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传统纹样

合集下载

博古纹中国传统纹饰之美

博古纹中国传统纹饰之美

博古纹中国传统纹饰之美博古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种。

博古即古代器物,中国北宋⼤观中,徽宗命王黼等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成《宣和博古图》三⼗卷。

后来,博古的含义被加以引伸,图绘瓷、铜、⽟、⽯等各种古器物的画,叫做“博古”。

也有添加花卉、果品作为点缀的。

在各种⼯艺品上常⽤这种题材作为装饰图案。

寓意清雅⾼洁。

清顺治青花博古纹桶瓶(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博古纹蟋蟀罐(故宫博物院藏)博古纹作为起源与发展博古纹是瓷器装饰中⼀种典型的纹样之⼀,⾃宋代产⽣后博古纹这种装饰题材就⼴泛地出现在各种⼯艺品上,但是博古纹在瓷器器物上装饰的历史并不长。

据现有资料记载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

因明代早中期时,瓷器绘制主要是以反映宫廷⽂化,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装饰的官窑器物⽽此时的民窑主要是适应平民⼤众的瓷绘为主。

直到明晚期时,博古纹为顺应⽂⼈世⼤夫的需要,在民窑的⽣产极为兴盛。

五彩开光花鸟博古纹⽅瓶清初由于受明末战乱的影响,景德镇的瓷业⽣产处于恢复期,博古纹的总体艺术⽔平不⾼。

清康熙时期开始由于天下⼤定,对汉⽂化⾼度重视⽽康熙帝本⾝具有极⾼的汉⽂化修养和浓厚的⽂⼈情怀,使得具有浓郁⽓息的博古纹饰成为官窑瓷绘的装饰题材之⼀得到发展。

⽽康熙帝对儒学的推崇使得民间⽂风⼤盛.⽂⼈⼠⼤夫群体迅速壮⼤,从⽽对民窑瓷绘博古纹产⽣了极⼤需求。

清康熙青花博古纹盒清博古纹的装饰特点博古纹早在明末时已出现,直到清康熙时才呈现出兴盛之势。

博古纹在清代各朝瓷绘艺术中的装饰特点各异,既有对传统的继承,⼜有新的创新,为博古纹的发展注⼈了新的元素,使得博古纹的风格趋于多样化。

由于社会经济⽂化的发展,清代官窑和民窑瓷业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此时的景德镇制瓷业也臻于⿍盛,博古纹的发展同瓷器盛衰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了⼀起,康乾盛世的出现使得博古纹在瓷器上的装饰运⽤也进⼈了其发展史上的黄⾦时代。

粉彩开光博古图碗,清咸丰清朝博古器物较前朝多,⽽且各朝器物装饰风格特征明显。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纹样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装饰和美化的手段,更是古代文化与审美观念的结晶。

中国传统纹样丰富多样,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进化,对后世的艺术和设计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论述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进化史。

商代纹样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商王朝的兴起标志着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在商代,纹样的应用开始出现明显的特点和规律。

商代青铜器上的纹样以动物、神话人物、贝壳和几何形状为主要元素,线条简练,寓意丰富。

例如,常见的纹样有蛇纹、龙纹、云纹等,它们象征着财富、权力和神秘力量。

这些纹样的运用不仅让青铜器具有实用的功能,也赋予了它们一种神圣和神秘的气息,体现了人们崇拜和敬畏自然的心理。

周代纹样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一个时期,它是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的重要里程碑。

周代的纹样以《周礼》为参考,注重礼仪的规范和秩序的建立。

在铜器上,出现了象征国家力量和威严的纹样,如锥纹、羽纹等,它们传达了统治者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同时,周代纹样中仍然保留了商代纹样的某些元素,如蛇纹、龙纹等,但其线条更加清晰流畅,寓意更加深远。

汉代纹样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它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纹样的发展进化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代纹样注重对自然的描绘和表达,大量运用了植物和动物的形象,如桃纹、莲花纹、云纹等。

这些纹样细腻而繁复,体现了汉代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享受。

此外,汉代纹样还注重对物质生活的描绘,如丝缎、器皿等,给人一种富贵和奢华的感觉。

唐宋时期纹样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巅峰时期,也是纹样发展最为繁荣的阶段之一。

唐代纹样注重线条的曲线美,以花鸟、人物为主要元素,形象生动,寓意丰富。

花纹中的花卉和植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唐朝诗人们也给予了它们深情的赞美。

宋代纹样则更加注重形式的规整和结构的均衡,以几何图形和线条的排列为主要手法,如鱼纹、兽面纹、云纹等,给人一种秩序和和谐的感觉。

浅析清代服饰装饰纹样

浅析清代服饰装饰纹样

浅析清代服饰装饰纹样清代服饰装饰纹样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还反映了社会的文化风貌。

清代服饰的纹样设计精美细腻,包括龙纹、凤纹、麒麟纹、蝙蝠纹等,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象征着吉祥、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通过对清代服饰装饰纹样的浅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种类繁多,其中以龙纹、凤纹最为常见。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腾,代表着权力和尊贵,因此在清代的服饰中经常可以看到龙纹的设计。

龙纹在清代服饰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出现在宫廷贵族的服饰上,也出现在百姓的衣物中。

而凤纹则代表着美好和吉祥,通常用于女性的服饰装饰中。

除了龙纹和凤纹之外,麒麟纹、蝙蝠纹等纹样也常常出现在清代服饰的装饰中。

这些纹样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服饰的华丽感,更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吉祥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设计具有浓厚的宫廷文化特色。

在清代,宫廷文化达到了极致,服饰装饰纹样的设计也受到了宫廷文化的影响。

宫廷中的服饰装饰纹样通常采用贵重的丝绸和金银线绣制而成,纹样设计精美细腻,呈现出独特的宫廷风格。

比如龙袍上常常绣有五爪龙纹,象征着皇帝的尊贵地位;而妃子的服饰上则常常绣有凤纹,代表着她们的吉祥和美丽。

宫廷文化对服饰纹样的设计影响深远,使得清代服饰装饰纹样充满了华丽和尊贵的气息。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设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和地位差异。

在清代社会中,人们的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不同阶层的人穿着的服饰纹样也有所差异。

比如宫廷贵族的服饰纹样通常十分精致华丽,常常采用金银线绣制的龙纹和凤纹;而百姓的服饰纹样则相对简单朴素,常常以花草纹和吉祥图案为主。

这种阶层和地位差异在服饰纹样设计中得到了充分表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阶层观念。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设计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等。

在清代的服饰纹样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和图案。

元代明代清代纹样特点

元代明代清代纹样特点

元代明代清代纹样特点在元代,纹样设计丰富多样,但总体上仍保持着宋代传统的影响。

元代的纹样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原始朴拙:元代的纹样多呈现出原始朴拙的特点,不注重细致的雕刻和细节处理,更注重自然和纹理的表现。

纹样常常简洁大气,给人以朴素、自然的感觉。

2.夸张奢华:与朴拙相对的一面是元代纹样的夸张奢华。

元代的纹样大多使用了丰富的装饰元素,如弧形、花纹、曲线等,给人以繁复、奢华的感觉。

这与元代政权的特点和宫廷文化的繁荣有一定关系。

3.受外来文化影响:元代是一个汉族与蒙古族、西方文化交融的时期,这也在纹样设计上得到了体现。

西方的元素、蒙古族的图腾和民间传统特色都融入了元代的纹样设计中,使其更加多元化和绚丽。

4.颜色丰富多样:元代纹样的颜色也非常丰富多样,红、黄、绿、蓝等鲜艳的色彩被广泛运用于纹样的装饰中,使整个纹样更加生动活泼。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纹样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明代的纹样特点可以概括如下:1.以几何纹和花纹为主:明代纹样主要以几何纹和花纹为主。

几何纹样运用丰富多样的几何形状,如点、线、面、弧线等,呈现出简洁、准确的感觉;花纹则以花卉、植物等自然元素为基础,其形态丰满、优雅,富含生机和活力。

2.纹样布局精致大气:明代纹样讲究布局的精致和谐。

无论是织物上的纹样还是陶瓷器物的纹饰,都注重整体的统一和画面的协调。

纹样的色彩使用也经过精心搭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层次感。

3.色彩丰富多变:明代纹样的色彩也非常丰富多变,红、黄、蓝、绿等鲜艳的颜色经常被运用于纹样之中。

明代纹样颜色的运用独具风格,既充满了大气和庄重,又富有活力和生机。

4.文字和图案的结合:明代纹样中常常融入文字和图案的结合,这与明代文化非常重视书法艺术和字画有一定关系。

纹样中的文字往往是一些吉祥寓意的词语或者对联,图案则经常是一些传统的图腾、人物形象等。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纹样设计在这个时期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研究

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研究

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研究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纹样与图案的创作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了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究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一、纹样与图案的发展历程纹样与图案在中国艺术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秦时期。

在汉代,织绣和刻版技术逐渐发展,纹样和图案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唐代是中国纹样与图案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的纹样和图案不但具有精细华丽的外观,而且具有象征与寓意的内涵。

明代时期,在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下,纹样和图案的创作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各种纹样与图案不断丰富,瑰丽华美,囊括了宗教、哲学、生活等方方面面。

明代纹样与图案的代表可以归纳为“五福图”、“龙凤纹”、“树花图”、“百鸟朝凤”等等。

进入清代,纹样与图案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清朝时期,嘉庆年间的纹样和图案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

在这个时期,纹样和图案变得更加精细、复杂和瑰丽。

清代的纹样和图案以其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对细节的精细描绘和对经典文化的巧妙应用,成为了一代纹饰艺术的巅峰。

二、明清时期纹样与图案的特点1. 多样性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多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怪兽、神话、神仙、道具和器具等。

这些纹样和图案通过超现实的手法,创造出了精致华丽的花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这些纹样和图案也体现了社会生活、文化传承和历史背景等各方面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

2. 形式美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在外形上表现得非常美丽,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精美绝伦的形式美,常常使人为之惊艳,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之中的佳品。

而且,这些纹样和图案在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到位,在形式上可以做到独特而巧妙的变化。

3. 凝练性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也具有凝练性,这种凝练性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之中。

这种融合加深了纹样和图案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深度。

清朝礼服纹样等级分类

清朝礼服纹样等级分类

清朝礼服纹样等级分类
清朝礼服纹样的等级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补子: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至九品均用海马。

这些补子图案是用来区分清朝官员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的重要标志。

2. 顶戴:官员帽顶顶珠的色彩与质料的不同,朝珠须五品以上及内廷官员才可以服用,依据品级的不同质料也有所变化。

3. 腰带:皇帝本支用黄带,伯叔兄弟之支用红带,其他均用石青或蓝色。

4. 蟒袍:三品以上九蟒,四至六品八蟒,七至九品五蟒。

这些纹样和饰品都是封建等级制度在服饰中的外在显现。

中国古代纹样的变迁

中国古代纹样的变迁

中国古代纹样的变迁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艺术大国,装饰纹样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恢宏的成就。

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千变万化、绚丽多彩。

因其附着载体的不同从而产生了陶器纹样、青铜纹样、织绣纹样、玉器纹样等;因其装饰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动物纹样、人物纹样、植物纹样、生活场景纹样等;按其装饰手法又可将其分为抽象纹样、具象纹样等。

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它大概经历了一个从简洁抽象到繁缛,从狰狞严肃到活泼和生活化,从简单的动物植物到寓意丰富的装饰吉祥纹样占居主流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

早在几千年前的陶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运用图案来装饰自己的生活,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彩陶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一种卓越的创造。

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的出色成就在装饰艺术领域中放射着灿烂的光彩。

从彩陶图案整体看,是以丰富多彩的集合图案为主体,但也有山纹、花瓣纹。

几何印纹陶的制作,有手制、模制和轮制集中,几何形花纹常见的有水浪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纹等十种。

这些几何纹连续反复,系那个成了一种规律的图案美。

所以被誉为是最优秀的东方沿海的古代文化。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多流行想象的动物纹。

例如,饕餮纹、夔纹、龙纹、凤纹等。

其主纹常见的饕餮纹,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

龙纹是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的一种,最早见于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的图案纹样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尚待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后期出现了三层刻画,即除主纹和地纹外,还在较粗的花纹或主体花纹上,再勾刻以细线。

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一直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对称的格式,一般都组成S形,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此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窃曲纹就是代表性的一种。

周代盛行鸟纹,环带纹应用也较多。

另外,还有重环纹、瓦纹等。

周代的装饰特色是不用地纹,装饰画纹中,在商代成为主体花纹的饕餮纹已退居次要地位;装饰格式御用二房连续的带状纹样以取代商代的单独适合对称形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嘉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百花不落地纹、八宝纹、凤尾纹、龙纹、龙凤纹、鸳鸯纹、花鸟纹、青花缠枝、莲纹、万寿无疆纹、婴戏图纹。

本文古玩元素网特意给大家带来以下藏品欣赏!婴戏图纹:清嘉庆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一对)清嘉庆粉彩婴戏图撇口大瓶大瓶,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器形壮硕,蔚为大观。

瓶内与底部皆满施松石绿釉,口沿处施金彩一周,下接黄彩如意云头纹,自颈部至肩部,及胫部皆以绿彩为地,颈肩部满绘缠枝莲花图案,间以红色蝙蝠倒悬,口衔变形卍字纹饰,及连绵如意头纹饰,取“福寿万代”之吉意,胫部亦绘饰如意纹和缠枝莲纹,近足处饰以两道红彩弦纹及粉彩贯套回纹一周。

腹部环以粉彩装饰,绘通景婴戏图,构图连贯,景致开阔。

细观纹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松石花卉,小桥流水作衬,主题纹饰为婴戏社火场景,孩童千姿百态游戏其间,九子舞龙,一派欢快热闹,亦有孩童燃放爆竹、捂耳蒙眼,相貌天真可爱,样子栩栩如生,同时有“节节高升”的吉祥寓意,另有孩童吹笛打鼓,手举蝙蝠,鲤鱼等各类花灯,形形色色,热闹非凡,更有敲锣打鼓、或扛旗举牌模仿状元及第场景,姿态各异,喜气洋洋,不一而足,整体场面壮观,绘画错落有致。

诸童头梳发髻,脸庞圆润,体形丰腴,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脸颊设以淡薄的浅红彩渲染,使之接近皮肤原色,细润如真。

各人衣饰华丽,丰富多变,令人叹绝。

底部于松石绿釉中心留白书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万寿无疆纹:清嘉庆粉彩缠枝花卉万寿无疆纹盘清嘉庆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纹碗(一对)碗撇口,深弧腹,圈足。

造型沉稳,端庄大气。

里白釉,外壁黄地上绘缠枝牡丹纹,四只如意结相间其中,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红彩「万」、「寿」、「无」、「疆」四字;口沿描金;构图丰满,用笔工致。

碗心矾红绘团寿纹及周有五只蝙蝠环绕飞翔,寓意「五福捧寿」。

底施白釉。

整体色泽明亮,釉水润泽,胎质细腻。

圈足底部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1小说故事类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岳传》等传 统小说中的题材,以及玉桥耕读,琴棋书画,耕织图等。 这些内容带有情节性,有装饰性。 2吉祥图案类 以福,禄,寿,喜为题材的图案纹样。以组合式方式,就 是多种题材组成一个内容,扩大吉祥图案纹样的内涵。 3洛可可装饰特点 乾隆时期,纹样由传统古朴走向中西结合或是西洋化,具 有堆饰重叠,不规则风格。
万寿藤
传统吉祥纹样,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绝,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是以一种藤蔓卷草经提炼变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动感,优美生动。 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缠枝纹以牡丹 组成的称“ 缠枝牡丹”;以莲花、葡萄组成的称“ 缠枝莲”和“ 缠枝葡萄” 以人物和鸟兽组成的称“ 人物鸟兽缠枝纹”。
清代瓷器动物纹饰
清代瓷器植物纹饰
清代瓷器纹饰山水纹饰
清代瓷器纹饰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体上来看,清朝瓷器的造型归结起来有以下特点一、属于饮食器、盛器 和日用器的主要有杯、盘、碗、盅、碟、壶、罐、洗、缸、盒、盆、烛台、 桌、凳、枕等。二、属于陈设和玩赏器的有瓶、尊、觚、插屏、花托、鼻 烟壶、蟋蟀罐、棋具、象生瓷和各种瓷雕等。三、属于文房用品的有水盂、 笔洗、砚台、笔筒、印盒、笔架、笔杆、墨床等。此外还有一些祭祀用器 和宗教用具等。清朝瓷器的纹饰,总体上看也可分成几大类吉祥瑞兽图案—— 松鹤、牡丹、仙桃、蝙蝠、喜鹊、鹌鹑、龙凤、石榴、游鱼、鸳鸯、麒麟、 狮子等。 山水图案——主要吸收宋代院体画风和元代或清初“四王”等画风。也有 西湖十景或园林景观等。人物图案主要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婴戏图、 耕织图等。花卉图案以传统意义上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和 “岁寒三友”——松、竹、梅等为主。也有喇叭花、牵牛花、缠枝花等。 此外,也常见有书法诗文,显示出文雅风流之韵。
皇帝吉服
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平时较多穿着。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 金黄杏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 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
清代瓷器纹饰的总体分类
如果将清代瓷器分成两个时期,那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 雍正(1722—1735)、乾隆(1735—1765)为第一时期。顺治在位的时间仅为17 年,加上瓷业停顿,所烧瓷器不多。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说“国朝建厂 造陶,始于顺治十一年,奉造龙缸〃〃〃〃〃〃经饶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等督造 ,未成。十六年,奉造栏板,〃〃〃〃〃〃亦未成。”顺治的瓷器纹饰主要以人 物和动物为主,也有植物和山水等。人物多为仕女或文会图。动物多见瑞兽。如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顺治时期的顺治十四年款的青花人物碗和顺治庚子年款的青花 云龙纹瓶。从造型上看,顺治时期的瓷器以盘和瓶为多。盘为撇口、圈足。瓶以 直筒瓶较为普遍。
1 灯笼纹
宋代甚为流行,多为织锦花纹,其意在于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2 庆丰收
亦即灯笼锦,宋代流行,明清加以沿用,庆丰收除织锦外也常见于民间 桃花或剪纸中
3 五谷丰登
五谷丰登是乡村年节的祝颂词,或用于门联及农作物的贮仓上,也用于 民间剪纸及年画题材
1 刘海戏金蟾 表现一童子以绳穿线,在戏钓金蝉。 寓意财源兴旺,吉祥美好。 2 摇钱树 传说中一种能长金钱的宝树,摇动树枝 便会掉下钱来,是祈求财富的象征 3 聚宝盆 古民间传说中能聚宝生财的宝盆 4 元宝 表示财富,在纹样上,除了画元宝外, 还在元宝上画出光芒 5 财神 民间信奉掌管钱财的神,多见于民间剪纸 和年画
指以含蓄、谐音等曲折的手法,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 它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吉祥图案起始于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 明清。明清时,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们所要表达的 只有四个含意:“富、贵、寿、喜”:贵是权力、功名的象征;富是 财产富有的表示,包括丰收;寿可保平安,有延年之意;喜,则与婚 姻、友情、多子多孙等均有关。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 分,已成为认知民族精神和民族旨趣的标志之一。明清丝绸吉祥纹样 的题材十分广泛,。花草树石、蜂鸟虫鱼、飞禽走兽、无不入画。貌 似平凡,其中不乏真趣与深情。一般有三种构成方法:一是以纹样形 象表示,二是以谐音表示,三是以文字来说明。
谢谢
报告人:第七组
2016 年3月 3 日
据史书记载,早在尧舜之世的上古先民就已经崇拜天文, 视山河为神灵并重视吉凶之兆。商周之时巫术盛行,预 卜凶吉,趋利避害是人们普遍的理想信念。以此信念 为基础,汉代出现的道教教义与儒学、经学、讳思想相 互影响,并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取得大融合,形成了 封建社会上层的希求富贵,皇权永固,企慕长生不老 羽化登仙等祥瑞意念。
蟠桃祝寿 寿比南山 猫蝶 猫与蝶的组合,
借猫与耄的谐音,蝶与耋 的谐音。
瓜蝶图
华封三祝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 华州人对上古贤者 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 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今以“华封三祝”为 祝颂之辞。
嵩山百寿
嵩山即中岳嵩山,百寿即百岁。嵩山百寿意谓寿比嵩山,同嵩岳遐龄。 太湖石示意嵩山,或谓寿石,桃,松柏,均寓意长寿,并以此组成“嵩山百寿” 吉祥图案。
表现手法之一彩釉
表现手法之一粉彩
表现手法之一青花
五福 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 是“富贵”,第三福是“康 宁”,第四福是“好德”, 第五福是“善终”。
福如东海 出 处 明· 洪楩《清平山堂 话本· 花灯轿莲女成佛记》: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 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 个赴丹墀。”
天官:道教奉天 地 水三神, 亦叫三官,天官即其中之一。 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 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 天官由青黄百三气结成,总诸 主天王帝。每逢正月十五日, 即下人间,校订人之罪福,故 称天官赐福。旧时用作消灾 祈福的吉利话。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人物图棒槌瓶
尊和瓶的造型较顺治朝丰富,如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青花釉里红人物图 棒槌瓶,有48.1厘米高,规整又大度。此外,在器型上也以仿前朝的为 多,如仿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但较多见的还是访宣德和成化。 也有仿青铜器的造型。
康熙朝瓷器的纹饰主要以龙、凤、花卉、松、竹、梅等为主,也有人物、 民间故事和文字诗词等题材。人物图案主要有《八仙》、《竹林七贤》、 《三国演义》、《水浒传》、《多子图》、《西园雅集》、《群仙祝寿》、 《刀马人》等。
中国的吉祥图案始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代,后来在民间流传开来。今天,吉 祥图案仍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含有吉祥意义的图案。每到年节 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图案装饰自己的 房间和物品,以表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良辰佳节的 庆贺。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一种始于元而盛于明清丝织工艺品,它历史悠久,纹样精美, 配色典丽,织造细致,是纺织品中的集大成者。南京云锦在元 明 清 王朝 皇室御用龙袍 冕服 官吏士大夫阶层的贵妇衣装,以及民间宗室,喜庆以及 婚礼服饰等应用范畴里,它是最华贵最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在云锦图案的配色中,还大量地使用了金、银(金线、片金,银线、片银) 这两种光泽色。金、银两种色,可以与任何色彩相调和。“妆花”织物中 的全部花纹是用片金绞边,部分花纹还用金线、银线装饰(“金宝地”织 物,使用金银线就更多了)。金银在设色对比强烈的云锦图案中,不仅起 着调和和统一全局色彩的作用,同时还使整个织物增添了辉煌的富丽感, 使之更加绚丽悦目。这种金彩交辉、富丽辉煌的色彩装饰效果,是云锦特 有的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现代人对祖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宝 藏的一种传承,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国文化的一个有利 渠道,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很实际的意义。礼品包 装是包装设计领域里比较重要的一个门类,吉祥图案应用 于礼品包装中是比较常见的创作形式,因为它特有的吉祥 寓意提升了礼品包装的情感价值让礼品更加具有“人情 味”。
清代集历代之大成,为吉祥图案发展到极至提供了明显的 时代特色。随着统一多民族大清帝国的建立与稳定,一方 面宋明以来的纹样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是国内各民 族纹样的进一步融合;一方面是民间纹样与宫廷纹样各个 美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借鉴模仿;一方面更广泛的接受外来 纹样的影响。历史的传统、时代的风尚、外来的影响,诸 多种因素混同汇集,造成了清代吉祥图案异常纷繁复杂的 形式与内涵。
传统的缠枝纹与以往各朝官窑制品一样,康熙缠枝纹制品也存在使用传统 缠枝纹饰的器物和创新缠枝纹饰的器物。康熙朝使用传统缠枝纹饰器中, 有些制作带有极大仿古意义,其一丝不苟的模仿作风甚至可与现代景德镇 仿古瓷相提并论。其仿制重点也以明代官窑精品为主。 创新缠枝纹 康熙时期的创新缠枝纹有许多较有创意色彩,其中有根据明初转枝牵牛花 (又称喇叭花、朝颜)纹转化、演变而成的缠枝牵牛花纹,还有将蝙蝠、 葫芦和缠枝纹结合在一起,构成缠枝葫芦蝙蝠纹的制品。由于“蝠”与 “福”谐音,葫芦除表示子孙绵延外,还与“禄”谐音,两者再与缠枝纹 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层寓意的吉祥纹饰。其它创新纹饰中还出现将缠 枝纹与桃纹结合,甚至与桃纹、如意纹结合的复杂功名的象征;富是财产富有的表 示,包括丰收;寿可保平安,有 延年之意;喜,则与婚姻、友情、 多子多孙等均有关。
三多:多福用佛手,多寿用桃,多子用石榴、葡萄、葫芦。 万寿长春:万字作底,寿字以及长春花为主题。 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围绕寿字,寿字通常为圆寿。 竹报平安:竹和太平花。 连生贵子:莲花或莲蓬及童子,或再加上花生。 五谷丰登:五谷、蜜蜂和灯笼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