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作业B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B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B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_B

一、单选题1.(4分)均为0.1mol/L的下列物质,不能用强酸标准溶液滴定的是

A. NaCN (Ka = 6.2 × 10-10)

B. NaAc (Ka = 1.7 × 10-10)

C. HCOONa (Ka = 1.8 × 10-4)

D. CH3NH2Ka = 2.3 × 10-11) 答案 B

2.(4分)进行纸色谱时,滤纸的作用是( )

A. 固定相

B. 展开剂

C. 吸附剂

D. 惰性载体 答案 D

3.(4分)用KMnO4溶液滴定C2O42-时,滴定速度控制正确的是( )

A. 慢→快→慢

B. 快→慢→慢

C. 始终缓慢滴定

D. 始终较快滴定 答案 A

4.(4分)下列有关条件电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任何条件下,电对的条件电位是固定不变的

B. 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条件电位是确定的

C. 条件电位在数值上等于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浓度均为单位浓

度时的实际电位

D. 条件电位随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答案 A

5.(4分)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又n→π*,π→π*,δ→δ*跃迁的化合物是( )

A. 一氯甲烷

B. 丙酮

C. 1,3-丁二烯

D. 甲醇 答案 B

6.(4分)容量分析中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则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最少为( )

A. 5ml

B. 10ml

C. 20ml

D. 50ml 答案 C

7.(4分)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置信水平越高,测定的可靠性越高

B. 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越宽

C. 置信区间的大小受测定次数的影响

D. 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 答案 A

8.(4分)αM(L)=1表示( )

A. M与L没有副反应

B. 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C. M的副反应较小

D. [M]=[L] 答案 A

9.(4分)因为在测定时溶液中的( )才产生了pH玻璃电极的膜电位。

A. 分子穿过了玻璃膜

B. H+与溶胀水化层中的H+交换作用

C. Na+与溶胀水化层中的Na+交换作用

D. 电子穿过了玻璃膜 答案 B

10.(4分)下列各量中,描述测量值精密度的量是( )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标准偏差

D. 真值 答案 C

二、多选题1.(4分)冰醋酸对下列那一组物质可以做为区分性溶剂( )

A. 高氯酸、盐酸、硫酸、硝酸

B.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

C. 羟胺、氢氧化铝、氢氧化钙、碳酸钠

D. 氢氰酸、苯甲酸、苯酚、硝酸

E. 丁胺、盐酸麻黄碱、乙二胺、磺胺嘧啶 答案 A,D

2.(4分)对于永停滴定法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 滴定曲线是电流—滴定剂体积的关系图

B. 滴定装置使用双铂电极系统

C. 滴定过程存在可逆电对产生的电解电流的变化

D. 要求滴定剂和被测物至少有一个氧化还原电对

E. 永停滴定法组成的是电解池 答案 A,B,D,E

3.(4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H=5.03为两位有有效数字

B. 标准偏差S=0.731,修约成两位有效数字为S=0.74

C. 3600为两位有效数字

D. 3.8500002修约为两位有效数字是3.8

E. 2.3457修约为两位有效数字是2.4 答案 A,B,C

4.(4分)常用于衡量色谱柱柱效的物理量是( )

A. 理论塔板数

B. 塔板高度

C. 保留体积

D. 色谱峰宽

E. 色谱峰面积 答案 A,B,D

5.(4分)选择指示剂时应考虑( )

A. 指示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D. 滴定突跃范围

E. 指示剂的pK HIN答案 B,C,D,E

三、判断1.(4分)

荧光光谱的形状不仅与物质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激发波长有关。

答案 错误

2.(4分)在有共存离子时,可通过调节酸度或采用掩蔽法实现选择性滴定。

答案 正确

3.(4分)如果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或保留因子(k)不相等,这两个组分一定能在色谱柱中分离。答案 错误

4.(4分)玻璃电极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离子交换和扩散。答案 正确

5.(4分)在消除随机误差后,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答案 正确

6.(4分)用碘量法分析待测物时,为了防止I2挥发,滴定中不必随时振

摇。

答案 错误

7.(4分)佛尔哈德法测Cl-未加硝基苯,测定结果将会偏低。答案 正确

8.(4分)标定NaOH标准溶液时所用的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未经干燥,可使标定结果偏低。答案 错误

9.(4分)在纸色谱中,固定相是滤纸纤维,展开剂是有机溶剂。答案 错误

10.(4分)当溶剂的自递常数pK S值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小,滴定终点越不敏锐。答案 错误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3备课讲稿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3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_A 一、单选题1.(4分)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光区出现2个吸收带的是( ) ? A. 乙烯 ? B. 1,4-戊二烯 ? C. 1,3-丁二烯 D. 丙烯醛答案 D 2.(4分)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的光子的( ) ? A. 能量越大 ? B. 波长越长 ? C. 波数越大 ? D. 频率越高答案 B 3.(4分)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要在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目的是( ) ? A. 消除液接电位 ? B. 消除不对称电位 ? C. 彻底清除电极表面的杂质离子 ? D. 形成水化层,使不对成电位稳定答案 D 4.(4分)某二元酸H2A的pK a1=1.2,pK a2=4.2。欲使HA-为主要存在形式,则需要将溶液pH控制在( ) ? A. 小于1.2

? B. 1.2~4.2 ? C. 大于1.2 ? D. 大于5.2 答案 B 5.(4分)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的重量为( ) ? A. 0.05 g ? B. 0.1 g ? C. 0.2 g ? D. 1.0 g 答案 C 6.(4分)当分子中含有1个溴原子时,由同位素提供的M和M+2峰强度比( ) ? A. 4:1 ? B. 2:1 ? C. 1:1 ? D. 3:1 答案 C 7.(4分)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形沉淀的洗涤液应是( ) ? A. 冷水 ? B. 含沉淀剂的稀溶液 ? C. 热的电解质溶液 ? D. 热水答案 C

8.(4分)要获得红外活性振动,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Δμ>0或Δμ<0 ? B. Δμ≠0并服从σL=ΔV·σ ? C. Δμ=0且σL=ΔV·σ ? D. Δμ≠0 答案 B 9.(4分)某弱碱B-(0.1mol/l),其HB的Ka=1.0×10-9,该酸水溶液的pH为( )? A. 3.0 ? B. 5.0 ? C. 9.0 ? D. 11.0 答案 C 10.(4分)在电位法中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与被测离子的浓度( ) ? A. 成正比 ? B. 对数成正比 ? C. 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 ? D. 符合能斯特方程答案 D 二、多选题1.(4分)单纯开裂电子分配通常有( ) ? A. 均裂 ? B. 异裂 ? C. 半异裂 ? D. 重排开裂

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及名称:[11C115010]有机化学 学分:3 总学时:50 开课专业:科学教育(专升本)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在化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化学学科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用途以及有机反应原理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等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物系的需要,介绍有关的物质和反应,并兼顾现代有机化学新成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重要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现象和顺、反异构现象。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典型性质。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游离基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3、初步掌握旋光异构现象。了解外消旋化和内消旋化。外消旋化的拆分、构象、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4、掌握糖、油脂、类脂、重要杂环母体的结构、组成利性质。 5、萜类、甾类化合物利维生素只作——般了解。

6、每章每节都留有一定的习题作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些习题课。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1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3 共价键的键参数 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1-4 分子间的力 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 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3学时)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基的概念。 2-3烷烃的结构;SP3杂化轨道、σ一键、键角、键长、键能 2-4烷烃的构象:乙烷、丁烷的构象。 2-5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热裂化、 2-6卤化反应(均裂、异裂、游离反应历程)。天然气和石油。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答案

精心整理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 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填空: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浓度3.测得100mL某溶液中含有8mg 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

A 、0.21L mol -? B 、0.2m 1L mol -? C 、2m 1L mol -? D 、21L mol -? 4.将12.5gNaCl 溶于水,配制成250mL 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 、25g ·L 1- B 、50 g ·L 1- C 、0.05 g ·L 1- D 、0.025 g ·L 1- 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 、葡萄糖溶液 B 、NaCl 溶液 C 、KCl 溶液 D 、蔗糖溶液 )。 D 、44.8kPa 10. 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范围为( ) A 、280~320m 1L mol -? B 、250~350m 1L mol -? C 、320~760m 1L mol -? D 、28~321L mol -? 11. 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 ) A 、g ·L 1- B 、g ·mol 1- C 、mol ·m L 1- D 、mol ·L 1-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99057B1 建议课时数:54 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密切相关。《有机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应用及其合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训练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获得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各个岗位工作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一直体现着“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精神。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淡化学科意识强化专业意识,强调“必须、够用”原则。紧紧依附专业,提炼、收集本学科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它们为主线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加强与后续课程的横向联系,内容的选取上着眼于专业需求,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服务于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例如,《有机化学》设置有与药物化学关系密切的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等;在实验技能训练中,遵循“加强基本训练、体现职业特色、建立环保意识”的原则,以药学研究中所需的有机化学基本技术为主线,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回流、蒸馏、

分馏等实验操作练习均为培养学生后期对药物提取、分析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依据我院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该门课程总学时设为54学时。理论:40学时;实验:14学时。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命名。 (2)掌握各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典型性质,熟悉典型有机反应类型和实例。 (3)掌握简单的有机化学结构理论,能通过有机化学的结构特点分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4)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构型、构象等立体化学基本知识。(5)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6)了解与医药有关的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及用途。 (7)能够运用所学有机化学知识对有关化学问题具有进行分析与评价能力。 (8)能够运用所学有机化学知识理解和分析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的理论和相关问题。 技能目标 (1)学会有机化学实训常用仪器的使用,掌握有机化学实训的基本操作技能。 (2)学会蒸馏、回流、分离、萃取等有机化学基本单元操作。 (3)掌握各类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实验报告的书写方式。 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绿色化学理念。 (2)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分析化学课后作业答案汇总

2014年分析化学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P25: 1.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 (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 (6) 读取滴定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 2。 答:(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3)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5)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6)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7)过失误差。 (8)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3.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0.02mL 。如果滴定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mL 和20mL 左右,读数的相对误差各是多少?从相对误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因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 根据%100?T E = E a r 可得 %1%100202.02±=?±= E mL mL mL r %1.0%1002002.020±=?±=E mL mL mL r 这说明,量取两溶液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高。 4.下列数据各包括了几位有效数字? (1)0.0330 (2) 10.030 (3) 0.01020 (4) 8.7×10-5 (5) pKa=4.74 (6) pH=10.00 答:(1)三位有效数字 (2)五位有效数字 (3)四位有效数字 (4) 两位有效数字 (5) 两位有效数字 (6)两位有效数字 9.标定浓度约为0.1mol ·L -1的NaOH ,欲消耗NaOH 溶液20mL 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 2C 2O 4·2H 2O 多少克?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 1%?若不能,可以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若改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结果又如何? 解:根据方程2NaOH+H 2C 2O 4·H 2O==Na 2C 2O 4+3H 2O 可知, 需H 2C 2O 4·H 2O 的质量m 1为: g m 13.007.1262 020 .01.01=??=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代码:ZBB091003-04 适用专业: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96学时/ 6学分 先修要求:无机化学 大纲执笔人:黄国保大纲审核人:杨黄根 教材信息:李景宁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课程概述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的应用为重点,研究有机化学类化合物具有共同特点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有机化学》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具有无机化学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有机化合物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有机化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强,是化学专业本科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由基础到专业的特殊使命。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观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开发学生智能及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学教育、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学教育、医药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化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1)【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立体异构、有机合成等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原则,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强化与实际的联系。 (2)【学科思想方法】 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验教学以基本技能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相关实验理论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3)【学科教学育人】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一)答案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 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填空: 1.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叫做分散系统。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统分为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2.一步就完成的反应称为元反应;通过多步骤完成的反应称为复杂反应。 3.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半透膜存在以及膜两侧溶液渗透浓度不相等。 4.溶胶的三大基本性质是指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和电泳现象。 5.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Π=CRT,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溶质质点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性质无关。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浓度 3.测得100mL某溶液中含有8mg 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 A、0.21 mol- ?D、21 ? mol- L L ?C、2m1 L ?B、0.2m1 mol- mol- L 4.将12.5gNaCl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25g·L1- B、50 g·L1- C、0.05 g·L1- D、0.025 g·L1- 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葡萄糖溶液 B、NaCl溶液 C、KCl溶液 D、蔗糖溶液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大纲

《有机化学》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定位化学制药技术 和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的学习领域是应用化工技术、《有机化学》,他的后续学习领域是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他的前修学习领域是《无机化学》专业的《化学品质量检测技术》以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有机合成技术》和《精细《药物合成反应》和《药物制、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药物分析》;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粮油加工技术》和《制药工艺学及反应器》剂技术与设备》、。本学习领域的工作任务以有机物官能团特征为主线按实际工位进《食品发酵技术》行设计,以烃、含卤衍生物、含氧衍生物、含氮衍生物和杂环化合物等为项目载体,项工作任务,使项工作任务。通过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的16设置了六项学习情境,16操作、有机物检测基本能力;设备运行、学生具备制备工艺流程及装 置辅助设计能力;故障处理能力;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化学制药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课程体《有机化学》学习领域在应用化工技术、项工作任务,能够将前 16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完成本学习领域设置的同时为后续学习领 域所培养的各项能力进一步加强和综合,修学习领域《无机化学》、药物合成反应》、《《有机合成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学品质量检测技术》《粮油加工技术》和《食品发酵技《制药工艺学及反应器》、《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术》奠定基础。二、学习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项工作任务的实施,利用多媒16《有机化学》学习领域通过六项学习情境,共使同学们学会有体教学手段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以引导的方式结合具体任务的实施,机物制备、分离、提纯等方法。训练学生具备制备工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力;有机物检测基本能力;设备运行、操作、故障处理能力;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二)专业能力目标多媒体教学辅助校外实训基地、学习领域通过校内两个实训中心、《有机化学》设备等工作设备完成了甲烷的制备、鉴别与应用、任一烯烃的合成、鉴别及应用、乙1 炔的制备、鉴别与应用、对硝基苯甲酸的合成、任一卤代烃的合成、鉴别和应用、十乙分离煤油中的乙醚、二烷基硫酸钠的合成及液体洗涤剂的制备、酚醛树脂的合成、醛的合成、鉴别及应用、板蓝根的提取、肥皂的制备和应用、硝基苯的合成和应用、丁腈橡胶的制备和应用、乙酰苯胺的合成和提纯、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20 兰大 分析化学 试题B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_B 交卷时间:2020-09-06 22:14:56一、单选题 1. (4分) 进行纸色谱时,滤纸的作用是( ) ? A. 固定相 ? B. 展开剂 ? C. 吸附剂 ? D. 惰性载体 得分: 0 知识点: 16 平面色谱法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2. (4分)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结论是( ) ? A. 酸效应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 B. 羟基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 C. 辅助配位效应使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 D. 各种副反应均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得分: 4 知识点: 5.1 配位平衡及其副反应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3. (4分) 引起滴定分析终点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 指示剂不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

? B. 有副反应的发生 ? C. 滴定管估读不准 ? D. 反应速度过慢 得分: 4 知识点: 3.1 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4. (4分) 强酸滴定强碱时,酸和碱的浓度均增大1 0倍,则滴定突越的范围将( ) ? A. 不变 ? B. 增大0.5个pH单位 ? C. 增大1个pH单位 ? D. 增大2个pH 单位 得分: 4 知识点: 4.3 强酸(碱)的滴定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5. (4分) 配制Na2S2O3时,加入少量Na2CO3的目的是( ) ? A. 作抗氧剂 ? B. 增强Na2S2O3的还原性? C. 中和Na2S2O3溶液的酸性? D. 防止嗜硫细菌生长和Na2S2O3分解 得分: 4 知识点: 6.5 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32023 课程英文名称: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的地位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选修。 2.教学目标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卓越工程师发展计划,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本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脂环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芳香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卤代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掌握醇,醚、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合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利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师在讲授时,应联系实验及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观。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门课应在学生修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习题的要求 适量、适当的习题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对下一步的教学组织,改进教学方法具有直接作用。同时,还可督促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建议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学习中应包含2-3次习题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开卷或论文。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适当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高职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基础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辅助课程。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基础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配制及通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滴定分析法和酸碱中和滴定,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参考学时及学分 该课程总学时60,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22学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基础化学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必需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组装及使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基础。 (一)能熟练掌握溶液浓度的若干表示方法和换算以及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溶液中的平衡分析 (三)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和滴定方法 (四)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会熟练使用分光光度计 (六)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类、命名。 四、设计思路 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尽量体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操作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训中穿插介绍各种仪器的使用,各种常用的滴定方式,各种实验手段和生产技术。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项目任务 (1)理论课程(共38学时) 序号项目学时任务学时 1 溶液 6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换算 溶液配制 稀溶液的依数性2 2 2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 3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 4 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 盐类水解及缓冲溶液2 2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中文):有机化学课程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工、环境等 (英文):Organic Chemistry 课程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104(其中面授64,实验32)学分:6.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应用化学、化工、及材料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环境、生物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制备合成、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题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答疑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重要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相关的应用信息;对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较好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具体应用。 (2)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和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解析图谱,能根据图谱数据推出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能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

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 (4)在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制备的基础上,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有机合成。 (5)对于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些学科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1、知识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讲解

第二学年(2011级)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0105、070107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 96学时总学分: 6 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高等有 机选论大纲执笔人: HHH 参加人: CCZZ 大纲审核人: SS 修订时间: 2011年9月编写依据: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版(11修订) 授课年级:11级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源 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协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 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念,天然产物,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要求学生掌 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立体化学知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方法、运用化学方法及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初步掌 握有机合成技术,掌握有机结构理论及重要有机反应机理。 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在本学科纵深研究以外,有机化学还与各学科广泛 渗透交叉,如有机化学与生物学交叉产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21世纪随着生命科学 和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有机化学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波谱学及现代测试手段的飞跃 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有机化学的微观历程,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有机立体化学及有机合成 化学的发展。人们能更多、更主动地合成出许多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与生命现象相关的 有机化学命题,为更深层次揭示自然界生命奥秘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大纲范围内的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使 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在学习无机化学 的基础上,再来系统地学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变关系及其内在联系。通

大学基础化学作业2

作业名称:大学基础化学作业2 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C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A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A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B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B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A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标准答案:C 题号:8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已知NH3的Kb=1.8×10-5, 当NH3-NH4Cl缓冲溶液的pH=9.0时, 该溶液中 [NH3]/[NH4Cl]为2。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9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4d轨道的主量子数为4,角量子数为2。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题号:10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用0.1 mol/L HCl滴定0.1 mol/L某二元碱 Na2B(pKb1 = 2, pKb2 = 3), 滴定过程中有2个突跃。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11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29号元素Cu的电子构型为[Ar] 3d94s2 。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12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13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题号:14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图形: 1、错

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标准解读与分析

《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标准解读与分析 广东肇庆中学陈岳廷 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种类之多,广泛存在于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及生产、生活、研究的各个领域。化学学科的研究任务决定了有机化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块,当然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模块,加之它涉及实验之多,又是实验内容的极大载体,是实验模块的广泛应用空间。对于经过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学习的学生来说,已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对一个新模块的教学我想首先必须认真思考课程标准的规定性要求和教材如何体现课程标准两个问题,以便在教学中把握好基本的策略。 一、《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标准分析(化学5的作用与功能) 课程理念是课程标准的灵魂。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的课程理念。化学课程标准应该体现课程理念,“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功能和作用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化学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一般说来,课程标准包含着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条件、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原则性规定和说明。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它通过规范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和管理,来保证课程达到预定目标、满足国家对课程的要求。课程标准能帮助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和管理人员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及其结构,明确有关的工作原则。 2、化学课程标准 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化学课程目的应该包括下列方面: ①以化学为重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使学生具有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化学科学知识的初步架构;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和化工技术的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认识它们对社会及其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可能的消极影响;使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怀疑精神、实践精神、创造精神和人本精神,了解化学科学过程和方法,学习用化学科学观念、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来观察、认识自然与社会,并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②提高学生的心理个性素质:使学生热爱化学、尊重科学,有学好化学的兴趣、热情、意志和态度,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全面发展。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用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尊重别人、协作共事等科学伦理道德的观念、体验和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有机化学基础》的功能与作用 “有机化学基础”将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等内容,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形成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框架,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为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可能发展提供梯度性素材。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 2

(4分)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若柱长增加一倍,色谱峰的宽度为原色谱峰宽度的( )。(忽略柱外死体积) ? A. 一半 ? B. 1倍 ? C. 倍 ? D. 4倍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15.3 色谱法基本理论 收起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4分) 配制Na2S2O3时,加入少量Na2CO3的目的是( ) ? A. 作抗氧剂 ? B. 增强Na2S2O3的还原性 ? C. 中和Na2S2O3溶液的酸性 ? D. 防止嗜硫细菌生长和Na2S2O3分解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6.5 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D解析

(4分) 用玻璃电极测量溶液pH值时,采用的定量方法是( ) ? A. 工作曲线法 ? B. 直接比较法 ? C. 一次加入法 ? D. 增量法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8.2 直接电位法测溶液的pH值 展开解析 答案B解析 4. (4分) 下列各量中,描述测量值精密度的量是( ) ? A. 相对误差 ? B. 绝对误差 ? C. 标准偏差 ? D. 真值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 5.

(4分) 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 ) ? A. 进行仪器校正 ? B. 增加测定次数 ? C. 更换操作人员 ? D. 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2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A解析 6. (4分) 电位滴定法中,滴定终点为E-V曲线的( ) ? A. 曲线的最大斜率 ? B. 曲线的最小斜率 ? C. E为正值的点 ? D. E为负值的点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8.4 电位滴定法的原理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4分)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适用专业:化学与化工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108学时(54?2) 课程学分:6学分(3?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授课方式: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等 大纲制定人:田来进 大纲审定:有机教研室 制定时间:2013-06-26 二、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最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并满足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 (1)每周4学时,共计36周(两学期),108学时 (2)学分:6分 (3)主要教学环节 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结合运用分子模型,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和“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B.课后作业:每周约2小时。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原子、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以及酸碱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四大谱的原理和计算、对称守恒原理,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谱学、物质结构等后续课程完成。

烹饪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 课程标准 三年中专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经济贸易与社会服务系教研室编制 2015年9月6日

课程标准审核目录

《烹饪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烹饪基础化学 总学时数:36(讲授学时:实践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烹饪专业 适用班级:13级烹饪班 适用学期: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烹饪基础化学(第2版)》是中等职业教育烹饪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是在2006年版本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从化学角度来解释烹饪中的许多现象和变化,更好地发挥烹调技艺。其相关课程是《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工艺》是烹饪专业的基础课程。 2. 课程作用 烹饪基础化学课程,意欲从化学角度来解释烹饪中的许多现象和变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发挥烹调技艺。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职业素养,它是以提高餐饮企业一线人员理论水平,适应现代旅游酒店及餐饮企业的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 3. 课程任务 烹饪基础化学是学生了解烹饪中原料及营养素变化必备知识,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所必修的课程。达到懂得烹饪变化规律的目的,为科学烹饪实践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为餐饮业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奠定基础,为现代人的饮食生活服务。 二、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

针对性的原则。 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原料学》《烹饪工艺》《面点工艺》等到知识基础,并为继续高等职业教育做好准备。同时更新了教材中的一些观念。另外,将每章后的练习与思考重新拆分,放在每节后面,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每节后增加了“学习内容”栏目。 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组织学生学习烹饪基础化学相关理论。坚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同时又兼顾了专业技能考核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本教材贴近教学实际,被教师和学生所认可。 通过讲授、案例分析、现场模拟、角色表演、观看录像等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又掌握操作技能,以便很快适应日后的工作需要。 在案例教学中穿插介绍各种影响食品菜肴色、香、味、品质的烹饪化学知识,让学生在教、做、学”相结合中,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还根据烹饪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设计了“想一想”栏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参与互动教学的兴趣。教材中提供的小资料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材每节后有练习与思考,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化学理论相关 知识,了解掌握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了解掌握食物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了解掌握食物色香味风味物质、食物组织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 系统掌握烹饪基础化学知识,合理科学烹调。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水平,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无锡卫生高职校专业课课程标准(2014级用)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时数:136(理论学时:100 实践学时:36)学分:8 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根据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有机化学,积极探究有机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有机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出,课程框架和学时分配如下表:

二、课程目标 《有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方法、结构及重要理化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