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焦距计算表
模糊圈、景深、焦深和超焦距

清晰度的标准--模糊圈“模糊圈”又称“分散圈”、“弥散圆”等,弄懂和掌握模糊圈的概念,其价值并非仅仅在于从理论上认识影像为什么会清晰与虚糊,更重要的是对于十分重要的摄影技术之一--景深的运用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模糊圈的含义一幅画面上的影像看上去清晰或不清晰的直观原因,在于眼睛对画面上各部分细节的分辨能力,能分辨则清晰;不能完全分辨则不大清晰;完全不能分辨则虚糊。
影像是由无数明暗不同的光点组成的,构成影像的光点越小,影像清晰度也就越高。
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的某一点,该点在胶片上便产生焦点,焦点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光点。
这种最小光点实际上是一种极小的圆圈,可测量其直径。
离开聚焦点前、后的其他景物在胶片上就不能产生焦点,它们的焦点或落在焦平面前面(比聚焦点远的景物)或落在焦平面后面(比聚焦点近的景物),而在胶片上成像的圆圈(光点)都比焦点上的圆圈(光点)增大了。
离开聚焦点距离越大的景物(包括离镜头比聚焦点更远或更近),在胶片上结像的圆圈(光点)也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聚焦点前后景物在胶片上结像的圆圈(光点)尽管在增大,但在视觉效果上仍能产生较为清晰的影像。
当这种构成影像的圆圈(光点)增大到一定程度,便开始构成不清晰的影像了,构成影像的这种圆圈越大,影像也就越虚糊。
在摄影上,把那种能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大圆圈称为“模糊圈”。
构成影像的圆圈大于模糊圈时,就产生虚糊的影像;反之,构成影像的圆圈只要小于模糊圈,就能产生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
模糊圈的实用要点在一张照片上,要产生看上去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能允许的模糊圈的最大直径取决于观看者的视力和观看照片的距离。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大多数照片是从较小的底片放大,因而,当制作同样大小的照片时,较小底片上的影像就比较大底片要有更小的模糊圈,或者说要有更高的清晰度。
实验证明,视力正常者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距照片25厘米观看时(这是通常的观看照片距离),对于模糊圈直径为0.25mm的影像仍能有较为清晰的感觉;而对模糊圈直径大于0.25mm的影像,看上去就不清晰甚至虚糊了。
景深、焦深与超焦距

三、最小景深(jǐngshēn)与最 大景深(jǐngshēn)
对景深的控制是摄影的主要技术之一, 运用这种控制,我们可以缩小景深,仅 仅清晰地表现重要的物体(wùtǐ)而使其 突出,让不需要的物体(wùtǐ)虚糊而被 隐去;我们也可以扩大景深,使所有的 被摄体在画面上都清晰地展现,表现出 它们的每一处细节。尽可能采用最小景 深或最大景深的调节,能增强上述效果。
2 运用景深的三条(sān tiáo)要点
(1)除了光圈、摄距、焦距影响景深大 小外,对底片上模糊圈的要求,即制作 所需放大的倍率,对景深大小也密切相 关。可允许的模糊圈较大时,如采用 (cǎiyòng)接触印相或小倍率放大制取照 片,景深就大些;可允许的模糊圈较小 时,如采用(cǎiyòng)高倍率放大制取照 片时,景深就小些
精品文档
第二节 景 深
灵活运用景深(jǐngshēn)是摄影常用的 重要技术之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掌握景深(jǐngshēn)的运用,对提高照 片质量颇具实用价值。
精品文档
一、景深(jǐngshēn)的含义
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 最远点的距离。
当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中的某一点,这一点在胶片 上能清晰地结像。模糊圈的含义告诉我们,在这一 点前后一定范围(fànwéi)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 为清晰。景深就是指这种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的景 物纵深距离,这种距离大,称为景深大;这种距离 小,称为景深小。
精品文档
三、超焦距(jiāojù)的实用价 值
超焦距的运用是一种扩大景深的聚焦技 术,通常用于获取(huòqǔ)最大景深的拍 摄。
精品文档
景深(jǐngshēn)、焦深与超焦 距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采用同一 (tóngyī)张底片,当放大成小尺寸照片 时,影像十分清晰,而当放大成大尺寸 照片时,影像就变得不那么清晰了。我 们在仔细观看一幅照片、尤其是大尺寸 照片时,往往会发现同一(tóngyī)画面 上不同景物的清晰程度不完全相同。
监控摄像机镜头角度和距离计算表

摄像机拍摄的视角与镜头的毫米数、CCD的尺寸大小密不可分,下表为镜头毫米数与搭配的CCD拍摄视角的对应关系,可供大家参考:1/3" CCD 搭配镜头拍摄范围的尺寸如下表所示:镜头焦距(毫米数)距离5米(宽×高)距离10米(宽×高)距离15米(宽×高)距离20米(宽×高)距离30米(宽×高)2。
8mm13×9.8米26×19。
5米39×29。
3米52×39米78×58.5米3。
6mm8。
5×6.4米17×12.8米25。
5×19米34×25。
5米51×38.3米4mm8×6米16×12米24×18米32×24米48×36米6mm 5.5×4.1米11×8.3米16。
5×12.4米22×16.5米33×24.8米8mm3。
5×2.6米7×5。
3米10。
5×7.9米14×10.5米21×15。
8米12mm2×1。
5米4×3米6××4.5米8×6米12×9米16mm 1.5×1.1米3×2。
3米4。
5×3.4米6×4。
5米9×6.8米25mm1。
3×1米 2.5×1.9米3。
8×2.9米5×3。
8米7.5×5。
6米60mm 0。
5×0。
4米1×0.75米1。
5×1.1米2×1.5米3×2。
3米备注:同样毫米数的镜头搭配1/4"的CCD芯片拍摄的范围和角度稍微窄一点,但是拍摄画面中的物体看起来要大一点.表中的数据为水平方向的视场角度,如果摄像机装在高处往简单的说,摄像机的镜头数值越大,看得越远、越窄;摄像机镜头的数值越小,看得越近、越宽.常用摄像机镜头的广角范围。
Canon 7D弥散圆超焦距计算

Canon 7D弥散圆、超焦距计算Canon 7D画幅尺寸22.3×14.9毫米,对角线长(d)=√22.3∧2+14.9∧2=26.82 根据容许弥散圆直径的计算公式还可以简单记忆成:CoC=d/1500此处d为原片的对角线长度。
以24x36mm的全幅相机为例,此时d大约为43.2,套入公式得容许弥散圆直径大约为0.029mm,1500只是使用得比较多的值,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蔡司公式:CoC=d/1730,这些公式都只是因为使用得多而被广为人知而已,事实上并没有形成工业标准由此,使用蔡司公式:CoC=d/1730,Canon 7D弥散圆=26.82÷1730=0.0155 超焦距的公式为:H=F∧2÷f×c F:镜头焦距f:光圈系数c:弥散圆。
根据自己常用焦距16 20 24 28 35 50 60 70…计算出H。
如表:焦距16 20 24 28 35 50 60 70mmf3.54.7 7.4 10.6 14.5 22.6 46.1 66.4 90.34 4.1 6.5 9.3 12.7 19.8 40.3 58.1 794.5 3.75.7 8.3 11.3 17.6 35.8 51.6 70.25.0 3.3 5.2 7.4 10.1 15.8 32.3 46.5 63.25.6 2.9 4.66.6 9.0 14.1 28.8 41.5 56.46.3 2.6 4.1 5.9 8.0 12.5 25.6 36.9 50.27.1 2.3 3.6 5.2 7.1 11.1 22.7 32.7 44.58.0 2.1 3.2 4.7 6.3 9.9 20.2 29.0 39.59.0 1.8 2.9 4.1 5.6 8.8 17.9 25.8 35.110 1.6 2.6 3.7 5.1 7.9 16.1 23.2 31.611 1.5 2.3 3.4 4.6 7.2 14.7 21.1 28.713 1.3 2.0 2.9 3.9 6.1 12.4 17.9 24.314 1.2 1.8 2.7 3.6 5.6 11.5 16.6 22.616 1.0 1.6 2.3 3.1 4.9 10.1 14.5 19.818 0.9 1.4 2.1 2.8 4.4 9.0 12.9 17.620 0.8 1.3 1.9 2.5 3.9 8.1 11.6 15.822 0.7 1.2 1.7 2.3 3.6 7.3 10.6 14.4。
监控摄像机镜头角度和距离计算表

监控摄像机镜头角度和距离计算表摄像机拍摄的视 角与镜头的毫米镜头焦距 2.8 mm 3.6 mm数、CCD 的尺寸 4 mm6 mm大小密不可分,下 8 mm表为镜头毫米数 12 mm16 mm与搭配的 CCD 拍 25 mm摄视角的对应关 60 mm系搭配 1/3" CCD 89.9° 75.7 ° 69.9 ° 50.0 ° 38.5 ° 26.2 ° 19.8 ° 10.6 ° 5.3 °搭配 1/4" CCD 75.6° 62.2° 57.0° 39.8° 30.4° 20.5° 15.4° 8.3° 4.1°二者的角度差异 14.3° 13.5° 12.9° 10.2° 8.1° 5.7° 4.4° 2.3° 1.2°1/3" CCD 搭配镜头拍摄范围的尺寸如下表所示:镜头焦距 (毫米数) 2.8mm 3.6mm 4mm 6mm 8mm 12mm 16mm 25mm 60mm距离 5 米 (宽×高) 13×9.8 米 8.5×6.4 米 8×6 米 5.5×4.1 米 3.5×2.6 米 2×1.5 米 1.5×1.1 米 1.3×1 米 0.5×0.4 米距离 10 米 (宽×高) 26×19.5 米 17×12.8 米 16×12 米 11×8.3 米 7×5.3 米 4×3 米 3×2.3 米 2.5×1.9 米 1×0.75 米距离 15 米 (宽×高)距离 20 米 (宽×高)39×29.3 米 52×39 米25.5×19 米 34×25.5 米24×18 米32×24 米16.5×12.4 米 22×16.5 米10.5×7.9 米 14×10.5 米6××4.5 米 8×6 米4.5×3.4 米 6×4.5 米3.8×2.9 米 5×3.8 米1.5×1.1 米 2×1.5 米距离 30 米 (宽×高) 78×58.5 米 51×38.3 米 48×36 米 33×24.8 米 21×15.8 米 12×9 米 9×6.8 米 7.5×5.6 米 3×2.3 米备注:同样毫米数的镜头搭配 1/4"的 CCD 芯片拍摄的范围和角度稍微窄一点,但是拍 摄画面中的物体看起来要大一点.表中的数据为水平方向的视场角度,如果摄像机装在 高处往低处监看时,视场角和拍摄范围要稍微大一些,但拍摄画面中的物体要稍微小一点。
监控摄像机镜头角度和距离计算表知识讲解

监控摄像机镜头角度和距离计算表
1、镜头毫米数与搭配的CCD
镜头焦距
(毫米数)
搭配1/3 CCD
搭配1/4 CCD
二者角度差异
2.8mm
89.9°
75.6°
14.3°
3.6mm
75.7°
62.2°
13.5°
4mm
69.9°
57.0°
12.9°
6mm
505x5.6米
60mm
0.5x0.4米
1x0.75米
备注:同样毫米数的镜头搭配1/4的CCD芯片拍摄的范围和角度稍微窄一点,但是拍摄画面中的物体看起来要大一点,表中的数据为水平方向的现场角度,如果摄像机装在高处往低处监看时,视场角和拍摄范围要稍微大一些,但拍摄画面中的物体要稍微小一点。
距离30米(WxH)
2.8mm
13x9.8米
26x19.5米
39x29.3米
52x39米
78x58.5米
3.6mm
8.5x6.4米
17x12.8米
25.5x19米
34x25.5米
51x38.3米
4mm
8x6米
16x12米
24x18米
32x24米
48x36米
6mm
5.5x4.1米
11x8.3米
16.5x12.4米
8mm
38.5°
30.4°
8.1°
12mm
26.2°
20.5°
5.7°
16mm
19.8°
15.4°
4.4°
25mm
10.6°
8.3°
2.3°
60mm
5.3°
超焦距使用

一,什么要使用超焦距在讲解超焦距的使用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使用超焦距,也就是使用超焦距的目的。
很显然,使用超焦距时,我们希望获得尽可能大的景深。
纽摄中国导师王滢摄我们可以看到,大景深的手法广泛应用于风光、旅游纪念照等题材中。
除此之外,超焦距也可以在无法对焦或来不及对焦的情况下获得清晰的影像,比如在抓拍时。
那么,究竟什么是超焦距呢?从本质上讲,超焦距是一个对焦距离,当你把焦点对在超焦距时,你获得的景深将是从超焦距的1/2到无穷远。
也就是说,假如超焦距是2米,那么景深就是从1米到无穷远;假如超焦距时3米,那么景深就是1.5米到无穷远。
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超焦距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距离。
镜头的光圈和焦距决定了超焦距的值,也就是说,当镜头的光圈和焦段变化了,超焦距的值也会相应变化。
如何获得超焦距的值你可能已经从无数的教科书中得知:将焦点对到无限远,这时相机到景深范围前端的距离即是超焦距。
书上还会告诉你,从镜头的景深标尺上可以看到所用光圈所指示的从无限远到靠近相机的某一点的景深范围。
但问题是,现在绝大多数的相机镜头上已经没有景深标尺了,那么你有怎么能知道超焦距的距离呢?不少人会直接将焦点对到无限远,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超级全面的网站/,里面汇集了各种计算景深的工具,你可以进行在线计算,也可以选择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安装为iPhone/iPod touch或Android提供的应用软件,可谓应有尽有,唯一的缺点就是全英文界面。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拍摄时知道超焦距的值呢?方法一:下载并使用手机景深计算器支持java的手机用户:进入下载页面:/dofcalc/,其中DOFCalc.jad和DOFCalc.jar两个文件都要下载,(DOFCalc.java 这个文件没用,只是源代码而已)。
之后复制到手机中,点击DOFCalc.jar进行安装。
完毕后打开软件,通过输入镜头焦距、光圈值、对焦距离和相机转换系数后,点计算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全部参数了。
景深-超焦距

������������ ′ ������ ′ −������(������−������′ )
引入 ������ = ������ (������′ − 1) = ������ (������′ − 1),利用 ������ = ������ (NF 为光圈值) ,有
F
������ = 于是有
������������F ������ ′
(������′ − 1) 或 ������ =
������
������������F ������ ′
2
������(p >> f′)
������F = 1+������ , ������B = 1−������ 前景深和后景深(相对于对焦点距离)为 ������F = ������ − ������F = 1+������ ������ , ������B = ������B − ������ = 1−������ ������ 景深大小为 ������ = ������F + ������B = 1−������ 2 ������ 【例】c = 1/32 mm,NF = 8,f′ = 50 mm,p = 4.0 m。计算得:x = 0.395;pF = 2.87 m,pB = 6.62 m; ΔF = 1.13 m,ΔB = 2.62 m。
2������ ������ ������
������
������
2. 超焦距(Hyperfocal distance)
当后景深点 AB 恰好位于无限远,即 pB→∞,则有 x = 1,对应的景深前点 AF 位于对焦点 A 和光心 O 的中间点,即 pF = p/2。由 x = 1,导出对焦点位置,即“超焦距” : ������H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