高。

粗大误差:测量值偏离实际值的误差。操作不当造成的。测得的值明显地偏离实际值所形成的的误差。判断哪个测量值是坏值或是异常值,处理数据时应剔除。

4数字PID算法是比例、积分、微分算法。(增量型算法与位置型算法)

5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16~20kHz,超过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6 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原理:超声波传感器以超声波为检测手段,因此必须有发射超声波和加收超声波的装置,一般将它们称为超声换能器或超声探头。

分类:超声波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分为压电式、磁致伸缩式和电磁式等,在检测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压电式。

应用:超声波测厚,超声波测物位,超声波测流量,超声波无损探伤

7 生物敏传感器的组成

原理:生物敏传感器由分子识别软件(敏感基元)和与之结合的信号转换器件(换能器)两部分组成。

分类:按所用分子识别元件分为:酶传感器、微生物敏传感器、组织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等。

8 红外传感器的分类

红外传感器是能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其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光敏型(或称光子型、量子型)和

热敏型两类。大题:

1.测控系统的基本任务:

测控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借助专门的传感器感知对象信息并传输到系统处理器,系统处理器中,通过信号处理方法对对象信息进行处理与数据分析,得到控制对象的有效状态信息和测试结果,进而将这些对象的控制信息传输给控制环节进行对象的行为控制,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显示装置输出。实现测控系统所涉及的感知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处理技术以及软硬件集成技术都是测控技术的重要内容。

2.什么叫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当测量或计算变量时,在一定概率保证下,估计出一个区间[-a,+a]以能够覆盖真值μ的区间,这个区间称为置信区间,区间的上下限称为置信限。

3.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原理:超声波传感器以超声波为检测手段,因此必须有发射超声波和加收超声波的装置,一般将它们称为超声换能器或超声探头。

分类:超声波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分为压电式、磁致伸缩式和电磁式等,在检测技术中应 最为广泛的是压电式。

应用:超声波测厚,超声波测物位,超声波测流量,超声波无损探伤

4.智能传感器的组成?智能传感器一般构成结构图?

智能传感器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及相关电路组成。其结构框图:P145 5、系统、粗大误差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对测量结果影响有什么不同? 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仪表制造,安装或使用不当。是一种有规律的误差,系统误差越小、则表明准确度越高。

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绝对值和符号无规律变化的误差。主要来源有机械干扰、热和湿干扰、电磁场变化、放电噪音,光空气原件噪声。总体来说服从统计规律,误差大小放映数据的分散程度,误差越小,精密度越高。

粗大误差:测量值偏离实际值的误差。操作不当造成的。测得的值明显地偏离实际值所形成的的误差。判断哪个测量值是坏值或是异常值,处理数据时应剔除。

5.性补偿的目的?主要有哪些补偿方法?

目的:非线性补偿法通过在测量系统中引入非线性补偿环节,使系统的总输出特性呈线性,从而提高检测系统测量的准确性。

方法:模拟非线性补偿法:开环式非线性补偿法、闭环式非线性补偿法、差动补偿法、分段矫正法。数字非线性补偿法:拟合法、查表法。

7.按照所用分子识别元件的不同、生物敏传感器可以为哪几类?

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组织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免疫传感器。

8.常用的三种图像分割法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

1灰度阈值法:

特点一常用的图像分割法是将图像灰度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用设置灰度阈值的方法确 有意义的区域或分割物体的边界。

特点二选用不同的阈值其处理结果差异很大。

2.区域生长:

区域生长是从某个角度或者像素点触发,最后得到整个区域,进而实现目标提取。

3.分裂合并:

分裂合并差不多是区域生长的逆过程:从整个图像出发,不断分裂得到各个子区域,然再把前景区域合并,实现目标提取。

9.什么是光电效应?主要包括哪几种?

因光照引起的材料电学特性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和内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又包括光电导效应(光敏电阻)和光生伏特效应(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电池)

10.简述虚拟仪器的组成和特点?

虚拟仪器由三大功能模块组成:信号采集、信号分析处理、经典输出与显示。相应的,虚拟仪器由被测量 传感器 预处理及 输出接口 微处理器 输出接口

执行机构或显示记录

计算机、仪器硬件和应用软件3大要素组成。

与传统仪器相比虚拟仪器具有以下3个特点。

1.不强调物理上的实现形式 虚拟仪器通过软件功能来实现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处理与分析及数据的显示这3部分的物理功能。其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基本硬件的支持下,利用软件完成数据的采集、控制、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测试结果的显示等,通过软、硬件的配合来实现传统仪器的各种功能。

2.在系统内实现软硬件资源共享 虚拟仪器的最大特点是将计算机资源与仪器硬件、DSP 技术相结合,在系统内共享软硬件资源。它打破了以往由厂家定义仪器功能的模式,而变成了由用户自己定义仪器功能。使用相同的硬件系统,通过不同的软件编程,就可实现功能完全不同的测量仪器。

3.图形化的软件面板 虚拟仪器没有常规仪器的控制面板,而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环境,采用可视化的图形编程语言和平台,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建立图形化的软面板来替代常规的传统仪器面板。软面板上具有与实际仪器相似的旋钮、开关、指示灯及其他控制部件。在操作时,用户通过鼠标或键盘操作软面板,来检验仪器的通信和操作。 除上述特点之外,与传统仪器相比,虚拟仪器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虚拟仪器用户可以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地定义仪器的功能,通过不同功能模块的组合可构成多种仪器,而不必受限于仪器厂商提供的特定功能。

(2)虚拟仪器将所有的仪器控制信息均集中在软件模块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显示采集的数据、分析的结果和控制过程。这种对关键部分的转移进一步增加了虚拟仪器的灵活性。

(3)由于虚拟仪器关键在于软件,硬件的局限性较小,因此与其他仪器设各连接比较容埸实现。而且虚拟仪器可以方便地与网络、外设及其他应用连接,还可利用网络进行多用户数据共享。

(4)虚拟仪器可实时、直接地对数据进行编辑,也可通过计算机总线将数据传输到存储器或打印机。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数据的传输问题,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存储能力,从而使虚拟仪器具有几乎无限的数据记录容量。

(5)虚拟仪器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用计算机直接读数。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使用人员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或采用现有分析软件,实时、直接地对测试数据进行各种分析与处理。

(6)虚拟仪器价格低,而且其基于软件的体系结构还大大节省了开发和维护费用。

例题

1.用游标卡尺对某一尺寸测量10次,假定已消除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得到数据如下(单位为mm ): 75.01,75.04,75.07,75.00,75.03,75.09,75.06,75.02,75.05,75.08

求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均方根误差以及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解:假定已消除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由算术平均值公式得

10

1

175.045010i i X X ===∑ 由均方根误差公式得

^

2110.03031n i i n σν===-∑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值要用到标准误差,由于一般无法得到它,所以用它的近似值来代替

^

σσ≈,再由公式得 10.0096X n

σσ=

=

的近似值

多项式求利用此三值的二次插值已知例12lg .2 0766

.1)12(15(10(50

3010.120(10(251761.120(15(501)()()()(15(10(50

11520(1020(15(10((((()(20(10(25

12015(1015(20(10((((()(20(15(5012010(1510(20(15((((()(20

,15,1022211002120210221012012010210210=--+-----=

++=--=----=-------=----=------=----=----===P x x x x x x x l y x l y x l y x P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x x x ))))))所以:))))))))))=))))))))))=))))))))))=

解:设 3.在设计一视觉检测系统时,已知被测物体至镜头的距离是10cm-30cm 范围内,取WD=20cm,设视场高度为6.6 mm ,则镜头放大倍数为:PMAG=6.6mm/60mm=0.11,则在上述条件下如何选择镜头。

计算镜头焦距

mm PMAG PMAG WD f 82.1911

.0111.0*2001*=+=+= 标准镜头焦距为8mm,12.5mm,16mm,25mm,50mm,16mm 镜头的焦距最接近计算值,使用该值重新计算WD

cm PMAG PMAG f WD 1.1611

.0)11.01(*161*=-=+= 镜头的扩充距离为mm mm PMAG f LW 76.111.0*16*===

如果镜头的扩充距离不变,可以通过垫圈(1mm 或0.5mm )调节焦距机构获得所需扩充距离。

4.下图所示为超声波流量计采用视察测量法测量液体流量的安装示意图,已知超声波在液体中流量为C ,求被测液体的平均流速V 。 书上125页

当传感器1为发射,2为接收时,超声波顺流传播时间t1为

θ

θ

sin

*

cos

1

v

c

D

t

+

=(1)

当传感器2为发射,1为接收时,超声波逆流传播时间t2为

θ

θ

sin

*

cos

2

v

c

D

t

-

=(2)

时差为

θ

θ

2

2

2sin

tan

2

1

2

v

c

Dv

t

t

t

-

=

-

=

?(3)

由于c>>v,于是上市可以改写为

2

tan

2

c

Dv

t

θ

?(4)

所以t

D

c

v?

=

θ

tan

2

2

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取决于t?的测量精度

5.下图所示为超声波流量计采用视察测量法测量液体流量的安装示意图,已知超声波在液体中流量为C,求被测液体的平均流速V。

当传感器1为发射,2为接收时,超声波顺流传播时间t1为

v

c

L

t

+

=

1(1)

当传感器2为发射,1为接收时,超声波逆流传播时间t2为

v

c

L

t

-

=

2(2)

时差为

2

2

2

1

2

v

c

Lv

t

t

t

-

=

-

=

?(3)

由于c>>v,于是上式可以改写为

2

2

c

Lv

t≈

?解得

L

tc

v

2

2

?

=

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取决于t?的测量精度

由(3)得

t

c

t

c

l

v

?

-

+

=

2

2

2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期末测试题汇总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思考题 1.电子束与固体物质作用可以产生哪些主要的检测信号?这些信号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1)电子束与固体物质产生的检测信号有:特征X射线、阴极荧光、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俄歇电子、吸收电子等。 (2)信号产生的原理:电子束与物质电子和原子核形成的电场间相互作用。 (3)特征和用途: ①背散射电子:特点:电子能量较大,分辨率低。用途:确定晶体的取向,晶体间夹角,晶粒度及晶界类型,重位点阵晶界分布,织 构分析以及相鉴定等。 ②二次电子:特点:能量较低,分辨率高。用途:样品表面成像。 ③吸收电子:特点:被物质样品吸收,带负电。用途:样品吸收电子成像,定性微区成分分析。 ④透射电子:特点:穿透薄试样的入射电子。用途:微区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 ⑤特征X射线:特点:实物性弱,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并取决于被激发物质原子能及结构,是物质固有的特征。用途:微区元素定 性分析。 ⑥俄歇电子:特点:实物性强,具有特征能量。用途:表层化学成分分析。 ⑦阴极荧光:特点:能量小,可见光。用途:观察晶体内部缺陷。 ①电子散射:当高速运动的电子穿过固体物质时,会受到原子中的电子作用,或受到原子核及周围电子形成的库伦电场的作用,从而 改变了电子的运动方向的现象叫电子散射 ②相干弹性散射:一束单一波长的电子垂直穿透一晶体薄膜样品时,由于原子排列的规律性,入射电子波与各原子的弹性散射波不但 波长相同,而且有一定的相位关系,相互干涉。 ③不相干弹性散射:一束单一波长的电子垂直穿透一单一元素的非晶样品时,发生的相互无关的、随机的散射。 ④电子衍射的成像基础是弹性散射。 3.电子束与固体物质作用所产生的非弹性散射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非弹性散射作用机制有:单电子激发、等离子激发、声子发射、轫致辐射 ①单电子激发:样品内的核外电子在收到入射电子轰击时,有可能被激发到较高的空能级甚至被电离,这叫单电子激发。 ②等离子激发:高能电子入射晶体时,会瞬时地破坏入射区域的电中性,引起价电子云的集体振荡,这叫等离子激发。 ③声子发射:入射电子激发或吸收声子后,使入射电子发生大角度散射,这叫声子发射。 ④轫致辐射:带负电的电子在受到减速作用的同时,在其周围的电磁场将发生急剧的变化,将产生一个电磁波脉冲,这种现象叫做轫 致辐射。 1)二次电子产生:单电子激发过程中,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并离开样品原子的核外电子。应用:样品表面成像,显微组织观察,断口形貌观察等 2)背散射电子:受到原子核弹性与非弹性散射或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后被反射回来的入射电子。应用:确定晶体的取向,晶体间夹角,晶粒度及晶界类型,重位点阵晶界分布,织构分析以及相鉴定等。 3)成像的相同点:都能用于材料形貌分析成像的不同点:二次电子成像特点:(1)分辨率高(2)景深大,立体感强(3)主要反应形貌衬度。背散射电子成像特点:(1)分辨率低(2)背散射电子检测效率低,衬度小(3)主要反应原子序数衬度。 5.特征X射线是如何产生的,其波长和能量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的应用? 特征X-Ray产生:当入射电子激发试样原子的内层电子,使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不稳定的激发态状态,外层的电子会迅速填补到内层电子空位上,并辐射释放一种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的射线,使原子体系的能量降低、趋向较稳定状,这种射线即特征X射线。 波长的特点:不受管压、电流的影响,只决定于阳极靶材元素的原子序。 应用:物质样品微区元素定性分析

现代测控大作业

现代检测与控制技术大作业 题目:压力感应夜灯系统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王磊 完成时间:2015年5月16日

压力感应夜灯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生活实际对照明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合理的预测,然后根据照明系统的发展趋势,通过综合的分析归纳,提出了一种压力控制照明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 关键词:压力感应智能照明 一、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照明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照明领域的能源消耗在总的能源消耗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节约能源和提高照明质量是当务之急。传统照明技术受到了强烈冲击。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对照明技术的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由于能源的紧缺,国家对照明节能越来越重视,新型的照明技术得以迅速发展,以满足使用者节约能源、舒适性、方便性的要求。 二、设计背景 从1983年第一座带有智能化概念的建筑物在美国落成后,楼宇智能化成为建筑电气发展的主流技术。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都对绿色节能照明提出了各自的工作计划及目标。为贯彻执行资源的开发和节约并举、将节约置于首位的方针。美国从2000年起投资5亿美元实施"国家智能照明计划"。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10年前后,美国将有55%的白炽灯和荧光灯被半导体灯具替代,每年仅节电就可达350亿美元。世界著名的印制电路板生产公司、奥地利的AT&S也积极开发LED用于印制电路板,并打算将该类印制电路板作为未来的支柱产品。韩国政府则在实施将路灯更换成智能照明系统的计划。欧盟已经规定,自2009年9月1日起,所有超市不允许销售白炽灯泡,也不允许销售高压的荧光灯灯泡,只能销售节能灯。 90年前后,在国外智能照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真善美、松下以及SOK等众多企业相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参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位于西雅图的私人豪宅,所有电器设备均被连接成一个可控网络,涵盖了包括智能气象、智能照明、智能通风、智能电工和智能安防等各项“未来科学技术”,堪称世界智能家居的“未来之屋”。上海世博会上,大家见识到了不同的馆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风采,但是,不管是美国馆、加拿大

现代检测系统

对现代检测系统的研究认识 XX XXXXXXXXX,XX XX XXX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检测系统的构成及应用,故障检测与诊断的方法;讨论了现代检测系统组建时,用到的各个部件;论述了系统故障检测部分以及用到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目前在虚拟仪器系统中较为常用的几种总线方式和应用特点;展望了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检测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虚拟仪器系统 The Research of Measurement and Diagnostic Systems XXXX XX XXXX city XXX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constitution of modern detection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methods; discuss the various components when formate modern detection systems; discuss in detail the fault detection sy stem components and key technologies which should be used; propose the more commonly used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s in the virtual instrumentation system currently;reveal the tendency of the modern detection’s developing. Keywords: modern detection systems;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virtual instrument system 0 引言 现代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各种测量与诊断系统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检查、监测以及故障诊断,来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能耗,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所谓测量与诊断系统就是对被测对象进行信息提取、信号转换存储与传输、信号的显示记录和信号的分析处理,最终对被测对象做出诊断的系统。它可分为测量系统和检测系统两部分。测量系统主要有传感器、放大器、调理系统或数据采集等,检测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的提取、转换、存储、传输、显示和分析处理等。 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通过研究他们实现对测量系统的标定和最终实现不失真测量。对于测量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检测,检测系统进行信号放大、电参量转换到现在的信号分析处理现代检测系统。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检测系统能够真正实现检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从而使它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测量与诊断的应用。 1 现代检测系统的构成 目前,现代检测系统基本上都是用于各种物理或化学成分等参量的检测,通常由各种传感器将非电被测参量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信号调理(信号转换、信号检波、信号滤波、信号放大等)、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后显示并输出,再加上系统所需的交、直流稳压电源和必要的输入设备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其各部分关系如图0-1所示[2]。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试题答案

一、X射线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在对材料的分析中我们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对它化学成分的分析,如某一材料为Fe96.5%,C 0.4%,Ni1.8%或SiO2 61%, Al2O3 21%,CaO 10% ,FeO 4%等。这是材料成分的化学分析。 一个物相是由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两部分所决定的。X射线的分析正是基于材料的晶体结构来测定物相的。 X射线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晶体结构,即特定点阵类型、晶胞大小、原子的数目和原子在晶胞中的排列等。因此,从布拉格公式和强度公式知道,当X射线通过晶体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特征可以用各个反射晶面的晶面间距值d和反射线的强度来表征。 其中晶面网间距值d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相对强度I则与质点的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关。 衍射花样有两个用途: 一是可以用来测定晶体的结构,这是比较复杂的; 二是用来测定物相。 所以,任何一种结晶物质的衍射数据d和I是其晶体结构的必然反映,因而可以根据它们来鉴别结晶物质的物相,分析的思路将样品的衍射花样与已知标准物质的衍射花样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与其相同者即可。 X射线物相分析方法有: 定性分析——只确定样品的物相是什么? 包括单相定性分析和多相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仅确定物相的种类还要分析物相的含量。 二、单相定性分析 利用X射线进行物相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为: ①用某一种实验方法获得待测试样的衍射花样; ②计算并列出衍射花样中各衍射线的d值和相应的相对强度I值; ③参考对比已知的资料鉴定出试样的物相。 1、标准物质的粉末衍射卡片 标准物质的X射线衍射数据是X射线物相鉴定的基础。为此,人们将世界上的成千上万种结晶物质进行衍射或照相,将它们的衍射花样收集起来。由于底片和衍射图都难以保存,并且由于各人的实验的条件不同(如所使用的X射线波长不同),衍射花样的形态也有所不同,难以进行比较。因此,通常国际上统一将这些衍射花样经过计算,换算成衍射线的面网间距d值和强度I,制成卡片进行保存。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学习课件【新版】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作业学号2013010106 姓名刘浩峰 专业核技术及应用 提交作业时间2014 12 10

无损检测中的CT重建技术 1无损检测 1.1无损检测概述 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中国在1978年11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无损检测学术组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此外,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宇航、核能等行业还成立了各自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成立了省(市)级、地市级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还各自成立了区域性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 无损检测缩写是NDT(或NDE,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也叫无损探伤,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射线、超声、红外、电磁等原理技术并结合仪器对材料、零件、设备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检测的技术。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和测试。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无损检测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主要有射线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液体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CT)、声发射(AE)和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 1、射线照相法(RT)是指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 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破坏性检验方法。工作原理是射线能穿透肉眼无法穿透的物质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或r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影,由于不同密度的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照射到胶片各处的射线强度也就会产生差异,便可根据暗室处理后的底片各处黑度差来判别缺陷。RT的定性更准确,有可供长期保存的直观图像,总体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射线对人体有害,检验速度会较慢。 2、超声波检测(UT)原理是通过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就反射、透射和散射的波进行研 究,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而对其特定应用性进行评价的技术。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试件的无损检测;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如对金属材料,可检测厚度为1~2mm的薄壁管材和板材,也可检测几米长的钢锻件;而且缺陷定位较准确,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并且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现场使用较方便。缺点是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外形的试件进行超声检测有困难;并且缺陷的位置、取向和形状以及材质和晶粒度都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检测结果也无直接见证记录。 3、磁粉检测(MT)原理是铁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件表 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适光照下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磁粉探伤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如可检测出长0.1mm、宽为微米

试析现代测控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试析现代测控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现代测控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基础上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测量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综合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测控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实例,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现代测控技术;智能化;虚拟化;集成化;应用 现代测控技术是一门高新技术,以测控、测量、电子等学科为基础,涉及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测试测量技术、仪器仪表技术及网络技术等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融入,加快了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使其正朝着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虚拟化、网络化和远程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一、现代测控系统概述 现代测控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其目的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它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并集控制和测量为一体。 (一)现代测控系统的组成 现代测控系统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①控制器部分。是系统的控制中心和指挥中心,主要指计算机、小型机、单片机等。②程控设备和仪器。包括:激励源、程控伺服系统、各种程控开关及仪器、执行元件、存储器件、显示器件等。③测控应用软件。包括I/O接口软件、可执行应用程序和仪器驱动程序等。④总线与接口部分。包括连接器、电缆、插槽、机械接插件等。它是连接控制器与各种设备、程控仪器的通路,以完成数据、命令及消息的交换与传输。⑤被测对象。主要是指生产线、系统、子系统、被测设备等,通过电缆、开关、接插件等于测控设备相连接。根据测控任务的不同,被测对象也是千差万别的。 (二)现代测控系统的基本类型 按照结构不同,现代测控系统可以分为三类:基本型、闭环控制型和标准通用接口型。基本型测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卡、信号调理和计算机组成。它能够完成对多点的实时、快速测量,并能进行信号和数据分析,消除干扰,最终做出判别。闭环控制型是指应用于闭环控制系统的测试系统,其过程的自动控制可归纳为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实时判断决策三个阶段。标准通用接口型是由模块组合而成,并且所有模块的对外接口都是按照规定标准设计的。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作业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 作业

第一章X射线衍射分析 一、填空题 1、X射线从本质上说,和无线电波、可见光、γ射线一样,也是一种。 2、尽管衍射花样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它们的基本要素只有三个:即、、。 3、在X射线衍射仪法中,对X射线光源要有一个基本的要求,简单地说,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是、、。 4、利用吸收限两边相差十分悬殊的特点,可制作滤波片。 5、测量X射线衍射线峰位的方法有六种,它们分别是、、 、、、。 6、X射线衍射定性分析中主要的检索索引的方法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 7、特征X射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8、X射线衍射定性分析中主要的检索索引的方法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和字顺索引。 9、X射线衍射仪探测器的扫描方式可分、、三种。 10、实验证明,X射线管阳极靶发射出的X射线谱可分为两类:和 11、当X射线穿过物质时,由于受到散射,光电效应等的影响,强度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 12、用于X射线衍射仪的探测器主要有、、、,其中和应 用较为普遍。 13、X射线在近代科学和工艺上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4、X射线管阳极靶发射出的X射线谱分为两类、。 15、当X射线照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子由于和原子碰撞而改变了前进的方向,造成散射线;另一部分光子可能被原子吸收,产生;再有部分光子的能量可能在与原子碰撞过程中传递给了原子,成为。 二、名词解释 X-射线的吸收、连续x射线谱、特征x射线谱、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光电效应、俄歇电子、质量吸收系数、吸收限、X-射线的衰减 三、问答与计算 1、某晶体粉末样品的XRD数据如下,请按Hanawalt法和Fink法分别列出其所有可能的检索组。 2、产生特征X射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简述特征X-射线谱的特点。 4、推导布拉格公式,画出示意图。 5、回答X射线连续光谱产生的机理。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学习心得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总结 学校:太原科技大学 班级:力学141802班 姓名:曹华科 学号:201418020202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总结 经过这学期现代测试技术的学习,让我对测试技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让我以前对现代测试技术浅薄的认知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测试的飞速发展也让我对之充满信心。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仪器及检测技术已成为促进当代生产的主流环节,同时也是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没有性能好、精度高、质量可靠的仪器测试到各种有关的信息,要实现高水平的自动化就是一句空话。随着自动化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测试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可以说,自动化的提高很大作用取决于现代测试技术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表明,许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测试为基础的。同时,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又为测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装备,促进了测试技术的发展。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又是蕴涵在某些随时间或空间变化的物理量中,即信号之中的。因此,首先要检测出被测对象所呈现的有关信号,再加以分析处理,最后将结果提交给观察者或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控制装置。测试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各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的基础技术。 测试系统是执行测试任务的传感器、仪器和设备的总称。当测试的目的、要求不同时,所用的测试装置差别很大。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是测试系统与其输入、输出的关系,它一般分为两类: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在选用测试系统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是否能使其输入的被测物理量在精度要求范围内真实地反映出来。 基于计算机的测量师现代测试技术的特点。20多年来,仪器开始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如今,计算机已成为现代测试和测量系统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者3大技术的结合,使测试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一种结合是计算机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结合。其结果是产生了智能传感器,为传感器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方向。多年来,智能传感器技术及其研究在国

现代测试技术应用_论文

现代测试技术在液压缸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对测试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使测试技术作为一种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产品研发成功率。本文以液压缸缓冲设计为例,介绍测试技术在液压缸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测试技术能够直观、量化缓冲性能指标及结果,并能进行改进前后性能的对比,缩短了元件满足主机性能需要的试制周期。最后,通过对工程机械的研发过程的总结,提出现代测试技术的主要任务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测试技术,液压缸,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 1 引言 我国工程机械主机技术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其配套的关键液压元件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尽快缩短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已在行业形成共识。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仪器及检测技术已成为促进当代生产的主流环节,同时也是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没有性能好、精度高、质量可靠的仪器测试到各种有关的信息,要实现高水平的自动化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借鉴测试技术与传感技术在工程技术的成功应用,在液压件开发领域中引入测试技术的理念,将大幅度提高国产液压件的发展速度。 液压缸作为主要的执行元件,在某些主机上对其缓冲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利用较好的缓冲结构延长液压缸的寿命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利用测试与传感技术建立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如何研究液压缸缓冲结构的设计和定型。利用测试结果,调节液压缸缓冲参数和节流孔参数。通过测试不同工况下缓冲腔工作压力及行程等参数,实现仿真设计,确保样机性能验证结果的可信度。 2 测试技术及传感技术 在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中,进行产品的改进是被动的,是由主机厂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反馈,得到信息后再进行设计改进的。鉴于传统产品开发模式耗费开发周期时间长,被动改进,我们提出了新型产品开发模式如图1。 图1 新型产品开发模式 结合自身的需求,我们开发出一套适用于液压缸缓冲结构研发过程中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图2为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构成示意图,由液压系统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被测液压缸为带缓冲的液压缸,在主机上进行规定动作试验,采用多功能数据采集模块及数据采集软件,完成两腔压力( 缓冲压力或工作压力) 位移-时间的采集和测量。

神经网络课程报告

神经网络课程认识 本学期我们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了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什么是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发展史,神经网络的特点和功能以及神经网络的应用领域等多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从开始的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初步了解到最后模型的建立,我们对人工神经网络的认识不断加深。神经网络作为自动控制及智能控制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掌握一些与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今后的学习会有较大的帮助。 具体的人工神经网络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单层感知器、标准BP网络、改进型的BP网络、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以及离散型Hopfield网络(即DHNN 网络)。其中,我们重点学习了标准型BP网络。在后面的编程训练中,我们也以标准BP网络为模型,设计了一个较为简单的实际型编程问题。 接下来谈谈具体的学习情况: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这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特色在于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虽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极其简单,功能有限,但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系统所能实现的行为却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以数学和物理的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人脑神经网络进行抽象,并建立某种简化的模型就是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远不是人脑生物神经网络的真实写照,而只是对它的简化,抽象与模拟。揭示人脑的奥妙不仅需要各学科的交叉和各领域专家的协作,还需要测试手段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已经提出了上百种的神经网络模型,这种简化模型能放映出人脑的许多基本特征。综合人工神经网络的来源,特点及各种解释,

可以简单的表述为: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旨在模仿人脑结构及其功能的脑式智能信息处理系统。 神经网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其发展可分为启蒙时期,低潮时期,复兴时期及新时期四个阶段。人工神经网络是基于对人脑组织结构,活动机制的初步认识提出的一种新型信息处理体系。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人脑的一些基本功能,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结构特点:信息处理的并行性,信息储存的分布性,信息处理单元的互连性,结构的可塑性。性能特点:高度的非线性,良好的容错性和计算机的非精确性。能力特征:自学习,自组织与自适应性。人工神经网络是借鉴于生物神经网络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由于其结构上“仿造”了人脑的生物神经系统,因而其功能上也具有了某种智能特点。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分布储存信息和并行计算的性能,因此它具有对外界刺激信息和输入模式进行联想记忆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协同结构以及信息处理的集体行为而实现的。设计合理的神经网络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样本对进行自动学习,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可以作为多维非线性函数的通用数学模型。神经网络对外界输入样本具有很强的识别和分类能力,可以很好的解决对非线性曲面的逼近,因此比传统的分类器具有更好的分类与识别能力。某些类型的神经网络可以把待求的问题的可变参数设计为网络的状态,将目标函数设计为网络的能量函数,经过动态演变过程达到稳定状态时对应的能量函数最小,从而其稳定状态就是问题的最优解。同时,神经网络的知识抽取能力使其能够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从输入数据中提取特征,发现规律,并通过自组织过程构建网络,使其适应于表达所发现的规律。人的先验知识可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科学02班 姓名:吴明玉 学号:20103412

SnO 基纳米晶气敏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 2 一.摘要 随着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为人们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人们对气敏材料机理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本文主要以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等现代材料测试技术为基础,设计出了可行的气敏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方案。 关键词:XRD XPS SEM HRTEM 二.引言 材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半导体SnO2气敏材料在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大气环境的检测以及工业生产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等领域的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开发的半导体气敏材料仍存在着灵敏度不高、交叉敏感严重、长期使用敏感材料易中毒失效稳定性差、重复性不好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们做了大量工作。气敏材料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改进、优化成膜工艺和对现有材料进行掺杂、改性、表面修饰等处理,以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性能,降低工作温度,提高选择性稳定性等性能。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元件的电导率,还可以提高稳定性和选择性,金属掺杂是最为常见的掺杂方式,掺杂物的电子效应可以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降低被测气体化学吸附的活化能,有效提高气敏元件的灵敏度和缩短响应时间。 成分,结构,加工和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成分和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对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进行精确表征是实现材料性能控制的前提。材料的分析包括表面和内部组织形貌,晶体的相结构,化学成分和价键结构,相应地,材料分析方法有形貌分析,物相分析,成分与价键分析和分子结构分析。为了对SnO 掺杂金属离子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本文设计出了 2 微观结构表征方案,为微观结构研究做好了铺垫。 三.正文 3.1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纳米材料,并对其分别进行Cd,Ni等金属的掺杂。通采用水热法制备SnO 2 过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得到薄膜的晶体结构以及表面的化学组成,原子价态,表面能态分布信息;通过扫描电镜(SEM)等得到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信息;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得到材料的晶体取向, 3.2表征方案 3.2.1X衍射分析仪(XRD)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作业 学号2013010106 姓名刘浩峰 专业核技术及应用 提交作业时间2014 12 10 无损检测中的CT重建技术 1无损检测 1、1无损检测概述 无损检测就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中国在1978年11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无损检测学术组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此外,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宇航、核能等行业还成立了各自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地级市成立了省(市)级、地市级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还各自成立了区域性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 无损检测缩写就是NDT(或NDE,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也叫无损探伤,就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射线、超声、红外、电磁等原理技术并结合仪器对材料、零件、设备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检测的技术。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与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与测试。无损检测就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无损检测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主要有射线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液体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CT)、声发射(AE)与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 1、射线照相法(RT)就是指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检 测方法,该方法就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破坏性检验方法。工作原理就是射线能穿透肉眼无法穿透的物质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或r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影,由于不同密度的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照射到胶片各处的射线强度也就会产生差异,便可根据暗室处理后的底片各处黑度差来判别缺陷。RT的定性更准确,有可供长期保存的直观图像,总体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射线对人体有害,检验速度会较慢。 2、超声波检测(UT)原理就是通过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就反射、透射与散射的波进行研究, 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与表征,并进而对其特定应用性进行评价的技术。适用于金属、非金属与复合材料等多种试件的无损检测;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如对金属材料,可检测厚度为1~2mm的薄壁管材与板材,也可检测几米长的钢锻件;而且缺陷定位较准确,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并且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现场使用较方便。缺点就是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外形的试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 原子吸收灵敏度、指产生1%吸收时水溶液中某种元素的浓度 2. 原子吸收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含量 3.荧光激发光谱、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热重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6.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7.红外光谱、如果将透过物质的光辐射用单色器加以色散,使光的波长按大小依次排列,同时测量在不同波长处的辐射强度,即得到物质的吸收光谱。如果用的是光源是红外辐射就得到红外吸收光谱(Infrared Spectrometry)。 8.拉曼散射,但也存在很微量的光子不仅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而且也改变了光波的频率,这种散射称为拉曼散射。 9.瑞利散射、当一束激发光的光子与作为散射中心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大部分光子仅是改变了方向,发生散射,而光的频率仍与激发光源一致,这种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10.连续X射线:当高速运动的电子击靶时,电子穿过靶材原子核附近的强电场时被减速。电子所减少的能量(△E)转为所发射X 射线光子能量(hν),即hν=△E。 这种过程是一种量子过程。由于击靶的电子数目极多,击靶时间不同、穿透的深浅不同、损失的动能不等,因此,由电子动能转换为X 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多有少,产生的X 射线频率也有高有低,从而形成一系列不同频率、不同波长的X 射线,构成了连续谱 11.特征X射线、原子内部的电子按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分布于各个能级。在电子轰击阳极的过程中,当某个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将阳极靶原子的内层电子击出时,于是在低能级上出现空位,系统能量升高,处于不稳定激发态。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并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标识X 射线 13.相干散射、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束缚较紧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时,X射线光子的能量不足以使电子摆脱束缚,电子的散射线波长与入射线波长相同,有确定的相位关系。这种散射称相干散射或汤姆逊(Thomson)散射。 14.非相干散射,,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束缚较弱的电子(如外层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光子消耗一部分能量作为电子的动能,于是电子被撞出原子之外,同时发出波长变长、能量降低的非相干散射或康普顿(Compton)散射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

西华大学课程考核试题卷 ( 中考卷) 试卷编号: ( 2012__ 至 2013____ 学年 第_2___学期 ) 课程名称: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课程代码:6002699 试总分:100分 考试形式: 网络考试 学生自带普通计算器: 允许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粗大误差具有随机性,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少。( ) 错 2. 当计数器进行自校时,从理论上来说还是存在±1个字的量化误差。( )对 3.一个频率源的频率稳定度愈高,则频率准确度也愈高。( )错 4. 给线性系统输入一个正弦信号,系统的输出是一个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对 5.随机误差又叫随差,随机误差决定了测量的精密度。( )对 6.测量系统的理想静态特性为y=Sx+S0( ).答案:错 7. 从广义上说,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科学技术为手段而进行的测量,即以电子科 技术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为工具,对电量和非电量进行的测量。( ) 答案:对 8. 在进行阿伦方差的测量时,组与组之间以及组内两次测量之间必须都是连续的。 ( )答案:错 9.反射系数、 功率、 导磁率 、信号频率均为有源量( )。答案:错 10. 峰值电压表按有效值刻度,它能测量任意波形电压的有效值。( )答案:对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30分) 1. 若马利科夫判据成立,则说明测量结构中含有 ____ 。 A:随机误差 B: 粗大误差 C: 恒值系差 D: 累进性变值系差 答案:D 2. 如两组测量的系数误差相同,则两组测量的 相同。 A. 精密度 B. 准确度 C. 精确度 D. 分散度 答案:A 3.在使用连续刻度的仪表进行测量时,一般应使被测量的数值尽可能在仪表满刻度值的 ____ 以上 答案:D 4.±1误差称为____。 A.最大量化误差 B.仅测频的误差 C.±1一个字误差 D.闸门抖动引起的误差 答案:A 5.仪器通常工作在( ),可满足规定的性能。

浅析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析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引言 现代测控技术隶属于现代信息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基础上的一门新兴技术。21世纪的测控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概念,通过组建网络来形成实用测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现代测控技术以及仪器仪表的发展方向。 二、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测量技术与仪器不断进步,相继诞生了智能仪器、PC仪器、VXI仪器、虚拟仪器及互换性虚拟仪器等微机化仪器及其测控系统,计算机与现代仪器设备间的界限日渐模糊,测量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近10年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它与其他高新技术的相互结合,不仅已开始将智能互联网产品带入现代生活,而且也为现代测控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地发展空间和机遇。现代测控技术呈现出如下的发展现状。 1、“计算机就是仪器” 自从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渗透到测量和控制技术领域,便使得该领域的面貌不断更新。相继出现的智能仪器、总线仪器和虚拟仪器都无一例外的利用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优势,从而既增加了测量功能,又提高了技术性能。 由于信号被采集变成数字形式后,更多的分析和处理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近年来,新型微处理器的速度不断提高,又极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数值处理能力和速度。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已是当今测控技术发展的主潮流。 2、“计算机是测控系统的中坚” 总线式仪器,虚拟仪器等微机化仪器技术的应用,使组建集中和分布式测控系统变得更为容易。但集中测控越来越满足不了复杂、远程和范围较大的测控任务的需要,对此,组建网络化的测控系统显得非常必要,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升级与进步给组建测控网络提供了越来越优异的技术条件。如OSI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nternet上使用的TCP/IP协议,在开放性、稳定性方面均有很大优势,采用它们很容易实现测控网络的体系结构。 3、网络技术是关键职称技术 随着以Inernet 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及相关技的日益完善,突破了传统通信方式的时空限制和地域障碍,使得更大范围内的通信变得十分容易,Internet拥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比如远程数

现代材料检测技术

一、DTA的基本原理 (1)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差热分析曲线描述了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2)影响差热分析的主要因素 1 气氛和压力的选择 气氛和压力可以影响样品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平衡温度、峰形,因此必须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气氛和压力,有的样品易氧化,可以通入N2、Ne等惰性气体。 2 升温速率的影响和选择: 升温速率不仅影响峰温的位置,而且影响峰面积的大小: 快的升温速率下峰面积变大,峰变尖锐。使试样分解偏离 平衡条件的程度也大,易使基线漂移,并导致相邻两个峰重 叠,分辨力下降。慢的升温速率,基线漂移小,使体系接 近平衡条件,得到宽而浅的峰,也能使相邻两峰更好地分 离,因而分辨力高。但测定时间长,需要仪器的灵敏度高。 升温速率对高岭土差热曲线的影响 : 升温速率越大,峰形越尖,峰高也增加,峰顶温度也越高 3试样的预处理及粒度 试样用量大,易使相邻两峰重叠,降低了分辨力。一般尽可能减少用量,最多大至毫克。样品的颗粒度在100目~200目左右,颗粒小可以改善导热条件,但太细可能会破坏样品的结晶度。对易分解产生气体的样品,颗粒应大一些。参比物的颗粒、装填情况及紧密程度应与试样一致,以减少基线的漂移。 试样量越大,差热峰越宽,越圆滑。其原因是因为加热过程中,从试样表面到中心存在温度梯度,试样越多,梯度越大,峰也就越宽。 4 参比物的选择 要获得平稳的基线,要求参比物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变化,在整个升温过程中其比热、导热系数、粒度尽可能与试样一致或相近。

常用α-三氧化二铝Al2O3)或煅烧过的氧化镁(MgO)或石英砂作参比物。如果试样与参比物的热性质相差很远,则可用稀释试样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稀释剂有SiC、铁粉、Fe2O3、玻璃珠Al2O3等。 5 纸速的选择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一试样如走纸速度快,峰的面积大,但峰的形状平坦,误差小;走纸速率小,峰面积小。因此,要根据不同样品选择适当的走纸速度。不同条件的选择都会影响差热曲线,除上述外还有许多因素,诸如样品管的材料、大小和形状、热电偶的材质以及热电偶插在试样和参比物中的位置等。 二.热重分析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1)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 TG)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的方法,通常是测量试样的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热重分析的结果用热重曲线(Curve)或微分热重曲线表示。 (2)影响热重测定的因素 1. 升温速度 升温速度越快,温度滞后越大,Ti及Tf越高,反应温度区间也越宽。对于无机材料试样,建议采用的升温速度一般为10-20K·min-1。 2.气氛 常见的气氛有空气、O2、N2、He、H2、CO2 、Cl2和水蒸气等。样品所处气氛的不同导致反应机理的不同。气氛与样品发生反应,则TG曲线形状受到影响。例如PP使用N2时,无氧化增重。气氛为空气时,在150-180 C出现氧化增重。 3.样品的粒度和用量 样品的粒度不宜太大、装填的紧密程度适中为好。同批试验样品,每一样品的粒度和装填紧密程度要一致。 4.试样皿(坩锅) 试样皿的材质有玻璃、铝、陶瓷、石英、金属等,应注意试样皿对试样、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应是惰性的。如聚四氟乙烯类试样不能用陶瓷、玻璃和石英类试样皿,因相互间会形成挥发性碳化物。白金试样皿不适宜作含磷、硫或卤素的聚合物的试样皿,因白金对该类物质有加氢或脱氢活性。 5 温度的标定 热天平可采用不同居里温度的强磁体来标定。标定时在热天平外加一磁场,坩埚中放入标准磁性物质。磁性物质的居里点是金属从铁磁性向顺磁性相转变的温度,在居里点产生表观失重。 三.示差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 (1)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随温度变化关系的一种技术(国际标准ISO 11357-1)。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功率补偿型DSC和热流型DSC两种类型。常用的功率补偿DSC是在程序控温下,使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相等,测量每单位时间输给两者的热能功率差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2)与在DTA曲线中,吸热效应用谷来表示,放热效应用峰来表示所不同的是:在DSC曲线中,吸热(endothermic)效应用凸起正向的峰表示凹下的谷表示 (热焓增加),放热(exothermic)效应用凹下的谷表示(热焓减少)。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镜的成像——电子束穿过样品后获得样品衬度的信号(电子束强度),利用电磁透镜(三级)放大成像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1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电气信息学院 测控技术综合实验室 实验时间 :2015年 5月 25 日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频率测量的基本原理。 2. 了解电子计数器测频/测周的基本功能。 3. 熟悉SJ-8002B 电子测量实验系统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 测频原理 所谓“频率”,就是周期性信号在单位时间变化的次数。电子计数器是严格按照f =N /T 的定义进行测频,其对应的测频原理方框图和工作时间波形如图1-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测量过程:输入待测信号经过脉冲形成电路形成计数的窄脉冲,时基信号发生器产生计数闸门信号,待测信号通过闸门进入计数器计数,即可得到其频率。若闸门开启时间为T 、待测信号频率为f x ,在闸门时间T内计数器计数值为N ,则待测频率为 f x = N /T (1-1) 若假设闸门时间为1s ,计数器的值为1000,则待测信号频率应为1000Hz 或1.000kHz ,此时,测频分辨力为1Hz 。 图1-1 测频原理框图和时间波形 2. 测周原理 由于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因此在测频的原理中对换一下待测信号和时基信号的输入通道就能完成周期的测量。其原理如图1-2所示。 图1-2 测周原理图

待测信号T x 通过脉冲形成电路取出一个周期方波信号加到门控电路,若时基信号(亦称为时标信号)周期为T o ,电子计数器读数为N ,则待测信号周期的表达式为 X O T N T =? (1-2) 例如:f x = 50Hz ,则主门打开1/50Hz (= 20ms )。若选择时基频率为f o = 10MHz ,时基T o =0.1μs ,计数器计得的脉冲个数为O X T T N = = 200000 个,如以ms 为单位,则计数器可读 得20.0000(ms) ,此时,测周分辨力为0.1μs 。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1. 计算机 1台 2. SJ-8002B 电子测量实验箱 1台 3. Q9连接线 1根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操作过程) 1. 实验准备 (1)按照图1-3所示的方法连线,S602接“no”端。 计算机 图1-3 实验连接框图 说明:被测输入信号有两种接法,一种是如图1-3所示的①,由外接信号发生器连接实验箱测频输入f x 的BNC 插座;一种是如图1-3所示的②,由实验箱上的信号源Aout1(或Aout2)连接实验箱测频输入 f x 的BNC 接头。 (2)先打开实验箱电源,电源指示灯“亮”。然后在PC 机上运行主界面程序,如图1-4所示。 图1-4 主程序界面 (3) 从主界面进入“电子测量实验室”,其界面如图1-5所示,最后选择实验二,软件则自动打开了电子计数器测频和测周的界面,实验运行电子计数器程序进行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