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及护理

合集下载

输血反应与护理措施

输血反应与护理措施

输血反应与护理措施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出血性疾病以及手术中的失血等。

然而,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即输血反应。

这些反应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输血反应的类型、表现及护理措施对于保障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一、输血反应的类型及表现(一)发热反应这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多发生在输血后 1 2 小时内。

患者会出现发冷、寒战、发热,体温可高达 38 41℃,同时可能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反应的原因主要是致热原(如细菌的代谢产物、白细胞内的致热原等)随血液输入体内引起。

(二)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过敏体质、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等有关。

(三)溶血反应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

可分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通常在输血后立即发生,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黄疸等,甚至会发生休克、急性肾衰竭。

迟发性溶血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7 14 天,表现为黄疸、血红蛋白下降等。

溶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输入的血型不合、血液保存不当等。

(四)细菌污染反应如果输入的血液被细菌污染,患者会出现发冷、发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五)循环超负荷常见于心脏功能不全、老年、幼儿及低蛋白血症患者。

患者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肿症状。

(六)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表现为发热、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等。

(七)其他输血反应如大量输血后的出血倾向、枸橼酸盐中毒等。

二、输血反应的护理措施(一)预防措施1、输血前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型相符。

2、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认真核对患者姓名、血型、住院号、血袋编号等信息。

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输血反应是指在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受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和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

这些反应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因此了解这些反应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对于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过敏反应是指在输血后受者出现的过敏症状,如皮肤潮红、发痒、呼吸困难等。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血、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等。

其次,发热反应是指在输血后受者出现的体温升高,通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血、进行体温监测、使用退热药物等。

另外,溶血反应是指在输血后受者出现溶血现象,表现为贫血、黄疸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血、进行溶血指标检测、进行血液透析等。

最后,TRALI是指在输血后受者出现急性肺部损伤的情况,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血、进行氧疗、进行肺部支持治疗等。

总的来说,对于输血反应的处理,首先要及时停止输血,保护受者的生命安全。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使用药物、进行监测、进行支持治疗等。

另外,对于输血反应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严格的血液筛查、术前评估、血液保存技术等。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技能,提高对输血反应的警惕性和应对能力,以保障受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医护人员了解常见的四大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提高对输血反应的处理水平,为受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输血服务。

输血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做好血液储存管理
血液采集
血液采集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采血后应及时分离出血浆和红细 胞等成分,并按照规定温度储存

冷链管理
血液储存过程中需保持冷链环境, 以确保血液不会变质或污染。同时 ,在运输过程中也需保证冷链不断 。
定期检查
血液储存期间需定期检查血液的质 量和有效期。对于过期或变质的血 液,应及时进行处理并记录。
循环超负荷
总结词
循环超负荷是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水肿等症状。
详细描述
循环超负荷通常是由于输血过多或速度过快引起的。患者可能出现 肺水肿、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治疗,如洋地黄类、利尿剂等, 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枸橼酸盐中毒
总结词
减少输血次数
限制输血指征
对于可以采取其他治疗措施的患 者,应尽量避免输血。例如,对 于贫血严重的患者,可以优先考
虑使用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
推广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是指收集并处理患者自 身的血液,在需要时进行回输。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外部血液的 需求,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血液回收技术
血液回收技术是指将手术中或创 伤后流失的血液进行回收、处理 和回输。这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 有限的血液资源,减少输血次数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是对于可能出现的 迟发性不良反应要特别留 意。
记录反应
详细记录输血后的不良反 应表现、处理方法和结果 ,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
及时处理
对于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 ,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 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
04
CATALOGUE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护理课件

输血不良反应护理课件

抗过敏治疗
对于过敏反应的患者, 应给予抗过敏药物,如 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等。
抗休克治疗
对于休克患者,应给予 抗休克治疗,如补充血
容量、升高血压等。
后续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生命体 征和意识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 症。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焦虑 等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和配合度。
法律责任
医护人员的职责与义务
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确保输血过程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规 范,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和 报告。
医疗机构需建立健全的输血管理制度 ,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对 输血不良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患者有权利了解输血的风险和益处, 选择是否接受输血,并承担输血可能 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健康教育
记录与报告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健康教 育,提高其认知和预防意识。
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医 院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提高 输血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04
输血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发热反应
总结词
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早期不良反应,通常在输血开始后15分钟至2小时内 出现。表现为畏寒、寒战和高热,体温可上升至39~40°C。同时可伴有头痛、恶 心等症状。
案例二:过敏反应
总结词
发生率仅次于发热反应
详细描述
过敏反应通常在输血后期或输血结束后发生,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严 重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案例三:溶血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结词

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4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三、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 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溶血反应是最严重输血反应,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1、血管内溶血 1.1原因 1.1输入了异型血液: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血管内溶血, 反应发生快,一般输入10-15ml血液即可出现症状,后果严重。 1.2输入了变质的血液:输血前红细胞已经被破坏溶解,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过高、血液被剧烈震荡或被细菌污染、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的药物等,均可导致红细胞破坏溶解。 2.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与发热反应相似,重者在输入10-15ml血液时 即可出现症状,死亡率高。通常可将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输入血中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
三、溶血反应
4.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插入导尿管,检测每小时尿量,并做好记录。若发生肾衰竭,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 4.7若出现休克症状,应进行抗休克治疗。 4.8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2.血管外溶血 多由Rh系统内的抗体(抗D、抗C和抗E)引起。临床常见Rh系统 血型反应中,绝大多数是由D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相互作用产生抗原抗体免疫反 应所致。反应的结果使红细胞破坏溶解,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转化为胆红素, 经血液循环至肝脏后迅速分解,然后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Rh阴性患者首次输入Rh阳性血液不发生溶血反应,但输血2-3周后体内即产生抗Rh因子的抗体。 如再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即可发生溶血反应。Rh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溶血反应较少见,且发生缓慢,可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后才发生,症状
常见的输血反应
*
发热反应(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虽然输血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输血涉及人体内部的复杂反应机制,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良反应。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应急措施。

1.过敏反应:这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之一,占所有不良反应的70%以上。

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潮红、荨麻疹、呼吸急促、眩晕、头痛等症状。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低血压甚至休克。

应急措施包括立即停止输血、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类药物。

2.发热反应:输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

轻度发热并不罕见,但如果体温超过38℃或持续时间较长,则应考虑血液库存超过期限或输血相关感染的可能。

应急措施包括中止输血,及时采集血液和尿液标本以进行细菌培养,并给予降温药物和抗感染治疗。

3.过量输血:过量输血可以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影响心脏和肺脏功能。

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疼痛、高血压等。

应急措施包括立即终止输血、争取患者平卧休息,并联合麻醉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输白蛋白或利尿剂等药物。

5.感染:输血过程中可能将病原体引入患者体内,导致输血相关感染。

症状包括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等。

应急措施包括中止输血,进行血液和尿液培养,并进行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学检测。

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在应急措施之外,预防是更为重要的一环。

为了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首先进行严格的血型鉴定,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问诊,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存在的风险因素。

此外,选择符合患者血型和体质的血液制品,尽量使用新鲜的血制品,避免使用过期的血制品,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输血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和处理的并发症。

通过合理的临床操作和准确的判断,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完整word版)输血反应与护理措施

(完整word版)输血反应与护理措施

输血反应与护理措施(一)发热反应发热是输血中常见的反应1、原因(1)血液、保养液、贮血器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2)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再次输血时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2、临床表现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2h内发生。

临床表现为畏寒或寒战、发热,体温可达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

发热持续时间不等,轻者持续1~2h后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3、护理措施(1)根据病情减慢低速或停止输血,给予生理盐水输入,爆出静脉通路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半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至病情平稳。

(3)给予对症处理,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给予相应生活护理。

(4)必要时按医嘱用药,例如激素、抗过敏药若异丙嗪等。

(5)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过敏反应1、原因(1)病人是过敏体质,输入血中的异体蛋白与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

(2)献血员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使输入血液中含致敏物质。

(3)多次输血患者,体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发生过敏反应。

(4)供血者血液中的变态反应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一旦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2、临川表现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甚至反生过敏性休克。

3、护理措施(1)发生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通知医生。

(2)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

(3)根据医嘱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4)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给予抗过敏药物。

输血反应及护理ppt

输血反应及护理ppt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 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 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1
在此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详情介绍点击添加 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2
在此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详情介绍点击添加 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3
在此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详情介绍点击添加 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2.护理:轻者对症处理,重者按急性溶 血反应处理。
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 ❖出血倾向 ❖枸橼酸钠中毒
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 (一)原因:身体衰弱的患者、老年人、心
脏病患者以及贫血患者,快速大量的输血 可引起循环负荷过重。 (二)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发绀、咳大 量泡沫痰、颈静脉怒张、听诊肺部湿啰音、 心动过速。
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 (三)护理措施
1.预防:护士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到血 液成分的输入,都应该仔细确认患者的身 份,并确保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相容。
2.护理:①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 ②抽取患者抗凝血和不抗凝血
标本各一份,连同剩余血送血库检验,以 查明溶血原因
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 (三)护理措施
2.护理:③维持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 给予升压药和其他药物治疗。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详细文字说 明,或复制文本黏贴 自此右键只保留文字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详细文字说 明,或复制文本黏贴 自此右键只保留文字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详细文字说 明,或复制文本黏贴 自此右键只保留文字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详细文字说 明,或复制文本黏贴 自此右键只保留文字
01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详细文 字说明,或复制文本 黏贴自此右键只保留 文字单击添加详细文 字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度反应:过敏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敏反应
(三)护理措施 1.预防: ①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 ②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 ③供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禁食 ④对有过敏史者,输血前遵医
嘱给予抗过敏药。
过敏反应
(三)护理措施 2.护理:轻度过敏者--减慢输血速度,
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 中重度以上过敏者--立即停止
溶血反应
迟发型溶血反应 (二)症状
1.一般在输血后一周或更长时间出现 2.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发热、黄疸、血红 蛋白下降以及血胆红素升高。 3.多数情况下症状轻微,但严重者也可 致命。
溶血反应
迟发型溶血反应 (三)护理措施
1.预防:①坚持每次输血前做严格的免 疫学检查,进行RhD抗原鉴定。
②对有输血史的患者,除用盐 水交叉配血外,需用免疫法配血。
破坏较多; 2.输入过多的枸橼酸钠,引起
凝血障碍。 (二)症状:患者表现为伤口渗血、皮肤出
血、牙龈出血、静脉穿刺点出血,严重者 出现血尿。
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出血倾向 (三)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 2.在输入几个单位的库存血时,应间隔 输入一个单位的新鲜血液。 3.根据凝血因子缺乏情况补充有关成分。
2.护理:轻者对症处理,重者按急性溶 血反应处理。
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 ❖出血倾向 ❖枸橼酸钠中毒
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 (一)原因:身体衰弱的患者、老年人、心
脏病患者以及贫血患者,快速大量的输血 可引起循环负荷过重。 (二)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发绀、咳大 量泡沫痰、颈静脉怒张、听诊肺部湿啰音、 心动过速。
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枸橼酸钠中毒 (一)原因:大量输血可造成枸橼酸钠积聚,
与血中游离钙结合,降低血钙。 (二)症状:手足抽搐、颜面部麻木和血压
下降。心电图Q-T间期延长、T波低平,严 重者出现心室纤颤、心搏骤停。 (三)护理措施:在输入库存血1000ml时, 须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预防发 生低血钙。
④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 钠,减少沉淀,避免阻塞肾小管。
⑤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 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
⑥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 ⑦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 抗休克治疗。
溶血反应
迟发型溶血反应(血管外凝血) (一)原因
1.多由Rh因子所致溶血 2.Rh阴性患者在以前输血时被免疫的基 础上,在本次输血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继发 性或回忆性反应,从而出现溶血反应。
其他
❖如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体温过低以 及输血传染的疾病(病毒性肝炎、疟疾、 艾滋病)等。
❖严格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 节,是预防上述反应的关键。
总结
输血反应
发热反应 (最常见)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最严重) 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其他
中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 时,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
发热反应
(二)常见症状 1.畏寒或突发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1
度。 2.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和肌肉
酸痛等。 3.轻者持续1~2小时即可缓解,体温逐
渐降至正常。
发热反应
(三)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 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 (三)护理措施
1.预防:根据患者临床状况调整输血制 剂、输血量和输血速度。
2.护理:①通知医生,减慢输血速度或 停止输血。
②监测生命体征 ③双下肢下垂 ④根据医嘱给予吸氧、利尿剂 和镇静剂等药物
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出血倾向 (一)原因:1.库血中的血小板、凝血因子
输血反应及护理
邹思静
常见的输血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其他
发热反应
❖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 ❖发生率为2%~10%。 ❖常见于输血开始后15分钟~2小时内。
发热反应
(一)原因 1.致热原:血液、保养液、血袋或输血
器被致热源污染。 2.细菌污染:输血时无菌操作不严格。 3.免疫反应: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
输血,保持静脉通路,输入无菌生理盐水。 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 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 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进行抗休克治疗, 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溶血反应
❖最严重的溶血反应。
❖分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型溶血反应。
❖是受血者的红细胞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 异常破坏或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 (二)症状:发生迅速,可分为三个阶段
2.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 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出现血红蛋白 尿、黄疸、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发绀 和血压下降等。
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 (二)症状:发生迅速,可分为三个阶段
3.第三阶段: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 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阻塞肾 小管;又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 起肾小管内皮缺血、坏死,进一步加重肾 小管阻塞,导致少尿或无尿、急性肾衰竭 或死亡。
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 (三)护理措施
1.预防:护士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到血 液成分的输入,都应该仔细确认患者的身 份,并确保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相容。
2.护理:①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 ②抽取患者抗凝血和不抗凝血
标本各一份,连同剩余血送血库检验,以 查明溶血原因
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 (三)护理措施
2.护理:③维持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 给予升压药和其他药物治疗。
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互 作用发生过敏反应。
4.供血者的变态反应性抗体输入患者体 内,与相应的抗原作用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
(二)常见症状 1.轻度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
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 眼睑水肿、口唇水肿。
2.中度反应:可发生喉头水肿而致呼吸 困难、支气管痉挛、胸痛,肺部听诊哮鸣 音等。
2.处理:①反应轻者 度,可自行缓解。
减慢输血速
②反应重者
立即停止输
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通知医生
给予对症处理。
过敏反应
❖可发生于输血中或输血后。 ❖常发生于输血数分钟后。 ❖发生率约为3%。
过敏反应
(一)原因 1.患者为过敏体质。 2.输入血中含有过敏物质。 3.患者接受多次输血后,血浆中产生过
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血管内溶血) (一)原因
1.输入异型血:大多数为ABO血型不相 容引起,输入10~15ml即可出现症状。
2.输入变质血:输入前红细胞已被破坏 溶解。
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 (二)症状:发生迅速,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和输 入血中红细胞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 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出现头 部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 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