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案

合集下载

心理学教案设计模板

心理学教案设计模板

心理学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学生能够分析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学生能够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调查和实验等方法,进行心理学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心理差异,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现象中的心理问题,提升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分支和应用领域2.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3. 认知心理学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特点和机制认知心理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4. 发展心理学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家庭、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应用5. 情绪心理学情绪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情绪调节的策略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心理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2. 教学难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和实用性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的具体理论和实践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组织心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2.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学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验法:进行心理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心理学研究过程。

五、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实验报告等。

定期进行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概论

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概论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融合
借助神经科学技术,深入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心理学与社会学的交叉
在社会背景下探讨个体心理发展,关注社会因素对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
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心理活动,开发智能心理测评与干预系统。
全球化背景下的心理学研究
跨文化心理学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与群体的心理差异,揭示文化对心理的 影响。
社会心理学
研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 现象和行为。
探讨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 会认知、社会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主题。
关注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和行 为的影响,如文化、价值观、 社会角色等。
临床心理学
研究心理问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探讨各种心理问题的成因、症状和影响。
关注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同 时,临床心理学也关注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康复,旨在帮助人们恢复和提 高心理健康水平。
面的整合。
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个体在思想、情感、行 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征。
人格与个性的关系
人格是个性的基础,个性是人格 的具体表现,二者相互关联但又
有所区别。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
01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交等方面处于完好状态,能够积极
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03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与情感
认知过程
01
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是人们获取、加工、
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情感过程
02
涉及情绪和情感的产生、表达和调节,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1 心理学的定义解释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强调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性1.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概述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和主要贡献1.3 心理学的分支和应用领域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子领域探讨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价值第二章:认知心理学2.1 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解释认知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2.2 认知过程探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过程分析认知过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2.3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研究和认知测试的重要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3.1 发展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发展心理学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的理解3.2 心理发展的因素探讨遗传、环境、文化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分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和阶段3.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长期跟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第四章:情绪心理学4.1 情绪心理学的概念解释情绪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4.2 情绪的类型和作用探讨基本情绪类型和复合情绪的形成和影响分析情绪在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中的作用4.3 情绪调节和情绪智力介绍情绪调节的策略和机制探讨情绪智力对个体社交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第五章:社会心理学5.1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解释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社会心理学对个体行为和群体互动的重要性的理解5.2 社会影响和群体行为探讨从众、服从、认同和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分析群体行为和群体心理的现象和机制5.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的重要性第六章:心理测量学6.1 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心理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6.2 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和技术探讨心理测量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问卷调查、智力测试、性格测验等分析心理测量学中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标准化问题6.3 心理测量学的应用和限制介绍心理测量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就业、心理咨询等探讨心理测量学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第七章:心理病理学7.1 心理病理学的概念解释心理障碍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常见心理障碍及其症状探讨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心理障碍的病因、症状和影响分析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7.3 心理卫生和心理疾病预防介绍心理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心理疾病预防的措施和策略,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第八章:咨询心理学8.1 咨询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咨询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强调咨询心理学在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心理健康中的作用8.2 咨询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探讨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个体咨询、家庭咨询、团体咨询等分析咨询心理学中的建立信任、沟通技巧、心理评估等重要环节8.3 咨询心理学的应用和发展介绍咨询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企业等探讨咨询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第九章:工业与组织心理学9.1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9.2 员工心理与行为探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领导力等心理与行为问题分析员工心理与行为对组织绩效和发展的影响9.3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介绍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探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第十章:心理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0.1 心理学伦理的概念解释心理学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心理学伦理在心理咨询、研究、教学等领域的作用10.2 心理学伦理的原则和规范探讨保密性、客观性、尊重、公正等心理学伦理原则和规范分析心理学伦理决策的困难和解决方法10.3 心理学与法律的关系介绍心理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如法庭咨询、犯罪心理分析等探讨心理学在法律诉讼中的证据价值和限制第十一章:健康心理学11.1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健康心理学在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中的重要性11.2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探讨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如生活方式、应对策略等分析心理疾病对个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11.3 健康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介绍健康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健康心理学的实践案例和干预策略第十二章:教育心理学12.1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解释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和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12.2 学习理论及其应用探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学习辅导等方面的应用12.3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与研究介绍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探讨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趋势和未来发展第十三章:临床心理学13.1 临床心理学的概念解释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强调临床心理学在心理健康评估、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13.2 临床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探讨临床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咨询等分析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诊断、治疗计划和效果评估等重要环节13.3 临床心理学的应用和发展介绍临床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精神病院、康复中心等探讨临床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第十四章:跨文化心理学14.1 跨文化心理学的概念解释跨文化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跨文化心理学在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中的重要性14.2 文化差异与心理现象探讨文化对认知、情感、行为等心理现象的影响和差异分析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14.3 跨文化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介绍跨文化心理学在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应用探讨跨文化心理学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5.1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解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心理学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15.2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和步骤探讨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等心理学研究设计类型和步骤分析心理学研究中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重要环节15.3 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和责任强调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如保护参与者权益、确保研究真实性等探讨心理学研究者在社会和伦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教案,涵盖了心理学概述、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病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心理学伦理与法律问题、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十五个章节。

初中心理学教案

初中心理学教案

初中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对心理学产生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情绪调节和管理的技巧。

3.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技巧。

4.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会接纳自己的性格,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情绪的认识和管理3. 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沟通技巧4. 性格的认识和接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情绪的管理,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性格的接纳。

2. 教学难点:情绪的管理,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性格的接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心理测试,引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心理学的作用,让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情绪的认识和管理:讲解情绪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教授情绪调节和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积极思考等。

4. 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沟通技巧:讲解人际关系的本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教授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5. 性格的认识和接纳:讲解性格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性格,教授如何接纳自己的性格,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引导他们认识到心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性格接纳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技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心理学基础知识教材。

2. 课件:心理学基本概念、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性格接纳的课件。

3. 心理测试工具:用于导入的心理测试工具。

心理学教案模板

心理学教案模板

心理学教案模板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编写一份完善的心理学教案对于教师于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供一份心理学教案模板,帮助教师们提供系统化和有效的心理学课程。

一、教学目标在编写心理学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当与心理学课程的内容紧密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心理学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3.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5.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6.发展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接下来需要明确教学内容。

心理学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学的发展与流派: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例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等。

2.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例如认知、情绪、人格等,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讲解。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心理学在教育、医疗、职业等领域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情绪管理、压力管理、自我调节等。

三、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心理学教学中,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将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2.案例分析:以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探讨心理学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教案

《心理学》教案

《心理学》教案王明珠一、课程名称:《心理学》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郭德俊主编,刘惠军副主编二、授课班级:15汉语言文学①②③班三、辅导内容(各章重难点)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2二、心理学为什么是中间科学?P61、心理现象的本质是脑的机能,心理学要研究脑对心理的关系与作用,研究的目标和手段跟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3、综上两点,说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三、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6-71、描述和测量2、解释和说明3、预测和控制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P10-131、观察法(播放延迟满足实验的视频)2、心理测量法3、实验法4、个案法五、20世纪心理学有哪些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第一章意识和注意一、如何理解意识概念?P251、意识是一种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二、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有哪几种?P27-281、睡眠与梦2、催眠3、白日梦和幻想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三、什么是注意?它有何特点?P31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四、注意有哪些分类?P32-35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能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相对强烈的刺激;(2)突然发生变化的刺激;(3)不断变化的刺激;(4)刺激物与周围事物的反差。

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是:(1)培养间接兴趣;(2)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3)丰富的经验;(4)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3、随意后注意。

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五、注意的品质主要指什么?P35-371、注意的稳定性。

2、注意的广度。

(示图)3、注意的分配。

心理学教资教案详案范文

心理学教资教案详案范文

心理学教资教案详案范文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内容:心理学基础知识2. 教学对象:高中生3. 教学时间:2课时4.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

5.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包括认知、情感、意识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心理学就开始有了初步的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分为不同的流派和学派。

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理论和方法。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形式。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便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在教育、医学、管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知识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情境,引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建立起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的实用性认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需要更多的生动案例和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教案(精编7篇)

心理学教案(精编7篇)

心理学教案(精编7篇)心理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懂得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感受情绪的多样性;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2)教学难点:把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真正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康乃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郎和二郎。

大郎开了一家雨伞店,二郎开了一家洗染点。

老奶奶整天忧心忡忡,在雨天的时候,老奶奶会担忧地说:“唉,我小儿子的衣服到哪里去晒呀?”在晴天的时候,老奶奶会忧虑地说:“唉,哪还有人买我大儿子的伞呀?”就这样,老奶奶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后来,她的邻居和她说了一番话后,这个老奶奶开始笑逐颜开了。

同学们想一想,这位邻居说了什么话,才会使这位老奶奶转忧为喜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啊,外在的客观条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老奶奶的思想观念,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由此可见,情绪与个人的思想观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心灵的深处,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

放飞我们的好心情。

多媒体投影展示课题——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二、认识情绪的分类1、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样的人生。

大家看看投影上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孩子们的情绪。

第一幅图孩子的情绪可以用哪个字概括?(喜),第二个孩子瞪大双眼,气得眼睛都流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情绪的字概括,这个字是(怒);第三个孩子嚎啕大哭,他的情绪应该是(哀),第四个孩子睁着惊恐的眼睛,很明显他的心里充满了(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教案王明珠一、课程名称:《心理学》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郭德俊主编,刘惠军副主编二、授课班级:15汉语言文学①②③班三、辅导内容(各章重难点)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2二、心理学为什么是中间科学?P61、心理现象的本质是脑的机能,心理学要研究脑对心理的关系与作用,研究的目标和手段跟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3、综上两点,说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三、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6-71、描述和测量2、解释和说明3、预测和控制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P10-131、观察法(播放延迟满足实验的视频)2、心理测量法3、实验法4、个案法五、20世纪心理学有哪些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第一章意识和注意一、如何理解意识概念?P251、意识是一种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二、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有哪几种?P27-281、睡眠与梦2、催眠3、白日梦和幻想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三、什么是注意?它有何特点?P31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四、注意有哪些分类?P32-35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能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相对强烈的刺激;(2)突然发生变化的刺激;(3)不断变化的刺激;(4)刺激物与周围事物的反差。

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是:(1)培养间接兴趣;(2)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3)丰富的经验;(4)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3、随意后注意。

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五、注意的品质主要指什么?P35-371、注意的稳定性。

2、注意的广度。

(示图)3、注意的分配。

条件:(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2)注意的分配还取决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

4、注意的转移。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有哪些种类?1、感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上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种类:第一类是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种。

第二类感觉是反映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这类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二、感觉阈限。

1、人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感觉阈限(感受性)。

2、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

3、绝对阈限:个体觉察到刺激存在的最低强度。

三、三色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在解释颜色感觉时与对立过程理论有哪些不同?P57-581、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红、绿、蓝是基本的颜色感觉,其他的颜色感觉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组成的,黑和白的感觉是由视杆细胞产生的。

2、三色论适用于对视网膜机制的解释。

对立过程理论则更多地解释了信息离开视网膜后在视觉神经通路上发生的事件。

四、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有哪几种?P61-631、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2、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五、知觉的组织原则有哪些?P63(参考图3-6)1、邻近原则2、相似性原则3、连续性原则4、闭合原则5、同域原则六、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挡、纹理梯度。

七、什么是似动?似动的形式有哪些?1、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位置变化。

2、形式: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第三章记忆一、什么是记忆?信息加工观点是如何解释记忆的?P77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什么是组块?影响组块的因素是什么?P83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影响组块的因素是经验。

三、加工水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这一理论强调用信息加工深度来解释记忆,认为没有必要将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系统,所谓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只不过是一种记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人们对识记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和记忆得清楚与否,决定于对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如何加工的,即决定于加工水平。

五、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了怎样的遗忘规律?P94遗忘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速度最快,以后逐步变慢。

六、遗忘的原因有哪些?P95-971、编码和提取失败。

2、消退说3、干扰说4、压抑说七、哪些复习策略可以提高记忆效果?P981、及时复习2、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3、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第四章思维一、什么是思维?P10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二、思维有哪些特点?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目的性和问题性三、什么是想象?想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是什么?P112-113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功能:(1)预测和计划的功能;(2)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3)代替的功能;(4)生理调节的功能。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22-1241、问题的表征2、定势3、功能固着五、举例说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什么?P129-130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验证阶段第五章语言一、什么是语言?P13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生产和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元素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二、语言的功能有哪些?1、保存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功能。

2、交流和表达的功能。

3、思维功能。

三、什么是词汇理解?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有哪些?P141-1421、词汇的理解也称为词汇识别,是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头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

2、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主要包括:词频、词长、语境和语义。

四、简述语言产生的过程。

P145-1481、语言产生也叫语言的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

2、构建阶段—转换阶段—执行阶段五、语言获得的后天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证据支持后天论?P151-1521、语言获得的理论有两类:一类理论强调后天的学习是儿童习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另一类则强调个体具有获得语言的先天因素。

2、巴普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的语言获得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条件练习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语言的发展是可以采用常见的学习原理来解释的。

4、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从观察学习的角度阐述了语言获得的过程。

第七章一、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有哪些维度?1、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2、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交流功能。

3、情绪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情绪的效价;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

二、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类别?P167-1721、表情是指情绪发生时,伴随的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

2、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三、詹姆斯-兰格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P174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

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

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四、坎农-巴德学说在情绪心理学的发展中有什么意义?P175坎农一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当丘脑过程被唤起时情绪的特殊性质就附加于简单的感觉之上。

当外界刺激引起感官产生神经冲动,由丘脑进行信息加工后,分别传送到大脑皮层和机体的其他部分。

传送到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生情绪体验,传送到内脏骨胳肌激活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同时发生。

坎农一巴德情绪理论重视情绪中枢性生理机制的研究,但却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的作用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对情绪的意义,而有较大的局限性。

五、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思想是什么?P176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

该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2、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拉扎勒斯。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情绪活动必需有认知活动的指导。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六、什么是情绪调节?它在人们生活中有什么意义?P179P1841、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包括削弱或祛除正在进行的不适当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或伪装某种情绪。

2、良好的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情绪调节对于维持稳定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情绪调节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第八章动机一、什么是动机?P189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二、动机具有哪些功能?通过理解动机的五个特点,总结出动机有三个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192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四、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P1931、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

2、良好的动机应产生良好的行为的行为效果,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效果。

五、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P194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的线性关系。

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