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ppt(完整版)第10章

宏观经济学ppt(完整版)第10章
但是,这种紧缩和下降最终会碰到最低极限而止 跌回升,从而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又将重新开始。
经济周期
(二)政策引申
1、可以根据经济波动及时调整政府投资或政策购 买,以影响全社会的总投资水平,从而使乘数―加速 数的交织作用,比较符合政府意愿。
2、可以影响加速数。 3、可以影响边际消费倾向。
经济周期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
一、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如何引起投 资的大幅度地加速变动的理论。
(一)加速数
加速数,又称加速系数。指的是资本增量与产 量增量之比,意味着新增―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资
本量。以代表加速数, 有:
经济周期
(二)加速原理举例
先作以下假定: (1)某企业的全部固定资本均由机器构成。 (2)该企业原有机器100台,每台市值为20万元。 (3)每台机器生产产品10件,销售收入为10万元。
经济周期
10.1 经济周期概述
3、XXX周期 俄罗斯经济学家XXX提出,经济有一种较长的周
期循环,平均长度为50年左右。这是一种长周期, 也称之为XXX长波。
4、XXX周期 美国经济学家XXX提出,一个经济周期的平均长
度为20年左右,这是一种长周期。该周期的特点是建 立在建筑业周期之上。
康德拉耶夫 经济周期
即加速数为2,每增加10万元收入,需20万元投资。 (4)每年有10台机器需更换、重置,即每年的重置
投资为10台×20万元=200万元。 (5)机器一次性折旧、更换。
经济周期
根据上述假定,可列成表10-1。
经济周期
(三)加速原理的含意
1、投资的变动取决于收入(产量)增量的变动率,而不是取 决于收入(产量)的绝对变动量。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10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10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第10章 总需求Ⅰ:建立IS LM -模型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在凯恩斯450线模型中,当GDP 小于均衡水平时,企业的销售量小于实际生产,所以应该扩张生产以达到均衡水平。

( )【答案】F【解析】GDP 小于均衡水平时,计划支出大于实际生产,企业的存货减少,此时扩张生产可以达到均衡水平。

2.边际进口倾向越高,自发性投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就越大。

( )【答案】F【解析】四部门模型中,投资乘数的表达式为:()111I k MPC t γ=--+,因此,边际进口倾向γ增加会使得投资乘数减小,自发性投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就越小。

3.在每一收入水平上意愿投资额的减少会减少总需求,但总需求的减少小于投资额的减少。

( )【答案】F【解析】由于乘数效应,投资额的减少会加倍的减少总需求,一般来说,总需求的减少大于投资额的减少。

4.自动提款机的使用对GDP 有正面的影响。

( )【答案】T【解析】自动提款机的使用会降低对货币的需求,从而使LM 曲线右移,最终导致更低的利率和更高的GDP 。

5.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收入将会减少。

( )【答案】F【解析】边际消费倾向增加,则消费则会相对增加,直接导致收入增加,同时使得政府购买以及投资乘数增大,间接导致收入增加。

6.边际进口倾向越高,乘数越小。

( )【答案】T【解析】四部门模型中,投资乘数的表达式为:()111I k MPC t γ=--+,因此,边际进口倾向γ越高,乘数越小。

7.如果税收和收入成比例关系,即T tY =,且0t >,那么乘数就更大。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答案和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答案和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篇导言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开放的经济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8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10章经济波动导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篇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专题第15章一个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附录指定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内容简介本书是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0章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0章
– 一般地来说,一国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服务,就是该 国的国民财富,同时也是该国的国民收入。不过,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生产出来的绝大部分产品和服 务,都必须借助于市场交易,才能真正成为国民收入 和财富。
– 注意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含义既有一致性,也有区 别。其区别主要在于:
• 国民财富涉及存量角度,即涉及特定时点上的(已有商品和服 务价值)数量。
•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 基本原理—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在假定总供给曲线是 垂直的情况下研究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受到“有限供 给”的影响。
–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经济 萧条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凯恩斯主义 在假设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情况下研究均衡国民收入 是如何受到“有效需求”的影响。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 在封闭经济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循环图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因
生产要素市
家庭收入
场 货币市场
私人储蓄
生产要素支付 企业储蓄




家庭
税收
公共产品 与服务
政府
政府购买
税收
公共产品 与服务
企业
消费 产品与服务市场
企业收入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因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因
• 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是一个泛指的总量概念, 前一章所以到的GDP、GNP、NNP、NI、PI等都可以 在不同条件下降期总量看做国民收入,但通常更多情 况下是将GDP等同于国民收入。
• 所谓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相等(均衡)状 态时的国民收入。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二章开放经济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部分联系的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 B.信息 C.价格 D.行政命令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市场出清 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 B.通货膨胀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经济增长理论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二、多项选择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体格决定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A.宏观经济政策 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三、判断题1、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笔记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笔记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笔记1.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啊,就像是一场神秘的探险之旅呢!我一翻开这章,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满是宝藏的山洞。

这章讲的是经济增长的理论。

你想啊,经济增长就好比是一个人在成长,从一个小不点慢慢变成一个强壮的大人。

比如说咱中国,几十年前还比较穷呢,现在就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这就是经济增长的魅力啊。

2. 这章里提到的生产函数可有意思啦。

就像做饭一样,你得有食材(生产要素),还得有个菜谱(生产技术),这样才能做出美味的饭菜(产出)。

生产函数就是描述这个过程的魔法公式。

如果一家工厂,有很多先进的机器(资本),熟练的工人(劳动力),再加上好的管理方法(技术),那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多呀,就像大厨有了好食材和好厨艺,能做出一桌子好菜一样。

3. 储蓄和投资在经济增长里的角色那可不能小瞧喽。

储蓄就像是把粮食储存起来,留着以后用。

投资呢,就好比是用这些储存的粮食去开垦新的土地或者买更好的种子。

我和我同学聊天的时候,他说他把每个月的零花钱存一部分起来,以后想买个电脑搞点小创作,这就是储蓄。

然后他爸妈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投资开了个小店,这就是投资啦,对经济增长就有推动作用呢。

4.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这章的一个重点。

人口就像是一个大花园里的花朵,花朵多了,花园就热闹了。

但有时候花朵太多,土壤里的养分不够(资源有限),那花朵就长不好了。

在一些国家,人口增长得特别快,结果教育、医疗资源就很紧张,就像一个小房间里挤了太多人,大家都不舒服。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又会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像一个球队没有足够的球员,怎么能打好比赛呢?5. 技术进步简直就是经济增长的超级引擎啊!技术进步就像给汽车换上了涡轮增压发动机,一下子跑得更快了。

你看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让全世界的信息都能快速传播,做生意都方便多了。

以前我爷爷那辈,通信基本靠写信,慢得很。

现在我们随时随地都能视频通话,还能在网上购物,这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可大了。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章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章

一、凯恩斯理论诞生的背景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 · 古典经济理论的局限性暴露出来 ·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
发了一场经济学的革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价水平,P AD1 AD2 AD3
固定的物价水
平(SRAS)
Y1
Y2
Y3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收入,产出,Y
二、产品市场:凯恩斯交叉图和IS曲线
1.关于产品市场的假设 · 有剩余的要素 · 价格不变 · 需求约束:总需求大小决定实际
M P
d

L(r,Y )
L > 0,L < 0
Y
r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与收入水平正向相关,
与实际利率水平反向相关。
利率,r r1
1.货币供 给下降
r2
L(r)
2.提高 了利率
M2/P
M1/P 实际货币余
额,M/P
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货币供给的减少
利率,r
利率,r
1.收入的增
加使货币需
r2
求上升
r2
L(r,Y2)
r1
r1
2.使 利率 上升
L(r,Y1)
MP
实际货币余
额,M/P
(a)实际货币余额市场
3.LM曲线 LM
概括了货 币市场均 衡的变化
YI Y2
收入,
产出,Y
(b)LM 曲线
推导出LM 曲线
·思考:
LM 曲线以外的点是什么含义?
r
货币市场 供过于求 的区域
A B
货币市场 供不应求 的区域
Y
四、IS-LM 模型短期中的均衡
· 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率公式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率公式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率公式
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因模型而异。

哈罗德模型是在假设技术不变的前提下研究资本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其基本公式是: G = S / C 。

哈罗德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即 G =GW = Gn 。

如果这三种增长率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中的波动。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资本─劳动比率是可变的,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就
是可变的。

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

罗伯特·索洛将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函数写为Y=AF(K,N),这里Y是总产出,K是资本存量,N是劳动,而A就是全要素生产率。

如果对这一生产函数两边都求增长率,就得到了著名的增长率核算公式:产出的增长率=TFP增长
率+ a×资本增长率+ b×劳动增长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经济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化得: GwV=s

这就是哈罗德的经济均衡增长率模型。它表明在资本系数已定的情况下, 有保证的增长率取决于储蓄倾向,而不是取决于储蓄或收入的绝对水 平。
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 10.2 经济增长模型
• 10.2.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哈罗德的经济增长模型基本相同,只不过是用投资 的增长率来代替哈罗德模型中的产量增加率。其公式为
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 10.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衡量
• 10.1.1 经济增长的含义
• 从上述定义出发,库兹涅茨总结出了经济增长的6个基本特征。 • 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人口以及资本形成的高增长率。 • 2)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 • 3)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例如: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由工业转向服
•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试图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短期波动和长期波动的原因。它沿袭凯恩斯的储蓄-投资的均衡分析 方法,以一些严格的假设条件为前提,集中考察了社会资本再生产过 程中的3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 10.2 经济增长模型
• 10.2.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资本系数 以V为代表。这是指在假定技术不变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资本增量对产出增量的比例,也称加速系数。
2.储蓄率 以s代表。这是指在本期收入中不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所占
的比例,又称储蓄倾向。
3.有保证的增长率 以Gw代表,也称合意增长率。在这个产量增长率下,
投资需求恰好等于本期的储蓄供给,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 10.2.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为了分析经济发生波动的原因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哈罗德在提出有保证的经 济自增然长增率长的率同Gn的时概,念又。提出了与预期的有保证的增长率Gw不同的实际增长率Gt和
所谓实际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增加的产量与上一时期的实际产 量之间的比例。它的一般公式为
务业也是很迅速的,生产规模的变化,单个私人企业转向全国性或 跨国公司等。 •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表现在社会城市化和移风易俗 上。 • 5)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经济发达国家要向其他国家争 取市场和原料。 • 6)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 人均产出水平有很大差距。
2.劳动 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分为劳动力数量的 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劳动力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这两个方
面对经济增长来说都是重要的。
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 10.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衡量
• 10.1.3 经济增长的源泉
•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可以有3个来源: • ① 人口的增加。 • ② 人口中就业率的提高。 • ③ 劳动时间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则是文化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
的提高。一个高质量的劳动力,可以等于若干个低质量的劳动力。劳 动力数量的不足,可以由其质量的提高来弥补。 • 3.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 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 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 10.2 经济增长模型
• 10.2.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式中 I —— 投资; I —— 投资增量; s —— 储蓄率; —— 资本生产率或投资效率,亦即哈罗德模型中V的倒数。 =1/ V
因此,多马的公式可改写为
I/I=S / V =Gw
• 可见,多马模型经济增长理论
• 10.2 经济增长模型
式中 Gt —— 实际增长率; V —— 资本-产出的比率; Ia —— 实际的投资率,即实际投资额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哈罗德认为,为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必须使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相一 致,即要满足
的要求。但他又认为,达到这个要求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在偶然巧合的情况下才 能满足。
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 式中 Gt —— 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 • 若用yt 表示t期的人均产量,yt-1 表示(t 1)期的人均产量,则
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 •
• 式中 gt —— 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
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 10.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衡量
• 10.1.3 经济增长的源泉
•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因此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来研究增长的源 泉。总生产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 10.2 经济增长模型
• 10.2.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对“长期波动”的分析,就是在其经济均衡增长模型的基础上, 引进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两个因素,考察资本主义经济长期的发展 趋势及其原因。为此,他又提出自然增长率的概念。所谓自然增长率, 是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后所能达到的最大可能实 现的增长率,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最大增长率。 其公式为
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 10.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衡量
• 10.1.2 经济增长的衡量
• 经济增长通常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 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 描述。
• 若用Yt表示t期的总产量,Yt 1 表示(t 1)期的总产量,则总产
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
• 式中 Y —— 产量; • K —— 资本; • L —— 劳动;
A —— 技术水平。 • 由上式看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1.资本 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 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 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
式中 Gn —— 自然增长率; V —— “预期的资本-产量比率”; So —— 在一定制度下安排的最适宜的储蓄率。
哈罗德的这个自然增长率与他的均衡增长率Gw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
依据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的;后者是以这两个因 素不变为前提的。
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 10.2 经济增长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