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材来源: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11-20各数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建立数位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遍,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遍,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的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3、学情调查分析

10到20各数能读出来,但是对于他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评价任务

1.按顺序数出11-20各数。

2.同桌两个互相说出11~20各数的组成。

学习过程:

期,学生已基本上认识11-20的数,也会从0数到20或者从11数到20。但对于这些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初步接触“十”和“一”计数单位,其抽象性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难点。研究教材,发现突破点在于让学生去实践操作并感知,初步感知计数单位“十”和“一”。于是,我通过摆小棒的展示以及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十”和“一”。带着孩子们一根一根的数出十根,追问: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的)又引导学生:1个一,2个一,3个一…数到了10个一,是学生感知计数单位“一”。接着通过捆成一捆,追问:现在是多少?(10根)几个十根?(1个十根)建立“十”的计数单位。总结出:10个一是1个十。

接着通过摆11根小棒,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11是一捆加1根。我是这样教学的:出示这样一句话:摆11根小棒,怎样摆看得很清楚?于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学生的方法主要是:一根一根的摆;一捆加一根;五根五根加一根;五个两根加一根。于是我让他们比较哪一种才是看得很清楚的?学生此时的回答那就是毫无头绪,说什么的都有,把以上的这几种摆法都说了一遍。此时,我意识到:学生其实对于为什么要捆成一捆?在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时并没有体会深刻。此时反思我第一环节的教学,似乎为了捆而捆,至于为啥捆,就是捆的好处学生其实是一点都没有体会出来。

之后,我出示了摆15根,怎么看的很清楚?设计是希望通过11根的摆法,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梯子,让学生能直接想到:摆一捆再加五根。但是前面教学中捆成一捆的方便没能让学生体会出来,到这里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是一根一根的摆的。反思此点:我想可在摆小棒过程中设置问题“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会脱口而出“麻烦”,此时的一比较,一捆的优越性就能有所体现。但是又深思:到底这问题该何时问?问几次呢?摆11根环节是否该撤销,这毕竟教材上也没有此环节?摆11根是不是就真的没效果?

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很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对于11-20的组成认识,我本设计的是提前让学生掌握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十几的组成,于是对教材稍作了一点整合。但是课堂的教学效果让我深刻意识到:我太

急了,揠苗助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导致“18你是怎样快速摆出来”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好。

同时,本节课最忽视的就是板书展示,板书没有设计好,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导致没有引导好学生。以后自己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还是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