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CEA、AFP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C反应蛋白、CEA、AFP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C反应蛋白、CEA、AFP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以及C反应蛋(CRP)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析98例肝癌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AFP,CEA 水平,免疫比浊法分析CRP水平并检测其在肝癌患者中的阳性率。
结果:肝癌组中的血清AFP,CEA 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 、CEA 以及CRP在肝癌患者中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47.96%,41.83%和23.47%,三者联合的阳性诊断率为91.84%。
结论:联合检测AFP 、CEA 以及CRP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反应蛋白;肝癌肝癌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肝癌(PHC)和转移性肝癌(MHC)。
我国肝癌发病率居全球第四位[1],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虽然甲胎蛋白(AFP)被认为是检测肝癌最敏感的标记物[2],但有学者指出部分肝癌患者AFP检测值呈阴性或低值[3],使肝癌的早期诊断面临困难。
为此,本研究中我们对98例肝癌患者,其中包括PHC46例,MHC52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进一步探讨研究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肝癌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4]。
诊断为原发性肝癌(PHC)46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7±8.3)岁;转移性肝癌(MHC)52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龄(43.7±6.8)岁。
另选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44±4.7)岁。
1.2 方法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ml,离心(3000r/min)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集中检测。
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肝癌患者伴随感染的诊断一直是临床中一个重要的挑战。
本文探讨了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能够帮助提高对感染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而两者联合应用则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具有显著优势。
未来,这种联合应用有望在临床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肝癌患者伴随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相关研究进展也为这一领域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持。
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肝癌、感染、诊断、联合应用、临床应用、前景、研究进展、潜在应用。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癌症之首。
肝癌患者通常伴随着各种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这些感染会使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并影响治疗效果。
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速度尤为重要。
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是两种在炎症情况下常见的血液指标,它们在感染及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其浓度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监控感染的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联合应用这两种指标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本文将着重探讨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就其联合应用的优势以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旨在为肝癌患者伴随感染的诊断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能够提高肝癌患者感染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性。
通过对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与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肝癌患者感染的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摘要:本文旨在探讨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介绍了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免疫应答和炎症中的作用机制,随后讨论了二者联合应用在感染诊断中的优势。
接着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展示了在肝癌患者中应用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的诊断效果。
最后总结了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该研究对于提高肝癌患者伴随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肝癌、感染、诊断、联合应用、临床病例分析、重要性、未来研究、应用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与此肝癌患者常常伴随着感染的情况,这会给治疗和预后带来诸多挑战。
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的诊断过程中,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等生物标志物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C反应蛋白是一种体内炎症反应的指标,在感染和炎症状态下会显著升高。
血清降钙素原则是一种特异性标志物,能够辅助诊断肝癌及其转移。
在肝癌患者中,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这两种生物标志物在肝癌患者感染诊断中的重要性,有望为未来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和有效的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包括分析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肝癌患者感染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其在早期感染筛查和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通过研究,旨在为肝癌患者在感染诊断中提供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提高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加个性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原发性肝癌 AFP、CEA、CA199 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原发性肝癌 AFP、CEA、CA199 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原发性肝癌组。
同时选取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为肝硬化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AFP、CEA、CA199水平。
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AFP、CEA、CA19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联合检测AFP、CEA、CA199的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单一检测AFP、CEA、CA199,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联合检测AFP、CEA、CA199水平,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其水平高低与原发性肝癌疾病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AFP;CEA;CA199;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是一种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极易于发生早期转移及复发,导致其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
因此,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对患者创伤小,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本文现将原发性肝癌患者AFP、CEA、CA199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所选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来源于本院自2017年12月-2019126月就诊的。
纳入标准:依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 年版)的诊断标准并积极结合相关的病史、临床表现、彩超、CT 资料情况等证实肝内有肝癌性占位病变并被病理学证据所证实。
②2年内未进行介入治疗、化疗或基因治疗。
AFP、CEA、CA50、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AFP、CEA、CA50、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摘要:研究和分析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基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ntigen,CA50)、糖基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这四项组合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临床意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199肝脏对于人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它们很容易受到各种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影响,最突出的肝脏肿瘤仍然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
在恶性肿瘤中来说它的发病率在世界第五左右,它的病死率已经达到世界前三的位置[1]。
全世界每年有7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中国约占百分之五十,是仅次于肝癌的第二大死因[2]。
一、研究背景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重症脂肪型肝炎以及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这往往会导致PHC的发生。
通过手术切除对PHC进行早期治疗是有效的,可以延长生存期。
然而,一些晚期PHC患者可能会出现,如果检测不准确他们将会浪费最好的手术治疗时间,只能被迫接受放疗和化疗。
放疗和化疗不仅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会发生一系列的毒副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很有影响。
因此,PHC的早期诊断,尽快的明确病情,对于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二、研究进展AFP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疗效、疗效的重要指标。
判断其复发、转移等提供了很好的临床依据[3-4],在肝癌高危人口中,已被广泛用于普查与筛选。
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浓度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上升,其特异性是诊断PHC的一个指标。
而肝细胞肿瘤、胚胎肿瘤和部分肝外肿瘤细胞能再结合AFP,从而使AFP浓度增加。
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是常见的肝癌标志物,它们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研究CA19-9、AFP和CEA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CA19-9是一种糖类抗原,其水平在胰腺癌和胃癌的诊断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最近的研究发现,CA19-9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一些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显著升高,而且CA19-9水平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血清CA19-9水平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筛查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AFP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血清标志物,其水平在诊断和评估原发性肝癌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AFP水平的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密切相关,因此AFP被广泛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AFP水平还可以用于监测肿瘤的进展和预后评估。
一些研究表明,AFP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肿瘤负荷、转移情况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AFP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CA19-9、AFP和CEA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单一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够理想。
通过联合检测CA19-9、AFP和CEA等多个标志物,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最近的研究发现,联合检测CA19-9、AFP和CEA可以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对于早期肿瘤的检测和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

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应用化学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对肝脏疾病的癌变诊断价值。
方法:以化学光标记免疫法对原发性肝癌组32例、肝硬化组22例、慢性肝炎组30例、正常对照组35例的AFP、CEA 进行联合检测。
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CEA,肝硬化组AFP、CEA与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
同时应用AFP、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检出率可达90.63%。
结果:AFP、CEA联合检测对于判断原发性肝癌差异具有显著性。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AFP CEA肝脏是人类疾病的好发部位,也是其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而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分别处于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一、第二位,全世界每年有38.6万人死于肝癌,其中45%在中国[1]。
因此及早发现并确诊疾病至关重要[2]。
由于肝癌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代谢异常,常致肝癌病人的体液、排出物及组织中某些特异性物质(称肿瘤标志物)在质或量上的改变。
因此,临床上可利用这些异常来了解肿瘤的存在及其活动情况,进行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选、辅助诊断、病情进展的判断。
本文通过采用化学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病人血清AFP、CEA,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受检对象:选取本院传染科就诊肝病患者84例,其中男59例,女25例,年龄15~75岁;慢性肝炎30例,肝硬化22例,原发性肝癌32例(所选为初发且未经抗癌治疗病例)。
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均为同期健康体检者。
[LL]方法:早晨空腹采静脉血2m1,在本院检验科待测。
结果判定标准:以AFP>20 ng/ml、CEA>4.6 ng/ml作为阳性界值。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数据用X[TX-]±S表示,采用t或t2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
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见表1。
肝癌的肿瘤标志物与预后评估

肝癌的肿瘤标志物与预后评估肝癌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前列。
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预后评估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肝癌的肿瘤标志物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是一些特定的分子或物质,它们在肝癌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存在和发展相关联。
根据研究,有几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与肝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密切相关。
1.1 α-胎蛋白(AFP)α-胎蛋白是肝癌最常见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它通常在肝癌病人血液中升高,并且其升高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和扩散有关。
因此,AFP的检测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十分重要。
1.2 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黏液糖蛋白,其在肝癌患者中也常常升高。
CEA的检测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有助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预后评估。
1.3 碱性磷酸酶(ALP)ALP是一种酶类物质,其在肝癌病人血液中的升高提示肝脏功能异常,常伴随肝胆系统的疾病。
ALP的检测可以作为肝癌的一个辅助指标,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肝癌的预后评估除了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肝癌的预后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1 肝癌分期肝癌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和扩散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阶段。
常用的肝癌分期系统有TNM分期系统、Barcelona临床分期和BCLC分期等。
这些分期系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癌的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
2.2 肿瘤大小和数量肝癌的大小和数量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肿瘤越大、数量越多,预后就越差。
因此,医生通常会对肝癌的大小和数量进行评估,并结合其他因素来制定治疗计划。
2.3 肝功能肝功能是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肝癌病人往往伴随着肝功能异常,而肝功能的好坏与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
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肝功能情况。
综上所述,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预后评估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反应蛋白、CEA、AFP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雷蕾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19期
【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以及C反应蛋(CRP)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析98例肝癌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AFP,CEA 水平,免疫比浊法分析CRP水平并检测其在肝癌患者中的阳性率。
结果:肝癌组中的血清AFP,CEA 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反应蛋白;肝癌
肝癌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肝癌(PHC)和转移性肝癌(MHC)。
我国肝癌发病率居全球第四位[1],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虽然甲胎蛋白(AFP)被认为是检测肝癌最敏感的标记物[2],但有学者指出部分肝癌患者AFP检测值呈阴性或低值[3],使肝癌的早期诊断面临困难。
为此,本研究中我们对98例肝癌患者,其中包括PHC46例,MHC52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进一步探讨研究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肝癌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4]。
诊断为原发性肝癌(PHC)46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7±8.3)岁;转移性肝癌(MHC)52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龄(43.7±6.8)岁。
另选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44±4.7)岁。
1.2 方法
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ml,离心(3000r/min)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集中检测。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析血清AFP,CEA,免疫比浊法分析CRP。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1 肝癌组与健康体检组AFP、CEA 和CRP检测结果比较
如表1所示,肝癌患者血清AFP、CEA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
3 讨论
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
除了AFP之外,近年来新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发现,当消化道细胞发生癌变时可致使CEA大量分泌并进入血液,使血液中CEA含量升高[5]。
而作为急性时相反应指标的CRP,在炎性疾病或肿瘤发生时,其血液中的浓度可急剧升高25%左右[6]。
但肝癌患者中CEA以及ARP的含量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本实验中,我们发现肝癌患者血清CEA、AFP、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Jemal A,Siegd R,Ward E,et a1.Cancer statistics,2008[J].CA Cancer J Clin,2008,58②:71.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53-554.
[3]张晓东,孟巧芬.血清AFP、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N].中国医药导报,2010,7(3):87.
[4]杨秉辉,夏景,林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J]肿瘤防治研究,2002,30(1):83
[5]张启芳,李运泽,李俊喜.血清CA199、CA242和CA724含量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5):430432.
[6]Dhingra R,Gona P,Ho Nam B,eta1. C-reactive protein,inflammatory conditions,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m J Med,2007,120:1054-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