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油菜品种引种试验分析
环县8个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环县8个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随着冬油菜在中国农业中的不断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品种被引进和开发。
为了比较和评价这些品种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环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了8个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本文将简要介绍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了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8个品种,每个品种重复3次。
试验地点位于中国甘肃省环县农业示范区,选取了一块面积相当的均质农田。
试验管理按照当地的冬油菜栽培技术进行,包括翻耕、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试验品种试验选取的8个品种分别为:1. 环境优:叶片大、叶色翠绿,适应性强,产量较高。
2. 甘8501:分考1、2两个类系,耐寒性强,早熟,抗病能力较强。
3. 酥香88:适应性强,叶宽、叶片多,株型矮劲,生长期短。
4. 牡丹菜2号:适应性强,病虫害抗性好,品质好,油率高。
5. 光熙:生长势旺,早熟,抗病能力较强,油质优良。
6. 普益花:叶片美丽,株高矮,叶面无毛,适应性强。
7. 菜籽354:叶片饱满,抗逆性较强,适合大面积种植。
8. 华麟:早期生长较慢,但后期生长势旺,适应性强。
试验结果经过整个生态周期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 环境优、甘8501和牡丹菜2号是产量较高且优质的品种,适合作为扩大规模的优良品种。
2. 华麟和普益花生长势相对较弱,不太适合作为主要品种种植。
3. 菜籽354的逆境适应性较强,适合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种植。
4. 酥香88和光熙生长势旺,但产量不如环境优和甘8501,适用于作为补充品种。
5. 所有品种都具有一定的病虫害抗性和适应能力,但具体的抗病性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究。
总之,本次试验为冬油菜品种的比较提供了初步的数据支持,对于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冬油菜的栽培有重要参考意义。
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

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1. 引言1.1 研究背景西藏山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域,油菜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由于西藏山南地处高海拔,气候条件独特,现有引种的油菜品种对当地生长环境适应性不强,产量和品质较低,严重影响了当地油菜产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西藏山南地区油菜的适应性和产量品质,开展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势在必行。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到适合西藏山南地区种植的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提高当地油菜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西藏山南地区油菜种植存在的问题,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以期获得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油菜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不同品种油菜的生长情况、产量及品质进行试验比较,找出最适合西藏山南地区种植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并为当地油菜种植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试验,也旨在加深对甘蓝型油菜在高海拔、低温等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的认识,为今后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甘蓝型油菜提供参考和经验。
通过本次试验,希望能为西藏山南地区的油菜种植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地点和时间本试验在西藏山南地区进行,试验时间为20xx年x月至20xx年x 月。
2. 试验材料选取了10个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别为xx品种、xx 品种、xx品种等。
3.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立3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为xx 平方米。
共设立了30个试验小区。
4. 育种方法选取具有耐寒、耐病、高产等优点的种质资源,通过人工选择和人工杂交进行育种。
在试验过程中,严格控制病虫害,并进行适时灌溉和施肥。
5. 数据采集在生长季节内定期对试验小区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生长情况、产量等指标。
数据采集完成后,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6. 实验指标主要考察油菜新品种的耐寒性、抗病性、产量等指标,其中产量指标以每亩产量为单位进行统计。
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

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西藏山南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甘蓝型油菜的生长,因此在当地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筛选工作,以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种植品种和技术支持。
一、试验目的山南地区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年均温度较低,且降水充沛,是适合甘蓝型油菜生长的地区。
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选育出更适合当地种植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
二、试验设计1. 试验地点:本次试验主要选择了山南地区的几个典型种植区进行试验,以比较不同地点对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生长效果。
2. 试验品种:选择了数个优质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进行试验,包括在当地地区引进的新品种以及常规的种植品种,以便对比和筛选出更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
3. 试验方法:在相同的地块和土壤条件下,设立多个试验区域,每个区域采用相同的栽培技术,并记录下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数据,以便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
三、试验结果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观察,我们获得了以下几点试验结果:1. 不同品种对比: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一些品种中,生长快、耐寒性好,但产量较低;而在另一些品种中,虽然生长较慢,但产量和品质较高。
需要对不同品种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2. 土壤适应性试验:我们还进行了不同品种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试验,发现一些品种在贫瘠土壤中的生长情况更好,而另一些品种则在肥沃土壤中生长更佳。
这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了更多选择,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选择更适合的品种。
3. 抗病虫害能力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我们还对不同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进行了测试,发现一些品种对一些当地常见的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这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山南地区适宜种植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应具有耐寒性强、抗病虫害能力较高、产量稳定以及品质优良的特点。
油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2019.11种植技术1 试验情况试验种在梯田地,土质为黄绵土,肥力中等,耕层厚度20cm,试验前茬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1.27%、0.119%、0.19%、0.71%,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8.4mg/kg、4.02 mg/kg、144.08 mg/kg。
土壤PH值8.4。
参试品种有青杂2号、青杂4号、青杂5号、青杂9号、青杂11号、青杂12号和青杂15号7个不同品种。
2 试验结果(见表1)油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总结赵永伟,李瑛*,马伟明,刘宝文,李文珍,汪国锋(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定西 743000)基金项目:定西市农科院青年科研创新基金(2019YQ05);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CARS-14-2-25)。
作者简介:赵永伟(1988- ),男,甘肃定西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及遗传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李瑛(1983- ),女,甘肃定西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1)由附表可以看出,引进的这7个品种油菜的千粒重在2.76-3.84g之间。
青杂12号的千粒重最高为3.96g。
(2)试验测产所有引进品种产量在1.047kg~5.134kg 之间。
青杂9号,青杂12号和青杂11号产量最高,分别为244.49kg、177.96kg和125.86kg。
(3)由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对于青杂9号,青杂11号和青杂12号可以小面积示范。
品种青杂7号青杂4号青杂5号青杂9号青杂11号青杂12号青杂15号每小区产量(kg) 1.970 1.047 2.251 5.134 2.643 3.737 1.790折合亩产(kg)93.8149.86107.20244.49125.86177.9685.24产量位次5741326生育期(天)121135136122123121138株高(cm)141.8117.4142182.4164168127.2分枝高度(cm)103.889.674.884.2105.877.465.4全株角果数316.2132.2247284435.6209.2165.4角果长度(cm)11.29.27.48.68.48.89.8每角果粒数36.828.627.828.227.826.828.4千粒重(g)3.16 2.76 3.00 3.84 3.74 3.96 3.2粒色黑色黑灰色红褐色黑色红褐色黑色红褐色表1 油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考种表气温在15~16℃,>0℃的积温大于5500℃,年极端最低气温>-4℃,冬季遭受低温冻害风险<25%。
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一、引言油菜是中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丰富了我国人民的食用油资源。
而赣北地区作为我国油菜的主要生产区之一,对油菜品种的选择和研究尤为重要。
为了寻找更适合赣北地区生长的新品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试验,以期为当地的油菜种植业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种植方案。
二、试验目的通过对赣北地区典型的油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探讨其在当地生长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为赣北地区油菜种植业提供科学依据。
三、试验材料和方法1. 试验材料本次试验选取了三个油菜新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它们分别是A、B、C三个品种。
这三个品种在其他地区均有较好的产量和适应性表现,但是在赣北地区的生长状况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评估。
2. 试验方法本次试验选择了赣北地区一个典型的油菜种植基地进行试验。
我们在相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立3个重复试验。
在生长期结束后,采集每个重复试验的产量和质量数据,以进行后续的对比分析。
四、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的试验结果:1. 产量对比A品种:平均产量为1250kg/亩B品种:平均产量为1350kg/亩C品种:平均产量为1200kg/亩2. 适应性对比A品种:在赣北地区的适应性较好,生长势健壮,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应性较强。
B品种:同样在赣北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表现,生长期较早,早晚温差对其影响较小。
C品种:适应性表现一般,生长势不如A、B两品种。
3. 品质对比A品种:油菜籽的油脂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B品种:油脂含量和质量表现稳定,符合市场需求。
C品种:油脂含量稍低,质量一般。
五、结论1. 对于赣北地区油菜的种植,B品种的产量和适应性表现最优,是最适合的品种之一。
2. A品种虽然在产量和适应性上略逊于B品种,但质量较好,也是值得推广的一个选择。
3. C品种在赣北地区的生长状况相对较差,不适合进一步推广种植。
六、展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关注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的研究,寻找更加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为当地的油菜产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一、引言油菜是中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
赣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菜种植区域之一,因为其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油菜的生长。
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育种技术的日益成熟,新的油菜品种不断涌现。
为了更好地满足赣北地区农民对于高产、优质、抗逆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的比较试验。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生长、产量、品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为农民提供更为科学的种植建议和技术支持。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取了赣北地区典型的油菜种植区域进行实验,包括赣州市、宜春市、上饶市等地。
2.试验品种:选取了八个常见的油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包括:东北大优、长沙优241、湘郦繁昌、早春一号、早春二号、中原金、豫油一号、国信366。
3.试验设计: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立了3个重复样方,每个样方面积为30 m2,随机布置。
4.试验方法:在整个生长期内,对每个品种进行了全面的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并在生长季节结束后,对每个品种进行了全面的测定和评估。
三、试验结果1.生长特性比较通过对每个品种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测量,发现不同品种在生长速度、株高、叶面积和根系发育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早春一号和早春二号生长较快,株高较高,叶面积较大,根系发育较为健壮;而国信366生长速度较慢,株高较矮,叶面积较小,根系发育较弱。
2.产量比较在收获前,对每个品种的产量进行了预估,发现早春一号和早春二号的预估产量较高,而国信366的预估产量较低。
而在收获后,对每个品种的实际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早春一号和早春二号的实际产量仍然较高,而国信366的实际产量依然较低。
3.品质比较对每个品种的籽粒进行了品质测定,包括油含量、蛋白质含量、硬脂酸含量、维生素含量等。
结果显示,早春一号和早春二号的油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高,硬脂酸含量较低,维生素含量较高;而国信366的油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低,硬脂酸含量较高,维生素含量较低。
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

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土壤贫瘠,是中国最偏远的地区之一。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西藏山南地区引进了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适应西藏山南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油菜新品种,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二、试验地点和条件本次试验选择在西藏山南地区进行,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短而温暖,冬季漫长而严寒,年降水量较少,土壤贫瘠。
这样的自然条件对作物生长和发育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试验品种本次试验选取了数个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这些品种在其他地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生长和产量表现,具有强抗逆性和优良的品质特点,在西藏地区有较大的种植潜力。
试验品种主要有:1. 青藏1号:该品种具有早熟、耐旱、耐寒、高产等特点,适应西藏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2. 藏北3号:该品种具有耐低温、耐粗放、病虫害抗性强等特点,适应西藏地区的生长环境;3. 高原冰油1号: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在高寒地区生长,适合西藏山南地区的种植。
四、试验方法1. 田间试验:在西藏山南地区不同的种植区域,选择较为适宜的土地,进行小面积试验种植,观察各个品种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2. 温室试验:在温室环境下,模拟西藏山南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试验品种的生长实验,观察植株的生长势和抗逆能力;3. 人工授粉试验:为了深入了解试验品种的育种特性,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观察不同品种的结实率和种子品质。
五、试验结果和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观察,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果和分析:1. 青藏1号:在西藏山南地区的田间试验中,青藏1号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长势,抗逆能力强,产量稳定,适应性较强;2. 藏北3号:在温室试验和人工授粉试验中,藏北3号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病虫害能力和种子品质,适应西藏山南地区的种植;3. 高原冰油1号:在不同试验条件下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抗旱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较大的种植潜力。
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

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为筛选适合我地种植推广的高产、抗逆、适应性强的油菜品种,2004年秋种期间我站引进了5个油菜新品种,以我地当家品种浙平l号作对照,进行油菜品种对比试验示范,总结如下:1 参试品种6个①蓉油4号、②蓉油8号、③蓉油11号、④蓉油12号、⑤棉油11号、⑥浙平1号。
2 试验方法试验地选在我县示范繁殖农场,面积1800m2,试验田为砂泥田,肥力中等,前茬为杂交中籼。
采用免耕撒播方法,即用25%复合肥(N:P:K:为9:8:8)675kg /hm2加尿素75kg/hm2作基肥撒施,10月1日播种,用种量为7.5kg/hm2结合基肥撒播,后用开沟机开沟覆土。
小区面积为300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四周设保护行。
3 田间管理除基肥外,2004年11月27日利用雨期撒施腊肥一次,施40%复混肥(15:10:15)375kg/hm2,2005年2月1日同样两期撒施薹肥1次,施尿素180kg/hm2苗期结合化学除草剂根外喷硼肥1次,4月31日结合防治病虫害根外喷硼一次。
播种后用乙草胺芽前除草1次,3~4叶期用盖草能进行茎叶除草1次,始茬期防治蚜虫、菌核病2次。
因2004年秋冬干旱,试验田灌水1次。
2005年春雨水不够.未出现涝渍现象。
4 结果分析4.1 生育状况(见表1)棉油11号生育期最短,3月18日始花,盛花期4月31日,成熟期5月15日,全生育期225d,蓉油12号生育期最长,全生育期为232d。
4.2 经济性状(见表2)参试的6个品种中,蓉油8号位处第1.理论产量3720kg,实际产量3165kg,浙平1号位处第6,理论产量3030kg,实际产量2580kg,因该品种在我地栽种多年,品种存在严重退化现象。
4.3 抗逆性4.3.1 抗病性。
我地油菜病害主要为菌核病,因花期气候正常,参试的6个品种中病株发病率小于1%。
4.3.2 抗寒性。
我地去冬今春气温偏低,遭受近年来少有的寒冬年,参试品种棉油1号冻害最重,受冻率为60%,蓉油4号、蓉油8号对照,浙平1号为40%,蓉油ll号和蓉油12号为20%,抗寒性均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标志码 : A
关 键 词 : 冬 油 菜 ;引种 ; 验 ;角 果 试 中图 分 类 号 : S 6 . 54 5 文 章 编 号 : 10 40 (0 0 0 41 13 0 1— 7 5 2 1 )4 0 43 3
规模 , 草本 油料种植 仍有 很大 空 间 , 利用作 物多样 性技 术 , 以在玉 米地 、 可 甘蔗地 、 园等 田地 套种 、 果 间种 大豆
等油 料作 物 。还 可 以利 用 不 同 的油 菜 品种 , 成 黄 、 形
白 、 等不 同花 色 地 块 , 成 景 观农 业 特 色 J 红 形 。省 市 政府对 油菜 生产 的重 视 , 将促 进 油 菜 生产 结 构 的大 幅 提升 。 目前 玉溪种 植 的 油菜 品种 主要 是 A3 5和花 油
倒等 优点 , 品种为 甘蓝 型 半冬 性 细胞 质 雄性 不 育三 该
系杂 交种 ; 中油 8 1由 中 国农业 科 学 院油 料作 物 研究 2 所选 育 , 属甘 蓝 型 中熟 油 菜 品种 , 有 高 产 、 产 、 具 稳 抗
倒、 耐寒 、 耐菌 核 病 等特 点 , 应 性 广 , 油 量 4 %左 适 含 0 右 , 于 长江 中游及 相 似 生态 区种 植 ; 适 中双 l 是 中 0号
h m 。云南农 大校 长朱 有勇 认 为玉 溪 油菜 种植 已初 具
3 5作对 照进行 对 比试 验 。“ 油 2 ” 西南 大学 重庆 渝 1是
市油 菜工程 技术研 究 中心选 育 的甘 蓝 型 油菜 新 品种 ,
具有 高产优 质 、 株高适 中 、 枝部位低 、 型好 、 分 株 秆硬抗
国农 科 院油料 作物所邹 崇顺 研究 员选 育 的双低 油菜新
品种 , 品种属 半冬性 品种 , 该 冬春 双发 , 长势强 , 型 生 株
紧凑 , 长粒 大 , 粒 重 可 达 4g 高 产 稳 产 增 产 潜力 角 千 , 大 ; 5是 云南省 玉溪市 红 塔 区种 子管 理站 从 双低 油 A3 菜 “40 ” 80 1 变异 植 株 中 , 用 系 统 选 育 方法 育 成 的甘 采
LIM i g-u n f
摘 要 : 重庆 、 北 引进 3个 油 菜优 良品种 渝 油 2 、 从 湖 1 中油 8 1 中 2、 双 1 , 云 南 目前 推 广 的 A 5作 对 照 进 行 对 比 试 验 。从 株 0号 以 3
对 形成 景观农 业特 色有 现 实 意义 ; 一 方 面也 符合 玉 另 溪 市“ 托烤 烟建产业 、 依 围绕增 收调 结 构 ” 的农 业产 业 发 展思 路 , 大油菜 种 植 规模 , 高 效益 , 现农 业 可 扩 提 实
蓝 型双低 优质 油菜新 品种 , 属甘蓝 型 中熟 品种 。
1 2 试 验设计 .
系列 品种 。由于全 面 推广 优 质双 低 油 菜新 品种 , 单 在 产和 品质 上 有 了很 大 提 高 , 民 经 济 效益 显 著 提 高 。 农 据报道 , 玉溪 市将努 力建 成云南 重要 的草本 油料基 地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油菜属 十字 花科 ( rc ea ) 芸 苔 属 ( rsi ) C ui r , f e Bas a , c 是我 国主要 的油料作 物 , 也是典 型 的食 用油 料作物 , 种 植 面积 和总产量 均居 世 界首 位 ¨ j 。油 菜籽 又是 人 类 植物 油脂 、 动物饲 料 、 生物 柴 油 等 的重 要原 料 来 源 J 。
持 续发展 。
高、 有效分枝数 、 角果数 、 育期 和产量 5个方面 , 4个 油 菜 生 对 品种进行 了分析 比较 。结果表 明: 4个品种在株高、 有效分枝数 和 角果数 3个方 面都没有差异 ; 生育期来看 , 从 中双 1 0号、 5 A3
早 于其 它 两个 品 种 ; 产 量 来 看 , 从 中双 l 、 5的 产 量 极 显 O号 A3
问题 探讨
李 明福 : 同油菜 品种引种试验分析 不
不 同 油 菜 品 种 引 种 试 验 分 析
李 明福
( 云南省 玉溪农 业职 业技术 学 院 , 云南 玉溪 6 3 0 ) 5 10
A ayi o nrd cn x ei n f ieet a eed( rsi a . n ls nIt u igE p r t f rn p se B as anp s ) s o me o D f R c uL
试 验 以从 重 庆 、 北 引进 的 油 菜 优 良品种 渝 油 湖 2、 1 中油 8 1 中双 1 为试验材 料 , A3 2、 O号 以 5品种 为对
著 高于愈油 2 、 1 中油 8 1 而中双 1 2, 0号的产量最高 , 以作为优 可
良 品种 引进 到 玉 溪种 植 。
照 , 株高 、 从 有效 分枝 数 、 角果 数 、 育 期 和产 量 5个 生 方 面 , 4个 油 菜品种 进行 了分 析 比较 , 对 旨在通 过 比较
l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验 材料 .
选用从 重 庆 、 湖北 引进 的油 菜 优 良品种 渝 油 2 、 1 中油 8 1 中双 l 为试验 材料 , 2、 O号 以云南 目前推广 的 A
玉溪种 植油 菜历史 悠久 , 油菜是 玉溪 的主要 油料作 物 ,
也是 当地 人 民的 主 要食 用 植 物 油 原料 』 云 南 省 委 。 书记 白恩培 提 出 : 云南食 用油 6 %靠 进 口, 是很 大 “ 3 这 的市 场需求 潜力 。云南适 宜种植 油菜 的面积有 1 3万 5
这为 玉溪发 展油 菜生 产 带来 了新 的机 遇 。 为此 , 选
择适合 玉溪 市生 产所需 的较 多 优 良油 菜 品种 , 方 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