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胥浦河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黔南州林业局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黔南州林业局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黔南州林业局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林业局•【公布日期】2019.01.11•【字号】•【施行日期】2019.0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正文黔南州林业局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县(市)林业局:根据《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和《贵州省湿地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的规定,为推进黔南州湿地保护小区建设,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构建,提高湿地保护率,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充分认识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将湿地保护率纳入《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省委、省政府将湿地保护率列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纳入增比进位考核指标,所占权重为2分。

贵州省政府在《贵州省湿地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中提出了到2020年要完成200个湿地保护小区的建设任务,湿地保护率要达到50%以上。

为此,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开展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提高湿地保护率,已成为全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1.总体目标2019年黔南州每个县(市)建成2个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的湿地保护小区,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大对保护小区的管理力度,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被破坏。

2.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坚持以发挥其稳定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开展一切活动均应在不影响其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多样性及湿地功能的完整性。

二是坚持部门协作,综合保护原则。

湿地管理部门涉及林业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应加强部门间协作,形成合力,综合统筹湿地保护工作。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

在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统筹协调好整体与局部利益、部门与居民利益、长远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湿地综合治理施工方案

湿地综合治理施工方案

湿地综合治理施工方案一、项目介绍本方案旨在对湿地进行综合治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目标与原则本方案的目标是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并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将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优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促进物种多样性。

2. 科学规划:合理规划湿地复建和治理策略,确保实施效果和长效维护。

3. 原住民参与:积极引入当地居民参与湿地治理,增强项目的可持续性。

三、施工方案1. 土地复垦利用机械设备对污染湿地进行土地复垦,清除杂草和病虫害,恢复湿地土地的可种植性,为后续植被恢复创建条件。

2. 植被恢复通过引种和移植当地适应性强的湿地植物,恢复湿地植被覆盖,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供给,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3. 治理水污染采用适当的水处理技术,对湿地内的水体进行净化,去除污染物质,提高水质,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良好状态。

4. 定期维护建立定期巡视和维护机制,确保湿地综合治理效果的持续性。

包括清理垃圾,修剪植被,监测水质和采取相应措施等。

四、预期效果实施本方案后,预期能够实现以下效果:1. 湿地植被覆盖恢复,增加栖息地面积,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2. 湿地水质得到改善,提高水环境的健康状况。

3. 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保护物种资源。

4. 养殖和旅游等相关产业受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五、安全与风险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安全监控机制,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工人的安全。

同时,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六、项目时间与费用具体的项目实施时间和费用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和规划,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效果。

以上是针对湿地综合治理的施工方案的简要介绍,具体实施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专业意见进行详细规划和操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和讨论,请联系我们相关专家团队。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2)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2)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1. 引言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许多珍稀物种提供了栖息地,还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全球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本文提出了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湿地保护区:选择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湿地区域,设立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2.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增加湿地的面积和质量。

3.促进公众参与:积极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4.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 实施步骤步骤一:湿地选择与评估1.选择湿地:根据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和受威胁程度等指标,选择具有优先保护价值的湿地区域。

2.进行湿地评估:对选定的湿地进行生态评估,了解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服务,确定保护和恢复的重点。

步骤二:制定保护措施1.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根据湿地评估结果,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明确保护区域、管理措施和保护目标。

2.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湿地植被恢复、水质调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3.加强湿地监测:建立湿地监测网络,定期对湿地进行监测,掌握湿地的水质、植被和动物群落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步骤三:宣传与教育1.宣传湿地保护: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的生态价值和重要性,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教育公众:开展湿地教育活动,组织参观和讲座,增加公众对湿地保护知识的了解,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

步骤四:管理与监测1.建立管理机构:设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湿地保护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湿地建设的实施方案

湿地建设的实施方案

湿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制定科学的湿地建设实施方案,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湿地保护与修复。

1.加强湿地保护意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保护湿地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二、湿地规划与管理。

1.制定科学的湿地规划,根据湿地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科学规划湿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2.加强湿地管理,建立健全的湿地管理制度,加强对湿地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保障湿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

1.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对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湿地的原有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2.加强湿地保护,通过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湿地违法行为,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四、湿地环境监测与评估。

1.建立健全的湿地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湿地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监测,及时发现湿地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开展湿地环境评估工作,对湿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全面评估,为科学制定湿地保护和建设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五、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1.加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开发湿地资源,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推动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统一。

六、湿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

1.加强湿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推动湿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湿地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2.加强湿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湿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七、湿地保护与国际合作。

1.加强湿地保护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湿地保护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湿地保护与国际合作。

湿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湿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湿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一、前言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水资源调节、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湿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2. 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3. 提高湿地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需要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建立健全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2. 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为了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工作,推动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

3. 提高湿地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为了提高湿地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需要进行相关的工程建设。

例如,修建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湿地防洪和排涝工程,提高湿地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四、总结
湿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湿地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方案

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方案

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方案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兼有水、陆特征的生态类型,具有着巨大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湿地保护工作,扭转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的局面,禁止人为破坏,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营造全民共同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现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及会议要求,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胥浦河湿地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1、胥浦河湿地概况及保护现状胥浦河古称铜山源、西溪,是仪征西部地区一条主要行洪和引水骨干河道。

历史悠久,据《嘉庆续修扬州府志》:“胥浦在县西十里,源自铜山以西,下出于江,旧有伍子胥庙,浦因以名。

相传子胥解剑渡江处。

”胥浦河源于月塘登月湖水库,流经月塘、铜山、真州、青山,于新洲入长江,全长37。

3公里,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

湿地面积56。

4公顷,湿地斑块号为39号。

中心点坐标为北纬32。

2904,东经119。

1347。

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

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79毫米,年太阳总辐射量120。

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26。

4小时,无霜期22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绝大多数林木、农作物、动植物的生长。

胥浦河属永久性河流,主要是杨树群系,水生植被有芦苇、空心莲子草、金鱼藻、黑藻、苦草、菖蒲等。

其中金鱼藻、黑藻群落是食草性鱼类的天然食物库。

胥浦河主要水生生物有浮游植物(藻类)群体共有61属(种)组成。

蓝藻门、裸藻门数种(属)数和生物量较多。

浮游动物种群结构无明显的差异,优势种均很不明显。

水生动物种类繁多,各种鱼类20种。

胥浦河沿岸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经调查发现,小区内现有植物110余种,常见种有杨属、构树、槭树、臭椿、刺槐、泡桐、侧柏、合欢、野菱、酸枣、狗尾草、浮萍、黑麦草、狗牙根、灯芯草、马齿苋等。

湿地工程建设施工方案

湿地工程建设施工方案

湿地工程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功能而受到重视。

湿地工程建设施工是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质,防洪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目的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本文将对湿地工程建设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

二、施工前期准备1. 调查研究: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包括地形、地质、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 施工设计: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编制出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包括工程量、工程要点、施工方法等内容。

3. 环境评估:对施工区域进行环境评估,评估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4. 人员组织:组织施工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员等,进行施工前期的组织和培训。

5. 材料采购: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方案,保证施工所需的材料质量和数量。

6. 施工设备准备:准备好合适的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运输车辆、泵浦等设备。

7. 法律法规:了解施工所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施工规定,保证施工合法合规。

三、施工方案1.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根据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被和动物进行湿地生态恢复,包括苇类植物、藻类、湿地鸟类等。

2. 湿地水体治理工程:通过水体调节、净化和保护,提高湿地水质,包括湿地水源保护、湿地水体调节、湿地水质治理等。

3. 湿地堤坝建设工程:修建湿地堤坝,提高湿地的保护和防洪能力,包括湿地堤坝设计、建设和维护等。

4. 湿地访问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湿地访问设施,方便游客观赏湿地生态景观,包括湿地步道、观景台、游客中心等。

5. 湿地环境保护工程:开展湿地保护工作,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包括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自然保护等。

四、施工安全和环保措施1. 施工安全: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定,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环保措施: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防止施工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3. 废弃物处理:对施工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合理分类和处理,保证废弃物不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湿地建设工程标准施工方案

湿地建设工程标准施工方案

湿地建设工程标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湿地是水域生态系统的一种,它既能够净化水质,还能够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因此在城市建设中,湿地建设工程愈来愈受到重视。

湿地建设工程是指对原有湿地进行整治、改造或新建湿地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提供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水质净化功能。

二、施工条件1、环境条件湿地建设工程的施工环境必须符合相关环保规定,防止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2、水文条件湿地建设工程通常需要与水体相连,因此必须了解周围地区的水文情况,包括水质、水深、水位、流速等。

3、地质条件在施工之前,需要了解地质情况,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安全条件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三、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在进行湿地建设工程之前,需要做好较为全面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但不限于:勘测设计、选址规划、施工许可、环评审批等方面的工作。

2、施工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并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这些工作主要包括采购材料和设备、组织施工人员、做好施工准备。

3、施工工艺(1)地面处理通过清除垃圾、杂草等方法,清理原有的地表杂物,确保施工场地的整洁。

(2)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对场地进行土方开挖,以形成湿地地形。

(3)植被植入根据设计要求,将植被进行植入,形成湿地植物群落。

(4)沟渠排水对湿地进行沟渠排水,确保湿地内部水质的循环和净化。

(5)水生植物养护在湿地建设工程完成后,对水生植物进行养护和管理,确保其生长和繁衍。

4、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湿地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环保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环保相关法规,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安全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材料选择符合标准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使用,确保湿地的质量。

(4)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5、竣工验收湿地建设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竣工验收工作,确保施工的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各项标准,并出具相应的施工验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胥浦河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方案仪征市胥浦河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方案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兼有水、陆特征的生态类型,具有着巨大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湿地保护工作,扭转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的局面,禁止人为破坏,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营造全民共同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现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及会议要求,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胥浦河湿地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1、胥浦河湿地概况及保护现状胥浦河古称铜山源、西溪,是仪征西部地区一条主要行洪和引水骨干河道。

历史悠久,据《嘉庆续修扬州府志》:“胥浦在县西十里,源自铜山以西,下出于江,旧有伍子胥庙,浦因以名。

相传子胥解剑渡江处。

”胥浦河源于月塘登月湖水库,流经月塘、铜山、真州、青山,于新洲入长江,全长37.3公里,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

湿地面积56.4公顷,湿地斑块号为39号。

中心点坐标为北纬32.2904 ,东经119.1347。

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79毫米,年太阳总辐射量120.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26.4小时,无霜期22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绝大多数林木、农作物、动植物的生长。

胥浦河属永久性河流,主要是杨树群系,水生植被有芦苇、空心莲子草、金鱼藻、黑藻、苦草、菖蒲等。

其中金鱼藻、黑藻群落是食草性鱼类的天然食物库。

胥浦河主要水生生物有浮游植物(藻类)群体共有61属(种)组成。

蓝藻门、裸藻门数种(属)数和生物量较多。

浮游动物种群结构无明显的差异,优势种均很不明显。

水生动物种类繁多,各种鱼类20种。

胥浦河沿岸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经调查发现,小区内现有植物110余种,常见种有杨属、构树、槭树、臭椿、刺槐、泡桐、侧柏、合欢、野菱、酸枣、狗尾草、浮萍、黑麦草、狗牙根、灯芯草、马齿苋等。

野生动物近100种,其中二级保护鸟类有白鹭、岩鹭、猫头鹰等,常见鸟类有麻雀、画眉、杜鹃、黄鹂、燕子、鹌鹑、喜鹊、八哥等。

鱼类主要品种有鳙鱼、鲫鱼、草鱼、黑鱼、鲤鱼、泥鳅、鲢鱼、鲇鱼、黄鳝等。

总体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优越,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2、胥浦河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基因库”,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

湿地也是“物种基因库”,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优良的生存场所,也是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必不可少的迁徙、越冬和繁殖地。

湿地更是“物产宝库”。

富产鱼、虾、藻类、莲藕、芦苇、药材等,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2009年湿地调查,全市共有湿地4608.47公顷,其中自然湿地2893.33公顷,占总湿地面积的62.8%,全市共有湿地3类6型,其中自然湿地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2类3型,人工湿地有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库塘等3种类型。

全市有湖泊湿地59.75 公顷,占湿地总面积1.3 %;河流湿地2838.58 公顷,占湿地总面积61.6%;人工湿地 1710.14公顷,占湿地总面积37.1%。

近年来,随着仪征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导致湿地不断萎缩退化,湿地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不断逐渐缩减,在2009年的湿地调查过程中,我市湿地斑块由于沿江造船业发展以及经济开发区的深度开发已从95块缩减为90块,缩减面积接近300公顷。

另外,过度捕捞与猎捕,泥沙淤积,公路以及环境污染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问题使我市的湿地环境处于严重威胁之中。

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胥浦河湿地斑块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沿岸群众对湿地的保护意识不足,围垦造地、围垦造塘,过度捕捞与猎捕、污水排放此类危害湿地安全的行为依然存在,对胥浦河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二是在对湿地的保护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不同部门在对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目标不同、利益不同的矛盾,因而在具体保护实施过程中不能合理有效的整合资源,影响了湿地的科学管理;三是湿地监测体系不完善,缺乏对湿地特别是开发利用后的湿地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监测、污染的监测,不同部门使用的标准也不统一,监测信息共享存在一定难度。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理念,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总体要求,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科学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生态效益,为仪征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湿地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坚持以发挥其稳定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开展一切活动均应在不影响其生态系统机构和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以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湿地功能的完整性。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在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禁止开发破坏自然环境的人为项目,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统筹协调好整体与局部利益、部门与居民利益、长远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三是坚持综合性保护原则。

湿地保护,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既要采取必要的工程学、生态学、生物学等保护措施,又要加强管理、科研、宣教等能力建设,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

三、目标任务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较有特色、并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湿地保护小区建设,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拟建的胥浦河湿地小区,通过对其进行基础情况调研,提出初步治理方案,明确自然湿地保护目标、任务、责任和措施。

加大对保护小区植被的管理力度,严禁乱砍滥伐、毁坏陆生水生植被行为,制定水质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对水污染突发事件进行处置,坚持依法管理,综合整治,依法查处向河流倾倒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有效遏制破坏湿地生态功能的行为,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备、科学、规范的全市湿地保护与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

三、保护措施1、实地调查,制定长期保护规划。

组织有关专家及相关人员对胥浦河进行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划定该湿地保护小区的范围,制定该湿地保护小区规划,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沿线各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市农委、财政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胥浦河湿地保护小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责任。

并建立湿地保护工作站,站内配置人员2-3人,人员从林业系统内部调配,经费由市政府按工作任务量结合人事劳资政策核定。

领导小组负责小区建设重大事项的决策、组织和领导。

工作站具体负责小区建设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沿线相关部门等开展巡查,打击违法捕捞、违法狩猎等活动。

确保保护小区少受外界干扰,使珍稀鸟类、珍稀鱼类有一个安全、舒适的栖息地。

3、进行湿地污染整治。

对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各类污染源排放情况,明确河流污染防治重点。

结合2012年底水利部门开展的胥浦河下游整治工程对已造成污染的区域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办法加快湿地的修复,增加芦苇、绿草、昌蒲等水生植物,把农民乱开发占用的湿地退耕还林还草。

在岸边大力营造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按照“因害设防”的原则,完善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和水系防护林建设规划。

对湿地周围的基础设施进行保护性建设,对岸边的桥、路、沟等基础设施进行修整完善,为岸边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方便,保护湿地动植物,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4、加大对湿地保护宣传力度。

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功能,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对防止干旱和洪涝有重要影响,但目前,胥浦河沿岸群众对湿地认识不足,污染、破坏湿地的事件时有发生。

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强环境宣传,提高湿地保护意识。

大力开展湿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使公民严格遵守湿地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

并在在保护小区周边人为活动频繁地段设置宣传标牌,调动广大干群和民间团体参与资源开发保护监督,支持和鼓励公众参与胥浦河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管理。

5、设立界桩及湿地永久性标牌。

在保护小区内设立界桩及湿地永久性标牌明确保护小区范围。

并在界桩及标牌上标识禁止在湿地保护小区内从事下列活动:①擅自围垦、圈占、填埋湿地;②擅自挖塘、取土、烧草;③禁止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场所;④禁止非法猎捕、采集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捡拾鸟卵;⑤禁止非法抽采排放湿地蓄水或者截断湿地水系;⑥禁止倾倒固体废弃物、投放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污水;⑦禁止其他破坏湿地的行为。

6、组建巡护小组,建立巡逻机制。

湿地保护领导小组组织制定胥浦河湿地保护小区巡护工作制度。

建立由保护小区沿线乡镇成立湿的地保护小区巡护队,对保护小区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逻,制止非法猎捕、非法排放等对湿地保护小区有害违法的行为。

7、加强监控,开展湿地水环境监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在保护小区附近设置水文监测站,配备水文监测设备,用来监测水质,掌握水污染的一手资料,并与相关部门协调适时适量开闸放水,保持胥浦河河水的生态流通与补给。

调查收集湿地内动植物资料,分析其生物多样性,建立档案。

管理保护好已有绿化带,继续完善沿岸绿化,构建多树种,多搭配,乔、灌、草立体配套的河流湿地绿化带,形成观景湿地长廊。

四、建设内容1、基础建设①拟建湿地保护工作站一处,用于胥浦河湿地保护工作日常办公。

本着勤俭节约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计划利用仪征市林业生产技术指导站现有房屋进行办公。

②沿胥浦河两岸设置界桩(没千米两个),明确湿地保护小区范围。

2、科研项目建设①拟在胥浦河下游建立水文监测站一座,实时监控水质状况。

②添置GPS、高倍望远镜各两个。

3、宣传教育项目建设①沿胥浦河两岸设置永久性宣传标牌(每百米两个),注明湿地保护小区内禁止从事的活动。

②在保护区周边人为活动频繁地段设置宣传栏4座,张贴湿地保护宣传材料,提高群众湿地保护意识。

③、建立湿地保护宣传室,添置电视机、投影仪等宣传设备及相关图书,定期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科普湿地保护知识。

4、交通、办公用品添置①添置电脑两台,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各一台,用于日常办公。

②添置摩托车两辆,用于日常巡逻。

五、投资概算胥浦河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包括基础建设和设备添置、宣传教育、科研等等,计划总投资65万元(详细清单参见附件二),其中:基础建设:32万交通、办公设备添置:5 万科研经费:10万宣传教育:8万不可预测费:10万六、效益分析湿地保护小区建成后,不仅能维持动植物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而且有效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