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心得

合集下载

营养药膳讲座心得体会

营养药膳讲座心得体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营养药膳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对药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饮食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让我明白了药膳并非遥不可及。

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很多食物都具有药用价值。

通过合理的搭配,我们可以将这些食物转化为药膳,既美味又养生。

讲座中,营养师详细介绍了药膳的基本原则,如四性五味、归经入络等,使我对药膳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其次,讲座让我认识到了药膳在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

药膳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进行个性化定制,通过食材的性味归经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以选择具有补气养血功效的药膳;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以选择具有调理脏腑、活血化瘀功效的药膳。

在讲座中,营养师还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药膳食材和药膳方剂,如红枣、枸杞、黄芪、党参等。

这些食材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例如,红枣具有补血安神的作用,枸杞能滋补肝肾、明目,黄芪能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等。

通过这些食材的合理搭配,可以制作出各种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药膳。

此外,讲座还让我了解到了药膳在烹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例如,在选用食材时,要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在烹饪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以确保药膳的药效和口感;在食用药膳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适量调整。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体会到了药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药膳并非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可以通过药膳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2. 药膳并非一味追求滋补,要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食材和方剂。

3. 药膳与日常饮食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养生保健作用。

4.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保持身体健康。

总之,这次营养药膳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关注药膳,并将其融入日常饮食中,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和幸福。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中医药膳食疗法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是中医药与营养学的结合,旨在通过食物的选择、搭配、烹调方法等,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维护人体健康。

在本学期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学科特点中医药膳食疗法学科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以食物为药:中医药膳食疗法将食物视为一种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把食物运用到疾病的治疗、康复、预防中,切实体现了“以食补药”的中医养生理念。

2.因人而异:中医药膳食疗法强调“因人而异”,注重根据疾病特点和体质差异,制定个体化的膳食配方和烹调方法。

3.中西结合:中医药膳食疗法结合了中西医学,既借鉴了中医经典理论,又采纳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和营养学理论,丰富了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二、实践方法中医药膳食疗法的实践方法包括疾病辨证与膳食调理、食材选择与搭配、烹调方法等。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疾病辨证与膳食调理:中医药膳食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对症的食疗方法、方剂和食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膳食调理。

2.食材选择与搭配:中医药膳食疗法不仅要选择具有药物功效的食材,还要考虑它们的药性、性味,避免产生相互制约的效果。

同时,需要考虑食材的搭配,形成协同作用,提高药效。

3.烹调方法:中医药膳食疗法的烹调方法独具特色,如蒸、煮、焖、炖、烤等,不仅能保存食材的营养成分,还能增强食物的药效。

三、应用前景中医药膳食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保健:中医药膳食疗法适合健康人群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比如通过适当饮食调理,减轻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2.疾病治疗:中医药膳食疗法可作为治疗慢性病、亚健康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食疗调理,有效减轻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康复护理:中医药膳食疗法对于一些疾病的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比如肠胃炎患者通过合理调理饮食,改善营养吸收,促进康复。

中医药膳学心得体会题目

中医药膳学心得体会题目

中医药膳学心得体会题目中医药膳学心得体会中医药膳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食物的配伍和烹饪方法,达到治疗疾病、保养身体的目的。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深感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药膳学强调“食疗”,即通过饮食来治疗疾病。

它认为食物具有药物的功效,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脏腑功能。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健康不只是吃药治病,更重要的是平时的饮食习惯。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中医药膳学重视个体差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和健康问题,因此同样的食物对每个人的作用可能不同。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自己的体质特点,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食材和烹饪方法。

个性化的食谱和膳食建议,更有利于改善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膳学注重整体调理。

中医的养生理念强调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而不仅仅是治疗某一具体病症。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用食材的五味和性能来调节身体。

苦、甘、酸、辛、咸五味相辅相成,对应五行,具有不同的功效。

以及食材的寒、凉、温、热、平五性,具有不同的作用。

通过合理搭配五味和性能,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

最后,中医药膳学注重饮食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合理的食物搭配和烹饪方法能够提高食材的营养价值,并且降低食物对身体的负担。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食材选择、食物烹饪和膳食搭配的知识。

了解食材的性能和功效,选择新鲜、高质量的食材,采用科学的烹饪方法,能够有效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使食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药膳学是一门很有价值的学科,通过饮食来调节身体,改善健康。

通过学习中医药膳学,我深感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食物的药物功效。

同时,了解到食物对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中医理念中的整体调理原则。

此外,合理的食材选择和烹饪方法,能够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确保饮食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学习中医药膳体会(汇总)

学习中医药膳体会(汇总)

中国的医学博大精深,并且深深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家里时,母亲总会随着时节和我们的身体状况做出各种各样的食物。

比如夏日的炎炎午后,她会为我们熬一锅丝瓜花绿豆汤,喝了清凉解暑:冬天则是煲羊肉、狗肉粥,驱寒温补;当我从尘土飞扬的操场回去可以吃到猪血煮真珠菜(系方言发音直译,未经考证),清肺解毒;当我因为长时间学习后眼睛略有不适,就能吃到枸杞炖猪肝,明目亮睛……我一向惊叹母亲的勤劳和聪慧,直到这个学期我选修了中医食疗之后才知道原来做出这些菜也是一门大学问,是我们的祖先多少年积淀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下面我将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来阐叙我对这门科目的理解。

中医食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

食疗,又称食治、饮食疗法,是指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烹调工艺加工制作成食品,通过食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持定烹调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

中医的食疗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它不仅包括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止咳平喘等治疗作用在内。

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

由于它作用缓和,比药物来源广泛,经济实惠,要配制得法,烹调有方,就会使人乐于接受,且易坚持服用。

谷肉果菜等食物本身就是人体营养的来源,它既可以作为疾病恢复期的调治手段,也可以作为配合药物治病的辅助措施来应用。

中医食疗十分重视保养脾胃。

从烹调方法上讲,炸、烤、煎、爆易破坏食物的有效成份或改变其性质,从而降低治疗作用,并使食物难于被消化吸收。

所以,食补的膳食多采用蒸、炖、煮或煲汤等方法。

中医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

扶正药中有不少是补药,而某些药物本身就是食物。

此外,不论药补还是食补,同样要考虑忌口问题,。

食补是治疗虚证的一种方法,运用得当,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药膳食疗的体会

中医药膳食疗的体会

中醫藥膳食療法的體會這是我第一次接受中醫藥類的課程和機會,在這當中通過老師上課講解的知識以及觀賞製作食療的視頻,我對中醫藥膳以及其實際運用都有了與之前不一樣的體會,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中醫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

先來說說藥膳,藥膳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藥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藥膳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簡言之,藥膳即藥材與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它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它“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而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中醫的瞭解深入,中醫藥膳食療法也漸漸受到人們的推崇,因為它屬於自然療法,與西醫的藥物療法不同,是一種既能治病,又不損傷機體,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比之下,西醫所使用的藥物,雖然能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但由於採用化學合成等各種現代工藝,不少藥物會對人體產生某些不良影響,有的還有毒副作用,不利於身體康復甚至損害身體。

在这门课程中,我除了认识到中医学的原理之外,还了解到很多药膳的配制原理和烹饪的方法。

其中最让我印想深刻的,就是介绍《红楼梦》中的美食了。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不仅是一步盖世无双的文学巨塔,它还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然而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部小说中生活的饮食细节居然蕴藏着如此深厚的中医药膳文化。

在老师上课放映的视频中,我不但知道了酸梅汤、玫瑰露还有鸡髓笋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没想到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食疗功效,还真的是让我当场大开眼界呢!!其实,药膳真的对我们的身体调养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又健康,没什么负作用在。

不过实不相瞒,小时候我只要一听到“药”就会非常的反感,这是因为我小时后我的身体非常不好,三天两头就生病吃药,所以能不吃就不吃。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篇一:药膳心得体会】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姓名:许明贺学号:20110132030 班级:11中西医结合b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

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

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

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

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

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有: “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

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兽医之首。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周” , 韭“ 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 《十问》)。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认为, 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 不能偏胜, 偏胜则会引起疾病。

“ 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 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精神乃殃”、“ 是故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腆理以密, 如实则筋骨以精。

【最新】中医药食疗药膳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模板 (10页)

【最新】中医药食疗药膳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模板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医药食疗药膳培训心得体会篇一:药膳课程学习后的心得与体会药膳课程学习后的心得与体会转眼间,大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就快要结束了,我们的药膳课程也即将完结。

想当初,因为我对中医药膳比较感兴趣,也想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所以选修了药膳课程。

这一个学期下来,倒也积累了不少中医药膳的知识,同时,对中医药膳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结合资料和我自己的理解说说药膳的大概涵义。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我国传统医药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相应,比如我们民间所用的药膳,就是结合日常防治疾病的一些传统疗法。

古书《周礼·天官》记载:“春发做宜食酸以收敛。

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

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戚以和软”。

这是当时人们对四季饮食养生方法的归纳,中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斋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

“义载”小毒治病。

十去其八,无毒治病。

十去其几,锌肉果蔬,食养尽之”说明药物以治疗、食物以养的关系。

我国第一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

记载了,许多食物可以当作药物来应用,如红枣、芝麻、鸡蛋、葡萄、芹菜等,开创以食当药之例。

中国最早的热病学和内科学著作——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许多药食结合的方剂。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甘草小麦大枣汤等。

药膳制作培训总结

药膳制作培训总结

药膳制作培训总结引言药膳制作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烹饪艺术,通过巧妙地搭配食材和草药,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为了提高我们的养生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我参加了一次药膳制作培训,并在此次培训中学到了许多有关药膳制作的知识和技巧。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培训内容1. 药膳的定义和作用在培训的开始,我们首先学习了药膳的定义和作用。

药膳是通过合理配搭食材中的草药,烹制成具有特定保健效果的食物。

药膳可以分为补益和调理两种类型,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问题,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

2. 药材的认识与选购在药膳制作中,药材选择至关重要。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药材以及它们的功效和适应症。

例如,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疲劳和体虚等问题;黄芪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气血;枸杞子则有明目、滋肾等功效。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选购优质的药材。

合格的药材要求颜色鲜亮、形状完整,无虫、霉变等问题。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辨别药材的真假,警惕低劣产品的伪装。

3. 药膳的烹制技巧药膳的烹制过程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汤煲的使用和蒸炖的方法。

通过汤煲的炖煮,可以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达到最佳的药膳效果。

而蒸炖则可以保持食材的鲜嫩和营养,同时又能使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药膳中食材的搭配原则。

不同的食材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合理地进行搭配可以增强药膳的效果。

例如,黄连和栀子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配搭于药膳中一起使用。

4. 常见药膳食谱的制作在培训的最后阶段,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药膳食谱的制作方法。

例如,阿胶糕、枸杞红枣鸽蛋粥等。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这些食谱,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药膳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和要点。

培训心得体会通过参加药膳制作培训,我对药膳的概念和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深刻地认识到药膳对于改善身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学习药材的功效和适应症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药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心得
第一次接触中医药类的课程,切身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当初选修这一课程,无非是为了一“食”字,我就是那种嘴里常挂着“减肥”,见到美食便不顾一切的典型。

所谓“民以食为天”、“人以食为养”,食出美味是必须的,食得健康是必要的。

中医药膳,在突出中国美食风味的同时,能够帮助人们防病治病,强身健体,无疑是爱吃之人的第一选择。

更何况,如今“绿色”和“养生”已成为新的健康生活潮流。

自古以来,民间广泛流传着“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说法。

人们自古以来就掌握药膳养生之道。

药膳具有食、治、养结合的作用,但人们更注重的是调养,调养即“治未病”——预防。

人不可能天天吃药,但一日三餐是少不了的。

利用三餐与疗养结合,是养生健体的最好方法。

药膳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从中医的整体观出发。

中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认为人与自然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任何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地理环境都会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同样,自然界的物质在性味、质地的不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体质。

药膳的辩证施食移植于中医基本理论的辩证施治,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使药膳对证、对病、对体,发挥理想的功效。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始终贯穿在中医的诊断、防治过程之中,理所当然,药膳食疗在膳食平衡调养上也体现了这些思想。

古人云:“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药物、食物都有各自的“四气”、“五味”,药膳的配制需要考虑性、味、功效,还要注意四季气候的变化、地理环境、体质、年龄等因素的不同,进行合理配伍。

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在这门课程中,除了认识到中医学的原理之外,我还了解到很多药膳的配制原理和烹饪方法。

中华医药中介绍的红楼美食令我印象甚是深刻。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盖世无双的文学巨著,它还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令我感到震惊的是,这部长篇小说中生活的饮食细节居然蕴藏着如此深厚的中医药文化。

在书的第三十四回、四十五回、六十三回,曹雪芹分别借宝玉、宝钗、袭人之口,说出了汤、粥、茶的用途:酸梅汤能化阴生津、止渴;粥是最能补气的;普洱茶可清胃、消食。

还有,“中华医药——三探红楼美食”介绍的具有美白功效的茯苓
霜,养颜护肤的虾丸鸡皮汤,补益虚劳的奶子糖粳米粥……同时,这门课令我对“中华医药”这个节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闲暇之际我会看一下视频,以了解更多中华医药方面的知识。

其实,药膳对我们身体的调养作用很大。

但以前我一听“药”便反感,因为小时候我得了慢性支气管炎,隔几个星期跑一次医院,这个病一直困扰了我十多年。

在我印象中,中药要比西药可怕多了,我一闻到味道就知道有多苦了。

上过这门课我才知道,原来“药”的味道也可以很好,而且我们非医者也能自医。

清热喝杯菊花茶,开胃喝碗酸梅汤,驱寒喝碗姜汤……这些都再简单不过了。

很多药膳的配制其实并不复杂。

夏天来了,我们女孩子都说着要减肥。

刚好从家里带来了几个芒果,于是就煮起芒果茶来了。

对照着课本上的食谱,芒果茶对我这个不太擅长烹饪的人来说也简直是易如反掌。

芒果茶
用料:芒果两枚,白糖适量。

制法:芒果洗净去皮、核,切片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沸15分钟,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功用:生津止渴开音,降脂减肥。

适应证:高脂血症,肥胖症。

方义:芒果性凉味甘酸,芒果中维生素C含量高于一般水果,芒果叶中也有很高的维生素C含量,且具有即时加热加工处理,其含量也不会消失的特点。

常食芒果可以不断补充体内维生素C的消耗,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

芒果不宜一次食入过多,临床有过量食用芒果引致肾炎的报道。

不宜与大蒜等辛辣食物同食,否则易致黄疸。

虽说我们没有高血脂,更没有肥胖症,但对我这个芒果迷而言,芒果煮着吃,可真是过了一把瘾。

而且,我从中了解到,原来芒果是不能一次吃太多的……
中医药膳食疗法,一个学期的课程是结束了,但在这门课中我所学到的知识,终生受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