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学习笔记
古琴笔记

古琴笔记萧穆迷上古琴最近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古琴,甚至有点狂热,尚未入门就买了一些书和光盘来研究,并且还打算买一床名家斫的琴。
可惜的是,上网翻了个底朝天,也没看到几个教授古琴的老师,看样子非要自学不可了。
这两天大略看完了瑞典人林西莉女士写的《古琴》一书,感受颇深,书中对于古琴的构造、历史、弹奏技巧,以及与古琴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做了浅显易懂的讲说,文笔轻松,有类散文,读起来容易,理解起来也不难。
相比而言,李祥霆先生的《古琴实用教程》虽然不厚,却就更像一本教科书。
而顾梅羹先生的《琴学备要》则煌煌两巨册,算是古琴方面的辞书了。
不过对于我这尚未入门的人来说,可算得上是半部天书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祥霆先生的《古琴教学VCD》,讲解细致明白,对于只能自学的人来说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近几年古琴价格被炒作的有些虚高。
北京张以秋还算实在,一般的琴也就四千左右,扬州张玉新的中低档琴在七八千左右,这两位斫琴师的价格对于经济不算太宽裕的初学者来说尚可接受。
至于马维衡、倪诗韵、何明威、王鹏等斫琴师的入门琴都要一万或两万起步了,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太合适。
古琴被炒作,从一个方面来说是件好事,说明有更多的人学琴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会使古琴市场变得鱼龙混杂,想买到一床好古琴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学琴笔记之一3月21日第一次去老师家,学了三个小时,主要是右手的抹挑勾剔四个指法,还有一些练气、练骨的要领。
感觉如果没有老师教的话确实很难领悟到其中的奥妙。
之前也看过一些视频讲座,都没有讲到练气和练骨,仅仅是单纯的指法,而恰恰气和骨是最为重要的。
不过,对于一个比较完全的门外汉来说,三个小时的学习量确实太大。
随后的一个星期练习抹挑勾剔总感觉不得要领,更别说如何用气了。
顺便说一句,彭祉卿所著的《桐心阁指法析微》对于指法解释详细明白,对于如何理解指法帮助很大。
3月28日第二次上课,老师对我指法上的错误进行了纠正。
由于一个星期的练习积累了许多疑问,这次纠正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了。
古琴零基础教程:30课学会弹奏宋代古琴曲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八法
曲
曲
右手
八法
指法
起源
基础教 程
古琴
课
课
心法
古琴
古琴
减字谱
右手
结构
文化课
技法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为零基础古琴爱好者量身定制的古琴入门教程。在本书中,你将掌握古琴演奏的姿势、右手四指八法 及左手按弦的知识。本书共有三十课:第一课至第三课讲解了古琴的形制、抚琴姿势及古琴的特有音色等,是古 琴演奏前需要学习的准备内容;第四课至第二十课是本书的重点部分,讲解了右手指法四指八法的演奏技巧,并 配备了课后练习曲;第二十一课至第二十九课讲解了左手按弦的技巧及要领,并结合右手的四指八法进行古琴曲 《沧海一声笑》和《黄莺吟》的练习;第三十课是对学习完前二十九课后,下一步进行古琴学习的建议。本书采 用全彩印刷,其中每个指法讲解课程都配备了免费的示范视频。读者可以先观看视频,再进行实践练习。本书不仅 适合古琴爱好者阅读,也适合音乐培训学校作为教材使用。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古琴零基础教程:30课学会弹奏宋代古琴曲》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算是给我补上了一堂理论课,学古琴半年,会弹几首曲子,希望自己离俗人俗气远些,心里平静些!。 妙音琴,深吸引,魂牵梦绕是我品。 可稍作了解与学习,尤其是最后的老琴介绍。 妙啊妙啊,既包含了最简单的指法和减字谱,也可以帮助读者获得有关古琴文化的基础知识,另外还罗列了 几台名琴,完全可以作为了解古琴的入门书。 古琴入门读物,通俗易懂。凡学问,与人的心灵境界的关系都是非常之大的。
李明忠斫琴笔记

李明忠斫琴笔记中国琴学在斫琴方面的造诣,远在唐代前后的中古时期就达到了十分精湛的程度。
中古以来留存至今大量唐、宋、元、明、清的传世古琴实物,以及律、调、谱、器、曲、论等浩繁的着录、曲籍,充分地体现了它在人类文化文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仅就笔者在斫琴(制琴)方面的学习、思考,研制中的心得、体会简作论述,以就教于识者。
与诸多乐器制作相比,古琴在音声品质的追求方面有着独具特质的要求,如,为体现其散、泛、按音质的匀称,为体现其各音区虚实的声韵质量,为达到〝九德四芳,24况〞音声品质的完美体现,历代以来无数的斫琴大师、操弄名家在操弄和斫琴的结合方面作出过长期的实践,为后世积累了一笔笔丰富的遗产和宝贵的经验。
唐代李勉的《琴记》,北宋石汝历的《碧落子斫琴法》,《僧居月斫琴法》,南宋田紫芝的《太古遗音》及《琴苑要录》等大量琴书着录中都有着不同程度对斫琴制度的详细记载。
在这些记载中除对材质的炮制方法,底面厚薄,施材配料、秘旨配方等方面有着准确的记录外,对琴体中空的大小,槽腹内项实、纳音、声池、韵沼的合理开剜,有效布局,相互间的匹配比例等方面都有对规范的设计要求,其中有些玄秘的机关还附注了启发式的口诀。
如《琴苑要录》所载《斫琴秘诀》〝谁是倚山路,江深海亦深,洞中多曲岸,此处值千金〞。
〝山根深处太无端,舟更弦高下指难,徽外相应无别韵,横纹龙怕岳池边〞。
口诀中所说的〝倚山路〞,〝洞中多曲岸〞及〝山根深处太无端〞的隐喻所指,当是槽腹中项实、声池、纳音、韵沼等凸凹不齐,欹曲不平的〝不规则〞,那么,这种种破坏槽腹内部平整的凸凹不齐,曲岸迂回的〝不规则〞现象对古琴的音响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呢?潜心思考,笔者通过多年斫琴、修琴的实践,对那些有意识、有目的、有规律地、根据特定音声需要去合理地〝破坏〞槽腹内部平整的作法略有所悟。
在长期斫制,修饰实践中,剖开一些音声品质丰富,声韵悠长的上乘古琴的琴腹,乍看池、沼、纳音、大小槽腹中,间或出现凸凹不平,欹曲错乱的种种〝不规则〞现象,这种种现象似显〝粗糙不堪〞,欠缺光洁美观,然而,这期中有些貌似〝错纵的粗糙〞之处,恰恰正是斫琴艺术师巧设的奥妙、玄秘所在。
清平乐课堂笔记

清平乐课堂笔记导语清平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长恨歌》中所提到的一曲乐曲。
清平乐课堂是指以清平乐这个主题作为核心内容的学习班。
本文将从乐曲起源、演奏技巧、音乐表达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讨论,进一步探索清平乐的魅力和意义。
乐曲起源清平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
据记载,当时的北魏和南朝刘宋都有类似的乐曲,如北魏司马昭编有《东门行》、南朝刘宋刘义庆编有《古梁行》等,这些都被认为是清平乐的前身。
而到了唐代,清平乐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乐曲形式,被广泛演奏和传唱。
演奏技巧清平乐的演奏技巧较为独特,对乐器演奏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其中以古琴演奏清平乐最为常见,因其音色悠远、充满古韵,能够更好地表达清平乐的意境。
演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装点装点是指在演奏中适当地运用滚打、顿挫、顿弹等技巧,以增加乐曲的协调感和艺术效果。
在清平乐中,装点的运用十分重要,可以使音乐更加流畅动听。
2. 间奏间奏是指在乐曲中适当地加入一些自由发挥的片段,以提升演奏的技巧和观赏性。
在清平乐演奏过程中,通过巧妙的间奏,可以更好地展示演奏者的才华和个人风格。
3. 速度掌控清平乐的演奏速度较为缓慢,需要演奏者能够很好地掌握速度的变化,既要能够表现出乐曲的静谧之美,又要保持节奏的准确性。
音乐表达清平乐是一种以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音色、音调和音韵等维度来传递情感,使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以下是清平乐常用的一些音乐表达手法:1. 音色的变化清平乐中的音色变化十分丰富,通过琴弦的轻拨、浅击等方式,可以产生出不同的音色效果,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2. 音调的转换清平乐的音调转换十分巧妙,不同音调的串联和过渡,能够使乐曲更具层次感和流畅感。
演奏时应注意音调的转换和衔接,使音乐旋律更加连贯。
3. 音韵的运用音韵是指音乐中的韵律、韵脚等因素,它们能够影响音乐的节奏和节拍,从而产生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清平乐中的音韵运用丰富多样,能够增加音乐的变化和趣味性。
简明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21世纪)1. 远古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祭祀仪式和劳动生产中的歌谣。
2.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黄帝时已有乐官,负责音乐创作和演奏。
3. 传说中的乐器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4. 殷商时期,音乐成为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六乐”制度。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1. 先秦时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祭祀音乐。
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大量民歌。
3.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体裁,其中包含了许多音乐元素。
4. 儒家思想对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审美标准。
5. 墨家主张“非乐”,认为音乐是奢侈的象征,不利于国家的安定。
6.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成为诸侯争霸的工具,各诸侯国纷纷设立音乐机构。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焚书坑儒”,但对音乐文化有所保留。
2. 汉朝音乐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祭祀音乐均有较大发展。
3. 汉乐府是汉朝政府设立的音乐机构,负责收集、整理民间音乐。
4. 汉代乐器有:琴、瑟、筝、笛、箫、笙等。
5. 汉代音乐理论有:五声音阶、十二律吕等。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融合了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江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
2. 南北朝音乐以民歌为主,如《子夜歌》、《读曲歌》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传入中国,对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理论有所发展,如“声律学”。
5. 乐器有:琵琶、古筝、古琴、笛、箫、笙等。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1. 隋唐时期,音乐进入鼎盛时期,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均有较大发展。
2. 隋唐音乐以唐乐为代表,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
拓展 琴棋书画

感受琴棋书画中华文化的魅力
用古琴曲《高山流水》导入
古琴知识
1)学生通过图片认知古琴,区别古琴和古筝介绍古琴的知识
2)琴学生背诵关于古琴的诗句
学生讲述古琴的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围棋知识
2、学生简单了解。
棋,指什么?你知道有关下棋的故事吗?
学生自由完成
组别
姓名
学情
书写
教学流程
学习(备课)笔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安四中语文教学案
3、了解书法知识。
1)了解字体演变过程,认识到书法和汉字特征和书写工具的关系。
2)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你知道几位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名字吗?
4、画:名家绘画作品欣赏。
你能说出我国几位著名画家的名字吗?各自擅长画什么?
小结:从了解知识到对精神的陶冶,对生命的感悟。
上网查阅更多有关琴棋书画的资料。
知识盘点
作业预习
课题
琴棋书画—中华民书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2、了解琴棋书画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重点
了解琴棋书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难点
了解琴棋书画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学法
朗读讨论探究
教学流程
学习(备课)笔记
日积月累
寓生命的意义于乐趣之中,寓生命的乐趣于智慧之中,寓生命的智慧于感悟之中,寓生命的感悟于磨炼之中。
中国文化成就笔记摘抄(3篇)

一、古代哲学1.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为老子。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作,提出了“道”这一核心概念,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摘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又一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为孔子。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摘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又一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为墨子。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观念,强调公平、正义、和平。
墨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摘抄:“兼相爱,交相利,此仁也;不爱自己,非利之也,此贼仁也。
不爱人,非利之也,此贼仁也。
杀不辜,非仁也,非攻也。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善。
”——《墨子》兼爱篇二、文学艺术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其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苏轼等。
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为主,讲究意境、韵律和修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摘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 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以叙事为主,描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
摘抄:“好了歌”出自《红楼梦》,其中有一句:“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3. 书法中国古代书法是中国艺术的重要成就之一,其代表人物有王羲之、颜真卿等。
学古琴,古琴音色的特点你知道吗

学古琴,古琴音色的特点你知道吗?古琴的音色根据弹法可分为三大类,泛音、散音、按音,这三种古琴音色,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并且与中国文化中的天、地、人相配。
古琴音色之泛音古琴音色的泛音是指的用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右手同时弹出之音。
其音清脆高远,有时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
故泛音象征天。
古琴所弹出的泛音,以七徽为中心,向两侧依次对应升高,约可弹出119个泛音。
古琴音乐的泛音之多,泛音应用之频繁,也是古琴音色的一大特点。
古琴音色之散音古琴音色的散音是用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古琴散音的发音特点是深沉浑厚,成为古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喻,故散音象征地。
散音只用右手指法弹奏,依次可以得出——倍徵,倍羽,宫,商,角,徵,羽(正调仲吕均)这七个音。
这七个音其中有两组,音高差是一个八度,其他五个音在音名上叫做宫,商,角,徵,羽,这些散音是全弦振动发出的声音。
古琴由一弦到七弦,长度相同,粗细不同,其音数的计算方式记载在成书于春秋末期的《管子》地员篇中,计算方式的名称叫做——三分损益律。
在音色上,散音宏大而浑厚,余韵共鸣响亮,有如钟磬之声,称为地声。
古琴音色之按音古琴音色的按音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古琴按音的发声特点是婉转舒情,圆润细腻,如人婉婉倾诉衷情,有“呢呢儿女语”之喻。
故按音象征人。
古琴的按音最多,加之左手指法特别丰富细腻,可说是古琴音乐最具表现力的音色。
按音也是左右手指法配合形成的一种弹奏方式,左手手指按在琴面上,以徽位为坐标,或奏实音,或奏退复,吟猱,绰注等虚音,形成独具特色的虚实音,音韵呈线条状持续变化。
汉语语言和音乐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汉语是单音节文字,一般一字一音,其发音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
汉字字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声调来辨明字义,这在印欧语言中基本上是不具备的,我们经常听到老外学中文,声调是一大难关,就是因为在他们的语言中缺少这种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八种方法之中互相为用,故有撮、历、滚、拂、拨、剌、锁、轮、鼓、伏、叠、 索铃、打圆之别,而其取音则有轻、重、疾、徐、灵活、圆正之用。
2
托
大 指
大指伸直,放开虎口,指尖肉部着弦,先肉后甲,向外托出。
劈
大指伸直,放开虎口,甲背靠近琴弦,向内劈入。
挑
食 指
中节微曲,指纹面轻轻抵在大指甲尖上,食指甲背着弦弹出,正中不斜。
无名指根节伸直,前面两节用力,指头着弦,先肉后甲,轻轻打入,用力在 根节处。和抹勾弹法不同。 右手其他指法
4
5
左手指法
大 指
末节微曲,侧面按弦。按弦有两个部位,一、大指骨节部分二、指甲部分
食 指
6
食指按弦的方法是自然平按在弦上,食指多用于泛音,有时与大指同用。
中 指 用法与食指同,平按在弦上,多用于第一弦。
无 名 指 中节弯曲,指头用劲。左侧半甲半肉部分按弦,不可平按。大指不可翘起,中指不可 压在无名指上帮助用力。 左手基本指法
泛音演奏
7
左手其他指法
8
9
10
11
弦与徽
从有琴徽一侧往内依次为一弦-七弦 从右-左为一徽-十三徽
弹奏方法 琴首一端朝右并略伸出桌沿,使得琴轸自然下垂于桌沿之外,便于随时转动调音,琴身内侧 边缘应当靠齐琴桌内沿,以便按弦取音。两肘、手腕、琴面取平。 身体要离琴半尺、胸口正对四五徽之间,头胸挺直,眼视左手按弦部委,两膝分开,外八字。
1
古琴指法 右指应在岳山和一徽之间,左指按弦高音区时,右手弹弦要在一徽左右处,取音柔和。 左指按弦用力着实。大指按弦用甲肉相半,有时纯肉按弦,不可用纯甲按弦。 肘臂是按弦运动的枢机,两臂离开两肋要舒展如鸟翼,手腕悬空。 右指弹弦,向外弹叫做出,向内叫做入,弹奏时两手只用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小指(禁指)不用。 右手弹奏有基本八法,大指出-托,入-劈;食指出-挑,入-抹;中指出-剔,入-勾;无 名指入-摘,出-打。 右 手 指 法
抹
指甲中锋正弹,不可斜扫。抹挑都要肘腕平悬,不可抵靠琴上。
中 指
剔 剔与勾用力比挑抹略重,但不可太刚,太刚发音就会暴烈。下指须悬落,用 甲尖正锋弹出则发音浑厚。
3
勾 中指弹琴,指尖用力,甲肉相半,先肉后甲。勾下后,中指搁在下一根琴弦 上,不必离开。
摘
向外弹叫做摘,无名指中节曲起,指尖用劲,甲背着弦,根节用力向外摘出。 无 名 指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