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极限与无极限的增长

增长的极限与无极限的增长

“增长的极限”曾经被认为是久远的事情的,但是现在我们却正面临着这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这个棘手的问题会突然间浮现出来,成为人类所要面临的一大课题呢?原因就在于人类在过去的好几个世纪内所进行的“无极限的增长”,使得我们所处的地球遭到了一系列难以弥补的创伤。面对日益贫瘠的地球,人类开始探讨“无极限的增长与极限的增长的关系“这一全球性问题。

增长极限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麦多斯1972年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提出的。该书认为,在以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个系统就会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实际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不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粮食短缺,资源耗竭,污染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等因素的变化,人类社会将要发生非常突然的和无法控制的崩溃。我们应发现人类生存的地球极限性的存在,承认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都关系到全球命运和人类前途,增强人类全球性的意识,使全球性问题成为人们探索和研究的中心热点。

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来看:“全球系统中的五个因子是按照不同的方式发展的,人口、经济是按照指数方式发展的,属于无限制的系统;而人口、经济所依赖的粮食、资源和环境却是按照算术方式发展的,属于有限制的系统。”这样,人口爆炸、经济失控,必然会引发和加剧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就会进一步限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着也就是无极限的增长与增长的极限的相互制约关系。现在人类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从《增长的极限》这本书中,我们总结出这么几条观点:第一,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如果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我们人类所在的地球的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会在今后100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第二,改变这种增长的趋势和建立稳定

的生态和经济的条件,以支撑遥远未来是可能的。第三,如果世界人民决心追求后一结果,而不是前一结果,那么,他们开始的行动愈早,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在这个问题上,纯粹技术上的、经济上的或法律上的措施和手段的结合,不可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唯一可行的办法是:“需要使社会改变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而不是以往的增长”。这样,他们就把全球均衡状态作为了解全球性环发全球性环发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整体,是由于全球系统的五个因子之间存在的反馈环路决定的,这样就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反馈环路是一个封闭的线路,它联结一个活动和这个活动对周围状况产生的效果,而这些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影响下一步的活动。在这种环路中,一个因素的增长,将通过刺激和反馈连锁作用,使最初变化的因素增长的更快。全球系统无节制地发展,最终将向其极限增长,并不可避免地陷于恶性循环之中。例如,人口的增长要求更多的工业品,消耗更多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造成全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达到增长的极限以后,还将出现投资不能跟上折旧、工业基础崩溃的前景。工业的增长使环境天然的吸收污染的能力负荷加重,死亡率将由于污染和粮食缺乏而上升。人口增加后,人均粮食消耗量下降,粮食生产已经达到极限。随着人口和资本的指数增长,必然会带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崩溃。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因为中国有接近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中国目前的人口已经达到14亿。并且还会以每年几百万的速度继续增长下去。有专家调查说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为16亿。这指的是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的最大限额。但是以现在中国的现状来看。14亿人口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是我压力。其实,所有问题产生的根源都可以归结为人口的过度增长上。人口的增长是引发其他系列环境问题大导火索。我们可以这么来说:首先,由于中国人口在近几十年中的快速增长,使得我们的粮食问题开始显现出来。粮食需求量不断攀升的结果是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耕地。这其中包括草地、林地和湿地。粮食产量开始上升,这又促进了人口的继续增长。但是大面积土地的开发使得植物覆盖率降低,而连年耕作则降低了土地的肥力,粮食产量开始下降,土地被废弃并且开始沙化,那么这片土地的利用极限便到达了。其次,

中国人口的增长又需要大量的工业物资的支持,从而又刺激了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快速发展消耗更多的资源,从而资源消费开始增多,并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由于中国科技力量比较薄弱,工业在前期发展中并没有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大多是高消耗低产出,所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但是在这一发展模式之下,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对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然而人口对物资需求所催生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得工业开始脱离正常的轨道以一种畸形的方式发展。这种状况导致了更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现在是我“淮河污染问题”便是这一事件造成的恶劣后果。淮河流域成为中国的污染重地,并且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是我治理。还有“山西小煤矿污染”问题又是由过度采矿和燃烧煤炭以换取高价值副品所造成的。煤矿的开采破坏了地表土地,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雨水将煤渣冲入河中,采矿和炼焦发电所排放的污水也流进河中,这些污染物影响了水质,破坏了水的平衡,其他用水方面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最终影响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人口的过度增长,所以加入人类进行无极限的增长,那么其他的物种在未来的某一阶段会达到增长的极限,走向灭亡,这也包括人类自身在内。

我国各研究院每年都会出台一份有关中国资源与发展有关的报告,在2002年11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一份题为《未来20年中国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安全供应问题》报告中提出,今后20年,中国实现工业化,石油、天然气、铜、铝矿产资源累计需求总量则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5倍。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过去50年,我们的GDP增长了10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倍。我国万元GDP消耗的水达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如果照这种粗放式发展,高消耗低产出的方式发展,到那里去“找米下锅”啊!此外,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我们到底付出了多少环境代价。全国有70%的河流被污染;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全国668座城市有1/3严重缺水;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的原始森林面积已经减少了3/4。这样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呀!这便是季度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恶果。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中,我们必须了解到自然资源对经济高速增长的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破坏,只有了解了增长的极限,我们才能找到一个可以持续的发展模式。另外,了解增长的极限,也是教我们学会谦虚,学会为未来做好准备。一个社会没有为未来做好准备,就会出现变化的过度冲击并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的下降。比如,如果没有为不断减少的石油储量、越来越短缺的野生鱼类以及越来越昂贵的热带木材准备好替代品,一旦这些资源开始枯竭,福利受损的情况就会发生。如果在过度冲击的过程中,这些资源的基础遭到破坏,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其结果是社会就有可能经历崩溃。增长的极限曾经是遥远的未来,但今天它们已经广泛存在。崩溃的概念曾经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但今天它已经进入公众谈论的话题,尽管它仍然是一个遥远的、假设性的和学术化的概念。

面对现在我们所处的一切,我们应该重新开始我们的规划。让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存。必须保证我们的一切行动都遵从自然的法则。不能再让牺牲环境换取短暂经济效益的事情继续下去,否则我们最终会亲自将自己埋没。(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增长的极限》,作者为美国作家麦多斯。1972年新华社出版。)

自然辩证法 -00-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课堂笔记 主讲:孙达老师 笔记来源:SHANG-GUAN De-xian 资料整理:ZHAO Ze-hong 一,序 二,人类科技文明的源头 三,世界科技文明中心的转移 四,宇宙演化论 五,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形态 六,人于自然 七,科学发展的逻辑 八,科学研究的经验方法 九,科学研究的理性方法非逻辑思维方法 十,系统科学方法 十一,耗散结构理论 一,序 1,必修课(70分及格) 60学时(40+20)作业(至少5次以上/也可以不交) 2,课程性质:---哲学----自然科学 3,研究对象:自然界; 内容:整个自然界的规律[A,发展变化规律;B,科学技术方法论;C,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现代科技与社会)] 4,课程目的:A,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B,培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能力;C,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的能力;D,你是人才。 5,平时分:听课出勤情况+平时作业 二,人类科技文明的源头 1,东方文明(孔子,老子,印度的佛教文化)2,西方文明(古希腊公元前600—前300多年) ◆10大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哲学,医学,农业科学,军事科学,系统科学(系统论, 控制论,信息论,混沌论),环境科学,宇宙科学。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春秋》 ①泰勒斯:古希腊哲学家,七贤之一,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曾游学埃及,测量过金字塔高度,成功预测 过一次日蚀,认为万物由水组成,水是万物之源。 ②赫拉克利特(前540--480):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学派创始人,以毕达哥拉斯学说为基础,他借助毕 的“和谐”理念,认为对立和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和谐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冲突让世界充满生气。赫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苏格拉底因此称之为“流动者”。赫拉克利特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都有其对立物。 ③毕达哥拉斯(约前580--500):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他认为社会中有三类人,灵魂属于 轮回的结果。毕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产生的“和谐”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有重要影响,即有了可理喻的东西与可感知的东西。

技术进步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技术进步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人口膨胀,资源稀缺,物种灭绝,环境恶化,发展受阻,在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资源与环境的关注与思考日益增加。 在自然资源的研究领域内,存在着“悲观派”和“乐观派”两种不同的派别。前者以西方著名未来学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为代表,代表作是《增长的极限》,他们认为,地球是有限的,人类的活动不能超越地球支撑这种活动的能力限度。由于增长的模式是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很快就会产生巨大的数量;而增长除了带来污染外,还以资源消耗为条件,资源的有限性会迫使增长面临资源不足的困境。而后一种主张的学者在《没有极限的增长》一书中广泛而系统地论述了乐观派对人类资源、生态、人口等问题的看法,他们认为,资源的前景是乐观的,地球资源是无限的;特别是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能力开辟其他途径即发明新的原材料或替代品来满足增长的需要。 在这场自然资源的争论中,“悲观派”过度的强调了资源的稀缺性和增长的快速,忽视了技术发展对环境问题的缓解;而“乐观派”高估了人类发展的速度和能力,认为发展会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技术的发展的确可以使人类不断开发出新型的资源与能源,也可以通过“变废为宝”的方式使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同时,

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可以逐步减少工业发展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自然环境,尽量减缓资源的有限性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制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节能环保意识到提高,资源的利用一定会向着无限的方向不断前进。但增长的速度是飞快的,科技发展能否以更快或相当的速度前进以制约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才是人类发展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因此,在技术并不成熟的时期,我们还应当保持增长的稳定,而不是寄希望于未来的技术成果,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保持“边治理边发展”的发展模式,而不是“先破坏后治理”,使人类失去了对于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关系的把握,从而处于被动的治理地位。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无限的,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也是无限的,但是,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自然的、技术的、社会的种种因素的限制,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又是有限的。 人类在发展界限的挑战面前,只要保持好发展与增长的尺度和速度,在问题的处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定能依靠发展着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生产能力,以及调节社会内在关系,达到新的发展,保持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数学常数e的含义

我们都知道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可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再去看看自然对数的定义,真可谓是大跌眼镜。数学家为什么称这样的一个无理数为“自然”?直观地看,似乎log10才更加“自然”。其实这么做是有依据的,本文就通过一个自然规律为读者揭示了e的真正含义。 e是一个重要的常数,但是它的直观含义却不像π那么明了。我们都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被称为圆周率,记作π=3.14159…,可是如果我问你,e代表了什么,你能回答吗? 不妨先来看看维基百科是怎么说的: “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但是,你去看“自然对数”这个条目,得到的解释却是: “自然对数是以e为底的对数函数,e是一个无理数,约等于2.718281828。” 这构成了循环定义,完全没有说e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家选择这样一个无理数作为底数,还号称这种对数很"自然",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吗? e是增长极限 到底什么是e?简单说来,e就是增长的极限。 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对e直观含义的极好诠释: 某种类的一群单细胞生物每24小时全部分裂一次。在不考虑死亡与变异等情况下,那么很显然,这群单细胞生物的总数量每天都会增加一倍。据此我们可以写出它的增量公式: 根据细胞生物学,每过12个小时,也就是分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平均会新产生一半原数量的新细胞,新产生的细胞在之后的12小时内已经在分裂了。 因此一天24个小时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细胞数量都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增长50%: 即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这些细胞的数量一共可以增至为原数量的2.25倍。 倘若这种细胞每过8小时就可以产生平均1/3的新细胞,新生细胞立即具备独立分裂的能力,那就可以将1天分成3个阶段,在一天内时间细胞的总数会增至为: 即最后细胞数扩大为2.37倍。 实际上,这种分裂现象是不间断、连续的,每分每秒产生的新细胞,都会立即和母体一样继

自然资源学原理

绪论 一、人口过剩 (1)人口数量过剩:A。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 B.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等,也被认为是人口数量过剩;(2)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在此类问题上,资源问题的关键是人均高消费及其带来的污染问题) 二、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三、自然资源学的视角P15 (1)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 (2)对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A。时间维(过去、现在、未来) B.空间维(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 C.论题维(生态、技术、经济、伦理、政治、法律、文化等) 第一章 一、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 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二、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天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两个前提:A。必须有获得和利用它的知识; B.有某种需求;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变化; (4)人的需要和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 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是否可以更新,将自然资源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和其他; A.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储存性资源):a. 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燃料); b. 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B.可更新资源(流动性、收入性资源):a. 直接太阳能; b. 间接太阳能(地球物理过程:风、潮汐、水流; 光合作用过程:短期的(一年生田间作物) 长期的(森林) c. 地热能

增长的极限与无极限的增长

增长的极限与无极限的增长 “增长的极限”曾经被认为是久远的事情的,但是现在我们却正面临着这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这个棘手的问题会突然间浮现出来,成为人类所要面临的一大课题呢?原因就在于人类在过去的好几个世纪内所进行的“无极限的增长”,使得我们所处的地球遭到了一系列难以弥补的创伤。面对日益贫瘠的地球,人类开始探讨“无极限的增长与极限的增长的关系“这一全球性问题。 增长极限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麦多斯1972年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提出的。该书认为,在以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个系统就会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实际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不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粮食短缺,资源耗竭,污染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等因素的变化,人类社会将要发生非常突然的和无法控制的崩溃。我们应发现人类生存的地球极限性的存在,承认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都关系到全球命运和人类前途,增强人类全球性的意识,使全球性问题成为人们探索和研究的中心热点。 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来看:“全球系统中的五个因子是按照不同的方式发展的,人口、经济是按照指数方式发展的,属于无限制的系统;而人口、经济所依赖的粮食、资源和环境却是按照算术方式发展的,属于有限制的系统。”这样,人口爆炸、经济失控,必然会引发和加剧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就会进一步限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着也就是无极限的增长与增长的极限的相互制约关系。现在人类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从《增长的极限》这本书中,我们总结出这么几条观点:第一,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如果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我们人类所在的地球的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会在今后100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第二,改变这种增长的趋势和建立稳定

增长的极限

增长的极限 中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量的99%。数据显示,每分钟就有9家企业倒闭,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企业不足10%。也就是说,超过90%的中小企业无法健康成长。 为什么中小企业难以长大?为什么企业做了十多年依然还没发展起来?企业的发展瓶颈到底在哪里? 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美国知名企业咨询专家厄威克·弗莱姆兹认为,企业发展需要完成5项关键任务:界定市场和开发适当的产品;获得资源;建立经营系统;建立管理系统;管理企业文化。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瓶颈,企业家要认清企业发展的障碍。只有突破发展的瓶颈,企业才能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否则,企业就难以长大。 被称为企业家中的思想家的冯仑在《行在宽处》一书中讲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4个增长的极限: (1)市场的极限 企业选择了什么样的市场,也就决定了企业规模能做多大。

(2)组织的极限 大部分企业的行业空间足够大,但企业自身的股权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以及用人机制等让企业要么深陷内部纷争,要么依赖老板个人的能量和精力,使企业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3)模式的极限 前两个问题即使解决了,但业务和竞争模式没有变化,企业会逐渐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竞争态势、成本结构、资源价格以及人才需求等内外部条件,这也必然导致企业无法继续成长。 (4)价值观的极限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决定一个人能在事业上走多远,而企业文化和老板的心胸也是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 被称为中国小老板研究第一人的田友龙在《为什么你的公司没长大》一书中深入研究了老板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书中指出了小老板的诸多不良习惯、不良心态和错误的用人原则,如事业小、脾气大,生性多疑,不习惯放手,亲人重用、能人慎用,不读书、不认错,墨守成规等。 企业能否长大,关键在于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创新动力。没有创新,企业就难以成长。

无限可能_成长故事

无限可能 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口学和生物学教授保尔·;额尔利奇教授发表了《人口炸弹》一书,以翔实的数据与严密的逻辑预测: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很快全世界将有成千上万的人因饥饿而死,任何人或事都无法遏止世界上死亡率的急剧上升,20世纪末,人类将进入资源匮乏时代,许多人类赖以生存的矿产将濒临枯竭。额尔利奇凭借此书一举蜚声世界,除了在斯坦福大学执教外,还被邀请四处讲学,并频频现身于各种新闻媒体。 又过了4年,在额尔利奇的支持与参与下,另外两名科学家丹尼斯和梅多斯于1972年发表了环境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他们算了一笔简单的账:地球上的资源必须在越来越多的人中间分配,而全世界的人口在以每年7500万的速度递增,大大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食物、淡水和矿产很快会日趋枯竭,达到使用极限。人类于1981年耗尽金,1985年耗尽汞,1987年耗尽锡,1990年耗尽锌,1992年耗尽

石油和铜、铅,1993年耗尽天然气。资源枯竭使人口增长因大量死亡而终止,生活品质下降,而地球灾难降临。 马里兰州立大学的米利安·;西蒙教授对此并不以为然,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观点认为:人不仅仅消费,而且还能生产出比消费多得多的东西,人口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快会被人类自己解决,结果就是会出现更干净的环境和更健康的人类。然而,并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持他的观点。 双方各持己见,在著名科学媒体上唇枪舌剑,但是谁也不能说服谁。最终他们选择了让事实说话,1980年,马里兰州立大学的米利安 ·;西蒙教授向额尔利奇教授发出了挑战,请额尔利奇任意选出的5种金属,就未来价格打赌,以1000美元下注。额尔利奇接受了西蒙的挑战。他以5种金属铬、铜、镍、锡和钨的价格打赌。如果10年后这些金属的综合价,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计算出来的超过1000美元,则超出部分由西蒙付给他;如果价格跌落,则由他赔付差额部分。

增长的极限

增长的极限 “增长的极限”的解决方案 一、“增长的极限”问题的提出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资源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人口若不加以控制,将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将以算术比率增加,人口的增长将大于土地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的能力。马尔萨斯虽然看起来是在论述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在探讨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口数量要与自然资源相适应,不能超出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就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平衡,人口数量将会因饥荒、战争、瘟疫等灾难性、强制性的抑制而减少。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不同意马尔萨斯的绝对稀缺论,但也反对无止境地开发自然资源,认为自然资源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极限,因此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应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 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与环境问题格外引人注目。1968年,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成立。1972年,以丹尼斯〃梅多斯为代表的一批俱乐部成员,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即轰动世界的《增长的极限》。该报告对西方的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地反思,独树一帜地提出要关注“增长的极限”问题。该报告认为影响和决定增长的有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染,提出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最有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相当突然地和不可控制地衰退。而这些严重问题的出现,都产生于现行的增长模式。“按照现在的模式,不断试图增长,必然以灾难性的崩溃而告终”。该报告深刻地批判了现有的增长方式,认为要避免人类社会的崩溃,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出生率、产出率等的不变。 《增长的极限》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也引来了众多批评。

《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等著作都是现代可持续发展

《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等著作都是现代可持续发展《增长的极限》是由美国学者唐纳德·墨多克和丹尼斯·梅德斯所著的一本书,该书于1972年首次出版。该书主要讨论了人类活动 对于地球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破坏的问题,提出了“增长的极限”理论。 这本书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参考之一。它揭示了资源有限、生态系统容量有限的事实,认为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资源的消耗将会迅速加剧,生态系统崩溃的风险将日益增大。因此,唐纳德·墨多克和丹尼斯·梅德斯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 《我们共同的未来》是由联合国发表的一份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通常被称为布兰特兰特报告。该报告由挪威首相格罗·哈勒姆·布兰特兰特领导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编写,于1987年发布。该报告是对世界上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全面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满足现今世代的需求,而不会危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强调了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了需求与资源之间的平衡,并强调了全球合作和公平分配的重要性。该报告的出版引发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讨论,为后来的可持

续发展议程奠定了基础。 这些著作都旨在提醒人们关注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同时呼吁采取行动改变当前发展模式。它们的出版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并在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引发了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纷纷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从改善环境质量到促进社会公平,从推动经济增长到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发展理念。 然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如何解决贫富差距、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都需要全球社会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技术创新和政策改革,我们才能实现一个更加可持续和繁荣的未来。

自然资源的问题的争论

自然资源的问题的争论 长期以来科学界对于自然资源的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主要的代表派别有“乐观派”和“悲观派”。 悲观派(以新马尔萨斯主义为代表): 1972年,以D.L.Meadows为首的美国、德国、挪威等一批西方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提出了关于世界趋势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认为:如果目前的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世界就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而避免这种前景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该报告在全世界引起极大的反响,人们就此进行了广泛的争论。1980年美国发表的《公元2000年的地球》等报告也支持《增长的极限》的观点。《增长的极限》曾一度成为当时环境保护运动的理论基础。 悲观派的主要观点是: 持续地球(sustainable earth)世界观,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以及生命支持系统都应持续。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无限度的增加生产和消费将会给自然过程强加上严重的负担,使空气、水、土壤的更新和自我维护不能正常进行,降低地球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分离的,更不是超于自然的。 乐观派(以丰饶论为代表): 一些乐观主义者,或称为“技术至上者”则认为科学的进步和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将有助于克服这些困难。典型的乐观派著作有朱利安L.西蒙(Julian L Simon)的《没有极限的增长》(即《最后的资源》,1981年出版;《资源丰富的地球》,1984年出版)等。他们认为:生产的不断增长能为更多的生产进一步提供潜力。虽然目前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发展趋势给技术、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是人类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 乐观派的主要观点是: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地球具有无限资源,任何妨碍短期经济增长的资源保护都是不可取的。他们认为,如何一个地区的资源被污染了或耗竭了,人们总能通过技术进步找到替代品并控制污染。如果资源稀缺或找不到替代品就开发利用外太空资源。其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历史(外推)对比法。 这俩种学说在人对地球的作用、环境问题严重性、人口增长与控制、资源耗竭与退化 、能源、资源保护等问题上的观点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人对地球的作用: 乐观派:征服自然以促进经济增长 悲观派:与自然协调,在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持续性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环境问题严重性: 乐观派:被夸大了,可通过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来解决 悲观派:现在已经很严重,若不转变为持续形势的经济增长,则会更加严重人口增长与控制: 乐观派:不该控制;人是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最有力的源泉,人们想要多少子女就自由生多少子女 悲观派:应该控制,以防止区域或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崩溃。人们想要多少

人口学理论

【马克斯-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1•三重标准:①财富-经济②权利-政治③声望-社会;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2.财富、权力与声望在任何社会都是有价值的和稀缺的,因此,在各种社会中,人们总要追名逐利,争权,社会分层结构就是用等级将上述活动纳入制度化轨道之中。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1•所谓精英,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干,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社会成员,在不同领域获得高分的人可以划归一个等级,即精英人 物。2.分类:可分为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那些直接的或间接的在政府中起重要作用的 人构成“统治精英”。3•流动性:精英原则上是不能世袭的,那些天赋很高的人,即使始 终地位很低,但凭借个人的努力后仍热可以晋升到社会阶层的最上层,反之亦然。4.精英 决定论:社会总是处在少数人的统治之下,这些占社会统治地位的少数人即称为“精 英”,他们在社会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 【可持续发展理论】1•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 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森林和土地等自然 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 祖宗树,断子孙路”。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 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马尔萨斯人口论】1•人物:①最早试图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出系统描述的经济学家。②英国人:1978年出版了《人口原理》2.两个公理: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会几乎保持现状。3•两个级数:①人口会以几何计数率增加。②生活资料只会以算数级数增加。4•三个命题:①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②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③避免人们长期低生活水平或绝对贫困状态的唯一方法是对人们实行“道德约”来限制他们后代人口数。5.人口陷阱:①马尔萨斯把由于维持生存的收入水平客观地制约人口数量的思想称为“低水平均衡人口陷阱”。在这个陷阱中,任何超过最低水平的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②发展中国家要摆脱“人口陷阱”,或是大规模投资,使其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或是控制人口增长。③当人均收入提高时,人口增长速度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除非投资经营模式提高到人口增长的水平。6.借鉴:注

精选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八篇】

1.本书只是大致翻阅了一遍,对于其中所使用的系统模型不是很懂,虽然其中的系统反馈原理曾用于挑战杯中,而且还获得了不错的名次。但毕竟没有系统学习过,倒是看着很亲切。 2.过冲(overshoot)的三个原因分别是:快速增长,极限和滞后反应。 3.理解整个世界的发展有四个方法与工具,分别是:理论,数据,模型和世界观。显然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发展所要采取的价值观,信念,目标和偏好等的选择,需要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应当应用的是一种动态的系统观,而不是一种片面静止的看法。 4.其中采取了源——汇的提法,也就是自然资源——材料和燃料使用——废弃物。相比较以前所学的生态地理学的观念,更为具体全面。 《增长的极限》再次拉响了警报,招呼我们在为时已晚前采取行动。政治领导人、商界首脑和公民们还要轻忽这些警告到什么时候呢?冰盖正在融化,新鲜水源正在消失,鱼类和森林正在干涸,然而我们的首脑们看来还没有做出反响。本书对于每个想帮助扭转这些趋向并建立一个更安全的、可持续的未来的.公民和领导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工具。极限读后感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中,我们必须相识到自然资源对经济高速增长的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粉碎,只要相识了增长的极限,我们才能找到一个可以持续的发展模式。另外,相识增长的极限,也是教我们学会谦虚,学会为未来做好准备。 当记忆在一个潜意识里被神性转化为零的形态,那么它在全部的潜意识里就会统统转化为零的形态。无论当下在你的灵魂里发生了什么,它也同时发生在全部的灵魂里。极限读后感 与灵感的华美相比,意念就象一块残破的抹布。读后感只需一直保持要做某件事的意念,本身就会产生对抗情绪,而一旦臣服于灵感,生命就会彻底转化。 既然,党国都已经说,可持续发展了。明白吧,他们是最顽固不化的,经济利益大于一切的集团,都认可了可持续这个问题。 作者,一再强调从系统,从整体讨论问题。看到有的书评说到石油能源如何如何,然后核能如何如何。。作者不是跟我们讨论能源的可持续和代替。作者强调的是这颗星球的问题。我们与这个星球的共处问题。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1传统发展模式及其局限性 经济增长战略:一国以国民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增长,或个人收入的增加为目标的经济战略。 1.1 经济增长战略 1.1.1经济增长战略的贡献 GDP的增长提高整个世界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 使一些国家消除贫穷,提高收入水平;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向更舒适发展 1.1.2经济增长战略的缺陷 贫富不均严重 社会问题突出 1.2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使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目标实现的战略。 1.2.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贡献 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 教育、健康、总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 一个国家的自重与自爱意识的增强 1.2.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缺陷 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生态环境遇到破坏 自然资源日趋枯竭 1.3 可持续发展战略 1.3.1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 1.3.2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意义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1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源 2.1.1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 忧患意识 “和谐”与“中道”思想 “天人合一”观念 绿色意识 互动共济的人伦观

2.1.2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 斯密提出的“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限度论” 李嘉图的“资源相对稀缺论” 穆勒的“静态经济论” 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理论 《历史原理》 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增加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前者以几何级数增长,后者以算术级数增长。马尔萨斯就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的研究观点,被后人称之为“资源的绝对稀缺论”。 20世纪70年代以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 人类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富裕中的贫困,环境的恶化、不断控制的城市扩张、、、、等等。这些难题的产生,是五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五种因素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污染。它们最终限制了地球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围绕这五大因素,罗马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后的讨论结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梅多斯等人综合成名为《增长的极限》一书。 2.2 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诞生与演进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后,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环境和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开始用驻足全球的眼光看待环境问题,并对人类前途的问题展开了大论战。从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开始,经过增长有无极限的争论,到1972年第一次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们对环境的问题日益忧虑和关心。而从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Brown)先生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问世,到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表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有了不断的深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聚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晶。 可持续思想产生和发展历程中几个代表性人物、著作、思想,以及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及其要义: 2.2.1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Karson)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她向世人呼吁,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发展道路容易使人错认为是一条舒适、平坦的超级公路,而实际上,在这条道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这条路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进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可持续进展思潮探源与沿革 可持续进展理论的形成经受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到60年月,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进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并绽开讲座.1962年, 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发表了•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安静的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事业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进展观念上的争辩。10年后,两位闻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BarbaraWard)和雷内•杜博斯(ReneDUbOS)的享誉很市制《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熟悉扒向一个新境界素可持续进展的境地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闻名学术团体秦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出名的争辩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长久的均衡进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进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将来》,正式提出可持续进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怀的环境与进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进展大会上可持续进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一)缘于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对鸟类的关怀 在全部可持续进展大事记中,有一个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的名字总会被提起,她就是莱切尔•卡逊(RaCheICarSOn)。这是由于在上个世纪中叶她推出了一本论述杀虫剂,特殊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危害的著作一《安静的春天》。尽管这本书的问世使卡逊•度备受攻击、诋毁,但书中提出的有关生态的观点最终还是被人们所接受。环境问题从今由一个边缘问题渐渐走向全球*、经济议程的中心。在这之后,随着公害问题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消失,人们渐渐熟悉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进展,只能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源于这种危机感,可持续进展的思想在80年月逐步形成。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进展委员会(WECD)。1987年,受联合国托付,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WECD的成员们,把经过4年争辩和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将来》(OUr Common FUtUre)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进展”(SUStainabIe? development)的概念和模式。“可持续进展”一词在国际文件中最早消失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爱护同盟制订的《世界自然爱护大纲》,其概念最初源「生态学,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其后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范畴,加入了一些新的内涵,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二)从“增长极限问题”的争辩中受到启发 地球环境的“承载力量”是否有界限?进展的道路与地球环境的“负荷极限”如何相适应?人类社会的进展应如何规划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既爱护人类,也维护地球的健康?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是一个由学问分子组成的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组织。1972年他们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报告依据数学模型预言:在将来•个世纪中,人口和经济需求的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除非人类自觉限制人口增长和工业进展,这一悲剧将无法避开。

增长的极限

第十章增长的极限 世界是个棋盘,自然现象是棋子,游戏的规则被我们称为自然法则。——T. H.HUXLEY(赫胥黎)在这个世纪我们发明了飞机,宇宙飞船,核技术,和计算机。在下个世纪我们将开发组装机,复制机,自动工程,廉价的星际旅行,细胞修复机器,和很多很多。这一系列的突破似乎暗示了技术发展是没有限制的。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将突破任何障碍,冲向无限的未知领域——但是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自然的法则和世界的情形将限制我们所能做的事。没有限制,未来将完全不可知,无影无形的事使我们所想和所计划的显得很可笑。有了限制,未来还是不太确定,但是会被规定在某个范围之内。从自然的限制中,我们学到了关于我们面对的问题和机会的一些知识,限制确定了可能的界限,告诉我们能使用什么样的资源,我们的飞船能飞多快,以及我们的纳米机器能做和不能做什么。讨论限制是有风险的:我们通常更愿意确信一件事是可能的而不是不可能的。工程师可以使用近似值和特别情况。如果给以工具,材料,和时间,他们能直接证明可能性。即使在做探索性设计时,他们也可以找到可能的领域而避开限制。相反,科学家不能证明一个普遍理论——不可能性的一般论述本身就是一种普遍理论。没有一个特殊的实验(某时,某地)可以证明某件事是不可能的(任和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数量的特殊实验也不可能证明。尽管如此,普遍的科学规律确实描述了可能性的限制。虽然科学家不能证明普遍法则,他们还是发展出了关于宇宙运行的最好图景。即使奇异的实验和精细的数学再一次改变了我们的物理概念,也不会改变多少工程上的限制。相对论并不影响汽车的设计。最终限制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它们会限制住我们,虽然很多人认为限制将很快使发展停止,这种想法是简单化的,没有考虑到发展将会带来的前所未知的进步。其他的人模糊地认为增长是无限的——这种看法用完全不可知模糊了未来的图景。搞不清科学和技术的区别的人也会搞不清限制在哪里,软件工程师Mark S. Miller指出,他们认为新知识通常意味着新的解决方法,一些人甚至认为如果我们知道了每件事我们就能做任何事。技术进步的确带来新的方法,开放了新的可能性。但是基础科学的进步只是重新划定了最终的界限,这常常意味着新的不可能性。例如,爱因斯坦的发现,表明了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过光速。真空的结构光速真的是极限吗?人们曾经谈论“音障”,就是说飞机在超越音速时会遇到巨大的阻碍。然而在1947年,爱德华空军基地,查克.耶戈尔以一个音爆划破了十月的天空。今天,人们谈论“光障”,并想知道它是否也会被突破。不幸地,对科幻作家来说,这种类比是肤浅的。没有人认为音速是一个真正的物理限制。流星和子弹天天都在超过它,甚至抽一个响鞭也能突破“音障”。但是没有人看见超过光速的东西。在射电望远镜看起来一些遥远的点似乎移动速度超过光速,但是简单的透视理论就可以解释这点。某种假设的被称为“超光速粒子”的微粒能超光速,如果它们存在的话——但是没有人发现过它,现有理论也没有预言它。实验者可以把光子加速到光速的99.9995%,结论和爱因斯坦的预言完美地吻合。当更加加速时,粒子的速度缓慢地接近光速,而它的能量(质量)趋近于无限大。在地球上,人们可以步行或航行到某个地方,而没有任何神秘的边缘或障碍阻止他们到达目的地,因为地球是圆的。在太空中的速度的限制不再意味着“光障”,象地球上距离的限制意味着一堵墙那样。空间本身——真空承载着所有的能量和物质——具有属性。属性之一是几何尺度,时间可以被看作一个特殊的维。几何尺度使得光速在飞船加速时后退,就象地平线在海船航行时不断后退一样:光速,象地平线一样,在所有方向都是一样

生态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美国学者米都斯等人写的《增长的极限一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一书以大量事实和系统分析证明,世界人口、工业生产、粮食生产、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个因素都是遵循指数规律增长的,因而是有其极限的。它的第一个结论就是: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100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出的衰退。这个结论促使人们思考地球的有限性,以及以现有速度开发资源的不可持续性。人类若想持续发展不能再以无止境地牺牲自然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必须寻求一条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人类的未来才有希望,只有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才会进步、经济社会才能协调发展。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可持续发展理论,是20世纪末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人类以新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审视自己的行为而作出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战略。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开始了人们对人类与自然共同生存问题的思考。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115个国家参加的人类第一次环境会议,开始了全体性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共同起草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明确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1年,美国科学家布良出版了《建设一个可持

续发展的社会》一书。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界定可持续发展概念。该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由100多位国家政府首脑出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包括被认为是这次大会重要标准的文件:《21世纪议程》,提出了人类社会今后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政府在1994年3月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中国政府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战略和政策指南。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已被世人公认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提供了新的概念、目标和原则,最为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观、新的思维方式,由此形成了对传统发展观和思维方式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新的发展观包括:1、持续观。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2、系统观。可持续发展是把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看成一个以人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系统。系统内自然、经济、社会及政治因素是相互联系的。 3、公平观。它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空间上的公平,即当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另一层是时间上的公平,即世代间的纵向公平。 4、和谐观。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整人类的行为,遵循自然规律去利用、调节和适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上述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组合形成了可持续发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 (2)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 前言 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 类的需要。 3.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 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B.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2.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 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