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宿迁医改模式成败得失的评价

对于宿迁医改模式成败得失的评价
对于宿迁医改模式成败得失的评价

对于宿迁医改模式成败得失的评价

2000年,宿迁以卖公立医院开始卫生改革。2003年,该市最大的公立医院宿迁市人民医院成为民营医院后,宿迁地区各个层次的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由民间资本购买或经营,政府完全从办医中退出,宿迁成为全国仅有的全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地级市。按照当时的说法,三分之二的公立医院发不出工资,改民营“是被逼出来的”。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宿迁地区 134 家公立医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形成了合伙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独资等办医主体。

宿迁市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敢想敢干、惊心动魄,但是改革思路在某些方面违背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将全面市场化的改革手段用于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行不通的医疗卫生领域。所以,目前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不同学者对于宿迁医改的评价,成绩的认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也都略有差异,莫衷一是,各自持有不同看法。在综合了各派学者对于宿迁医改的评价之后,本人认为宿迁医改模式的得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宿迁医改的成就和可取之处主要有:

1.公立医院垄断时期的许多顽疾得到很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有所改进,通过竞争降低了原有医疗服务的价格。开放准入的竞争环境,加上必要的监管,医院服务的品质和技术水平得以提升,服务项目得以增加,费用得到控制,综合表现就是区内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上升,原先外出的医疗需求回流。医院治理有所改善,医院、医生收入阳光化,“收红包”现象基本消失。

2.医院由垄断向不完全竞争转变,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资产显著提升。转制后的医院普遍增加了投资和设备扩充,而且也表现在新设医院和医疗服务机构的显著增加。整合起来,2006年全市医疗卫生资产20.4亿元,是改革前2000年初的4.12倍,其中非政府机构的资产1

3.71亿元,占67%。

3.新型公共卫生防保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政府与市场开始各司其职。政府对医疗与公共卫生的监管理念开始转变,经济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宿迁市卖掉公立医院,既有利于政府集中有限财力办公共卫生,也让行政当局不当运动员而当裁判。

4.政府财政压力开始下降,公共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职能开始正常发挥。政府盘活医院资产的财务收入,悉数进入专项基金,全部用于公共卫生的开支。宿迁市的卫生防保资产,已从1999年的4100万元,增加到

5.97亿元,新建、扩建了五大中心,显著增强了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

但对于宿迁医改模式,同样暴露出许多漏洞与不足之处,主要有:

1.改革的技术保障不足。政府没有充分意识到观念转变的难度,同时未能对医务人员提供充分的保障。医务人员的稳定性下降,使得医院缺乏培养医疗技术人才的动力,高水平医疗队伍发展的持续性面临挑战。同时由于医疗机构不断增加,医生随时可以跳槽,医院不愿意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造成医疗卫生人才后继乏人,医疗质量止步不前。

2.区域卫生规划缺乏,三级医疗网络被打破。宿迁在鼓励医院竞争和引入社会资本办医的同时,违背了医疗卫生的特殊性,没有进行区域卫生规划,完全打破了原有的三级网络和转诊体系,导致宿迁市医疗机构过度供给,必定诱导过度需求,使老百姓医疗负担加重;而且,大大小小的医院都在相同层次上竞争,功能没有划分,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无效率。急速增加的医疗市场对医务人员的需求短期内激增,导致了基层技术力量被削弱;同时造成一些新兴医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问题。

3.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依然存在,医疗设备盲目向高端发展的现象非常严重,医生诱导病人多做检查和手术,一些医院的剖腹产率达90%。医院的“红包”和“回扣”现象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现象说明宿迁医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4.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不足,政府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医疗资产置换获得的资金有限,没有持续性,公共卫生机构也开始了市场化运作。政府对社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的投入仍不足,管理不规范。

5.政府监管模式相对单一,监管独立性较差,监管能力制约了监管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在:1.医疗准入的监管缺乏。2.行业监管手段单一,质量监管不足。3.财务监管不足,非营利性医院的赢利行为。

宿迁的医改,通过公立医疗机构的转制,改变了政府直接办医的局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快速扩大了医疗资源,并形成了医疗市场的竞争格局,促使医疗机构引入企业经营机制,从而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改善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扩大了医疗服务项目,降低了挂号费、药品单价和检查项目单价。但是医改的最重要的目标:公共卫生发展和“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从长期来看,相信如果政府调整对公共卫生建设的思路,加大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对医疗和医药的监管;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发展,医院和医生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宿迁的医疗卫生体系未来将可以提供便利、优质的服务。

宿迁城市发展分析

宿迁城市发展分析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李鸿睿 摘要

在查阅宿迁市相关城市规划文件的基础上,本文综合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宿迁市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指出宿迁市目前城市发展中在交通、社会、环境、土地资源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并从社会、经济、产业、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设施等方面对宿迁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字:城市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问题与建议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1.宿迁市概况 (5) 2优势分析. (5) 2.1区位优势 (5) 2.2后发优势 (5) 2.3资源优势 (6) 2.3.1矿产资源 (6) 2.3.2木材资源 (6) 2.3.3水产资源 (6) 2.3.4名酒资源 (6) 2.3.5商品粮基地 (6) 3.劣势分析 (6) 3.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6) 3.2地处苏北腹地,缺乏发展依托 (6) 3.3工业基础薄弱,缺乏优势产业 (6) 3.4城市规模小,知名度及影响力低 (6) 4.机遇与挑战 (6) 4.1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6) 4.2良好的政策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7)

4.3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7) 5.宿迁市目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7) 5.1城市规模小,结构散,各县区间联系不紧密,集聚能力差 (7) 5.2城市间交通联系不便 (7) 5.3交通拥堵 (8) 5.4停车问题严重 (8) 5.5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存在浪费 (8) 5.6承接产业转移造成环境污染 (8) 5.7社会问题 (8) 6.宿迁市未来发展建议 (8) 6.1社会方面 (8) 6.2经济方面 (9) 6.3产业方面 (9) 6.4城市空间布局 (9) 6.5交通设施 (9) 正文:

湖南省医改调研报告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湖南省医改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国家对医改的大力推进,湖南省积极响应,并对市区及望城县在内的12个地区,进行了试点。 二、调查目的 1、在医改的大力进行中,并别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关怀的医药费咨询题,是本次调研的关键目的。 三、湖南医改的方案 1、本次医改的大致方向为:低药费高诊费。即落低药品的价格,提升诊断的费用,以改变长期以来,中国以药养医的状况。 2、大力整治医疗商业贿赂。药品从厂家到医院途中的配送,成为关键。其中,医药代理商、医药代表、医药公司、药品监察局等,到底是哪个环节提高了正常价格。不管从哪个环节,基本上整治的对象,以保证药品的价格合理。 3、在药品的配送期间,实行“阳光配送”,由某一医药公司,直接从厂家送货到医院,阻断途中的一些利润被分享,从而落低药价。 4、直接落低药品的价格,先从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医疗保险用药开始。直落到3-4成。 5、提高全民基本医保质量,添增医保药物,加大人们参保,由国家承担人民的医药费用,以落低人们看病的消费。 四、消费者的看法 1、在国家医改推进的前期,并没有实在的得到优惠,在药品价格大量下落的并且,部分药品又在悄悄涨价,同时虽别是国家基本用药,但是真的人们的必须用药,同样没能得到优惠,在药品价格下调的并且,诊费的提高又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 2、关于一些处方,开出来的药品基本上些别对症的,数量多,价格高,又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人们对医疗的疑惑,又成了医改的漏洞。 3、一些药品在进入国家医保基本药物之前,以行贿等多种方式,大幅度提高药品的价格,为后期的落价作预备,也使看病的费用难以下落。 4、有些医院在“阳光配送”后,对一些用药的价格没有得到落低,反而提升,同时阻断了其他同种药品的进入,致使该配送中心,成为垄断企业,想要落低药品的价格,更是难中之难。 五、调研结果 1、在国家实行医改以来,部分地区部分医院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大部分地区没有得到改变,仍然呈现看病难看病贵这以现状。 2、那么究竟该怎么改革呢,发改委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咨询题太多、太杂、太大了,药品的价格高,各级受贿严峻,差不多是公开的事实了。这别仅仅是作风的咨询题了,咨询题大了、普及了,就成了制度的咨询题。 3、中国大夫的工资是由医院开出的,从国家培养一具大夫的费用和大夫的正常工资相论,大夫拿回扣就很正常了。从以药养医的角度来看,大夫的回扣最终来自药品的高价。惟独国家出资够多,扶持医疗事业这一块,才干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家乡变化 宿迁变化

论项王故里 —宿迁的变化 专业:摄影学号:A100800007 姓名:许广强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而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是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宿迁,变化,改革. 宿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遗存很多,早在5万年前的下草湾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点燃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如今,宿迁在建市短短的十几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现代、美丽的生态城市已展现在世人面前。1987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宿迁撤县建市。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宿迁县级市被撤建为地级市,并建新市区于黄河西岸,原下相古城遗址北。从此宿迁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许多年前宿迁还是一个比较贫困落后的小县城,特别是交通。如今如果要用一 个字来概括宿迁交通近几年的特点,那就是“变”———变得快速,变得巨大,变得越来越美。不仅给宿迁人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甚至在周边城市和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1.1变出了“高速度”。仅用几年时间,就建成了高等级公路300多公里,宿迁交通快速通行能力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全省严重滞后转而跻身全省同一起跑线,而且创造了宿迁生态交通的鲜明特色。这种变化之巨,怎不令人咋舌! 1.2变出了“硬环境”。经济项目的落户与发展离不开交通,资源、商品、信息的流动也离不开交通。由于经济发展对交通的先天依赖性,所以人们习惯把交通建设称为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宿迁交通始终把打造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作为自己的“硬职责”、“硬目标”、“硬任务”。几年来,在协同建设中心城市,构建市域经济发展载体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1.3变出了新理念。交通的变化,不仅是交通建设的变化,整体通行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交通理念的变化。宿迁市交通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在交通发展的实践中,提炼出“三个服务”的新理念,即“服务宿迁经济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出行”。近几年,市交通局以“三个服务”促交通发展,促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过去宿迁市看病贵,老百姓负担重等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如今宿迁医改得到了很好的成绩。 2.1政府财政负担减轻

医院医改工作汇报

医院医改工作汇报

医院医改工作汇报 【篇一: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子长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子长县委子长县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21日) 子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延安市北部,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故乡,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东征的出发地,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先后有9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中国革命的“红都”和陕西“将军县”之美誉。全县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设9镇1乡5个中心社区1个街道办事处,辖358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1万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74.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全县现有公立医疗机构17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5个、民营医院3个。 近年来,在部、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指导下,我县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基本原则,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子长模式”的医改经验得到了中省市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并荣获第六届“中国地方 政府创新奖”最高奖—优胜奖和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县。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进展情况

子长县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为突出。2008年,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县委、县政府本着“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这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办实办好”的决心,在县医院率先启动了“以确保医院公益性质为核心、以强化政府投入为抓手、以建立平价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医院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随后,又在药品集中采购、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县镇一体化管理等方面全面跟进,主要采取了九项措施全面推进医改工作。 1、加大投入,建立凸显公益性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明确了政府举办卫生事业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维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一是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因此形成的减收由财政补贴。按照“总量控制、结构平衡”的原则对全县医疗机构的收费价格进行了全面调整,把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的项目上调50%,对大型检查和检验项目分别下调15%—30%。二是全县公立医院由差额单位改为全额预算单位,把过去财政对公立医院只核发70%的工资改为100%核发。三是医务人员津贴绩效工资和人才培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为公立医 院安排130万元的专项资金,奖励优秀人才。四是把公立医院的历史债务1941万元经过审计后,由县财政统一打包,现已全部还清。五是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更新由县财政负担。六是乡镇卫生院的运转经费由财政每院每年定额补贴8—10万元。医改五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年均为8.7%,年增幅29.2%。全县三级医疗机构年均用于推进医改增加的经常性支出2012年为2900万元,占当年医疗卫生总支出的20.9%,占县财政总支出的 1.8%。 2、实行全员聘用,建立良性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总量、比例、结构“三不突破”原则,合理设置卫生岗位,推行全员聘用制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医院院长公开选任,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合同聘用、岗位管理,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采

苏北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宿迁为例

苏北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宿迁为例 摘要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増长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作用越来越大。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优势也愈加明显。宿迁是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除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宿迁还有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已然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对其城市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笔者将从市域旅游的视角探讨具有旅游特色资源的宿迁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城市经济;宿迁市;市域经济;市域旅游

目录 摘要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3) 二、市域旅游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3) (一)国家大力促进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4) (二)发展市域经济是壮大市域经济的要求 (4) (三)发展市域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5) 三、苏北宿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基于市域旅游经济视角 (5) (一)苏北宿迁经济发展现状 (5) (二)苏北宿迁市域旅游收入构成 (6) (二)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 (6) 1.旅游人数 (7) 2.旅游人均花费 (7) 3.居民收入 (7) (四)苏北宿迁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7) 四、促进宿迁市经济发展的对策 (8)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旅游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2018年,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我国旅游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2018年,我国人均出游达3.4次,总数达到44.4亿人次,而2016年的旅游总收入将达4.6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在进入经济全面放缓新常态情形下,旅游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战略型支柱产业。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工作推进愈加深化。并且当前我国已进入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旅游扶贫在我国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曰益显著的作用,以其锐不可当么势正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崭新生力军。这也就意味着,大力促进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百姓收入尤为重要。 宿迁,简称‘’宿”,别称水城,古称下相、宿豫、钟吾、从德,江苏省地级市,是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除了良好的自然人文条件,宿迁还有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泗水国、钟吾国、宿国都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淮河文明之源、楚汉文化之魂”之称。境内下草湾文化遗址,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宿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已然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对苏北宿迁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此情况下,对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进行分析就显得较为重要。旅游收入按国内国外分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占比当地旅游总收入很大比重。 二、市域旅游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市域经济与市域经济中国现代化的两个轮子。

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子长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子长县委子长县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21日) 子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延安市北部,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 故乡,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东征的出发地,著名的瓦 窑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先后有9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中国革命的“红都”和陕西“将军县”之美誉。全县总面积 2405平方公里,设9镇1乡5个中心社区1个街道办事处,辖358 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1万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74.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87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735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全县现有公立 医疗机构17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5个、民营医 院3个。 近年来,在部、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指导下,我县紧紧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基本原则,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长 效机制初步建立,“子长模式”的医改经验得到了中省市及世界卫生 组织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并荣获第 六届“中国地方 政府创新奖”最高奖—优胜奖和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先 进县。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进展情况 子长县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 为突出。2008年,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县委、县 政府本着“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这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 办实办好”的决心,在县医院率先启动了“以确保医院公益性质为核心、以强化政府投入为抓手、以建立平价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以 改革创新医院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随后,又 在药品集中采购、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县镇一体化管理等方 面全面跟进,主要采取了九项措施全面推进医改工作。

宿迁医改调研报告

宿迁医改调查报告 2006年4月6日至10日,4月28日至30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两次赴江苏省宿迁市,对宿迁市区、沭阳县以及乡村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调研。 调研的基本方法是不惊动当地政府,近十名卫生经济学者和学生作为患者去各医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调查和访谈医生和患者,然后再与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和医院院长及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汇报所见所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解释,以校对和证实调研结果。 我们认为,近几年来宿迁市领导率领宿迁人民所进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敢想敢干、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但是改革思路在某些方面违背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将全面市场化的改革手段用于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行不通的医疗卫生领域。所以,目前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本报告结合调研的情况、相关背景资料以及卫生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宿迁市医疗改革的成绩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宿迁市超常规赶超发展是大背景 (一)医改前,政府没能力对医卫事业进行必要的投入宿迁地处苏北,是1996年新组建的地级市,下辖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和宿豫、宿城两区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达517万,陆地面积8555平方公里,经济比较落后。比如,沭阳是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当时的经济实力在江苏倒数第一,全县38个乡镇有8个是省级贫困乡镇。 经济落后导致宿迁地区财政的困顿,基本处于“吃饭财政”的状况。需要财政支持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尤其是财政分权改革后,社会公共支出的职责也分权到地方,宿迁政府确实没有很多资金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导致卫生资源不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条件差、水平低。据《人民网-时代潮》,1999年底,宿迁地区拥有卫生资产4.95亿元,卫技人员8332人,人均卫生资产和千人拥有卫技人员处在江苏省最后一位。截至2000年,全市乡镇卫生院总资产为17058.6万元,负债总额为8316.7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8.8%,床位利用率是20%;全市1万元以上设备总值仅为1868.6万元;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仅34人,占职工总数的0.6%,大专学历669人,占12.3%,初级和无职称人员占近90%。[1] (二)医改是宿迁经济超常规赶超发展的一部分

抢抓千载难逢好机遇,加速宿迁融入长三角

抢抓千载难逢好机遇,加速宿迁融入长三角抢抓千载难逢好机遇,加速宿迁融入长三角 张惠春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江苏沿海开发双双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宿迁发展带来千载难逢不可多得的历史性好机遇。但经济圈的实际形成,要素的充分流动,却是一个复杂过程,这也给宿迁带来挑战。不难看到在此进程中宿迁经济发展极具两面性,一面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面却是与周边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作为江苏沿海开发门户,当前,我们更要深化对“东向战略”研究,加快与苏中等长三角地区的全方位对接,加速融入长三角,努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整合资源,构筑优势,加快发展。   一、宿迁加速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机遇

(一)“实施东向战略,融入长三角”定位准确,适逢其时 2009年,江苏沿海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盐城、南通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与此同时,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块经济区也在加快构造。反就长三角经济区域各中心城市而言,都在瞄准自身的发展空间,利用各自比较优势,在更高的起点上咬定发展不放松,以提高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区域分工体系的新变化,随着长三角地区一些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加速向中西部地 区转移,长三角城市间的互动互助关系越来越密切,共同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与繁荣。由于宿迁地处苏南、浙江、上海向外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比较有利的承接地,所以宿迁坚持东向发展,可尽快全方位、多渠道融入长三角,形成资本和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内的优化配置、重新整合,进而形成新的空间生产力,必将促进宿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苏北融入长三角 ”的空间定位要求

对于宿迁医改模式成败得失的评价

对于宿迁医改模式成败得失的评价 2000年,宿迁以卖公立医院开始卫生改革。2003年,该市最大的公立医院宿迁市人民医院成为民营医院后,宿迁地区各个层次的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由民间资本购买或经营,政府完全从办医中退出,宿迁成为全国仅有的全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地级市。按照当时的说法,三分之二的公立医院发不出工资,改民营“是被逼出来的”。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宿迁地区 134 家公立医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形成了合伙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独资等办医主体。 宿迁市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敢想敢干、惊心动魄,但是改革思路在某些方面违背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将全面市场化的改革手段用于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行不通的医疗卫生领域。所以,目前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不同学者对于宿迁医改的评价,成绩的认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也都略有差异,莫衷一是,各自持有不同看法。在综合了各派学者对于宿迁医改的评价之后,本人认为宿迁医改模式的得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宿迁医改的成就和可取之处主要有: 1.公立医院垄断时期的许多顽疾得到很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有所改进,通过竞争降低了原有医疗服务的价格。开放准入的竞争环境,加上必要的监管,医院服务的品质和技术水平得以提升,服务项目得以增加,费用得到控制,综合表现就是区内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上升,原先外出的医疗需求回流。医院治理有所改善,医院、医生收入阳光化,“收红包”现象基本消失。 2.医院由垄断向不完全竞争转变,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资产显著提升。转制后的医院普遍增加了投资和设备扩充,而且也表现在新设医院和医疗服务机构的显著增加。整合起来,2006年全市医疗卫生资产20.4亿元,是改革前2000年初的4.12倍,其中非政府机构的资产1 3.71亿元,占67%。 3.新型公共卫生防保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政府与市场开始各司其职。政府对医疗与公共卫生的监管理念开始转变,经济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宿迁市卖掉公立医院,既有利于政府集中有限财力办公共卫生,也让行政当局不当运动员而当裁判。 4.政府财政压力开始下降,公共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职能开始正常发挥。政府盘活医院资产的财务收入,悉数进入专项基金,全部用于公共卫生的开支。宿迁市的卫生防保资产,已从1999年的4100万元,增加到 5.97亿元,新建、扩建了五大中心,显著增强了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

活力宿迁 发展无限(演讲稿)

活力宿迁发展无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活力宿迁,发展无限” 宿迁是年轻、美丽充满朝气的城市。说她年轻,是因为她始建于1996年,今年仅12岁。说她美丽,是因为她既有洪泽湖、骆马湖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乾隆行宫、下草湾等众多的人文景观。说她充满朝气,是因为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宿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6年,地级宿迁市成立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大力宏扬"团结奋进、敢试敢闯、务实苦干、自立自强"的宿迁精神,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奋力拼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十二年的艰苦创业使宿迁快速崛起,十二年的改革创新为宿迁增添了无限活力,十二年的规划建设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二年的基本经验启示着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新征程。 十二年来,全市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势头,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资料统计,“十五”期间,宿迁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江苏省第一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宿迁已由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快速演变。宿迁经济已由公有制为主发展成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民营经济占主体的全新格局。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宿迁"九五"实施"主体突破"战略,"十五"实施"工业突破"战略,使宿迁的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新亮点。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小城镇建设趋向规范。全市涌现了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新型小城镇,成为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小城镇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网通"、"铁通"、"卫通"纷纷在宿迁布点,打通了宿迁与外界的数字通道。 宿迁在变,十年在变,五年在变,一年一变,变的越来越快。 如今的宿迁,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市场逐步繁荣,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加快。科技事业取得较好成绩,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在有朝气、有热情、有思路,敢想敢干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市上下积极探索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制度。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教育事业发展迅猛,走出了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市加快招商引资步

关于新医改调查报告

深化新型医疗体制改革 ——社会调查报告 年级:药学09-18 姓名:谢婵学号:2

关于深化新型医疗体制改革的调查 一、调查方案 调查思路 该项调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搜集资料,对新医改有初步认识;第二步,实地调查,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掌握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病患对新医改具体方针政策的认识;第三步,走访群众,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及群众的满意程度;第四步,对医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写出全程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目的 基于近年来我国医改政策从城市到农村的不断落实、人民和政府对新医改的日益重视,我们决定对新医改做一次课题研究,以求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医改现状,调查其落实情况,并从大学生的角度对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深入学习我国医改内容及其法律保障 调查社会保障的落实情况,分析现有的执行机制是否合理 找出促使我国实行新医改符合社会发展观的科学依据 提出合理建议,构建更加合理的医疗体系,促使其进一步发展。 调查方法 走访调查法:走访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南宁市津头社区,实地调查调查时间 2011/4/15----2011/4/26 二、调查报告 1.前言 2009年3月17日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国决定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不仅只是为了降低医疗价格,更重要的是,研究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医疗行业运营,有市场经济的属性,

又有社会福利性的属性,对于固定资产,大型设备,网络设备经费和特困患者的医疗费由政府承担,其他全部由市场决定,政府制定严格的行业管理条例,长期监督管理,不但要统一降低一些收费,同时也行调高过低的医生诊疗费和技术操作费。 2.我国医改现状 深化医改两年,我国大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9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免费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分别由﹪的城镇居民和﹪的农村居民拥有了健康档案,为8449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了健康调查。为保障各项服务的开展,我国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开始按照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落实经费,2011年将提高到25元。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为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改革。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便民惠民措施普遍得到推广。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得到进一步控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三年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三、调查样卷及统计: 1. 请问您以前有听说过新医改吗? A知道,很了解 B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 C没有听说过 2. 你对这次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有何看法?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3. 近几年来也没有感觉到医院有什么变化? A收费低了 B收费高了 C人多了 D人少了 E没有什么变化 F 其他 4. 关注医改,您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药价虚高 B医疗服务质量差 C就医人多 D医保范围小 E 其他 5. 你认为今后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医疗体制的改进?(可多选) A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B医疗服务体系 C基层设施建设 D医疗保障体系 E 药品供应及监管 F规范医疗卫生机构 G 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H政府的制度和职能的改变 6. 对于普遍的“看病贵”问题,你认为缓解的良药是? A降低药价 B监督医院医疗服务收费 C 扩大医保报销范围 7. 您认为这次国家医改方案的实施有没有影响到您的切身利益?

中国医疗改革大事记

中国医疗改革大事记 ▲1949年一1978年,中国建立起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组成的福利性医疗保障制度。 ▲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提出,“我国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的福利事业”,“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办成经济实体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994年4月14日,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在对医疗保险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试点内容进行了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4月14日联合印发《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决定在江苏省的镇江市、江西省的九江市进行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同时对改革试点的目标、原则、内容、有关政策进行了部署。 ▲1996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中,对社会保障的发展做出规划:“九五”期间,要加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要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规划还提出“要实行预防为主方针,保健和医疗并重。积极发展卫生保健事业。“九五”期间基本做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发展合作医疗,完善县、村三级医疗保健网。” ▲1996年4月8日,国务院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全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各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和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试点地区的领导同志。会议在总结1994年12月开始的江西九江市、江苏镇江市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要求扩大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工作,并对扩大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提出具体要求。 ▲1996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等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6]16号),对扩大医疗保险改革试点的目标、基本原则、试点主要内容、试点有关政策等都作了规定。通过这次会议使医疗保险改革的试点城市扩大到40多个。 ▲1996年10月2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医疗保险改革扩大试点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医疗保险改革要探索和建立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机制,探索和建立医患双方医疗费约束机制,探索和完善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 ▲1997年1月15日,为解决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等多方因素对医疗保险改革进程的制约,中共中央、国务院研究并发布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拉开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的大幕,也为下一步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环境问题,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同步进行创造了条件。 ▲1997年3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重点抓好50多个城市的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管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提高服务水平。” ▲1998年10月27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讨论稿)》。 ▲1998年11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

1. 宿迁16年改革史

中国有哪一个地级市,建市仅仅16年,就早已声名远播,成为家喻户晓的城市?答案是:江苏宿迁。还有哪一个地级市,接连四任市委书记,有三位走上副省级、省级领导岗位?答案还是:江苏宿迁。宿迁为什么能声名远播?主政者为什么会被连连擢升重用?答案是:改革!深化改革! 宿迁改革16年 文/本刊记者张义学 年轻的宿迁市,声名远播、家喻户晓,是得益于率先改革,也是得益于建市以来的五任党政领导,都是当代新锐的改革实践家。因此,讲述宿迁的历史,就是讲述宿迁的改革史,就避不开五任主要领导这条主线。 徐守盛:首任书记支持改革 徐守盛是宿迁市的第一任市委书记,今年3月份,他已经走上湖南省委书记(兼省长)的领导岗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1996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泗阳、泗洪三个贫困县,徐守盛被任命为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成为宿迁市第一位市委书记。宿迁是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应该说,新组建的宿迁市一切都还停留在贫穷落后的境地。 在公众眼中,宿迁的改革序幕是从沭阳县开始的。宿迁建市之初,仇和就是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1996年12月8日,仇和以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的身份兼任沭阳县委书记。 仇和到沭阳后烧的第一把火是整治环境和交通。仇和初到沭阳时觉得就像进入一个大垃圾堆,整个县城破烂不堪。于是,12月1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城区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动员全县机关干部每人当一周清洁工,随后打响了一场以“干干净净过元旦,整整齐齐过春节”为口号的全城大清洁活动。这次清洁活动,让沭阳的所有干部和百姓一下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热爱家乡,美化家乡上。清洁活动要求,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必须利用周末进行义务奉献劳动,这一规定随后持续了两年,为全面整治县域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开了个好头。 一炮打响的仇和总结出两条结论:第一是越乱越落后的地方越需要强硬的执政手段,否则必然被拖入泥潭不能自拔;第二是沭阳的落后根源于制度的落后,沭阳的改革必须通过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障。 1997年,仇和在沭阳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这一做法引起轰动,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对此作出长篇批示。现在,干部公示制已被写进《干部任免条例》,在全国推广。仇和在沭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各方对于改革的反响强烈,一次又一次地掀起舆论高潮。 1999年元月,中共宿迁市委发出了“全市学沭阳”的号召。这是对于仇和改革的肯定,也显示出徐守盛支持创新改革的明确态度和敢于率先改革的气魄,显示出宿迁市委领导群体的改革决心。 仇和:激进改革富有争议 仇和为期4年的改革,让沭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1年1月,仇和走上宿迁市代市长职位,随后,更在宿迁掀起改革之风。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逐步实施。通过规划,到年,宿迁市将下辖新沂市(现辖于徐州市)、沭阳市(原沭阳县)、泗阳市(原泗阳县)、泗州市(原泗洪县)、宿豫区(原宿豫县)、宿城区,共有四市两区,有个镇,个街道办事处,有个村(居)委员。 近期(年): ()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形成“亚铃式”新型城市,全市人口将达到万人,总面积达到平方公里。()调整宿迁市区区划,使市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城区区划,沭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泗洪城区规划控制由目前的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泗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申报将沭阳、泗洪两县撤县设市。()申报撤乡设镇。通过近期调整,全市有个镇,个乡,个街道办事处,有个村(居)委员会。 中期():()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市)城区区划。城区规划控制面积:沭阳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泗洪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泗阳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申报将泗阳县撤县设市。()调整部分农场区划,实行属地管理。()对全市范围内的乡镇进行适度规模的撤并,将其并入中心镇、重点镇。通过中期调整,全市有个镇,个街道办事处,个村(居)委员会。 远期(年以后): ()进一步调整宿迁市区区划,市区规划控制面积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不含新沂市)。()进一步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市城区区划,规划控制面积分别达到平方公里以上。()撤销规模相对偏小、经济相对薄弱的镇,因地制宜将其并入中心镇。 第六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方案 一、近期规划(年) (一)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 年月和月间,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先后两次到新沂市考察,明确指出该市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地处苏鲁边界和“三纵三横”的区位交通优势,建设成为“江苏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省委领导作出的这一战略决策,为拓宽江苏发展空间、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指明了路子,同时也为新沂依托宿迁加快发展,宿迁向北傍上东陇海产业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此情况下,建议将新沂市调整划入宿迁市管辖,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是有利于实现宿迁和新沂两地之间最大化的优势互补。应该看到,宿迁的最大优势是:宿迁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等的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幅射和影响作用,拥有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宿迁最大的劣势是:地处苏北腹地,区位、交通不占优势。新沂的最大优势是:地处东陇海线上,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新沂最大的劣势是:距离中心城市徐州市较远(新沂市区距徐州市区公里),难以接受到中心城市徐州市的辐射和影响,且缺少可依托的发展空间、腹地。如果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就能实现最大化的优势互补。届时,宿迁占据苏鲁交界处、东陇海线上的交通枢纽,可从根本上改善宿迁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必然使宿迁的发展如虎添翼;新沂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影响(新沂市区距宿迁市区不到公里),且依托宿迁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必然使新沂的发展“釜底加

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国内兄弟城市医改做法和经验,2013年9月16-18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卫生局局长林枫随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北京大学医改考察组一行赴福建省三明市考察调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在三明期间,听取了三明市做法工作介绍,与政府相关部门、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现将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 三明市是福建省西北部山区的地级市,所辖12个县(市、区),人口273万。2012年以来,三明市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其改革思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的原则,即兼顾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提高医疗资源效率、留住卫生人才与患者,既缓解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又不明显增加财政负担。二是改革的主要目标,即“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性质、医生回归到看病的角色、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三是改革的基本手段,即“公立医疗机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和日常管理依靠医院自身、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其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1.取消所有公立医院药品(器械、耗材)加成。从2013年2月1日起,三明市实行县级(含,下同)以上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器械、耗材)加成。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差价收入,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服务价格、医保付费、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消化等措施进行弥补。同时规定,财政增加的补贴不与医院实行药品

零差率销售的差价直接挂钩,以彻底切断通过多开药获得医院利益的链条,使药品回归应有的功能。三明市取消药品加成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全市所有22家县级以上医院同时执行。二是器械和耗材的加成与药品加成同步取消。 2.推进公立医院药品招标采购改革。一是规范药品和耗材采购行为。按照“用为而购、去除灰色、价格真实”的原则,严格实行“一品两规”、“两票制”和“药品采购院长负责制”,根据各家医院上报需用药品品种的通用名确定药品采购目录,共1565个品种,其中非基药996种,基药520种569个品规,个别病种需用药超出采购目录的,实行备案采购。二是实行药品价格调节机制。药品价格随市场行情不定期进行调整,如有价格更合理的企业,将适时对供货企业进行调整,允许医疗机构自行采购低于统一购价10%的药品。三是实施重点药品监控。把福建省第八批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目录中的129个品规(主要是辅助性、营养性、高回扣药品),列为全市第一批重点跟踪监控品规(厂家)目录。要求使用监控目录内的药品的医疗机构必须执行采购备案 制(院长审批、开具处方医生、采购数量等情况)并报送市药品采购办。四是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对被发现有回扣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取消该生产企业所有药品在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的供货资格。对为该品种承担配送任务的经营企业,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停止向该经营企业进货1至3年,从源头上遏制药品生产企业向医务人员行贿行为的发生。 3.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和监督。一是明确政府对医院的投入。明确各级政府承担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

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

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 篇一:也谈宿迁医改(下) 也谈宿迁医改(下) XX-07-23 09:52 阅读(335)评论(45) 也谈宿迁医改(下) 周其仁/经济观察报 上周谈到,拜读了《江苏省宿迁地区医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之后,失望之情油然而生。为什么呢?开门见山第一点,作为一份调研报告,经作者亲自考察的事实性材料怎么可以如此之少?翻阅一下,《报告》引用的反映地区普遍状况的数据,几乎全部是已发表的报道。不是说不可以利用二手资料,但既然是“近十位卫生经济学者和学生”的专项调研,总该对不同来源的各种“数据”做一点梳理、审核、订正、补充和规范性说明吧?可惜没有。有的地方,干脆连出处也懒得交代。 因为《报告》涉及的主题——宿迁医改究竟效果如何?——读者总想知道这个地区家庭水平的医疗开支、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以及在医改前后的变化。可惜没有。搞不成全地区的,有个小样本也好,再不然就算只拿到几类住户的医疗开支数列,也聊胜于无吧?可是,翻来翻去,连一户资料也没有看到。

能够读到的第一手资料,却是这样的:“根据我们的调研,宿迁的医生的平均工资由原来的XX元上升到3000至4000元”——这是在多大范围、以什么调查方法得到、反映哪一个时间段的“医生平均工资”?为什么平均数竟然是上下差了1000元的区间值?再有,凡“投资”、“回报”和“回报年限”这类专门性很强的指标,《报告》皆以“据(某某院长)说”为凭,把这类“数据”拿出来说事,作得了准吗?写经济散文也不敢这样下笔,何况叫调研报告。故事——也叫“案例”——讲得好也行。可惜也不容易读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别的不提,《报告》指名道姓的宿迁医疗机构共7个,但以“某医院”或“一些医院”、“不少社区医院”等代称出现的,则多达20多处!经济学者就可以不管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如果事件太敏感,怕有什么不良社会反应,那又何必公开发表?更何况,文中居然还有如下表达——“这是我们在宿迁某医院就诊的时候亲眼所见(该医院是当地最好的医院之一)”——或明或暗之间,似乎立志要考验读者的破案能耐。 从《报告》的立场出发,处理肯定宿迁医改的论据,马虎一点也就罢了。可是,否定性、批评性意见的根据,怎么也可以如此随随便便的?譬如,说宿迁医改的基本思路是“全面市场化”(《报告》中另外的用语是“私有化”),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