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讲解词(20分钟)

渡江战役纪念馆讲解词外部广场各位游客:欢迎参观渡江战役纪念园!渡江战役纪念园座落于合肥市滨湖新区,面向烟波浩淼的八百里巢湖。
园区总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由南向北分别为胜利塔、总前委群像和纪念馆。
纪念馆是整个园区的核心部分,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表现了“渡江”与“胜利”的主题。
馆内陈列有一千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中,安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合肥瑶岗,以邓小平为首的总前委指挥了举世瞩目的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横渡的千里江面皖江就占了八百里,巢湖也是部队重要的练兵场所。
为缅怀革命先辈,弘扬渡江精神,经中央两办批准,在巢湖之滨建设了渡江战役纪念馆。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纪念馆的观景平台,俯瞰下方是大型室内群雕组像《占领总统府》。
在这里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战略决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蒋介石将剩余兵力调至江南,企图依靠长江天险“划江而治”。
为彻底粉碎国民党政府的美梦,1949年4月20日起,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四野12兵团组成的百万雄师,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千里江面上先后发起了渡江作战。
整个战役历时43天,歼敌43万余人,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了国民党陆海空军联合封锁的长江防线,并迅速向江南进军,解放南京、杭州、上海等地。
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蒋介石集团的覆灭,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占领总统府】群雕长50米,平均高度8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群雕组像。
渡江战役打响后,仅用三天时间,人民解放军便占领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雕塑正是展现了解放军突破千里江防、乘胜向全国进军的强大气势。
下面让我们从渡江前的国内外形势开始了解。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政府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已陷入危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共产党军队的胜利和收获
突破长江防线
共产党军队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队设置的长 江防线,实现了南北两岸的胜利会师,打通 了南北交通线。
大量俘虏和缴获
共产党军队在渡江战役中俘虏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 士兵,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
政治意义重大
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为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政权打下了基 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
2023-10-29
contents
目录
• 渡江战役背景 • 渡江战役过程 • 渡江战役结果 • 渡江战役评价
01
渡江战役背景
国共内战情况
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随着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华北 等地区的失利,国共内战形势
开始发生转变。
战略反攻的时机
共产党军队在山东、陕北等战场 取得胜利,为全面反攻提供了有 利条件。
地点
渡江战役主要在安徽、江苏和江西等省份的长江沿岸展开。
渡江战术和战斗指挥
战术
采用多路突破、分割包围、歼灭敌军的战术,以快速突破敌军防线,控制长 江沿岸,为后续作战打下基础。
战斗指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前委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兵力部署,指挥各部队协同 作战,确保了渡江战役的胜利。
03
渡江战役结果
国民党军队的溃败和损失
对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影响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彻底结束。这次战役为中国的统一和独 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全球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意义
渡江战役体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勇敢、坚定、灵活的战斗精神,展示了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 斗的决心。这次战役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政治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它鼓舞了中国人民为自由、平等、民主而奋 斗的信心和勇气。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四次计划渡江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四次计划渡江作战2019-08-311949年4⽉20⽇,⼈民解放军渡江⼤军在渡江战役总前委的统⼀指挥下,在西起江西湖⼝、东⾄江苏江阴的千⾥战线上,乘风破浪,分3路强渡长江。
国民党苦⼼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解。
发动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渡江战役是⼈民解放战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央军委曾有过四次渡江作战的计划。
渡江战役就是其中的第四次。
⼀1946年6⽉,发动反⼈民的内战,11⽉15⽇。
⼜召开国民党⼀党包办的“国民⼤会”。
清醒地意识到和谈的⼤门已被完全关死,中国⼈民只有经过⾰命战争推翻统治,才能使中国获得真正和平。
为此,于16⽇致电中共驻南京代表团,要即回延安:18⽇,在党内通知中第⼀次使⽤“⼈民解放战争”的名称来取代前⼀阶段⼀直使⽤的“⾃卫战争”;21⽇,他⼜在中共中央会议上为解放战争的发展勾画了⼀幅⼤致的蓝图,计划⽤半年到⼀年的时间,消灭国民党七⼋⼗个旅。
使国共双⽅⼒量达到平衡,“达到平衡后就很容易超过。
那时我们就可以打出去,⾸先是安徽、河南、湖北、⽢肃。
然后就可以再向长江以南”。
这说明,在⼼⽬中,“向长江以南进军”已是未来的发展⽅向。
在⼈民解放战争进⾏⼀年之后,1947年6⽉底,晋冀鲁豫野战军南渡黄河,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在中国⾰命的转折点刚刚来临之际,就开始考虑实施渡江作战。
7⽉23⽇,他命令华东野战军叶飞、陶勇两纵队(华野第⼀、四纵队)和两⼴纵队兵出闽浙赣,创建根据地。
之所以选择华野,是因为早在1944年12⽉,粟裕就曾奉命率部南渡长江开辟苏浙敌后根据地。
考虑到这⼀点,这次渡江作战⼜以华东野战军⼀部打头阵。
然⽽,这个渡江计划最终却没有实施。
原因是:在华野第⼀、三、四、⼋、⼗纵队转⼊鲁西南后,中央军委认为,为保障刘邓⼤军南下,在鲁西南需重兵钳制敌⼈,若渡江南进,势必分散兵⼒,对全局不利。
于是,于8⽉7⽇决定,叶、陶两个纵队和两⼴纵队集中鲁西南作战。
停⽌实施渡江作战。
渡江战役纪念馆个人实践报告

渡江战役纪念馆个人实践报告渡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战术策略以及战斗过程,我前往渡江战役纪念馆进行了个人实践。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践的详细记录和体会。
一、背景介绍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春,是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之战。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对比不利的情况下,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将解放军的主力转移到了南岸,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困江防线”,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解放。
二、实践过程我在到达渡江战役纪念馆后,首先参观了“渡江战役背景”展厅。
展厅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和军事背景,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渡江战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下来,我进入了“渡江战役战斗过程”展厅。
这里以场景复原的方式,再现了渡江战役的具体战斗过程。
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斗之中,通过模拟体验,切身感受到了解放军官兵们英勇奋战的决心和信念。
在游览过程中,我还参观了“渡江战役胜利成果”展厅和“渡江战役纪念碑”。
这些展品和碑文对于弘扬渡江战役的英勇精神、铭记历史意义重大。
三、收获与体会通过个人的实践与观察,我对渡江战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次实践使我深感渡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条件下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也彰显出人民军队的英勇精神和顽强意志。
同时,我对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领导、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通过参观纪念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渡江战役纪念馆作为一座宣传和教育基地,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与丰厚文化,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通过学习、了解和传承历史,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总结通过这次实践,我对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战争历程解放军的历史重大战役回顾

战争历程解放军的历史重大战役回顾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随着和平的到来,中国也开始了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
1945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共同抵抗日本的共识,共同抗日战争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系列的重大战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下面我们来回顾解放军的历史重大战役。
一、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期间,是解放军的一次重要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役,也是第三次国共内战的最后决战。
淮海战役是中共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在中国东部地区展开的一场大规模对抗。
解放军以围剿国民党军队为目标,通过兵力集中、阵地建设、战略运动等战略手段,展开了一系列精确的战役操作。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以马延路为主要指挥的第三野战军策划了一系列闪电战,有效地瓦解了国民党军队的抵抗。
经过两个月的激烈战斗,解放军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并最终解放了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区,为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期间,是解放军在中国北方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北平(今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
解放军在平津战役中采取了多种战术手段,包括诱敌深入、夜袭、伏击等,有效地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迫使其在战役中节节败退。
经过两个月的战斗,解放军最终攻克了北平,并于1949年1月31日解放了这一重要城市。
平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在北方地区的势力基本崩溃,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至5月期间,是解放军在中国中部地区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
在渡江战役中,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今长江)流域进行了决定性的对抗。
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充分发挥了水陆战略优势,通过布防和战略运动等战术手段,有效地瓦解了国民党军队的抵抗。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课件

05
结论与评价
渡江战役的胜利的原因
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良好的组织与指挥
战士们的英勇奋斗
渡江战役的意义和价值
打破了敌人的防线
01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02
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03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贡献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
THANKS
感谢观看
03
03
渡江战役的过程
渡江命令的下达
渡江命令下达的背景
渡江命令下达的经过 渡江命令下达的影响
渡江战役的打响
渡江战役的准备 渡江战役的打地点 渡江战役的打响经过
渡江战役的胜利
渡江战役的胜利背景
1
渡江战役的胜利经过
2
渡江战役的胜利影响
3
04
渡江战役的影响
对国民党政府的打击
削弱了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力量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 长江公开课课件
目录
• 背景介绍 • 渡江战役的准备 • 渡江战役的过程 • 渡江战役的影响 • 结论与评价
01
背景介 绍
解放战争的背景
渡江战役的背景
02
渡江战役的准备
解放军的准备
制定战略
武器装备准备 情报收集
国民党军的准备
制定防御战略
01
加强防御工事
02
调整兵力部署
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崩 溃
对解放军的影响
增强了解放军的士气
渡江战役的胜利使解放军士气大增,提高了军民的斗志和信心。
为解放军进一步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渡江战役的成功为解放军进一步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 力和决心。
渡江战役概述相关内容

渡江战役概述相关内容渡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渡江战役概述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渡江战役概述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1949年6月2日结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解放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
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渡江战役背景国民党军的部署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正规军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
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隐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
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军事,会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4月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总司令白崇禧指挥的部队组织长江防御。
渡江战役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对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实现全国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渡江战役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21日至5月3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南岸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在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为后续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此次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英勇斗争。
三、实践活动内容1.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我们首先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了解了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通过馆内丰富的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我们深入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历史细节,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2. 采访当地居民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渡江战役,我们采访了当地居民。
他们亲身经历了这场战役,为我们讲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和亲身感受。
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渡江战役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
3. 参观渡江战役遗址我们参观了渡江战役遗址,实地感受到了战役的残酷和英勇。
在长江南岸,我们看到了当年解放军渡江的登陆点,了解了战役的战术布局和战斗过程。
在南京,我们参观了总统府,见证了国民党政府覆灭的历史时刻。
4. 召开座谈会为了总结本次实践活动,我们组织了一次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我们分享了各自的所见所闻,交流了学习心得。
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2. 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3.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 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五、实践体会1.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渡 江 胜 利
位 于 南 京 市 下 关 热 河 路 广 场 中 心
1979 , 建
纪 念 碑
--------
The End
小组组长:刘坤元 小组组长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陈睿峰 尹相涛 张申 冯跃
参加渡江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于3月初~4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 岸,开展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形势任务和新区城市政策纪律教育; 侦察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工事和长江水情、两岸地形;在地方党和政府 的帮助下筹集、修理船只,到渡江前夕,共筹集各型木船9400余只,培训 了数千名部队选调的水手;开展以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为主要内容 的战术、技术训练等。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原局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 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仅随军参战 的船工即达1万余名,临时民工达300万人,山东、苏北解放区还组建了16 个民工团随军服务。与此同时,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拔除了枞阳、土桥、 仪征、三江营等长江北岸国民党军据点10余处,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 为主力渡江开辟了道路。
○
过程: 过程: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 1949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 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二 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 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 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 战,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 广大地区,并随时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停泊在镇江附近江 面的英国军舰4艘公然炮击长江北岸的人 民解放军渡江部队。人民解放军当即以炮 火猛烈还击,击伤其旗舰“紫石英”号, 后4艘军舰相继逃往上海。为此,人民解 放军总部发表声明,严正申斥了帝国主义 的这一侵略行径,并要求英、美、法等国 在中国的一切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 海、领土、领空,表达了中国人民保卫主 权的决心。国民党集团鉴于江防已全线被 突破,部队有在沿江一线被人民解放军分 割、围歼的危险,于22日下午仓促部署总 退却,芜湖以西的部队向浙赣铁路沿线撤 退,芜湖以东、常州以西的部队向杭州方 向撤退,常州以东的部队向上海方向撤 退,企图在浙赣铁路沿线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人民解放军除组织第二梯队军 继续渡江外,主力向国民党军防御纵深发展攻势。23日,东突击集团主力相继解 放丹阳、常州、无锡等城,切断了宁沪铁路,争取了国民党海军海防第2舰队司令 林遵率舰艇25艘在南京以东江面和另一部舰艇23艘在镇江江面起义。第34军进占 镇江,第35军于23日晚进占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 蒋介石集团22年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中突击集团一部占领芜湖,并在湾沚地区歼 国民党军第20军大部和第99军一部。西突击集团占领贵池、青阳等地,歼国民党 军第8兵团一部。 ○
背景: 背景: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可用于作战的部队还有146万人,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可用于作战的部队还有146万人,这些部队多分布在 146万人 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 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蒋介石为了赢 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 到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 年 月 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 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 共部署了115个师约 万人的兵力。其中,汤恩伯集团 个师约 万人, 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 个师约45万人 共部署了 个师约 万人的兵力。其中,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 万人, 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团 个师约 万 余公里地段上; 集团40个师约 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 余公里地段上 白崇禧集团 个师约25万 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1000公里地段上。同时,以海军海防第 舰队 公里地段上。 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 公里地段上 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 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 炮艇56艘分驻安庆 芜湖、镇江、 队一部计有军舰 艘分驻安庆、 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 艘、炮艇 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 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 余艘分驻宜昌、汉口、 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 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 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 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 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余架分置于武汉、 面,沿江巡弋;空军 个大队计飞机 余架分置于武汉 南京、上海等地 支援陆军作战。此外, 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 上海吴淞口外海面 支援陆军作战。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 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民解放军渡江。 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
泽 东 手 迹 《七 律 邓 : 人 平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纪 》 。 ” , 背 面 镌 刻 毛 碑 念 利 江 胜 “渡 书 手 小 刻 镌 正 面 座
碑 于 年 。 远 远 望 去 , 整 座 纪 念 碑 如 同 一 艘 乘 风 破 浪 的 战 舰 。
渡 江 胜 利 纪 念 碑
解放战争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一.简介 二.背景 三.过程 四. 历史意义 五.渡江胜利纪念碑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 万多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 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 鄂广大地区。 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 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
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 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 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 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 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