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陶瓷知识介绍范文

陶瓷知识介绍范文

陶瓷知识介绍范文陶瓷是一种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坚硬、耐磨和耐高温的材料。

它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和绝缘等特点,因此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面是对陶瓷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介绍。

1.陶瓷的起源2.陶瓷的分类陶瓷可以根据其成分和特性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其化学成分,可以分为四大类: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陶瓷和纳米陶瓷。

氧化物陶瓷包括红陶、白陶和黑陶等;非氧化物陶瓷包括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和碳化硼陶瓷等;复合材料陶瓷则是由陶瓷和其他材料的复合物延伸,如金属陶瓷、陶瓷复合材料等。

3.陶瓷的制造工艺陶瓷的制造主要包括采矿、制泥、成型、干燥、烧结和装饰等工艺。

首先,从矿山中采集原料,在制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使原料颗粒均匀,并与水混合形成粘土。

然后,通过成型工艺将湿泥制成所需的形状,如盘子、碗、花瓶等。

接下来,将成型的陶瓷制品进行干燥,以去除过多的水分。

最后,将干燥后的陶瓷制品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烧结,使其变得坚硬和耐用。

装饰可以在成型或烧结后进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刻画、上釉、彩绘等。

4.陶瓷的应用领域陶瓷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方面,陶瓷制品常用于制造耐磨、耐酸碱和耐高温的零部件,如陶瓷刀具、陶瓷搅拌棒等。

在建筑领域,陶瓷瓷砖常用于装饰墙面和地板,并因其防水、易清洁和耐磨等特性而受到青睐。

在医疗领域,陶瓷材料被用于制作人工关节和牙科修复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陶瓷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能源等领域。

5.陶瓷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陶瓷的性能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一方面,通过引入新的材料、改进工艺和优化设计,陶瓷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和电气性能等方面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陶瓷也被广泛应用于新兴领域,如高温超导材料、导电陶瓷和生物陶瓷等。

同时,纳米陶瓷的研究也成为陶瓷领域的热点,通过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获得优异的性能。

以上是对陶瓷的基本知识的介绍。

陶瓷相关冷知识

陶瓷相关冷知识

陶瓷相关冷知识
一、瓷器介绍:
瓷器是指多种古代陶瓷和现代家庭装饰品。

瓷器一般是由石灰结合高岭土、云母等陶石制成的,通过烧制的工艺制成的。

二、瓷器分类:
瓷器分为釉下彩绘瓷器和釉上彩绘瓷器,其中釉下彩绘瓷器通常使用白色釉,釉上彩绘瓷器用各种色彩的釉料上做装饰。

三、瓷器饰品:
瓷器饰品有很多种,如景泰蓝、玉石、和田玉、珠宝、古银、古铜等。

这些饰品有的是古代陶瓷的收藏价值,也有的是用来装饰家庭装饰品的价值。

四、瓷器的烧制:
瓷器的烧制需要精细的操作,烧制的工序是“烧成—剔色—上釉—退火—仔细养护—焙烧”等步骤。

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控制火候,烘焙时间及烘焙时的环境,以保证瓷器的质量。

五、瓷器使用注意事项:
1.瓷器的安全使用时,不能放置酸性物品,醋、胡椒、芥末等都会对瓷器造成破坏。

2.瓷器使用前,应先用湿布擦拭,保证瓷器的清洁。

3.瓷器的搬运,要注意把握强度,防止摔落,弄坏瓷器。

4.瓷器的存放,要注意防潮防水,避免长期的潮湿环境,以免影响瓷器的质量。

关于陶瓷知识点总结总结

关于陶瓷知识点总结总结

关于陶瓷知识点总结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广泛使用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特性和丰富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陶瓷的定义、分类、生产工艺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有关陶瓷的知识。

一、陶瓷的定义陶瓷是指以无机非金属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经过成型、烧结等工艺制造而成的一类材料。

主要特点是化学稳定性高、硬度大、热膨胀系数低等。

二、陶瓷的分类陶瓷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传统陶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三大类。

1. 传统陶瓷传统陶瓷是指以瓷土为主要原料,通过制作陶胎、釉彩、烧制等工艺制成的陶器。

主要包括瓷器、瓦器和塑料等。

•瓷器是指以高岭土、石英等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装饰和高温烧制等过程制成的陶瓷制品。

瓷器具有高温烧结、质地坚硬、细腻光滑等特点。

•瓦器是指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挤压等工艺制成的陶瓷制品。

瓦器主要用于建筑领域,具有耐热、耐酸碱等特性。

•塑料是指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塑型、干燥、烧制等工艺制成的陶瓷制品。

塑料广泛应用于艺术品创作、工艺品等领域。

2. 结构陶瓷结构陶瓷是指以氧化铝、硼酸铝等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烧结等工艺制成的陶瓷制品。

结构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3. 功能陶瓷功能陶瓷是指具有特殊功能的陶瓷制品。

根据具体功能的不同,功能陶瓷可以分为电子陶瓷、光学陶瓷、生物陶瓷等。

•电子陶瓷是指具有电气特性的陶瓷制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等领域。

•光学陶瓷是指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的陶瓷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

•生物陶瓷是指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等特性的陶瓷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三、陶瓷的生产工艺陶瓷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制胚、成型、干燥、烧制等多个环节。

1.原料准备:将适量的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和比例混合均匀。

2.制胚:将混合好的原料倒入模具中,进行挤压或者压制,形成陶胚。

3.成型:根据需要,对陶胚进行进一步的成型加工,如切割、打磨等。

陶瓷基本知识

陶瓷基本知识

陶瓷基本知识中国“天下名瓷”主要产区有江西景德镇: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单色釉瓷,广东潮州:珐琅彩瓷、骨瓷,浙江龙泉哥窑、弟窑青瓷,山东淄博:宾馆类用瓷,河北定窑瓷器、耀州青瓷、唐山骨瓷,河南:钧窑、汝窑,江苏宜兴:紫砂,福建德化:白瓷,厦门:漆线雕,广西:北琉日用瓷,广东佛山石湾:陶刻,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中国红瓷、釉下青花瓷。

一、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是以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各种制品。

陶器的缺点----就是它吸水。

用来盛水、盛粥,很快就把水吸干了。

陶器上有很多细孔,容易吸水。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还有一个更重要、使用更广泛的发明------就是瓷器,英文的“中国”都叫China,意为瓷器,西方文明对中国的认同,是从陶瓷开始的。

哪什么是瓷器呢?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1、胎料必须是瓷土的。

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

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

2、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

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3、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4、吸水率。

我们都知道陶器吸水,瓷器胎体吸水率不足0.5%,几乎不吸水。

5、透光率。

陶器无论什么条件下,它都不会透过光线。

瓷器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透光,透光度越高,瓷器质地越好。

那么问题来了,吸水率大于0.5%的陶瓷是什么?是陶?是瓷?还是?二、陶瓷的分类。

你所知道的陶瓷分类有哪些?1.按用途分类: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相框、壁画、陈设品等。

工业陶瓷:如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电瓷、特种陶瓷等。

2.按花面装饰方式分类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和色釉瓷及一些未加彩的白瓷等。

关于陶瓷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关于陶瓷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关于陶瓷的基础知识有哪些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日常生活也有很多喜欢陶瓷的朋友,陶瓷拥有比较高的收藏价值,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陶瓷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陶瓷的基础知识1、什么叫陶瓷?什么叫瓷器?它们之间又什么不同?通俗的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

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制、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的出现比瓷早,根据史籍记载,几千年前,我国就在烧制陶器;直到魏晋时代,才进一步创造了瓷器。

瓷器和陶器的根本区别在于:瓷器的坯体是完全烧结的,气孔率很小,机械强度大,烧成温度较高;而陶器坯体烧结程度较差,气孔率较大,烧成温度也较低。

如果把瓷器打破,他的断面是光洁、致密的,而陶器的断面却显得粗糙、疏松。

广义的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

瓷器出现后,陶器还是在继续发展,不是有了“瓷”而代替了“陶”,儿时各自独立发展。

炻器这个名称来源于欧洲,原意是石器。

日本人在翻译时为了表明它不是用石头加工成的,而是经过烧制的,所以加上“火”字旁,写作炻器。

炻器是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

2、瓷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至今发现最早的瓷窑窑址在哪里?根据《中国陶瓷史》记载,瓷器出现于东汉时期,距今1800余年的历史。

中国发现最早的瓷窑窑址在今浙江上虞、宁波地区,属东汉时期的瓷窑。

3、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为什么说青瓷是中国瓷的鼻祖?中国的瓷器,大概可分为青瓷系和白瓷系,其中青瓷的发现时间最早。

远在东汉(公元25-220年)就有初期的瓷器出现。

至晋代(公元265-419年)瓷器已相当精美。

青瓷可以说是中国瓷的鼻祖。

白瓷在中国出现较晚,比青瓷的出现,大约晚400年。

所以说先有青瓷,后有白瓷。

4、景德镇的陶瓷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但其陶瓷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问题迄今尚无定论。

关于陶瓷知识点总结总结

关于陶瓷知识点总结总结

关于陶瓷知识点总结总结陶瓷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实用功能而闻名于世。

在世界各地,人们都在使用和欣赏陶瓷制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些陶瓷的基本知识点,包括陶瓷的分类、制作工艺、装饰技法、保养方法等内容。

一、陶瓷的分类1.按材料分类(1)瓷器瓷器是由高岭土、瓷石、长石等原材料经过研磨、混合、成型、烧制等工艺制成的,具有白瓷、青瓷、细瓷等多种品种。

瓷器的特点是质地细腻,坚硬耐磨,釉色明亮、透明,是一种高档的陶瓷制品。

(2)陶器陶器是由黏土等原材料制成,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制成的,有陶彩、釉彩、釉下彩、滑石釉等不同类型。

陶器质地粗糙,釉色多样,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2.按用途分类(1)餐具类包括碗、盘、杯、壶等,主要用于餐桌摆设和食用饮水。

(2)工艺类包括花瓶、摆件、文具等,主要用于装饰和观赏。

(3)建筑类包括砖、瓦、瓷砖等,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和装修。

3.按制作工艺分类(1)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传统的陶瓷制作方式,主要包括成型、修整、上釉、装饰、烧制等环节,每个步骤都需要手工操作,耗时耗力。

(2)机械制作机械制作是现代陶瓷制作方式,包括模具成型、涂装、烧成等工艺,由机器自动完成,效率高,成本低。

二、陶瓷的制作工艺1.原料准备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高岭土、瓷石、长石、黏土等,不同种类的陶瓷需要不同的原料配比,以及添加一定的助熔剂、颜料等。

2.成型成型是陶瓷制作的第一步,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方式。

手工成型需要陶工将原料搓揉成坯料,然后手工成型成碗、盘、杯等,而机械成型则是通过模具压制成型。

3.修整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经过修整,包括修刀、打磨、整形等工艺,以保证制品表面平整、形状美观。

4.上釉上釉是为了增加陶瓷制品的光泽度、坚硬度和装饰性,陶瓷制品可以进行釉上釉、釉下釉、滑石釉等不同的上釉方式。

5.装饰陶瓷制品可以进行装饰,包括刻花、彩绘、镶嵌等不同的装饰技法,以增加陶瓷制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陶瓷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陶瓷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陶瓷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陶瓷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 陶瓷的基本概念陶瓷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主要有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复合陶瓷和玻璃等几类。

2. 陶瓷的分类根据其化学成分和性质,陶瓷可分为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复合陶瓷、玻璃、高温陶瓷、电子陶瓷、结构陶瓷等几大类。

氧化物陶瓷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铌、氧化锆等;非氧化物陶瓷包括碳化硅、氮化硅、碳化硼、氮化硼等;复合陶瓷包括氧化铝-氧化锆复合陶瓷、碳化硅-氮化硅复合陶瓷;玻璃包括硼硅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等。

二、陶瓷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 陶瓷结构与性能陶瓷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离子晶体结构和共价晶体结构,因此具有高硬度、高熔点、良好的耐热、绝缘、耐腐蚀等性能,但其脆性较大,易于断裂。

2. 陶瓷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性质陶瓷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性质直接影响其性能和加工工艺。

氧化物陶瓷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非氧化物陶瓷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非金属元素,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复合陶瓷的化学成分是不同材料的复合体,具有综合性能较好;玻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硅酸盐、硼酸盐等无机氧化物,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透明性。

3. 陶瓷材料的加工工艺陶瓷材料的加工工艺主要有成型、烧结、精加工等环节,其中烧结是陶瓷材料的关键加工环节,影响其性能和工艺效率。

三、陶瓷化学知识的应用及发展趋势1. 陶瓷化学知识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陶瓷砖、马赛克瓷砖、釉面砖、抛光砖等陶瓷产品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地板装饰、墙面装饰、屋顶防水等方面。

2. 陶瓷化学知识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生物陶瓷、牙科陶瓷、医用陶瓷等陶瓷产品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骨科植入物、牙科修复、医用耐酸碱容器等方面。

3. 陶瓷化学知识在电子领域的应用电子陶瓷、压敏陶瓷、磁性陶瓷等陶瓷产品在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电容器、电阻器、电感器、磁铁等方面。

陶瓷基本知识

陶瓷基本知识

瓷砖基本知识1、历史背景瓷砖的历史应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当时,埃及人已开始用瓷砖来装饰各种类型的房屋。

人们将粘土砖在阳光下晒干或者通过烘焙的方法将其烘干,然后用从铜中提取出的蓝釉进行上色。

公元前4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发现了瓷砖,这种瓷砖以蓝色和白色的条纹达到装饰的目的,后来出现了更多种的式样和颜色。

中国是陶瓷艺术的中心,早在商殷时期(公元前1523-1028 年),中国就生产出一种精美的白炻器,它使用了中国早期的釉料进行粉饰。

数个世纪以来,瓷砖的装饰效果随着瓷砖生产方法的改进而提高。

例如,在伊斯兰时期,所有瓷砖的装饰方法在波斯达到了顶峰。

随后,瓷砖的运用逐渐盛行全世界,在许多国家和城市,瓷砖的生产和装饰达到了顶点。

在瓷砖的历史进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马赛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地砖、安特卫普的釉面砖、荷兰瓷砖插图的发展以及德国的瓷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古代,瓷砖都是手工制作,也就是说,每一块瓷砖都是手工成型,手工着色,因此每一块瓷砖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瓷砖几乎被用到建筑的方方面面,譬如:墙壁、地面、天花板、壁炉、壁画以及建筑的外墙等。

如今,全世界范围内,瓷砖不再是手工制作,手工着色,而是运用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人的手只是用来把瓷砖安装好。

与过去一样,室内室外都使用瓷砖进行装饰,譬如:地面、墙面、台面、壁炉、喷泉以及外墙等等。

2、原材料瓷砖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大多是金属氧化物。

多年来,三种金属氧化物是瓷砖生产最重要的三种氧化物:粘土、粉状石英和长石。

瓷砖行业把这三种主要的原料称作“传统瓷砖的主体”。

粘土粘土是水化铝矽酸盐,它是长石岩风化作用的最终产物。

它是由三氧化二铝、两个二氧化硅分子和两个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粘土使陶瓷颇具可塑性,这样就可以在加热前把它制成理想的形状。

粉状石英粉状石英是二氧化硅的一种,它一般从石英岩、砂子或岩石中提取。

人们把它研磨成非常细的粉末,作为一种填料添加到粘土中,使瓷砖具有理想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基本知識
一﹑陶瓷(Ceramic)的分類
主要分為骨質瓷(Boneware)、白瓷(Porcelain)、石瓷(Stoneware)、精陶(Earthware).
骨質瓷的特點: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吸水率低于2%,燒成溫度1300-1400.
白瓷的特點:相對石瓷要白、薄,有透光性,吸水率1.5-3%,斷面結構緊密,像貝殼狀,表面硬度高,不易划傷。

燒成溫度1180-1280度左右。

石瓷的特點:胎體比較厚,沒有透光性,不透明,斷面呈顆粒狀,較疏松,表面硬度低,易划傷,吸水率為3-11%,燒成溫度1100-1200度。

陶的特點:本體比較輕,比同體積石瓷要輕20%,吸水率大于13%,斷面結構比較疏松,燒成溫度1100-1200度。

二、陶瓷的原料
主要有三大類:可塑性原料、熔劑性原料、瘠性原料。

可塑性原料的作用:使泥料形成一定的形狀,如高嶺土。

熔劑性原料的作用:主要用來制作釉料,使釉面光亮,白度好,如長石,加在原料中降低燒成溫度。

瘠性原料的作用:在燒成過程中形成陶瓷的骨架,如石英。

三、陶瓷的基本生產工序
主要有三大工序:原料加工、成形、燒成。

1、原料加工:
a.將礦石或粘土研磨成細粉,做成泥漿﹔
b.將泥漿中的水份擠干,做成泥料
c.泥料多次攪拌并抽真空(將泥料中的空氣抽走),做成泥餅。

2、成型:
a.將泥料制成各種器形,做成毛坯﹔
成形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種:
a)徒手成型
基本上以手捏、塑、推、雕、鑲、嵌等成型,不借助機械手段。

b)拉坯法
將可塑泥置于輪盤中央,令其旋轉,以雙手技巧拉成圓開坯體。

c)注漿法
也叫倒模,泥漿注入所需形狀的石膏模內,石膏吸水使泥料沉積于石膏
模壁上而具有所賦形狀。

當沉積到所需厚度時,將過剩泥漿倒出,泥料
干時會收縮脫離,拿出后予以充分干,用刀或海綿修坯后送去燒成。


種方法成本較高,適用于形狀復雜的產品,如TEA POT,魚盤等。

d)壓制成型
坯料軒置于模中,再加上壓力制成。

此法大量用于簡單產品的快捷價廉
方法,如碗,盤。

e)車台
以石膏賦予空器皿外表,而其內表面以旋轉圓形外表成形,予以成型,
在宜興廣泛使用。

b.將毛坯燒干,使之含水率低于3%,并對毛坯進行修坯,使毛坯邊緣及表
面光滑(如果是手繪產品,現在可在泥坯上畫各種圖案及涂色)。

c.浸釉(將毛坯放入釉料中,使釉料布滿毛坯表面)
a).目的
為坯件提供一個不滲透的表面,否則是多孔且可滲透﹔
保証釉底色,免受摩擦或化學侵害﹔
改善外觀,并使表面光滑清潔。

b).釉的種類
透明釉:光度,透明度好﹔
大白釉:較霧面,流動性差,易產生針孔﹔
無光澤釉
c).加工方法
釉上彩:在成品上貼花或彩釉,低溫燒(860-1100度)使其附著表面,但超鉛可能性大﹔
釉下彩:素燒后予以彩繪或貼花同,再上窯燒﹔
釉中彩:同釉下彩,但為同溫二次釉燒使其附著于釉中,但成本高。

3〃燒成
a.將浸完釉并烘干的毛坯半裝入匣缽放在窯車上進入窯爐進行燒成,燒
成時間大約需要24小時左右,毛坯在窯爐中經過高溫發生一系列物
理化學變化,形成一種近似于石頭的形態,燒成完成。

b.毛坯經過燒成后成為白胎(半成品),如是手繪產品則是成品。

c.烤花(With decal):將花紙貼在白胎上,入烤花窯(窯溫1100度左
右),花紙在高溫下溶解并附著在白胎上,烤花完成后一件產品即是
成品。

d.花紙的分類
a)花紙分為兩大類:小膜花紙和大膜花紙。

b)區別:大膜花紙在產品表面是斷開的,有接口﹔小膜花紙在產品表面
是一個整體,沒有接口﹔價格上小膜比大膜貴10-20%。

四、陶瓷的缺陷及形成原因
1〃主要缺陷及形成原因
a.模具痕
模具使用過多或缺角,修坯不當。

b.變形及底部不平
在窯內過燒而變形,成型不均勻造成單向收縮。

c.壺狀器皿要做容量測試及倒水測試,倒水不分流,不回流。

d.裂釉
表面有綱狀裂痕,分布在燒好的釉上,應REJECT!
e.針孔
釉面含雜質經窯燒成后揮發所致,DIA不大于1.5MM,成積要小于2MM2,一件產品1INCH2不多于3點,一件產品不多于8點。

f.落渣
主要原因是坯體雜質或燒窯時煤灰落在產品上造成,DIA不大于3MM,1INCH2不多于2處,產品不多于4處。

g.黑點
泥料中含有鐵元素等雜質,燒楊時形成黑點。

2〃注意事項
a.HANDPAINT產品需要注意
HANDPAINT產品要求圖案逼真,規整度要好,有小差異可接受,一套內不可有明顯色差。

b.BONECHINA產品需要注意
產品透明度要好,將產品底部對光亮處,要能看到自己手指的影子﹔決不可有落渣,表面黑點DIA小于1.5MM,少與四個。

c.SOLID COLOR產品需要注意
應注意流釉現象,產品口部發白,其他表面有明顯水流紋路,其中藍色、綠色特別有此現象。

d.WA VE產品需要注意
表面紋路應清晰,如因模具使用過長使WA VE不清楚,應
REJECT。

e.其他陶瓷產品檢查特點
a)本體與彩盒要相符,色彩、花紋、圖案布局要合理。

b)彩盒質量要檢查,彩盒的硬度,紙質與要求相符,色彩鮮
艷,光潔,無破損。

c)外箱五層紙板或心上。

d)附件也應注意:如SALT&PEPPER SET的塞子要緊,鍍鋅
附件不能有鏽邊等。

製作人:徐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