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学2

宏观经济学2

宏观经济学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均衡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1、宏观经济各部分循环流程2、国民收入与国民财富:存量与流量的区别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一)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是对萨伊定律最常见的表达形式。

条件: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不可产生普遍性生产过剩;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

二、凯恩斯:萧条下的“有效需求”决定(一)考察对象的背景和条件:经济萧条时期(二)问题:需求不足,供给过剩(三)观点:有效总需求的水平(四)均衡国民收入由总需求水平决定(五)凯恩斯定律:价格具有刚性(粘性)(六)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二部门经济(七)均衡产出的概念:宏观统计恒等式I=S指的是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即实际量。

但是宏观经济运行中I=S是目标,是均衡,甚至是理想状态。

(八)投资等于储蓄:意义: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一)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APC=c/y,APC<1,产生储蓄,APC>1,产生负储蓄,APC=1,储蓄为零。

(二)边际消费倾向MPC(三)平均与边际的区别和意义:MPC有递减趋势,APC也有递减趋势,但是APC始终大于MPC。

简单的线性函数:c=a+by(1>b>0),a是常数,自发性消费。

含义: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by,诱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二、储蓄与储蓄函数(一)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二)储蓄函数: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五、其他消费理论:现期收入假定下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恒久收入假定下的消费理论;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理论第三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一、投资与投资边际效率(一)投资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二)二、 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一) 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二) 产品的成本(三)投资税抵免(四)风险(五)融资条件三、投资与利率四、“Q”理论:股票价格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Q=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重置成本。

第10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10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注:不过,凯恩斯在其《通论》中所提到的 理论,同样也被事实证明是一种特例,适合 用来描述短期的宏观经济行为。
市场经济萧条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作用
在凯恩斯经济学中,考察对象的背景和条件是经济萧条时 期的情况。 在经济萧条时,主要问题在于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所以 凯恩斯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的供给是毫无问题的,关键在于
1.
2. 3. 4. 5. 6.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 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
1.1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三部门的封闭经济
存在企业、家庭与政府三部门。政府通过税收与企业和家庭
S APS Y
•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S MPS Y
dS MPS dY
某家户储蓄表
结论:
A
B 收入y 消费c 储蓄s MPS APS
MPC
APC
1.01
MPS:边际储蓄倾向
9000 9110
10000 10000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础之上的,而其有效需
求不足理论则是以其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为前提的。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
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的增量那
收入分配决定于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私有制)和生产 方式。
• 1.2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 的理解,以下几点要(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 —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 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⑷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

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 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 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丫表示GDP,贝卩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丫二C+I+G+NX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 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高低或人均GDP 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学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AE-NI模型)-1

宏观经济学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AE-NI模型)-1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G):直接形成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转移支付:未直接形成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均衡条件:
Y C I G
C C0 aYD YD Y T TR
T T0 tY
I I ; G G; TR TR 1 Y (C0 aT0 aTR I G ) 1 a(1 t )
第三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三、四民收入决定
1. 消费和投资决定国民收入
C+I
45º
(一) 图解法
E
C+I C
y
0
y*
2. 储蓄和投资决定国民收入
S,I S
E
0
I y
y*
(二) 公式法 1.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AE AD C I Y C C0 aY I C0 aY Y
C0 I 0 Y 1 a
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S Y C Y (C0 aY ) (1 a )Y C0 I I0 I S I 0 (1 a)Y C0 C0 I 0 Y 1 a
1 1 a(1 t ) m
税收乘数推导1:【固定税】
Y=C+I+G C=C0+b(Y-T+TR) Y 1 (C I G aT aTR ) 0 0 0 0 0 1 a T=T0,TR=TR0 I=I0, G=G0
a kT 1 a
Y ' kT (Y )T T
AE
Y
Y
AE

课程课件ppt

课程课件ppt

第二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 从家庭消费函数去求社会消费函数时,不能由家庭消费函数进行直接的加
总,还要考虑一系列的限制条件: • (1)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 (2)政府政府税收政策。 •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第二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APC = C / Y
• 其几何表示为消费函数曲线上相应一点到横轴垂直距离与该点到原点直线距离之 比。
第二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二)边际消费倾向(MPC)
• 每增加1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所占的比例,叫做边际消费倾向。 • 其公式是:
MPC = ΔC / ΔY(或 dC / dY)
• 在上述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就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因而,在两部门经济 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可以表示为公式:
Y=C+ I
• 这个公式既可以表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也可以表明期望(计划) 取得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计划支出线与45 °线பைடு நூலகம்之间的垂直距离表示 非计划的存货量。
(二)边际储蓄倾向 • 边际储蓄倾向MPS:
储蓄增量对相应的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其公式为: MPS = ΔS / ΔY
• ΔS和ΔY的值极小时,公式为: MPS = dS / dY
第二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 过储蓄曲线上相应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边际储蓄倾向。
• 线性储蓄函数的公式为:
第二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一、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 消费是总需求中主要的和最大的部分。 • 消费需求也是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所有因素中最首要的因素。 • 假定价格水平和其他影响因素稳定不变,则收入水平就是决定消费需求大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r Y Y Y Y O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一、IS 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均衡IS 曲线是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为前提的。

在这里,价格假定不变。

IS 曲线是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IS 曲线画出了产品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注意:IS 曲线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均衡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即对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而言,存在使产品市场均衡的收入水平。

利率之所以成为影响产品与服务市场均衡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利率是计划投资融资的借贷成本。

也就是说利率的变动将影响计划投资的变动,进而造成总支出的移动,从而改变均衡产出。

二、IS 曲线的推导第一种思路是通过总支出理论中的凯恩斯交叉图开始推导出利率和均衡产出水平间的负相关关系。

凯恩斯交叉图说明了家庭、企业和政府支出计划如何决定国民收入(Y )的。

由于利率是为投资项目融资借贷的成本,所以利率上升将减少计划投资,即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也就是说I(r)是减函数。

推导逻辑:IS 曲线的推导:从产品市场均衡角度在上章关于均衡国民收入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当产品和服务市场达到均衡时,投资与储蓄必然相等。

如果把I=S 看成产品和服务市场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并且只考虑两部门简单经济。

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简单的代数推导出Y 和r 的负相关关系: ()是减函数定义)(均衡条件)沿用线性函数假设:r dr e I Y YY C Y I C Y S S I dre I Y C Y 11(&&⇒--+=-+=⇒--=-=⇒-==-=+=βαβαβαβα三、IS 曲线的斜率及其移动在两部分经济中,均衡收入的代数表达式可以写成:()()βα--+=1/dr e Y若表达成利率r 的函数,即IS 曲线(纵轴r ;横纵Y ):()()[]Yd de r /1/βα--+= 可见IS 曲线的斜率大小为:()d /1β-其中β表示消费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d 表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
1.3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
律”
AD
AS1 AS2
AS AD1 AD2E1Βιβλιοθήκη E2ADE1
E2
AS
O
Y1
Y2
Y=(AS)
(新)古典经济学均衡产出的决定
O
Y1
Y2 Y=(AD)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均衡产出的决定
7
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 律”
均衡产出
总供给=总需求
总需求
短期或萧条时期,总供给无法调整
消费需求C 投资需求I 政府需求G 国外净需求NX
9
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
1.3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 律”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
律”
E
凯 恩
支出, 需求






均衡产出分析 A
IU < 0
均衡支出,
E=Y
结论: 宏观经济运行具有自发调整
封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三部门的封闭经济


家庭收入

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支付


私人储蓄

货币市场
企业储蓄


借贷
私人储蓄(借贷) 借贷

的 循
家庭部门
税收
公共产品
政府部门
税收
公共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平均消费倾向
(APC)与边际消费倾向(MPC)两个指标。
边际消费倾向(MPC):为β,是指在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
于增加消费部分所占的比率,即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
,介于0和1之间。
C MPC Y
dC MPC dC
22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宏观经济学
封 闭 条 件 下 经 济 各 部 分 的 循 环 流 程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三部门的封闭经济
家庭收入 私人储蓄 货币市场 借贷 税收 家庭部门 政府部门
公共产品 与服务 政府购买
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支付 企业储蓄
私人储蓄(借贷) 借贷 税收
公共产品 与服务
企业部门
消费支出
产品与服务市场
13
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3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
律”
E 支出, 凯 需求
说明:
均衡支出,
均衡产出分析
恩 斯 主 义 交 叉 图
E=Y
IU > 0 计划支出, E=C+I
IU表示非意愿存货投资。
4
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1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宏观经济学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供求关系
均衡国民收入/均衡产出——总供给与总需求相一致时的产出。
即经济社会的总收入(总产出)正好等于全体家庭和企业想要
有的支出。 总产出/总供给=总需求/总支出 总产出/总供给>总需求,厂商存货增加,减少生产。 总产出/总供给<总需求,厂商存货减少,增加生产。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的几点说明
MPC 是消费函数的一阶导数,其值是消费曲线上的点的切线的
斜率;APC是消费函数的平均值,其值是消费曲线上的点与原
点连线的斜率; 0<MPC<1,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MPC 为常数β;当消
费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0<APC, 也可以大于1,表明收入小于消费支出。 APC>MPC
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均衡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 2. 3. 4. 5. 6.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 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
1.3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
AD
律”
AS1
AS2
AS AD1
AD2
E1
E2
AD
E1
E2
AS
O
Y1
Y2
Y=(AS)
O
Y1
Y2
Y=(AD)
(新)古典经济学均衡产出的决定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均衡产出的决定
7
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恩斯主义认为是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29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宏观经济学
2.2 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
储蓄函数
一般储蓄函数:
S = S( Y) (dS / dY > 0)
线性储蓄函数: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宏观经济均衡的前提条件。 国民收入核算中: I = S ,事后状态,是必然结果。
16
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3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均衡条件: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AD=AS E=Y I=S IU=0
17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收入y A B C D E F G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消费c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MPC APC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对线性消费函数的说明
c = + y ( 0 < <1 )

自发消费
y 引致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结论:消费水平是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20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及其关系
决定于总需求或者总支出水
O
Y1
均衡产出
Y*
Y2
Y,收入,供给
平。
15
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3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均衡条件: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均衡产出条件: E= Y 已知: E= C+I Y= C+S 得: I = S 计划投资 计划储蓄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
律”
E 支出, 凯 需求
结论:
均衡支出,
均衡产出分析
恩 斯 主 义 交 叉 图
E=Y
IU > 0 计划支出, E=C+I
宏观经济运行具有自发调整 机制。 增加总需求,可以带来均衡
A
IU < 0 45º
产出的增加,均衡产出水平
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1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三部门的封闭经济
存在企业、家庭与政府三部门。政府通过税收与企业和家庭产 生联系。 假设:设折旧为零,则 Y= GDP = NDP
2
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1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18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消费函数的表达
凯恩斯一般消费函数:
C = C( Y) ( dc / dy > 0 )
凯恩斯线性消费函数:
C=+ Y ( 0 < <1 )
19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宏观经济学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平均消费倾向
(APC)与边际消费倾向(MPC)两个指标。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
的比率,大于0。
C APC Y
21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及其关系
28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宏观经济学
2.2 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
相关概念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
于消费的部分,即剩余的变成银行存款、现金、股票、债券,
或购买设备,只要不是用于消费都属于储蓄的范畴。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凯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
律”
均衡产出 总供给=总需求
短期或萧条时期,总供给无法调整
总需求
消费需求C 投资需求I
政府需求G
国外净需求NX
9
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3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
律”
假设一:两部门——企业、家庭
不存在政府,因而不存在税收与转移支付等因素;不存在对外
贸易,因而也不存在进出口 生产、投资在企业,消费、储蓄在家庭。投资为外生变量。 假设二:一种产品 社会产品抽象为一种产品,叫“产出”。
10
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3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相关概念
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
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凯恩斯主义认为是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c = f ( 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总体 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年龄结构……)
企业收入
3
3
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1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与国民财富
国民收入——也称总产出,一般指实际GDP。不同条件下宏观经济
指标都可看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用实际GDP表示,流量的概念
国民财富——生产的积累,存量的概念
收入分配决定于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私有制)和生产方式。
结论:
MPC:边际消费倾 向大于0小于1;随收 入增加递减(边际消 费倾向递减规律)。 APC: APC大于0,可 大于1,随着收入增 加而递减。
APC大于MPC
23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消费曲线
C
储蓄S
C =C(Y)
G
消费曲线上点的切线的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