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屈原的爱国主义
《离骚》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探析

离骚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探析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屈原所创作的一篇长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离骚中梳理出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分析其表达方式和对人们的启示。
1. 屈原及其背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屈原的背景和历史环境对他创作《离骚》产生的影响。
作为楚国贵族,屈原亲历了楚国由强盛到衰落的过程,也目睹了秦国统一六国后对楚国的侵略。
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国家兴衰、民族独立等问题有深刻思考和感受。
2. 表达爱国情怀的手法
在《离骚》中,屈原巧妙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 - 对楚国灾难遭遇和沦陷感到愤慨与痛心; - 对秦军侵略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 - 借助天地、神灵等象征形式,表达对楚国的思念和希冀; - 运用华丽辞藻和感人细腻的描写,增强了情感共鸣。
3. 爱国主义情怀对人们的启示
离骚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着我们: - 培养对祖国、民族的深厚情感,关注国家发展与繁荣; - 探寻自身价值与文化传统,在创新发展中为国家作贡献; - 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坚定压力下,奋发向前; - 保持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并为之奋斗不止。
通过解析《离骚》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能够理解屈原在面对楚国衰亡时所表达的强烈愤慨与自我牺牲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回响甚至在当今社会也有着深远影响。
爱国主义情怀不仅是一种文化底蕴,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应有的追求。
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以来都深深影响着后人。
那么,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是什么呢?一、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1. 爱国主义的概念爱国主义是指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屈原的诗作中,他对祖国的眷恋和对百姓的忧虑无不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内涵。
他在《离骚》中写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啼岫岩,风吹草木动兮。
不见君子故,谁谓之心伤?”可见他对国家兴亡的关切之情。
2. 屈原爱国主义的表现在屈原眼中,爱国主义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实际行动。
他在政治上竭尽忠诚,为国家效命;在文学上倾心鞠躬,抒发忠贞;在情感上倾注深情,忧国忧民。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他的忠诚、无私和奉献中。
二、屈原爱国主义的启示1. 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价值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不管是古往今来,还是将来,都需要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只有爱国才能让国家强大,民族富强。
2. 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实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提示我们,爱国主义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体现。
无论是从政为国,还是从事平凡的行业,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体现爱国之心。
结语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我们当代人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警示意义。
让我们在弘扬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道路上,秉持真爱国家的情怀,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我国梦不懈奋斗。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以来都深深影响着后人。
他在其诗作中表现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百姓的无私奉献精神,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包括对国家的眷恋和对百姓的忧虑,他在政治上竭尽忠诚,为国家效命;在文学上倾心鞠躬,抒发忠贞;在情感上倾注深情,忧国忧民。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他的忠诚、无私和奉献中。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告诉我们,只有爱国才能让国家强大,民族富强。
爱国主义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体现。
离骚:解读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

离骚:解读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
1. 引言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作者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
离骚以其深沉的思想和浓厚的爱国情怀而闻名,本文将深入解读离骚中体现的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屈原简介
•屈原生平介绍
•离骚创作背景说明
3. 离骚概述
•离骚诗歌形式和特点介绍
•离骚主要内容概括
4. 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离骚这首伟大的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屈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对祖国的热爱与忧虑
•描述屈原对祖国秦国强盛的向往与忧虑
•分析离骚中体现出来的祖国之美与危机感
4.2 政治意识与民族意识觉醒
•离骚中表达出的反对暴政、呼唤民主的思想
•屈原视民族利益为至高无上,并倡导团结与斗争
4.3 忠诚与自我牺牲精神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出为国家与民族奉献一切的决心
•解读离骚中体现的忠诚和自我牺牲精神
5. 离骚影响力与传承
离骚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章将着重探讨离骚
的影响力和其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出的贡献。
6. 结论
屈原通过《离骚》一诗,展现了他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这首
诗不仅代表了屈原个人的情感回忆,更蕴含了深刻的政治意义和国家荣辱观念。
虽然时光已逝,但离骚中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情怀依然激励着后人追求民族复兴
和国家财富。
参考文献
(根据需求,列出参考文献信息)。
屈原作品中的爱国精神

屈原作品中的爱国精神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中展现了深厚的爱国精神。
他的代表作《离骚》中,表达了他对祖国楚国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首先,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对楚国的深情厚意。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描绘了楚国的美景和繁荣,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他在诗中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楚国的归属感和对国家荣誉的追求。
其次,屈原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他对楚国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表示忧虑,他在诗中写道,“时维乱离,苦多盗贼。
”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他呼吁人们要正视问题,努力改变现状,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此外,屈原还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团结和民族精神的追求。
他强调了楚国人民的团结和互助,呼吁人们要摒弃私利,追求国家的整体利益。
他在诗中写道,“云蒸霞蔚,雨结烟锁。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楚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期望,希望人们能够共同努力,共同
创造国家的繁荣。
总的来说,屈原作品中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对楚国的深情厚意、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以及对国家团结和民族精神的追求上。
他的作品不仅是爱国情怀的流露,更是对国家发展的思考和呼唤。
他的爱国精神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九章》中看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

从《九章》中看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一、屈原与《九章》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始人和作者之一。
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早年为楚怀王左徒,参议国事,主张修明内政,彰明法度,选贤任能,富国强兵。
对外联齐抗秦,努力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愿望。
但在当时的楚国统治集团中,有一批守旧的贵族,他们贪婪、自私,嫉妒贤良,蒙蔽君主,反对法制,对外投降,以致后来楚国竟败于秦国。
危难中屈原曾两度奉命出使齐国,以期挽回楚国日益衰败的命运。
可是,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并将屈原放逐于汉水之上。
顷襄王即位,以其弟公子子兰为令尹,政治上与秦更加亲近,屈原受到无端的诽谤,再度被流放到江南一带。
楚国濒于灭亡,屈原深感政治理想破灭,回楚不能,远游求贤又不成,无可奈何之际,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忠贞爱国之志。
每年的农历5月5日,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吃粽子和赛龙舟以纪念屈原的习俗。
至今,在汨罗江下游的王笥山上,还筑有“屈子祠”、“骚坛”、“独醒亭”等。
汨罗山上有屈原墓,汨罗江两岸还流传着古老的悼歌:大水茫茫,眼泪汪汪。
淹死怀王,莫淹忠良。
屈原忠良,朝拜顶香。
怀王饿死,仁义天长。
屈原一生忧国忧民,他用生命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诗篇。
代表作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
其中,突出表现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当属《离骚》和《九章》。
《离骚》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想象和比喻,在整体上全面阐述了屈原的个人身世,在楚国的不幸命运和其追求理想的经历。
对于《九章》,宋代学者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认为,《九章》中的九篇诗歌“非出于一时之言也”。
而且它以纪实手法,多方位、多角度,更直接、更明确地表现了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境况下对祖国故土的依恋,对君主美政的期待,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批判和对百姓遭遇不幸的同情。
它也是屈原在流放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君王昏聩,奸臣妄为,国家日渐衰落,百姓生灵涂炭,亲身经历了被小人谗言诬陷,被疏远、被流放,理想破灭,反朝不行,远走又不舍,无可奈何,无人理解的内心苦闷而写成的。
屈原的爱国精神与时代价值

屈原的爱国精神与时代价值屈原,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精神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
作为一个高中生,如何理解他的爱国精神,并将其融入到时代的价值观中,这是我思考的问题。
首先,屈原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上。
从他的作品《离骚》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痛惜。
他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苦乐不能移,岂因祸福遑。
”这是屈原在流亡期间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他对国家的痛苦并不是因为他被贬谪,而是出自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与祈愿。
这种对祖国的深情,启示了我们时代价值观中珍视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其次,屈原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对民众疾苦的关注上。
当时,屈原目睹了秦国的统治下,百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他身居高位,却心系于百姓,痛心疾首。
屈原在《九歌》中提到:“终朝唯志念,何时我更得。
”这表达了他对平民百姓疾苦的体察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他的爱国精神告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有同样关注社会民生、关爱他人的精神。
最后,屈原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子弟,但他热衷于学习,尤其是对于诗文的创作。
他不仅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杰出的诗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屈原的作品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时代价值。
因此,我们作为当代高中生,应该从屈原的爱国精神中汲取力量,将其融入到我们当下的时代价值观中。
我们应该以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国家民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其在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中得到体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继承和发扬屈原的爱国精神,将其与时代的价值观相结合,为我们新时代的中国添砖加瓦。
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灵魂,也启发了我们当代高中生对爱国精神的认识。
我们应该以屈原为榜样,保持一颗滚烫的爱国心,为国家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屈原的思想总结

屈原的思想总结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也是楚国的政治家和文化名流。
他生活在战国时期,具有深厚的才华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屈原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爱国主义、民主思想和人文关怀三个方面对屈原的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屈原的思想体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他深爱着楚国,致力于为楚国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他在《离骚》一诗中表达了对楚国的痛切思念和深深的忧虑。
他以自己的诗歌表达楚国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之忧。
屈原痴心妄想地希望能够恢复楚国的昔日辉煌,呼吁国君改革政治制度,修复社会道德,提高国家的统治水平。
屈原爱国主义思想以其宏大的情怀和深厚的情感渗透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为后代爱国主义者树立了典范。
其次,屈原的思想包含了一定的民主思想。
他在《离骚》一诗中提出了“自倍其蚁,谓诸?则吾愈信”的观点,强调了人民的力量和价值,呼吁国君倾听人民的声音,尊重人民的意愿。
屈原坚信,国家的命运应该源于人民,政府的权力应该来自人民,人民应该是国家的主人。
他主张以民为本,尊重人民的权利和意愿,实行民主的政治制度。
屈原民主思想的核心是平等、自由和人权,为中国古代民主思想的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屈原的思想还体现了人文关怀的一面。
他对于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痛苦深感痛心,呼吁国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保护人民的权益。
他在《离骚》一诗中对于人民的痛苦和苦难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关怀。
他呼吁国君深入民间,了解人民的苦难,倾听人民的声音,关注社会底层的困苦,为人民谋求福祉。
屈原的人文关怀思想强调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通过他的诗歌抒发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悲悯之情,体现了他对于人性的关怀和人伦道德的追求。
综上所述,屈原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他深爱着楚国,为楚国的发展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同时,他的思想中包含了一定的民主思想,主张以民为本,尊重人民的意愿,实行民主的政治制度。
另外,屈原的思想还体现了人文关怀的一面,他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苦难,呼吁国君保护人民的权益。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特征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特征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故土的深沉眷恋。
在他的诗歌中,反复表达了对楚国大地的深情厚意,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认为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国家的繁荣昌盛中才能得到实现。
他对楚国的山川、文化、历史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成为他爱国主义的基石。
其次,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国家利益的坚决捍卫。
他身处乱世,目睹了楚国的内忧外患,但他始终坚守国家利益至上,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与背叛。
他主张国家应统一、强大,国民应安居乐业,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前瞻性。
第三,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他疾恶如仇,对世间的邪恶和不公深恶痛绝。
他追求真理和正义,认为国家应该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对待国民应公正无私。
在《离骚》等诗篇中,他痛斥奸邪当道,呼吁国家应以正义为基石。
第四,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理想的执着坚守。
他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希望楚国能够成为一个富强、公正、文明的国家。
他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为理想的实现而奋斗。
即使在遭受流放、贬谪的困境中,他仍坚守理想,不改初心。
最后,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人性的尊重与关爱。
他倡导仁爱、博爱,认为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关爱,国家对待国民更应如此。
他将个人的尊严与国家的尊严紧密相连,认为只有在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上,个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征主要体现在眷恋故土、捍卫国家利益、追求正义、坚守理想以及尊重与关爱人性等方面。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屈原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与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有人讲:屈原的‘爱国主义’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爱国,而是一种忠君,忠于自己理想抱负的终极体现。
对于这种说法,我并不反对,因为他的理由让我无力去反对,从小被告知: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舟、吃包子,这是为了纪念屈原,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屈原。
这种教导早已在我脑中根深蒂固,大家都这样子认为,何必去改变大家认为的“事实”呢?就算你改变了又能怎样,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在我看来:屈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有自己的理由。
对于屈原的”爱国主义”只是一种忠君,我并不反对,保持中立的态度。
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屈原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
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
尽管屈原“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屈原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不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赤诚。
屈原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屈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
屈原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屈原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
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
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
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
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
屈原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屈原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着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
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
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历史上这些明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
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
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
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
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屈原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
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他。
他们残酷地将屈原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屈原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
屈原被逐,这是屈原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
尽管屈原为政治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仍
然矢志不移,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由此可见。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屈原的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屈原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
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
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屈原崇高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境界。
屈原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
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
”这伙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绝境。
屈原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人生择择。
屈原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
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
屈原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
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
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
”屈原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
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屈原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他的民族精神。
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屈原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
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
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
可是屈原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
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
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
屈原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楚国抛弃
了屈原,屈原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因为什么?就因为爱国。
屈原的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是屈原爱国主义的实质;具有深刻的民族性,是屈原爱国主义的核心;富有感情的执着性,是屈原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形式。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今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提倡的法制建设,可以看作是屈原主张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屈原主张的延续和完善;屈原的以民为本也符合我国的建设要求,他身上所体现的执着精神也是我们当代社会所需要具备的。
屈原精神在21世纪仍然适用,传承屈原精神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我们无须去颠覆事实,他是忠君又怎样,无须举着自己认为了不起的发现去宣告世界,那是没有多少现实意义的。
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爱楚国,他忠君与楚王。
即使在历史发展的那个时候,没有国的概念,不能说他爱国,但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屈原本身并没有说自己爱国,是我们给予他的,我们何必要去咬文嚼字、向世界宣布“屈原不爱国,他只是忠君”呢?说他爱国具有现代意义,大家即使知道了又能怎样?文学不是要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吗?我们没必要去扳倒公认的“事实”,无须把自己变成小丑。
班级:1204班姓名:徐素平学号:1412963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