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情报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情报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情报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5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管理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掌握现代情报学技术,有较强研究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胜任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信息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情报学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情报学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情报学与信息管理学前沿课题及情报科学事业发展动态,具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分析与检索技能等开展全面的高水平信息服务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情报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

2、胜任大中型企业情报中心、科技信息机构、政府决策信息分析部门及各级各类文献信息部门和信息服务机构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运用该门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竞争情报研究竞争情报研究是一项面向企业和市场的情报工作,是情报学专业中应用性、技能性、动态性较强的一个领域。

本方向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情报理论、技术与方法,使企业组织在海量信息中收集、跟踪、挖掘、整理和分析、处理有用信息,进而合理制订组织的竞争策略,赢得竞争优势。

具体包括竞争环境的监测与研究、竞争对手的识别与分析、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和利用以及竞争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等内容,我们特别强调网络环境下竞争情报获取和分析研究的特点与方法。

2.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对于组织竞争力的支持作用日益重要。

目前,情报工作者普遍把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的设计、研究、开发作为开展情报工作的基础,情报学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本方向主要研究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建立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技术;数据库技术进展;信息网络结构与应用技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数字图书馆技术应用等。

本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的情报系统分析、设计、管理的技能与方法。

情报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情报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类型:学术型(全日制)学科点层次:硕士授予学位门类:管理学一级学科代码:1205一级学科名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二级学科代码:120502二级学科名称:情报学培养单位名称:信息管理学院是否硕博连读专业:否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制表填表日期:2011年11月25日填一、学科专业简介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

它使人们正确认识情报自身及其传播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本学科在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开始招生,是我校第?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我校的管理类专业中,是较早获得硕士点的学科专业,为“十五”省级重点学科、“十一五”校级重点学科。

现设立信息政策与法律、信息经济与知识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检索三个研究方向,各方向都建立了一支年龄机构合理、研究水平高、稳定的研究队伍,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二、培养年限及形式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年限为三年,培养形式为全日制培养。

三、研究方向设置及各方向研究特色、培养目标序号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及意义培养目标1信息政策与法律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与利用,需要通过信息政策与法律的监管与调控来实现。

本方向运用政策科学、法律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信息环境建设中各类信息政策与法律的调控作用,分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政策因素,探讨信息法制建设策略,尤其是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政策法律体系。

目标是建立适应现代信息环境的信息政策法律调控体系,推动信息环境优化建设和网络信息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化。

本专业紧密结合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为德、智、体全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①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品行端正。

②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情报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全解

情报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全解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类型:学术型(全日制)学科点层次:硕士授予学位门类:管理学一级学科代码:1205一级学科名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二级学科代码:120502二级学科名称:情报学培养单位名称:信息管理学院是否硕博连读专业:否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制表填表日期:2011年11月25日填一、学科专业简介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

它使人们正确认识情报自身及其传播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本学科在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开始招生,是我校第?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我校的管理类专业中,是较早获得硕士点的学科专业,为“十五”省级重点学科、“十一五”校级重点学科。

现设立信息政策与法律、信息经济与知识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检索三个研究方向,各方向都建立了一支年龄机构合理、研究水平高、稳定的研究队伍,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二、培养年限及形式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年限为三年,培养形式为全日制培养。

三、研究方向设置及各方向研究特色、培养目标序号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及意义培养目标1信息政策与法律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与利用,需要通过信息政策与法律的监管与调控来实现。

本方向运用政策科学、法律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信息环境建设中各类信息政策与法律的调控作用,分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政策因素,探讨信息法制建设策略,尤其是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政策法律体系。

目标是建立适应现代信息环境的信息政策法律调控体系,推动信息环境优化建设和网络信息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化。

本专业紧密结合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为德、智、体全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①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品行端正。

②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图书馆学专业(120501)研究生培养方案 -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图书馆学专业(120501)研究生培养方案 -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图书馆学专业(120501)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信息成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支柱之一。

信息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和分布化趋势,对浩瀚无垠、凌乱分散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发展崭新的自动化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技术和信息自动搜索技术。

图书馆学正是进行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的学科之一。

图书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敬业进取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图书馆自动化新技术,对本学科发展中的前沿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一定进展,满足社会各界对文献信息评价、采集、组织、开发和利用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硕士学位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图书馆学的系统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情报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是研究科学文献的收集、整理、保藏和读者利用以及文献信息交流和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随着信息新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档案学、出版发行管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目录学、信息资源建设、文献检索与利用,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研究、信息咨询、图书馆自动化研究、文献计量研究、数字信息与网络检索等。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1.博士点:文献学研究、图书馆学研究、信息咨询研究、古书版本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研究、决策与咨询研究、期刊与文献计量学研究、学术规范与学术评价、数字图书馆研究等。

南京大学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职业素养,胜任图书情报行业的实际工作,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图书情报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图书情报工作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图书情报业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3、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手段从事信息服务,适应社会信息化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

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图书情报机构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五、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5学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2、外语(2学分)3、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5、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其中课程1和2为必修,课程3、4和5任选一门(二)专业核心课(不少于20学分)1、信息资源建设(3学分)2、信息组织(3学分)3、信息检索(3学分)4、信息服务(3学分)5、图书情报行业发展前沿(3学分)6、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3学分)7、各类型图书馆(信息中心)管理(3学分)8、图书情报基础(2学分)9、情报分析与研究(2学分)10、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2学分)11、图书情报职业伦理与法律(2学分)12、竞争情报(2学分)13、信息系统(信息资源数据库)(2学分)14、学科服务与参考工作(2学分)15、古籍整理与保护(2学分)16、信息资源长期保存(2学分)17、实践领域案例分析(2学分)(三)专业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目标与师资特色确定具体选修课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信息资源的构成、采集、描述、组织、管理、利用与增值开发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该学科系统探索信息资源管理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解决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与保存等一系列问题,为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出版机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的运行与管理提出解决方案,并进一步促进相关信息机构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支撑与服务。

我校本一级学科点的特色是密切结合数字网络时代的特点和文献情报机构发展实践需求开展基础与战略研究、应用与技术研发,推动学科发展与创新,引领理论与学术前沿。

目前设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两个专业(二级学科)。

经过多年建设,师资队伍逐渐成熟,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优势领域已经显现,研究方向明确稳定,如:1)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系统方向,主要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元数据、数字图书馆系统结构、分布系统互操作与集成、个性化知识化数字信息服务、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机构与领域综合知识环境等进行系统的应用研究。

今后的发展将着重对语义网(Semantic Web)与关联数据(Linked Data)、跨领域信息集成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试验。

2)信息资源组织与建设方向,重点开展有关元数据、信息抽取、本体等知识组织的相关研究。

目前,正在知识表示、信息聚类、语义信息组织、开放知识组织引擎等方面继续拓展研究。

3)情报分析理论与方法方向,在国内率先对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方面开展了深入持续的实验、实证和应用研究,开展学科领域发展态势与前沿分析、科技演化结构分析、科技竞争力分析、专利地图及其未来技术分析的研究,研制发布了多种报告。

4)智能信息处理方向,重点是利用“知识抽取”来解决非结构化文本的挖掘利用问题,通过重要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推动计算信息计量学(Computational Informatics)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揭示学科领域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学位评定委员会(2019年6月6日修订)第一部分一级学科简介一、学科发展历史我校“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当年4月开始与北京大学共同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文革”后国内最早招收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的单位之一。

1986年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个专业同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获得图书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与南京大学联合获得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独立获得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获得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一级学科培养点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可培养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文献情报机构,是本学科领域研究生学位点最密集的单位之一,是国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学科发展现状我校“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侧重于信息资源的管理,其主要特征是将信息作为国家或机构的重要战略资源来进行组织和利用。

学科建设的使命主要在于探寻使信息内容对社会和机构发展产生实际价值的规律,而不再仅仅是使文献中的信息具备可利用性。

它所定位的主要管理目标是根据信息的资源特性,使信息产生创造新财富的更高价值;管理活动的具体职能,除了收集、整理、加工、保管、检索、分析、提供利用之外,引入一般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规划、协调、控制、监督,管理对象除了信息内容,还包括人、财、物、时间等。

在信息资源管理的范畴内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已经通过学科集成整合为一个有更加丰富内涵的新的学科集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走向“协同”,即在一个更大的框架内,各自从不同的侧面研究同一个客体——信息资源。

三、学科内涵及特色本一级学科点的特色是密切结合数字网络时代的特点和文献情报机构发展的实践需求开展基础与战略研究、应用与技术研发,推动学科发展与创新,引领理论与学术前沿。

图情档硕士培养方案

图情档硕士培养方案

档案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从事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

培养硕士研究生具有坚实的档案学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进行研究和应用的能力,适应档案学教学、科研及国家档案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一般为三年。

三、研究方向1.档案信息化管理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3.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发展四、课程设置(见表)五、论文工作1.修满规定学分后,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

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于第二学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撰写计划,作一次开题报告,由本专业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评议,论文选题及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硕士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积极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提高研究能力,并在档案学专业刊物上发表1—2篇论文,达到上海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量化指标的要求,论文完成后,经包括导师在内的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认可,组织校内外同行专家评审答辩。

3.论文通过答辩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上海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规定,经评审后授予学位。

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The training program about Postgraduate of archivesdegree1.The training ObjectivesPrimarily engaged in the professional archival information,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chives basic theory and development and other areas of research. Graduate Master of training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of the theories of files, a strong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to study the files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the cause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files.2. The study periodGeneral for three years3. Research direction(1) Archival Information(2)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3) Archives basic theory and development4. CurriculumSee the attached table5. Working papers(1)Academy provides credit, the paper work can be entered stage. Master of Science 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file professional in the second academic year,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structors in the selection of subjects and completed graduate thesis papers written plan for an open and report 3-5 by the professional title of senior teachers have comments, the selection of subjects and content papers must have specific academic value.(2)Postgraduate Master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papers, tutors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enhance research capacity, and in the archives of professional journals 1-2 papers, reaching Shanghai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research quantified indicators, papers completed by the instructor, including three senior titles with the teachers recognized, school organizations outside expert peer review reply.(3)Papers through replied, according to the "PRC Regulations degree", "Shanghai University awarded degrees work rule", after the award of degrees accredit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坚实宽广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信息管理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全面了解所从事的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胜任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或在大中型文献情报机构的中高层管理工作,也可在各类企业、政府部门从事信息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图书馆学:1.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事业研究2.信息资源管理3.数字图书馆研究4.现代目录学5.知识管理研究6. 信息服务研究情报学:1.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研究2.信息咨询与信息产业3.信息技术应用研究4.信息组织与检索5.竞争情报策略研究三、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

其中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5年,可提前半年毕业。

非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可提前半年毕业。

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需在论文答辩前提交至少一篇省级以上刊物文章(第一或第二作者)。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的学分不少于20学分。

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努力体现“尊重的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

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培养计划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应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4.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要求每位硕士生必须在第2学期期末之前至少提交两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文献阅读计1学分。

5.硕士研究生教学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的态度和能力。

应进一步丰富实践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6. 论文工作环节应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通过指导硕士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7.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公共基础课100020001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春季60 3100020001002-x 基础外国语春季秋季80 4 硕士生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学科基础课128020402001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方法秋季40 2 硕士生需至少选择3门不少于6128020402002 信息资源管理秋季40 2 学分的课程,建议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128020402003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秋季40 2128020402004 信息社会学秋季40 2128020402005 数据库技术秋季40 2专业主干课128020403006 图书馆学研究进展秋季40 2 硕士生需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128020403007 数字信息资源组织春季40 2128020403008 信息服务研究春季40 2发展方向课专业方向课128020404009 现代目录学研究春季40 2 硕士生需选择4门8学分的课程,其中专业方向课不少于4学分。

128020404010 中国图书馆学术思想史春季40 2128020404011 参考咨询服务研究春季40 2128020404012 知识管理研究春季40 2公选课、跨专业课硕士生可任选全校公选课或跨专业课程,最多不超过4学分。

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公共基础课100020001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春季60 3100020001002-x 基础外国语春季秋季80 4 硕士生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学科基础课128020402001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方法秋季40 2 硕士生需至少选择3门不少于6128020402002 信息资源管理秋季40 2 学分的课程,建议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128020402003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秋季40 2128020402004 信息社会学秋季40 2128020402005 数据库技术秋季40 2专业主干课128020503006 情报学研究进展秋季40 2 硕士生需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128020503007 情报分析方法及应用春季40 2128020503008 信息经济学高级专题春季40 2发展方向课专业方向课128020504009 信息咨询研究春季40 2 硕士生需选择4门8学分的课程,其中专业方向课不少128020504010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春季40 2128020504011 竞争情报研究春季40 2128020504012 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研究春季40 2 于4学分。

公选课、跨专业课硕士生可任选全校公选课或跨专业课程,最多不超过4学分。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倡导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3.考核方式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学科基础课中至少有一门课程为闭卷考试。

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考核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六、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原则上不要求硕士研究生答辩前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倡自然科学硕士学位论文注重应用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注重实证研究。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论文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培养方案应对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1.研究计划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培养单位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应于第二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开题报告通过记1学分。

3.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进展报告最少2次,附论文指导记录单,论文需打印,保留初稿、修改稿,要有修改痕迹。

4.论文评阅与答辩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七、补修课程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八、实践活动实践教育活动在第二学年开展。

附:经典文献目录:图书馆学经典文献:1. 杨昭悊编著:《图书馆学》(上、下册),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23年版。

2.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徐引篪,霍国庆著:《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

4.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5.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徐引篪.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7.吴建中. 21世纪图书馆新论(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8.肖希明主编.图书馆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9. 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10.沈祖荣著,丁道凡搜集编注:《中国图书馆界先驱沈祖荣先生文集》,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1. 杜定友著,钱亚新,白国应编:《杜定友图书馆学论文选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12. 刘国钧著:《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选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

13.范并思.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14.彭斐章.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组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5.戴维民.20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6. 张晓林.数字图书馆理论、方法与技术.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7 .赵云龙.图书馆学研究与方法.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18.(印)阮冈纳赞著;夏云等译.图书馆学五定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19.[苏]O.C.丘巴梁著;徐克敏,郑莉莉,周文骏译:《普通图书馆学》,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