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十章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10章

回忆第5章中的货币数量论,根据该理论, MV=PY
式中,M为货币供给;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量。如果货币流通 速度是不变的,那么,这个方程是说,货币供给决定产出的名义值,产出的名义值又是价 格水平与产出量的乘积。
在解释这一方程时,回忆下面这一点是有帮助的:数量方程可以被改写为 用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和需求表示:
2020/9/26
图10—4用美国的年度数据来证实奥肯定律。在这个散点图中,每一 点表示一年的数据。横轴表示与上年相比的失业率变动,纵轴表示GDP的 百分比变动。该图清楚地显示了失业率的逐年变动与实际GDP的逐年变 动紧密相关。
关于奥肯定律关系的数量,我们可以更精确一些。通过散点画出的线 告诉我们:
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内移动,从AD1移动到AD2。在图(b)中,货币供给M的增加提高
例如,考虑如果美联储减少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数量方程MV=PY告诉我们,货 币供给减少导致产出名义值PY同比例减少。对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而言,产出的数量 更低了;对任何给定的产出而言,价格水平更低了。正如图10—6(a)所示,联系着P与Y 的总需求曲线向内移动。
如果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那么相反的情况就会出现。数量方程告诉我们,M增加
图10—4 奥肯定律
该图是一个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的散点图,使用
了美国经济的数据。每一点代表一年。这些变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示,失业率的
上升往往与实际GDP低于正常水平的增长相联系。
2020/9/26
二、领先经济指标
许多经济学家,特别是那些在企业和政府中工作的经济学家,有着预测经 济的短期波动的任务。企业的经济学家对预测感兴趣是为了帮助公司对经 济环境的变化作出计划。政府的经济学家对预测感兴趣出于两个原因。第 一,经济环境影响政府;例如,经济状况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第二,政府通过 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经济。因此,经济预测是政策制订计划所 需的一种投入。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27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理论总结
凯恩斯线性消费函数为: C=+ Y ( 0 < <1 )
家庭的消费水平由当前绝对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决定; 家庭的消费水平由自发消费部分和引致消费部分组成;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支出也增加,但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小
APC大于MPC
23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消费曲线
C
储蓄S
C
=C(Y)
B
C DE F G
A
消费曲线上点的切线的斜 率值,为该点的MPC值;
45º
o
消费C
消费曲线上点与圆点的连 线斜率值,为该点的APC 值。
Y
24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一般消费函数:
C = C( Y) ( dc / dy > 0 )
凯恩斯线性消费函数:
C=+ Y ( 0 < <1 )
19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对线性消费函数的说明
c = + y ( 0 < <1 ) 自发消费 y 引致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宏观经济学
1.3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
律”
AD
AS1 AS2
AS AD1 AD2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74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4龄(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开课学期:6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授课语言:中文课程网站:无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宏观经济学是金融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同时也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和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微观经济学主要注重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更注重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分析,个量与总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有密切联系的。
同时,微观经济学的很多研究方法与基本原理也同样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使用数学手段,因此,本课程与各门数学课程也有很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还为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支持。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方法与分析过程;掌握乘数的计算过程和乘数计算公式;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过程;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掌握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掌握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掌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 模型;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稳态分析内容;掌握BP曲线的推导;掌握IS—LM—BP模型的基本内容;掌握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支撑毕业能力2.2)2.能力目标通过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 能够构建起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具备独立地、创造性地分析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教案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宏观经济学教案一、课程说明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
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
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
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教学重点与难点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8、教学进程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博弈论

囚徒困境
囚犯B
坦白 不坦白 -8 ) 0 0 -1 -10 -1
囚 犯 A
坦白
(-8
-10
不坦白
• 练习:价格竞争策略
厂商B
10 20
100 200 50
厂 商 A
10
20
150
80
180
170
160
三、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首先找出某一参与人的严格劣战略,将 它剔除掉,重新构造一个不包括已剔除战略 的新的博弈,然后继续剔除这个新的博弈中 某一参与人的严格劣战略,直到剩下唯一的 参与人战略组合为止。这个唯一剩下的参与 人的战略组合,就是博弈的均衡解,称为 “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
进入者
不进 在位者 打击
进入
在位者
默许 打击
厂商B 左 上 厂商A 下 1,2 2,1 右 0,1 1,0
二、占优战略均衡
占优战略均衡是指参与人的最优战略不 依赖于其他参与人的战略选择。不论其他参 与人选择什么战略,他的最优战略是唯一的, 这个最优战略被称为占优战略。
在一个博弈中,如果所有参与人都有占 优战略,那么所有参与人的占优战略组合便 是该博弈的唯一均衡,叫占优战略均衡。
第十章 博弈论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选择与资源配置
博弈论概述
主流经济学假设行为 决策人是完全理性的, 且具有与最优化相关 的所有信息,并能正 确地运用这些信息来 指导自己的行理论动。 在该假定下,经济学 家们不顾现实世界的 纷繁复杂,致力于对 均衡和本质规律的研 究。
一、经济学与博弈论
中心理论
价格理论
基本假设前提
1. 2.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章

一、凯恩斯理论诞生的背景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 · 古典经济理论的局限性暴露出来 ·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
发了一场经济学的革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价水平,P AD1 AD2 AD3
固定的物价水
平(SRAS)
Y1
Y2
Y3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收入,产出,Y
二、产品市场:凯恩斯交叉图和IS曲线
1.关于产品市场的假设 · 有剩余的要素 · 价格不变 · 需求约束:总需求大小决定实际
M P
d
L(r,Y )
L > 0,L < 0
Y
r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与收入水平正向相关,
与实际利率水平反向相关。
利率,r r1
1.货币供 给下降
r2
L(r)
2.提高 了利率
M2/P
M1/P 实际货币余
额,M/P
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货币供给的减少
利率,r
利率,r
1.收入的增
加使货币需
r2
求上升
r2
L(r,Y2)
r1
r1
2.使 利率 上升
L(r,Y1)
MP
实际货币余
额,M/P
(a)实际货币余额市场
3.LM曲线 LM
概括了货 币市场均 衡的变化
YI Y2
收入,
产出,Y
(b)LM 曲线
推导出LM 曲线
·思考:
LM 曲线以外的点是什么含义?
r
货币市场 供过于求 的区域
A B
货币市场 供不应求 的区域
Y
四、IS-LM 模型短期中的均衡
· 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第十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 模型
学习要点
• 产品市场与IS曲线 •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 IS-LM模型:短期均衡
IS-LM模型
• IS曲线代表物品与劳务市场的均衡。 其中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 • 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均衡。其中L代 表流动性,M代表货币供给。
一、产品市场与IS曲线
B
·
E =C +I +G1
G
· A
Y
E1 = Y1
Y
E2 = Y2
政府购买乘数
• 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政府购买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 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如果政府购买增加Δ G,那么总产 出或总需求将增加Δ Y,政府购买增加所引起的总产出 增加的乘数为:
• 政府购买增加引起经济中需求增加,使均衡国民收入 增加。 • 政府购买增加导致收入更大的增加,即政府购买乘数 大于1。
• 凯恩斯交叉图 • 财政政策与乘数 • IS曲线
• IS曲线——表示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利率 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 为得出IS曲线,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 (1)凯恩斯交叉图 • (2)可贷资金模型
(一)凯恩斯交叉图
• 凯恩斯交叉图,是一个收入决定模型。它 把财政政策和计划投资作为外生的,并证 明存在一个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的国民 收入水平,还说明财政政策的变动对收入 有乘数效应。
E =Y
E =C +I +G
收入, 产出, Y
均衡收入
凯恩斯交叉图中向均衡的调整
E
计划支出
E =Y
假设开始时经济 处于Y1,计划支 出E1<产出Y1, 导致存货增加, 这引起企业减少 生产,这种非计 划的存货增加和 收入下降一直进 行到收入Y下降 到均衡水平时为 止。
宏观经济学第10章投资函数

10.1.2风险与投资
• 投资需求还与企业对投资的风险考虑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投资 是现在的事,收益是未来的事,未来的结果究竟如何,总有不确 定性。人们对未来的结局会有一个预测,企业正是根据这种预测 进行投资决策的。然而,即使是最精明的企业家,也不可能完全 准确无误地预测到将来的结果,因此,投资总有风险,并且高的 投资收益往往伴随着高的投资风险。如果收益不足以补偿风险可 能带来的损失,企业就不愿意投资。这里的所谓风险,包括未来 的市场走势,产品价格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动,实际利率的变化,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等,都具有不确定性。
2.产品成本
• 投资的预期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投资项目所涉及的产品的 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者的工资成本,因为工资成本是其中最重 要的构成部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工资成本上升会降低企业利 润,减少投资预期收益,尤其是对那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投资项 目而言,工资成本上升显然会降低投资需求。然而,对于那些可 以用机器设备代替劳动力的投资项目,工资上升意味着多用设备 比多用劳动力更有利可图。这样,工资上升又等于投资的预期收 益增加,从而会增加投资需求。 • 可见,工资成本的变动对投资需求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从多数 情况来看,随着劳动成本的上升,企业会越来越多地考虑采用的 新机器设备,从而使投资需求增加,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投资需求 会随工资的上升而上升,理由也在这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1)公式:0010
()
t t t
I I D Y Y D
ν
-
=+=-+
K
Q
ν
∆
==
∆
所需增加的投资
其中,加速系数
每增加单位产量
I t为总投资,I0为净投资,D0为折旧。
0010
2(2D10%
()
t t t
I I D Y Y D
ν
ν
-
=-=
=+=-+
假设资本产出率也为),
(2)根据上表,可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投资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而不是产量变动绝对量的函数。
第二,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
第三,要使投资增长率保持不变,产量就必须维持一定的增长率。
(3)局限性:
第一,加速原理说明了产量(即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是影响投资水平变动的重要变量,但没有考虑到资本家的预期、风险、投资
成本、利息率、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加速原理只适用于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如果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则加速原理无法发挥作用。
2.乘数-加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