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语言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品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工具。
在文学赏析中,语言角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对作品中的语言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语言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分析。
一、词语的选择和运用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文学作品中的词语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形象和意义。
在文学赏析中,可以通过对词语的选择和运用进行分析,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作品的语言特色。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于人物的描写经常使用一些精美而又贴切的词语,比如对宝玉的形象描写:“簪缨世胄,一表人材”,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物的情感态度。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运用大量的生动形象的词语,比如“丑女本未易得美丽的衣冠”,“绿豆大的墨汁”的描述,塑造了丰富的意境和形象,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也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对于虚构人物的刻画,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塑造了丰富的形象和情感,使得读者更加容易对作品产生共鸣。
三、语言风格的特点在鲁迅的作品中,语言多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简洁明了,直抒胸臆,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
而在古文辞赋中,语言则多采用雅致精美的文言表达,通过对文辞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加典雅、雍容。
而在现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更加多样化,有的作品追求简洁明了,有的作品则力求大气磅礴,通过对语言风格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内在意义。
四、语言的意义和内涵在《红楼梦》中,通过对于人物的对话和描写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情世故、家族关系等方面的内涵。
在《狂人日记》中,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对话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中对于民族情感和人性的揭示。
鉴赏语言答题模式与方法技巧

理解语句的含意,要注重四个方面
① 分析关键词语。把握语句的意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分析这些 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等。
② 联系上下文。明确语句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表达 的深层含意。
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等; ③ 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
真题演练
2020年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师(节选)双雪涛
……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 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 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一)词语角度 1.叠词 作用:使音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衬托人物心 理。 2.数词 作用:使......更精准 3.拟声词 作用:使......更生动形象 4.文言词 作用:使文章显得典雅 5.动词 作用:增加紧迫感,增强气势 6.形容词 作用:描写逼真、生动形象
必备知识
解答语言艺术题型的常见角度(五个角度)
必备知识
解答语言艺术题型的常见角度(五个角度)
(四)语言风格角度 1.幽默诙谐、辛辣、寓庄于谐 2.平实(口语化)是指语言通俗化、少用修辞,少描写性语句 3.华丽 是指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 对偶、用典修辞 4.运用方言 作用:富有xx地域色彩 5.诗化风格——是指小说中描写的景象很优美 6.清新、豪放、婉约、含蓄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解析:赏析语言特点时,应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
择、语言的整体风格(包括语体色彩等)及所传达的情感等角度考虑。画 线部分是写波塔波夫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时看到的场景,赏析时应注意 联系人物此时的心理和情感。从词语的选用看,画线部分用了叠词、拟 声词,如“簌簌”“沙沙”等来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从语言风格 及修辞手法看,对环境的摹写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或象征色彩,比如,月 亮升起暗示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另外,语言整体上具有美感,有诗 的特质,如“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这一拟人化的描写表现了波塔波夫 内心的情感波澜。
赏析语言方法

1、修辞。
常见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恰当地运
用这些修辞
2、词语。
一篇优秀的文章,无不注重词语的准确运用。
3、句式。
适当运用一些特殊的句式,能使语言增添亮色,表达特殊效果。
设问句式、反问
句式、排比句式,均能增强语言气势。
还有双重否定句式可使句子的语意加重,倒装句式使人耳目一新,能起到强调作用……如此种种
4、感情色彩。
语言的感情色彩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爱憎观点,这也是值得赏析的地方
5、语言风格。
文章的语言风格往往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有的文章语言追求生动形象,优
美感人。
但也有的文章语言却质朴简明,通俗易懂,读起来亲切自然,极富生活气息。
还有的文章语言幽默诙谐,生动风趣。
这也是我们值得赏析的地方。
6、言外之意。
语言的言外之意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语言本身含义丰富,充分挖掘,蕴意
无穷,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二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表面是一种意思,实际还有另外的意义,在剧本中也称为“潜台词”。
7、表现手法。
文章在刻画事物时往往借助于一些写作技巧,也称为文章的表现手法,如象
征、反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描写、以声写静、以动写静、借景抒情、以物喻人、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等。
进行语言赏析时,宜采用三步答题法,即“指出语言特点——举例——简要分析例子”。
若能准确做到这一点,也就能有效而精辟地赏析语言了。
如何赏析语言范文

如何赏析语言范文
赏析语言,指的是从文字、语句或者句子等形式(也可以是其它形式)中去欣赏语言的艺术性、文学性。
赏析语言有助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提
高语言的文化内涵,强化语言的语言水平,推动语言的创新。
赏析语言,首先就是要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的语言,去发现各种各样的
美学样式,把美的语言完整地展现出来。
引用一些精彩的文字,来描述美
的叙事,这时候既要注意语言的包容性,也要注意语言形象的表达。
一句
精美的语言,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打动读者的心,它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欣赏美的文字,也要注意文字的巧妙构思,比如有含义的文字、文字
的音效、文字的文学性等。
文字、词语的选用,要使之结构严谨,但也要
有节奏感,要能反映丰富的艺术效果,达到触动心灵的效果。
文字要把握
在号召、教化、叙述、写作等语言的意境中,以实现一定的文化氛围。
赏析语言,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细节,比如文章标题、题目、句子结构、句子表达等,这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文字的细节,可以更深入
地理解文字的深意。
在欣赏语言的同时也要注意理解语言,积极把文字和
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使文字具有更多的深度和广度。
赏析语言。
赏析语句的方法

赏析语句的方法赏析语句是指对一段文字、一句话或一幅画等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和欣赏的过程。
而要准确地赏析一句话或一段文字,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就赏析语句的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首先,要赏析一句话,我们需要对其中的语言、结构和意义进行分析。
语言是赏析的基础,我们要注意句子中的词语使用是否准确、生动,语言是否通顺、优美。
结构是指句子的组织形式,包括句子成分的搭配、句子的长度和复杂度等。
意义则是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通过对语言、结构和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内涵和外延。
其次,要赏析一句话,我们需要注重上下文的联系和背景的了解。
一句话往往是在某种情境下产生和表达的,只有了解上下文和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因此,在赏析一句话时,我们需要考虑句子所在的作品、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都对我们理解句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再者,要赏析一句话,我们需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想象的拓展。
情感是赏析的动力,只有我们对句子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句子。
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想象,将句子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拓展,让自己沉浸其中,感受其中的美和力量。
最后,要赏析一句话,我们需要进行比较和对照。
比较是赏析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句子与其他句子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句子的特点和价值。
同时,对照也是赏析的手段之一,通过将句子与其所在的作品、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对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赏析语句的方法包括语言、结构、意义的分析,上下文的联系和背景的了解,情感的体验和想象的拓展,以及比较和对照。
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赏析一句话,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希望本文所述的方法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让大家在赏析语句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更加享受其中的乐趣。
语言赏析(已整理)

赏析的角度:1、语言赏析:修辞手法、字词、句式、色彩等赏析2、写作手法赏析: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烘托、铺垫3、内容的赏析:人物形象、主题、情感等赏析语言赏析: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有关的术语如: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凝练等等。
修辞手法赏析:要具体阐明运用这种辞格的表达效果如:运用比喻形象生动;运用拟人情趣横生;运用排比增强气势;运用设问发人思考;运用对偶古朴典雅。
写作手法赏析: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的写法往往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设置悬念往往使文章引人入胜;衬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铺垫照应常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水到渠成。
情感赏析:散文语言具有抒情性,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委婉曲折;有的真挚热烈,有的深沉冷峻;有的激越豪放,有的婉约含蓄。
例子:1、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作“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
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与拮据……赏析:作者谴字用词的功力不同凡响,不少词语用得出神入化。
如“拮据”一词,原意是缺少钱,手头紧,境况窘迫。
作者借用这个词喻指时间少,不够用,形象贴切。
2、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
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
赏析:文中将“烛光”比作“光明的花苞”,设喻新奇,给人美感。
3、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
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
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赏析:文中用了一组排比句,铺陈有致,叙说流畅,具体写出自己一年里匆匆的旅程。
如何赏析一个句子

如何赏析一个句子(或者给某个句子加批注)句子赏析和加批注是同一个题型,答题方法也完全一样。
赏析一个句子,包括三个方面:一、指明作者采用的表达形式;二、指明作者表达的内容;三、指出作者用这种形式表达这个内容带来怎样的艺术效果。
一、一句话表达形式的判定及对应效果分析姚鼐的桐城派明确提出好文章要兼备“义理、考据、辞章”三个方面,表达一种思想情感,用哪种方式能够表达得恰到好处,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辞章”。
它包括人称、线索、结构、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描写角度、写作手法、修辞方法、句式等等多种形式。
在句子欣赏中,需要判定:1.作者在这句话中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刻画人物的句子,要指出哪种描写方法);3.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如何用的?(一)写作手法的判定1.16 种写作手法的记忆7 常用:铺垫、设置悬念、对比、象征、抑扬法、渲染气氛、衬托(正衬、反衬);4“借物”: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借物咏怀、托物言志;4“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1“聚焦”:以小见大。
2.16 种写作手法的内涵及对应的表达效果(好处)(1 )铺垫:在文章的开头或正文的前部分,先交代一定的内容,为下文某个情节的发生或发展做好条件上的准备。
例如后面写妈妈给我送伞,前面交代天突然变得阴沉,下起了大雨。
【运用铺垫的好处】让读者感到故事情节发展自然,不突兀。
(2)设置悬念:运用写作技巧,让读者的头脑中产生一系列疑问,并带着问题思考。
常见的形式有:A 、倒序设置悬念——先交代故事的结果或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及结果,然后再续写故事的来龙去脉;B 、提问设置悬念——如魏巍写的报告文学,题目“谁是最可爱的人”本身就是一个问句,直接引发读者的思考;C、对比反常式设置悬念一一将一个场景的平常状态和某个特定时间的状态进行对比,让人明显感觉这个特定的时间,事物表现非常特殊。
如都德《最后一课》最后一课写小弗朗士到校的情景:平常上课前总要喧闹一阵,开课桌了、关课桌了可是今天,韩麦儿老师的小院子里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平常的嘈杂和今天的安静构成鲜明的对比,然人感到今天非同一般,不自觉地就会发问——今天怎么了,这里发生了什么? D 、信息反常式设置悬念——读一句话,获得的信息和平时自己积累的经验完全不同,例如:公鸡下蛋、穿裙子的男人、1+1 大于2 等等;E、读不懂一一比如《红与黑》,一看题目不知道作者说的是什么意思;除了标题,文中有很多句子也是这样,因为读不懂,猎奇心理往往驱使读者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一探究竟。
赏析语句的方法

赏析语句的方法赏析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下面将介绍几种赏析语句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文学赏析。
首先,要注意文本的语言特点。
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包括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
在赏析时,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分析作者的用词、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从而揭示文章的内在含义。
比如,可以观察作者使用了哪些特殊的词汇,这些词汇有何特殊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还可以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句式,这些句式给人带来了怎样的感觉和情绪;此外,还可以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修辞手法对文章的表达有何作用。
其次,要注重上下文的联系。
在赏析一篇文章时,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句子或某个段落,而是要把它们放在整个文章的语境中来理解。
因为上下文的联系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
比如,一个词语在某个地方使用了,可能在其他地方就会有所呼应;一个情节在某个段落出现了,可能在后面就会有所发展。
因此,在赏析文章时,要善于捕捉上下文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再次,要善于分析文本的结构。
文学作品的结构往往是有章法的,通过分析文本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和主题。
比如,可以分析文章的开头是如何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是如何展开情节,结尾又是如何做总结的。
此外,还可以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和句子结构,从而揭示文章的逻辑和表达方式。
最后,要注意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文学作品往往是在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对其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赏析一篇文章时,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学观念和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综上所述,赏析一篇文章需要多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只有全面地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上下文的联系、结构和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希望大家在赏析文章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自己的赏析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赏析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章语言阅读及考查的要求是:“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在平时的文本教学中,语言的品味赏析是学习训练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在平时的测试和中考中,语言品味赏析题也必考的内容,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
语言赏析题是指对阅读文段的语言进行赏析、品味的试题。
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往往脑子一片空白,无从下手,关键是没有掌握品味赏析的方法。
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语言品味赏析。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赏析文学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
例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例2:魏巍《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赏析:这句话“狡猾”一词,原意是形容人很不老实,文中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贬义褒用),表现了一个孩子对老师的机敏观察和自以为把握了老师心理状态的得意心理。
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二、从修辞角度赏析基本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效果(表意效果和语言效果)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反复句、夸张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泛的。
(1)比喻句作用:使被描写的人、物、理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或描绘)了。
(对象)的。
特点。
)(2)拟人句作用:突出形象特点,表达感情色彩,使语言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点。
)(3)排比句作用:增强语势、加强语气、突出语意,有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
特点。
)(4)设问句作用:突出语意,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行文富于变化。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
特点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句作用:强调、突出。
语意,加强语气、语势,表达强烈感情,增强感染力。
(6)反复句作用:突出事物。
特点,强化感情,增加表达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7)夸张句作用:突出被描述事物的。
特征,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8)对偶句作用:把。
的语意表达得更完整、透彻,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节奏感和感染力。
{(5)、(6)、(7)、(8)种修辞的答题格式是:方法(手法)+内容+效果} 示例1:2011年桂林市中考阅读题《老村与老屋》中:“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河湾奔去。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示例2: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三、从句式的角度赏析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句式的角度来分析,句式的类型有:感叹句、疑问句(包括反问句、设问句,这两个句子都是无疑而问的)、祈使句、陈述句(包括肯定局、一般否定句、双重否定句)、长剧和短句、骈句{或叫整句}(包括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和散句。
如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层髹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例1:品析第(7)段中的画线句。
(《叶子时期的梅》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7)对于梅,人们喜欢它开花时俄鲜艳、雪天的热烈。
梅花,“梅”字后面总跟着一个“花”字。
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
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
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
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赏析:作者采用整齐的句式(四字短语),语言优美,清新隽永,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同时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凋谢时的寂寞,形成强烈反差,表现了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浅的。
注意:对于句式的单独考查目前不算多,常常是与其他赏析角度相融合,我们平时要注意加强积累。
我们还需对各类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都了然于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进行赏析,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往往考查较多的是描写句、议论句和抒情句。
(特别侧重对描写方法作用的考查)下面我再具体分成几个角度分析:(1)从表达方式赏析(基本格式是:运用……表达方式+表现事物的特点或观点或情感或与所描写对象的关系等。
)例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赏析:这句话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例2: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绝唱》: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赏析:本句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不屈、自信的精神。
(2)从人物描写方法赏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等) 基本格式是:此句运用。
描写方法,表现了(刻画了)。
的。
的性格特点,准确或生动形象或富有情趣地。
例3: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赏析:这几句话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痛心情,充分体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法兰西的热爱。
(3)从环境描写方法入手赏析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故事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人物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化作品的主题等。
(答题范式:这是。
描写,起。
作用,烘托(渲染、交代、推动、衬托)了。
)例4:2011年湖北荆州市中考题《汤姆的午餐》(11)段画线句子的作用:“露西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
一下,一下。
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
尽管露西老师竭力控制住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棒突然从中间断成了两截。
赏析:这是环境描写,起烘托作用,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氛围内心的感动。
例5: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又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赏析:这是自然环境描写,起烘托作用,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五、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进行赏析。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夸张、拟人、衬托、铺垫、伏笔、设置悬念、误会、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移情于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首尾照应、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夹叙夹议)、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反讽手法等。
例1;2010年梧州市中考题《留守土地》中开头:“那是一天深夜,电话铃响。
”赏析:本文开头第一句设置悬念。
这样写可以增强故事的神秘感和紧张气氛,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2:2008年赴州市中考题《父亲的秘密》中:“四周的故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赏析:这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林密集、阴深的特点,点染了一种令人焦虑的气氛,暗示父子俩走出密林的艰难,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例3: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赏析: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点明“不平凡”,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例4:臧克家《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赏析:开头运用鲜明的对比评价两种人截然不同的生与死。
六、从衔接照应的角度品味赏析重点句子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句子的位置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句子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1)文首句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总领全文)。
(2)文中句作用: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启示下文。
(3)文末句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例1、朱自清《绿》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赏析:这句话开门见山,一语点题。
点明惊诧的原因——绿,设下悬念。
例2、朱自清《绿》结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赏析:这句话呼应开头,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
表达作者对梅雨潭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例3、鲁迅的《故乡》第三段:“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赏析:这句话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心绪由悲凉变得沉重。
答语言赏析题时有三点注意事项:(1)审清题干明题意。
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要赏析的语言一般都有一定的特色,我们在赏析的时候要明晰题干的要求,看看要求是从炼字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还是从表达方式赏析,或者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等。
只有搞清题意,我们才能更好的按要求答题,少走弯路,切中要害。
(2)回扣原文明思路。
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存在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
所以答题前首先要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然后结合题目要求,确定赏析角度,找准切入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挖掘文中的美点、亮点、感点、妙点来思考,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回扣原文,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