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同步优质(Word版 含答案)(1)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同步优质(Word版 含答案)(1)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同步优质(Word版 含答案)(1)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同步优质(Word 版 含答案)(1)

一、压轴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1

62

y x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B 、C ,且与直线2l :1

2

y x =

交于点A .

(1)分别求出点A 、B 、C 的坐标;

(2)若D 是线段OA 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 的函数表达式; (3)在(2)的条件下,设P 是射线CD 上的点,在平面内里否存在点Q ,使以O 、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2.问题提出

(1)如图①,在ABC 中,42,6,135AB AC BAC ==∠=,求ABC 的面积.

问题探究

(2)如图②,半圆O 的直径10AB =,C 是半圆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

2CD BD =,点P 是AB 上的动点,试求PC PD +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

(3)如图③,扇形AOB 的半径为20,45AOB ∠=在AB 选点P ,在边OA 上选点E ,在边OB 上选点F ,求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

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0cm ,BC=4cm ,点p 从A 开始折线A ——B ——C ——D 以4cm/秒的 速度 移动,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D 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t (秒)

(1)t 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 为矩形.

(2)如图(2),如果⊙P 和⊙Q 的半径都是2cm ,那么t 为何值时,⊙P 和⊙Q 外切?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y =﹣

1

3

x +2与x 轴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A ,以AB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ABC ,使点C 落在第一象限,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作CE ⊥x 轴于点E ,连接ED 并延长交y 轴于点F .

(1)如图(1),点P 为线段EF 上一点,点Q 为x 轴上一点,求AP +PQ 的最小值. (2)将直线l 进行平移,记平移后的直线为l 1,若直线l 1与直线AC 相交于点M ,与y 轴相交于点N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点N ,使得△C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BC =2cm ,AB =23cm ,点E 在边AB 上,点F 在边AD 上,点E 由A 向B 运动,连结EC 、EF ,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EC ⊥EF ,△EFG 为等边三角形.

(1)求证△AEF ∽△BCE ;

(2)设BE 的长为xcm ,AF 的长为ycm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线段AF 长的范围;

(3)若点H 是EG 的中点,试说明A 、E 、H 、F 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求在点E 由A 到B 运动过程中,点H 移动的距离.

6.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其中AB 16=,ACB 90∠=,CAB 30∠=,A 、B 在x 轴上,点A 的坐标为()20,0,圆M 的半径为33,圆心M 的坐标为(5,33-,圆M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向右做平移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点C的坐标;

()2当点M在ABC

∠的内部且M与直线BC相切时,求t的值;

()3如图2,点E、F分别是BC、AC的中点,连接EM、FM,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时刻,使EMF90

7.如图,在?ABCD中,AB=4,BC=8,∠ABC=60°.点P是边BC上一动点,作△PAB的外接圆⊙O交BD于E.

(1)如图1,当PB=3时,求PA的长以及⊙O的半径;

(2)如图2,当∠APB=2∠PBE时,求证:AE平分∠PAD;

(3)当AE与△ABD的某一条边垂直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O的半径.

8.如图,B是O的半径OA上的一点(不与端点重合),过点B作OA的垂线交O于点C,D,连接OD,E是O上一点,CE CA

=,过点C作O的切线l,连接OE并延长交直线l于点F.

(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求证:∠OFC=∠ODC.

(2)连接FB,若B是OA的中点,O的半径是4,求FB的长.

9.某校网球队教练对球员进行接球训练,教练每次发球的高度、位置都一致.教练站在球场正中间端点A 的水平距离为x 米,与地面的距离为y 米,运行时间为t 秒,经过多次测试,得到如下部分数据: t 秒 0 1.5 2.5 4 6.5 7.5 9 … x 米 0 4 8 10 12 16 20 … y 米

2

4.56

5.84

6

5.84

4.56

2

(1)当t 为何值时,网球高度达到最大值? (2)网球落在地面时,与端点A 的水平距离是多少? (3)网球落在地面上弹起后,y 与x 满足()

2

56y a x k =-+

①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k ;

②球网高度为1.2米,球场长24米,弹起后是否存在唯一击球点,可以将球沿直线扣杀到A 点,若有请求出a 的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10.如图1,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3,点A 在x 轴负半轴上,点B 在坐标原点.点D 的坐标为(?3,3),抛物线y=ax 2+b(a≠0)经过AB 、CD 两边的中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将菱形AB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匀速平移(如图2),过点B 作BE ⊥CD 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F,连接DF.设菱形ABCD 平移的时间为t 秒(0

4

5

,O 为坐标原点,A 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B ,C 两点都在第一象限.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O→A→B→C→O 运动一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CP⊥OA 时,求t 的值;

(2)当t <10时,求点P 的坐标(结果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3)以点P 为圆心,以OP 为半径画圆,当⊙P 与菱形OABC 的一边所在直线相切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

12.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连接OC ,点P 是线段OC 上的动点,连接AP 并延长交CD 于点E ,连接DP 并延长交AB 或BC 于点F , (1)如图①,当点F 与点B 重合时,

DE

DC

等于多少; (2)如图②,当点F 是线段AB 的中点时,求DE

DC

的值; (3)如图③,若DE CF ,求

DE

DC

的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压轴题

1.(1)A(6,3),B(12,0),C(0,6);(2)y=-x+6;(3)满足条件的Q 点坐标为:(-3,3)或22)或(6,6). 【解析】 【分析】

(1)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可求出B,C 两点坐标.两个函数解析式联立形成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确定A 点坐标.(2)根据坐标特点和已知条件,采用待定系数法,即可作答.(3)在(2)的条件下,设P 是射线CD 上的点,在平面内存在点Q ,使以O 、C 、P 、2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如图所示,分三种情况考虑:①当四边形OP 1Q 1C 为菱形时,由∠COP 1=90°,得到四边形OP 1Q 1C 为正方形;②当四边形OP 2CQ 2为菱形时;③当四边形

OQ3P

3C为菱形时;分别求出Q坐标即可.【详解】

解:(1)由题意得

1

6

2

1

2

y x

y x

?

=-+??

?

?=

??

解得

6

3 x

y

=?

?

=?

∴A(6,3)

在y=-1

6

2

x+中,当y=0时,x=12,

∴B(12,0)

当x=0时,y=6,

∴C(0,6).

(2)∵点D在线段OA上,

∴设D(x,1

2

x) (0≤x≤6)

∵S△COD=12

∴1

2

×6x=12

x=4

∴D(4,2),

设直线CD的表达式为y=kx+b,

把(10,6)与D(4,2)代入得

6

24

b

k b

=

?

?

=+?

解得

1

6 k

b

=-?

?

=

?

直线CD的表达式为y=-x+6

(3) 存在点2,使以O、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如图所示,分三种情况考虑:

①当四边形OP 1Q 1C 为菱形时OC==OP 1,由∠COP 1=90°,得到四边形OP 1Q 1C 为正方形,此时Q 1P 1=OP 1=OC=6,即Q:(6,6);

② 当四边形OP 2CQ 2为菱形时,OP 2=CP 2 ,由C 坐标为(0,6),得到Q 2纵坐标为3,把y=3代入直线OQ 2解析式y=-x 中,得:x=-3,此时Q 2(-3,3);

③当四边形0Q 3P 3C 为菱形时,OC=CP 3,则有OQ 3=OC=CP 3=P 3Q 3=6,设坐标为(x ,-x+6), ∵OC=CP 3

∴x 2+x 2= CP 32= OC 2=62

解得,P 的坐标为,)

此时Q 3).

综上,点Q 的坐标是(-3,3)或,)或(6,6). 【点睛】

本题是一次函数、勾股定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应用,是一道压轴题,在考试中第一问必须作答,二三问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

2.(1)12;(2);(3). 【解析】 【分析】

(1)如图1中,过点B 作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BD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2)如图示,作点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交AB 于点H ,连接CQ ,交AB 于点P ,连接PD 、OD 、OC ,过点Q 作QM CO ⊥,交CO 延长线于点M ,确定点P 的位置,利用勾股定理与矩形的性质求出CQ 的长度即为答案.

(3)解图3所示,在AB 上这一点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作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

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连接OS ON OP EP FP 、、、、,通过轴对称性质的转化,最终确定最小值转化为SN 的长. 【详解】

(1)如解图1所示,过点B 作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

135BAC ∠=,

180********BAD BAC ∴∠=-∠=-=,

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 B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BDA ∠=,

BD AD ∴=,

在BAD 中,,90BD AD BDA =∠=,

222BD AD AB ∴+=,即222BD AB =,

4AB =

222232BD AB ∴===,解得:4BD =,

6AC =,

11

641222

ABC

S

AC BD ∴=

?=??=.

(2)如解图2所示,作点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交AB 于点H ,连接CQ ,交AB 于点P ,连接PD 、OD 、OC ,过点Q 作QM CO ⊥,交CO 延长线于点M ,

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CQ 交AB 于点P ,

PD PQ ∴=,

PC PD PC PQ CQ ∴+=+=,

点P 为AB 上的动点,

PC PD CQ ∴+≥,

∴当点P 处于解图2中的位置,PC PD +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CQ 的长度,

点C 为半圆AB 的中点,

90COB ∴∠=,

90BOD COD COB ∠+∠=∠=,

11

903033

BOD COB ∴∠=∠=?=,

10AB =,

11

10522

OD AB ∴==?=,

在Rt ODH △中,由作图知,90OHD ∠=,且30HOD BOD ∠=∠=,

155

,222DH OD QH DH ∴==∴==,

2

222553522OH OD DH ??∴=-=-=

???

, 由作图知,四边形OMQH 为矩形,

553,22

OM QH MQ OH ∴==

==

, 515

522

CM OM OC ∴=+=+

=,

2

2

2215535322CQ CM MQ ??

??∴=+=+= ? ? ?????

, PC PD ∴+的最小值为53.

(3)如解图3所示,在AB 上这一点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作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连接OS ON OP EP FP 、、、、, 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

OB 于点F ,

PE SE ∴=,FP FN =,SOA POA ∠=∠,

,NOB POB OS OP ON ∠=∠==,

.PE EF FP SE EF FN SN ∴++=++=,

SOA NOB POA POB ∠+∠=∠+∠, E 为OA 上的点,F 为OB 上的点 PE EF FP SN ∴++≥,

∴当点E F 、处于解图3的位置时,PE EF FP ++的长度取最小值,最小值为SN 的长度,

45POA POB AOB ∠+∠=∠=, 45SOA NOB ∴∠+∠=,

454590SON SOA AOB NOB ∴∠=∠+∠+∠=+=.

扇形AOB 的半径为20,

20OS ON OP ∴===,

在Rt SON 中,90SON ∠=,20,90OS ON SON ==∠=

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为202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了轴对称、勾股定理、圆、四边形等相关内容,理解题意,作出辅助线是做题的关键.

3.(1)4;(2)t为4s,20

3

s,

28

3

s时,⊙P与⊙Q外切.

【解析】

试题分析:(1)四边形APQD为矩形,也就是AP=DQ,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解即可;

(2)主要考虑有四种情况,一种是P在AB上,一种是P在BC上时.一种是P在CD上时,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P在Q右侧,一种是P在Q左侧.并根据每一种情况,找出相等关系,解即可.

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当AP=DQ时,四边形APQD为矩形.此时,4t=20-t,解得t=4(s).

答:t为4时,四边形APQD为矩形

(2)当PQ=4时,⊙P与⊙Q外切.

①如果点P在AB上运动.只有当四边形APQD为矩形时,PQ=4.由(1),得t=4(s);

②如果点P在BC上运动.此时t≥5,则CQ≥5,PQ≥CQ≥5>4,∴⊙P与⊙Q外离;

③如果点P在CD上运动,且点P在点Q的右侧.可得CQ=t,CP=4t-24.当CQ-CP=4时,

⊙P与⊙Q外切.此时,t-(4t-24)=4,解得t=20

3

(s);

④如果点P在CD上运动,且点P在点Q的左侧.当CP-CQ=4时,⊙P与⊙Q外切.此时,4t-24-t=4,

解得t=

28

3

(s ), ∵点P 从A 开始沿折线A-B-C-D 移动到D 需要11s ,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移动到D 需要20s ,而

28

3

<11, ∴当t 为4s ,

203s ,283

s 时,⊙P 与⊙Q 外切. 考点:1.矩形的性质;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1)AP +PQ 的最小值为4;(2)存在,M 点坐标为(﹣12,﹣4)或(12,8). 【解析】 【分析】

(1)由直线解析式易求AB 两点坐标,利用等腰直角△ABC 构造K 字形全等易得OE =CE =4,C 点坐标为(4,4)DB =∠CEB =90?,可知B 、C 、D 、E 四点共圆,由等腰直角△ABC 可知∠CBD =45?,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可知∠CED =45?,所以∠OEF =45?,CE 、OE 是关于EF 对称,作PH ⊥CE 于H ,作PG ⊥OE 于Q ,AK ⊥EC 于K .把AP +PQ 的最小值问题转化为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2)由直线l 与直线AC 成45?可知∠AMN =45?,由直线AC 解析式可设M 点坐标为(x ,1

22

x +),N 在y 轴上,可设N (0,y )构造K 字形全等即可求出M 点坐标.

【详解】

解:(1)过A 点作AK ⊥CE ,

在等腰直角△ABC 中,∠ACB =90?,AC =BC , ∵CE ⊥x 轴,

∴∠ACK +∠ECB =90?,∠ECB +∠CBE =90?, ∴∠ACK =∠CBE 在△AKC 和△CEB 中,

AKC CEB ACK CBE AC CB ∠=∠??

∠=∠??=?

, △AKC ≌△CEB (AAS ) ∴AK =CE ,CK =BE , ∵四边形AOEK 是矩形, ∴AO =EK =BE , 由直线l :y =﹣1

3

x +2与x 轴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A ,可知A 点坐标为(0,2),B (6,0)

∴E 点坐标为(4,0),C 点坐标为(4,4), ∵∠CDB =∠CEB =90?, ∴B 、C 、D 、E 四点共圆,

∵CD CD

=,∠CBA=45?,

∴∠CED=45?,

∴FE平分∠CEO,

过P点作PH⊥CE于H,作PG⊥OE于G,过A点作AK⊥EC于K.∴PH=PQ,

∵PA+PQ=PA+PH≥AK=OE,

∴OE=4,

∴AP+PQ≥4,

∴AP+PQ的最小值为4.

(2)∵A点坐标为(0,2),C点坐标为(4,4),

设直线AC解析式为:y=kx+b

把(0,2),(4,4)代入得

2

44

b

k b

=

?

?

=+?

解得

1

2

2 k

b

?

=?

?

?=?

∴直线AC解析式为:y=1

2

2

x+,

设M点坐标为(x,1

2

2

x+),N坐标为(0,y).

∵MN∥AB,∠CAB=45?,

∴∠CMN=45?,

△C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两种情况:

Ⅰ.如解图2﹣1,∠MNC=90?,MN=CN.

同(1)理过N点构造利用等腰直角△MNC构造K字形全等,同(1)理得:SN=CR,MS =NR.

4

1

24

2

x y

x y

-=-

?

?

?

+-=

??

,解得:

12

8

x

y

=-

?

?

=-

?

∴M点坐标为(﹣12,﹣4)

Ⅱ.如解图2﹣2,∠MNC=90?,MN=CN.

过C点构造利用等腰直角△MNC构造K字形全等,同(1)得:MS=CF,CS=FN.

44

1

244

2

x y

x

-=-

?

?

?

+-=

??

,解得:

12

12

x

y

=

?

?

=

?

∴M点坐标为(12,8)

综上所述:使得△C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M点坐标为(﹣12,﹣4)或(12,8).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知识的应用,题中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中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构造K 字形全等三角形求点坐标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5.(1)详见解析;(2)21y 32x x =-,3

02

AF ≤≤;(3)3. 【解析】 【分析】

(1)由∠A =∠B =90°,∠AFE =∠BEC ,得△AEF ∽△BCE ;(2)由(1)△AEF ∽BCE 得

AF AE BE BC =,23y x

x -=,即2132y x x =-+,然后求函数最值;(3)连接FH ,取EF 的中点M ,证MA =ME =MF =MH ,则A 、E 、H 、F 在同一圆上;连接AH ,证∠EFH =30°由A 、E 、H 、F 在同一圆上,得∠EAH =∠EFH =30°,线段AH 即为H 移动的路径,在直角三角形ABH 中,

3

60AH sin AB =?=

,可进一步求AH.

解:(1)在矩形ABCD 中,∠A =∠B =90°, ∴∠AEF +∠AFE =90°, ∵EF ⊥CE , ∴∠AEF +∠BEC =90°, ∴∠AFE =∠BEC , ∴△AEF ∽△BCE ; (2)由(1)△AEF ∽BEC 得

AF AE BE BC =,23y x

x -=, ∴2

132

y x x =-+, ∵2132y x x =-+=213(3)22x --+, 当3x =

时,y 有最大值为

3

2

, ∴302

AF ≤≤

; (3)如图1,连接FH ,取EF 的中点M , 在等边三角形EFG 中,∵点H 是EG 的中点, ∴∠EHF =90°, ∴ME =MF =MH ,

在直角三角形AEF 中,MA =ME =MF , ∴MA =ME =MF =MH , 则A 、E 、H 、F 在同一圆上; 如图2,连接AH ,

∵△EFG 为等边三角形,H 为EG 中点,∴∠EFH =30° ∵A 、E 、H 、F 在同一圆上∴∠EAH =∠EFH =30°, 如图2所示的线段AH 即为H 移动的路径,

在直角三角形ABH 中,3

60AH sin AB =?=

, ∵AB =23

所以点H 移动的距离为3.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问题,会证明三角形相似,会分析四点共圆,会运用二次函数分析最值,会分析最短轨迹并解直角三角形是得分的关键. 6.(1)()

C 8,43;(2)t=18s ;(3)t 1513=±. 【解析】 【分析】

(1)如图1中,作CH ⊥AB 于H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H ,OH 即可.

(2)如图1﹣1中,设⊙M 与直线BC 相切于点N ,作MH ⊥AB 于H .求出OH 的长即可解决问题.

(3)设M (﹣5+t ,33),EF 1

2

=AB =8,由∠EMF =90°,可得EM 2+MF 2=EF 2,由此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如图1中,作CH ⊥AB 于H .

∵A (20,0),AB =16,∴OA =20,OB =4.在Rt △ABC 中,∵∠ACB =90°,AB =16,∠CAB =30°,∴BC 1

2

=AB =8,CH =BC ?sin60°=43,BH =BC ?cos60°=4,∴OH =8,∴C (8,43).

(2)如图1﹣1中,设⊙M 与直线BC 相切于点N ,作MH ⊥AB 于H .

∵MN =MH 3MN ⊥BC ,MH ⊥BA ,∴∠MBH =∠MBN =30°,∴BH 3==9,∴点M 的运动路径的长为5+4+9=18,∴当点M 在∠ABC 的内部且⊙M 与直线BC 相切时,t 的值为18s .

(3)∵C (8,3B (4,0),A (20,0).

∵CE =EB ,CF =FA ,∴E (6,),F (14,),设M (﹣5+t ,),EF 1

2

=

AB =8.

∵∠EMF =90°,∴EM 2+MF 2=EF 2,∴(6+5﹣t )2+2+(14+5﹣t )2+2=82,

整理得:t 2﹣30t +212=0,解得:t =15 【点睛】

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了平移变换,解直角三角形,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7.(1)PA O 的半径为

3

;(2)见解析;(3)⊙O 的半径为2或

【解析】 【分析】

(1)过点A 作BP 的垂线,作直径AM ,先在Rt △ABH 中求出BH ,AH 的长,再在Rt △AHP 中用勾股定理求出AP 的长,在Rt △AMP 中通过锐角三角函数求出直径AM 的长,即求出半径的值;

(2)证∠APB =∠PAD =2∠PAE ,即可推出结论;

(3)分三种情况:当AE ⊥BD 时,AB 是⊙O 的直径,可直接求出半径;当AE ⊥AD 时,连接OB ,OE ,延长AE 交BC 于F ,通过证△BFE ∽△DAE ,求出BE 的长,再证△OBE 是等边三角形,即得到半径的值;当AE ⊥AB 时,过点D 作BC 的垂线,通过证△BPE ∽△BND ,求出PE ,AE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直径BE 的长,即可得到半径的值. 【详解】

(1)如图1,过点A 作BP 的垂线,垂足为H ,作直径AM ,连接MP , 在Rt △ABH 中,∠ABH =60°, ∴∠BAH =30°, ∴BH =

1

2

AB =2,AH =AB ?sin60°= ∴HP =BP ﹣BH =1, ∴在Rt △AHP 中,

AP ∵AB 是直径, ∴∠APM =90°,

在Rt △AMP 中,∠M =∠ABP =60°,

∴AM =AP

sin 60?

=3

∴⊙O的半径为

3

即PA⊙O

(2)当∠APB=2∠PBE时,

∵∠PBE=∠PAE,

∴∠APB=2∠PAE,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

∴∠APB=∠PAD,

∴∠PAD=2∠PAE,

∴∠PAE=∠DAE,

∴AE平分∠PAD;

(3)①如图3﹣1,当AE⊥BD时,∠AEB=90°,

∴AB是⊙O的直径,

∴r=1

2

AB=2;

②如图3﹣2,当AE⊥AD时,连接OB,OE,延长AE交BC于F,∵AD∥BC,

∴AF⊥BC,△BFE∽△DAE,

∴BF

AD =

EF

AE

在Rt△ABF中,∠ABF=60°,

∴AF=AB?sin60°=

BF=1

2

AB=2,

∴2

8

∴EF,

在Rt△BFE中,

BE

5

,∵∠BOE=2∠BAE=60°,OB=OE,

∴△OBE是等边三角形,

∴r;

③当AE⊥AB时,∠BAE=90°,

∴AE为⊙O的直径,

∴∠BPE=90°,

如图3﹣3,过点D 作BC 的垂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N ,延开PE 交AD 于点Q , 在Rt △DCN 中,∠DCN =60°,DC =4, ∴DN =DC ?sin60°=23,CN =1

2

CD =2, ∴PQ =DN =23, 设QE =x ,则PE =23﹣x ,

在Rt △AEQ 中,∠QAE =∠BAD ﹣BAE =30°, ∴AE =2QE =2x , ∵PE ∥DN , ∴△BPE ∽△BND , ∴PE DN =BP

BN

, ∴

2323

x -=BP

10, ∴BP =10﹣

53

3

x , 在Rt △ABE 与Rt △BPE 中, AB 2+AE 2=BP 2+PE 2, ∴16+4x 2=(10﹣

53

3

x )2+(23﹣x )2, 解得,x 1=63(舍),x 2=3, ∴AE =23,

∴BE =22AB AE +=224(23)+=27, ∴r =7, ∴⊙O 的半径为2或

47

或7.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圆与几何综合,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圆的基本性质、勾股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8.(1)①补图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2)FB=21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即可;

②由CD⊥OA可得∠ODC+∠AOD=90°,根据垂径定理可得AD AC

=,利用等量代换可得AD CE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EOC=∠AOD,由切线性质可得OC⊥FC,可得

∠OFC+∠FOC=90°,即可证明∠OFC=∠ODC;

(2)连接BF,作BG⊥l于G,根据OB=1

2

OA,可得∠OCB=30°,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C

的长,根据垂径定理可得CD的长,由(1)可知∠OFC=∠ODC,可得FC=CD,由BG⊥l,OC⊥l可得OC//B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BG=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G的长,即可求出F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B 的长即可.

【详解】

(1)①延长OE,交直线l于F,如图即为所求,

②∵OA⊥CD,OA为⊙O半径,

∴AD AC

=,

∵CE CA

=,

∴AD CE

=,

∴∠EOC=∠AOD,

∵FC是⊙O的切线,

∴OC⊥FC,

∴∠OFC+∠FOC=90°,

∴∠OFC=∠ODC.

(2)连接BF,作BG⊥l于G,

∵B是OA的中点,⊙O半径为4,

∴OB=1

2

OA=

1

2

OC=2,

∵OA⊥CD,

∴∠OCD=30°,22

OC OB

-22

42

-3∴CD=2BC=43

由(1)可知∠OFC=∠ODC,

∴FC=CD=3

∵BG⊥l,OC⊥l,

∴OC//BG,

∴∠CBG=∠OCD=30°,

∴CG=1

2

322

BC CG

-,

∴FG=FC+CG=53,

∴22

FG BG

+21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菱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菱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完整版)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20201018211140)

第一章 教学内容:证明(二) 重点: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证明 难点:证明逆命题的真假,角平分线的证明及其对逆命题的理解易错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判别第二章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黄金分割点的理解,用配方法解方程 易错点:利用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解方程 第三章 教学内容:证明(三) 重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易错点:各定理之间的判别 第四章 教学内容:视图与投影 重点:某物体的三视图与投影 难点: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 易错点:三视图的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第五章 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概念与性质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运用,猜想,证明与拓展 易错点:主要区别反比例函数与x 轴和与y 轴无限靠近第六章 教学内容:频率与概率 定义和命题:频率与概率的概念 难点:理解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易错点:频率是样本中才出现的,概率是整体中出项的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的判定: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定理2: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 两组对边分 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定义:有一个角的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定理1:矩形的4 个角都是直角。定理2:矩 形的对角线相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小学第一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1) 一、瞧图写数(9分) ( ) ( ) ( ) 三、画一画(10分,) 1.画○,○比△多3个。2、画△, △比□少4个。 △△△△□□□□□□□□□ 四、连一连(28分) 1. 2.(12分) 五、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16分) ★★★★ ★★★★

○○○ ○○○○○○○○○○○○○ 六、小红今年上一年级,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好不?(8分) 七、数一数,在○里涂色(8分) ○○○○○○○○○○ ○○○○○○○○○○ ○○○○○○○○○○ ○○○○○○○○○○ 八、这些食物该分给谁才合适呢?把它们用线连一连(8分)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练习题(2) 一、比长短(10分) ○。 √,最短□ ○。 2.最长□ 1.长□ √,短□ 二、比高矮(15分) ○。 1.最高□ √,最矮□ ○”。 √”轻的画“□ 2、重的画“□

三、比远近(10分) 1.小蚂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在□里画“√”。 2.在最长的后面的“□”里画“√”。 四、实践能力题 (7分) 把同样多的方糖放进下面的杯中,哪一杯水最甜,在( )里打√。 ( ) ( ) ( ) 五、多□√,少□○ (6分) 六、1、比一比,大□ √,小□ ○ (10分) 2.比一比,厚的画□√,薄的画□○。 □ □ □ 七、比一比(12分) 1.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2、 最快的画√,最慢的画△。 ① ② ③ ④ □ □ □ □ 八、 与 哪个重?重□√,轻□○(8分)。 ① ② ③ ④ □ □ □ □ □ □

九、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6分) 十、两个杯里的水一样多,放进大小不同的石块后,哪个杯子里的水会变得更 √。(6分) 高?在更高□ ①□②□ (杯子一样大) 十一、比一比,哪一种水果最重?在最重□√。(10分)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练习题(3) 一、把同类的物体圈出来(8分) 二、请把一类的东西涂成同一种颜色(8分) 三、把应放在书包里的东西圈出来(8分) 四、圈出一个不同类的东西(12分) (1) (2) (3) 五、瞧图说一说,图1与图2怎样分的(8分) 1. 2、 六、把□涂上红色, 涂绿色,△涂黄色 (8分)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 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 性质与判定: 定义:有一个角的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 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判定:1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5 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的一半. 中点四边形:依次连接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中点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原四边形对角线中点四边形 相等菱形 互相垂直矩形 相等且互相垂直正方形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2.1 极差: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极差.计算公式: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范围.一般说,极差越小,则说明数据的波动幅度越小. 2.2 方差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S2. 巧用方差公式: 1、基本公式:S2=n1[(X1-X—)2+(X2-X—)2+……+(Xn-X—)2] 2、简化公式:S2=n1[(X12+X22+……+Xn2)-nX—2] 也可写成:S2=n1(X12+X22+……+Xn2)-X—2 3、简化②:S2=n1[(X’12+X’22+……+X’n2)-nX—2] 也可写成: S2=n1(X’12+X’22+……+X’n2)-X—2 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记作S. 意义: 1、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通常研究的是这组数据 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的情况. 2、方差较大的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波动较小. 3、方差大,标准差就大,方差小,标准差就小.因此标准差同样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 注意:对两组数据来说,极差大的那一组不一定方差大,反过来,方差大的极差也不一定大. 第三章二次根式 3.1 二次根式 定义: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有意义条件:当a≧0时,有意义;当a≦0时,无意义. 性质: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一、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60厘米○100厘米 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 50米○5米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m、cm)。(1)一枝蜡笔长10() (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 (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 (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 (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 (10)写字本长32() 三、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4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 四、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一、我会口算 6+7=3+9=4+4=9﹣8=7+8= 3+8=8+7=7+2=5+6=6+4= 10-9=0+8=13-10=17-7=8+8= 4+3=2+8=9﹣6=6+5=9+2= 9+4=9+7=10-5=10-8=8﹣6= 4+5=3+6=10-7=9+3=4+8= 9+1=10+4=10-10=2+4=7﹣5= 5+2=7﹣3=9﹣6=9+9=10-8= 二、我会填 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 2、被减数是16,减数是6,差是()。 3、15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4、20里面有()个十。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2,这个数是()。 三、我会连。(请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7+7 9+6 18-4 9+3 7+4 5+7 8+3 10+4 8+7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全集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 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主要教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直尺,作业纸 学情分析: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不妨回忆一下。 1、用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证明。经过_________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理和证明的依据有哪几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也都看作是基本事实。 5、在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依据上述的基本事实,证明了哪些定理?你能一一列出来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检查: 三、新课讲授: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小学第一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1)一、看图写数(9分) ( ) ( ) ★★★★★★★★

三、画一画(10分,) 1.画○,○比△多3个。 2. 画△, △比□少4个。 △△△△□□□□□□□□□ 四、连一连(28 分 ) 1 . 2 .(12分) 五、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16分)

○○○ ○○○○○○○○○○○○○ 六、小红今年上一年级,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好吗?(8分) 七、数一数,在○里涂色(8分) ○○○○○○○○○○ ○○○○○○○○○○ ○○○○○○○○○○ ○○○○○○○○○○ 八、这些食物该分给谁才合适呢?把它们用线连一连(8分)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练习题(2)一、比长短(10分) ○。 √,最短□ ○。2.最长□ 1.长□ √,短□ 二、比高矮(15分) √,最矮□ ○。 1.最高□ ○”。 √”轻的画“□ 2.重的画“□ 三、比远近(10分) 1.小蚂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在□里画“√”。 2.在最长的后面的“□”里画“√”。 四、实践能力题 (7分)

把同样多的方糖放进下面的杯中,哪一杯水最甜,在( )里打√。 ( ) ( ) ( ) 五、多□√,少□○ (6分) 六、1.比一比,大□√,小□○ (10分) 2.比一比,厚的画□√,薄的画 □○。 □ □ □ 七、比一比(12分) 1.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2. 最快的画√,最慢的画△。 ① ② ③ ④ □ □ □ □ ① ② ③ ④ □ □ □ □

八、和哪个重?重□√,轻□○(8分)。 九、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6分) 十、两个杯里的水一样多,放进大小不同的石块后,哪个杯子里的水会变得 更高?在更高□ √。(6分) ①□②□ (杯子一样大) 十一、比一比,哪一种水果最重?在最重□√。(10分) □□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有9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他们的预赛成绩各不相同,现取其中前4名参加决赛,小红同学在知道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9名同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极差 2.二次函数y =3(x -2)2-1的图像顶点坐标是( ) A .(-2,1) B .(-2,-1) C .(2,1) D .(2,-1) 3.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边上,DE ∥BC ,若AD =1,BD =2,则DE BC 的值为( ) A . 12 B . 13 C . 14 D . 19 4.方程(1)(2)0x x --=的解是( ) A .1x = B .2x = C .1x =或2x = D .1x =-或2x =- 5.一元二次方程x 2 -x =0的根是( ) A .x =1 B .x =0 C .x 1=0,x 2=1 D .x 1=0,x 2=-1 6.如图,点A 、B 、C 都在⊙O 上,若∠ABC =60°,则∠AOC 的度数是( ) A .100° B .110° C .120° D .130° 7.将二次函数y =x 2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y =(x +3)2+2 B .y =(x ﹣3)2+2 C .y =(x +2)2+3 D .y =(x ﹣2)2+3 8.cos60?的值等于( ) A . 12 B .22 C . 3 D . 3 9.如图,在矩形中, , ,若以为圆心,4为半径作⊙.下列四个点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 班级学号成绩 1、想一想,连一连: 2、找规律,接着画,画满10个。 △○△○ □△○□△○ 3、(1)最短的画“√”,最长的画“○”。(2)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4、 ○○○○○○ 5、填一填: (1)在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2)在5、9、4、2、1、6、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6、在4、6、2、0、1、5、8中,一共有( )个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左边起第3个数是( ),右边起第2个数是( )。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7、请你填上合适的数。 5>( ) ( )<8 ( )>7 2<( ) 9<( ) 1>( ) ( )<( ) ( )=( ) 8、用上、下、左、右填空。 1、小熊猫在小猴的( )面。 2、小鱼在布娃娃的( )面。 3 小马在熊猫的( )面。 4、小兔在熊猫的( )面。 5、小猴的( )面是小狗。 △比○多( ),( )○( ) ○比△少( ),( )○( )

9、看图填空: (1)第1盆开4朵,第4盆开( )朵花, (2)开3朵花的是第( )盆,它左面一盆开了( )朵,它右面一盆开了( )朵。 10、数一数,涂一涂: 一共有()只苹果。从左起涂第3个,从右起涂3个。 11、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1 2 3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 班级成绩一、看图写数 二、看数画出缺少的珠子

三、按要求排顺序 1 2 四、在○里填上“>”、“<”或“=”。 3○5 7○9 10○8 6○5 2○8 4○3 6○6 10○1 0○1 6○4 五、请你接着画△ 9 10 7 △△△△△ △△△△△ 六、填一填 1.在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2.在5、9、4、2、1、6、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3.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数学摸底试卷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亲爱的同学们请相信自己,沉着应答,你一定能愉快地完成这次测试之旅,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次测试吧。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将图1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 2. 如图2,AB ∥CD ,直线l 分别与AB 、CD 相交,若∠1=130°,则∠2=( ) (A )40° (B )50° (C )130° (D )140° 3. 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a < (B )b a = (C )b a > (D )无法确定 4. 二次函数2)1(2 +-=x y 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 )-1 (D )-2 5. 图4是广州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根据 图4,下列说法 中错误.. 的是( ) (A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24℃ (B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16℃ (C )这一天中2时至1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升高 (D )这一天中只有14时至2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 2 )(n m n m -=- (B ))0(1 2 2≠= -m m m (C )422)(mn n m =? (D )6 4 2)(m m = 7. 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3的是( ) (A )1 = y (B )1=y

(C )3-=x y (D )3-=x y 8. 只用下列正多边形地砖中的一种,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 (A )正十边形 (B )正八边形 (C )正六边形 (D )正五边形 9.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侧面积为65πcm 2,设圆锥的母线与高的夹角为θ(如图 5)所示),则sin θ的值为( ) (A ) 125 (B )135 (C )1310 (D )13 12 10. 如图6,在 ABCD 中,AB=6,AD=9,∠BAD 的平分 线交BC 于点BG=24,则 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 F ,B G ⊥AE ,垂足为G ,ΔCEF 的周长为( ) (A )8 (B )9.5 (C )10 (D )1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 已知函数x y 2 = ,当x =1时,y 的值是________ 12. 在某校举行的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比赛中,九位评委给其中一个表演节目现场打出的分数如下:9.3,8.9, 9.3,9.1,8.9,8.8,9.3,9.5,9.3,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 13. 绝对值是6的数是________ 14. 已知命题“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写出它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图7-①,图7-②,图7-③,图7-④,…,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按照这种 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第n 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 16. 如图8是由一些相同长方体的积木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 视图,则此几何体共由________块长方体的积木搭成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同步练习测试题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同步练习题姓名 一、填一填。 1、75-2=□,要先算()减()得(),再算()加()得()。 2、20+32=□,要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3、100里面有()个十,100里面有()个一。 4、在○里填上“<”“>”或“=。 39―5○93―50 98―20○39―20 52―30○42―20 45+3○54+3 23+20○21+10 67―30○76―30 5、一个数,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十位是第()位,个位是第()位。 二、口算。 58-5=40+34=85+4=29―8=27+2= 78―5=52+20=39-7=96-3=42-2= 19+40-8=40-20+16=16+20+3=58―40―6= 6+32+40=86―50―4=76-5+20=45―30―7= 三、解决问题。 1、有48个苹果,送给幼儿园20个,还有多少个? 2、一共有28棵树,再栽7棵正好栽完。已经栽了多少棵? 3、科技书有46本,文艺书有30本,故事书有55本, (1)科技书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 (2)故事书比文艺书多多少本? (3)文艺书比科技书少多少本? (4)再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 四、列式计算(要写答) 1、减数是28,差是30,被减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16,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多少? 3、两个数的和是58,其中一个加数是10,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4、比89少40的数是多少? 5、比46多30的数是多少?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同步作业试题(5月31日)姓名 一、用竖式计算。 38+24= 53+28= 27+37 = 76+15= 35+55= 26+49= 68+8= 3+49= 36+45= 53+18= 9+38= 47+27= 66+24= 75+16= 3 2 7 5 3 4 5 4 二、+ 4 9 + 1 8 + 4 9 + 3 6 三、先找出下面各题错在哪里,再改正。 小红有 2 5颗 1 6枝 3 8个 1 0本 2 4只9 颗 小明有 3 6颗 1 5 枝 2 6个 1 4本 1 7只 2 1颗 一共有()颗()枝()个()本()只()颗 五、解决问题。 (1)桃子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2)桃子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3)菠萝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六、△+○=40 ○-5=35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Word版 含解析)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ABC 的顶点在网格的格点上,则tanA 的值为( ) A . 12 B . 105 C . 33 D . 1010 2.如图,OA 是⊙O 的半径,弦BC ⊥OA ,D 是优弧BC 上一点,如果∠AOB =58o,那么∠ADC 的度数为( ) A .32o B .29o C .58o D .116o 3.抛物线2 23y x x =++与y 轴的交点为( ) A .(0,2) B .(2,0) C .(0,3) D .(3,0) 4.在Rt △ABC 中,∠C=90°,BC=4,AC=3,CD ⊥AB 于D ,设∠ACD=α,则cosα的值为 ( ) A . 45 B . 34 C . 43 D . 35 5.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D 都在格点上,点E 在AB 的延长线上,以A 为圆心,AE 为半径画弧,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且弧EF 经过点C ,则扇形AEF 的面积为( ) A . 58 B .58 π C .54 π D . 54

6.如图, 点A 、B 、C 是⊙O 上的三点,∠BAC = 40°,则∠OBC 的度数是( ) A .80° B .40° C .50° D .20° 7.某篮球队14名队员的年龄如表: 年龄(岁) 18 19 20 21 人数 5 4 3 2 则这14名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8,19 B .19,19 C .18,4 D .5,4 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6=0的一个根为2,则b 的值为( ) A .-2 B .2 C .-1 D .1 9.将二次函数y =x 2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y =(x +3)2+2 B .y =(x ﹣3)2+2 C .y =(x +2)2+3 D .y =(x ﹣2)2+3 10.如图,∠1=∠2,要使△ABC ∽△ADE ,只需要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这个条件不可能是 ( ) A .∠ B =∠D B .∠ C =∠E C . AD AB AE AC = D . AC BC AE DE = 11.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c 图象的一部分,图象过点A(﹣3,0),对称轴为直线x =﹣1,下列结论:①b 2>4ac ;②2a+b =0;③a+b+c >0;④若B(﹣5,y 1)、C(﹣1,y 2)为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 1<y 2.其中正确结论是( )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2.已知抛物线与二次函数2 3y x =-的图像相同,开口方向相同,且顶点坐标为(1,3)-,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题

复习加减混合(1) 一、算一算。 3+2= 2+7= 10+9= 6+3= 7-4= 8-4= 6+4= 10-7= 6+3= 6+5= 1+8= 8+2= 9-4= 7+3= 9-8= 5-5= 二、算一算。 4+3-2= 4-2+3= 2+3+4= 9-6+3= 8-2-2= 9+1-5= 4+5-7= 3+7-2= 1+4+5= 10-4-4= 2+7+0= 7-6+5= 8-1-3= 2+6-7= 3+3+3= 7+2-5= 10-6+5= 9-2-2= 9-8+5= 10-4+5= 三、在□填数。 6+□=10□+7=99+□=10 8+□=10 5+□=7 10+□=10 □+5=9 □+7=10 □+3=8 2+□= □+3=7 5+□=10 四、填空后写出四个算式。 10 □○□ =□□○□=□□○□=□□○□=□ 复习加减混合(2)一、算一算。 6

9-4= 7-7= 10-5= 6+3= 8+2= 10+0= 10-0= 0+9= 5+5= 10-6= 9-9= 0+0= 0-0= 9+1= 10-1= 二、算一算。 3+7-5= 8-6+2= 10-7+0= 9-6+5= 10-6+0= 8-7+1= 3+2+4= 10-3-7= 10-6+2= 8-8+8= 10-9+7= 9+3-8= 8+2-7= 4+5+1= 7-7+6= 2+3-5=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10 ()+2=8 ()+()=10 9+()=10 8+()=9 4+()=9 ()+6=8 ()+2=7 ()+7=8 4+()=10 认识图形(1) 一、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的。 二、有()有()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菱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菱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二次函数y =x 2﹣6x 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 A .(3,0) B .(﹣3,﹣9) C .(3,﹣9) D .(0,﹣6)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M ,若CD =8 cm ,MB =2 cm ,则直径AB 的 长为( ) A .9 cm B .10 cm C .11 cm D .12 cm 3.在△ABC 中,若|sinA ﹣12|+(22 ﹣cosB )2=0,则∠C 的度数是( ) A .45° B .75° C .105° D .120° 4.对于二次函数2 610y x 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其图象的对称轴为过(3,1)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 B .其最小值为1. C .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D .当3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5.如图,已知 O 的内接正方形边长为2,则O 的半径是( ) A .1 B .2 C .2 D .22 6.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ADE 的面积为4,则△ABC 的面 积为( ) A .8 B .12 C .14 D .16 7.将函数的图象用下列方法平移后,所得的图象不经过点A (1,4)的方法是 (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 B .向右平移3个单位 C .向上平移3个单位 D .向下平移1个单位 8.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切O 于点A ,若70C ∠=?,则AOD ∠的度数为 ( ) A .40° B .45° C .60° D .70° 9.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 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 B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 C .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 D .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 10.下列对于二次函数y =﹣x 2+x 图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开口向上 B .对称轴是y 轴 C .有最低点 D .在对称轴右侧的部分从左往右是下降的 11.用配方法解方程2250x x --=时,原方程应变形为( ) A .2(1)6x -= B .2(1)6x += C .2(1)9x += D .2(1)9x -= 12.已知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P >PB ),AB=4,那么AP 的长是( ) A .252- B .25- C .251- D .52- 二、填空题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 绕点A 顺指针旋转到△AB 1C 1的位置,点B 、O 分别落在点B 1、C 1处,点B 1在x 轴上,再将△AB 1C 1绕点B 1顺时针旋转到△A 1B 1C 2的位置,点C 2在x 轴上,将△A 1B 1C 2绕点C 2顺时针旋转到△A 2B 2C 2的位置,点A 2在x 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A ( 5 3 ,0)、B (0,4),则点B 2020的横坐标为_____. 14.已知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PA >PB ,AB =4 cm ,则PA =____cm . 15.关于x 的方程(m ﹣2)x 2﹣2x +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满足的条件是_____. 16.从地面垂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 (米)与小球运动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h=12t ﹣6t 2,则小球运动到的最大高度为________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全册)

班级姓名 一、看看谁能算得又对又快。 16+30= 15-8= 45+40= 50+6+3= 8+8+50= 23+6= 65+30= 23+5= 5+61+2= 40+20+32=37+50= 80-40= 5+32= 20+60+13= 63―3+26=二、估计得数是几十多。 53+20(十多) 8+81(十多) 34+30(十多)45+2(十多) 40+34(十多) 3+73(十多)三、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4+24○40+24 30+45○30+25 34+2○2+34 67―7○67―60 56+1○56+2 43+4○45+4 四、在()里把正确的得数圈出来。 35+40(39 75) 8+40(48 84) 74+5(79 89)24+20(44 46) 52+3(82 55) 72+1(82 73)四、在方框里填数。 = 30+= 2、 一共有多少件?柳树再种几棵就和松树同样多?□○□=□□○□=□

班级 姓名 一、填一填。 1、 65-20= 先算( )减( )得( ) , 再算( )加( )得( )。 2、 先算( )减( )得( ), 再算( )加( )得( )。 3、 二、在○里填上“<”“>”或“=”。 8―3○80―30 69―5○69―50 48―20○38―10 78―20○68―20 35―2○35―5 64―30○23+10 三、解决问题。 1、学校图书室有76本故事书。 □○□=□( ) 2、 还有几个空座位?□○□=□(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3 班级 姓名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宿城区埠子中学蔡志慧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定义(圆的描述概念和圆的集合概念); 2、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会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 置关系; 4、初步会运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 教学重点: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圆的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观察图形,议一议: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能否做成正方形或三角形? 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 1、圆的描述定义: 把一条线段OP(用你手边的圆珠笔代替)的一个端点O固定,使线段OP绕点O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所形成的图形 是______。其中,定点O叫______,线段OP叫______。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______,读作______。 2、思考: 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是_______和________,以定点A为圆心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长r为半径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点A 为圆心、定长r为半径作圆,能且只能作_______个圆。 二、观察、思考与小结: 1、请你在圆上任取3个点,分别量出这三个点到圆心的距离,你发现了 什么? 小结:(1)圆上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 反之,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上。 (2)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把圆看成是一个集合。 圆的集合定义: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圆内任取3个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圆内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反之,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 (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在圆外任取3个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圆外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反之,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那么 点P在圆内_____________; 点P在圆上_____________; 点P在圆外_____________。 三、尝试与交流 1, 已知⊙O的面积为25π,判断点P与⊙O的位置关系. (1)若PO=5.5,则点P在; (2)若PO=4,则点P在; (3)若PO= ,则点P在圆上 2画一画 作图说明满足下列要求的图形: 1. 给定一个A点,请作出到点A的距离等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2. 再给定一个B点,使线段AB=3cm,请作出到点B的距离等于2cm的 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3. 请作出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等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4. 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小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5. 到点A的距离小于等于2cm,且到点B的距离都大于等于2cm的所有点 组成的图形.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二次函数y =x 2﹣6x 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 A .(3,0) B .(﹣3,﹣9) C .(3,﹣9) D .(0,﹣6) 2.如图,已知点D 在ABC ?的BC 边上,若CAD B ∠=∠,且:1:2CD AC =,则 :CD BD =( ) A .1:2 B .2:3 C .1:4 D .1:3 3.二次函数y =3(x -2)2-1的图像顶点坐标是( ) A .(-2,1) B .(-2,-1) C .(2,1) D .(2,-1) 4.如图,△ABC 中,AD 是中线,BC =8,∠B =∠DAC ,则线段 AC 的长为( ) A .3 B .2 C .6 D .4 5.已知Rt △ABC 中,∠C=900,AC=2,BC=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2sin 3 B = ; B .2cos 3 B = ; C .2tan 3 B = ; D .以上都不对; 6.如图1,S 是矩形ABCD 的AD 边上一点,点E 以每秒k cm 的速度沿折线BS -SD -DC 匀速运动,同时点F 从点C 出发点,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边CB 匀速运动.已知点F 运动到点B 时,点E 也恰好运动到点C ,此时动点E ,F 同时停止运动.设点E ,F 出发t 秒时, △EBF 的面积为2 ycm .已知y 与t 的函数图像如图2所示.其中曲线OM ,NP 为两段抛物 线,MN 为线段.则下列说法: ①点E 运动到点S 时,用了2.5秒,运动到点D 时共用了4秒; ②矩形ABCD 的两邻边长为BC =6cm ,CD =4cm ; ③sin ∠ABS 3 ④点E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cm .其中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