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保健学重点完整版

妇女保健学重点完整版
妇女保健学重点完整版

妇女保健学

为那些没有书的准备的

另加了补充的几个和一些疑问性的

1.我国采用的围产期1的定义:

妊娠满28周(胎儿或新生儿出生体重≥1000g)至出生后7天内。

2.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常见典型表现是白带呈豆渣样伴外阴阴道瘙痒。

3.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h内。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4. 我国对育龄妇女的定义范围是15—49岁

5. 女童期常见的生殖道炎症有:

特异性外阴阴道炎①滴虫性外阴阴道炎②外阴阴道念珠菌病③淋病;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如异物性阴道炎,局部过敏性阴道炎等。

6. 绝经最本质的变化:卵巢功能逐渐动态衰退(抑制素首先下降为卵巢功能衰退的标志)

7. 绝经后生殖系统的变化(p155):子宫和阴道发生退行性变化,表现为内外生殖器官包括盆底组织和卵巢出现退变和萎缩性变化。

8 职业有害因素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p261):

可能导致生殖损害,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及受孕低下,自然流产,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儿童期恶心肿瘤

9. 噪声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p264):

1)对月经的影响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血量增多或减少,痛经

2)对妊娠经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引起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3)对胎儿听力的影响出生后高频段听力下降

10.WHO对避孕药的要求是:

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维持规则的出血和迅速可逆

11. 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7天

12. 人工流产包括妊娠10周以内的负压吸宫术和妊娠在10-14周以内的钳刮术。

13. 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激素补充治疗(HT/HRT)

14. 阴道生态系统及影响阴道生态平衡的因素是(p196)

乳杆菌、雌激素及阴道酸碱度①维持阴道生态平衡中,乳杆菌、雌激素及阴道酸碱度(PH)起重要作用;②正常阴菌群中,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③乳杆菌分解糖原,阴道处于酸性环境;

15.细菌性阴道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阴道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混合感染(乳酸杆菌减少,其他细菌大量繁殖)

16.参照美国CDC2006年方案,诊断急性盆腔炎的两个必备条件是

①必备条件:子宫压痛、附件压痛、宫颈举痛;

②附加条件:口表测体温>38.3℃、异常宫颈或阴道分泌物、宫颈有淋菌和(或)

沙眼衣原体感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等。

17. 引起生殖器疱疹的是单纯疱疹病毒(HSV-Ⅰ、HSV-Ⅱ)

18.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三个环节分别是:

1)孕期(主要是孕晚期)艾滋病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2)分娩过程中,胎通过产道时,接触母亲血液和阴道分泌物感染

3)产后经过母乳喂养传播

19. 肿瘤三级预防是(p205):

1)一级预防,为病因学预防,为最根本最理想的防癌途径

2)二级预防,为发病学预防

3)三级预防,在肿瘤发生后,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

20.CIN和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应采用的的“三阶梯”程序: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21. 子宫内膜癌三联征: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22.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包括(p207):

1、传统的巴氏涂片

2、3%-5%冰醋酸染色法(VIA)

3、5%Lugols碘液染色法(VILI)

4、宫颈视诊

5、计算机辅助学检测系统(CCT)

6、液基薄层细胞检测(LCT)

7、HPV检测,阴道镜等…液基薄层细胞检测(LCT),HPV检测,阴道镜等…

23. 产用的避孕方法包括哪些?(p135)

1)屏障避孕:男用避孕套,女用避孕套,阴道隔膜,外用杀精药

2)女用避孕药: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复方长效口服避孕药,速效避孕药,

长效避孕针,紧急避孕药,缓释系统避孕药

3)宫内节育器(IUD),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放置

4)绝育术5)自然屏障法6)母乳喂养避孕7)体外排精

24. 女童期分为哪几期:(p18)

1)婴儿期,出生1周岁前

2)幼儿期,1-3周岁前

3)学龄前期,3-6周岁前

4)学龄儿童期,6-10周岁

25. 简述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以下4项中有3项阳性即可诊断

1)阴道分泌物增多或者有腥臭味

2)阴道分泌物的PH值>4.5

3)氨试验为阳性

4)线索细胞阳性(为必备条件)

26. 简答更年期综合症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症状(p163)

原因:①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内分泌紊乱;②社会、心理因素影响

主要症状:

1)月经改变,如稀发,频发或紊乱

2)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出汗,潮热等症状

3)泌尿生殖器官萎缩症状

4)其他症状,如紧张,焦虑,失眠,情绪低落等

27. 环境对胚胎的发育毒性作用包括哪些?(p242)

1)胚胎死亡,即出现流产

2)畸形,即形态上出现永久性异常

3)生长发育迟滞,如低体重儿

4)功能发育不全,如神经系统功能或免疫功能低下

28.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p55)

1)性生理卫生知识,包括男女生殖器构造和功能,性生理发育的规律和正

常的生理现象,生殖器官的卫生保健知识和生殖器官的一些异常现象

2)性心理卫生知识,指导青少年正确认识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心理

卫生保健知识

3)性的伦理道德教育,教育青少年在对待和处理异性关系中应遵守的伦理

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4)预防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和避孕知识

29. 婚前保健服务包括哪几项服务?(p57)

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婚前医学检查

30. 婚前医学检查意见包括哪几点?(p61)

1)未发现医学上不宜结婚的情形

2)建议不宜结婚3)建议暂缓结婚

4)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者意见

5)建议不宜生育6)建议控制下一代性别

7)其他应劝阻婚育的疾病

婚前医学检查意见

(一)未发现医学上不宜结婚的情形

(二)建议不宜结婚

(三)建议暂缓结婚

(四)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者意愿

(五)建议不宜生育

(六)建议控制下一代性别

(七)其它应劝阻婚育的疾病

以下是详细论述:

(二)建议不宜结婚

双方为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疾病,如发现一方或双方患有重度、极重度智力低下,不具有婚姻意识能力;重型精神病,在病情发作期有攻击危害行为的,注明“建议不宜结婚”。

(三)建议暂缓结婚

发现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或其他医学上认为应暂缓结婚的疾病时,注明“建议暂缓结婚”。

(四)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者意愿

对于婚检发现的可能会终生传染的不在发病期的传染病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在出具婚前检查医学意见时,应向受检者说明情况,提出预防、治疗及采取其他医学措施的意见。若受检者坚持结婚,应充分尊重受检双方的意愿。

(五)建议不宜生育

发现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或其他重要脏器疾病,以及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疾病的,注明“建议不宜生育”。

(六)建议控制下一代性别

针对患X连锁隐性遗传病(血友病、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等),遗传规律是:女性携带者+正常男性——后代女性为携带、男性为患者。

(七)其他应劝阻婚育的疾病

影响性生活和生育的生殖器官缺陷或疾病;

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或晚期恶性肿瘤。

31. 阐述产时保健中“五防”的具体内容(p92)

1)防出血,因为产科出血尤其是产后出血极可能致死

2)防感染,接生过程严格无菌操作,进行四消毒,合理用抗生素

3)防滞产,如头位难缠等不能早期发现

4)防产伤,因产伤可能造成小儿死残,对产妇威胁也很大

5)防窒息,胎儿窘迫或新生儿窒息是难以预报且危害很大的并发症,应采

取防治措施附:一加强,即产时加强监护

32. 哪些人群是宫颈癌的高危人群(p207)

1)性生活活跃,开始性生活年龄较早,本人或丈夫有多性伴侣

2)反复生殖道尖锐湿疣3)早孕,早育,多产的妇4)吸烟女性

33. 定量研究中的抽样方法有?(p280)

单纯随即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34.慢性宫颈炎的表现为(自己再在书上看看)

1)宫颈糜烂,宫颈管鳞状上皮外移

2)宫颈肥大

3)宫颈腺囊肿

4)宫颈息肉(宫颈增生性疾病)

5)宫颈管粘液炎症

35.青春期常见疾病有?

①缺铁性贫血②痛经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④闭经⑤青少年性传播感染----近视、扁平足、肥胖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及青春期常见病,如青春期高血压、肺结核、痤疮、女性月经异常----(我网上查到的一些)

36影响胎体宫内发育的环境因素包括?

外源性环境因素母体因素胎盘因素

37简述孕产妇死亡的定义及孕产妇死亡率的计算公式

定义:妇女在妊娠期至产后四天内,由于任何与妊娠有关的原因所致的死亡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内,因各种原因(除意外事故外)造成的孕产妇死亡均计在内。由于其比例较小,因而分母多以万或十万计。即每万例活产或每十万例活产中孕产妇的死亡数为孕产妇死亡率。(来自百度百科)

公式:孕产妇死亡率=某年

孕产妇死亡人数/童年孕产妇数*(100000/10万)

38.HRT治疗疗原则(更年期激素补充质量的原则):

1)个体性2)最低有效剂量3)早期开始治疗

39.人流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近期:孔、人工流产综合征、吸宫不全、漏吸、术中出血、术后感染、羊水栓塞远期: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损伤、输卵管粘连导致不孕

40.节育期保健的难题:降低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尤其是在年轻的女性中

41.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HPV类型:腺癌-hpv18 鳞癌hpv16

42.常见急性宫颈炎的病原体:淋病沙眼衣原体…最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包括了大肠杆菌、链球菌或是葡萄球菌等,会引起女性化脓性的炎症,而对于病毒、滴虫等也都会造成子宫炎的发生…:急性宫颈炎(acute cervicitis)过去少见,主要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加,急性宫颈炎已成为常见疾病。目前急性宫颈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淋病奈瑟氏菌、沙眼衣原体。…(故有歧义,网上看到多个版本,见书)

43.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原则:

1)性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同步2)适时、适当、适度3)培养为主4)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 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 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 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 7.3~38℃,中等度热3 8.1~39℃,高热3 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绀。分为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 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16.三凹征:又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

老年护理学知识点汇总(复习)

1平均预期寿命:简称平均寿命,是指通过回顾性死因统计和其它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一定年龄组的人群能生存的平均年数。 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去除残疾和残障后所得到的人类生存曲线,即个人在良好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 2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年龄划分有两个标准:发达国家:≧65岁;发展中国家:≧60岁 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过程。 3“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 是通过提高整个老年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减少医疗支出和延长老年人的有效劳动寿命,促进老年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老龄化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转化为积极因素。 4积极老龄化:是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他强调老年群体和老年人不仅在机会、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作为家庭的社会的重要资源,,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5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 老年护理目标: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延缓恶化及衰退;提高生活质量;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 6自我保健就是自己利用所掌握的卫生知识和养生保健方法,不依赖医务人员、完全靠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力量,对身体进行监测、观察、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和养生,并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和家庭成员健康长寿的养生保健方法。 7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健康不仅意味着没有心理疾病,还意味着个人的良好适应和充分发展。 8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 1、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现状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老年人口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高龄老人(80岁以上老年人)增长速度快 ?老年妇女是老年人口中的多数 “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 是通过提高整个老年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减少医疗支出和延长老年人的有效劳动寿命,促进老年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老龄化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转化为积极因素。 积极老龄化:是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他强调老年群体和老年人不仅在机会、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作为家庭的社会的重要资源,,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 老年护理目标: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延缓恶化及衰退;提高生活质量;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 老年护理作为一门学科发展是从美国开始。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超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 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 6.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7.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增生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8. 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9.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10.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 调节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 12.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 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 分子E.抗菌肽 13. 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A.γδT 细胞B.αβT 细胞C.NK 细胞D.DC E.巨噬细胞 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15. 免疫细胞不包括: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巨噬细胞 16. 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D.T/B 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E.精确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诊断学基础重点

绪论 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主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 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 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 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 6)病历与诊断方法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 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 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5)发热的原因: 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③原因不明发热 炎—转移性右下腹痛. 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4胸痛的病因及问诊要点: 胸痛原因: 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 2)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包.心肌病变等 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 4)其他原因,如食管疾病,纵膈疾病等

老年护理学自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填空题: 1.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有(精神症状)、(体位性低血压)、(耳毒性)、(尿潴留)、(药物中毒)。 2.老年人五大用药原则:(受益)、(五种用药)、(小剂量)、(择时)、(暂停用药)。 3.《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时候,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 4.沟通的方式包括(语言)、(非语言)。 5.老年人健康包括(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 6.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养老照顾模式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机构养老模式)为辅。 7.老年保健的目标:(增进健康)、(防病治病)、(提高生活质量)、(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8.老年人任职的评估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定向力)三方面。 9.临终关怀的护理核心是(关心)。 10.老年人丧偶后,心理反应一般经过四阶段:(麻木)、(内疚)、(怀念)、(恢复)。 11.老年人功能状态评估包括(ADL)(IADL)(AADL)三个层次. 12.AD根据病情演变,分为(遗忘期)(混乱期)(极度痴呆期)。 13.体重指数BMI(<16)为重度消瘦。 14.14.1979年WHO将冠心病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5型。 15.15.胃食管反流病平卧位时抬高床头(20cm)。避免(右侧)卧位。 16.16.老年人血糖控制不可过分严格,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9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2.2mmol/L)以下即可。 17.心脏康复运动将心脏康复分为(4)个阶段。 18.疼痛的分类:(躯体疼痛)(内脏疼痛)(神经性疼痛)。 19.老年病共同临床特点:1)起病隐匿发展缓慢,2)症状及体征不典型,3)各种疾病同时存在,4)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5)易出现意识障碍,6)易存在并发症和后遗症,7)伴发各种心理反应,8)预后不良。 20.老年人的饮食原则:1)平衡膳食;2)饮食易于消化吸收;3)食物温度适宜;4)良好的饮食习惯。 2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感知觉的变化(2)记忆的变化(3)智力的变化 (4)思维的变化(5)人格的变化(6)情感与意志的变化 22. 判断题:正确 1.老年人肾药物排泄时间延长,清除率下降,易产生药物蓄积中毒。 2.心绞痛发作频繁的病人,大便前吞服硝酸甘油片,可预防发作。 3.制酸剂不可与牛奶同服。 4.饮食与营养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是维持、恢复、促进健康的基本手段。 5.膳食纤维老年人摄入量以30g为宜。 6.有效的休息应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充足的睡眠、心理的放松、生理的舒适。 7.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角色功能的认知与评价 8.痴呆患者的记忆力下降是不可逆且进行性加重。 9.老年人健康体检时适宜温度为22-24℃。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重点内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影像诊断。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坚持实践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多运用电子模具及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在方法上,要采用启发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重点与难点 1.学会问诊、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问诊要点和临床意义。 2.掌握物理检查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3.了解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与应用指征。 4.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其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特征。 5.了解影像诊断的理论基础、临床意义与应用指征。 三、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1)《诊断学基础》第二版. 戴万亨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3月(全国高等中医 药院校规划教材) (2)《医学影像学》第六版.吴恩惠,冯敢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全国高 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 参考书目: (1)《临床诊断学教程》.刘文秀等主编.北京医学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四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老年护理学复习资料

老年护理学 1,老化: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一系列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进行性、衰退性的变化。2,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它是老年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过程。 3,健康老龄化:指老年人在晚年能够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4,积极老龄化:是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它强调老年人不仅在机体、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5,老年护理学: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老年期的身心健康和疾病护理特点与预防保健的学科,也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学科。 6,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7,流体智力:指获得新概念、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主要与人的神经系统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 8,晶体智力:指对词汇、常识等的理解能力,与后天的知识、文化和经验的积累有关。9,离退休综合征:指老年人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及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10,空巢家庭:是指家中无子女或者子女成人后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10,空巢综合征: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常由于人际疏远、缺乏精神慰籍而产生被疏远、舍弃的感觉,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症状。 11,药物不良反应(ADR):指在常规剂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 12,尿失禁:指由于膀胱括约肌的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受主观控制而自尿道口溢出或流出的状态。 13,便秘: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且粪便干结,便后无舒畅感。 14,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15,居家养老模式: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专业人员或家人及社区志愿者对老年人提供服务和照顾的一种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而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16,老年期痴呆:指发生在老年期由于大脑退行性病变、脑血管性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第三章老年人的健康评估 1,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内容包括: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角色功能等方面。 2,老年人健康评估注意事项:@1提供适宜的环境@2安排充分的时间@3选择适当的方法@4运用沟通的技巧@5获得客观的资料。 3,评估老年人血压:高血压和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一次建议老年人平卧10分钟后测量血压,再于直立1分钟、3分钟、5分钟后各测定血压一次,如直立时任何一次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7章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单项选择 1、由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就是型: A、I 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以上都不就是 2、I 型过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以上均不就是 3、关于Ⅱ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A、属于细胞毒型 B、有NK 细胞与巨噬细胞参与 C、没有补体参与 D、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就是由IgG 与IgM 介导的 4、下列疾病属于III 型变态反应的就是: A、特应性皮炎 B、输血反应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接触性皮炎 E、移植排斥反应 5、I 型超敏反应主要就是由哪一种抗体介导的 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6、参与I 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就是: A.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 B.B 细胞 C.T 细胞 D.NK 细胞 E.内皮细胞 7、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皮肤荨麻疹 D.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E.过敏性鼻炎 8、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就是: A.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B.IgE 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 受体结合 C.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 D.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相应症状 E.IgG 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9、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就是: A. 肾上腺素 B. 阿司匹林 C. 青霉素 D. 抗血清 E. 扑尔敏 10、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就是对花粉产生了: A.I 型超敏反应 B.II 型超敏反应 C.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不属于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下列关于II 型超敏反应错误的就是 A.自身组织细胞就是受到攻击的靶细胞 B.输血反应就是典型的II 型超敏反应 C.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G 与IgM D.吞噬细胞与NK 细胞的杀伤就是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E.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E 13、II 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 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 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 A.I 型 B.II 型 C.III 型 D.IV 型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5、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就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 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诊断学基础重点

诊断学基础重点内容 简答题: 心电图(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颤、心肌梗死) 影像学(肺结核、大叶性肺炎、骨折、脊柱结核) 综合分析: 病案(15分):水肿、呼吸困难、呕血与黑便 (5分):腹膜炎(173页)、肝硬化、气胸(124页)、胸腔积液(125页) 第一篇:症状诊断 第一章:常见症状 一、发热 1、病因:感染性、非感染性(前者多见) (1)感染性发热: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者全身性,均可引起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2、临床表现:体温升高 (1)低热:37.5℃-38℃; (2)中等度热:38.1℃-39℃; (3)高热:39.1℃-41℃; (4)超高热:41℃以上。 3、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日至数日,反复发作。(疟疾)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4、问诊要点 (1)伴皮疹:应该注意是否为急性出疹传染病,如水痘、麻疹、猩红热、伤寒等。 (2)伴口唇单纯疱疹:常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间日疟、流感。 二、疼痛 1、定义:损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 机体的防御反应。 2、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 现象称为牵涉痛。 3、胸痛:主要由胸部疾病引起的 (1)病因:胸壁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原因。 (2)胸痛常见病因的鉴别:★ [1]、胸壁疾病:固定于病变处。呈带状疱疹沿神经走向,不越过正中线;隐痛或剧 痛。带状疱疹呈刀割样痛或灼痛。持续时间不定,带状疱疹可持续数周。压迫局 部或胸廓活动时加剧。 [2]、胸膜病变:位于患侧腋中线肺底部位。干性胸膜炎为尖锐刺痛。黏连性胸膜为

老年护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1居家养老照顾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 由专业人员或家人及社区志愿者对老年人提供服务和照顾的一种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而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 2.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3.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4.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 5.疼痛;是感觉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反应及情感上的不愉快经历。 6.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的病痛提高生存质量,维护病人尊严 7直立性低血压:平卧10分钟后测量血压,再于直立1分钟3分钟5分钟后各测定血压一次,如直立时任何一次收缩压比卧位降低大于等于2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降低大于等于10毫米汞柱 8药物不良反应:在常规剂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 ( 9合理用药: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 10跌倒: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主、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脚底以外的部位停留在地面地板上或者更低的地方 老年药动力学改变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减慢,绝大多数药物的被动转运吸收不变而主动转运吸收减少,药物代谢减弱,药物排泄功能降低,血药浓度增高 老年药效学改变的特点: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作用增强,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药物耐受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用药依从性降低 1.病理性老化特点:累积性普遍性渐进性危害性内生性。 2老年护理目标: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延缓恶化及衰老提高生活质量做好临终关怀。原则:满足需求社会护理整体护理个体化护理早期防护持之以恒 3,老年健康评估方法:交谈观察体格检查阅读测试注意事项:提供适宜的环境安排充分的时间选择适当的方法运用沟通的技巧获得客观资料 4.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包括:情绪情感认识能力压力与应对 5.。 6.文化核心要素:价值观信念和信仰习俗 7.老年保健最初源于英国老年健康影响最大经济。 8.我国的老年保健策略归纳为六个“有所”,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教”。 9.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 10.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有适应原则、整体原则、系统原则、发展原则 10.老年人常见的安全问题有:跌倒、噎呛、服错药、坠床、交叉感染、用电安全 11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降低,室温应以22~24℃为适宜;室内合适的湿度则为50%~60%7.老人最易被接受的触摸部位是手,其他适宜触摸的部位有手臂、背部与肩膀。头部则一般不宜触摸。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广州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基础考试重点

酶分离”现象:指急性重症肝炎时,肝坏死严重,线粒体大量破坏,AST明显升高,但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248) 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指脑脊液中蛋白明显增加而细胞数轻度增多。见于脊髓受压、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脊髓肿瘤等。(311) 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43) 隐性黄疸:17.1-34.2umol/L,(43) 脑膜刺激征: 指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些肌群时出现防御反应的现象(204)腹膜刺激征: 腹壁紧张,同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称为腹膜刺激征,为急性腹膜炎的重要体征(160) 听觉语音定义及方法: 嘱被检查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传至胸壁,由听诊器听及. (121) 触觉语颤定义: 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的共鸣的震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 (113) 奔马律:在S2后出现的响亮额外心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来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称为奔马律. (138)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各水冲脉。检查:握紧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可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系因脉压差增大所致。(发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149) 奇脉: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的现象,又称为吸停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压缩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149)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 (214) 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为主,若5叶者超过0.03,或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以至15叶),则称为核右移.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预后不良. (216) 移动性浊音及腹水: 腹腔内游离液体在1000ml以上,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及腹水.(腹水叩诊腹中部为鼓音,两侧为浊音) (169) 颈静脉怒张的定义及意义:在坐位或半卧位明显见到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颈静脉怒张提示体循环静脉血回流受阻或上腔静脉压增高,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上腔静脉综合征(受压).: (100) 肝颈静脉反流征:当右心功能不全时,右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回流到右室受阻,腔静脉淤血,肝脏则发生淤血性肿大,若按压肿大的肝脏,则将血液从肝脏挤入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但由于右心功能衰竭,不能接受增加的回心血量而返流到上腔静脉使颈静脉充盈。同理,渗出性和缩窄性心包炎时,限制了心脏舒张,使体循环血液、回流受阻而肝淤血,也可出现肝颈静脉返流阳性。(148) 震颤定义: 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义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129)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了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亦称为管呼吸音。(119) 呼吸困难:患者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呼吸频率、深度、节率改变;张口呼吸;端坐呼吸;紫绀;辅助呼吸肌参加活动。(26)干罗音:又称连续性呼吸附加音,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呼吸性附加音。(119) 湿罗音:又称不连续性呼吸附加音,是因为气道或空洞内有较稀薄的液体,呼吸时气道通过液体形成水泡并立即破裂时所产生的声音,故也称水泡音。(120) 莫菲氏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胆总管渐进阻塞征:见于黄疸进行性加深(163) 库斯莫尔呼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病人可以出现节律匀齐,呼吸深而大(吸气慢而汉、呼气短促)病人不感呼吸困难的呼吸,称为库斯莫尔(Kussmad)呼吸,又称酸中毒大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163) 潮式呼吸: 潮式呼吸是一种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加上变化的周期什呼吸.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秒至2分钟,暂停期可持续5~30秒,多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等(111) 库瓦西耶征:又称无痛性胆囊增大征,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阻塞,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显著肿大,但无压痛。(111)比奥呼吸:又称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深度相等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深度相同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111) 二、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自考老年护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 1. 老年护理学; 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学科。 2. 老年保健:即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以促进和维持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3. 睡呼吸暂停综合征; 是指睡眠时口、鼻腔中无气体呼出持续10秒以上,每小时超过8次。此病症可引起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夜间睡眠间断,白天嗜睡。 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质减少、骨组织的细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引起骨折的全身性疾病。 1.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群及其主要照顾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指导老年护理实践的主要方法是护理程序。 2. 健康老龄化;是指在老龄化社会中,多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健康状态,同时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受过度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3. 自我保健;是个人、家庭、邻里、亲友和同事自发的卫生活动。 4. 老年期谵妄;指老年人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脑病综合征。 2. 老年人口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例,即在某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构成中,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指标。 3. 老年性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双耳听力对称性进行性下降,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觉神经性聋。 4. 空巢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环境中,由于人际疏远而产生被分离、舍弃的感觉,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症状 1. 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之为骨折。 2.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3.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期,起病潜隐,呈缓慢而不可逆地进展,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痴呆综合征。 4. 要素饮食:是以氨基酸制剂作为氮源配以单糖、双糖及适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精制而成的粉状物,使用前用水调成流质,是一种不需要再消化而可直接被小肠吸收的、基本能满足人体需要的营养品。 5. 临终:又称濒死,一般指由于各种疾病或损伤而造成人体主要器官功能趋于衰竭,经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各种迹象显示生命活动即将终结的状态。3.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指数,即老年人口数占劳动人口数的百分比,说明劳动者负担老年人的轻重程度。 4.高楼住宅综合征:是指长期居住在城市的高层闭合式住宅里,与外界很少交往,也很少到户外活动,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反应的一组症候群。5.老视: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逐渐失去弹性,调节功能减退,以至于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发生困难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