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影响
人文主义教育

关键词:现代人文主义自我实现整体性创造性摘要: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
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对美国以及世界的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现代人文主义自我实现整体性创造性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
它秉承西方历史悠久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深受20世纪复兴的各种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概述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总体来看,它经历了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新人文主义教育和现代新人文主义教育这四个发展阶段。
古典人文教育强调把理智的发展当作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儿童的情感和理智进行陶冶。
人文主义教育的出现是针对中世纪封建神学泯灭人性、压制人性,其核心是恢复人的地位。
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个性自由和发展,强调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心性、启迪智慧,但是对自然科学却持冷漠态度。
新人文主义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发展个体的自由,强调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来陶冶和教育人。
二、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一个融合了众多教育流派的体系。
广义上说,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等教育思潮以及教育人类学,法兰克福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都可以称为现代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人文主义教育对教师教学的启示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的教育提出很多新观点,它的代表人物提出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经典观点,阐述它对今天我们教学的一些启示。
标签: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思想;教学;启示一、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背景人文主义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
它对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了关于“人”的新的看法。
第一,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
人文主义在其本质中有着一种乐观精神,追求人的快乐的权利。
第二,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
因反对封建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个性,挖掘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第三,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
①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观念的束缚,也带有贵族性质,但它对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力。
人文主义教育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对人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一)教育内容的主要思想由于人文主义教育提倡一种培养全人的教育,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十分广泛。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倡导的自由教育就是实施以体育、德育、智育并重的方针,以古典语文为中心,包括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等经典文化,还学习数学、天文、历史等知识。
北欧的人文主义者莫尔主张除了在德智体上的教学,还要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劳动实践与理论的并进。
欧洲的人文主义者、散文家和教育思想家蒙田在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肯定的同时,认为判断力是心智最重要的品德,得出判断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的主要思想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比如他使用活动的字母教授读写,用游戏的方法教授算术,有时一边与学生散步,一边讨论学习。
伊拉斯谟非常注重教学方法,他认为,在教词法和句法规则时尽量少些,简明些,因为语言能力不是靠学习规则,而是靠同习惯于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达思想的那些人的日常交往,靠大量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来获得。
人文主义教育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人文主义教育对教师教学的启示作者:金璐来源:《首都教育学报》2013年第10期摘要: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的教育提出很多新观点,它的代表人物提出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经典观点,阐述它对今天我们教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思想;教学;启示一、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背景人文主义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
它对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了关于“人”的新的看法。
第一,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
人文主义在其本质中有着一种乐观精神,追求人的快乐的权利。
第二,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
因反对封建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个性,挖掘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第三,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
①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观念的束缚,也带有贵族性质,但它对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力。
人文主义教育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对人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教育思想(一)教育内容的主要思想由于人文主义教育提倡一种培养全人的教育,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十分广泛。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倡导的自由教育就是实施以体育、德育、智育并重的方针,以古典语文为中心,包括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等经典文化,还学习数学、天文、历史等知识。
北欧的人文主义者莫尔主张除了在德智体上的教学,还要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劳动实践与理论的并进。
欧洲的人文主义者、散文家和教育思想家蒙田在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肯定的同时,认为判断力是心智最重要的品德,得出判断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的主要思想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比如他使用活动的字母教授读写,用游戏的方法教授算术,有时一边与学生散步,一边讨论学习。
第十六章 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五编 19世纪
西方教育思想史
‐ 在英国,以斯宾塞和赫胥黎为代表人物的19世纪科学教育思想强调科 学知识和科学教育,制定了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得欧美 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学校课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影响是深远的。 应该指出,19世纪科学教育思想既源于又高于早期科学教育思想。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西方教育思想史
第五编
19世纪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五编 19世纪
西方教育思想史
‐ 由于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发明创造的日益增多,因而19世纪常被人 称为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纪。自然科学的成就与工业革命不仅在西 方国家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且形 成了一种对自然科学和文化知识的普遍信仰,促使了学校教育的变革 和教育思想的发展。
‐ 在19世纪中期,近代西方国家教育制度开始确立,近代西方教育理论 体系开始形成。在19世纪中期开展的科学教育与古典教育的论战中, 1000多年来一直在西方国家学校教育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的古典教育让 位于科学教育,使得西方教育理论和实践增加了活力,趋于现代化。
‐ 在德国,出现了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幼儿园教 育思想、“全人类教育”思想,使得德国在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发展 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 人物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
发生在德国的这场思想文化运动从来都不是一种单一的思想运动。它从一开始 就处在各种社会思潮(启蒙学说、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和以日耳曼 民族主义为代表的国家主义)的影响下,具有综合和调和的特征。尽管参加者 的思想倾向表现各异,但他们却一致对人以及人的特有的精神世界感兴趣。 “新人文主义”的概念恰当地揭示了德意志文化的这一时代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旨在通过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和技能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传统上,很多学校都将重点放在学术知识和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关注。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对这种教育方式的一种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和情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类自身的重要性,主张将教育放在人类自我意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
相比于传统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更加关注个体和情感,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性。
学生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和技能的积累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创造者。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创造性思维和跨学科学习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也强调创造性思维和跨学科学习。
这种教育方式关注个体和情感的同时,鼓励探究和创新精神。
学生不只是被告知什么样的答案是正确的,而是要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此外,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应该跨越学科界限,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看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应用挑战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存在很多挑战。
首先,传统的学术成绩评估方式可能不利于这种教育方式的推广。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和情感,但这种教育方式很难用“成绩”来衡量。
其次,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所强调的创造性思维和跨学科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知识储备。
如果学生没有稳固的基础知识,将难以实现跨学科的学习。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应用好处尽管存在挑战,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应用于实践中也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意愿。
通过强调个体和情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其次,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现实世界。
探讨现代社会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探讨现代社会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人文主义思想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贯穿于各个领域,如教育、艺术、政治等,而且影响着每个个体的思想与行为。
本文将探讨现代社会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分析其对个人、社会和文化的意义。
一、人文主义思想的定义和起源人文主义思想是一种关注人类和人类价值的哲学观念。
它强调个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追求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这一思想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欧洲的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古代罗马和希腊文化,强调个人的思想独立和自由发展。
二、人文主义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调个体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人际关系的培养。
通过培养人文素质,能够提升个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创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强调艺术作品要真实地反映人性的内在需求和情感体验,关注人类的情感、情感和智慧。
通过表达和传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艺术作品能够激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为人们提供情感价值和精神享受。
四、人文主义思想在政治中的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在政治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关注公民权益和民主参与。
它强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倡导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和运行。
通过推动政治改革和民主进程,人文主义思想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正发展。
五、人文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人文主义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引导个人价值观的建立,使个体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实现。
其次,人文主义思想能够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理解,减少社会冲突和分裂。
最后,它为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交流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全球化时代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总结起来,人文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在教育、艺术和政治等领域体现出价值,而且对每个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理解和探索人文主义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界说、历程与基本特征(一)界说14至16世纪,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使了资本主义的萌发。
当时,腐朽的封建势力和宗教统治已成了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同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这一斗争在文化教育上的反映,就是欧洲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那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用到教育上,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研究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世俗人文学科新思潮的人则被称为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这一运动的主要思想旗帜,被用来反对封建神学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
它要求解放人的个性,恢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反对宗教对人的发展的禁锢。
这一运动促进了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
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资产阶级又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向封建统治发动了进攻。
新教反对旧教的斗争有较广泛的群众性。
这一斗争动摇了罗马天主教教廷对欧洲教会的统治,使教会从属于国家,促进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成长与独立,并对欧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发展历程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波及于尼德兰(约当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法国、英国等国家。
其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维多里诺(1378-1446)、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1469-1536)、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拉伯雷(1494-1553)、蒙田(1533-1592)、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478-1535)等。
他们都在不同的国度里探索、实践,著书立说,阐发希腊罗马教育之所长,汲取中世纪城市大学之精华,把一种清新、活泼的学风带进了学校。
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令人耳目一新,学校里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充满欢乐;伊拉斯谟通过自己的著作《愚人颂》,向教会、经院哲学、神学以及封建思想发起了挑战,又在《基督教王子的教育》、《男孩子们的通才教育》等著作中阐发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拉伯雷的《巨人传》指出了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的可笑、无用以及对人的危害,提出了人文主义教育主张。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始被更为广泛地吸收和使用,开始以鲜明的教育文化态度出现在国际水平上。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起源,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主义教育形式也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文化和知识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倡导教育尊重个人;二是提倡多样性化教育;三是主张通过实践以培养适应复杂社会的能力。
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雅克•劳埃德(Jacques Rabaud)和古贝尔特•勒索(Guberlet Lesot)等法国学者提出了艺术与教育的结合;夸美乐(Humanitas)思想家黑马特里•约坎斯德(Hermetio Yaconte)提出了“真实的文化”和“真实的知识”的概念;阿贡拉•毕薛(Agostino Bizzarri)拓宽了士多啤梨(Seneca)和奥古斯都(Augustus)关于诗歌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内容,把诗歌教育改为把文学作品内容、写作技巧和领悟故事作用等人文主义教育内容结合在一起。
人类学家萨福尔(de Saussure)和托拉斯(Torres)也提出以社会学和古典教育为基础的说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最终应以当时的社会习俗为准则,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和宗教领袖也认为,教育应遵循上帝的教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充分发挥了作用,不信上帝的教育思想开始被广泛接受;文学作品的内容变得多样而富有活力,开设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也成
为可能,新的教育学家也开始崛起,短暂的教育时代也开始出现,再到五四运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仍然是一直以来教育研究中最根深蒂固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影响论文关键词:现代人文主义自我实现整体性创造性论文摘要: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
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对美国以及世界的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
它秉承西方历史悠久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深受20世纪复兴的各种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总体来看,它经历了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新人文主义教育和现代新人文主义教育这四个发展阶段。
古典人文教育强调把理智的发展当作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儿童的情感和理智进行陶冶。
人文主义教育的出现是针对中世纪封建神学泯灭人性、压制人性,其核心是恢复人的地位。
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个性自由和发展,强调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心性、启迪智慧,但是对自然科学却持冷漠态度。
新人文主义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发展个体的自由,强调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
果来陶冶和教育人。
二、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一个融合了众多教育流派的体系。
广义上说,进
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等教育思潮以及教育人类学,法兰克
福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都可以称为现代人文主
义教育。
从狭义上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特指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
的一种人本化教育思想。
总的来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
初产生的新人文主义教育倾向。
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继续和
发展,具有尊重历史文化及调和发展的特点。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
盛行于美国的人本化教育思想。
这种教育思想产生是由于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异化为物的现象逐渐加剧。
人类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
面临着外部价值体系的瓦解,随之转向内心世界寻求价值目标。
三、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5见代人文主义^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在人性论、认识论之上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核心内容是“人的存在”》同时,把人的存在视为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此外,现代人文主义把丰富发展人的情感生活看作是人整体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家贝尔提出的著名的“我与你”关系理论重视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培养,认为情感发展主要得益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心理学基础
5见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它认为人具有完整的人格,因此不仅从直觉的角度去把握整体性,而且要“从意识经验自身这一整体去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在教育的过程中,主张发挥人的整体性,使身心的发展协调一致,同注意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统一。
四、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重视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培养身心两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人”。
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人的“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为最终的目标,即人的“自我实现”。
认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应该在其人格特征上体现出人的整体性和创造性。
所谓整体性是要达到人的内外统一。
(二)强调学校教学内容的扩展
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内容。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内容注重满足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整体协调发展需要。
在课程的安排上富有弹性,注意课程内容的思想性与情感性的相互渗透,要求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学生为中心,考虑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相适合的课程。
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施以相应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掘。
五、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是在美国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给人们的精神带来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针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课程改革中,只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尊重学生的价值、自由、道德、理性、情感,以人的“_我实现”
为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出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
方法。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学生的需要为核心,注
意课程内容的统一性,使学生的情感发展与自我认知发展协调统一。
我国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使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适应瞬息万变社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高尚道德的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这就要求教学必须适应人的需要,强调以人为本,而不是人去适应教学过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为我国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斌贤、褚洪启等.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 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序言,林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 马斯洛.动机与个性.纽约197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