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 新文化运动鲁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篇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 新文化运动鲁教版复习特训三十一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新文化运动鲁教版复习特训三十一第1题【单选题】“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运思方式。
这种取代既是文学语言的重建,也是思维的重建。
”材料评述的是( )A、维新变法B、科举制废除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①《新青年》②《民报》③北京大学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④孙中山——辛亥革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D、社会主义时代【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与《新青年》杂志的创办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保路运动C、二次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第7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D、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天演论》是某位思想家的译著,书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A、魏源B、严复C、谭嗣同D、孙中山【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 新文化运动鲁教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新文化运动鲁教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②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③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大钊、李鸿章、鲁迅等④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C、“民族、民权、民生”D、“民主”、“科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期,有了新的内容,这里的“新”是指( )A、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B、宣传民主和科学C、把文化运动发展成为革命运动D、宣传西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
下面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发起了新文化运动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D、在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是陈独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八年级某班举行纪念新文化运动爆发102周年宣传活动,下列图片与主题最相符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上述材料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中把反封建内容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列举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你帮他挑选出来( )A、李大钊B、陈独秀C、李鸿章D、胡适【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等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C、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人物中在中国最早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11题【问答题】“民主”是无数先贤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新文化运动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文化运动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中学阶段学习历史和政治并不只是为了成绩,一个人的政治和历史水平的高低往往会表现在一个的修养上。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新文化运动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新文化运动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记忆口诀:中华民国建立初,新旧思潮起冲突,先驱“陈李”和“胡鲁”,举旗“科学”和“民主”,《新青年》擂战鼓,“四倡”“四反”闯新路。
十月革命炮声响,新世纪里见曙光,马克思主义传中国,救国救民指方向。
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阶级派别:资产阶级激进派3.代表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实质: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的交锋5.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6.口号:民主、科学7.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8.前期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9.后期内容: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10.文学革命的代表人: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代表作:《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11.地位和性质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2.认识:学习陈独秀等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初一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的老师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只有对它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它的动力,所以对于政治和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
中学阶段学习历史和政治并不只是为了成绩,一个人的政治和历史水平的高低往往会表现在一个的修养上。
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享受,就学得轻松愉快。
学习政治、历史,首先就是要培养对政治、历史的兴趣。
学会归纳总结。
学习政治和历史不能仅仅是囫囵吞枣似的死记硬背,要学会归纳总结。
对于初中的历史,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把所学的历史事件串起来,然后拓展,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面,进而牢牢掌握课本的内容。
2019-2020年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一百

2019-2020年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一百第1题【单选题】下面是几位同学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主题讨论中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B、BC、CD、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人物与语句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B、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C、瓦德西──“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D、李鸿章──“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中外纪闻》B、《民报》C、《新青年》D、《每周评论》【答案】:【解析】:第4题【问答题】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
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冲击了封建神学思想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养料,同时也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准备。
材料二二十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国人精神……历经革命却黑暗依旧。
……如需革新政治,必先革新国人之精神”。
在这一大背景下,欧洲文艺复兴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的对象。
……此后,人文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们反封建反传统和建设新文化的重要理论资源,为中国革命转向新的社会革命做了思想文化上的铺垫。
材料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使新文化运动迅速发展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而为中国转向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资本主义发展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关注欧洲文艺复兴的目的是什么?(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传播的主要内容的变化。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拔高训练第八篇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新文化运动拔高训练第八篇第1题【单选题】《淘最上海》这个节目将上海特色的内容,进行大盘点,大总结,大归类,使你对上海的风土人情无比陶醉。
回顾历史,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有( )①大生纱厂②轮船招商的成立③《新青年》的创刊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民主和科学B、彻底废除旧制度C、新思想新文化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的探索历程,其中,学习西方“器物”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感觉不足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主张或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C、变法维新D、民主科学【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10·贵阳学业考试)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在历史上,一批又一批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文艺复兴②新文化运动③五四运动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出版过很多刊物,下列出版物中率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提出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在军事、工矿企业等领域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然而它以失败告终。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 新文化运动鲁教版复习特训第八十八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新文化运动鲁教版复习特训第八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是( )A、李大钊、魏源──新文化运动B、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C、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D、孙中山──辛亥革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是一位同学默写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正确的是( )①提倡民主②提倡新道德③提倡科学④提倡新文学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镜头一: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给谈生意B、镜头二: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大学堂读书C、镜头三: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新闻D、镜头四:商人家住北京东交民巷【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这里的“两位先生”指( )A、“求富”“科学”B、“共和”“科学”C、“民主”“科学”D、“共和”“民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而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此文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其作者是( )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李大钊【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对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898年戊戌变法留下的成果B、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C、新文化运动的产物D、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大思想解放运动是(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与《新青年》杂志的创办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保路运动C、二次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毛泽东曾说:“陈独秀给我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人……那个时候……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新文化运动鲁教版复习巩固四十四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新文化运动鲁教版复习巩固四十四第1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 )①反对迷信盲从②反对封建专制③反对军阀独裁④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某班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比赛,其中设计有误的是( )A、李鸿章派人在上海苦心经营江南制造总局B、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被杀害C、孙中山通过《民报》阐发三民主义D、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几千年封建专制的罪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思想文化运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追求和向往,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是( )①《海国图志》的发表②洋务运动③戊戌变法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提倡新文学,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与这一主张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代化是中国百余年历史发展呈现的一条主线。
王刚同学整理了下列体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几幅图片,按近代化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丁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① 江南制造总局图②公车上书图③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图④《新青年》请回答:(1)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图①和图③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请简要说明主要原因。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 新文化运动鲁教版习题精选十二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新文化运动鲁教版习题精选十二第1题【单选题】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它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国近代的“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与“民主”“科学”三种思想的共同点包括( )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②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③具有进步的爱国主义④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
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
”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
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魏源的《海国图志》B、严复的《天演论》C、胡适《文学改良刍议》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这句话揭示了(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新文化运动鲁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篇第1题【单选题】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是( )A、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B、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C、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D、孙中山——辛亥革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
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共和③抗日救亡④民主、科学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小明应该参考哪一旧报刊( )A、《万国公报》B、《民报》C、《新青年》D、《申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如此评论:“……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的观点是( )A、新文化运动禁锢人们的思想B、新文化运动反对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C、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D、新文化运动反对大量引入西方文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近代的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和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右图所示的刊物传播的是( )A、三民主义B、民主与科学C、维新变法思想D、马克思主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新体制的创立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C、工业革命的冲击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复古尊孔的逆流。
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先进的知识分子奋起还击。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时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1)是谁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3)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材料二:100年是浸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一一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1) “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
请分别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民主革命事件各一例。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一百多年前,就在黄海海域,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中国近代海军北洋水师战败,直接导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
这次战争史称什么? 其结局对中国社会有何重要影响?(3)“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 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初二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请你一起参加。
材料一:搜集、整理资料:将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整理归类:(将字母填上)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分析探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按先后顺序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指导思想变化示意图,请你帮他填上未完成的部分内容。
“师夷长技”──______──______──______请你通过学习探究、思考得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具有什么特点?【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材料二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粱启超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件事。
——人民网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材料一中的“平远号”战舰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中创建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历史地位?""为实现材料二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的作用是什么?""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政治意义?""材料四所反映的陈独秀先生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是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想?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规律? 你得到了哪些认识?""【答案】:【解析】:第11题【材料分析题】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
既不是一江长瓷,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哪次事件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象想的广泛传播。
请写出宣传变法维新思想影响最大的两个报刊名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知识分子和著作。
请写出图一人物是谁和图二著作的作者。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个形象的称呼。
请写出是谁将“民主和科学”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他于哪一年在哪个城市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谁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着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请回答哪次罢工把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答案】:无【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探索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某法令: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犮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改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请举一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但是这一“自强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请评价其积极的作用。
(2分)材料二法令是在哪个事件中颁布的?这个法令主张在中国发展什么?为什么这个法令没有得到实行?材料四中“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四中的现象体现了该历史事件在哪一领域的变化?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化过程有怎样的特点?【答案】:【解析】:第13题【材料分析题】自近代以来,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梦想,先进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辛亥百年》组歌材料二见图: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么?材料二图中所示刊物是哪一历史事件宣传思想的主要阵地?假如你为其投稿,应确定怎样的主题思想才有可能发表材料二所代表的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其主题思想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解析】:第14题【综合题】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伴随着近代化历程,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中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某班同学准备编排一出反映上述主题的历史课本剧。
为了增强演员的感性认识,学校资料室提供了:A、中国同盟会的纲领B、《新青年》杂志C、反映清政府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求学生涯的纪录片《幼童》D、《洋务运动史话》请你帮助担任导演的小路同学准确地将这些资料给有关演员作参考。
(只需填出相应的字母)小路同学将扮演福州船政局的创办人左宗棠,你应将______分派给他。
小红同学将扮演孙中山,你应将______分派给他。
小龙同学将扮演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你应将______分派给他。
小强同学将扮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你应将______分派给他。
【答案】:【解析】:第15题【综合题】上表A—D四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选之项)【答案】: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