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际会展中的主流媒体
全球十大会展公司,中国十大会展展览公司排名

全球十大会展公司,中国十大会展展览公司排名1.德国慕尼黑国际展览集团Messe München International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成立于1964,是世界10大展览公司之一,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举办近40个博览会,涉及行业包括资本货物、高科技和消费品,并在各个领域都拥有专业超群的品牌,即资本货物类的工程机械、物流运输、环保科技、饮料酿造技术及房地产商务;消费品行业的体育休闲用品、高档消费品、时尚和化妆品;高科技产业的电子元器件、通讯和电信、分析仪器和生命科学、材料和产品工程等。
贸易和手工业类的展会则是集团另一亮点。
每年有90多个国家的30,000多家企业来到慕尼黑参展,观众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超过200万。
2.美国克劳斯国际展览会议公司E.J.Krause & Associates, Inc美国克劳斯国际展览公司( E.J.Krause & Associates, Inc ) 成立于1984年,现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展览公司之一。
公司总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代表处或分公司,形成了全球性的展览业务网络。
3. 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为展商提供展台EI系统(Exhibition Identity)、展台设计、制作和搭建。
公司在德国总部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及各专业部门,并且在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巴西、南非、迪拜、俄罗斯、西班牙等32个国家和118个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并于2001年加入世界展览组织,共享了全球展览搭建的资源,并与他们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全球一站式服务。
4.欧马腾会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欧马腾会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全球会展策划、运营、推广服务。
通过全球展览、体验营销、会议会务、主题盛典、厅馆建设重塑展示,体验,产业,运营四位一体新展览之道,激发企业品牌创造力,实现品牌创意营销全球化覆盖。
会展新闻稿

会展新闻稿一、会展新闻稿的定义和作用1.1 会展新闻稿的概述会展新闻稿是指为了宣传和报道与会展相关的信息而撰写的新闻稿件。
它是会展活动中传播信息、吸引关注以及提高参展与观展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会展新闻稿的作用会展新闻稿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它可以帮助展商和组织者宣传和推广会展活动,吸引更多的参展商和观众。
其次,会展新闻稿可以传递会展的重要信息,让读者了解会展的时间、地点、主题、规模等关键信息。
最后,会展新闻稿还可以报道会展的亮点和成就,提升会展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会展新闻稿的撰写要点2.1 标题的设计会展新闻稿的标题应该简明扼要,突出会展的特点和亮点,吸引读者的注意。
同时,标题还要包含会展的关键信息,例如时间、地点和主题。
2.2 结构的安排会展新闻稿的结构应该合理有序,内容要清晰明了。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会展的时间顺序或者重要性来安排结构。
同时,也可以根据会展的不同主题或板块来划分段落,使读者更容易阅读和理解。
2.3 内容的撰写会展新闻稿的内容要全面、准确、客观。
应该包括会展的背景介绍、组织者的信息、参展商和观展者的反馈、新产品发布等相关信息。
同时,还可以引用与会展有关的数据、案例和行业分析,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2.4 语言的运用会展新闻稿的语言要简洁明了,不宜使用过多的行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更多的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兴趣。
三、会展新闻稿的写作技巧3.1 抓住关键信息在撰写会展新闻稿时,应该注重抓住关键信息,例如会展的时间、地点、主题、规模、参展商名单等。
这些信息对于读者来说是最为关注的,也是最能吸引读者的。
3.2 突出亮点和特色会展新闻稿可以突出会展的亮点和特色,例如新产品的发布、行业领军企业的参展等。
这些亮点和特色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报道,提高会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 采访参展商和观展者为了增加会展新闻稿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可以采访一些参展商和观展者,了解他们的看法和反馈。
“都市类媒体+会展业生态”融合发展的商业逻辑

实践=PRACTICE“都市类媒体+会展业生态”融合发展的商业逻辑文_莫士安莫士安▼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都市快报社社长2020年的最后三天,虽然遭遇寒潮袭击,在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江干区十字金街开街活动”依然火热上演。
"金街直播间”“发光斑马线”“299米杭州灯光”以及首次现身杭州的"冰屏舞台”……各种有趣的创意策划,加上高密度持续不断的全媒体传播,让更多人关注起这个杭城消费新地标。
这也是都市快报2020年下半年以来承办的第11个百万级的大型会展项目。
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当下,媒体的商业模式一直处于演化迭代之中。
传统都市类媒体如何开辟出一条具有竞争力的经营之路,让多元产业支撑起事业的发展?都市快报通过多年的培育和探索,其媒体会展策略正在成为媒体影响力商业转化中十分有力的武器。
即使在"疫情之年",都市快报的会展业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全年执行各种形式的会展活动在100场以上,其中百万案值以上的活动就有11场,2020年通过会展活动带来的总营收达到6000万元,创了历史新高。
回顾最近三年来的数字,都市快报的会展收入从2018年的3326万,到2019年的5058万,到2020年突破6000万大关,在媒体总营收中的比例逐年增长。
会展活动已经成为都市快报实现从品牌传播能力一市场调动能力一商业变现能力转化的有效路径,是媒体功能多元化服务平台的最直接体现。
一、打造会展商业生态链,重建媒体与用户关系传统媒体的用户,有两个层面。
一是通过第一次销售内容资讯获得的用户;二是经过一次销售获得传播力后,再将传播力销售给广告投放客户,这是二次销售用户,是经营收入的关键所在。
随着媒体功能泛化,新闻资讯不再能让用户爽快买单,媒体必须为投放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通过会展活动提供整合营销的方案,去搅动一个行业,重建商业生态链,重新找回广告投放客户关系,这是当下媒体经营最基本的逻辑。
都市类媒体具有较强的区域特征,具备调动综合性资源的优势,会展活动就成了一个最直接的抓手。
展会招展策划方案

展会招展策划方案【篇一:招展策划书】招展策划书一、产业发布特点二、展区和展位划分三、招展价格四、招展分工五、招展代理六、招展宣传推广七、编制展会招展函八、展位营销办法九、招展预算十、招展进度计划一、产业发布特点可以说明“户外”的将来发展形势。
国家统计局,旅游局资料:2000年5月第一个“五一”黄金周至2002年10月第六个黄金周出游3.8亿人/次,收入是1525亿元,平均每次不足7千万人/每黄金周,收入不足2.6亿/次。
到了2004年黄金周五一和十一出游人次分别是1.04亿和1.14亿,收入分别为390亿和398亿,增长速度之快那人非常欣喜。
“户外”这个体育用品行业目前在国内运动用品里面,它仅仅是很小很下的一部分,我们国内的“户外”只占整个体育用品市场的千分之一,这是一个很可怕、很可悲的数字。
从我们了解的欧洲或者美国甚至我们隔壁的韩国和日本来看,“户外用品”竟占了运动用品15-20%。
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直到今天,国内“户外”体育用品在北京、成都、深圳、长春、广州、昆明、杭州、西安甚至包括桂林这种小地方,每个城市都已经超过了30家店。
现在,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国内“户外”品牌一共约有120个,这些品牌中能够在商场,尤其在大型商场设立专柜能够生存下来的不足十个品牌,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以业绩排大约是:奥索卡、the north face、哥伦比亚、conna、日高、生活无限.探路者等。
而且各个国内品牌的知名度并不高。
人们对旅游用品的认识并不深,本次展会加深人们对旅游用品的认识,促进参展商与采购商对接。
旅游用品与当地经济和旅游的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在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们越有出门旅游的心里需要。
而旅游风景区需要旅游用品。
旅游用品大部分是在经济发达的或者旅游较多的地方。
海峡两岸的气候、风景、人文景观不同也早就了旅游用品的需求上不同,这也造成了本次展览会的展区划分按地域。
海峡两岸的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是旅游大省也是经济发达的地带。
全国媒体分类列表

题,在能够满足读者个人价值需求的同时,也能体现出读者 科研机构、社会团体。
社会价值诉求。
是于1984年7月6日,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第101次会议“为青 年人办一份‘参考消息’”的指示精神创办的,至今已有20 年的历史综合性新闻周报
主要读者分布在政府机关 、企事业单位办公室、大 专院校、新闻媒体及其他 科研机构、社会团体
受众人群隶属北京地区最 为广泛,
北京
《参考消息》是新华社主办,参考消息报社编辑出版的四开 八版日报,设有新闻、经济、体育版等。零售、订阅均有。
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企事 业单位管理者,普通市民
全国
综合类
北京晨报Beijing Morning Post
房产周刊、汽车周
刊、IT 周刊、服 务周刊、服务周刊
《北京现代商报》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综合新 闻为基础的商务日报。北京现代商报初期每周6天出报,每周 商务人士、企业管理者、 一至周五20版,周六12版,国际流行瘦型报彩色印刷,日均 白领以及所有关心商务活 北京 发行量15万份。设有综合要闻、产经商业、深度报道、生活 动的都市主流人群 财经等版面。以零售为主。
经济日报 Economic Daily
每日(大)
86万
经济参考报 Economic Reference
金融时报 Financial News
生活周刊、汽车周 刊、电器周刊
周1-6(大)
1至4版全部为新闻 版;周二至周六的 5至8版为5个周刊. 每日 9至12版为每日证 券。
45万
中国证券报China Securities
热门话题、每日观 察、期市日评
每星期一至六出版
70万
八大板块,即“新
中国经营报China Business
重大主题策划报道如何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以文汇报进博会融媒体报道为例

2017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由此,一场时间跨度长、规格立意高、报道范围广的重大主题策划报道拉开序幕。
笔者五年来深度参与进博会的选题策划、沟通与报道,写下近百万字的报道,思考重大主题策划报道如何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认为进博会有独特的样本意义。
进博会呈现出大规模、高规格的特点。
过去五年来,多个国家元首、政要齐聚国家会展中心(上海),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过去五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约2000个首发首展商品亮相。
进博会展现出全球化、双循环的全局观。
进博会是我国主场外交的重要舞台,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铺开全球化的巨幅场景。
进博会可有效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发挥其对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战略支点效应,助力我国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贸易升级。
进博会报道体现出连续性、可提炼的新思路。
进博会呈现出连贯而变化、越办越好、年年进阶的特色,连续性和可追踪性强,多项参展参会的政策落地实施,这些都给重大主题策划报道提供更多思路和施展空间。
综上所述,对于进博会大型策划报道的总结,对其他大型重量级展会报道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顶层设计与议程设置:发挥重大主题策划的引领力进博会是每年重大主题报道的重头戏,也是主流媒体更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守牢主阵地的一场“大考”。
作为深耕上海的主流媒体,文汇报每年都做好顶层设计与议程设置工作,通过专题版面策划和多媒体报道,将进博会的宏大叙事呈现在人们面前。
(一)解构大体量:波次传播形成连贯性,多视角发声形成聚合力过去五年来(从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报纸上呈现的进博会报道,仅文汇报就有2381篇稿件,其中2018年244篇,2019年657篇,2020年566篇,2021年444篇,2022年381篇,2023年至今89篇。
大型会展项目策划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模式

大型会展项目策划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模式作者:朱星雨,高书乾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2年第02期摘要:大型会展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生活形式。
我们在会展教学及工作实践中要利用信息技术的容量及图形、影像、色彩、动画、声音、文字等多媒体元素的优势,运用大型会展策划、虚拟现实技术等跨学科的教学,使会展工作网络化、艺术化,大众化,会展教学呈现出多学科的互融性与交叉性,大型会展项目及文化活动策划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模式。
大型会展已经成为主流社会形态并为我国社会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多媒体会展艺术设计;装置艺术;虚拟现实技术;跨学科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15-02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通过我省知名的广交会、高交会、文博会等展览和参加境外展览,我国一大批大中型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创造出了以出口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扩大了国际市场的份额,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蓄势待发,关注并试探适合自己发展的海外市场。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展览巨头在我国境内设立办事机构招揽参展商的竞争日趋凸现,我国各种境内外展览组织机构也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他们凭着先进的展览理念、庞大的营销网络、成熟的办展经验和多媒体设计对我省境内外大型展览组织策划工作构成巨大挑战,我省境内外会展组织工作和多媒体设计要上一个新台阶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模式。
一、树立会展业的产品理念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展览视为展示活动,而没有认识到展览是一种产品。
随着国内外对展览管理的研究,展览作为特殊的活动已成为目标客户提供特殊需求的产品。
世界贸易组织将展览界定为“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型产品”,这对我们提高办展认识和办展效率有着重大意义。
但是,展览产品与一般产品还有不同,它的核心因素既包括参展商、展台,还包括观展商。
其中参展商和观展商是两个重要的目标客户,他们同是展览产品的需求者,两者的需求是互动的。
全球50家知名会展机构(排名不分先后)

37 JTBCOMMUNICATIONS,INC(日本杰科姆会展服务公司)
七、巴西
38 AlcantaraMachado(巴西奥冈达拉·马夏度展览公司)
39 DiretrizGroup(巴西Diretriz集团)
八、新加坡
40 SingaporeExhibitionServicesPteLtd.(新加坡展览有限公司)
48 CMP(亚洲博闻有限公司)
49 RestecExhibitionCompany(俄罗斯Restec展览公司)
50 EXPONOR-FeiraInternationaldoPorto(葡萄牙EXPONOR国际展览公司)
6 MesseBerlinGmbH(德国柏林展览公司)
7 MesseStuttgart(斯图加特展览公司)
8 MesseEssenGmbH(德国埃森展览公司)
9 LeipzigerMesse德国莱比锡展览公司)
10DEMAGE(德国德马吉展览公司)
二、美国
11
E.J.KRAUSE&ASSOCIATE,INC(美国克劳斯公司)
一、德国
1 MesseFrankfurtExhibition(法兰克福国际展览公司)
2 DeutscheMesseAG,Hannover(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
3MesseDüsseldorf(德国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
4 Koelnmesse(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5MesseMünchenInternational(德国慕尼黑国际展览集团)
12 FreemanDecoratingCompany(美国富瑞门集团)
13 IDGWorldExpo(爱奇会展有限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国际会展中的主流媒体
作者:杨国栋
来源:《对外传播》2013年第01期
随着第16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8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在福建厦门隆重举行,这项由国家商务部、国务院新闻办、福建省委省政府主办的超大型国际经贸投资洽谈会走过了16年辉煌历程。
发挥海内外主流媒体在展会中的强势作用,是外宣工作在中国国际投洽会中的有益经验。
本届投洽会,共吸引了境内外326家新闻媒体的1500多位记者前来参会报道,发稿量超过13000篇(条)。
其中近万条为海内外主流媒体发表。
截止2012年9月底,以“第16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相关网页达935000条。
参会媒体记者的全方位报道和各媒体的纷纷转载,使投洽会、旅博会迅速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为大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主流媒体的引领效应
中央主流媒体成为引领正面舆论导向的生力军连续三届投洽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新社、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周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一批国内、特别是中央主流媒体和知名商业网站汇聚厦门,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刊发了大量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或专题。
新华社将本届投洽会报道作为实施全媒体战役性报道、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实践,共播发中英文、音视频、摄影等各类稿件137篇(张)。
中国日报作为投洽会合作媒体,推出一系列专刊、会报、网络专题报道,共刊登中、英文稿件238条,图片160张。
本届投洽会宣传工作一大亮点则是中央电视台派出了70多人的团队赴厦,重点做好国际投资论坛活动的直录播和新闻报道,大会期间共播出相关报道31条,并在财经频道《对话》等品牌栏目中陆续播出国际投资论坛专题节目,有效地引导了正面舆论。
境外媒体积极聚焦,显示舆论公正客观每年投洽会前夕,由国新办和福建有关方面组成的新闻中心,都将展会的最新资讯传给海外上百家媒体,受到境外媒体的极大关注并申请参会报道。
英国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美国彭博新闻社、日本NHK电视台、日本经济新闻、菲律宾世界日报、南非华侨新闻报,台湾东森电视、年代电视、非凡电视、联合报、工商时报、旺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商报、镜报等30家媒体的39名记者对展会、论坛、领导活动等进行多方面积极报道。
仅香港文汇报在大会期间就刊发文字报道34篇,图片报道25幅,并4天以全版新闻专题报道,分析包括中企赴欧并购趋势、赴台游“一签多行”可行性、陆资赴台等热点话题。
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同时大量转载新华社、中新社等有关报道稿件,有效传播了主流媒体发出的声音。
省市媒体全力投入,地方特色强力彰显大会期间,福建日报总编辑亲自带队,率40名采编人员参会报道,共刊发各类稿件130篇、照片31幅;省广播影视集团播出广播电视相关新闻500多条,专题59条,字幕滚动资讯300多条,滚动次数达上千次;省重点新闻网站东南网的投洽会专题稿件总量达500余条。
东南网还利用网络互动优势,设置“9·8投洽会”微博话题,主动引导投洽会暨旅博会网上舆论。
厦门日报要闻版发稿近千篇,出版国际投资促进导刊29个整版,新闻总版数达70多个版,并推出英文报道专版,突出国际性、专业性和新闻性的特色。
厦门广电集团组织近300名采编人员,广播电视同步现场报道“9·8”投洽会开馆盛况等重要活动。
据统计,厦门市主要报刊、电台、电视台大会期间刊播相关新闻报道2200多条。
省广播影视集团还携同闽南语联盟、东南网、厦门网共同直播开馆式,第一时间呈现开馆盛况。
媒体报道特点
聚焦热点在全球经济走势遇冷、国内经济发展遭遇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以“引进来、走出去”为主题的投洽会备受瞩目,中国经济走向也再次成为本届投洽会关注热点。
针对外资制造业企业回流现象、中国对外投资遭歧视、贸易摩擦频发等经济热点问题,新华社、中新社等中央主流媒体借助投洽会这一国际投资促进盛会平台发出了“中国好声音”。
新华社《世界期待中国经济转型新机遇》、《中国经济在变革中寻找增长新动力》、《中国依然备受国际资本青睐》,中新社《投洽会观察:外资在中国仍是“暖流”而非“回流”》等一批重点稿件被海外媒体大量采用,稿件采用最高时达80多家,起到了释疑解惑、以正视听的良好作用。
围绕全球经济热点议题开展的各类论坛研讨活动同样吸引着媒体记者们的目光,福建日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等媒体围绕“寻求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投资福建稳中求进”等热点话题开展深度报道。
突出重点各媒体在报道中紧扣热点,突出重点,很好诠释了投洽会“全球规模最大投资博览会”的功能和作用。
投洽会开幕、2012国际投资论坛、海峡旅游博览会、“红点设计奖”首次亮相中国等重要活动,以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等重要人物的采访报道充分全面。
和讯网报道称“本届投洽会期间举办的2012
国际投资论坛,围绕着全球增长新动力与跨国投资等议题展开讨论,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广阔的视觉和有价值的观点,成为本届投洽会的突出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