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超焦距拍摄的步骤
摄影进阶:怎样利用好超焦距拍出清晰大片!

摄影进阶:怎样利用好超焦距拍出清晰大片!在摄影上,有一个神奇的概念-----超焦距。
据说掌握了这个概念,在风光摄影和人像抓拍上所向无敌。
但很多人苦苦追寻,始终是云山雾绕,不得要领。
小编斗胆也来说说这个东西,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一、超焦距适用的两种情况:第一、利用广角拍摄大场景,比如海滩等,需要前景和远景保持最大清晰度时;第二、手动头或者自动头自动对焦困难时,又需要快速拍摄,无时间精确对焦的情况下,利用广角镜头最近对焦距离至无限远距离短的特点,快速拍摄用的。
二、相关的知识点:焦距、光圈、景深、弥散圆这个四个概念是了解超焦距的前提。
如果不知道自行翻书补习。
这里重点说一下弥散圆,因为超焦距计算公式里需要用到这个。
举个例子,你把焦点对到一个物体上,在这个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弥散圆,当这个圆圈小到一个点时,就成为最大容许弥散圆,最大容许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是景深。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看不懂了。
不要紧,我们记住,容许弥散圆的直径与画幅有关即可:120相机,弥散圆(c)=0.050;135相机,弥散圆(c)=0.030,常用的全画幅相机;APS-H,弥散圆(c)=0.023;APS-C相机,弥散圆(c)=0.019,常用的C画幅相机。
如果实在不想记这个参数,可以在网上下个景深辅助的软件。
三、超焦距实拍讲解:超焦距顾名思义,超焦点距离,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景深前界(离镜头最近清晰点)到镜头的距离称之为超焦距。
换句话说当镜头对焦在这个超焦距点时,从这个超焦距点到相机一半的距离开始到无穷远都是清晰的。
既然超焦距点如此神奇,如何去计算呢?这里有一个公式:H代表超焦距,f=镜头焦距mm,F=光圈系数,c=弥散圆的值。
这当然是理论值,下面通过实例来看看!使用的相机为尼康D4s (全画幅),尼克尔广角镜头14-24mm,三角架一个。
我把焦距调到18mm,光圈F8,这时超焦距=18X18/8X0.03=1.35米。
那么1.35/2=0.67米。
使用超焦距有哪些技巧

使用超焦距有哪些技巧?
超焦距对焦似乎是个十分令人畏惧的话题。
但是,在拍摄时仅仅将实际焦点放在最佳位置(超焦距位置)就可以了,在该位置下使用设定的光圈能清楚记录整个场景。
大多数原始镜头上部有景源刻度表,用它来设定越焦距离十分容易。
将无穷远标记与景浑标记中右面你选择的光圈对齐——现在,你是在这个光圈值下使用超焦距对焦。
左手光圈标记也要和距离标记结合起来显示能清晰对焦的最近位置——通常是超焦点和相机之间的位置。
不幸的是,大多数变焦镜头没有刻度表,如果有,对着场景三分之一的位置对焦,能得到一个大概的超焦距点。
要得到更精确的结果,就需要使用景深表了。
一旦掌握了,超焦距对焦能确保你在拍摄时,在照片上经常获得精确的景深,从前景到背景都十分清晰。
和许多摄影师一样,我喜欢冒点险,在光圈下计算超焦距时加一档——这样就会使前景和后景更清楚一些,在做大尺寸的照片时十分管用。
拿这张照片来说,我将镜头(使用内置超焦距刻度表)光圈设为11确保前后景都足够清晰,但最后拍摄时使用了光圈16。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佳能数码相机排行榜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文地址:使用超焦距有哪些技巧?。
超焦距对焦技巧

超焦距对焦技巧超焦距对焦技巧从本质上来说是拍摄者在拍摄时使用更高焦距的摄影机或镜头来实现更清晰的景象的技巧。
由于焦距的增加,景象中的细节更加清晰,它可以让我们拍出更加细腻和精致的照片。
许多摄影师会通过使用超焦距对焦技巧来实现令人惊叹的拍摄效果。
要想使用超焦距对焦技巧,摄影师需要准备一台具有大焦距的相机或镜头,这样他们才能避免拍摄出模糊不清或低质量的照片。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种类型的超焦距镜头可供使用,因此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的镜头。
摄影师在拍摄时要确保镜头处于超焦距状态,以确保拍摄出清晰的照片。
超焦距镜头有着更佳的景深控制能力,从而可以防止拍摄中出现失焦现象。
此外,它还可以防止因有色边、失真现象或其他质量问题影响照片的质量。
使用超焦距对焦技巧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拍摄更小的物体,例如昆虫、花草等。
普通的镜头在拍摄较小的物体时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而使用超焦距镜头可以拍摄出更为精致的照片。
另外,它还可以拍摄较远距离的物体,可以让摄影师捕捉到更多的细节。
超焦距对焦技巧也可以用来拍摄色彩斑斓、图案独特的背景。
超焦距镜头可以把背景上的各种图案和颜色聚焦,这样就可以让照片充满色彩,并为拍摄的主题带来更引人注目的照片效果。
此外,超焦距对焦技巧还可以用来拍摄低光景象,比如晚上的夜景或日出日落时分的景色。
超焦距镜头可以有效收集更多的光线,从而可以拍摄出比普通镜头更加清晰和精致的照片。
最后,使用超焦距对焦技巧可以拍摄出精致、柔和的照片。
超焦距镜头可以捕捉更多的细节,从而可以拍摄出比普通镜头更加细腻和逼真的照片。
总之,超焦距对焦技巧能够带来令人惊叹的拍摄效果,而且它的使用也十分简单。
摄影师只需要准备有超焦距的相机或镜头,就可以尽情享受超焦距对焦技巧给自己带来的惊喜收获。
超焦距对焦方法

超焦距对焦方法“不用对焦的街拍和风景摄影”---其准确含义是:一旦你对准位于“超焦距”的景物对焦并固定这个对焦距离后,以后在一个很宽距离范围内的景物不必重新对焦就可以进行连续拍摄,并得到清晰的画面。
说到“超焦距”---在胶片机手动对焦的时代,“超焦距”似乎是摄影者必懂的东西。
在自动对焦镜头出现后,由于对焦似乎已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超焦距”莫名其妙地被冷落了下来。
要知道,“自动对焦”+“超焦距”才能充分发挥现代相机的全部效能。
一、其实,“超焦距”一点儿也不神秘!超焦点”和“超焦距:当相机对无穷远的景物对焦的时候,画面上清晰部分只有“前景深”范围内的景物(此时“后景深”没用上----因它比无穷远还要远^-^),此时“前景深”的端点就叫“超焦点”,相机到“超焦点”的距离就叫“超焦距”(单位:米)(如下图)。
例如:佳能5D2相机上的35mm镜头,在光圈4的时候,如果对无穷远景物对焦,景物清晰的范围是:自相机前方10.58米开始直到无穷远。
(此时超焦距10.58米)。
“超焦距”带来的福利:如果把上述相机从先前对无穷远对焦,换为对“超焦点”对焦,情况马上发生了变化。
从光学理论得知:当相机对焦在“超焦点”上的时候,从二分之一的“超焦距”起到无穷远之间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显然,由于对焦点的改变,此时就白白地多赚了二分之一“超焦距”长度的景深!这就是“超焦距”的魅力!(如下图)例如上述相机换为对“超焦点”对焦,则景物清晰的范围是:自相机前方5.29米处(超焦距的一半即:10.58÷2=5.29米)起直到无穷远。
(由此可见,虽然同样一台相机,由于对焦点不同便白赚了5.29米的景深耶!这意味着你拍风景的时候,原来拍眼前的花丛是模糊的,现在可以拍清晰了)不对焦的街拍:佳能5D2相机上35mm镜头,在光圈11时,超焦距为3.85米。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此时按照“超焦距”距离对焦,则相机前1.925米起到无穷远之间,都是画面清晰的距离。
三种技巧完成超焦距景深的拍摄

三种技巧完成超焦距景深的拍摄超焦距景深是指在摄影中使用一定的技巧,使得图像中的多个区域都能够保持清晰的焦点。
这种拍摄技巧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表现景物的细节和层次感,同时也能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以下是三种完成超焦距景深拍摄的技巧。
1.使用小光圈使用小光圈是实现超焦距景深的一种主要手段。
通过选择较小的光圈,可以使进光量变小,从而扩大了景深的范围。
通常,F16或F22是比较适合使用的小光圈值。
当使用小光圈时,快门速度会自动降低,因此需要使用三脚架或其他稳定装置来避免因摄像机抖动而导致的模糊图像。
2.选择合适的焦距和摄距选择适当的焦距和摄距也是实现超焦距景深的重要因素。
较长的焦距可以产生较小的景深,而较远的摄距也能够扩大景深的范围。
因此,当我们想要拍摄具有超焦距景深效果的照片时,可以选择较长焦距的镜头,并尽可能将摄距拉远。
3.使用超焦距计算超焦距计算是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摄影师计算出达到超焦距景深所需要的光圈和焦距的组合。
这种计算方法基于一个公式:超焦距=(前景距离^2)/(后景距离-前景距离)×(焦距^2)/(光圈)。
具体来说,首先需要确定前景和后景的距离,这可以通过目测或使用测距器来获得。
然后,根据所选的相机镜头和光圈值,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这将提供一个精确的数值,有助于摄影师确定达到超焦距景深所需的最佳参数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超焦距景深并不适用于所有摄影场景。
在一些拍摄情况下,使用较小的光圈和较长的焦距可能导致图像失真或其他质量问题。
因此,摄影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灵活运用这些技巧。
总结起来,通过使用小光圈、选择合适的焦距和摄距以及使用超焦距计算,摄影师可以实现超焦距景深的拍摄效果。
这种技巧不仅可以提高摄影作品的视觉效果,还能够更好地表现景物的细节和层次感。
能把前后里外全拍清楚的超焦距是什么?该怎么用

能把前后里外全拍清楚的超焦距是什么?该怎么用记得当自动对焦相是一个新技术时,很多摄影师都不信任它。
然而现在的情况恰恰与当时相反——自动对焦技术发展日益完善,随处可见,手动对焦镜头现在却变得比较罕见。
人们有时很容易忘记最好将自动对焦关闭,来依靠手动对焦。
当你使用广角镜头拍摄风光照片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你也许想要把整个场景拍摄得尽可能锐利。
但如果现场离你最近的事物距相机只有几厘米时,你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就是你需要了解景深,并愿意手动控制相机对焦系统,精确地决定你到底想要对何处对焦,而不是将对焦工作继续留给照相机。
1、什么是景深?景深就是焦点前后保持清晰的区域。
景深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相机的设置(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并且部分的取决于其他例如在照片的尺寸和观众的眼睛等因素。
清晰度是主观的——对一个人来说清晰的物体,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并不清晰。
我们会继续在文章中讨论,请记住这一点。
此图显示的是当你对无穷远的地方对焦时的景深,你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清晰区域在无穷远的对焦点之后。
2、景深的实际应用了解景深如何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借助一个实际例子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一台APS-C 相机上使用一只24mm 镜头(或将焦距设置为 24mm 的变焦镜头),对处在相机前一米处的一个点对焦。
你把镜头的光圈设置为f/11,因为你想要拍摄一张清晰的照片(通常镜头最锐利的光圈设置为f/8 或f/11)。
在这种情况下,距你大约73厘米到157厘米范围内的一切物体都是清晰的。
这就是你的对焦点距相机太近时所会发生的事。
你对焦点周围的区域内非常清晰,但接近远处地平线上的物体则会变得非常模糊。
在实际情况中则是这样的情况,距相机一米处(镜头的对焦点)的所有物体都是清晰的,而一米处两边的物体逐渐变模糊,直到以人眼看来已经无法认为这些物体仍处在焦点上。
我是从哪里得到上面的这些数字呢?我使用 DOF 景深计算器来获得这些数据。
超焦距拍摄的操作方法

超焦距拍摄的操作方法
超焦距拍摄是一种摄影技巧,可以将整个场景的多个主体都保持在清晰焦点范围内。
以下是超焦距拍摄的一般操作方法:
1.选择合适的镜头:一般来说,广角镜头(如24mm、35mm)更适合超焦距拍摄,因为它们具有较大的景深范围。
2.选择适当的光圈:通常,较小的光圈(如f/8、f/11)可以增加景深,将整个场景保持在焦点范围内。
3.使用三脚架:由于超焦距拍摄需要使用较小的光圈,快门时间可能会很长,因此使用三脚架有助于避免图像模糊。
4.确定焦点距离:可以使用自动对焦功能,或者选择手动对焦。
将焦点设置在场景中的中间位置,以确保整个景深范围清晰。
5.调整曝光:根据光线条件和场景需要,调整相机的曝光设置,以确保图像亮度合适。
6.通过取景器或触摸屏幕,选择和构图场景:尽量利用前景和背景元素来增加深度感和层次感。
7.按下快门:在准备好图像构图后,按下快门拍摄照片。
尽量避免相机晃动,可以使用遥控器或自拍定时器来避免触摸相机。
通过以上操作方法,您可以拍摄出具有广阔景深和清晰度的照片。
请记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尝试,以获得最佳的超焦距效果。
用这个焦距,拍摄一幅前景和远景都清晰的风光大片

用这个焦距,拍摄一幅前景和远景都清晰的风光大片
拍摄风景照,很想要一张前景和远景都要清晰的片片,可就是不得要领,很多人说这很简单啊,用小光圈,焦点对准远方无限远不就行了,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焦点对在哪还是有讲究的。
这里涉及到手动对焦中超焦距的概念。
了解超焦距,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超焦点,指对无限远调焦后,清晰范围中距离镜头最近的清晰点叫超焦点。
平躺的8字就是无限远标识,ft代表英尺,m代表米。
而超焦距是指当镜头调焦在无限远时,景深靠近相机一侧的最近界限被称为超焦距。
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
超焦距长短对景深的影响
超焦距的计算公式是:超焦距=焦距×1000(mm)/光圈值。
举例来说,一个50mm焦距的定焦相机,当光圈调到F10时,它的超焦距就是50×1000/10=5000mm=5m,5m的1/2是2.5m左右,于是,用这个相机拍的照片在光圈调到F10并将距离调在5m时,这时从2.5m处到∞都清晰。
数码DC等傻瓜相机就是利用了超焦距的原理,因为它根本没有对焦系统,对焦距离是定死的,拿起来就拍,其实也挺方便。
下面是一些风景大片,充分运用了超焦距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超焦距拍摄的步骤
在胶片时代,手动镜头上都带有景深标尺,所以在也就自然而然的就延伸出一种独特的拍摄方式——超焦距摄影。
那个时候,当你想要尝试超焦距摄影的时候要考虑三个问题:
1. 我的镜头能否手动对焦?
2. 我的镜头是否具备景深标尺?
3. 我镜头是否能够产生大景深?
镜头焦距越小,景深范围也就越大。
因此如果想要产生足够大的景深就应该尽量选择广角镜头。
但是这并不是说只有广角镜头才适合超焦距摄影,而是广角镜头更适合用于超焦距摄影。
超焦距摄影并不能保证景深范围内的所有影像都如焦点处的影像那般清晰,不过除了焦点外,其他影像的清晰度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到了数码单反时代,镜头基本都具备自动对焦功能,所以也就去掉了过去手动镜头上的景深标尺。
很多人无所适从,所以超焦距的使用反而少了起来。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数码单反使用超焦距拍摄的方法:
1.构图。
完成构图后确定需要使用的焦段,譬如拍这样的画面需要使
用24mm的焦段。
目测近景中的物体与相机间的距离,譬如图中近景中的花朵
距离相机大约为1米。
2.确定超焦距的距离。
如果你的相机的焦距折算系数为1.6,那么在表1的24mm这
一栏中找到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在除以2之后,要比1小,
这样才能保证近景中的物体(花朵)处于景深范围内。
根据表1可以查出,F16对应的超焦距1.84米可以满足要求。
此时,可获得景深为0.92米到无穷远,能够满足此时对景深
的需要。
因此,在光圈优先的模式下将光圈设定为f16。
如果此时使用的是全画幅相机,根据表2可以查出f16和f11对应的超焦距都可以满足要求。
考虑到现场有风,所以为了获得更高的快门速度以确保前景中花朵的清晰,此时优先选择f11光圈,超焦距为1.61米,可获得的景深为0.8米到无穷远。
3.目测超焦距的距离,然后对焦。
现在,我们需要目测超焦距的位置(在本例中为1.84米)然后对焦。
如果镜头上的对焦环有标尺,那就再好不过了,你可以把相机的对焦模式改为手动,然后将镜头对焦距离调至1.84米即可。
如果你的对焦环上没有标尺,那么只要目测一个距离相机大约1.84米的位置,并使用单点对焦对那个位置自动对焦即可。
4.锁定焦点。
在绝大多数相机的默认设置中,半按快门会完成两件事:一是对焦并锁定焦点,一是锁定曝光。
这样的设计当然很方便,但有时也会遇到点小麻烦,比如你用于对焦的画面并不是你最终拍摄的画面,因而锁定的曝光就很可能与之不匹配。
而此时,你需要学会把这两件事分开做。
分开做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锁定焦点,也可以锁定最终拍摄画面的曝光,这要看你的操作习惯。
如果你还没有建立任何操作习惯,而且你的镜头上也没有带标尺的对焦环,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1)将镜头调到最终拍摄需要使用的焦段——在本例中为24mm
(2)使用单点对焦对超焦距的位置进行自动对焦——在本例中为1.84米
(3)将镜头上的“AF”切换为“MF”。
这样操作之后,焦点就被锁定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后,直到本片拍摄结束之前,不要再对镜头筒进行任何操作。
5.构图,测光,拍摄。
现在你要做的就是重新构图,或者说是重新找回你最初确定的构图,然后半按快门锁定曝光,拍摄。
◆使用公式计算出来的超焦距值和使用景深计算器得出的超焦距值可能会有小幅度的差距,
在使用时选用那个值都不会明显影响拍摄的效果,因为“景深范围”本身就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
◆由于目测距离一定会有误差,所以为了获得最佳的景深效果,我们建议你在拍摄时可以在
估算距离的前后多选择几个焦点并进行拍摄,这样你可以在家中的大显示器上选择景深最理想的照片。
◆在设置全部正确完成后,你可能会发现取景框内的景象并不是“从近到远都清楚”。
这是因
为在取景时相机会自动设置为最大光圈以确保视野明亮,所以不用担心,当你按下快门之后,光圈会自动缩小到你设定的大小。
◆由于在使用超焦距时往往会使用较小的光圈,并会进行较为精细的构图,所以除非你是在
进行抓拍,并且保证快门速度足够快,我们建议你尽可能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
◆在街拍时,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查表、对焦等一系列操作。
这种情况下可预先设置好对焦距
离。
方法如下:
事先把相机设置成M(手动)模式,选择较大的ISO(譬如ISO400),选择光圈(譬如f8)镜头调整到MF(手动),对于变焦镜头要定好焦段(譬如35mm),预先对焦在∞,转回对焦环,使前景深尽量增大,到远景开始变模糊时停止转动对焦环。
用这样的预设在AV模式(光圈优先)模式下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