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打样培训内容
打样基础知识及色彩原理介绍 染整企业内部培训课件:打样、染色、工艺等等

色相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在物理学中表现为可见光的光谱波长不同。在 视觉上表现为红、橙、黄、绿、蓝、紫等各种色调。 在人的视觉中,物体表面色的色相决定于三方面: • 照明体光源的光谱组成; • 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 • 不同观察者的差异。
四、对色 2、对色注意事项
⑥ 对色样的光源要固定:不同光源会产生色变 ⑦ 看色样的距离要固定:对色距离不同时会产
生色变 ⑧ 看色样的角度要固定:对色角度不同时,会
产生色变 ⑨ 光源的亮度要固定:光源亮度的强与弱,会
产生色变 ⑩ 眼睛类别要一致:就观测者而言,当产生色
变时,理论上每个人对色光的感觉都会有差 异,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比较接近的
一、来样分析
2、规格、要求: 规格:织物的组织结构
线密度(T,如190T:经纱加上纬 纱的线密度)
纱线粗细:D,丹尼尔 要求:色牢度要求,缩水率,吸湿排汗等
其他整理
一、来样分析
3、颜色 根据颜色选择合适的染料组合
二、确定配方
1、传统配色: 主要依靠经验 参照参考方
2、计算机测配色:预测配方
因环境关系,如色变、材质不一……等,其并不 能有效的取代配色师傅,只能协助配色。
一、色变
• 光源色变:当一对颜色在某种光源下呈现的颜 色是对色的,但在另外一种光源下呈现的颜色 是有差异的,此现象为【光源色变】;只有产 生光源色变时才有可能产生观测者色变。
• 观测者色变:在相同的光源下,两块色样的比 较,A观测者认为偏红,而B观测者认为偏绿, 此现象叫【观测者色变】。
当以一个颜色在配色过程中, 所选择的色料与标准样所用 的色料不同类别或不同色相, 就可能会产生色变,因此一 般配色时遇到色变的几率很
➢ 色变现象并不是只有光源色变,还有观测者色变现象与仪器间的 色变现象。所以在使用分光仪品管系统最好能够:
染色培训教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染色技艺培训二、课程目标:1. 使学员掌握基本的染色原理和技巧。
2. 熟悉不同类型染料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3. 能够独立进行染色操作,完成各类染色的基本任务。
4. 培养学员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染色基础知识1. 染色原理:- 染色的基本原理- 染色剂的种类及作用- 染色过程中的化学反应2. 染料特性:-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的区别- 不同染料的颜色、牢度、溶解性等特性3. 染色工艺:- 染色的基本步骤- 染色工艺的选择与调整第二部分:染色实践操作1. 准备材料:- 纤维材料(如棉、麻、丝、毛等)- 染料- 染色辅助材料(如媒染剂、固色剂等)- 染色工具(如染槽、棒槌、筛网等)2. 染色操作:- 染色前的准备工作- 染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染色后的处理与保养3. 案例分析:- 介绍经典染色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染色技巧与效果第三部分:色彩理论与审美1.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复合色- 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概念2. 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原则- 色彩搭配技巧3. 审美能力培养:- 观察色彩的能力- 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四、教学安排:第一周:- 介绍染色基础知识,包括染色原理、染料特性和染色工艺。
第二周:- 进行染色实践操作,讲解染色前的准备工作、染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染色后的处理与保养。
第三周:- 分析经典染色案例,学习其中的染色技巧与效果。
第四周:- 学习色彩理论与审美,提高学员的色彩感知和审美能力。
五、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通过笔试形式检验学员对染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考核:学员独立完成染色作品,考核其操作技能和审美能力。
3. 作业展示:学员展示自己的染色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六、教学资源:1. 染色教材2. 染色工具与材料3. 网络资源(如在线教程、视频等)4. 实践基地七、注意事项:1. 确保学员安全,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2. 实践操作过程中,注意环保,妥善处理废弃物。
培训资料

前言染厂化验室主要是提供准确、快捷的小样板,作为与客户沟通及染部生产的颜色标准,为接单做准备,并为染部的大货生产提供配方。
打样是一门对操作准确性有着较高要求的技术性工作,其准确度除了与材料(包括:布、染料、助剂)及打样水质、温度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打样员的操作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我们的工作,严格地按要求把每一个细节做好。
染厂化验室打样员工作主要包括:1、打样准备工作,包括备料、备布、准备打样工具;2、打样具体操作包括吸料、加染色助剂、水、落缸、染色后处理;3、对色资料准备工作;第一节染色前的准备工作一、化料1、化料方法化料在整个染色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染色结果,所以任何人在化料过程中必需按要求认真负责地做好,化验室有两种化料方法。
A、手工化料手工化料主要包括:称料,溶解,移液,定容几个步骤。
a) 每次称料之前必须先校正天平,调正水平位,方可称料。
称料的误差在千分之一(+0.001g)之内。
b) 称好料后,倒入小烧杯中,先加入少量冷水搅拌至糊状,再加少量水,继续用手搅拌至染料充分溶解或放入小磁棒,将所开的料放在搅拌器上搅拌,搅拌时间一般3-10分钟, 难溶染料和助剂的搅拌时间要加长(活性染料一般室温水化料、酸性40度化料、分散60度化料,水温不能超过80度)。
c) 将充分溶解的染料顺着玻璃棒慢慢注入容量瓶中,所用的烧杯应用冷水少量多次(一般3-5次)洗涤,洗液倒入容量瓶,直至烧杯中无残留染液为止,d) 然后用小洗瓶加水至容量瓶的刻度线(以染料水平面为准),然后倒入料瓶待用。
e) 贴上染料(或助剂)的牌子、名称、力度、浓度、日期并签名;f) 化料后由组长确认后方可使用;B、电脑化料a.用化料机化料,化料机由计算机自动操做。
染料和冷、热水的份量预先输入计算机。
b.计算机会自动计算水和染料及助剂,自动加水;C. 化料注意事项化料操作必须谨慎小心,既要细心,又要耐心,以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来理,化料常见以下问题:①.每次将杯放在化料机的盘上时,要确定杯是否放在絶对正确的位置上;②.化料时,要注意不要将染料落在杯口、外或水管上,否则整杯染料作废;③.当水注入杯时,要将门关闭,以免影响电子磅的稳定性、准确性;④.化料后,染料粉必须放回原位,方便下次再用;⑤.每班交班前,将染料杯和化料机清理干净;⑥.化料瓶内外的水应用布擦干⑦.加料前应记得清零,等电子称为零后才加料C、化料的浓度(1)1%称2.5g染料,用250ml容量瓶定容.(2) 2%称5g染料,用250ml容量瓶定容.(3)4%称10g染料,用250ml容量瓶定容.在以上化料过程中,如有染料溅出,或不溶解,又或已超过容量瓶刻度线时,必须倒掉重新开过。
染色工培训内容2

v 客户提供的来样,通常还有以下几种情 况
v 1、来样在光源下,带有一定荧光。 遇到这种情况,要格外注意。一般有两种可能:第一,要求
布料在特定的光源下,应该具有荧光效果;第二,布料本身并不 要求具有荧光,为了增艳,无奈外加了荧光。此时,必须先弄清 客户的真实要求,打小样时是否用荧光染料?而后才能根据要求 打样。
v
3、有正反面的织物,一般都是以小辫子面为正面,有时也
有例外,以反面为正面,因此,要认真审定客户提供的原始
样。若发现色单中的色板反面朝上,一定要搞清楚,是反面为
正面对色,还是客户把色板贴反。千万不可经验主义,擅自更
改,否则,小样重打是小事,若投入了生产,将铸成大错。
v 4、锦纶织物中,所含的锦纶,并非全是无光丝,有时也有 有光丝。锦纶和涤纶光泽的强弱,对布面染色色光的亮度与艳 度影响很大。因此,若用无光丝的织物打样,色光肯定是不符 的。如用荧光染料增艳,通常客户是不能接收。因此,必须预 先征得客户认可。
Helmut Sieber
1
实验室培训资料
v 标准色样的管理
v
接到客户标准样时实验室人员需注明客户来样日期,对色
面,对色光源,对色层数
v
确认的小样必需以色号-坯布品号-确认序号-日期,永久
记录形式测入配色电脑,并保存在《确认小样》的文件夹内
v
一个颜色第一个大样确认后,若客户规定所有颜色以此
为标准,检验会提供一块完整类似小样的标准色样由实验室
的反光程度不同,有光布看上去会浅一些,所在配方设计时就 应该考虑,一般在给出的处方上,根据颜色深浅的不同加深 15-25%左右。
v 2、对色时需注意 A、应该采用45度角对色,让有光布尽可能不反光,以避
打样培训课题(终极版)

3.前处理
•
(1)、打样前将布按规定工艺前处理。
问题点:前处理效果影响布的白度,上色率,渗透性,与染色密切相关联。 措施:使用AT缸煮布减少小杯煮布的误差。 提问4:煮布时出现的小破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问5:胚布看不到问题,染色后出现的明显块状色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胚布用AT煮布后进行烘干再回潮剪小布。
• 提问7:为什么用煮漂的纯棉布复样时,剪布称重要打折?
按纹路剪布
√
×
5、准备钢杯
• (1)按色级选用钢杯,避免浅色布沾色, 避免深色料污染浅色钢杯。 • (2)注意钢杯的密封性,不要在染色过 程中漏液。 • (3)打样过程中每个颜色,尽量每轮用 同一缸杯。比如同为中色,活中红和活 中翠兰的缸杯互换,易导致受沾色影响 不跟办。
讲解完毕 谢谢!
6、吸料
• •
• • •
(1)使用合适的吸管 按规定使用吸管,不能用大吸管吸小体积,不能小体积吸管吸大体 积溶液。
为什么要这么做?——精确度的问题, 分析如下: 容量越大的吸管刻度约密,最小刻度值就约大,一般来说一根吸管的最小刻度就是吸料的操作误 差。比如25ml吸管最小刻度是0.1ml,吸料误差就在0.1ml,如果用25ml吸管吸0.1ml,则可能 误差可能在100%左右,吸取1ml溶液,则误差在10%左右,打板就跳板了。
• (2)使用无损的吸管 • 针嘴破损的吸管是吸不准的。 • (3)二滴水的故事
•
•
• •
第一滴水把它去掉,因为它是吸管外面的液体,不在计算的体积内. 吸取染料并 放液至零刻度后,正常需将吸管转移至缸杯,请注意:将吸管在染液瓶内壁轻擦一下, 将粘在针管口外面的染料去掉,因为它不是吸管里面的。 第二滴水把它留住,因为它是吸管里面的液体,是在计算体积内的。待将针管转 移到打样杯放液,方至规定的刻度后,正常需要将吸管移出,完成滴液,请留意:将 吸管同样在打样杯内壁刮一下,将吸管外面的染液留在缸杯里。
染色培训(1)

染色培训1. 简介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工艺,在纺织、制革、造纸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染色的正确操作和良好的技术能力是保证染色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档将介绍染色培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个详细的培训计划。
2. 染色培训的重要性2.1 提高染色技术染色培训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掌握先进的染色工艺和技术,提高染色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培训,工作人员可以学习到染料选择、浸染时间、温度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从而更好地控制染色质量。
2.2 降低染色损耗染色损耗是染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
通过染色培训,工作人员可以学习到减少损耗的技巧和方法,如优化染料浓度、调整染色参数等。
降低染色损耗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2.3 提升安全意识染色涉及到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不当操作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染色培训可以教育工作人员正确使用染料和化学品,合理配备个人防护装备,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培训计划3.1 培训内容本次染色培训将包括以下内容:•染料的分类和特性•染色工艺和技术要点•染色设备及其操作•染色质量控制和问题解决3.2 培训时间时间内容第一周染料分类和特性第二周染色工艺和技术第三周染色设备及其操作第四周质量控制和问题解决3.3 培训形式本次培训将采用以下形式进行:•理论讲解:讲师将针对每个培训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介绍相关知识点和操作要点。
•实操演练:培训参与者将进行染色实操演练,学习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染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培训参与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学会解决方法。
3.4 培训评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我们将对培训参与者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理论考试:考察参与者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实操考核:评估参与者在实际操作中的技术能力和操作规范性。
•案例分析:参与者需要分析染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结论染色培训对于提高染色技术,降低损耗,提升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染色打样实训教程

染色打样实训教程1. 引言染色打样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设计和制作的步骤之一。
通过染色打样,可以对纺织品材料进行颜色测试和效果预估,帮助设计师和制造商确定最终产品的色彩方案。
本教程将介绍染色打样的基本步骤和一些常用的实训技巧。
2. 准备工作在开始染色打样实训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材料准备•纺织品样品:选择需要进行染色打样的纺织品样品,可以是纱线、面料或成衣等。
•染料: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染料,保证染色效果符合预期。
•辅助材料:包括搅拌棒、盛放染料的容器、手套等。
2.2 实验环境准备•染色实验室或工作室:确保工作环境整洁、通风,并具备染色实验所需的设备和仪器。
•安全设施:佩戴手套、戴口罩等防护设备,避免人体接触到有害物质。
3. 染色打样步骤以下是染色打样的基本步骤:3.1 准备染料溶液根据实验需要,将合适的染料溶解于水中,得到染料溶液。
确保染料完全溶解,避免出现颜色不均匀的情况。
3.2 样品处理将纺织品样品浸泡在准备好的染料溶液中,搅拌保证染料均匀分布。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调整搅拌的时间和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染色效果。
3.3 清洗和固定染色将染色后的样品取出,用清水冲洗以去除余染料。
接下来,将样品浸泡在固定剂中,保证染色效果得以固定。
3.4 干燥和整理将固定后的样品进行晾干,并进行必要的整理工作,如剪裁、缝边等,以最终呈现出设计师预期的效果。
4. 染色打样实训技巧以下是一些染色打样实训中常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1 染料比例根据染料的浓度和需要染色的纺织品材料重量,合理调整染料的比例。
过高或过低的染料浓度都会影响染色效果。
4.2 温度控制染色时,控制染料溶液和样品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染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染色效果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合理调整温度。
4.3 染色时间染色时间是影响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短或过长的染色时间都会导致染色不均匀或染色过深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验经验进行合理控制。
4.4 搅拌方式在染色过程中,搅拌样品的方式也会影响染色效果。
染整打样教案

染整打样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染整打样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染整打样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掌握染整打样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技巧。
4. 提高学生对染整打样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整打样的概念和作用1.1 什么是染整打样1.2 染整打样的作用2. 染整打样的基本步骤2.1 准备工作2.1.1 确定染整打样的目的2.1.2 确定打样布的种类和规格2.1.3 准备染料和助剂2.2 打样前的处理2.2.1 布料的准备2.2.2 预处理2.3 草图和色样2.3.1 制作草图2.3.2 制作色样2.4 进行染整打样实验2.4.1 染色实验2.4.2 整理实验结果3. 染整打样的注意事项3.1 实验室安全操作3.2 设备和试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3.3 温度、时间和pH值的控制3.4 数据的记录和整理4. 染整打样结果的分析和评价4.1 样品色泽和均匀度的评价4.2 色差的评价4.3 光泽度、手感和牢度的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染整打样的概念、作用、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演示在实验室中进行染整打样的操作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实验操作的理解。
3. 实验操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染整打样实验操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讨论组织学生对染整打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促进他们对染整打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染整打样的概念和作用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染整打样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染整打样在纺织品生产中的重要性。
2. 染整打样的基本步骤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演示,向学生介绍染整打样的基本步骤,并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3. 染整打样的注意事项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演示,向学生介绍染整打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帮助他们避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危险。
4. 染整打样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组织学生对染整打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和判断样品的色泽、均匀度、色差、光泽度、手感和牢度等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打样培训内容1
1.直接染料按其应用特点可分为甲类(匀染性),乙类(盐效应),丙类(温度效应),混纺类,交联类五类。
其中,甲类染料结构简单,聚集性小,匀染性好,盐效应差;乙类染料结构较复杂,聚集性较大,匀染性教差,盐效应好;丙类染料结构复杂,聚集性大,匀染性差,盐效应差;混纺类染料与分散染料相容性好,对涤纶沾色少;交联类染料分子结构中含反应性基团,染后采用配套的反应性阳离子固色剂固色。
2.直接染料结构中含水溶性基,能直接溶于水,但较易聚集,可加温或纯碱助溶;不耐硬水,需要用软水或对水进行软化处理;
对纤维素纤维有较高的亲和力,加入中性电解质时有促染效果,但促染效果与染料结构有关;染色温度对染料上染率影响较大,应根据染料结构选择染色温度。
3.直接染料染纤维素纤维时可采用浸(卷)染、轧染等方法,其中浸(卷)染法应用较为广泛。
浸(卷)法染色时,只需将被染物放入染液中,在70-80摄氏度温度下染30-60分钟(或4-8道)即可,具体染色温度与时间应根据染料的类型及颜色的深浅确定。
染液通常由染料、软水剂、助溶剂、促染剂等组分组成。
4.直接染料除可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外,还可用于蚕丝、锦纶、羊毛等纤维的染色,染色时,染液一般控制在中性或弱酸性。
5.为提高直接染料染后的耐洗牢度,通常可在染色后采用金属盐或固色剂进行固色处理,固色处理后的染物其耐洗牢度一般可提高0.5-1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