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价值
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屈原精神的背景和概述
1.1 屈原的生平背景
1.2 屈原精神的核心内涵
二、屈原精神对个体的现实意义
2.1 过程重于结果
2.2 不畏艰险
2.3 坚持信念和理想
2.4 接受失败与挫折
三、屈原精神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3.1 坚守民族传统文化
3.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3 建设和谐社会
3.4 注重文化自信与创新
四、屈原精神对国家的现实意义
4.1 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4.2 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团结
4.3 强化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4.4 发展经济和科技实力
五、屈原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和应用
5.1 教育领域
5.2 政治领域
5.3 经济领域
5.4 文化领域
结论
屈原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在个体层面上,过程重于结果、不畏艰险、坚持信念和理想以及接受失败与挫折等精神品质,对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在社会层面上,坚守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和谐社会以及注重文化自信与创新等方面,都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在国家层面上,强调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团结、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以及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发展等,有助于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在当代社会中,屈原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应用,可以在教育、政治、经济和文化
等领域中有所体现和发挥。
因此,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屈原精神,使其在实践中焕发新的光芒。
参考文献
(此处省略参考文献列表,请根据需要添加相关内容)。
请你结合屈原谈谈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请你结合屈原谈谈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 ————————————————————————————————日期: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
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
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
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置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
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
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
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
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
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
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
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
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
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以来都深深影响着后人。
那么,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是什么呢?一、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1. 爱国主义的概念爱国主义是指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屈原的诗作中,他对祖国的眷恋和对百姓的忧虑无不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内涵。
他在《离骚》中写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啼岫岩,风吹草木动兮。
不见君子故,谁谓之心伤?”可见他对国家兴亡的关切之情。
2. 屈原爱国主义的表现在屈原眼中,爱国主义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实际行动。
他在政治上竭尽忠诚,为国家效命;在文学上倾心鞠躬,抒发忠贞;在情感上倾注深情,忧国忧民。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他的忠诚、无私和奉献中。
二、屈原爱国主义的启示1. 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价值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不管是古往今来,还是将来,都需要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只有爱国才能让国家强大,民族富强。
2. 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实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提示我们,爱国主义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体现。
无论是从政为国,还是从事平凡的行业,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体现爱国之心。
结语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我们当代人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警示意义。
让我们在弘扬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道路上,秉持真爱国家的情怀,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我国梦不懈奋斗。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以来都深深影响着后人。
他在其诗作中表现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百姓的无私奉献精神,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包括对国家的眷恋和对百姓的忧虑,他在政治上竭尽忠诚,为国家效命;在文学上倾心鞠躬,抒发忠贞;在情感上倾注深情,忧国忧民。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他的忠诚、无私和奉献中。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告诉我们,只有爱国才能让国家强大,民族富强。
爱国主义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体现。
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具有极高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
他的一生以忧愤而终,但他的思想精神却传承流传至今,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第一步:探究屈原精神的内涵屈原精神主要体现在其诗文和思想中,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和崇道精神。
在爱国主义方面,屈原对齐国形势的观察尤为深刻,他毫不犹豫地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荣誉之上,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忍受牺牲自己的一切。
在崇道精神方面,他追求的是真理和良知正义,他憎恶那些奸邪和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追求良知正义的精神也是屈原精神的一部分。
第二步:分析屈原精神的价值屈原精神的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价值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震慑人心,提高了人们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价值二:崇道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个人利益、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价值观,在现实社会中,在人生的求学和工作中,这种崇道的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做正确的选择。
价值三:屈原追求国家的利益,为国家奉献至死不渝的精神,非常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这种精神非常重要,也可以启发现代人顶天立地、讲责从善。
第三步:展现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爱国主义的召唤和社会良心的引领。
屈原精神可以引导我们激发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感,使我们在事业、工作、学习等方面以实现国家发展为己任。
同时,屈原精神也突出了人性的高贵和道德的美好,激励我们倡导正义,让我们更积极地投身于道德建设、文明行为。
综上所述,屈原精神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现代人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人文精神。
在今天这个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珍惜和弘扬屈原精神,让爱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发扬光大,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抒写辉煌的篇章。
屈原的爱国精神与时代价值

屈原的爱国精神与时代价值屈原,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精神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
作为一个高中生,如何理解他的爱国精神,并将其融入到时代的价值观中,这是我思考的问题。
首先,屈原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上。
从他的作品《离骚》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痛惜。
他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苦乐不能移,岂因祸福遑。
”这是屈原在流亡期间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他对国家的痛苦并不是因为他被贬谪,而是出自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与祈愿。
这种对祖国的深情,启示了我们时代价值观中珍视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其次,屈原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对民众疾苦的关注上。
当时,屈原目睹了秦国的统治下,百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他身居高位,却心系于百姓,痛心疾首。
屈原在《九歌》中提到:“终朝唯志念,何时我更得。
”这表达了他对平民百姓疾苦的体察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他的爱国精神告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有同样关注社会民生、关爱他人的精神。
最后,屈原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子弟,但他热衷于学习,尤其是对于诗文的创作。
他不仅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杰出的诗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屈原的作品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时代价值。
因此,我们作为当代高中生,应该从屈原的爱国精神中汲取力量,将其融入到我们当下的时代价值观中。
我们应该以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国家民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其在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中得到体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继承和发扬屈原的爱国精神,将其与时代的价值观相结合,为我们新时代的中国添砖加瓦。
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灵魂,也启发了我们当代高中生对爱国精神的认识。
我们应该以屈原为榜样,保持一颗滚烫的爱国心,为国家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浪漫主义精神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异彩纷呈。
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精神,并鼓励人们自觉地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高昂的正气与民族气节,积淀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弘扬其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积极精神。
创造更加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成为各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楚文化对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楚国人世世代代生存、繁衍、发展的文明旅程中。
逐步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立志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以民为本、舍己为人的价值观等等。
正是楚人的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养育了屈原这样一位跨越时空、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世代典范。
屈原(约前340-前277),战国末期楚国人。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出身贵族,加上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才能超群,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和擢升,受命担任左徒要职,“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他的“美政”理想,即进行政治改革——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举贤授能”,刷新政治,限制旧贵族的权益;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收复失地。
但是屈原的改革在内政外交上触动了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根本利益,与他们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了他们的嫉恨和反对,在上官大夫等人的谗毁下,昏庸的楚怀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蒙冤被疏后。
离开郢都,先后流浪汉北和沅、湘二水之间。
屈原的很多作品,包括《离骚》等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第二年又攻陷巫郡、黔中。
屈原痛感国家的败亡,自己又无力挽救,悲愤难捱。
是年五月五日,遂自投汩罗江,以身殉国。
在“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战国时代,许多士人在本国得不到重视时。
学习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心得体会【精选】

学习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心得体会学习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心得体会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生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楚国,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时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大诸侯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战国七雄之中,秦国最强,而对秦国的军事压力和楚国的政治腐败,屈原极力主张对外联齐,对内变法图强,进而统一中国。
屈原的政治主张虽然遭到奴隶主贵族集团的破坏,未能在楚国实现,公园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军南下,攻破了郢都最后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自尽,但他的诗篇“离骚”,“天问”等,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通过上述所叙及不断的学习使我懂得了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重要贡献从来都是可歌可泣的一段悲壮历史的展示。
在学习先辈屈原感人的爱国主义先进的思想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屈原与奴隶主权贵之间的斗争,其次,就是他门下的两个门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差异的鲜明区分和对照,下面就我个人用所学习的观点阐述以下三点学习心得体会:一、对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公园前3XX年楚国内忧外患,国贫兵弱,内有奴隶暴动反抗,外有强秦压境,以奴隶主贵族势力为代表的南后集团在此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为保其贪图享乐,荣华富贵及小集团利益向楚怀王游说亲秦顺从策略;而以奴隶,百姓、有识之士为代表的屈原集团则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的策略;这些表现可以在一次众大臣及屈原与楚怀王的交谈中得以佐证:楚怀王言:楚国内外交困长此以往岂不是动摇国之根本。
南后言:如今强秦压境,大王还是与秦国订立盟约世代修好顺从秦国。
屈原言:难道顺从秦国楚国就可以安然无恙吗?秦国自变法以来,国力大增,他不仅攻占韩国,魏国、赵国的土地,如今又想来攻打我们楚国与齐国,秦国处心积虑要完成一统霸业,征服六国席卷天下,在这种时候还想用讨好秦国的办法来换取楚国的太平岂不是异想天开,自欺欺人吗?楚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内修法制,弃旧图新才能扫除疾病富国强兵抗拒秦国的兼并。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弘扬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弘扬他的精神,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2. 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屈原在战乱时期舍身救国,表现出了对民族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把屈原爱国精神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可以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加关注国家和社区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3. 促进国家建设和发展: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是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它提醒着人们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守爱国情怀,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4. 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屈原在逆境中坚守正义,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体现出了他高尚的品德。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之一就是通过学习他的精神激发人们的道德观念,引导人们形成自律、坚韧、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在于弘扬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国家建设和发展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对于塑造
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进步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富有对祖国的忠诚之心。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情感。爱国主义的 情感越是深厚执着,就越能激发人们对民 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人们对国家的 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祖国对人民的感召 力和凝聚力。 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几个故事:
我所介绍的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中国二炮部队的故事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得到了中国人民 的肯定,更得到了世界的肯定。 1953年,屈原与哥白尼等文化巨匠一起被 世界和平理事会命名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在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2000多年之后,这 位被华人世世代代纪念不息的诗坛巨星和 历史伟人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了世界。
如果要用几句话来概括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 现实价值是不贴切,不完整的。
其次,屈原主张明修法度,严格依法办事也 是我们如今法制社会所提倡的。 从1986年6月2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上提出“打击犯罪活动中属于法律范围的 问题,要用法制来解决,由党直接管不合适” 以后中国不断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法 办力度。下边我们具一个实例来说明:
2010年3月30日上午9时30分王益受贿案在北京市一 中院开庭。在法庭上,王益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 不讳且认罪态度很好。负责对外宣传的李先生称王 益案属于专案,上级部门有令不能将案情对外透 露 ,并直言4月底到5月初审判结果就能得出。王 益受贿金额高达1190万元 。面对如此情形我们不 仅痛心而且也更加坚信加强法制,严格依法办事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屈原在《离骚》中,这样写道: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表现对人民如此艰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因 而其为了拯救人民于苦难而直言进谏最终 遭到流放。其忧国哀民的思想溢于言表。 尤其可贵的是,屈原在他政治失意的逆境 之中,仍然心里牵挂着人民。
这种深刻的人民性,正是屈原爱国主义的 核心之所在。
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教授、湖北省屈原 研究会会长蔡靖泉说:“千百年来,屈原文 化和屈原精神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和一批 批民族精英和文化精英,创造出辉煌的历史 和文化。作为我们这个民族一笔巨大而宝贵 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仍然用如此传统和 隆重的方式纪念这位伟人,是要让我们和我 们的后人永远继承和弘扬屈原文化和屈原精 神,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化和历史。”
屈原这一开明的政治主张,切中了当时楚国 的弊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体现 了其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 同时,屈原的“美政”思想对当今社会也具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该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 来论述。
首先,屈原主张不分贵贱选拔人才,把真正 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在当今社会同 样适用,或者可以说当今社会的人才选取制 度就是屈原主张的延续。虽然时代不同,社 会性质不同,但是在选拔人才上同样需要的 是“举贤而授能”。 当今公务员选拔制度以“公开、平等、竞争、 择优”为基本原则 ,正是其具体体现。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屈原的奋斗理想:
屈原一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就是要在楚 国实现“美政”。屈原美政的具体内容就是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离 骚》) 。一方面,他主张要不分贵贱选拔人 才,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 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 一方面,要明修法度,严格依法办事,限制 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另外,他还要求实行仁 政,以仁为本、体察民情。
原证监会副主席、 原国开行副行长、 北京大学光华管 理学院博士生导 师
如今我们倡导的 依然是法制建设, 由此可以看出屈 原主张的先进性。 同时,也可以说 明法制建设制度 从根本上来看也 是屈原主张的延 续和完善。
另外,屈原还要求实行仁政,以仁为本、体 察民情。 新华社3月30日电,4月1日出版的《求是》 杂志今年第7期,将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关于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 文章强调,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快发展社 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始终坚持 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作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 文章论述了八个问题,其中四、五、六、七 个问题都是以“民”为根本出发点提出的。 这正是屈原以民为本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具体 实施,又一次说明了屈原精神对我们的影响 和促进。
屈原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适用,其进步 性可见一斑。
然而,在当时屈原的政治主张,触动了腐朽 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遭谗人而嫉之” (《九章》)。但是,屈原决不屈服权贵, 为了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拯救祖国的前途 命运,与腐朽贵族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司马迁在《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遵楚 王之命制订“宪令”,尚未定稿,上官大夫 便“欲夺之,屈平不与”。这反映了其实施 美政的顽强斗争性。
祖国是人民生息的国度,而人民则是祖国 的重心。热爱祖国,就要同情人民,关心 人民,为了人民。
屈原在《九歌》中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些楚 国卫国将士的英雄气概,以极大的敬意礼赞 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而一首《国殇》,表现了屈原对将士争相杀 敌勇气的崇敬,更是其爱国敬民思想得体现。
由于上官大夫在楚怀王面前诬陷,楚王“怒 而疏屈平” (《史记· 屈原列传》 ),进 而先后两次流放屈原。但是屈原即使是在失 意官场、屡遭放逐的逆境中仍然坚持理想而 矢志不渝。这在其放逐江南期间所写的宏伟 诗篇《离骚》中反映得淋漓尽致。从这里我 们可以看出屈原坚持美政的意志坚定性。屈 原任凭人世间黑暗、浑浊,无人理解自己, 仍坚持走自己的路。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 甘心吃苦受难。
以上我们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现象,通过 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本质特征的分析,阐 述了屈原爱国主义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具体 表现。从这些具体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屈 原精神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尽管时代变迁,阶级沉沦,人类蕃衍, 其基本精神与那些热爱祖国,顺应历史 潮流,为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统一 和民族独立忘我奋斗的人们,总是心心 相印、息息相通的。
屈原所具有的这种深刻人民性,在当今社 会也一直存在着并需求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的发生心 系着全国人们的心,在地震发生后不到90 分钟的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 总理温家宝抵达地震灾区,现场指挥抗震 救灾工作。 这一事例表现出国家领导人牵挂人民的赤 诚之心。
为官者本应该如此,多一些爱国恤民的情怀, 多为民生操劳,多为民众谋福祉。
屈原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表现在追求进步的 政治理想、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富有感情的 执着性 。 其中,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是屈原爱国主 义的实质;具有深刻的人民性,是屈原爱国 主义的核心;富有感情的执着性,是屈原爱 国主义的外象。
下面我们具体来谈谈屈原爱国主义本质在当 今社会的具体表现:
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表现为提出美政的 历史进步性、实施美政的顽强斗争性和坚 持美政的意志坚定性 。 追求崇高的理想,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驱动 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凝聚力,是国家繁 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精神支柱。
战略导弹“守护神”把对祖国的忠诚放在 第一位
守护武器装备阵地,就意味着长年要与大山为伴, 以密林为家。为了确保阵地的绝对安全,该团有这样一 条铁打的“规矩”:所从事的阵管工作上不告父母,下 不告妻儿。 士官杨士安好不容易在家乡找了个对象。快结婚时, 对象问他在部队干什么工作,小杨死活不说。姑娘说: “不说就分手,连你最爱的人都不肯讲实话,还谈什么 忠诚。”第二天,姑娘找到小杨:“我们结婚吧!”小 杨问:“你不想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了?”姑娘说:“不想 问了,我只知道你是个忠诚可靠的人。”
屈原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追求进步的 政治理想 具有深刻 的人民性 富有感情 的执着性
提出美政的 历史进步性、 实施美政的 顽强斗争性、 坚持美政的 意志坚定性
敬重人民的 英勇顽强、 同情人民的 深重灾难、 牵挂人民的 赤诚之心
对祖国的 报效之志、 对祖国的 眷恋之情、 对祖国的 忠诚之心
通过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意义的剖析,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其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千 百年来的沧桑变迁中,具有如此永恒魅力的 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历史的 进步性、深刻的人民性和感情的执着性。 那么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带给了我们什么呢? 这一问题我们将通过对屈原爱国主义的本质 特征来进行分析:
屈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 些精神也是我们当代社会 所需要的具备的。实施美 政的顽强斗争性、坚持美 政的意志坚定性反映出屈 原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因 而我们可以说屈原精神是 具有时代性的,传承屈原 精神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具 体表现为敬重人民的英勇顽强、同情人民 的深重灾难和牵挂人民的赤诚之心 。
和谐社会需要一种内在秩序,是一个精神文 化丰富、有所依凭的社会。社会从无序走向 有序,需要主旋律,需要基本的道德规范。 重构主旋律和基本道德规范,既要学习借鉴 外来文化,又要继承扬弃古代文化。屈原文 化的精华多于糟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屈原文化拥有的和赞美的许多东西,正是我 们今天所缺少的。屈原深恶痛绝、严加批判 的很多东西,现在死灰复燃,甚至泛滥成灾。 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使21世纪的今天需要 呼唤屈原文化,发扬屈原文化。
钱学森生死眷恋祖国母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加紧准备 回国,但当时的钱学森已经是有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美 国方面当然不会轻易答应,甚至有人扬言,宁可枪毙了他, 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就这样,钱学森被美国扣留了5年 之久,他忍辱负重,饱尝了不公正待遇的辛酸,终于辗转 踏上热恋的故土。回到北京的第一天,他就带着妻子和儿 女来到天安门,像远行归来的孩子饱含深情地对祖国母亲 倾诉道:祖国,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回来,现在,我终于回 来了!
温家宝总 理从都江 堰市一所 学校的废 墟中捡起 学生的鞋 子和书包, 心情沉重
在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 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前全国人们团结一 致,更有无数爱国志士捐款、捐物,甚至 直接到达灾区参与救灾。因而,灾区人民 迅速得到救助。而这些都是屈原精神最真 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