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2、分析哲学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能获得知识,而 是要了解获得知识的条件和过程,关注探究的逻辑 或方法论,澄清表述知识和概念的语言含义。
3、分析教育哲学认为,在以前的教育理论中, 教育术语和概念是十分混乱并被人误解的;在 教育哲学系统和大纲的标题下所写的许多东西, 助长了标语口号化的体系和盲目的信仰。因此, 对教育基本概念和论证方法进行澄清,并注意 正确使用教育术语,应该是教育哲学研究工作 的第一步。同时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应该尽量 使语言符合逻辑、明白易懂。
皮亚杰主要观点:
每于成人的认知结构,因 此,一切教育和教学都应该了解儿童认知结构 发展的规律以及与成年人心智发展的关系,并 据此来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心理学的方法论:临床法
特点: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合理灵活的谈话;自然性质的 观察;新颖而严密的形式语言和数理逻辑的分析工具。
(3)因而,“包括这些要素在内的一个各 门特殊学科韵教学计划应当是民主教育制度的 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的名称就是由此 而来的。
3)具体举措和影响
(1)要素主义教育家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 重新审查它们的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60年美国教育改革中, 要素主义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 自然科学和外语)。
(2)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丹麦的基督教哲学家、神秘主 义者克尔凯郭尔(S.A.K止rkesard)。它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K.Jaspers)和海德格尔 (M.HeideeSer)、法国的萨特(J.Sanre) 。存在主义是 一种把人的存在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 美国教育家尼勒(G.Kneller)把存在主义应用于教育理论, 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要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对立面的要素主义教育最初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末,其形成的标志是1938年在美国成立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前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巴格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衰落,要素主义教育在美国教育界取得了优势,并对50—60年代的教育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

后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科南特等。

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使学生学习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所存在的那些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即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

学校的课程计划要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二是教学过程必须是一种训练智慧的过程。

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因此,学校要提高智力标准,注重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

学校还要注意“天才”的发掘和培养,发现最有能力的学生,激发他们最大的潜力。

三是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促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

因为只有强调“努力”,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

如果学生对学习“共同要素”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们学习。

四是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加强教师的控制。

但是,教师必须具有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的科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具有很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并能全心全意地献身于自己的工作。

(一)思想基础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哲学基础比较复杂,各个要素主义者信奉的哲学观点不尽一样,所以在教育观上他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分歧。

然而,在人性观和社会观方面,要素主义者的保守主义观点却是基本相同的。

1、保守的政治观、人性观:要素主义教育同西方资产阶级保守的政治主张、保守的政治势力有着内在的联系。

保守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性从根本上讲是恶的,如果不加控制地按照人的欲望和感情行事,他总是倾向于胡作非为,捣乱,不守纪律。

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1.改造主义教育20 世纪30 年代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中分化出来,到50 年代形成独立的教育思想。

初期有康茨和拉格,布拉梅尔德50 年代发表一系列著作后最后形成。

改造主义教育的理论主要分为五个方面: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主张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教学应以问题为中,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2.要素主义教育1938 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

发起者、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

60年代代表人物是科南特和里科弗。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空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

中小学要强调双基(新三艺),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强调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

3.永恒主义教育20 世纪30 年代形成的一种提倡复古的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

(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对人施以人性的教育,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

(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4)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4.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新托马斯主义式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理论,20 世纪30 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二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

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

(1)教育的目的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2)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3)教育应该属于教会5.存在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是种把人的存在(个人主观的自我意识)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

基本论点是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即人首先存在着,通过他自己的自由选择而决定他的本质。

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包括:
1.把教育分为基本要素。

要素主义教育将教育分为几个基本要素,例
如阅读、写作、数学、科学、社会研究等。

这些要素被认为是教育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这些要素才能成功。

2.侧重于基础技能。

要素主义教育重视基础技能的学习,例如阅读、
写作、数学和科学技能。

这些必需的技能被视为追求成功所必需的。

3.课程标准化。

要素主义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将课程标准化,以确保
学生学习了所有必需的要素。

课程标准化还可以使学校之间的标准更为一致。

4.着重于个人成就。

要素主义教育强调学生成就感的重要性。

学生被
鼓励在每个基础要素上取得好成绩,并感到自己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成功。

5.测试和评估。

要素主义教育使用测试和评估来测量学生在基础技能
的掌握程度。

这些测试和评估被认为是评估学生成功的最有效方式。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作者:刘宪娟宋珂来源:《教育界·下旬》2014年第12期要素主义又译为“精华主义”“本质主义”“精粹主义”,它是当代西方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造成的教育教学弊端而产生的。

在19世纪末,欧洲产生了“新学校运动”,这场运动在20世纪初传到美国。

“新学校运动”倡导给儿童以自由活动、自治、自学的机会,反对以教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反对考试,反对教师施展权威管束学生,而这些主张显然有悖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

因此“新学校运动”传到美国之后被教育家们称为“进步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一词最早由德米阿什克维奇于1935年提出。

德米阿什克维奇把那些以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的基础要素为教育之首要职责的人们称为“要素主义者”。

要素主义者警告说美国的教育已经接近荒废的边缘,中小学和大学里的学生大量的时间实际上是被浪费了。

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已经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威胁,他们呼吁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及大学教育进行改革。

他们认为美国的教育不懂得所谓民主社会教育的真正性质,因而造就了没有文化的一代,这一代人不仅在智力方面没有得到发展,而且不能忠于所谓的民主理想。

一、主要代表人物(一)巴格莱巴格莱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1938年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与德米阿什科维奇等组织了一个小团体“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并提出了一个要素主义者的纲领。

该纲领是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作,标志着要素主义流派的正式问世。

巴格莱认为要想在学校教育上取得巨大的成绩,就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此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巴格莱主张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并坚决认为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仍然是现代教育必须保留并发扬的要素,要素主义也因此而得名。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述评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述评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述评作者:刘奇敏来源:《首都教育学报》2013年第10期摘要:要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

本文主要介绍要素主义的出现,思想基础和基本观点。

关键词:要素主义;思想基础;基本观点一、要素主义的出现要素主义(Essentialism)是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之一。

由于要素主义坚持“传统教育”理论的某些观点,因而又被称为“新传统教育”。

所谓“新传统教育”,就是说它不是旧“传统教育”的“复演”,而是带有时代特点的对“传统教育”的新发展。

在美国,它是进步主义教育失利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教育流派。

对进步主义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永恒主义,它是从古典哲学的角度提出的,而要素主义反对进步主义则主要是作为一个教育运动开始的,它从未隶属于某一哲学传统,而却与多种哲学结合。

要素主义不是全部地反对进步主义,而只是反对进步主义的某些具体学说。

它虽然坚持一切有教养的人都应该知道一定的文化要素,但是它并未抛弃进步主义,而是主要致力于重新审查课程、教材,区分学校大纲中的要素和非要素成分,并重新考虑进步主义教育的某些观点,如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重视现代文化的社会价值和实验科学在课程中的地位等。

这个教育运动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被称为“新传统教育”派,所包括的著名教育家有:巴格莱(William C.Bagley)、德米亚谢维奇(Michael Demiashevich)、莫里逊(Henry Morrison)、布里格斯(Thomoas Briggs)、布里德(Frederick Bread)、康德尔(Isaae L. Kandel)和芬尼(Ross Fenney),也赢得了霍恩(Herman H.Horne)的支持,巴格莱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1938年,这些人成立了“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要素主义的传统在布里克曼(William Brickman)的著作中继续下去。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如下是有关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要素主义教育是现代欧美国家一种强调学校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传授人类文化遗产共同要素的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格莱、贝斯特等。

其主要内容如下:(1)主要观点①学校课程的核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

在民主社会中,应该通过学校教育“使每一代人拥有足以代表人类遗产最宝贵的要素的各种观念、意义、谅解和理想的共同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家还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

②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严格的训练智慧的过程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学校必须加强严格训练,让学生系统地和连贯地学习一个民族付出了很大代价才学到的课程,一切教育的目标是发展人的智慧力量。

要素主义教育家还认为,要特别注重“天才”的发掘和培养,在教学上,应坚持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而不只是职业训练或注意儿童感兴趣的问题。

③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刻苦和专心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学习要强调努力,促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

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自由当作手段,而应该看作过程的目的与结果。

要素主义教育家还批判进步教育所主张的“活动教学”,认为学习应当系统和循序渐进。

④教师应该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权威人物要素主义教育家反对“儿童中心主义”,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地位的作用,确立教师的权威。

要素主义教育家还指出,教师必须具有第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科目的逻辑体系,深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心理,具有把知识、事实、理论传授给学生的能力,懂得教育历史和哲学基础,并能全心全意地献身于自己的工作。

(2)影响①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提出的教育主张和教育观点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有些主张和观点则被采纳为国家的教育政策。

②但要素主义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能力水平、忽视学生的动机和情感、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等,因而受到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

各种教育主义思潮简介

各种教育主义思潮简介

【改造主义】:现代美国教育思想流派。

进步主义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分支。

20 世纪30 年代西方处于严重经济危机之中,社会矛盾尖锐化,以康茨为代表的一批进步主义教育家感到教育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教育改革受社会改革的制约,故提出进步主义需改变方向,应少强调儿童中心主义,多强调社会中心教育;少关心个人成长,多关心社会变革。

认为进步主义教育强调手段和过程,忽略目的和结果。

但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手段适当。

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确立明确的目的,即以“新的社会秩序”为理想而改造社会,实现“社会民主”和“世界民主”,以造福全人类。

学校应强调人的社会性,若不培养智力上的合作,就不会有一个完美的文化。

在思想理论上忠于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主义原则,但修订、扩展了某些见解。

改造主义者的主要观点:(1)教育的任务是根据社会改良的目的和计划领导社会去实现其价值标准;(2)学校应成为变革和社会改革的起动者;(3)课程应以理想社会的形象为基础;(4)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公民的政治活动去参加社会改革计划;(5)学校、教师、学生应是新的更完美的民主社会的模范。

50 年代后,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的改造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是一种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

改造主义教育(Reconstructionism in Education)什么是改造主义教育[1]改造主义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康茨和布拉梅尔德。

改造主义教育的产生及发展[2]改造主义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流派思潮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进步主义教育营垒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派别。

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康茨、拉格等提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很大发展。

改造主义教育的一些主要人物,代表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左翼。

他们与作为进步主义教育主流的“儿童中心”不同,强调教育对于社会改造的意义以及社会对于人的制约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新传统主义教育”作为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对立面而出现。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美国产生的一种“保守”的教育思潮。

在要素主义教育家中,最优代表性的是巴格莱、柯南特、贝斯特、里科弗。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人类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提倡严格的智力训练以及“英才教育”,主张教师处于教育体系的中心。

在20世纪50~60年代,被认为是美国教育中“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教育哲学”。

20世纪的前25年是美国社会变革加剧的时期。

“进步教育”作为美国社会广泛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风极一时。

1938年,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当时“美国没有一所学校完全逃脱了他的影响”。

但是进步主义教育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所收到的批评也在增加。

30年代,卡内基基金会做了题为《学生及知识》的报告书,对美国学生的学科程度之肤浅做了详尽而惊人的披露。

批评者把这种结果归咎于进步主义,即轻视智育的。

于是,美国教育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进步主义教育中脱离出来,保守派在社会上扩大了他们的影响。

小插曲:“要素主义”这个名词最早是在1935年由的德米亚希科维奇提出。

据哈维克说,要素主义虽然对进步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表示不满,“但无疑于对进步主义宣战”。

关于要素主义者自己组织的成立,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1937年,迈克尔.德米亚希科维奇和 F.奥尔登.肖同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威廉c巴格莱教授商议,准备成立一个组织,以反对当时在许多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占支配地位的进步主义教育,并致力于使公众了解美国教育的软弱无力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危险”德米亚希科维奇把那些以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为教育之首要指责的人们成为“要素主义者”。

初步商议之后,巴格莱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并马上支持他们的主张。

1938年,一个名为“要素主义这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宣告成立,标着指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这个新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形成。

在它的个发起人中,包括巴格莱、德米阿什克维奇、莫里森、坎德尔这样一些教育界的知名学者。

会上,巴格莱发表了《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然而,巴格莱起草的“纲领”未获批准而发行,这遭到了美国教育理论界重要人物的强烈谴责,这反而使得要素主义名声大震,使得要素主义教育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人们普遍认为巴格莱之于要素主义者甚于杜威之于进步主义教育的作用。

要素主义之兴起,除了对进步主义教育表示不满之外,以希特勒为代表的德国纳粹主义和以墨索里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当时美国的许多教育家都意识到,德、意等国独裁势力的兴起是对所谓的“美国的民主理想”的直接挑战。

巴格莱认为,如果美国公民不想在绝望中抛弃民主而屈从于独裁,那么任何真诚的教育学者就必须于其他公民来协作捍卫美国的民主。

要素主义教育家指责:进步主义运动缺乏社会定向,不利于缓和美国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进步学校没有教给学生适当的价值标准,特别是忽视了健康意义上的教学,从而导致了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下降。

针对进步教育家提出的“适应生活”“儿童中心主义”等激进主张,他们提出“回到传统”的口号,强调学校教育必须依赖“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并认为学习者可以系统学习、透彻地了解和熟悉掌握这些“共同要素”,这也是要素主义一词的含义。

二战结束之后,苏浙冷战时代的到来,美苏两国围绕这广泛的利益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激烈的竞争,其中以国防、科技以人力开发方面的竞争形态更为引人注目。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震惊了美国社会,于是,一直存在争议的美国教育就成为社会上下震怒的中心,对于美国子啊空间技术的落后的指责直接归咎于学校教育制度。

进步主义教育因其无法改变它在美国公众面前软弱无力的形象而逐步走向衰落;要素主义教育则因其主张迎合了当时美国统治集团的利益和美国社会的现实需要而逐步得势。

1956年,在进步教育协会宣布解散的第二年,由要素主义教育家贝斯特、史密斯等人倡议的“基础教育协会”成立。

该协会适应战后新形势而提倡这样一种观点:“学校的存在就是为了提供语言、教学和有条理的思想等思考技能,同时又以合理的方式传递文明人的智慧、道德和艺术的遗产”。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随着美国社会要求学校着手解决贫困、种族和少数民族歧视的问题,智力训练的目标又受到了冷遇,要素主义的教育思想有所低落。

要素主义教育是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背景下产生的。

它出现的一方面是因为对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不满。

要素主义者认为,进步主义降低了中小学教育的质量。

他们反对进步主义只看重儿童活动的个人经验和适应当前需要的课程,反对只重生活适应,反对儿童中心,反对强调儿童自由和个人兴趣,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进行了彻底的清算。

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对西方教育思想传统的恢复。

要素主义主张学校应该把人类文化中最基本要素传给年青一代,应向学习者授予社会所必须的“共同知识”“共同价值”,使学习能够掌握社会所必须的“起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这种教育观点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中就已经产生。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夸美纽斯、洛克、佩斯泰洛奇、赫尔巴特都可归属于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范畴中。

再次背景下,1938年,一批教育学者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成立了名为“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学术团体。

该组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美国教育捍卫和加强美国的民主主义理想,以对抗当时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把美国教育从进步主义教育所造成的“混乱”中解放出来。

在该团体中,巴格莱是主要的代表人物。

他在1938年4月的美国《教育行政和辅导》杂志上发表了《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纲领》,也称《要素主义者的宣言》,阐述了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

该文一直被视为是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经典论著,该宣言的发表也标志着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产生。

要素主义这的活动和思想在早期没有受到人们的普遍注意,影响有限。

其理论的主要发言人巴格莱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去世,使该流派的影响力量受到削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抑制了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但从50年代起,要素主义在与进步主义的对抗中取得了优势,一跃成为支配美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

“为60年代后么过的中小学课堂改革运动提供里理论武器,课程改革运动中很多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都是从要素主义教育观点中受到启示而投入改革的。

”20世纪的50、60年代的美国新传统主义教育思潮,特别是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影响的扩大,还与“二战”后世界的冷战格局有关。

在美苏冷战和军备竞赛中,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给美国带来了强烈震撼。

在全国性的反思、检讨中、美国意识到自己军事科技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教育问题一时成为美国举国上下关注焦点,而要素主义则集中反应并代表了这一社会思潮。

要素主义者警告说,美国的教育受进步主义的影响已经接近荒废的边缘,中小学和学院里学生大量的时间实际上是被浪费了。

鉴于教育质量的下降已经给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严重威胁,他们呼吁对美国中小学教育以及大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对未来美国公民进行民主主义教育,以抵制苏联的影响和威胁。

对此,美国教育家,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等人都站在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立场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设想,他们的许多教育主张,如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实行天才教育等已经被美国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采纳。

如《国防教育法》就重点体现了要素主义的教育思想。

柯南特在20世纪50、60年代初进行两次大规模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今日美国中学》《美国师范教育》,对20世纪6年代美国公共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之一。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由此也进入了巅峰时期。

随着50、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失败,要素主义的影响也逐渐衰落,但在70年代的“恢复基础”运动和80年代美国政府所倡导的教育改革运动中,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又有复苏的迹象。

二、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以及特点要素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要素主义教育哲学的思潮比较复杂,虽然也有人说要素主义同新托马斯主义也有内在的联系,但一般来说,要素主义者主要采纳观念论或实在论的哲学观点。

由于各个要素主义者奉信的哲学观点不尽一致,所以在教育观上他们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这一些分歧。

然而,在人性观和社会观上,要素主义者的保守主义的观点是基本相同的。

1、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强调继承和发扬教育上的智力训练传统。

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学校不应该是生活或者职业训练的机构;学校应该把智力的训练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

(历史上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其他社会活动只能在学校特有的智力训练框架内进行,离开了智力训练,学校就不再是一个有普遍社会影响的机构。

2、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严格按照系统性、逻辑性、学术性要求设置学校课程和制定教学计划。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家认为,教学过程想学生提供基础知识防线的严格训练要比关心学生的个人经验、实际活动和眼前需要更为重要。

重视读写算、数学、自然科学、哲学和历史等基础科目的学习,不允用“附带的学习”理论作为教材和课程设计的依据。

3、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家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文化的“共同要素”主要应通过教师控制下的各门学科的教学去实施。

学校应该限制学生自发的通过经验的“非正式学习”,不能只强调学生个人的兴趣和自由,而轻视刻苦、坚毅、专心等意志品质的培养。

为了确保么一个学生受到基本的智力训练,学校应该完善纪律、坚持学业标准、严格考试制度和重新组织师资培训课程。

4、要素主义思想鼓励智力上的竞争、主张实施英才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学校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培养最好的学生身上,确保每一个才智卓越的青年收到高神的教育。

普及教育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不能以牺牲高标准的教学和精英人才的培养为代价。

5、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与其他思想教育流派不相同,它从形成之初就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运动,针对美国现代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它直接根源于美国的社会实际,试图通过教育上的改革摆脱政治和经济的困境服务。

因此,要素主义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策略和教育主张收到了政府的重视,其中有一些甚至被采纳为美国的国家教育政策。

(哪一些被采纳)举例说明三、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四、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1、在教育目的上,强调人的心智或者智力的发展,主张传统的心智训练,强调智力训练,加强天才教育。

2、在教育内容上,主张讲授基础科目,开设以学科为中心的系统学校科目,主张吸收预先规定的教材,恢复传统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3、在师生关系上,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是文化的代表者,在教育过程中属于支配和领带的地位,强调学生纪律和刻苦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