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预防及动物防疫知识

禽流感预防及动物防疫知识
禽流感预防及动物防疫知识

禽流感预防及动物防疫知识

主讲人:彭步智1878年,禽流感在意大利的首次暴发使人们开始认识这种极具杀伤力的传染病。此后,禽流感病毒在近两个世纪中,不断地侵袭着整个世界。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暴发日趋频繁。这种病毒的肆虐不但给许多国家的家禽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同时也向全人类的健康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最严重的暴发

1997年5月,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个养鸡场出现了这一区域首例禽流感病例。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禽流感病毒迅速蔓延,大批感染了该病毒的家鸡死亡。经专家认定,导致香港特区家禽大规模死亡的罪魁祸首正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然而,令专家难以臵信的是,这种历来只威胁家禽的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并能够传染给哺乳动物甚至是人类。1997年8月,香港一名3岁的男童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这也是全球首宗人类感染H5N1的个案。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共有18个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6人死亡。

历史上波及最广的暴发

2003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袭击了有郁金香之国美誉的荷兰。3月1日,荷兰东部靠近德国边界的6个农场中发现了H7N7型禽流感病毒。荷兰政府随即发布命令,要求所有农场暂停鸡鸭及其蛋类产品的转运和销售,并在被发现禽流感的农场方圆10公里范围内划定警戒区。到3月3日,有禽流感疫情的农场已升至13家。在

短短几周内,共有约900个农场内的1400万只家禽被隔离,1800多万只病鸡被宰杀。而更为严峻的是,在疫情暴发期间,共有80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其中一名57岁的荷兰兽医在对病鸡进行检验时感染病毒,并死于禽流感引起的肺炎并发症。此后,H7N7型禽流感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

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通常情况为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

禽流感不同于流行性感冒

农业部总畜牧师贾幼陵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禽流感和人患的流行性感冒不同。流行性感冒一般分为三种:A型、B型和C型。B型

和C型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它动物。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主要是A型,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现在发现它越来越多地传染给其它动物和人类。禽流感是传染性禽类疾病。所有禽类都容易感染这种病毒。禽流感病毒有15个子型,其中两个子型(H5和H7)对家禽最有致命性。这两个子型也传染给人。

贾幼陵说,禽流感的发病过程非常快,很多家禽看不出什么症状,很快就死亡了。

对于普通百姓应该怎样预防禽流感,贾幼陵建议,一般的大型养殖场应该在通风口、进料口设臵铁丝网,防止其它禽鸟进去;还要注意家禽不能混养,不能把鸡与鸭、鹅一起喂养;人进入养禽场之前和之后都应该换洗衣裳,搞好个人防护。对于老百姓来说,不必过分担心,只要做好个人防护,问题就不大。

特别注意禽舍消毒

据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介绍,流感病毒可随感染发病禽的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而污染禽舍、笼具、垫料等,但某些消毒剂可以将存活于禽舍的流感病毒杀死。

对污染的禽舍进行消毒时,必须先用去污剂清洗以除去污物,再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最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铁制笼具也可采用火焰消毒。由于粪便中含病毒量很高,因此在处理时要特别注意。粪便和垫料应通过掩埋方法来进行处理,对处理粪便和垫料所使用的工具要用火碱水或其它消毒剂浸泡消毒。

加强禽类饲养管理

加强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所有动物传染病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下才能保证家禽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从禽流感预防角度来说,必须将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通过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养殖场舍的隔离、环境消毒、控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等,防止禽群受到疾病的危害。

禽流感的特性

病毒能迅速变异

该种病毒能够吸收重组其他病毒的遗传物质、迅速变异。一旦变异病毒传播到人身上,与人类普通流感病毒相结合,就会成为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人类对新病毒不具备任何免疫力。

可在体内存活10天

该病毒的分离株也同样具有高致病性。家禽在感染H5N1病毒后即使幸存下来也有传染性,至少在10天内病毒都会在家禽体内存活,通过排泄物等进一步感染其他家禽或候鸟。

与禽流感病禽密切接触人员防护指导原则

为做好与感染禽流感的家禽密切接触人员的防护工作,特制订本指导原则。

一、防护用品标准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医用级的标准。

(一)防护服

应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由帽子、

上衣、裤子组成,可为连体式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和腰部可采用弹性收口或拉绳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二)防护口罩

应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密合型,应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三)手套

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

(四)长筒靴或可消毒的保护性脚套

防水、防污染。

(五)面具

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二、防护原则

(一)适用范围

与感染禽流感的家禽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养殖、分拣、运送、销售、捕杀和死禽处理等的人员,以及对有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的专业人员。

(二)防护要求

1.防护要求为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防护服(隔离衣),戴口罩、乳胶手套,穿长筒靴或戴可消毒的保护性脚套。

2.每次接触动物后立即进行手部清洗(见图)和消毒。离开污染区时,脱防护服前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一次,脱防护服后再次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每次冲洗1分钟左右。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3.标准的洗手方法:

1.掌心对掌心搓擦

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

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4.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四)其他要求

1.建议有明确吸入可疑感染物质的人员(例如,分拣员和参与贸易市场大规模分拣的工作人员)应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

2.建议与感染或可疑感染禽流感的禽类动物有密切接触的人员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同时感染人类流感和禽流感的机率,从而减少病毒基因重组的可能性。

(五)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经常与活禽密切接触的人要穿防护服,佩戴口罩,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工作前后彻底消毒、洗手等;普通人群避免直接接触病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此外,多摄入一些富

含维生素C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和药物,并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可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生物学家就人类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提4点建议

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现已发生了人类因感染禽流感死亡的病例,生物学家就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提出了几点建议。

建议一:别去疫区旅游

旅游者应当避免去暴发禽流感的地区。因为目前仍未找到禽流感的病毒源,也不知病毒的真正传播途径以及会否由禽畜传给人类,或者再由人传人。

建议二:别与活禽接触

如果必须要到禽流感流行的地区,那么必须牢记:禽畜粪便很可能是禽流感传播的途径之一,接触禽畜后切记要用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人们特别是儿童,应避免与活禽接触。

建议三:重视疾病预防

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专家提醒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建议四:重视高温杀毒

此外,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高温及紫外线均很敏感。在56℃时加热30分钟,60℃时加热10分钟,70℃时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到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均可杀死禽流感病毒。

针对流感病毒的消毒措施有哪些?

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当流感病毒被加热到56℃并持续30分钟,或者被加热到60℃并持续10分钟时就会丧失活性,如果被加热到65℃~70℃时只要几分钟时间即丧失活性。但是,流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紫外线也是流感病毒的“克星”,用紫外线直接照射病毒可以依次破坏其感染力、血凝素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在阳光直射下流感病毒40~48小时即可失去活性,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流感病毒,可以迅速破坏其感染性。

另外,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也很敏感。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氧化剂、稀酸、脱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铵离子、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重金属离子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吃鸡蛋时应该注意什么?

鸡蛋壳有可能被病鸡的鸡粪污染,而鸡粪里可能会有病毒存在,所以鸡蛋外壳应该用流水清洗,同时要注意洗手。另外,食用鸡蛋时应烹调充分,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禽流感流行季节能吃鸡、鸭等家禽吗?

目前,我国各地检疫部门已采取紧急防范措施,所以,正规市场上经过检疫的家禽可放心食用,关键是要煮熟、煮透。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病禽,则不排除染病的可能。

我国目前尚未发现因吃禽肉、鸡蛋受到感染的病例,人们大可不必“谈禽色变”。

禽流感一闹,令不少百姓“闻鸡色变”,不敢吃鸡,甚至担心买只活禽回家也会被传染。百姓的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方面,非典刚走,人们还惊魂未定,对禽流感这种传染性很强并已经致人于死地的病毒不可能不感到惊恐;另一方面,自1997年以来,禽流感疫情虽然已经发生了4次,但这次的等级最高、影响地区最广、死亡人数最多。禽流感的危害,尤其是对人的危害,的确不可以小觑。党中央、国务院特别强调,要坚决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人的感染,这是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检验预防工作的重要标志。因此,防治禽流感,小心谨慎是必要的、必须的,麻痹不得。

但是小心谨慎并不等于“闻鸡色变”,不等于要排斥和拒绝所有的鸡,尤其是那些健康的、并未感染病毒属于无辜的鸡。与非典一样,禽流感也是可防可控的。世界卫生组织称,感染家禽或者禽蛋如果在摄氏75度以上煮熟,那么禽流感病毒就会死亡,也不会传染禽流感。省农业厅有关专家同样表示,买活禽回家做着吃应该不会被传染,因为人接触病禽释放的分泌物而被传染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环境中病毒浓度高,这通常是在养禽场等病禽高度密集的地区;而在市场中买一只活鸡,即使有病毒存在,由于其在空气中浓度较低,往往也不易传播,因此基本上是安全的。

禽流感知识问答7例

1、问:禽流感是否像非典那样可怕?

答:像非典这样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都控制住了,对人类已有一百多年防治经验的禽流感,更是可防不可怕的。

2、问:我们了解到,疫点3公里以内的禽只都要扑杀;5公里以内的地区被列为受威胁区。这两个标准是国际通行的惯例吗?从病毒学上来说,确定这两个标准有什么根据?5公里之外是不是就足够安全了?

答:确定3公里范围内这一标准是经过专家严格论证的,这也是国际上处理此类动物疫病的通用惯例。

3、问:扑杀疑似感染禽流感的禽类以后,如何做到无害化处理呢?是不是做到全程监控以防禽只被不知情的老百姓拿去吃或者被人蓄意偷去卖到市场?

答:扑杀动物由动物防疫机构监督扑杀,再进行无害化处理。包括工商、农业等在内的多个部门对疫点进行封锁,并对该范围内的禽只进行地毯式清理,对这些动物进行扑杀以后深埋。你所说的病禽被误食或被偷走是不可能发生的。

4、问:派去检查和督查的专家是怎么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在疫点工作的养殖户、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怎样才能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

答:凡是派去疫区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必须在专家指导下,戴口罩、戴防护眼镜、穿防护鞋,这是对自身的防护。

5、问:在疫点周围生活、工作的市民应该如何保证自身的安全?

答:我们首先会对这些地区的群众进行禽流感知识的宣传,让他们了解禽流感的特性和传播途径以及应该注意的防治工作。对已经处理过的动物饲养场地,我们除了进行消毒之外,还要求在没有解除封

锁(封锁期21天)之前不要养殖家禽;解除封锁(两到三个月)以后,还要注意科学饲养、通风通光,注意科学配方、安全卫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同时养殖户也要做好自身的卫生工作。

6、问:普通市民平常出去是否需要戴口罩?

答:不必要。去菜市场买鸡也没有必要戴口罩,因为在市场上销售的鸡一般都经过检疫是合格的。

7、问:现在已经证明注射疫苗给禽类是防治禽流感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现在我省禽类注射疫苗的情况怎么样?

答:我们正在积极组织疫苗。我省在春节前已经组织了8000多万份,最近省政府又专门拨了1000多万元用于购买疫苗。

如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应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恐慌,因为毕竟家禽将病传染给人的几率很低,在我国疫情发生地,卫生部门已经对与病禽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了医学检查和观察,尚未发现人员感染。但若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如果出现感冒样症状,应当马上去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与治疗

扑灭一次爆发疫情的标准是什么?

扑灭一次爆发疫情的标准是:对爆发疫情的地区的最后病例采取扑杀措施和彻底消毒后,至少21天无新的禽流感病例出现,表明该地区的爆发疫情已被扑灭。

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区,农户应该如何配合政府做好工作?

高致病性禽流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A类传染病,

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一旦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我国的动物防疫的有关法规对疑似病禽实行隔离、封锁,并进一步确诊。当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要立即封锁疫区,对病禽进行扑杀,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目的在于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在政府采取措施的同时,农户应该积极地配合,虽然会给农户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应以大局为重,防止疫情的蔓延和扩散。同时,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把政府发放的补偿资金落实到每个农户手中。

农业部公布的预防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是什么?

在国家制定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中,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控制、扑灭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和程序。包括:疫情报告、疫情诊断、疫点疫区的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紧急应急体系、经费的来源和保证等。一旦发生疫情,国家启动紧急应急系统,疫情将很快得到控制和消灭。

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养殖户可以自行处理吗?

不可以。国家已有明确规定,对疫点所有禽及禽类产品必须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也必须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另外疫区的封锁、环境消毒控制、疫情的确认都只能由当地政府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养殖户随意宰杀,如果对血液、废物和污染的水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病原传播扩散。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采集病料做病原分离?

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一类传染病,为了防止疾病的蔓延扩散,其

病原分离必须在农业部制定的专业实验室、具备BSL-3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在不具备严格防护条件的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增殖,容易引起散毒以及造成实验人员的感染。

对上报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如何公布?

上报的疫情经农业部指定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确认后,由农业部认定并及时公布。

禽流感预防及动物防疫知识

禽流感预防及动物防疫知识 主讲人:彭步智年,禽流感在意大利的首次暴发使人们开始认识这种极具杀伤力的传染病。此后,禽流感病毒在近两个世纪中,不断地侵袭着整个世界。特别是从上世纪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暴发日趋频繁。这种病毒的肆虐不但给许多国家的家禽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同时也向全人类的健康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最严重的暴发 年月,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个养鸡场出现了这一区域首例禽流感病例。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禽流感病毒迅速蔓延,大批感染了该病毒的家鸡死亡。经专家认定,导致香港特区家禽大规模死亡的罪魁祸首正是型禽流感病毒。然而,令专家难以置信的是,这种历来只威胁家禽的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并能够传染给哺乳动物甚至是人类。年月,香港一名岁的男童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这也是全球首宗人类感染的个案。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共有个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人死亡。 历史上波及最广的暴发 年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袭击了有郁金香之国美誉的荷兰。月日,荷兰东部靠近德国边界的个农场中发现了型禽流感病毒。荷兰政府随即发布命令,要求所有农场暂停鸡鸭及其蛋类产品的转运和销售,并在被发现禽流感的农场方圆公里范围内划定警戒区。到月日,有禽流感疫情的农场已升至家。在短短几周内,共有约个农场内的万只家禽被隔离,多万只病鸡被宰杀。而更为严峻的是,在疫情暴发期

间,共有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其中一名岁的荷兰兽医在对病鸡进行检验时感染病毒,并死于禽流感引起的肺炎并发症。此后,型禽流感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 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通常情况为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 禽流感不同于流行性感冒 农业部总畜牧师贾幼陵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禽流感和人患的流行性感冒不同。流行性感冒一般分为三种:A型、B型和C型。B型和C型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它动物。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主要是A型,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现在发现它越来越多地传

禽流感的预防知识讲座

魏官庄小学 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知识讲座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均为成人。 (四)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二、临床表现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三、H7N9的症状和预防

1. 病情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有高热(38度以上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乙醇擦浴,降温毯等。儿童禁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 2. 对鸡肉等彻底煮熟,不要吃半生不熟鸡蛋。 3.尽量不接触活禽鸟和猪等。 4. 病毒在100℃中一分钟可被消灭。 5.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的免疫力 6. 要勤开窗,不要因为害怕pm2.5而把窗户紧闭,导致空气不流通。 7. 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现在病毒虽还没有变异到人传人,但年老体弱和幼儿抵抗力差,还是要注意的好。 8. 在家的时候,采用熏醋的方法在家庭中用于预防不耐酸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等所引起的感冒有一定效果。 9. 春夏转换季节,一定要注意保暖,千万不要觉得,天气变暖了,就可以少穿衣服,不要着凉了。 10. 早睡早起,生活要规律,不要再暴饮暴食,多吃蔬果,不抽烟,少喝酒,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单

渠县渠北乡第二中心学校 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单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H5N6和H7N9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 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主要症状 1.流感样症状:发热(可高达39℃—40℃)、咳嗽、喉咙痛、肌肉痛、鼻塞、流涕等全身症状; 2.眼部感染:结膜炎; 3.呼吸道感染:肺炎、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或死亡。 (二)感染途径 主要传染源为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所以有以下感染途径: 1.近距离接触染病的禽鸟(活鸟或死鸟) 2.密切接触染病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 3.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 (三)高危人群 1.与活禽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士,如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或加工业者。 2.老人、儿童及长期病患者,一旦感染,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四)家禽处理 1.食用和购买正规屠宰厂家的产品,切勿食用病死的鸡、鸭、鹅等禽类; 2.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或死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 3.应彻底煮熟禽类及其蛋类,如家禽在烹煮后仍有粉红色肉汁流出,或骨髓仍呈鲜红色,应重新烹煮至完全熟透。 (五)个人卫生 1.保持双手清洁。尤其是处理食物前、进食前或触摸口、鼻、眼睛前,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手触摸过公共物件,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或门柄后;或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咳嗽或打喷嚏后; 2.咳嗽或打喷嚏时,把用过的纸巾弃置到有盖垃圾桶,然后彻底清洁双手; 3.倘若有发热或呼吸道感染病症,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与其密切接触者,均应戴上口罩; 4.如出现流感样病症,应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或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5.增强个人抵抗力,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和舒缓精神压力。 (六)环境卫生 如家中疑似有禽流感病毒存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每星期必须彻底清洁家居一次,可使用1:99稀释家用漂白水来清洁家居。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一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及常用消毒液都非常敏感。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大全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大全 微博H7N9禽流感预防 对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据介绍,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日常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 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类的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 要煮熟、煮透,食用预防措施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 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 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7.定期对所处环境消毒,杜绝空气或环境中的传染,消毒方法如下:(1)熏蒸法:取活消 毒剂原液盛在塑料器皿中,放在房间或办公室中,每15平方放置一处。有人停留或办公时保持空气流通即可。无人时封闭进行放置半个时以上效果更好。(2)冲洗法:将活消毒剂稀释,可冲洗地板、宠物或禽畜的窝等,擦拭宠物或禽畜停留过的地方,或冲洗塑料餐具器皿。(3)喷雾法:将消毒剂稀释水,装塑料喷壶进行对需消毒的地方喷雾。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一、人禽流感基本知识 1、禽流感基本知识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从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2、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二、人禽流感流行概况 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现状 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

命。 2003年2月,香港两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1人死亡。 2003年2月28日,荷兰暴发H7N7型禽流感疫情。至4月,病毒感染800多家鸡场1100万只鸡。83人感染,一名男子死亡。 2004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泰国和越南11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其中8人死亡,但未发现人际传染。 2004年4月6日,加拿大两名养鸡工人出现感冒症状,被确诊为感染H7N3禽流感病毒。 2004年8月,越南再添三人死于H5N1病毒感染。 2004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自9月初以来越南的首例人感染H5N1病毒病例。 2005年1月至2月,越南新发13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其中12人死亡。 2005年11月7日,印度尼西亚已确认9起人感染H5N1病例,其中5例死亡 2、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鸽子、鸭、鹅等禽类,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易感人群:一般来说,人类呼吸道缺少与禽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

山东省2017年继续教育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以下关于H7N9禽流感病毒叙述有误的是(A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为在发病前(C )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中老年人 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时,扎那米韦适用于(C)以上人群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体温大多持续在(C )以上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史不包括在发病前10天内(D) 人感染H7N9禽流感住院患者,(B),解除隔离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C),应进行氧疗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无创通气治疗(A)无改善,需及早考虑实施有创通气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其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特异性抗体水平呈(C )或以上升高 H7N9禽流感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D )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有误的是(C )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药治疗有误的是(D ) 以下关于人感染禽流感正确的是(D) 以下不属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次要标准的是(B)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错误的是(C ) 禽流感病毒加热至100℃(B)以上可灭活 埃博拉病毒中(C)对人不致病 埃博拉病毒在室温及4℃存放(A )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较大范围污染,消毒首选(A )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C)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活动应当严格限制在(C) 埃博拉出血热病程5-7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D)多见 埃博拉出血热病程(C)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正确的是(D) 医务人员暴露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C )冲洗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正确的是(D) 以下关于医务人员进出埃博拉出血热隔离病房有误的是()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的处理方法有误的是(B )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正确的是(C )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错误的是(D)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D ) 以下关于埃博拉病毒正确的是(A )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C)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错误的是(B )

流感防治知识汇总

流感防治知识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流感如何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卫生部制定了《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已刊登在卫生部官方网站。 哪些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的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 公民提供。一般来说,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以下人群推荐接种: 1、60岁以上人群; 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 6、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 7、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什么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应慎用流感疫苗。此外,以下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 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 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 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5、慢性病发作期; 6、严重过敏体质者;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1、什么是H7N9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禽类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只感染禽(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 2、人是怎么感染上H7N9禽流感?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者。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者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现尚无人际传播的确切证据。 3、这些禽流感对人体危害大吗? 根据既往资料,人禽流感均为散发。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禽流感(包括此次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初步认为目前它们在人群中传播力不强。但是既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死率十分高,约为20%。这次H7N9禽流感病毒,也是很高的病死率。

4、哪些人需要更加注意预防H7N9禽流感? H7N9禽流感高危人群为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例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和因某种原因在鸟类栖息地或者养殖、交易场所滞留的人员等。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7天内活动情况。 5、最近是不是不能吃家禽了?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因此,完全熟透的家禽/猪肉等是可以使用的。但是禽流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可存活一个月,因此,五六分熟的鸡排、鸡蛋、吃火锅需谨慎食用,不建议生吃鸡蛋。 6、普通人应该如何预防禽流感?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 (2)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3)家庭加工饭菜时,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 (4)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 (5)如果病情加重应佩戴口罩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

预防禽流感的知识

预防禽流感营造安全、健康校园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世界卫生组织8日上午联合举办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梁万年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介绍疫情防控方面有关情况,现有的报告病例发生在华中地区四省市,涉及到地区是16个地市级地区,相关部门在进一步加强治理。也不排除随着工作的深入和开展,其他地区也同样在相关的动物当中检测到相应的病源,包括疑似病例的可能性。从目前掌握的从它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因学情况,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溯源,看它可能覆盖的范围有多大,在动物当中携带病原体是哪一类动物为主导,把这些问题进一步的研究查明。 一、如何预防禽流感? 1、吃禽肉要煮熟、煮透,病毒在100℃中两分钟可被消灭。 2、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4、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要及时就诊。 5、如果所在区域已发现疫情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避免接触染病的禽类,如鸡、鸭;避免与禽流感患者接触;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避免食用活的或 未经煮熟的鸡鸭,特别是煎鸡蛋一定要煎透,避免蛋黄不熟。 6、及时而彻底的疫区环境消毒: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热及紫外线均敏感,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加热数分钟,

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均可使该病毒灭活。 7、在疫区的人员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自己的眼睛、鼻、口. 8 、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 二禽流感的易感动物有哪些? 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 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禽类如鸡、火鸡、鸭、鹅、及其他水禽等最为敏感且多为隐性感染; 2、其他禽类如雉鸡、鹧鸪、鸵鸟、孔雀、鹌鹑、鸽也较容易感染。 3 、水禽与旱禽同场混养可造成交叉感染,病毒很容易在大规模饲养的鸡群或鸭群中传播。 4 、野生与养殖水禽可通过使用共同水体传播。 5、除了感染禽类,禽流感还可以感染猪。 三、禽流感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给人类?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 1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 2 、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3、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可被杀死,如果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就可能进入人体。所以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风险。 4、买活鸡回家时,如果是健康活鸡基本是安全的,但如果是病鸡就有危险。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幸存下来,但它们至少在10天之内还会排泄含病毒的粪便。 另外,鸡的翅膀有可能藏有禽流感病毒,所以,鸡翅膀扑打时可能会造成病毒释放。 四、人与人之间会传播禽流感吗?

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H7N9流感症状:发烧38度以上伴有咳嗽及呼吸困难 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专家建议38度以上高热伴有咳嗽立即就诊 专家建议,如果有咳嗽症状,并伴有38℃以上的高热,一定要赶紧到医院就医。从已确认病例的早期症状看,咳嗽并伴有高热是最初的临床反应,很容易被当成普通肺炎治疗。 勤洗手,禁接触病死禽畜,鸡肉鸡蛋要熟透再吃,手有破损处理肉类需戴手套。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市民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时要掩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接触病、死的禽类和畜类;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戴手套;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和保存;肉类及蛋类需煮熟煮透才可食用,避免接触发热病人。体弱者到医院看病,建议佩戴口罩。 清明长假别接触禽鸟和猪等动物 清明节小长假马上到了,外出踏青、喂鸽子、去动物园观赏鸟类是否安全?何剑峰表示,近期出外游玩,尽量不要接触活禽鸟和猪等动物。特别是遇到不明野鸟不要近距离接触,看到病死的禽畜更不要碰。 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达菲可对H7N9做早期治疗 广东省疾控中心称,目前排查情况显示广东省暂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也没有发现H9、H5型的禽流感病例。H7N9病毒可用达菲做早期治疗,目前广东已有达菲的药物储备。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知识问答

人感染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

人感染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 1.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婴幼儿或老年人得了流感,易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2.命名流感病毒的H和N是什么意思?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中的甲型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可能引起区域性流行,丙型只引起散发病例。 H和N是构成甲型流感病毒的两种成分糖蛋白(蛋白质),分别代表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H又可分为H1~H16十六个不同的型别,N又可分为N1~N9九个不同的型别,这就像同胞兄弟姐妹长相一样,既相似又不同。不同的H和不同的N会组成一个个具有不同抗原性和致病性的流感病毒,专业术语称之为流感病毒亚型。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3.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为鸡瘟。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禽流感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4.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禽流感病毒与其他流感病毒一样怕阳光、怕热,普通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灭。通过加热(60℃30分钟,100℃2分钟)或普通消毒剂(福尔马林、碘复合物等)均可杀灭病毒。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5.什么是人感染禽流感? 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引起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其轻型病例仅表现为发热、咽痛、全身酸痛和乏力等流感样症状;重者可发展为肺炎、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发生呼吸道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且病情逐渐加重、病死率较高。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6.对人类有威胁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哪几种? 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N3、 H7N7、H5N2、H10N7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 1997年,在我国香港地区暴发由H5N1型的导致的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H7N9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2013年3月30日,我国确诊了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上海市2例(均死亡),安徽省1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月下旬与3月中旬。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7.H7N9病毒与既往H1N1、H5N1等其他流感病毒相比其毒力和传染性如何? 由于目前只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对该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尚无法对该病毒的毒力和人际传播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8.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 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携带病毒的野禽也有可能导致人的感染。但截至目前,3例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N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N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一、人禽流感基本知识 1、禽流感基本知识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从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2、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二、人禽流感流行概况 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现状 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

生命。 2003年2月,香港两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1人死亡。 2003年2月28日,荷兰暴发H7N7型禽流感疫情。至4月,病毒感染800多家鸡场1100万只鸡。83人感染,一名男子死亡。 2004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泰国和越南11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其中8人死亡,但未发现人际传染。 2004年4月6日,加拿大两名养鸡工人出现感冒症状,被确诊为感染H7N3禽流感病毒。 2004年8月,越南再添三人死于H5N1病毒感染。 2004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自9月初以来越南的首例人感染H5N1病毒病例。 2005年1月至2月,越南新发13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其中12人死亡。 2005年11月7日,印度尼西亚已确认9起人感染H5N1病例,其中5例死亡 2、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鸽子、鸭、鹅等禽类,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易感人群:一般来说,人类呼吸道缺少与禽流感病毒特异性结

H7N9型禽流感知识宣传

H7N9型禽流感知识宣传 1、什么是H7N9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H7N9和H9N2基因重配的新病毒。 2、人是怎样感染上H7N9禽流感的? 部分确诊病例曾经接触过动物或者处于有动物环境当中。 目前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由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经呼吸道、接触等方式传播给人类。 3、人与人之间会传播H7N9禽流感吗? 根据既往资料,人禽流感均为散发。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此次的H7N9病毒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目前在人群中传播力不强。 但是既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死率十分高,约为60%。这次H7N9禽流感病毒,也有很高的病死率。 4、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潜伏期有多长?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5、哪些人需要更加注意预防H7N9禽流感?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需要比普通人更加注意预防。 6、得了H7N9禽流感,早期有哪些症状?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起病急,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7、最近是不是不能吃家禽了?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两分钟以上可灭活。因此,完全熟透的家禽/猪肉等是可以食用的。 但是禽流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因此五六分熟的鸡排,火锅需要谨慎食用。 8、普通人应该如何预防禽流感?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 (2)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3)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戴手套; (4)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 (5)如果病情加重应佩戴口罩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医生近7天有无禽类接触,以及去过禽流感疫区。 (6)外出踏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7)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9、有无针对性药物、治疗方案或者疫苗? 依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方案,早期可以应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未研制出疫苗。 10、如果出现高热咳嗽的症状怎么办? 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7天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使用药物。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实验室检查正确的说法:( ABCD ) A.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下降。 B.血生化多有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C反应蛋白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 C.对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D.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 AC ) A.呼吸道播途 B.消化道播途 C.直接接触播途 D.血液播途 3、关于H7N9禽流感的治疗,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BCDE ) A.单独使用离子通道M2阻滞剂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治疗有效。 B.重症患者应入院治疗,对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者给予吸氧及其他相应呼吸支持,发生其它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 C.呼吸功能支持可以使用机械通气。 D.其他治疗:在呼吸功能支持治疗的同时,应当重视其他器官功能状态的监测及治疗;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医院获得性感染。 E.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达菲治疗 4、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医疗机构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 ABCD ) A.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 B.血清标本。 C.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组织标本)。 D.死亡病人的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

5、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要求 ( ABCD ) A.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健康随访,不限制其活动,每日晨、晚各1次测体温并了解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B.一旦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则立即转送至当地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报告及治疗。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D.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7天。 6、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 ABC ) A、患者年龄 B、基础疾病 C、合并症 D、性别 7、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 ABCD ) A、隔离治疗。 B、对症治疗,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 C、抗病毒治疗。 D、中医中药治疗。 二、填空题 1、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禽流感病毒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C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C)2分钟以上可灭活。 3、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4、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直接接触病毒。 5、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 7天以内。 6、人感染H7N9禽流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功能损伤等。

禽流感的预防知识讲座

魏官庄小学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知识讲座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均为成人。 (四)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二、临床表现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三、H7N9的症状和预防 1. 病情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有高热(38

度以上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乙醇擦浴,降温毯等。儿童禁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 2. 对鸡肉等彻底煮熟,不要吃半生不熟鸡蛋。 3.尽量不接触活禽鸟和猪等。 4. 病毒在100℃中一分钟可被消灭。 5.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的免疫力 6. 要勤开窗,不要因为害怕pm2.5而把窗户紧闭,导致空气不流通。 7. 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现在病毒虽还没有变异到人传人,但年老体弱和幼儿抵抗力差,还是要注意的好。 8. 在家的时候,采用熏醋的方法在家庭中用于预防不耐酸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等所引起的感冒有一定效果。 9. 春夏转换季节,一定要注意保暖,千万不要觉得,天气变暖了,就可以少穿衣服,不要着凉了。 10. 早睡早起,生活要规律,不要再暴饮暴食,多吃蔬果,不抽烟,少喝酒,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公共课程考试答案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A 接触传播)是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A 邪犯肺卫)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主症为发热,咽痛,头身疼痛,咳嗽少痰,乏力倦怠,纳食呆滞等 (C. 正虚邪陷)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治法为回元固脱,解毒开窍 (D、阳气暴脱证)黄热病的表现为身热骤降,面色苍白,气短息微,大汗不止,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肌肤斑疹或见各种出血。舌质淡红,脉微欲绝 (D. 以上均是)等医疗器具和物品要实行专人专用 (D. 正虚邪恋)的推荐方剂为沙参麦门冬汤合竹叶石膏汤 (D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灵长类动物)为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染源。 (邪犯肺卫)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主症为发热,咽痛,头身疼痛,咳嗽少痰乏力倦怠,纳食呆滞等 2007 年, 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 D.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 首字母【A】 埃博拉病毒100℃(B 5 分钟)即可灭活病毒 埃博拉病毒60℃灭活病毒需要( D.1 小时) 埃博拉病毒60℃需(A 1 )小时灭活 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对象不包括( A 家禽)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 C.狐蝠科的果蝠) 埃博拉病毒对(A、红外线)不敏感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C中度)抵抗力 埃博拉病毒对人不致病的类型为( E. 莱斯顿型) 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B 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埃博拉病毒基因组编码为( C 7 个结构蛋白和 1 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属(D丝状)病毒科 埃博拉病毒在室温及4℃存放( A 1 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埃博拉病毒中(C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 埃博拉出血热病程5-7 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 D.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 埃博拉出血热的典型病理特点是( C. 肝细胞点、灶样坏死)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C、2-21 天)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 C 5-12 天) 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措施中有误的是( C.禁止血液净化治疗)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严格执行(C首诊医师负责制) 埃博拉出血热非重病患者发病后(D2周)逐渐恢复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病房地面(A每天)使用500mg/L-1000mg/L 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病房物体表面如床头柜、水龙头、门把手以及各种台面等,用( C 500mg/L-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表面消毒剂擦拭消毒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戴(D医用防护口罩) 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A、2 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 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接触之日起至第 (D、21 天)结束。 埃博拉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 C 8-10 )天。 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解除隔离治疗的条件为连续(A2 次)血液标本核酸检测阴性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B埃博拉病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是(B 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最新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 识(最新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17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最新版)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二、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2005年11月为止,发现H5N1病毒的流行地区有:柬埔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三、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四、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