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_王芳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微量元素硒在农作物中的吸收利用及其生物强化的方面。
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健康和机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壤硒含量很低,导致硒在农作物中的含量不足。
如何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率,并且通过生物强化的方式增加农作物硒含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植物对硒元素的吸收利用主要通过硒的形态和土壤环境来影响。
硒元素在土壤中存在多种形态,主要包括硒酸盐、硒酸盐和硒化物等。
这些不同形态的硒对于植物的吸收利用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植物对硒酸盐的吸收利用率较高,而对硒酸盐和硒化物的吸收能力较低。
在土壤环境方面,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铁铝氧化物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硒元素的存在形态和可利用性。
研究表明,土壤pH偏酸性(pH 5.5-6.5)时,硒的有效性最高。
而在酸性土壤中,硒的活化率会降低。
调整土壤pH和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至关重要。
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硒元素的吸收利用也受到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比如氮素、磷素、铁素等与硒之间的互相作用。
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氮、磷、铁等元素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同时也增加了硒在农产品中的含量。
二、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1.小麦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硒含量对于人体健康和营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针对小麦的硒生物强化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土壤中添加硒元素,提高土壤硒含量来实现小麦硒生物强化;二是通过硒富集植物来提高小麦的硒含量。
研究发现,通过添加硒化肥等方式改善土壤中硒的含量,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硒含量。
通过研究发现,一些高硒积累植物,比如大蒜、亚麻等,可以作为硒源植物,种植在小麦田间,通过植物之间的共生作用,提高小麦的硒含量。
2.水稻过去,通过改良水稻品种,培育了一系列高产高效的硒生物强化水稻品种。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作者:李秀启尹国红郝浩浩贾宝华牛小沛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19年第04期摘要:从硒对植物的作用、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硒肥的应用效果、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硒;植物;吸收;作物硒强化中图分类号:S14-3;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1001-1463(2019)04-0065-07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elenium on plants, its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lenium fertilizer and the biological enhancement of selenium in main crops were reviewed. Finally,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were prospected.Key words:Selenium;Plant;uptake;Se-biofortification of crops硒位于氧族非金属元素硫和金属元素碲之间[1 ],全世界土壤中硒含量为0.01~2.00mg/kg,平均值0.40 mg/kg[2 ],我国土壤中硒含量背景值为0.21 mg/kg[3 ]。
食物补硒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和重要的手段,人们通过食物摄取硒的数量与食用农作物的硒的含量和硒存在形式关系密切[4 ],植物对硒的吸收转化能力与植物本身向可食部分的转移富集能力决定了植物的富硒效果[5 ]。
伴随着人们对硒生理作用认知的加深,农作物富硒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科学研究确认了硒元素是生物活动的必须微量元素之一,虽然尚不能确定硒是否为植物的必须营养元素[6 ],但可以确定的是,硒元素有助于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抵制由内部因素和外部胁迫对植物引起的氧化损伤[7 - 8 ]。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一直是植物营养生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硒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而植物是人类获取硒元素的重要来源。
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和提高农作物硒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以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植物对硒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硒进入植物体内后先被还原为亚硒酸,再进入硒氨酸和甲硒酸的代谢途径。
硒氨酸和甲硒酸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有机硒物质,它们可以被转化为硒蛋白等有机硒化合物。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与硒在土壤中的形态密切相关,不同形态的硒对植物的吸收利用具有不同的影响。
在土壤中,硒主要以无机硒形态(如亚硒酸盐、硒酸盐)和有机硒形态(如硒蛋白)存在。
研究表明,硒的形态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有显著影响。
合理利用硒肥、调整土壤pH值以及加强土壤有机质的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率。
二、硒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应用硒生物强化是指通过给植物施用硒元素,提高植物体内硒含量的一种技术。
目前,硒生物强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主要农作物的生产中。
大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都被用于进行硒生物强化研究。
研究表明,适当的硒生物强化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从而增加人体对硒的摄入量,达到健康保健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硒生物强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利用转基因技术和育种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富硒农作物品种。
这些品种在高硒地区的种植中,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硒营养来源。
利用微生物和植物共生体系,也可以实现对植物的硒生物强化,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效率。
这为硒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及主要农作物的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日益深入,为我国硒资源丰富地区的农作物生产和硒营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植物硒的研究进展

植物硒的研究进展许凌凌【摘要】硒是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就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态、分布、吸收和代谢,植物施硒方式,植物硒的生理功能、分离和检测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植物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6(022)012【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植物;硒;研究进展【作者】许凌凌【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7虽然1817年化学家Berzelius就发现了硒元素,但当时硒对生物体的功能却未被人们认识。
直到1957年科学家发现硒是防止大鼠肝坏死的保护因子后,硒对生物体的有益作用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硒是植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具有清除植物体过多的自由基,增强植物抗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等作用。
本文对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态、分布、吸收和代谢,植物施硒方式,植物硒的生理功能、分离和检测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植物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植物体内的硒有无机、有机和挥发3种形态,其中,挥发态硒仅占植物硒量的5%,无机硒约占全硒量的15%,并以Se(Ⅳ)形式存在,主要以有机硒为主,占总硒量的80%[1]。
有机硒由包括大分子的硒蛋白、硒核酸及硒多糖和以硒代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式存在的小分子硒化物组成。
不同种类的植物,硒的分布情况不同,如十字花科富集硒的能力较强。
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的硒分布也有差异,蔬菜作物中,一般非可食部位硒含量最高。
植物吸收的硒源主要来自土壤,植物可从土壤中吸收+4和+6两种价态的硒,但吸收模式不同。
植物对Se6+为主动吸收,需要能量,对Se4+为被动吸收,不需要能量。
研究显示,硒在植物体中沿硫代谢的途径进行,植物对硒的代谢依赖硫转运体[2],代谢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和细胞质中,代谢产物主要为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
硒营养在作物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硒营养在作物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郑聪;许自成;毕庆文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9(021)009
【摘要】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呈现出Bertrand 生物剂量规律.硒通过参与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抗氧化作用以及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而发挥其生理功能.介绍了硒营养在作物科学上的研究状况,概述了施硒对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烟草、茶叶、油菜、大豆)以及其他作物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硒素营养研究的建议.
【总页数】4页(P110-112,115)
【作者】郑聪;许自成;毕庆文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湖北中烟工业公司,湖北,武汉,4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43.7
【相关文献】
1.土壤—植物系统中硒营养的研究进展 [J], 李金峰;聂兆君;赵鹏;高巍;刘红恩;
2.土壤—植物系统中硒营养的研究进展 [J], 李金峰;聂兆君;赵鹏;高巍;刘红恩
3.有机硒的营养生理作用及在家禽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J], 李浩
4.有机硒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J], 郭璐;宋晶晶;付石军;沈志强
5.硒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J], 秦廷洋;李蓉;李夕萱;杨晓明;齐智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作物系统硒营养强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01 引言
★ 因此,围绕硒元素开展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 人体对硒的吸收以从食物中摄取为主,食物主要由作物或动物加工而成。 ★ 所以,就农作物而言,对其硒源进行研究非常必要,而作物中的硒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 ★ 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缺硒,我国处在缺硒地带,缺硒地区面积占比高达72%,涵盖22个省份。 ★ 在作物种植过程中,通过富硒土壤栽培、外源加硒、筛选富硒品种等途径,探究合适的土壤-作
利用。 ★ 目前,国内每人每天的硒摄入量只有36 μg,远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50 μg水平,
故有必要进行额外补充。 ★ 若只通过服用亚硒酸钠等方式补硒,不仅难以控制摄入量,而且具有潜在的毒副作用。 ★ 因此,发展富含硒的农作物,使其安全、高效、更易于被人体所用,是一种更为安全合理、前景
单一施用方式的效果好,且叶面喷施比土壤基施的效果好。 ★ 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理的施肥方式。 ★ Nawaz等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土壤根施硒肥的方式,叶面喷施硒肥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小麦籽粒硒
含量。
04 作物富硒技术
★ 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硒的吸收能力有所不同,在合适的时期施用硒肥,有助于提高硒吸收率。 ★ 杨明等的研究表明,施肥时间会影响竹笋的含硒量,如果在1月和3月分别施用1次硒质量浓度为
有效性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pH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保证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的稳定性, 且其产量也无法满足全国的需求。
04 作物富硒技术
★ 外源施加硒肥 ★ 外源施加硒肥主要是采用补充含硒肥料的方式实现作物富硒,因此肥料类型、施用时间及施用方
植物硒的研究进展

1 植 物在 自然 界硒 循 环转 化 中 的作 用
1 1 自然 界 硒 循 环 生 态 链 .
地 壳 中 的硒 是 自然 环 境 中 的最 初 硒 源 , 石 、 壤 、 、 岩 土 水 大气 中都 含 有 一 定 的硒 , 壤 硒 来 自母 岩 , 石 中 土 岩 的硒 经 风 化 、 理 、 学 和 微 生 物 系 列 作 用 变成 一 些 氧 化 物 , 雨 淋 冲 刷 到 土 壤 中 , 山 运 动 、 业 废 气 排 放 物 化 经 火 工 和其 他 人 类 活动 , 硒 进 人 大 气 和水 中 , 入环 境 中 的硒 经 生 物 转 化 、 递 过 程 , 成 自然 界 硒 循 环 生 态 链 , 使 进 传 构
显 提 高 黄 芪 多 糖 的 抗 氧 化 和 抗 肿 瘤 作 用 . 中理 工 大 学 化 学 系对 湖 北 恩 施 箬 叶 硒 多 糖 的 化 学 和 生 物 学 活 性 华
进 行 大 量 研 究 表 明 : 叶 硒 多 糖 能 有 效 地 提 高 血 液 中硒 的质 量 分数 和 G H —P 箬 S x的 活性 , 著 降低 脂 质 过 氧 显 化 产 物 丙 二 醛 的量 , 强 红 细 胞 抗 H 2氧 化损 伤 的 能 力 ; 增 2 o 朱茂 祥 等 用 富 硒 螺 旋 藻 对 照 射 大 鼠所 致 放 射 ] 性 肺 炎 的病 理 变 化 观 察 , 论 证 明 : 硒 螺 旋 藻 对 照 射 大 鼠所 致 放 射 性 肺 炎 有 防 治效 果 ; 文 婕 、 敏 毅 等 结 富 扬 陆 用普 通 大 蒜 和 富硒 大 蒜 抑 制 人 体 癌 细 胞 作 用对 比研 究 表 明 : 蒜 含 有 抑 癌 成 分 , 分 解 产 物 具 有 抑 制 和 杀 伤 大 其 癌 细胞 的 能 力 , 硒 大 蒜 可 强 化 大 蒜 抑 制 人 体 白 血 病 、 富 胃癌 、 癌 、 巢 癌 、 肝 卵 口腔 癌 的作 用 . 有 多 种 富 硒 制 还 品 , 富硒茶 、 如 富硒 烟 、 硒 饮 料 、 硒 饲 料 、 硒 玉 米 、 硒 中 草 药 、 硒 绞 股 蓝 等 , 人 体 具 有 多 种 生 物 功 富 富 富 富 富 对 能 . 长 期 以来 , 但 由于研 究 力 量 的薄 弱 , 别 受 硒 的“ 毒 症 ” 特 恐 的影 响 , 国在 植 物 硒 开 发 与 研 究方 面 处 于起 步 我 阶段 , 目前 还 没 有 分 离 出一 种 纯 化 的 有 机 硒 产 品 . 已经 证 明植 物 在 硒 的生 态 链 中可 以更 有 效 地将 无 机 硒 转 化 为有 机 硒 , 人 和动 物 对 有机 硒 的 吸 收与 利 用远 大 于无 机 硒 , 见 富硒 植 物 的开 发 潜 力 巨大 . 而 可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王芳;林克惠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19)004
【摘要】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作物施硒可提高食物链硒水平,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产量.主要阐述了元素硒的生化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并展望了今后硒素营养的研究方向.
【总页数】6页(P417-422)
【作者】王芳;林克惠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43.79
【相关文献】
1.富硒植物营养素对桂东山区夏甜玉米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 [J], 罗连光;郭亚飞;杨勇;李婷婷
2.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硒素转化中的应用及硒素植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J], 余丰源;蒋代华;李圣会;王世佳
3.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冬小麦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赵建云;张睿;汪娟
梅;王雅;李高远;武蓉;雷红量;王笑鸽;高国英;王云奇
4.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J], 张睿;刘曼双;王荣成;李淑林;王楠;汪娟梅
5.植物硒素营养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J], 董广辉;陈利军;武志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 第4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Vol.19 No.4 2004年 8月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ug.2004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王 芳,林克惠(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
作物施硒可提高食物链硒水平,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产量。
主要阐述了元素硒的生化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并展望了今后硒素营养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植物;硒;生化特性;营养作用中图分类号:S14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04)04-0417-06Research Advance in Plant Selenium NutritionW ANG Fang,LIN Ke-hui(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 ment,Y A U,Kunming650201,China)A bstract:Selenium is an important life element in envir onment.The selenium in the plants mainly exist inmany kinds of biological big molecules such as Se-albumen,Se-nuclein and Se-polysaccharide as well as Se-lenocysteine and Selnomethionine.Application selenium to crop can raises selenium level in food chain,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rop,enhances stress resistance of crop and increases yield.In this paper,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 of selenium and its effect on plant growth,development and quality was summarized.On the basis of these,The authors put for ward a ne w prospect to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selenium in the fu-ture.Key words:plant;selenium;biochemical character;nutritional function 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早在1957年就被证明为动物所必需[1]。
1973年又证实硒是形成抗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分[2]。
此外硒还可以防癌、抗肿瘤、抗爱滋病和抗衰老。
在少量摄入时,硒对动物和人类都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然而在摄入量高时,它可能对动物[3~5]和人类[6]造成毒害,从最小基本需求量到致死浓度这一浓度范围是很小的。
对动物而言,所饲喂干饲料中硒的最小量在0.05~0.10mg/kg,当干饲料中超过2~5mg/kg硒就会产生毒害[5~7]。
随着硒营养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硒对植物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有益和毒害水平之间这一狭小的浓度范围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而植物在这一方面起着枢纽作用:例如在缺硒地区可以通过植物积累硒作为一个“硒释放系统”供给人和动物或归还土壤;在富硒地区聚硒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积累大量的硒,从而对硒毒土壤或水域进行修复[9]。
另外植物对硒的修复作用就是它可以把无机硒转化为挥发形态的硒(主要是二甲硒化物DM Se)。
硒在农牧业中的应用,己得到世界的广泛重视。
由于黄开勋和薛泰鳞的研究,揭示硒可能是高等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通过对硒的生化特性以及收稿日期:2004-03-08 作者简介:王芳(1973-),女,山西阳泉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烤烟营养与施肥。
硒对植物生长发育、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对全面了解硒素营养有重要作用。
1 硒的生化特性高等植物除了可能将微量硒结合进入特定或必需的硒蛋白外,也可能通过S的同化途径来同化硒,它包括硒非专性的结合到含硒氨基酸和蛋白质中;然而,当施用硒的量超过植物对硒的需要量时,硒可能被挥发。
1.1 硒的同化硒酸盐通过硫酸盐载体吸收进入植物根部后,在没有改变化学形态的条件下从木质部转运进入叶片[8,9],一旦进入叶片的叶绿体中,硒酸盐就在硫酸盐同化酶的作用下被同化。
硒酸盐被还原的第一步是被ATP硫酸化酶活化成为其活化形式的腺苷磷硒酸(APSe)。
分子研究表明,ATP硫酸化酶对硒酸盐的还原是必需的,此酶对硒酸盐还原和硒的同化速率都起限制作用[10]。
同时表明,硒酸盐的还原是硒酸盐同化的限制性步骤,在转基因植物中增加ATP硫酸化酶促进了这一过程的速率,但去除了叶片的转基因植物即使下部根系供给硒酸盐,植株也不能对其进行还原,仍以硒的基本形式保留在根部。
这和叶绿体是硒酸盐还原的场所这一观点是一致的。
APSe又能在无酶作用的条件下还原成为谷胱甘肽-结合亚硒酸盐(GS-selen-ite)[11,12]。
GS-selenite经过GSH还原产生中间产物硒代二谷胱甘肽(GS-Se-GS),GS-Se-GS在NADPH 作用下还原为硒代谷胱甘肽GS-SeH,随后在GSH 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为含硒酸盐的谷胱甘肽GS-Se-[15]。
GSH还原酶在硒酸盐还原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酶,但在分子水平上还没有证据证实它是一个限制性的酶。
亚硒酸盐除了能同化为硒化物外,也能被植物氧化成为硒酸盐。
1.2 含硒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在高等植物中硒代半胱氨酸(SeC ys)的形成可能在叶绿体中[13],它是通过半胱氨酸合成酶(Cys 合成酶)作用形成的[14]。
Cys合成酶的活性受硫化物和硒化物比例的影响,但Cys合成酶并非硒酸盐或亚硒酸盐同化为硒代蛋氨酸(Se Met)的速率限制因子;硒化物限制Cys的合成而过多的硫化物限制SeCys的合成。
在蛋氨酸的生化合成途径中,SeCys 经过硒代胱硫醚(SeCystathionine)和硒代高半胱氨酸(SeHomoCys)形成SeMet[15,16].其中可能起作用的酶有胱硫醚-γ合成酶、胱硫醚-β裂解酶和Met合成酶。
LEWI S等[17]证实,SeMet甲基化形成甲基硒Se Met,然后通过酶的作用,转变为二甲基硒化物(DMSe)。
这一反应主要的酶是甲基硫蛋氨酸水解酶[18~20]。
产生DMSe的另一个途径可能是通过中间产物二甲基硒代丙酸酯(DMSeP)实现的。
在高等植物中DMSeP的形成和二甲基硫代丙酸酯(D M-SP)的合成可能有着同样的生化途径[21~23]。
1.3 硒的挥发高等植物地上部中,硒在甲基Met水解酶的作用下,由甲基Met直接形成DMSe而挥发[17~19],由于根部挥发硒比地上部快26倍,所以D MSe大多数在根部形成[24]。
DMSe的前体物硒甲基Se代Met或DMSeP必须转运到根部以形成DMSe.这个过程中,根部可能存在甲基Met水解酶和DMSP裂解酶。
在一些植物体内,硒以硒代含硫氨基酸如Se-Cys,Se Met形式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少了游离氨基酸中Cys,Met的含量;硒还是植物体内一种tR NA链的组成成分,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从而对其它游离氨基酸也有影响,因此,硒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并对植物的氮化谢、硫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产生影响。
2 硒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2.1 硒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硒有着自身特殊的生化特性,对人畜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作物施硒可提高食物链硒水平。
因此近20年来在硒对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影响研究较多,不仅包括硒聚硒植物也包括非硒积聚植物。
它对不同作物生长的影响不尽一致。
2.1.1 粮食作物邓好生[25]在超级稻上施用富硒全价基肥,每hm2有效穗数增加7.5万粒,结实率提高3.5%,千粒重增加0.3g,比对照区增产940kg/hm2.张俐伶[26]在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喷富硒康,不但增产8%~15%,抗逆早熟而且增加稻米硒含量,改善品质。
水稻增施硒微肥0.5~20.00mg/kg可增强根系还原能力,促进分蘖,增加产量,提高籽粒含硒量[27,28]。
0.1~0.3μg/mL硒水肥加硅,提高水稻开花期、灌浆末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增加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稻谷产量及结实率[29]。
418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19卷在苗期至花期喷施1/700~1/300浓度的硒肥,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显著增加,块茎含硒量也大幅度增加[30]。
周文美等[31]用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稻种,观察到适量硒(0.1~1.0μg/g)可促进水稻的生长。
1.0μg/g亚硒酸钠还明显提高水稻苗期的根系活力和分蘖期、孕穗期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使水稻籽粒中的氮、硒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水稻,籽粒的空秕率大大降低。
吴永尧等[32]结果表明:5.0mg/kg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千粒量、产量最高,外加硒浓度10.0 mg/kg对水稻全生育期无不利影响,外加硒浓度20.0mg/kg时,对水稻苗期分蘖数、株高和生物量产生较小影响,但随水稻的生长,后期的生长及产量不受影响,外加硒浓度达到30.0mg/kg,影响水稻苗期的生长,但随生长逐渐缓解,而并未导致产量比对照减产。
谭周磁等[33]报道,硒提高秧苗素质,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结实率高且籽粒充实。
黄开勋等在探讨硒与酶活性的关系时观察到,水培基中硒的浓度为0.1μg/g时,有益于水培大麦苗的生长,为0.2μg/g时未出现明显毒性,取土培大麦苗的茎和叶对蛋白质分离,研究发现至少有十多种含硒蛋白质存在。
丁岚峰等[34]用亚硒酸钠溶液叶面喷洒玉米,不仅提高了籽实的硒的质量分数,并有增产的趋势。
在东北地区进行的玉米、小麦、大豆等的喷硒试验均得到增产的效果[35]。
2.1.2 蔬菜李登超等[36]在营养液中加低浓度硒(菠菜≤0.1mg/L,小白菜≤0.1mg/L)时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增加了植株的产量;当营养液中加高浓度硒(菠菜=0.5mg/L,小白菜≥0.5m g/L)时则抑制了植株的生长,降低了植株的产量。
土壤施硒或叶面喷硒均可显著提高小白菜的含硒量,叶面喷施更有效,施硒处理提高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施硒量在3.0μg/g土时,有机硒占全硒的71%,比对照提高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