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章菲利普斯曲线

合集下载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0章 预期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0章 预期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十章预期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是如何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何在?答:(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解释①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

这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凯恩斯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该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具有替代关系;通货膨胀越高,则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则越高。

②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

他们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

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

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在长期中,人们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

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

中国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

中国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

概述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研究一、菲利普斯曲线的产生及其发展(一)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最早是由菲利普斯(Phillips,A.W.)1958年在英国《经济学》杂志发表了题为《联合王国货币工资率的变化率和失业的关系:1861—1957年》的著名文章中提出,他认为英国的失业率和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建立了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的研究表明工资的增长率是失业率的递减函数即通常所说的原始菲利普斯曲线。

从图形上看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为以失业率为横轴、工资增长率为纵轴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负斜率曲线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二者呈负相关关的变动关系。

当失业率上升时工资增长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工资增长率则上升。

由于模型体现为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通常被称为“失业——工资”的菲利普斯曲线。

图1-1(二)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加拿大经济学家李普希就菲利普斯的研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他在1960年的著作《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分析》中提出了过度需求理论。

他通过供求理论来解释劳动市场,当劳动需求超过劳动供给时工资上升,并且需求相对于供给越大工资上升越快;反之需求相对于供给越小工资下降越快,即他认为工资变动是由劳动市场失衡引起的。

李普希的基本思想是:工资的增长可以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过度需求来解释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过度需求又由失业率来近似地表示。

这样工资增长率的变动和失业率变动之间的关系就在该模型中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菲利普斯曲线在经过利普西从理论上加以阐释后如何为经济政策所用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在这一点上萨缪尔森和索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1960)在《达到并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问题: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中提出了“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黎诣远 )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黎诣远 )

第一章导论1.充分就业:对应于一较小比率失业的就业。

2.充分就业产出(潜在总产出):在一个较短时期内,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可视为不变,这种情况下的最大总产出。

3.实证分析方法: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经验实证,逻辑实证)4.均衡:维持不变。

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状态;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状态维持不变。

5.静态分析:刻画均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形成均衡状态的条件。

没有时间维度。

6.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联系,揭示一个均衡状态必定沿着哪个方向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状态。

7.总量分析:研究一国总需求、总产出、价格总水平等经济总量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

8.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

9.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

10.统计分析:对事后变量进行分析。

11.经济分析:对事前变量进行分析。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国民收入:在一个经济社会中用货币衡量的每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中生产的全部最终成果,从而表明一国整体经济水平。

2.最终产品:将消费掉的、亦即价值即将被消耗的产品。

包括消费品、基建投资用品和出口品。

3.中间产品:将被买去作进一步加工,其价值还将继续增加的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按国民核算的总产量,核算包括海外的一国全体居民生产的总产量。

5.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国土核算的总产量,核算发生在一国境内的总产量。

6.消费:非耐用品支出、耐用品支出、劳务支出。

7.投资:固定投资、建筑投资、净存货。

为补偿固定资产损耗的投资购买支出(更新投资、折旧)、为扩大再生产进行的投资购买支出(净投资)。

8.净存货(净库存):年末存货减去年初存货的差。

9.政府购买:一般政府购买、政府雇员薪金支出。

10.转移支付: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养老金等。

11.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的差。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归纳名词解释★1.①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②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即得到国内生产净值。

③国民收入NI: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应该的感到的报酬的总和。

④个人收入PI:一年内一国个人所得实际收入的总和。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缴纳的各种税收后所剩下的部分。

*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4.中间产品: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中等收入陷阱: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6.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7.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明显持续下跌的过程。

通货紧缩时期抑制消费和投资,失业规模扩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由于企业偿债能力和贷款意愿不强,银行呆坏账增多,加大金融风险。

★8.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 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①交易动机②预防动机③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持有货币的动机。

预防动机:是人们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是人们为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名称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定义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图中,横轴U值代表失业率,纵轴G值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菲利普斯曲线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宏观经济学中,菲利普斯曲线通常被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取舍。

这条曲线的基本假设是,当政府为了降低失业率而增加支出和货币供应时,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上升。

这是因为政府支出的增加和货币供应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上的每个点都代表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一种组合。

在曲线上,每个点的高低表示通货膨胀率高或低,而每个点向左或向右的移动表示失业率高或低。

通常情况下,政府需要在菲利普斯曲线上进行权衡,以决定最适合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组合。

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选择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更低的失业率,或者相反,这取决于经济体中的其他因素。

然而,菲利普斯曲线并不是一条固定不变的曲线,它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例如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等。

因此,政府需要密切关注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政策,以保持经济的平衡增长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单选)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单选)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习题(单项选择)1、菲利普斯曲线表明( C )。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D.失业率变动与通货膨胀率变动无关2.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 A )。

A. 货币需求B.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C. 储蓄D. 储蓄与投资3.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随着收入增加( C )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是( A )。

A.I=S B.I+G=S+T C.I+G+X=S+T+M D.I+T=S+G5.当经济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时( B )。

A.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产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B.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C.货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D.货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产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6.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7.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 A )。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8.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D )A、退休军人津贴B、失业救济金C、困难家庭补贴D、支付给公务员的奖金9.如果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 A.I<S, L<M B. I<S, L>M C. I>S, L<M D. I>S, L>M10.当失业者缺乏新创造出来的工作机会所要求的工作技能时发生的失业被称为( D )。

A.周期性失业 B. 摩擦性失业 C. 自愿性失业 D. 结构性失业1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12.对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来说( D )。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第8章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一、概念题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换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如图8-1所示。

图8-1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

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2.工资-价格螺旋(wage-price spiral)答:工资—价格螺旋又称为“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是一种关于工资与物价相互促进而引起持续通货膨胀的理论。

给定预期价格,工人认为就是去年的价格,更低的失业导致更高的名义工资,更高的名义工资导致更高的价格,更高的价格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

这一机制被称为工资—价格螺旋。

其作用机制为:(1)低失业引起更高的名义工资。

(2)作为对更高工资的反应,企业提高它们的价格,价格就升高了。

(3)作为对更高价格的反应,工人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

(4)更高的名义工资致使企业进一步提高价格,最终价格进一步提升。

(5)作为对价格进一步提升的反应,在他们再次制定工资的时候,工人进一步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

价格和工资之间的这种竞赛,导致持续的工资和价格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mmary
•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也会由于总供给冲击而
移动。
• 不利的供给冲击给决策者一个较为不利的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Summary
• 当美联储紧缩货币增长以减少通货膨胀时, 它使经济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 这就引起暂时的高失业。 • 反通货膨胀的代价取决于通货膨胀预期会 多快地下降。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
• 在保罗.沃尔克任美联储主席的20世纪70年 代,通货膨胀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最严重的问 题之一。 • 沃尔克成功地降低了通货膨胀(从10%降到 4%),但是以高失业为代价的(1983年的 失业率大约为10%)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1. 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率
(每年百分比)
6
B
2
A 菲利普斯曲线
0
4
7
失业率(百分比)
图2. 菲利普斯曲线如何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相关
(a)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物价 水平 通货膨胀率
(每年百分比)
(b) 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总供给
106 102 A
10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权衡取舍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权衡取舍
• 失业与通货膨胀
– 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 舍。
• 如果政策制定者扩大总需求,他们可以在短期中减少 失业,但这只有以更高的通货膨胀为代价。 • 如果他们紧缩总需求,他们可以降低通货膨胀,但这 只有以暂时的高失业为代价。
B
6
B
高总需求 2 低总需求 0
A
菲利普斯曲线
0 4 7
7,500 8,000 (失业7%) (失业4%)
产量
产量是 8000
产量是 失业率(百分比) 7500
总需求、总供给与菲利普斯曲线
•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 与失业的结合,这种结合的原因是总需求曲 线移动驱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 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越大,经济中的产量 就越高,物价总水平也越高。 • 而较高的产量对应的是较低的失业率 。
• 通过紧缩总需求,决策者也可以在菲利普 斯曲线上选择较低通货膨胀与较高失业的 一点。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Summary
• 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
间的权衡取舍只在短期中成立。
•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在自然失业率时的一
条垂线。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A 1.扩张性政策使经济沿着短期
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
低预期通货膨胀时的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0
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
图7. 菲利普斯曲线的破灭
通货膨胀率 (每年百分比)
10
8
6
1969 1968 1967
1973 1971 1970 1972 1966
4
2
1962 1965 1964 1963
196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失业率(百分比)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
• 历史事件表明,预期的变动可以使短期菲 利普斯曲线移动。 • 另外,总供给的冲击也会使短期菲利普斯 曲线移动。
– 不利的总供给冲击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短期替代 问题更加严重。 – 从而使决策者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更加不利的权衡 取舍。
((a)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b) 菲利普斯曲线
物价 水平
AS2
总供给
AS
通货膨 胀率
4…….这给决策者一种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 不利的权衡取舍。
B
3……提 高了物价 P 水平……
P2
B A
1.总供给不利 的移动…… 总需求
A PC2 P C 菲利普斯曲线 0
0
Y2
Y
2…….降低了产量……
产量
失业 率
• 在20世纪60年代,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得出 结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无关。
• 结果是,在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自然失 业率时的垂线。 • 货币政策在短期中有效,而在长期中无效。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 胀率 长期菲利 普斯曲线
1.当美联储提高 货币供给增长率 时,通货膨胀率 上升……
高通 货膨胀
B
低通 货膨胀
A
2. . . . 但长期中失业仍 维持其自然率水平。
0
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
图4.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如何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相关
(b) 菲利普斯曲线
(a)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物价 水平 通货膨 胀率 1.货币供给增加 提高了总需求… 2….物价 水平上升…
通货膨胀率 (每年百分比)
10
1980 1974 1979 1978 1981 1975源自861973
1977
1976
4
1972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失业率(百分比)
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美联储必须实行紧 缩性货币政策。 • 当美联储放慢货币增长率时,它就紧缩了 总需求。 • 这就减少了企业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图11. 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 (每年百分比)
10
1980 1981
A
1979
8
1982
6
1984 1987 1985
4
C
B
1983
2
1986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失业率(百分比)
格林斯潘时代
• 艾伦.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任期是从有 利的供给冲击开始的。
• 在1986年,OPEC成员国放弃了他们限制石油供 给的协议。 • 这引起了通货膨胀下降与失业减少。
• 这种生产减少引起了就业减少。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10. 短期与长期中的反通胀货币政策
1.紧缩性政策使经济沿着短期 菲利普斯曲线向下移动…… 长期菲利 普斯曲线 A
通货膨 胀率
高预期通货膨胀时的短期 菲利普斯曲线
C B 低预期通货膨胀时的短期 菲利普斯曲线 0 自然失业率 2. . . . 但在长期中,预期的通货 膨胀率下降,而且短期菲利普斯 曲线向左移动。 失业率
牺牲率
• 例如:若牺牲率的估算值是5。 • 在1979~1981年期间,为了把通货膨胀从10% 降低到4%,就要求每年牺牲30%的产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理性预期与无代价地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 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未来时可以 最好地利用他们拥有的所有信息,包括有关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12. 格林斯潘时代
通货膨胀率 (每年百分比)
10
8
6
1990 1991 1989 1984 1988 1985 1987 2001 1995 1992 2000 1986 1997 1994 1993 1999 2002 1998 1996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What about expected inflation?
• Over the long run, people don’t consistently over- or under-forecast inflation, so e = on average. • In the short run, e may change when people get new information. • EX: Fed announces it will increase M next year. People will expect next year’s P to be higher, so e rises. • This affects P now, even though M hasn’t changed yet….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失业率(百分比)
格林斯潘时代
• 归功于美联储的行动,近几年通货膨胀和失 业的波动一直相对比较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Summary
•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 的负相关关系。
• 通过扩大总需求,决策者可以在菲利普斯 曲线上选择较高通货膨胀和较低失业的一 点。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
•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销售 价格的事件 。 • 这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 . . • . . . 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8. 总供给的不利冲击
政府政策的信息。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理性预期与无代价地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